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名家名篇有聲散文朗誦篇一
李含冰
人生,是要走過生命的四季的。
當秋寒襲來的時候,樹木自知無法抗爭,便抖落了葉片,用一身硬骨迎擊風霜。那是一種暫時的退卻,是一種承受,是一種力的積蓄,一種耐心的等待,一種更有希望的選擇,而絕不是最后的結局。一旦時機成熟,便迅速萌發了新葉,用全力擁抱春色。于是,生命之樹充滿了綠意。
當一個人的生命之樹有了落葉時,要告誡自己:失去的只是昨日,綠意已不再遙遠。失意時不必凄凄然自輕自棄;得意時也不必傲然目空一切。有生有落,有枯有榮,這是人生的一個規律。
善于承受沉重,就像善于接受成功一樣,都是生命的最佳支點。
名家名篇有聲散文朗誦篇二
冰心
夢,最能“暴露”和“揭發”一個人靈魂深處連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向往”和“眷戀”。夢,就會告訴你,你自己從來沒有想過的地方和人。
昨天夜里,我忽然夢見自己在大街旁邊喊“洋車”。有一輛洋車跑過來了,車夫是一個膀大腰圓,臉面很黑的中年人,他放下車把,問我:“你要上哪兒呀?”我感覺到他稱“你”而不稱“您”,我一定還很小,我說:“我要回家,回中剪子蒼。”他就把我舉上車去,拉起就走。走穿許多黃土鋪地的大街小巷,街上許多行人,男女老幼,都是“慢條斯理”地互相作揖、請安、問好,一站就站老半天。
這輛洋車沒有跑,車夫只是慢騰騰地走呵走呵,似乎走遍了北京城,我看他褂子背后都讓汗水濕透了,也還沒有走到中剪子巷!這時我忽然醒了,睜開眼,看到墻上掛著的文藻的相片。我迷惑地問我自己:“這是誰呀?中剪子巷里沒有他!”連文藻都不認識了,更不用說睡在我對床的陳只有住著我的父母和弟弟們的中剪子巷才是我靈魂深處永久的家。連北京的前圓恩寺,在夢中我也沒有去找過,更不用說美國的娜安辟迦樓,北京的燕南園,云南的默廬,四川的潛廬,日本東京麻市區,以及倫敦、巴黎、柏林、開羅、莫斯科一切我住過的地方,偶然也會在我夢中出現,但都不是我的“家”!
這時,我在枕上不禁回溯起這九十年所走過的甜、酸、苦、辣的生命道路,真是“萬千恩怨集今朝”,我的眼淚涌了出來……前天下午我才對一位年輕朋友戲說:“我這人真是‘一無所有’!從我身上是無‘權’可‘奪’,無‘官’可‘罷’、無‘級’可‘降’,無‘款’或‘罰’,無‘舊’可‘毀’;地道的無顧無慮,無牽無掛,抽身便走的人。萬萬沒有想到我還有一個我自己不知道的,牽不斷、割不斷的朝思暮想的‘家’!
名家名篇有聲散文朗誦篇三
當歲末的日歷和冬季一樣瘦成枯寒,我停下來,回眸養的花,裁的衣,走的路,寫的字,便滋生出了許許多多幽怨婉轉令人無端驚覺的美麗和惆悵。文字里混得久了,人就容易落空,容易形而上,需要在煙火小生活里折轉腰身舞袖弄眉,回味匆匆歲月中那份若隱若現的美。
久居在城市,投射過來的只是高樓斑駁的影子,推開軒窗,赫然一輪明月當空。宋朝劉子軍的詩“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還照讀書窗”,倏忽讓我想起月光下的書窗,還有月光下的故鄉。
寂靜的夜,深藍色的天空下掛著一輪滿月,鄉間的小路上笑語喧嘩,人們翻越山谷,涉過小橋,仿佛趕著喜慶的場子,為的是到幾里甚至十幾里的山外村莊去看一場經年電影。幼小的我在黑暗中好奇地睜大眼睛凝視銀幕,隨人們沉浸在高漲亦或低迷的情節中,但不懂情節的我,不久便睡意來襲,趴在姐姐的脊背中酣然入夢。但下一次,依舊要追著姐,跋山涉水,尋找那個時代唯一娛樂的新奇。
如今,我偶爾還去影院看電影,一個人默坐在角落,為的是看動感的人物如何演繹書中的情節,我把它作為心靈的一次自我投射,那道射向銀幕的光束攜帶著一個精神個體的全部熱情和情思,在巨大的幕上投影著匆匆歲月的不老沉香。與其說我在看電影,不如說與一段影像對話一段歲月和一種生活態度。
最終影院燈亮,一切散場。
再也沒有那樣純樸的時光了,我如同連根拔起的小樹,從家鄉土壤中活生生地移植到了鋼筋水泥的叢林里,無法落地生根。我只有在復古的情緒里獲得一股龐大的壓強,提升著鄉土深處隱秘的水源。多想有那么一個人,和時光一起見證我的歲月,只是這世間,每一個人都走的太匆忙。
消逝的時間,退后的風景,邂逅的人,和黑白老電影一樣終究是漸行漸遠。而一些人,一些事,始終鮮活如初。
一直記得《半生緣》里那一句經典的臺詞,顧曼楨與沈世均在20xx年后偶然相遇,他們在酒館里緊緊相擁,曼楨哽咽著對世均說:“我們回不去了,再也回不去了。”那淚流滿面的哽咽失語,讓劇外的我泣不成聲。
也曾邂逅年少時心動的背影。那時的自己,膽怯羞澀地隔著月光看樹影下靦腆清秀的他,他的才氣讓我止步,心中記住好友的叮囑:第一次,千萬不能牽手。命運弄人,那樣的擦肩,我們真的永遠沒有牽手。但心里記得:生命里下了那場叫做“初戀”的雨,這場雨,我沒有打傘,沒有躲避,任雨水淋濕無處安放的“小時代”,留下斑斑駁駁的痕跡,時間已將這痕跡磨光,但是見或不見,心里銘記那場歡喜。
再見已是二十年,繞過眾座,遠遠的坐在他的后排,心中已無半點波瀾。
有時候,正是為了愛才悄悄躲開,躲開的是身影,躲不開的卻是那份默默的情懷。
有些事,只能在時光之岸,起起伏伏;有些人,只能在心靈深處,悄悄停靠。
芥川龍之介說:“刪除我一生中的任何一個瞬間,我都不能成為今天的自己。”今天的我是一個寂寞的人,所以記住了歲月中每一個感動的人和值得懷念的事。
曾經以為,美麗的風景,總在遠方,卻不知道圍城的你坐擁撒哈拉的荒涼。
走過孤獨、炎涼,疾病,時光,只有美好,是我們寄居世上的唯一使命。
匆匆那年,我體味著愛情的純美,親情的馥郁,友情的芳香,在文字這塊廣袤的土地上,播種著自己的情懷。我是一本書,是存于世間的孤本,正是因為有了匆匆那年的記憶,才有了《寂寞的青花》一書的入世。對于很多人,其實我想說,你一直在我心上,可是我始終只是不言不語,遠遠地望著,默默地祝福著,你知道也好,不明白也罷,都不重要。
生活,總在時時刻刻地把這種美好傳遞給我們,然后,我盡力把這種美好通過我的文字和語言傳遞給更多的人們,讓更多的人感動于這個世界。
當我老了,頭發白了,睡思昏沉,爐火旁打盹,請取下這本書籍,慢慢念。
名家名篇有聲散文朗誦篇四
周國平
上海從來不是幽靜的樂園,用不著擺出這副失樂園的憤激姿態。一種把人與土地隔絕開來的裝置是不配被稱為家鄉的。很多人都說上海人有嚴重的“排外主義”,相信也有很多人也很想找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去狠狠地批評他們一番,而這句話很好地為這些人找到了一個理由,一個發泄的出口。所謂“排外”,就是“地方保護主義”。上海人你們沒有失去那個自認為被源源不斷的外地人破壞的家園,因為你們沒擁有過,所以用不著以不屑鄙視的姿態對待外地人。
有一種人,求名心切,但只善于接近名流而不善于接近思想。“接近思想”,這個說法我很喜歡。不說名流這種遙遠的事物,在都市生活中,我們很容易接近物質而遠離思想。就算看了不少書,都大多數接近內容而遠離思想。所以我才會把很多書看過了,回想起來卻沒有任何深刻的思想殘留在腦袋里。只聽見語言而不會傾聽沉默的人是被聲音堵住了耳朵的聾子。“傾聽沉默”,這個說法我也喜歡。傾聽花開的聲音,傾聽雨滴在樹葉上的聲音,傾聽云卷云舒的聲音。善于傾聽大自然一切沉默的聲音的人,擁有一個真正意義的耳朵。曾經給我們上詩詞課的一位女老師問道,你們有沒有為一朵花而感動過?你們有沒有曾經為一朵花而駐足幾分鐘甚至十幾分鐘?我想,擁有這種經歷的人,一定不缺少一個真正的耳朵。
我不忍心看中國父母們的眼神,那里面飽含著關切和擔憂,但缺少信任和智慧。不用多費口舌,這句話很好地把中國父母們的心理概括了。如果我是父母中的一份子,我從來不會擔心有上述情況。我相信。
我一向聲稱一個人無須歷盡苦難就可以體悟人生的悲涼,現在我知道,苦難者的體悟畢竟是有著完全不同的分量的.所以一個多愁善感、憂心忡忡的人是不能夠通過臆想把所有的苦難經歷一遍來達到成長的目的的。所以一個親身經歷了苦難的人才會有那么厚重的心靈力量和人格力量。苦難的力量毋庸質疑,經由苦難獲得的體悟不可輕視。
可是我還沒有年輕夠,怎么就老了?青春是短暫的,青春是永恒的。看你怎么看待。
不久后,這里將屹立起氣派十足的豪華建筑,令一切感傷的回憶寒酸得無地自容。
論自卑——你們圍著他,向他喝彩,他惶恐不安了。你們哪里知道他心中的自卑,他的成就只是做出來給自己看的,絕沒有料到會驚動你們。其實這樣的人生存在我們周圍的每一個角落,很多很多,包括我們自己。這樣沒有什么不好。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美女帥哥,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天才怪才。他們生存在這個世界上,懷著小小的自卑,不害己不害人。他們戰戰兢兢,踏踏實實,沒有發出光與熱,沒有成就能與國家、地球、人類這些偉大宏觀詞語聯系在一起,但是他們是父親、母親、朋友、子女,對他們來說,這樣就已經足夠。這句話把一個普通人的自卑心理描寫得惟妙惟肖,還帶著作者淺淺的不以為然。但是我尊敬這些人,正是因為有許許多多的他們,將軍才能是將軍,英雄才能是英雄,偉人才能是偉人。
人之常情——弱者的自衛往往比強者的進攻更加有力。看到這句話,最讓我想起的是咱們的紅軍,小米加步槍面對著敵人的長槍短炮,沒有絲毫膽怯。但愿不是曾經。
感覺——當我忙忙碌碌時,我多么厭惡自己。宿舍熄燈了,一個十七歲的大學生蹲在走廊的燈光下寫詩。我喜歡那時候的我。我也喜歡大學生的我。我也喜歡遇到不開心的事能開懷大哭的我。我也喜歡大大咧咧粗魯直率的我。我也喜歡因為不諳世事而橫沖直撞的我。那個時候的我,因為年幼而無知,因為年少而迷茫,因為年輕而輕狂,我多么懷念那個時候的我。
我始終擺脫不了尷尬,有時是因為我太年輕,世界太老;有時是因為世界太年輕,我卻老了。所以我們永遠趕不上世界的速度,永遠離世界太遠。當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們可以用這句話安慰自己,因為它是事實;當我們感到幸福的時候,我們也可以用這句話鞭策自己,因為它的確是事實。
有一天我突然發現,愛情、事業、友誼、名聲都消逝了,但我還活著,活得如此單純坦然。有那么一天嗎?如果有,我還活著,說明我曾經同時擁有他們。因為得到而所謂,因為失去而無所謂。
街頭的自語——我皺著眉頭。你問我想干什么?我想把天下發出噪音的金屬器具,從刀鋸斧刨到機器馬達,通通投進熔爐,然后鑄成一座沉默的雕像。相信很多像我這樣的人都會這樣想,但是更多時候我們希望關上自己的耳朵。
每個人的個性都是一段早已寫好的文字,事件則給它打上了重點符號。
相思是一篇冗長的腹稿,發表出來往往很短。一個真正相思過的人,才懂得這種滋味。一個人,沒有愛情的時候,可能寂寞;但是擁有愛情的時候,一定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