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既然教案這么重要,那到底該怎么寫一篇優質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蘇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案設計采集與評價篇一
《皇帝的新裝》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故事情節。
3.領會文章深刻的內涵,理解人物形象。
教學重點
1.從語言、心理描寫中感知人物形象。
2.增補課文情節,進行想像思維訓練。
教學難點:對童話主旨和借助夸張、想像反映生活的寫法的理解。
教學方法
1.朗讀法。在感知課文內容基礎上,進行分角色朗讀,激發閱讀體驗,準確把握人物形象。
2.討論法。就情節發展、傳神寫法和課文主旨的解讀設疑,更鼓勵學生提出疑問,組織課堂討論、合作探究,深入品評童話故事。
學習過程:
一、預習
1.找出課文中的生字生詞,查字典,給它們注音、解釋,并學會運用。
(1)炫耀(xuàn):本課指夸耀。
(2)稱職(chèn):能夠勝任所擔當的職務。稱:適合。
(3)妥當:穩妥適當。
(4)愚蠢:頭腦遲鈍、不靈活。
(5)不可救藥:比喻人或事物已壞到無法挽救。救藥:用藥救活。
(6)呈報(chéng):報告(上級)。
(7)華麗:美麗而有光彩。
(8)精致:精巧細致。
(9)陛下(bì):對君主的尊稱。
(10)頭銜:指官銜、學銜等稱號。
(11)爵士(jué):歐洲君主國最低的封號,不世襲,不在貴族之內。
(12)駭人聽聞(hài):使人聽了非常震驚。駭:驚嚇。
(13)隨聲附和(hè):別人說什么,自己跟著說什么。形容毫無主見、一味盲從。
(14)滑稽(jī):言語、動作引人發笑。這里是荒唐的意思。
2.朗讀課文,思考課后研討與練習。
1.理清故事情節,準備復述課文。
二、導入
1.作家作品簡介。
安徒生(1805—1875),丹麥童話作家。出生于丹麥一個貧苦的鞋匠家庭。早期寫有詩歌、劇本和長篇小說《即興詩人》等。1835年開始寫童話,共160余篇。在《丑小鴨》、《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皇帝的新裝》、《夜鶯》、《賣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個廢物》等篇中,作者揭露當時社會的黑暗和金錢支配一切的罪惡,諷刺統治階級的專橫愚昧,反映貧富之間的懸殊,同情下層人民的苦難。作品想象豐富,情節生動,語言樸素。
-
本文根據西班牙一則民間故事改編而成,把揭露的鋒芒直指封建統治階級的頭子,并無情地嘲諷了貴族、宮廷的丑惡行徑,深刻地解剖了當時社會的病狀。
2.關于童話
本文的體裁是童話。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這種作品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教育。童話的語言通俗、生動,故事情節往往離奇曲折,引人入勝,往往采用擬人的手法,舉凡鳥獸蟲魚,花草樹木,整個自然界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賦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們人格化。
三、課文朗讀與分析
1.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1)分配角色
敘述旁白 皇帝 老大臣 騙子 誠實的官員 大家(騎士、典禮官、小孩子、爸爸、百姓)
(2)自由朗讀,熟悉課文。
(3)分角色朗讀課文。
(4)評價
2.探究質疑:請按照“愛新裝——看新裝——穿新裝——展新裝”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討論并歸納:
第一段:從開頭到“皇上在更衣室里”。
第二段:從“有一天”到“并授予一枚可以掛在扣眼上的勛章”。
第三段:從“第二天早上”到“他們不敢讓人瞧出他們實在什么東西也沒看見”。
第四段:從“這樣”到完。
四、自主學習
1,復述“愛新裝”部分。
(1)準備工作,弄清幾個問題。
①課文怎么寫皇帝愛新裝的?
討論并歸納:
從治裝費用:不惜傾其所有
從心思興趣:最愛炫耀新衣 爰新裝
從換衣次數:每一天每一點鐘
②寫皇帝愛新裝的目的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寫皇帝愛穿著的癖好,突出他的昏庸無能、荒唐可笑,也寫出皇帝上當受騙的緣由。
(2)準備工作,找出第一段中關鍵詞語。
討論并歸納:“為了”、“不惜”、“既不”、“也不”、“除非”、“炫耀”、“都”、“總”等詞。
(3)請二三位同學復述第一段“愛新裝”,要求詳細復述。
(4)評價。
2.復述“看新裝”部分。
(1)準備工作,弄清幾個問題。
①兩個騙子用什么手段取得了皇帝的信任?
討論并歸納:兩個騙子,自稱是織工,說能織出人間最美麗的布。這就投了皇帝愛穿著的癖好。騙子還說,這種布不僅色彩和圖案都分外美觀,而且縫出來的衣服還有一種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稱職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藥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這是最合皇帝心意的。因為皇帝不僅喜歡穿得漂亮,不問國家大事,而且對他的臣下也極不信任的。所以,這新裝一舉兩得的功能,很快騙取了皇帝的信任。
②皇帝派了誠實的老大臣去看織布,老大臣看到了什么?他為什么不敢說真話?從課文中找出能說明這個問題的語句。
討論并歸納:他什么東西也沒有看見。誠實的老大臣不敢說真話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課文語句:“難道我是愚蠢的嗎?我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這一點決不能讓任何人知道。難道我是不稱職的嗎?不成!我決不能讓人知道我看不見布料。”
③皇帝又派了另外一位誠實的官員去看織布,這位誠實的官員看到了什么?他為什么不敢說真話?從課文中找出能說明這個問題的語句。
討論并歸納:他什么東西也看不出來。這位誠實的官員不敢說真話也是為了保住他的烏紗帽。課文語句:“我并不愚蠢呀!這大概是我不配有現在這樣好的官職吧。這也真夠滑稽,但是我決不能讓人看出來。”
④皇帝在隨員陪同下親自來看織布,他看到了什么?皇帝為什么也不敢說真話?從課文中找出能說明這個問題的語句。
討論并歸納:皇帝也“什么也沒有看見”。皇帝不敢說真話是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課文語句:“難道我是一個愚蠢的人嗎?難道我不夠資格當皇帝嗎?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⑤皇帝親自來看織布,那兩位誠實的官員為什么要搶先介紹?
討論并歸納:怕皇帝責怪他們欺騙皇上,以先人為主的方法,極口稱贊騙子織的衣料之美,使皇帝相信他們的匯報是真的,這樣才能保住自己的烏紗帽。
⑥跟著皇帝來的全體隨員怎樣評價騙子織的衣料?他們提出了什么建議?
討論并歸納:他們說:“哎呀!真是美極了!”“這布是華麗的!精致的!無雙的!”他們建議皇帝用這新的美麗的布料做成衣服,穿著這衣服參加快要舉行的_大典。
(2)準備工作,找出第二段中關鍵的詞語。
(3)請同學復述第二段“看新裝”,要簡單復述。
(4)評價。
五、合作探究
1.復述“穿新裝”一段。
(1)準備工作,弄清幾個問題。
①兩個騙子為什么要裝模做樣趕夜工?
討論并歸納:因為他們要趕制新衣,讓皇帝穿著參加_大典。
②課文怎樣寫兩個騙子獻上新衣的?
討論并歸納:用動作描寫“各舉起一只手”;用語言描寫,用比喻夸新衣的優點。
③皇帝穿新衣時,明明沒有穿東西,為什么要在鏡子面前轉了轉身子,扭了扭腰肢,又在鏡子面前把身子轉動了一下。
討論并歸納:寫皇帝穿衣時的丑態,來表現皇帝自欺欺人。
④大家為什么都稱贊新衣?
討論并歸納:寫出他們的阿諛奉承,自欺欺人。
(2)準備工作,抓住關鍵詞語。
(3)請幾個同學復述“穿新衣”。
(4)評價。
2.復述“展新衣”一段。
(1)準備工作,弄清幾個問題。
①皇帝穿著“新裝”開始_,老百姓為什么不敢說真話?
討論并歸納:怕招來殺身之禍或怕別人知道自己不稱職,或是太愚蠢。
②小孩子為什么敢于說真話?
討論并歸納:因為小孩子天真無邪,無私無畏。
③這場騙局是由一個小孩子說出真相,這說明了什么?
討論并歸納:在這樣一個謊言充塞、欺騙成風的世界里,作者讓一個天真無邪的小孩子喊出了“天真的聲音”,講出了誰也不敢說出的真相,使得“新裝”頓時失去了神奇的作用。這一筆,增強了童話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現實意義。
④皇帝聽到老百姓的真話,為什么有點兒發抖?又為什么擺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氣把這_大典舉行完畢?
3.探究質疑:皇帝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從課文中找出語句來分析。
討論并歸納:
(1)昏庸無能,驕奢淫逸。從開頭治裝費用、心思興趣、換衣次數三個方面寫出愛穿著的癖好。
(2)愚蠢透頂。從被兩個騙子投其所好,上當受騙可以看出。
(3)自欺欺人。皇帝明明沒有看到衣料,但怕別人說他不夠資格當皇帝,便極口稱贊騙子織的衣料,并賜給騙子“御聘織師”的頭銜,封他們為爵士,授予他們勛章。穿新裝的時候,明明什么也沒穿,還在鏡子面前轉了轉身子,扭了扭腰肢,要使大家覺得他在認真地觀看他的美麗的新裝。
(4)虛偽昏庸。在參加_大典時,他聽到老百姓說了真話,十分恐慌。但他仍然擺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氣,來掩飾自己。
4.探究質疑:那些大臣們又是些什么樣的人?從課文中找出語句來分析。
討論并歸納:大臣們都是些虛偽狡詐、自欺欺人的人。他們為了保住自己的烏紗帽,明明看不見衣料,卻極力稱贊布料的美,稱贊皇帝的新裝多么合身,多么好看,多么貴重。
5.探究質疑:這篇童話諷刺了什么,告訴我們什么?請歸納文章的中心意思。
討論并歸納:這篇童話通過一個昏庸無能而又窮奢極欲的皇帝受騙上當的故事,揭露和諷刺了皇帝和大臣們的虛偽,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無情鞭笞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它告訴我們應該保持天真爛漫的童心,要無私無畏,敢于說真話。
5.探究質疑:想象一下這個皇帝_完畢回到皇宮會采取什么行明?
六、作業: 作家對故事結局的描寫是有限的,也是無限的,留給讀者很大的想像和思考的空間。愚蠢的皇帝在_大典完畢后回到宮里,他會怎么辦呢?是處死那說真話的小孩,還是從此悔過自新,把精力放到料理朝政上去呢?請展開想像的翅膀,學習安徒生夸張諷刺的筆法,為童話故事寫一個別致的續篇。
七、教學后記:《皇帝的新裝》是一篇享譽世界的童話佳作。安徒生以他天才的想像,把皇帝、大臣本質的“丑”在并不存在的新裝的“美”的比照中,展示得淋漓盡致。讀過之后的笑聲,恰是對以皇帝為首的一伙丑類的諷刺。
八、教學反思:
皇帝對新裝的癡迷(引子)→騙子投餌誘皇帝上鉤(開端)→兩大臣和皇帝去看新裝(發展)→皇帝穿新裝參加_大典(高潮)→新衣真面目被揭穿,皇帝及其官員丑態畢露(結局),符合小說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因素建構。
蘇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案設計采集與評價篇二
《天上的街市》
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向往追求理想生活的思想感情。
2.自然的聯想、豐富的想像。
3.朗讀訓練,體會語言的節奏感與和諧美。
教學時數:兩課時
課前準備:學生:朗讀詩歌,疏通生字,查找、了解作者有關資料。
教師:朗讀錄音磁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星空以其無比的廣闊和神秘,引起人們紛繁多姿的幻想,創造出眾多美麗動人的傳說。同學們,面對星空,你想到了些什么呢?我們說,詩人的想象最瑰麗,那么,我國現代大詩人郭沫若又想到了什么呢?請同學們翻到《天上的街市》。
作者簡介(學生交流搜集的作者生平資料及代表作品)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現代詩人、學者。代表作有詩集《女神》、《星空》等。
二、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20年代初期,此時,“五四”運動的洪波已經消退,大革命的時代尚未到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依舊被帝國主義列強和各派軍閥勢力窒息著。面對這種現實,詩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現實,向往光明的未來。在燦爛星空的誘發下,寫下了這首充滿浪漫色彩的詩篇《天上的街市》。
1.熟悉詩歌,指導朗讀請學生自己試讀全詩,體會全詩的感情基調。
——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美好、恬靜、自在、清新而略帶一絲憂郁。
2.這種感情基調的詩歌應怎樣朗讀?
——朗讀時節奏不宜強,聲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輕松、柔和、舒緩。
3.放錄音。聽完錄音后,再請學生根據聽錄音的印象試讀。老師再明確這首詩的節奏和重音的劃分。
三、師生共同活動,分析、解讀全詩。
(一)討論學習第一節詩
1.教師范讀第一節。
2.“遠遠的街燈明了”告訴了我們一些什么信息?
——它表示時間是晚上,天已經黑了。
3.詩人面對黑夜看到了什么呢?
——登高遠望,看到了暗空中無數街燈點綴其間,像是夜空中的無數明星,抬頭望星空,無數明星也同樣像是地上的無數街燈。這一書,詩人把“街燈”比喻成“明星”,又把“明星”
比喻成“街燈”,由近及遠,再由遠及近,形成一種循環復沓的詩美。
4.有的同學在朗讀的時候,往往漏掉“是”字,請同學們想一想:“是”字可有可無嗎?(讓學生反復朗讀這句詩,尋找語感)
——“好像”后加一個“是”字,湊足音節,使其更舒展,同時更能表達作者贊賞的口吻。
5.節詩中有兩處運用了聯想,請同學們找出來,并思考聯想的特征。
——兩處聯想:街燈——明星明星——街燈
所謂聯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相關事物的心理過程。
(二)討論學習第二節詩。
1.請學生個別朗讀第二節詩。
2.聯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兩事物之間或具有因果聯系或具有相似關系,譬如“街燈”和“明星”就具有發亮相似特點。那么什么是想象?第二節詩中運用了想象嗎?
——使人由民間的街上有燈,而天上也有類似燈的明星,進而創造性地想到天上也應有“美麗的街市”,街市上應有珍奇的“物品”,這就是想象。所謂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
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
3是如何描繪自己的想象物的?
——詩人用“美麗的”來形容街市,用“世上沒有的”“珍奇”來形容物品,并用“陳列”一詞來說明物品的繁多。
4作者極盡想象描繪這些景物的時候,語氣是怎樣的?
——極其肯定。從“定然是”一詞可以看出來。
5作者這樣寫流露出怎樣的感情?
——天上是那樣繁華富庶,天上的生活當然是無比美好幸福的。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對這種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六.再次全體朗讀全詩,融入自己對詩歌感情的理解,讀出韻味。
七.布置作業
熟讀成誦;預習三、四節詩內容
第二課時
一、體朗讀全詩,回憶舊課內容
二、討論、學習第三節詩
1.請一位同學朗讀第三節。
2.如果說詩的第1、2節描寫的是詩人想象出的靜止的景物,那么,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在第三節詩中描寫了什么呢?
——詩人由“美麗的街市”“珍奇的物品”想到了天街上應該有人,有人的活動。這“人”就是牛郎織女,進而描寫出動態的景物。
3描寫的牛郎織女的命運如何?它與傳說中的故事有何不同?
——傳說中的牛郎織女是不自由的,他們受王母娘娘的專制統治。詩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理想,大膽改造了這個民間故事。在這首詩中,牛郎織女解放了,他們生活得自由幸
美滿。他們騎著牛兒來來往往,他們生活在一個自由的天地里。
4詩人這樣的想象合理嗎?他為什么要作這樣的改造?
——詩人的想象是合理的。他是依據星象來想象的,因為淡淡的銀河,看上去確是淺淺的,也不很寬廣。作者這樣寫是要表達自己的理想,抒發自己的感情,表達自己對黑暗勢力壓迫的反抗,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三、討論、學習第四節詩
1.請一位同學朗讀第四節。
2.這一節寫了什么內容?
——寫牛郎織女提著燈籠在天街閑游。
3節中的“閑游”一詞能否和上節中的“來往”一詞互換?
——不能。“來往”是指牛郎織女騎著牛兒雕過淺淺的天河去見織女。而在天街上悠閑地游逛,只能說是“閑游”,強調“悠閑”
4節詩中有個量詞用得很別致,請同學們找出來。
——“朵”
換成一顆的“顆”不更通俗明白嗎?
——“朵”字說明了流星如花兒般的美麗,與牛郎織女的美好生活相映成趣。
四、總結分析全詩
1.這首詩是怎樣逐步展開聯想和想象的?
2.——展開的過程是:街燈(明星)——街市——物品——人——生活
3.這首詩既有寫實也有想象,請同學們找出來,并體會各自在詩中的作用。
——第一節寫實,后三節都是想象。寫實為想象作鋪墊,想象則表達了對美好的理想境界的向往。
4作者在想象的時候,多處運用了“定然有(是)”“定能夠”“不信”“是”等極其肯定的詞語,這表明什么?請同學們根據時代背景和詩人的性格、氣質、詩歌風貌的特征來思考。
——表明作者堅信這樣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對美好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五、請朗讀能力較強的學生朗讀詩歌,其他學生閉上眼睛,在腦海中再現詩歌描繪的意境,感受詩人奇特的想象。
六、拓展、遷移
你知道關于月亮的哪些傳說?試展開想象:將來的某一天,假如你成了中國的宇航員,也登上了月球,見到了傳說中的吳剛、嫦娥,你將會……
七、布置作業
做一些有關聯想和想象的題目
附:板書設計
街燈(明星)——街市——物品——人——生活
聯想想象(天上的生活富庶、美好、幸福)
蘇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案設計采集與評價篇三
《皇帝的新裝》
【教學重點】分析人物形象。【教學難點】理解文章寓意。
【教學方法】角色扮演、問答法、討論法、教師總結點撥法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童話,同學們喜歡童話嗎?(喜歡)
喜歡童話的同學沒有讀過安徒生的童話呀?讀過安徒生的什么童話呢?
(《白雪公主》、《賣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兒》、《丑小鴨》。。。)
大家都讀過安徒生那么多童話,那大家了解安徒生嗎?有誰給老師談談安徒生的?
(安徒生是十九世紀具有世界影響的丹麥童話作家,他出生在丹麥一個貧苦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貧苦。他的一生寫了160余篇童話。剛剛同學們說到的《白雪公主》、《丑小鴨》、《賣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個廢物》等都是他的名篇。他的童話一直以來都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愛,因為他的童話通常很幽默風趣,同時也揭示了生活當中的一些現象,告訴我們一些做人的道理)
好,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安徒生的一篇童話,大家知道是什么麼?(《皇帝的新裝》) 設計意圖:以輕松的心態融入課堂,培養和激發學習興趣,喚醒學生對童話初步認識,更有利于課堂的進一步學習。
二、分角色朗讀,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
(童話并不直接說明一個道理,而是通過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揭示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惡。我們這篇文章是怎樣揭示生活的美與丑、真與假的呢?現在我們分角色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讓大家更好地把握其中的真善美、假丑惡)
1、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分到角色的同學能夠把人物的性格、年齡、身份讀出來。
① 旁白:如作者給孩子講故事,語氣親切、自然,語調平緩。
② 皇帝:微胖、富態,語調傲慢,神情自負。
③ 騙子:油頭滑腦,油腔清調,阿泱奉承。
④ 老大臣:年邁、蒼老,老于世故,語調遲緩,故作鎮定。
⑤ 誠實的官員:對皇帝畢恭畢敬,貌似“誠實”實則狡猾。故作姿態,語調低沉。
⑥ 騎士們:庸庸碌碌,阿諛奉承,隨聲附和。
⑦ 典禮官:討好皇帝,語調溫柔。
⑧ 百姓們:不敢說真話,心里卻明白。
⑨ 小孩子:無所顧忌,天真單純,對大人的說法不理解,高聲叫了出來。
⑩ 小孩的父親:想借孩子的話,指出真相。說話坦然,但聲音較低。
大家都朗讀得很好。特別是小a能夠把人物的性格把握得很好。
2、角色朗讀完畢,現在我們請一個同學來簡單概括一下這篇文章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皇帝愛新裝;騙子“做”新裝;大臣、隨員、皇帝看新裝;皇帝穿新裝、展新裝;小孩揭穿新裝。)
3、本文的核心的“新裝”。現在,請同學們圍繞著“新裝”,按照時間的順序把本故事分為五大部分。
一(1)皇帝愛新裝[故事的引子]
二(2-4)騙子“做”新裝[故事的開端]
三(5-22)君臣看新裝[故事的發展]
四(23-32)_穿新裝[故事的高潮]
五(33-36)揭穿假新裝[故事的結局]
一(1)皇帝愛新裝[故事的引子]
問題1:愛到什么積度?從文中找出相應的詞語。(不惜、所有、都、既不、也不、也不、除非、每一天、每一分鐘、都、總是。)
問題2:生活中愛一種東西真能達到這種程度嗎?(不能。)
問題3:這里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夸張。)
問題4:皇帝是一國之主,卻不理朝政,不關心國家大事,沉溺于“新衣”,這是一個什么樣的皇帝?(昏庸、荒唐、不稱職等。)
總結:這樣的皇帝落入騙子的圈套也就不足為怪了。
問題5:本段在結構上的作用?(故事的開端、引子,為下文埋伏筆、做鋪墊。)
設計意圖:遞給學生整體把握故事內容,使學生對故事有一個整體而又深刻的印象,并學會梳理文章線索。
三、課后思考題
1、故事中的“新裝”存在麼?
2、故事中出現了皇帝、老大臣、官員、騎士、騙子、百姓、小孩等等一些人物。面對根本不存在的“新裝”,誰在說假話?(在原文找出句子)
3、為什么他們都說假話而不敢說真話呢?
4、你們覺得皇帝、大臣、百姓是什么樣的人?
5、大家都在說假話,最后有沒有人說真話呀?
6、為什么小孩能說出真話?
第二課時
一、問題探討
前面我們已經理清了故事的脈絡,現在我們圍繞“新裝”,分小組來探討幾個問題。
1、故事中的新裝存在麼?
2、故事中出現了皇帝、老大臣、官員、騎士、騙子、百姓、小孩等等一些人物。面對根本不存在的新裝,誰在說假話?(在原文找出句子)
⑴ 老大臣說假話:“哎呀,美極了!真是美極了!” “多么美的花紋!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將要呈報皇上,我對這布料非常滿意。”
⑵ 一位誠實的官員說假話:“是的,那真是太美了!”
⑶ 兩位誠實的官員一起說假話:“陛下請看:多么美的花紋!多么美的色彩!”⑷ 皇帝說假話:“哎呀,真是美極了!”“我十分滿意!”⑸ 皇帝的全體隨員說假話:“哎呀,真是美極了!” “這布是華麗的!精致的!無雙的!”⑹ 皇帝的所有騎士說假話:“一點也不錯。” ⑺ 皇帝身邊的所有人說假話:“上帝,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 “多么美的花紋!多么美的色彩!這真是貴重的衣服。”⑻ 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說假話:“乖乖!皇上的新裝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麗!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3、為什么他們都說假話而不敢說真話呢?
⑴ 皇帝說假話:是為了不暴露自己的愚蠢和不稱職,為了保皇位維護他獨斷專行的統治。⑵ 老大臣、誠實的官員、騎士們說假話:是為了保住他們的地位和職務。⑶ 市民中的成年人說假話:是怕別人說自己太愚蠢,怕招來殺身之禍。4、你們覺得皇帝、大臣、百姓是什么樣的人?皇帝:愚蠢昏庸、窮奢極欲、荒唐虛偽、自欺欺人、極端奢侈、不務正業。大臣:虛偽奸詐,自欺欺人,明哲保身。百姓:膽小怕事,人云亦云。5、大家都在說假話,最后有沒有人說真話呀?
一個天真無邪的小孩子:“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沒穿呀!”6、為什么小孩能說出真話?如果你當時也在場,會怎樣做?
答:因為孩子總是無所顧忌、直言不諱的,如果改成成人來說,反倒不真實。其實,它雖出自孩子之口,卻代表了所有老百姓的意見,以至大家都重復著“他實在沒有穿什么衣服呀”這句話。
7、后來,一個小孩子最先說出了真話,緊接著老百姓也都說真話了,而皇帝和他的內臣們仍裝模作樣地把戲演下去。作者這樣寫,你是怎樣理解的?
答:“仍然裝模作樣地把戲演下去”是前面所表現的虛偽的繼續和深化。如果讓“戲”就此收場,則害怕國人明白了自己的昏庸、愚蠢乃至不夠格做皇帝;繼續“演”下去,則是為維護自己的,這充分暴露了皇帝內心的怯弱虛偽。
二、主題總結
《皇帝的新裝》是一場鬧劇,以騙開始,又以騙結束。通過學習這篇童話,我們從中懂得一個什么道理?
真話實話隨時有,最重要的是有敢說的人。作為一個真誠的人,要敢于正視現實,要保持天真爛漫的童心,反對社會現實中的假丑惡現象,讓真、善、美充滿人間。如果現實生活中每一個人都多一份真誠,多一份誠實,那么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