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體會嗎?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禁酒令個人心得體會文章篇一
按照支部的要求和此次組織生活會的主題,結合我自身的思想、工作實際,對照黨員標準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問題,現將有關情況對照檢查如下,請各位領導同事批評指正。
雖然能夠按時參加支部活動,認真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新黨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但是在學習中仍然存在缺乏主動性、系統性的問題,往往上級要求學什么就學什么,工作需要哪個方面就學習哪個方面,滿足于按部就班的學習指定資料、記讀書筆記、寫心得體會,自覺主動抽時間靜下心來學習較少,缺乏深入思考、鉆研的韌勁;存在重視具體業務工作,輕視學習的問題,在把學習內化為行動、轉化為成果方面還有較大不足,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還存有較大差距;對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不當言論,特別是微信群、朋友圈上一些與主流聲音不相符的觀點言論,雖然能夠做到自己不信不傳,但在堅決反擊、果斷批駁、及時提醒上還有欠缺,做得不夠。
對待工作,雖然能夠做到恪盡職守,對組織和領導交辦的任務按時完成,但是對照標準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創新性不強,在面對新問題、復雜問題的時候往往思維受限,習慣于用舊辦法解決,不能創造性的開展工作;比如工作中有時候會出現畏難倦怠情緒、過于急躁的情緒,雖然主觀上想干好工作,但急于求成的心理往往導致不能靜下心來認真鉆研、努力解決,過多地依賴領導,導致工作要求不高,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缺乏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精神。
過去一年雖然能夠嚴格遵守黨章黨規和單位的各項規章制度,沒有違法亂紀的行為出現,但往往是被動響應的多,主動自省、自警、自勉、自勵的少,而且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精神有所弱化。
一是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對照現有問題,在學習的自覺性、深入性、系統性上下工夫,不斷推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實里走,靜下心來多思考,廣泛涉獵多研究,真正學深悟透、融會貫通。
二是加強黨性修養鍛煉。不斷增強政治鑒別力和政治定力,在大是大非前不為巧言所惑、不為歪風所動,自覺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經常對照先進找差距,對照典型找不足,讓自警、自省、自勵成為一種習慣;自覺在黨的組織生活中剖析自己、錘煉自己。
三是勇于擔當作為,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要始終保持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面對新問題、新挑戰,要有擔當盡責的勇氣,主動解放思想、開拓思維、轉變觀念、大膽創新,克服畏難情緒、克服消極思想,不斷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完善管理服務手段,敢于硬碰硬,善于用全新的思維去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四是強化遵規守紀,嚴于律己。要嚴守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時常對照黨章黨規黨紀,凈化自己的思想,堅持和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自覺接受黨組織和群眾的監督。
禁酒令個人心得體會文章篇二
中華酒文化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至夏朝,傳說中酒的兩個始作傭者杜康和儀狄,大概都是這個時代的人物,距今約4000多年歷史。在那個物質生活不是十分豐富的時代,酒的發明究竟是緣于一種怎樣的靈感和機緣,我們不得而知,不過,這種看似簡單的發明卻影響和貫穿了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至皇親國戚王公貴族下至山野村夫販夫走卒對此都有所鐘愛,某種程度上,它的影響力要超過令國人驕傲的四大發明!如果你問一個目不識丁的人印刷術是怎么回事,他不一定清楚,但如果你問他酒是什么東西,他或許會反譏你:“你白癡啊!”
酒對人影響力之大之深,我們無法用語言來描述,也沒有能力穿越時光隧道,因此也無法真切地感受古人對酒的態度,不過查閱一下史志典籍,我們還是能夠窺視一二。
早在2500年前,佛教的創始人釋伽牟尼就在《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中,將“不飲酒”做為在家優婆塞、優婆夷應持守的戒律,時至今日,廣大信眾仍信守奉行。
《戰國策》中說:“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欽而甘之,遂疏儀狄,絕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儀狄制作美酒去拍馬屁,沒想到大禹不僅不領情,還下了個“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的批語,這大概可以視為最早的“禁酒令”。
盡管圣人大禹超前意識到了酒的危害性,但還是沒能有效阻止酒的發展與繁榮,它就像細菌一樣,依靠人類后天貪婪的土壤不斷的繁殖生長,利用它獨特的味道刺激著人類****的味蕾,讓人欲罷不能。千百年來,酒好像從來就沒有真正從國人的餐桌上消失過,并且逐漸形成一種文化,尤其為文人墨客所鐘愛。如曹孟德:“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惟有杜康。”這位金戈鐵馬,于群雄并起之時,揮鞭統一中國北方的魏武帝,常常豪飲,也常有憂情萬種。但是曹操也曾經為了整飭官場作風,下過禁酒令,結果引來了“整日里喝得醉醺醺,倒也****”的“建安七賢”之一的孔融的不滿。孔融去找曹操理論,問曹操:“也有以女人**的,為什么不禁婚姻?”曹操無以回答。亦如蘇東坡:“酒酣胸膽尚開張。”這位鐵板銅琶,開一代詞壇新風的大才子,雖然不諳世事,常常在官場上敗給那些齷齪小兒,一生并不得志,但是,仍然矢志不悔,于酒酣之時,依然鞭撻時弊,情系人民。卻也常常于酒酣耳熱之時,給自己招災惹禍。亦如李清照:“沉醉不知歸路,金樽倒,拼了盡燭,不管黃昏。”這位生于亂世、空有一身豪情才氣的女詩人,也常常唱響“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不但飲酒,而且醉酒,甚至醉得昏天黑地……
古人倡導禁酒,對于文人卻好像不起什么作用,該喝還喝,該醉還醉。但是,幾位嗜酒的文人是不能夠代言所有古人的,“李白斗酒詩百篇”,對于文人的醉酒國人在感情上一直持寬容的態度。然而醉酒畢竟不是一件什么光彩的事,尤其是醉酒后亂說亂罵不知東南西北尿床吐穢者,更是丟人顯眼。至于酒后亂性或借醉酒之名行違法之事,則更是害人害己、誤國誤民。這大概正是古圣先賢們對酒持以抵制態度的原因了。
古人飲酒倡導“溫克”教人不做“三爵不識”。所謂“溫克”,即是說雖然多飲,也要能自持,要保證不失言、不失態。所謂“三爵不識”,指不懂以三爵為限的禮儀。《禮記·玉藻》提及三爵之禮云:“君子之飲酒也,受一爵而色灑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禮已三爵而油油,以退,退則坐。”就是說,正人君子飲酒,三爵而止,飲過三爵,就該自覺放下杯子,退出酒筵。所謂三爵,指的是適量,量足為止,這也就是《論語·鄉黨》所說的“惟酒無量不及亂”的意思。
大概從宋代開始,人們比較強調節飲和禮飲。至清代時,文人們著書將禮飲的規矩一條條陳述出來,約束自己,也勸誡世人,如:《酒箴》、《酒政》、《觴政》、《酒評》等。清人張晉壽《酒德》中有這樣的句子:“量小隨意,客各盡歡,寬嚴并濟。各適其意,勿強所難”。由此可以看到清代奉行的禮飲規范的具體內容。
由此看來,古人飲酒是以不違反禮制和不影響健康為原則的,這一點從古代的酒具“爵”的型制上可見一斑。古代的“爵”即是我們現在的酒杯,不同的是,“爵”口處有兩根直立的小柱名曰“止酒”,喝酒時恰好擋在嘴的兩邊,防止一次性喝得過多,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古人為了防止飲酒過量和倡導理性。
?
禁酒令個人心得體會文章篇三
(一)遵守黨的政治紀律情況
本人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相關理論知識和事件要求,旗幟鮮明地堅持黨的基本原則,嚴格遵守黨的紀律,堅決擁護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
(二)執行中央八項規定情況
一是在工作中克服形式主義,踏踏實實地工作,務求實效;二是保持艱苦奮斗,勤奮工作,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并嚴守工作紀律;三是在生活上勤儉節約,自覺抵制奢靡之風,抵制不健康思想和價值觀的影響。
(一)形式主義方面
1、理論水平不高,實踐運用不夠。一是學習的自覺性不高,存在以干代學的現象,特別是當工作與學習發生矛盾時,往往認為學習是“軟指標”,可以往后推一推。二是學用結合的關系沒有處理好,忽視了理論對實際工作的指導作用,導致理論學習與實際工作脫節,對待理論學習,也只滿足于片面地引用個別原理,而不能有效地與實際工作緊密結合起來。
沒有時刻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二是欠缺創新意識,忽視了工作的主動性、創造性,局限于領導布置什么就做什么。三是對有關的政策法規研究不夠,工作方法較簡單,與同事間的思想交流不多,也很少向領導匯報自己的思想動態和工作打算。
(二)官僚主義方面
群眾工作經驗缺乏,宗旨觀念有所淡化。對黨的群眾路線認識不深入,還沒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動上樹立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公仆意識,習慣于在辦公室想事做事,深入基層少,服務群眾缺乏真功夫。如自己在接警處警中,習慣于常規式、本本式地工作,滿足于結案了事,與群眾溝通時耐心不足,很少回訪當事人,幫助當事人解決實際存在的困難。
(三)享樂主義方面
工作中尚缺乏苦干實干的精神,責任意識、危機意識不強,創新精神、奉獻精神不夠,爭先進位的沖勁不足。特別是在工作遇到瓶頸時,存在畏難情緒,缺乏敢闖、敢試、敢擔當的精神。
(四)奢靡之風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基本上能做到厲行節儉,自覺抵制奢靡之風,但浪費現象偶有發生,如冬夏季節一進辦公室就想開空調,對紙張等辦公耗材不夠節約,生活中“光盤”行動踐行不徹底等。
節,對政治理論的學習只滿足于記住幾條重要論斷或者幾句講話,缺乏用科學理論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改造主觀世界不夠自覺主動,工作作風有待改進。黨的先進性來自于自覺改造主觀世界,不斷增強黨性鍛煉。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更要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但自己在工作實際中存在著重前者輕后者的現象,對提升自己黨性修養的要求放松了,致使工作有時不夠深入,滿足于完成領導交辦的任務,忽視了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3、廉潔自律的警惕性有所放松,缺乏艱苦奮斗的精神。作為一名黨員,應始終警惕自己自覺遵守黨風廉政建設的各項規定。但隨著經濟、社會環境的變化,對社會上享樂思想的抵制意識有所減弱,沒有從黨性原則的高度認識奢靡生活方式的嚴重危害,沒有從思想深處認識到生活圈、朋友圈和小事小節的影響,使自己的艱苦奮斗的意識減弱了。
1、加強理論學習,提升工作能力。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和系統性,在深入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基礎上,更加系統地學習和鉆研森林公安工作業務知識,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成效。
眾,傾聽群眾意見;努力克服消極思維,破除急躁情緒,腳踏實地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努力提高執法能力和業務水平。
3、勤政廉潔,增強拒腐防變能力。加強道德修養,樹立正確的利益觀、榮辱觀、道德觀,追求積極向上的生活情趣,堅決抵制歪風邪氣,始終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勵,自覺與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各種腐敗現象作斗爭,帶頭樹立高度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盡心盡力把工作做好。
4、切實貫徹和落實上級黨政各項決策和部署,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單位各項規章制度,盡職盡責做好各項工作。
禁酒令個人心得體會文章篇四
本來,泡酒宴席是講究禮尚往來,通過泡酒宴席把親戚朋友聚在一起來,見見面,敘敘舊,增加交流,建立情感。可是,現在,人們把泡酒宴席當做游戲,或者把泡酒宴席作為斂財渠道,形成商業化。
酒席泛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生活富裕了,吃穿不愁了。高興我就辦一臺席,把三親六戚、朋朋友友、弟兄叔侄請來,打打牌,搓搓麻將,玩兩天,讓大家湊湊熱鬧,這樣一來二往,就形成一股風。
二是吃酒吃虧了,要找一個理由把虧欠的撈回來。在調查中了解到:現在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每年用于禮金支出的費用在8000元上下,多的.有二到三萬元不等。一位企業退休老職工告訴我:他家共計八人,分三個家庭,他老兩口是在一起生活,他負責吃的是本地一圈的酒席,他送的禮金一般是五十到一百元。沒有兩百元以上的大數。就這樣,2014年他吃酒的支出是17450元,占費用總支出的60%,2015年到縣“禁酒令”下達前,他吃酒的支出是13010元,“禁酒令”下達后,那些不符合規矩的酒席他沒有去吃,為他節省了5800余元。如把他家三個家庭的吃酒支出費用合在一起,不低于萬元。向這樣的干部家庭不敢找理由泡酒,但普通群眾就輸不起了,必須要找一個理由泡酒。有人算了一筆賬,一年一泡酒,有賺不虧,兩年一泡酒,不賺不虧,三年不泡酒,虧大了。
三是把泡酒當成展示自我平臺。泡酒能夠講排場,比闊氣,泡酒就能體量出一個人的能力和志氣。如酒都泡不起的人,就證明混得窩囊,沒有骨力,受人瞧不起。于是,為了爭一口氣,省吃儉用都要操辦一次酒席。因此,在民間有這樣一句說法:“吃三朝還一席。”有的家庭為了泡酒,沒有資本就去借貸,為了把酒席辦風光點,就是負債也要繃面子。
禁酒令個人心得體會文章篇五
1、由于自己不是影像專業畢業,所以利用b超進行查病的技術不夠精;
2、結扎技術不夠熟練。
一是對學習的必要性認識不足,認為只要把自己該做的各項工作做好,確保不出安全問題就夠了,學不學一樣能搞好工作;二是把學習的位置擺的不當,沒有擠出一定的時間加強學習,片面的只做具體事三是學習方法欠佳,沒有把理論知識聯系實際工作去學,偶爾也就是翻翻書,遇到什么難題看什么內容一晃而過;四是學習內容不夠全面,而不注重學習業務技能和理論及法律法規方面的知識。
由于放松學習,使自己的綜合素質,沒有較大的提高。
實際工作經驗不足本人自學校畢業參加工作已經以來,由于平時的工作有時比較忙,在不斷學習和摸索的過程中經常出現工作方法簡單,不靈活,工作經驗明顯不足,且不能善于總結經驗,致使自己在工作中走了不少的“彎路”,難免給工作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以上存在的問題,既有客觀因素,更有主觀原因,但通過學習和積極參加作風整頓活動,自己充分認識到,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是作為一名醫生不應具有的差距和不足。
如何正確對待個人自查自糾,用正確的態度對待自己的不足,提高認識,修正錯誤,首先是認真分析和剖析形成不足的根源。
放松學習是第一根源。客觀地認為自己天天忙于搞實際工作,抓好具體事,沒有時間搞學習,自己給自己找“防空洞”,沒有從主觀上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沒有在工作之余擠時間搞學習,不求進取,認為在工作中只要把各項工作搞好,不出安全問題就行了,沒有考慮到應該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缺乏開拓精神和怕麻煩是第二根源。對照開展作風整頓活動的原則和指導思想,結合上級文件精神,認真反思和檢查自己的問題和不足,自查剖析存在問題的根源。認真面對,慎重對待,深刻檢查,提出改正自己的措施,為下步徹底改正自己的不足提供思路。我將自覺按照以下措施改正自己提高自己。
一是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以及業務技能,爭取做到“一把刀”,完善服務所工作,為創建先進優質服務鎮奠好基礎。提高自己業務水平,為每一位育齡婦女,排憂解難。
二是正確對待群眾的批評意見,努力工作,用實際行動彌補不足。
在本階段和整個作風整頓活動中,我將會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認真把握好這次自查自糾活動,提升服務水平,向廣大群眾提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敬請各位領導予以批評和指導。
禁酒令個人心得體會文章篇六
全國大事,與我直接有關聯的,無非是我國實施了更嚴格的嚴禁酒后駕車行動。而孫偉銘張明寶醉駕案,杭州飆車案,則是“戒酒令”中一個又一個頂風違紀的插曲。在網絡、電視、報章等媒體長篇累牘的報道下,凄慘的車禍時刻敲打著公眾的神經,醉酒駕駛,超速行駛的危害,把人們對尊重生命的意識漸漸地喚醒,激昂憤怒的情緒徹底點燃,要求對肇事者加于嚴懲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以至于一些法律專業人士理智的聲音,也在大眾盲目過激的喊殺聲中淹沒。
我非常贊成國家對駕車者實施的“禁酒令”,倒不是我對酒不喜不貪,實是駕車二十多年,慘不忍睹的車禍見多了,對酒這東西沒有好感。偶有飯局,推杯換盞之際,心中這根弦時刻繃緊著,不得有絲毫懈擔可是,我怎么也不明白,“禁酒令”后,為什么還有一些車輛無視“令旗”橫沖直撞,行人戰戰兢兢躲躲閃閃?是不是跟執法松馳有關呢?
且不說,一些傲慢的國家××人員,仗著國家賦予的一點權力無視交通法規,就算是一般人,也鮮有嚴格遵守交通法規的意識。喝點小酒或違個章,反正找找人就行了;也有人財大氣粗:不就兩個小錢嘛,撞死了人,照樣可以用錢擺平,違章算個啥?沒錢沒權的,只能乖乖受罰。挑戰法律權威成了某些人身份的象征,遵紀守法者成了沒本事的代言。于是乎,隨意停車,任意變道,亂闖紅燈,爭道搶先,超速狂飆,醉酒駕車的鬧劇在本不通暢的公路上輪番上演,人人削尖腦袋投機取巧,規規矩矩惹人恥笑。終于到了這一天,鮮活的生命以慘烈的方式消失于人世,人們不禁要問,難道僅僅是肇事者一人的責任嗎?
重大的交通惡性事故都有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肇事者事前都有較多的違紀違章行為,由于種種原因沒有獲得嚴厲的處罰。試想一下,一個司機,從駕車的第一天開始,一有違章,立刻被懲處,不管什么地位什么權力,拘留,罰款,通報,曝光,讓違規不再是特權的象征,而是無知無能的表現,也許,很多的惡性事故不會再發生,這個世界上就少了許多不明不白的冤魂。
為什么一種事情,當以慘烈的方式展現于世人面前時,才能獲得關注?為什么那么多人都緊盯著事后的嚴懲,而沒有想過事前的防范?為什么電視上報紙上鋪天蓋地地對肇事者的謾罵,而鮮有人對現狀冷靜的反思?
當然,對肇事者的制裁是必要的。應當堅持罪行法定原則,而不是建立在公眾的“民憤”之上,刑罰針對的是事實之罪,罪的大小不隨著“民憤”的大小而改變。“民憤”只能說明人們對交通事故的危害由麻木變得重視。
斯人已逝,生者猶存,我們活著的人,還在參與交通的人,要做點什么,才可以告慰這些逝去的亡魂?也許我們自己也說不清楚。不要超速飆車,不要酒后駕駛,文明禮讓,遵守交通法規,至少,是為了我們自己的生命,使自己不要淪為下一個孫偉民或張明寶。
禁酒令個人心得體會文章篇七
全國大事,與我直接有關聯的,無非是我國實施了更嚴格的嚴禁酒后駕車行動。而孫偉銘張明寶醉駕案,杭州飆車案,則是“戒酒令”中一個又一個頂風違紀的插曲。在網絡、電視、報章等媒體長篇累牘的報道下,凄慘的車禍時刻敲打著公眾的神經,醉酒駕駛,超速行駛的危害,把人們對尊重生命的意識漸漸地喚醒,激昂憤怒的情緒徹底點燃,要求對肇事者加于嚴懲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以至于一些法律專業人士理智的聲音,也在大眾盲目過激的喊殺聲中淹沒。
重大的交通惡性事故都有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肇事者事前都有較多的違紀違章行為,由于種種原因沒有獲得嚴厲的處罰。試想一下,一個司機,從駕車的第一天開始,一有違章,立刻被懲處,不管什么地位什么權力,拘留,罰款,通報,曝光,讓違規不再是特權的象征,而是無知無能的表現,也許,很多的惡性事故不會再發生,這個世界上就少了許多不明不白的冤魂。
當然,對肇事者的制裁是必要的。應當堅持罪行法定原則,而不是建立在公眾的“民憤”之上,刑罰針對的是事實之罪,罪的大小不隨著“民憤”的大小而改變。“民憤”只能說明人們對交通事故的危害由麻木變得重視。
斯人已逝,生者猶存,我們活著的人,還在參與交通的人,要做點什么,才可以告慰這些逝去的亡魂?也許我們自己也說不清楚。不要超速飆車,不要酒后駕駛,文明禮讓,遵守交通法規,至少,是為了我們自己的生命,使自己不要淪為下一個孫偉民或張明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