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幼兒園手足口病應急處置預案篇一
一、成立預防手足口病傳染病管理小組。安排每天的值班主任,一把手領導總值班。
二、利用家長會和“致家長的一封信”,向家長講解了手足口病的發病癥狀、預防措施、傳播途徑、病兒的護理等方面的知識,讓家長全面了解病理知識,家園配合做好預防工作。并利用圖片和故事等形式對幼兒進行良好的衛生習慣的培養。
三、做好晨間檢查工作。幼兒早晨入園期間,保健醫和帶班教師一起,做好孩子的晨間檢查,通過一摸、二看、三問、四查的方式,細致地觀察每一個孩子的情緒與身體狀況,有發燒癥狀的幼兒,勸其在家休息。
四、做好衛生消毒工作。幼兒園每天由保育老師清理好衛生后,做好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徹底消毒工作。一般常用84消毒液浸泡及蒸煮消毒。對空氣進行紫外線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置于日光下暴曬。
五、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定期開窗通風,保證活動室內空氣新鮮,溫度適宜。
六、適當鍛煉身體,平衡膳食營養,增強抵抗能力。教育幼兒注意休息的同時,鼓勵幼兒多飲溫開水、多吃蔬菜和瓜果。膳食注意粗細搭配,保證幼兒攝入足量的、均衡的營養,增強孩子的免疫力。
七、教育幼兒注意個人衛生。教育幼兒飯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注意個人衛生,經常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
八、控制集體活動,不到公共場所玩耍,避免與患兒接觸,以減少感染機會。
九、啟動應急預案。如發現患兒,迅速隔離,立即到醫院就診。
幼兒園手足口病應急處置預案篇二
(略)
(1)幼兒園疫情報告人(趙牧仁)
(2)幼兒園主要領導
(3)經園領導同意后向玉泉區防疫站和玉泉區教育報告。
(1)發現"手口足病"患兒或疑似患兒后立即隔離,并立即向園領導報告。
(2)即刻通知幼兒的家長來園,將幼兒帶住醫院診治,并跟蹤調查診治結果。
(3)立即組織保育員對孩子所在班級進行徹底的消毒、通風。并對孩子使用的個人物品(水杯、毛巾、床單、枕套等)進行消毒、曝曬處理。
(4)加強全園室內外消毒工作,由保健醫進行檢查、監督并做記錄。保證幼兒戶外活動曬太陽的時間,避免全園性的集體活動。
①每日教室、臥室內保持良好通風,在孩子戶外活動時進行室內紫外線消毒,上午下午各一次,每次半小時以上,并在孩子回班前15鐘將門窗打開通風。
②保證幼兒的飲食衛生,從食堂準備食品到幼兒餐具的清洗消毒,謹防病從口入。
③每日對玩具、餐具、水杯、毛巾進行清洗消毒,被褥每周曝曬一次。
④每日對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等物體表面用84消毒液(1:250比例)擦試消毒1次。
(5)根據領導要求,分別向上級主管部門及衛生防疫站報告。
(1)進行清洗或消毒工作(尤其是廁所時)工作人員戴手套,洗清工作結束后立即洗手。
(2)每日進行晨檢,發現可疑患兒采取及時送診(由家長)、居家休息的措施,并建立因病缺勤、病因追查與登記制度。
(3)疫情報告人及時了解疑似患病人數,對疑似患兒進行排查,并做詳細記錄,每天向玉泉區防疫站以打電話的方式報告一天情況,履行"零報告"職責。
(4)對家長進行"手足口病"預防措施的宣傳,穩定家長情緒。
幼兒園手足口病應急處置預案篇三
春夏季節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針對近階段手足口病在社會上迅速傳播的現狀,為提高我園預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能力,減輕、消除手足口病的危害,保障全園小朋友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幼兒園正常的教學秩序,特制定并啟動應急預案,貫徹執行“預防為先、分級控制、分層管理、及時處置”的工作原則,力求務實、高效、科學、有序地預防和控制手足口病蔓延。
以《臨沭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臨沭縣手足口病預防控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沭政辦字[20xx]40號)以及《臨沭縣教育局手足口病預防控制工作方案》(沭教安衛字[20xx]5號)和《白旄鎮教育系統手足口病預防控制工作方案》(20xx年4月14日)等文件精神為指導,建立幼兒園預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處理機制。迅速、及時、積極開展全園防控手足口病緊急情況的處置工作,有效、切實維護幼兒生命安全和教育穩定。
1、宣傳和普及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識,提高廣大師生員工及幼兒家長的自我保護意識。
2、完善手足口病報告網絡,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3、建立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理機制,及時采取措施,確保手足口病不在本園蔓延。
4、加強環境衛生整治,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動員全園各線人員集中整治環境衛生,消除發病誘因和隱患。
5、認真落實晨午檢制度。每日進行晨午檢,一旦發現發熱、皮疹患兒,立即通知家長將孩子送往醫院診治,及時對患兒所在班級所用桌椅及其它物品進行徹底消毒,發現蔓延立即報告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1、預防為主、常備不懈
宣傳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識,提高全體教職工的防護意識,加強日常監測,發現病例及時采取有效的預防與控制措施,迅速切斷傳播途徑,控制疫情的傳播和蔓延。
2、規范管理、統一領導
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對傳染病突發事件的預防、疫情報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實行依法管理。幼兒園成立預防手足口病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指揮、協調與落實幼兒園對該病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應、運轉高效
建立預警和醫療救治快速反應機制,增強應急處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證早發現、報告、隔離、治療等環節緊密銜接,一旦發現疫情,快速反應,及時準確處置。
1、成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王學科(校長)
副組長:孫運亮(后勤主任)
組 員:龐運鳳 (班主任)、解自芳(兼職)、張文峰(兼職)龐西波(兼職)
職責分工:
王學科:負責全面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孫運亮:負責全園手足口病防控的統一安排部署與調度工作。
龐運鳳:負責全園手足口病的具體防控工作。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指揮、協調與落實幼兒園對該病的防治工作。
2、做好宣傳教育工作
組織全園教職員工的專題培訓,向家長下發《緊急行動起來,預防手口足病》等宣傳材料,并通過幼兒園宣傳欄、家長會等途徑向家長講解了手足口病的發病癥狀、預防措施、傳播途徑、病兒的護理等方面的知識,讓家長全面了解病理知識,家園配合做好預防工作。
3、加強晨午間檢查工作
幼兒早晨和中午入園期間,做好孩子的晨午間檢查,通過一摸、二看、三問、四查的方式,細致地觀察每一個孩子的情緒與身體狀況,有可疑病癥,立即勸其家長帶領孩子到正規醫院確診。實行“一天兩檢”制度,必要時對個別幼兒再增加檢查次數。
每天晨午檢領導和班主任值班,協助做好家長解釋工作。
4、做好衛生消毒工作
幼兒園每天由老師清理好衛生后,做好玩具或其他用品徹底消毒工作。一般教室地面、窗框、茶杯架、門把、廁所等處漂白液拭擦消毒,可下水玩具用84消毒液浸泡,茶具蒸煮消毒,對空氣進行紫外線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如圖書等置于日光下暴曬,流行期間適當增加消毒次數和時間。
5、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定期開窗通風,保證教室、活動室內空氣新鮮,溫度適宜。
6、做好防范措施
帶領幼兒多進行戶外活動,適當鍛煉身體,增強抵抗能力。鼓勵幼兒多飲溫開水。教育幼兒平衡膳食營養,多提供蔬菜和瓜果,膳食做到粗細搭配,保證幼兒攝入足量的、均衡的營養,增強孩子的免疫力。
7、加強幼兒個人衛生教育
教育孩子飯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注意個人衛生,經常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并利用圖片、故事、多媒體課件等形式對幼兒進行良好的衛生習慣的培養。
8、控制集體活動
盡量減少和控制班級之間串班、聯誼活動。對有患兒班級進行活動、場所限定,避免到附屬用房等公共場所玩耍,避免與患兒接觸,以減少感染機會。
9、啟動應急預案
如發現患兒,迅速隔離,立即通知家長或由教師負責帶到醫院就診。
10、嚴格進行患兒管理
患病幼兒至少在家休息七天,病愈返園,在班主任檢查確系正常后進入幼兒園。
11、實行日報告制度
完善手足口病報告網絡,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實行日報告制度,“分層管理,及時落實”。教師每天了解缺席幼兒情況,發現病情及時與醫院聯系,上課教師發現可疑病情及時向領導或班主任匯報,由領導或班主任匯報學校安全員,匯總后向上級匯報。
幼兒園手足口病應急處置預案篇四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1、我園幼兒如出現手足口病,家長應及時就醫并向幼兒園請假,不得帶幼兒入園,經醫院診斷排除后才能回園。
2、幼兒在園內出現疾病,要求其到隔離室休息,并立即通知其家長,由家長陪同去醫院,家長不能到園的,由班主任老師護送去醫院。
3、幼兒園對病人所在班級教室或辦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場所進行消毒,對與病人密切接觸的幼兒進行隔離觀察,防止擴散。
4、病人在醫院接受治療時,禁止任何幼兒前往探望。
5、幼兒園幼兒中發現病人,立即上報教管辦,并對幼兒進行跟蹤了解。
6、如傳染幼兒多,請示教管辦,是否停課。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傳染源,切斷易感人群,具體做到:
(1)封鎖疫點。立即封鎖患者所在的班級,暫停幼兒園的一切活動,等待衛生部門和教育中心的處理意見。
(2)疫點消毒。對幼兒園所有場所進行徹底消毒。
(3)疫點調查。幼兒園密切配合防疫站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對病人到過的場所、接觸過的人員,以及患者的家庭成員、鄰居同事、同學進行隨訪,并進行必要的隔離觀察措施。
8、幼兒園領導發現病人后,迅速向全體師生公布病情及其采取的防護措施,讓廣大師生了解情況,安定人心,維護幼兒園穩定,樹立戰勝傳染病的信念。
附件:康成幼兒園疾病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聯系表
姓名 職務 手機 園內電話
幼兒園手足口病應急處置預案篇五
為了提高我園預防和控制突發疾病的能力和水平,指導和規范各類疾病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減輕或者消除突發事件的危害,保障全體教職員工以及幼兒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幼兒園正常的教學秩序和校園穩定,結合本園實際,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1、普及各類突發疾病的防治知識,提高師幼自我保護意識。
2、完善突發疾病事件的信息監測報告網絡,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3、建立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理機制,及時采取措施,確保突發疾病事件不在幼兒園園內蔓延。
1、預防為主、常備不懈宣傳普及突發疾病事件防治知識,提高全體教職員工的防護意識,加強日常監測,發現病例及時采取有效的預防與控制措施,迅速切斷傳播途徑,控制疫情的傳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統一領導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對突發疾病事件的預防、疫情報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實行依法管理;對于違法行為,依法追究責任。成立幼兒園突發疾病事件防治領導小組,負責組織、指揮、協調與落實幼兒園的突發疾病事件的防治工作。
3、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突發疾病事件的預防與控制工作實行條塊結合、以塊為主、屬地管理。
4、快速反應、運轉高效建立預警和醫療救治快速反應機制,強化人力、物力、財力儲備,增強應急處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證發現、報告、隔離、治療等環節緊密銜接,一旦發生突發事件,快速反應,及時準確處置。
(一)高度重視,切實加強對幼兒園衛生工作的領導和管理幼兒園應經常對食堂、教學環境與生活區環境進行自查,盡早發現問題,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二)增加幼兒園衛生投入,切實改善幼兒園衛生基礎設施和條件。
(三)采取有效措施,強化幼兒園衛生規范化管理。
1、幼兒園食品從業人員必須持有效健康證、培訓上崗并注意個人衛生。
2、購銷和使用的食品應當定點采購并按規定驗收,禁止讓幼兒食用變質的食品和“三無”產品;食品加工過程和儲藏必須生熟分開;餐飲具必須采用高溫或藥物嚴格消毒,并有保潔措施。
3、食品及其原料貯存必須具備完善的安全措施,并落實專人保管責任制,強化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投毒事件發生。
4、加強幼兒園生活飲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傳播。
5、嚴格執行新生入園前預防接種證查驗和登記制度,提高學生疫苗接種率,防止疫苗相關性疾病的發生或流行。
(四)加強健康教育,提高師生的防疫抗病能力。
1、培養幼兒樹立良好的衛生意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
2、結合季節性、突發性疾病的預防,通過宣傳櫥窗以及校園網等宣傳途徑,大力宣傳、普及防治突發事件的相關知識,提高教職工及幼兒、家長的公共衛生意識和防治突發事件的能力。
3、組織師生加強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倡合理營養,不斷增強體質。
四、突發事件監測和報告幼兒園突發疾病事件的內容包括:重大疾病(非典、禽流感等)疫情、中毒事件(食物中毒等),以及其它重大疑難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一)突發事件監測
1、建立突發疾病事件的監測系統。每天對師生員工中的缺勤者進行逐一登記,查明缺勤原因。對因健康原因缺勤者進行登記匯總并進行追蹤觀察,分析其發展趨勢,必要時采取進一步的措施。
2、重視信息的收集。與昌北經濟技術開發區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建立聯系,收集本地及周圍地區的疾病事件情報,密切關注動態變化,以便做好預防工作。
(二)突發事件報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發疾病事件逐級報告制度,并確保監測和預警系統的正常運行,及時發現潛在隱患以及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突發事件期間,幼兒園實行24小時值班制,并開通疫情監控聯系電話。
2、嚴格執行幼兒園疾病事件報告程序。在疾病暴發、流行期間,對疫情實行日報告制度和零報告制度。各部門應嚴格按程序逐級報告,確保信息暢通。
出現集體性食物中毒、甲類疾病病例、乙類疾病爆發及其他突發疾病事件時,幼兒園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在2小時之內向所在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同時向上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報告。
3、任何部門和個人都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突發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