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是教師與學生、家長等教育參與者之間交流和溝通的重要紐帶。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研究這些教案模板范文,探索如何編寫一份高質量的教案。
電功和電功率的教案(模板17篇)篇一
學習。
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進一步加深對電功率概念的理解;
2.通過學生動手操作,鞏固電流表和電壓表的操作技能;
3.通過實驗、比較,進一步理解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的區別。
過程方法:
1.通過本節課培養學生依據實驗原理設計實驗方法的能力;
2.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學習過程中的討論和交流,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態度;
2.通過實驗中的觀察和比較,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重點。
會測定小燈泡的功率。
學習難點。
電流表、電壓表及滑動變阻器的正確使用。
教學方式。
演示法、觀察法、討論法。
教具與。
媒體。
三個人為一組,每組配有:電源(電池組)、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小燈泡(帶燈座)、開關、導線若干、投影儀。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3min)。
【提出問題】怎么測電功率?
【方案1】可以利用電能表和鐘表測。
【方案2】也可以利用公式p=iu測出電壓和電流,計算出電功率。
如果我們要測“小燈泡”的電功率,用哪種方法呢?小燈泡不能接在家庭電路上,應該用第二種辦法測。
二、進入新課,科學探究。
(一)【測量要求】(3min)。
小燈泡的實際電壓有很多,對應的實際功率也有很多,為了全面地看清小燈泡的電功率變化情況,我們需要測量多種情況下的實際功率大小。
測哪些功率有代表性呢?
學生回答。
學生回答。
師生討論。
師生討論。
類比并結合實際情況得出對電功率的測量。
為測量什么做好鋪墊。
分別測量以下三種情況下的實際功率即可:
(1)使小燈泡在額定電壓下發光,測出其功率,觀察小燈泡亮度。
(2)使小燈泡兩端電壓是額定電壓的1.2倍,測出其功率,并觀察小燈泡亮度。
(3)使小燈泡兩端電壓低于額定電壓,測出其功率,并觀察小燈泡亮度。
(二)【設計實驗】(6min)。
1.要使小燈泡發光,該如何連接?
2.要測量小燈泡的電壓和電流,該如何設計電路圖?
3.要使小燈泡兩端達到額定電壓,電源電壓應該是多大,需要幾節干電池串聯?
4.要改變小燈泡兩端的電壓,該在電路中連入一個什么器材?
5.怎樣知道小燈泡在額定電壓下發光,和不在額定電壓下發光?看誰?通過誰來調節?
(三)【進行實驗】(25min)。
強調幾個問題:
1.連接電路過程中開關應始終處于斷開狀態;
2.根據小燈泡的額定電壓值,估計電路中電流、電壓的最大值,選擇合適的量程,并注意正負接線柱的連接及滑動變阻器正確接法。
3.合上開關前,應檢查滑動變阻器滑片是否在最大值的位置上,若不是,要弄清楚什么位置是最大位置并調整。
4.調節滑動變阻器的過程中,要首先明白向什么方向可以使變阻器阻值變大或變小,怎么調能使小燈泡兩端電壓變大或變小。
電功和電功率的教案(模板17篇)篇二
《電功率》一章是初中電學的重要內容,是初中電學知識學習的核心。而本節內容是本章的重點,學好本節內容是掌握好本章知識的關鍵。本節內容較多,包括:建立電功率的概念;根據p=wt公式進行有關計算;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電功率的測量和利用公式p=ui的計算。
本節教學可分為4部分:
1、電功率。在學生的潛意識中,常認為用電器的瓦數越大越費電,即將。
消耗電能的快慢與消耗電能的多少相混淆。教學中可通過將不同瓦數的燈泡分別接入電路中進行實驗現象的觀察,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細致的分析,使學生正確理解電功率的概念。在此基礎上可通過問題引出電功率的計算,引導學生認識電功率的單位。
教材通過小資料介紹了常用“家用電器的電功率”,這些數值對很多學生來說非常陌生,應使學生通過閱讀對用電器的電功率分類了解,尤其要知道哪些用電器屬于大功率用電器。
2、“千瓦時”的來歷。對于此知識點,教材通過公式w=pt直接介紹“千瓦時”的來歷,簡單易懂。教學中可讓學生推導千瓦時與焦耳的換算關系,加深對這兩個單位的理解。還要讓學生知道通常在哪些情況下使用公式w=pt,并增加適量練習,以提高學生正確使用該公式求解某些問題的能力。
3、“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看似很簡單的知識點,但學生接受起來卻。
有一定的困難,是初中電學中的難點之一。突破方法:充分利用好演示實驗。實驗一:分別觀察同一燈泡在額定電壓、略高于額定電壓和略低于額定電壓這三種情況下的發光情況,三次所觀察到的亮度是用電器在各實際功率下所顯示出的亮度,由此得出額定電壓、實際電壓、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的概念;實驗二:探究額定電壓相同而額定功率不同的兩個燈泡(“220v40w”和“220v15w”)并聯和串聯接入電壓是220v的電路中的發光情況,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兩盞燈發光時的實際電壓、實際功率與額定電壓、額定功率的關系。最終使學生明確:用電器只有在額定電壓下才能正常工作,只有用電器正常工作時實際功率才等于額定功率。燈泡的實際功率影響燈泡的亮度。
可以知道當電阻不變時,通過燈絲的電流大小與燈泡兩端的電壓大小成正比,它們都直接影響燈泡的實際功率。由此可推知,電功率p與燈泡兩端的電壓u和燈泡中的電流i有關系,由實驗證明它們之間的關系滿足:p=ui。
由于下一節學生將運用伏安法直接測量小燈泡在不同電壓下工作時的實際功率,所以有必要在本節教學中對伏安法測電功率進行深入討論,為下一節實驗探究留出更充裕的時間。
教學重點:
掌握電功率的概念,理解額定電壓與額定功率,理解電功率和電流、電壓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電功率和電流、電壓之間的關系,能綜合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簡單的電功率問題。
課時安排:1課時。
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電功率的定義、定義式、單位;
2、理解額定電壓與額定功率;
3、會用電功率的公式p=ui進行簡單計算;
4、能綜合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簡單的電功率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觀察體驗電能表鋁盤轉動的快慢跟用電器電功率的關系;
2、觀察體驗用電器的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的關系。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科學就在我們生活中。
課前準備。
簡易家庭電路示教板:接有電能表,一個保險盒,一個開關,一個15w電燈泡和一個100w的電燈泡(包括燈座),一個插座;學生用穩壓電源、直流電流表、電壓表、導線若干、開關、額定電壓為v的小燈泡一個、節能型電燈一只(功率16w)、教學課件等。
教學設計。
方案1:實驗導入。
演示實驗:在電能表后分別接不同的燈泡,一只燈泡上標有“220v15w”,另一只燈泡上標著“220v100w”,接通電源,發現后者比較亮的燈泡電能表的轉盤轉動得快,而前者比較暗的轉動得慢。
同是燈泡,為什么有的消耗電能快,有的消耗電能慢呢?為了描述用電器消耗電能時的這種差別,我們引入一個新的物理量——電功率。
電功和電功率的教案(模板17篇)篇三
1.能說出電功率的物理意義、定義和單位;。
2.能利用電功率的公式進行相關計算;。
教學重難點。
重點:對電功率概念的掌握及計算。
難點:對額定電壓與實際電壓、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的區別及靈活應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簡單的電功率問題。
三、教學策略。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2分鐘)。
1.電功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如何計算?
2.家庭電路中測量電能的工具是什么?測出電能的單位是什么?
3.1kw?h的電能給燈和空調使用,哪個用的時間可以長一些?
創設情景。
引入新課。
(5分鐘)。
把不同功率的用電器接入家庭電路中,觀察電能表轉動快慢。
比較:相同時間內熱得快和白熾燈哪個消耗的電能多?
電能表鋁盤轉動的快慢跟什么有關系?說明了什么?
電能表轉盤轉動快慢不同,說明電流做功快慢不同,可以利用電功率來表示電流做功快慢。
新課教學(28分鐘)。
電功率。
對比力學中的功率,思考:
1.電功率的物理意義。
2.電功率的單位,單位間是如何換算的。
生活中常用的一些用電器的功率有多大呢?
思考:
1.電功率的定義。
2.電功率的計算公式。
電功可以利用w=uit進行計算,代入電功率的計算公式可以得出:。
例題:教室一盞日光燈的電流約為0.18a,則此日光燈的電功率約為多少?
“千瓦時”的來歷。
回憶電能表測出電路中消耗電能得到的單位是什么?它的從何而來的?
例題:某電視機的電功率是150w,每天使用3h,一個月用電多少千瓦時?(按30天算)。
閱讀課本p93的“想想議議”,相互討論一下,該記者犯了什么錯誤?
電功的大小與用電器的功率與通電時間都有關,用電器的功率越大,通過時間越長,消耗的電能越多。
額定電壓額定功率。
同一個用電器,在不同的電壓下,其實際的電功率會隨著它兩端的電壓而改變。
額定電壓: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壓。
額定功率: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工作時的電功率。
說出一電熱水器的銘牌“220v1000w”表示的意思。
根據此電熱水器的銘牌我們可以獲得哪些信息呢?
如果電熱水器兩端電壓低于220v,它的功率就小于1000w,此時它的功率就是實際功率,但額定功率仍為1000w。額定電壓與額定功率是用電器的參數,它的大小是不變的。實際電壓、實際功率是指把用電器接在電路中用電器兩端的實際電壓,它的實際功率大小與實際電壓有關。
實際功率與額定功率可能相等嗎?
閱讀課本p95“想想議議”,要串聯多少個這種燈泡?
展示一個正在發光的燈泡,提出問題:你如何測出此時燈泡的功率?
思考:
1.實驗原理。
2.需要哪些實驗器材。
3.畫出此實驗電路圖。
具體的測量方法在下節課我們再詳細研究。
課后小結。
通過這節課我們到了哪些內容呢?回憶并回答:
1.電功率的物理意義、定義及單位。
2.“千瓦時”的來歷。
3.實際電壓與額定電壓,實際功率與額定的區別,用電器銘牌上標的電壓和功率是什么意思。
4.電功率的測量原理、原理圖等。
電功和電功率的教案(模板17篇)篇四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義、計算公式和單位,并會用功的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3)知道功的原理。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思考和討論,判斷在什么情況下力對物體做了功,在什么情況下沒有做功?
(2)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功的含義,學會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
(3)學會從物理現象中歸納簡單的物理規律。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物理規律,樂于參與觀察、實驗、探索活動。
(2)有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理解功的概念。
2、難點:判斷力對物體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計算。
(三)教學準備。
木塊、木板、細繩、彈簧測力計、小車,杠桿和支架、鉤碼、滑輪、細線、刻度尺(兩個)。
提問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義。思考力學里所說的“功”含義。
演示實驗:在水平長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別拉一木塊和小車。
在實驗基礎上引入本課內容。
(四)教學過程。
一、進行新課。
1.由課前的演示實驗引導學生總結出力學中關于“功”的確切含義:
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并且使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一段距離,這個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學里面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2.請學生觀察教材圖15.1-1中力做功和15.1-2中力不做功的實例,分析、總結一下力學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點?分組討論總結。
板書:力學中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3.實例分析(突破難點)。
舉例說明在你的周圍你發現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誰對生活觀察得最仔細?學生可能舉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機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馬拉車前進等等。教師對正確的例子予以肯定,對錯誤的例子引導改正。
接下來看老師這里的幾個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況存在?
(1)舉重運動員在把杠鈴舉高過程中是否對杠鈴功。舉在高處停留5秒過程中是否做功?
(3)起重機使貨物在水平方向上勻速移動一段距離,拉力對貨物做功了嗎?
引導學生根據以上事例分析、總結在什么情況下不做功?
通過以上的學習,知道了做功不能離開兩個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種情況下不做功,那么我們猜想一下,力學中的功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指導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教材。
二、功的計算。
力學里規定,功等于力和物體沿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
板書:功的計算公式:
功=力×距離w=fs。
單位:焦耳,簡稱焦符號j。
1焦=1牛?米(1j=1n?m)。
出示例題,啟發學生分析計算。
三、功的原理。
1.啟發學生提出探究的話題:使用機械是否省功。
2.指導學生探究實驗。
3.分析實驗數據,啟發學生討論歸納出功的原理。
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注:這里強調使用機械所做的功都不小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與后面的機械效率對應,指的是使用機械會做額外功。
請學生談自己知道本節哪些知識,還想知道哪些內容及對本課的感受,教師進行情感激勵。
(五)小結。
(六)作業。
動手動腦學物理。
附:課后總結。
第二節功率。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功率的公式。
(2)知道功率的單位。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實例的分析,討論、歸納,提高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與價值觀。
通過對實例的分析,培養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1)功率的概念,物理意義。
(2)能用公式p=wt解答相關的問題。
2、難點:理解功率實際上是表示能量轉化快慢的物理量。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是什么?
2、說出功的公式和單位。
3、什么叫電功率?它的公式、單位是什么?
二、新課教學。
多種方法:人分批搬上去;用滑輪組分批搬上去;用起重機一次吊上去。
這幾種方法,做功哪個多?
有什么區別?
這幾種方法所做的功是一樣多的,可花的時間不同。我們說他們做功的快慢是不同的。就是說,物體做功時有快有慢。為了描述物體做功的快慢,我們引入了一個新的物理量,叫功率。
1、在物理學中用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叫做功率。用p表示功率。
分析,用比值定義法。
p=wt。
p——功率w——功t——時間。
2、功率的單位:j/s,即瓦特,簡稱瓦,用符號w表示。
其它功率單位:1kw=103w。
電功和電功率的教案(模板17篇)篇五
電功率是初中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由于內容較多,計算較復雜,要安排三節課才能完成。這一節講電功率的意義、公式及額定功率的意義及其適用條件,后繼兩節課為實驗和計算,三節課的知識內涵和深度是相同的,只是從不同方面來加強和鞏固,使學生達到對電功率的理解和掌握。
燈泡的功率隨電壓變化,而電壓變化又將引起燈絲溫度變化,從而引起燈絲電阻變化,電阻變化又影響實際功率的大小,屬擴展內容,在教學中可視學生情況而定。
這節課的難點是學生對額定電壓、額定功率與實際電壓、實際功率混淆不清,解題中需把電功率公式和歐姆定律公式反復運用,更加造成了困難。解決這一困難,一是要把有標記的燈泡接入不同電壓的演示實驗做好,二是解題中要分步計算,把每一步的已知什么求什么講清楚。由于以后有一節課專門講計算,因此本節課的練習應以直接用公式的簡單計算為主。
電功和電功率的教案(模板17篇)篇六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義、計算公式和單位,并會用功的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3)知道功的原理。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思考和討論,判斷在什么情況下力對物體做了功,在什么情況下沒有做功?
(2)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功的含義,學會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
(3)學會從物理現象中歸納簡單的物理規律。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物理規律,樂于參與觀察、實驗、探索活動。
(2)有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理解功的概念。
2、難點:判斷力對物體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計算。
(三)教學準備。
木塊、木板、細繩、彈簧測力計、小車,杠桿和支架、鉤碼、滑輪、細線、刻度尺(兩個)。
提問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義。思考力學里所說的“功”含義。
演示實驗:在水平長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別拉一木塊和小車。
在實驗基礎上引入本課內容。
(四)教學過程。
一、進行新課。
1、由課前的演示實驗引導學生總結出力學中關于“功”的確切含義:
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并且使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一段距離,這個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學里面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2、請學生觀察教材圖15.1-1中力做功和15.1-2中力不做功的實例,分析、總結一下力學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點?分組討論總結。
板書:力學中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3、實例分析(突破難點)。
舉例說明在你的周圍你發現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誰對生活觀察得最仔細?學生可能舉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機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馬拉車前進等等。教師對正確的例子予以肯定,對錯誤的例子引導改正。
接下來看老師這里的幾個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況存在?
(1)舉重運動員在把杠鈴舉高過程中是否對杠鈴功。舉在高處停留5秒過程中是否做功?
(3)起重機使貨物在水平方向上勻速移動一段距離,拉力對貨物做功了嗎?
引導學生根據以上事例分析、總結在什么情況下不做功?
通過以上的學習,知道了做功不能離開兩個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種情況下不做功,那么我們猜想一下,力學中的功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指導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教材。
二、功的計算。
力學里規定,功等于力和物體沿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
板書:功的計算公式:
功=力×距離w=fs。
單位:焦耳,簡稱焦符號j。
1焦=1牛?米(1j=1n?m)。
出示例題,啟發學生分析計算。
三、功的原理。
1、啟發學生提出探究的話題:使用機械是否省功。
2、指導學生探究實驗。
3、分析實驗數據,啟發學生討論歸納出功的原理。
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注:這里強調使用機械所做的功都不小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與后面的機械效率對應,指的是使用機械會做額外功。
請學生談自己知道本節哪些知識,還想知道哪些內容及對本課的感受,教師進行情感激勵。
(五)小結。
(六)作業。
動手動腦學物理。
附:課后總結。
第二節功率。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功率的公式。
(2)知道功率的單位。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實例的分析,討論、歸納,提高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與價值觀。
通過對實例的分析,培養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1)功率的概念,物理意義。
(2)能用公式p=wt解答相關的問題。
2、難點:理解功率實際上是表示能量轉化快慢的物理量。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是什么?
2、說出功的公式和單位。
3、什么叫電功率?它的公式、單位是什么?
二、新課教學。
多種方法:人分批搬上去;用滑輪組分批搬上去;用起重機一次吊上去。
這幾種方法,做功哪個多?
有什么區別?
這幾種方法所做的功是一樣多的,可花的時間不同。我們說他們做功的快慢是不同的。就是說,物體做功時有快有慢。為了描述物體做功的快慢,我們引入了一個新的物理量,叫功率。
1、在物理學中用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叫做功率。用p表示功率。
分析,用比值定義法。
p=wt。
p——功率w——功t——時間。
2、功率的單位:j/s,即瓦特,簡稱瓦,用符號w表示。
其它功率單位:1kw=103w。
注:分清表示物理量中w與表示單位中w的含義。
電功和電功率的教案(模板17篇)篇七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義、計算公式和單位,并會用功的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3)知道功的原理。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思考和討論,判斷在什么情況下力對物體做了功,在什么情況下沒有做功?
(2)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功的含義,學會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
(3)學會從物理現象中歸納簡單的物理規律。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物理規律,樂于參與觀察、實驗、探索活動。
(2)有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理解功的概念。
2、難點:判斷力對物體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計算。
(三)教學準備。
木塊、木板、細繩、彈簧測力計、小車,杠桿和支架、鉤碼、滑輪、細線、刻度尺(兩個)。
提問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義。思考力學里所說的“功”含義。
演示實驗:在水平長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別拉一木塊和小車。
在實驗基礎上引入本課內容。
(四)教學過程。
一、進行新課。
1.由課前的演示實驗引導學生總結出力學中關于“功”的確切含義:
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并且使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一段距離,這個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學里面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2.請學生觀察教材圖15.1-1中力做功和15.1-2中力不做功的實例,分析、總結一下力學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點?分組討論總結。
板書:力學中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3.實例分析(突破難點)。
舉例說明在你的周圍你發現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誰對生活觀察得最仔細?學生可能舉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機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馬拉車前進等等。教師對正確的例子予以肯定,對錯誤的例子引導改正。
接下來看老師這里的幾個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況存在?
(1)舉重運動員在把杠鈴舉高過程中是否對杠鈴功。舉在高處停留5秒過程中是否做功?
(3)起重機使貨物在水平方向上勻速移動一段距離,拉力對貨物做功了嗎?
引導學生根據以上事例分析、總結在什么情況下不做功?
通過以上的學習,知道了做功不能離開兩個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種情況下不做功,那么我們猜想一下,力學中的功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指導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教材。
二、功的計算。
力學里規定,功等于力和物體沿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
板書:功的計算公式:
功=力×距離w=fs。
單位:焦耳,簡稱焦符號j。
1焦=1牛?米(1j=1n?m)。
出示例題,啟發學生分析計算。
三、功的原理。
1.啟發學生提出探究的話題:使用機械是否省功。
2.指導學生探究實驗。
3.分析實驗數據,啟發學生討論歸納出功的原理。
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注:這里強調使用機械所做的功都不小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與后面的機械效率對應,指的是使用機械會做額外功。
請學生談自己知道本節哪些知識,還想知道哪些內容及對本課的感受,教師進行情感激勵。
(五)小結。
(六)作業。
動手動腦學物理。
附:課后總結。
第二節功率。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功率的公式。
(2)知道功率的單位。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實例的分析,討論、歸納,提高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與價值觀。
通過對實例的分析,培養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1)功率的概念,物理意義。
(2)能用公式p=wt解答相關的問題。
2、難點:理解功率實際上是表示能量轉化快慢的物理量。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是什么?
2、說出功的公式和單位。
3、什么叫電功率?它的公式、單位是什么?
二、新課教學。
多種方法:人分批搬上去;用滑輪組分批搬上去;用起重機一次吊上去。
這幾種方法,做功哪個多?
有什么區別?
這幾種方法所做的功是一樣多的,可花的時間不同。我們說他們做功的快慢是不同的。就是說,物體做功時有快有慢。為了描述物體做功的快慢,我們引入了一個新的物理量,叫功率。
1、在物理學中用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叫做功率。用p表示功率。
分析,用比值定義法。
p=wt。
p——功率w——功t——時間。
2、功率的單位:j/s,即瓦特,簡稱瓦,用符號w表示。
其它功率單位:1kw=103w。
注:分清表示物理量中w與表示單位中w的含義。
電功和電功率的教案(模板17篇)篇八
1.功率是表示物體做功________的物理量,在國際單位制中它的單位是________。
2.一個燈泡的電阻為484ω,接到照明電路中,通過這個燈泡的電流是____a,通電lh,這個燈泡消耗了__________j的電能。
3.一只燈泡標有“36v,40w”的字樣,這說明燈泡的__________是36伏,燈泡的__________是40瓦。
4.將標有“220v,750w”的微波爐接在電壓為220伏的電路上,正常工作時,通過它的電流是__________安,它的電阻是__________歐,這個微波爐2分鐘共消耗的電能是__________焦。
5.一臺電焊機正常工作半小時共消耗了1.5kw·h的電能,那么這臺電焊機的電功率為__________w。
6.以下各單位中不是電功率單位的是()。
a.千瓦時b.焦/秒c.瓦特d.伏特o安培。
7.日常生活中所說的1度電的“度”是下列哪個物理量的單位()。
a.電功b.電功率c.電流d.電壓。
8.關于電功和電功率的說法,正確的是:()。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電功和電功率的教案(模板17篇)篇九
在前面已經學了電功和電功率的知識,對于本節課學生已經不會感覺到陌生。在教學中要充分的強調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這一點,讓學生明白功的兩個因素是力和距離發,教材上也用了很多的例子,大量的圖片事例來說明這一點。可以作一下教材上的實驗,使學生對影響功的兩個因素有充分的認識。
知識與技能。
解釋做功是能量轉化或轉移的過程。
能背誦功的概念,闡明使用任何機械都不能省功。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功的'物理意義。
情感價值觀。
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有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
功的計算。
影響功的兩個因素通過實驗來得出,設計表格得出公式w=fs。
多媒體電腦,投影機。
1課時。
引入。
播放踢足球的動畫引入在力的作用下足球有了動能和勢能,放映圖片"炮打飛人,擲鐵餅的圖片",放映功的視頻文件,還有課本上的圖片。提出問題,它們的共性是什么?觀看圖片并思考他們的共性。
準備回答問題。
通過上面的例子向學生提問它們的共性。
總結結論。
物體在力的作用下動能和勢能發生了改變,我們就說力對物體做了功(work)。
總結規律。
功和力和在距離有關,這兩個量的乘積是不會變的。
物理學上把力和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叫做功(work)。
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講解焦耳的生平和對科學的貢獻學生觀看并思考。
通過焦耳的例子體會科學探索的過程的科學家的貢獻。體會物理來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
電功和電功率的教案(模板17篇)篇十
2、理解額定功率。
(二)能力目標。
了解從能量分析入手去認識物理規律是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
(三)情感目標。
使學生獲得解決實際用電的初步知識。
本節教材從比較在相等時間內做功的多少引入電功率的概念,再根據電功率的定義和電功公式導出電功率的計算公式,給出電功率的單位、然后從電功率的單位引出電功的單位千瓦時,說明1度就是1千瓦時、為幫助學生理解額定功率教材安排了小燈泡在不同電壓下工作的演示,教材還介紹了不同用電器的兩個重要指標,額定電壓、額定電功率,以使學生對常見用電器設備的功率有所了解。
1、重點:掌握電功率的概念、公式及其應用。
2、難點:實際功率的概念、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的區別。
3、疑點:燈泡的亮度決定于什么?
本節教材包括電功率和用電器額定功率兩塊內容、教師可以利用前面學生學過的功率的知識和研究方法,突出比較做功快慢的方法:比較單位時間內用電器做功的多少、在講解電功率的公式時,注意強調公式中的各量的對應關系,是同一段電路中的各量、不易同時給出電功率的導出公式,使學生感覺公式多不易掌握、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的區別學生不易做到,教師要通過實驗講清對一個用電器額定功率和額定電壓只有一個,而實際電壓和實際功率有很多。
重難點:重點是電功率的概念和單位,難點是額定功率。
(一)引入新課。
方案一:復習功率概念引入電流做功有快慢的問題,然后可以舉出一些實例如:電力機車每秒做功400多萬焦,公共電車的電機每秒做功6萬焦,洗衣機的電機每秒做功100多焦,而小收錄機的電機每秒做功幾焦、再舉出時間不同做功不同的實例,問學生如何比較做功快慢,引出電功率的定義。
方案二:分析類比建立電功率的概念:可用幻燈片設計一組問題:
1)怎樣比較運動快慢?
2)這樣比較力對物體做功快慢?
3)這樣比較電流做功快慢?引出電功率的概念。
電功率的概念要講清:電流做功快,電功率就大;電流做功慢,電功率就小、電功率的定義公式為p=w/t,電功率的普遍適用公式是p=u·i,比較電功率大小時,要全面考慮到公式中各物理量的關系,才能確定電功率的大小關系、例如:在相等的時間內,根據p=w/t,電流做的功越多,電功率就越大。
電功率的單位容易和電功單位千瓦時混淆,可采用讓學生計算1千瓦時的電功是多少焦,讓學生體會千瓦時的意義。
(三)額定功率:
方案一:可以用并進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實驗體會用電器的工作有正常工作問題,然后引進額定功率的概念、學生實驗可以設計三組。
1)是在比額定電壓低的情況下工作;
2)是在額定電壓下工作;
3)是在比額定電壓高出1/5的情況下工作。
方案二:教師拿出“220v60w”和“220v100w”的燈泡,問將他們串聯起來,哪盞燈亮?然后做實驗,引出額定功率的概念。
a、甲圖亮b、乙圖亮c、同樣亮d、無法判斷。
【分析解答】同一盞燈的亮度與它的實際功率情況有關,在甲乙兩圖中,燈1的實際電壓不同,甲圖中的實際電壓小于乙圖中,所以燈1在甲圖中實際功率小于乙圖中,所以燈1在乙圖中較亮、b選項正確。
(1)提出問題。
(2)教師可先演示或提示,再由學生操作、
(3)觀察燈泡兩端的電壓變化與燈泡相應的亮度變化、
(4)討論,分析、
電功和電功率的教案(模板17篇)篇十一
教具:
“36v40w”電燈一只,標志清晰的“220v10ow”“220v15w”白熾燈兩只,洗衣機,電動機銘牌若干或畫上銘牌的小黑板一塊,演示電流表和電壓表各一只,滑動變阻器,低壓電源各一只,小黑板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引人新課。
復習提問:
1.怎樣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利用物體在單位時間里通過的路程棗速度)。
2.怎樣比較物體做功的快慢?(利用物體在單位時間里完成的功棗功率)。
3.怎樣比較電流做功的快慢呢?請看下面的例題,展示抄有例題的小黑板:
例1:電流通過電扇電動機,通電半小時,電流做功72000焦耳;電流通過起重機的電動機,通電2秒鐘,做功40000焦耳,電流通過哪一個電動機做功多?(電流通過電扇電動機做功多)。
然而,電流通過哪個電動機做功快呢?
告訴學生,要比較電流做功的快慢,僅從它做功的多少來考慮是不行的,必須看它們在相同的時間里哪個做的功多,這就和比較運動快慢和物體做功的快慢一樣。
讓我們來計算一下上題中電流每秒各做多少功。
電流通過電扇的電動機每秒做功。
結論:電流通過起重機的電動機做功快。
講述: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人們不僅需要了解電流做功的多少,更需要知道電流做功的快慢。在物理學上,是用“電功率”來表示電流做功快慢的,本節就來學習有關電功率的知識。
二、講解新課。
板書:
什么是電功率呢?與力學中的功率相類似,電流在單位時間內做的電功叫做電功率。板書:
1.電功率。
(1)定義:電流在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叫做電功率。用p表示。
注:電功率是表示電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電功率通常用字母p表示,根據定義,可得出計算電功率的公式。
(2)公式:
上式表明,電功率等于電壓與電流的乘積。
如果電壓u的單位用伏特,電流i的單位用安培,電功率p的單位就是力學里功率的單位瓦特。
邊講邊板書:
(3)單位:瓦特、千瓦,l千瓦=1000瓦。
w=pt=1千瓦×1時=l千瓦時。
=1000瓦×3600秒=3.6×106焦。
即1千瓦時=3.6×106焦。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還有一個什么電功的單位表示的電功也等于3.6×106焦耳?(度)告訴學生,1千瓦時就是1度電。根據國家的計量標準,在技術文獻中,電功的單位不再用“度”,而統一使用“千瓦時(kwh)”這個單位。
讓學生做課文中的例題,然后講評,向學生強調要正確使用公式。特別是要正確代入各量的單位,并用w=pt做一些口頭練習:
問:100瓦電燈正常工作10小時,做多少電功?
20千瓦電動機工作半小時,做多少電功?
轉入額定功率的教學。(用課本上“通常我們說這個電燈的功率是40w??同一個用電器的功率總是同樣大嗎?”引入要講的課題)。
指出我們可以用實驗來回答這個問題。向學生說明演示實驗的目的、做法、實驗中要注意觀察的現象,然后做實驗。
實驗后,讓學生回答實驗前提出的問題。然后指出用電器工作時的功率和它工作時的電壓有關系。
邊講邊板書:
2.額定電壓與額定功率: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壓叫做額定電壓,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的功率叫做額定功率。
進一步向學生交待用電器實際消耗的功率(通常叫做實際功率)與額定功率的關系,邊講邊板書:
當u實=u額,則p實=p額,用電器正常工作。
u實u額,p實p額,用電器容易損壞。
四、小結(略)。
五、布置作業。
第二節練習和習題第1、2題。
電功和電功率的教案(模板17篇)篇十二
1.知道及其單位.
能力目標。
了解從能量分析入手去認識規律是學的重要研究方法.
情感目標。
使學生獲得解決實際用電的初步知識.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從比較在相等時間內做功的多少引入的概念,再根據的定義和電功公式導出的計算公式,給出的單位.然后從的單位引出電功的單位千瓦時,說明1度就是1千瓦時.為幫助學生理解額定功率教材安排了小燈泡在不同電壓下工作的演示,教材還介紹了不同用電器的兩個重要指標,額定電壓、額定,以使學生對常見用電器設備的功率有所了解.
1.重點:掌握的概念、公式及其應用.
2.難點:實際功率的概念、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的區別.
3.疑點:燈泡的亮度決定于什么?
教法建議。
本節教材包括和用電器額定功率兩塊內容.教師可以利用前面學生學過的功率的知識和研究方法,突出比較做功快慢的方法:比較單位時間內用電器做功的多少.在講解的公式時,注意強調公式中的各量的對應關系,是同一段電路中的各量.不易同時給出的導出公式,使學生感覺公式多不易掌握.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的區別學生不易做到,教師要通過實驗講清對一個用電器額定功率和額定電壓只有一個,而實際電壓和實際功率有很多.
教學設計方案。
重難點:重點是的概念和單位,難點是額定功率.
一.引入新課。
方案一:復習功率概念引入電流做功有快慢的問題,然后可以舉出一些實例如:電力機車每秒做功400多萬焦,公共電車的電機每秒做功6萬焦,洗衣機的電機每秒做功100多焦,而小收錄機的電機每秒做功幾焦.再舉出時間不同做功不同的實例,問學生如何比較做功快慢,引出的定義.
方案二:分析類比建立的概念:可用幻燈片設計一組問題:1)怎樣比較運動快慢?2)這樣比較力對物體做功快慢?3)這樣比較電流做功快慢?引出的概念.
二、:
的概念要講清:電流做功快,就大;電流做功慢,就小.的定義公式為p=w/t,的普遍適用公式是p=u·i,比較大小時,要全面考慮到公式中各量的關系,才能確定的大小關系.例如:在相等的時間內,根據p=w/t,電流做的功越多,就越大.
的單位容易和電功單位千瓦時混淆,可采用讓學生計算1千瓦時的電功是多少焦,讓學生體會千瓦時的意義.
三、額定功率:
方案一:可以用并進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實驗體會用電器的工作有正常工作問題,然后引進額定功率的概念.學生實驗可以設計三組,1)是在比額定電壓低的情況下工作;2)是在額定電壓下工作;3)是在比額定電壓高出1/5的情況下工作.
方案二:教師拿出“220v60w”和“220v100w”的燈泡,問將他們串聯起來,哪盞燈亮?然后做實驗,引出額定功率的概念.
例題1、一只額定電壓為220伏特的電熱煮水器,在正常工作時通電12分鐘,電度表的示數增加0.1度,問:
這個電熱煮水器的功率多大?
a.甲圖亮b.乙圖亮?c.同樣亮d.無法判斷。
【分析解答】同一盞燈的亮度與它的實際功率情況有關,在甲乙兩圖中,燈1的實際電壓不同,甲圖中的實際電壓小于乙圖中,所以燈1在甲圖中實際功率小于乙圖中,所以燈1在乙圖中較亮.b選項正確.
教師提供實驗器材:低壓電源、電壓表、電流表、標有“2.5v”的小燈泡、開關、滑動變阻器、導線若干、“220v40w”白熾燈泡一只.(1)提出問題(2)教師可先演示或提示,再由學生操作.(3)觀察燈泡兩端的電壓變化與燈泡相應的亮度變化.(4)討論,分析.
電功和電功率的教案(模板17篇)篇十三
1.知道及其單位.
能力目標。
了解從能量分析入手去認識物理規律是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
情感目標。
使學生獲得解決實際用電的初步知識.
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從比較在相等時間內做功的多少引入的概念,再根據的定義和電功公式導出的計算公式,給出的單位.然后從的單位引出電功的單位千瓦時,說明1度就是1千瓦時.為幫助學生理解額定功率教材安排了小燈泡在不同電壓下工作的演示,教材還介紹了不同用電器的兩個重要指標,額定電壓、額定,以使學生對常見用電器設備的功率有所了解.
1.重點:掌握的概念、公式及其應用.
2.難點:實際功率的概念、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的區別.
3.疑點:燈泡的亮度決定于什么?
教法建議。
本節教材包括和用電器額定功率兩塊內容.可以利用前面學生學過的功率的知識和研究方法,突出比較做功快慢的方法:比較單位時間內用電器做功的多少.在講解的公式時,注意強調公式中的各量的對應關系,是同一段電路中的各量.不易同時給出的導出公式,使學生感覺公式多不易掌握.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的區別學生不易做到,要通過實驗講清對一個用電器額定功率和額定電壓只有一個,而實際電壓和實際功率有很多.
設計方案。
重難點:重點是的概念和單位,難點是額定功率.
過程:
一.引入新課。
方案一:復習功率概念引入電流做功有快慢的問題,然后可以舉出一些實例如:電力機車每秒做功400多萬焦,公共電車的電機每秒做功6萬焦,洗衣機的電機每秒做功100多焦,而小收錄機的電機每秒做功幾焦.再舉出時間不同做功不同的實例,問學生如何比較做功快慢,引出的定義.
方案二:分析類比建立的概念:可用幻燈片設計一組問題:1)怎樣比較運動快慢?2)這樣比較力對物體做功快慢?3)這樣比較電流做功快慢?引出的概念.
二、:
的概念要講清:電流做功快,就大;電流做功慢,就小.的定義公式為p=w/t,的普遍適用公式是p=u·i,比較大小時,要全面考慮到公式中各物理量的關系,才能確定的大小關系.例如:在相等的時間內,根據p=w/t,電流做的功越多,就越大.
的單位容易和電功單位千瓦時混淆,可采用讓學生計算1千瓦時的電功是多少焦,讓學生體會千瓦時的意義.
三、額定功率:
方案一:可以用并進式的方法,讓學生通過實驗體會用電器的工作有正常工作問題,然后引進額定功率的概念.學生實驗可以設計三組,1)是在比額定電壓低的情況下工作;2)是在額定電壓下工作;3)是在比額定電壓高出1/5的情況下工作.
方案二:拿出“220v60w”和“220v100w”的燈泡,問將他們串聯起來,哪盞燈亮?然后做實驗,引出額定功率的概念.
例題1、一只額定電壓為220伏特的電熱煮水器,在正常工作時通電12分鐘,電度表的示數增加0.1度,問:
這個電熱煮水器的功率多大?
a.甲圖亮b.乙圖亮?c.同樣亮d.無法判斷。
【分析解答】同一盞燈的亮度與它的實際功率情況有關,在甲乙兩圖中,燈1的實際電壓不同,甲圖中的實際電壓小于乙圖中,所以燈1在甲圖中實際功率小于乙圖中,所以燈1在乙圖中較亮.b選項正確.
提供實驗器材:低壓電源、電壓表、電流表、標有“2.5v”的小燈泡、開關、滑動變阻器、導線若干、“220v40w”白熾燈泡一只.(1)提出問題(2)可先演示或提示,再由學生操作.(3)觀察燈泡兩端的電壓變化與燈泡相應的亮度變化.(4)討論,分析.
電功和電功率的教案(模板17篇)篇十四
二、電路中電流過大造成的危害。
引起導線老化,引發火災等。
三、保險絲。
1.原理:2.結構:3.規格:。
四、新型保護裝置。
1.空氣開關;2.漏電保護器。
課后反思。
該課是繼歐姆定律后又一節關于安全用電的新課,這兩節課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場共同審視安全用的問題,這節課是從電功率的角度出發看問題的。
1.電功率過大是引起電流過大的原因很好理解,就是在講并聯電路時,學生對家庭電路的并聯關系有點忘記了,以后要盡量在這里再補充一下。家庭電路的一般畫法也要在這里體現出來。
2.做好保險絲的相關實驗很關鍵,學生的興趣在這里很高,這也是學生易疲勞。
的地方,轉換氣氛靠的就是這個實驗。
3.保險絲的規格中越粗的保險絲允許通過的電流越大學生不容易理解,教師要通過公式詳細地介紹一下,解開他心中的這個迷團。
電功和電功率的教案(模板17篇)篇十五
課時:1課時。
教學要求:
教具:
“36v40w”電燈一只,標志清晰的“220v10ow”“220v15w”白熾燈兩只,洗衣機,電動機銘牌若干或畫上銘牌的小黑板一塊,演示電流表和電壓表各一只,滑動變阻器,低壓電源各一只,小黑板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引人新課。
復習提問:
1.怎樣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利用物體在單位時間里通過的路程速度)。
2.怎樣比較物體做功的快慢?(利用物體在單位時間里完成的功功率)。
3.怎樣比較電流做功的快慢呢?請看下面的例題,展示抄有例題的小黑板:
例1:電流通過電扇電動機,通電半小時,電流做功7焦耳;電流通過起重機的電動機,通電2秒鐘,做功40000焦耳,電流通過哪一個電動機做功多?(電流通過電扇電動機做功多)。
然而,電流通過哪個電動機做功快呢?
告訴學生,要比較電流做功的快慢,僅從它做功的多少來考慮是不行的,必須看它們在相同的時間里哪個做的功多,這就和比較運動快慢和物體做功的.快慢一樣。
讓我們來計算一下上題中電流每秒各做多少功。
電流通過電扇的電動機每秒做功。
結論:電流通過起重機的電動機做功快。
講述: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人們不僅需要了解電流做功的多少,更需要知道電流做功的快慢。在物理學上,是用“電功率”來表示電流做功快慢的,本節就來學習有關電功率的知識。
二、講解新課。
什么是電功率呢?與力學中的功率相類似,電流在單位時間內做的電功叫做電功率。板書:
電功和電功率的教案(模板17篇)篇十六
能力目標。
了解從能量分析入手去認識規律是學的重要研究方法.
情感目標。
使學生獲得解決實際用電的初步知識.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從比較在相等時間內做功的多少引入電功率的概念,再根據電功率的定義和電功公式導出電功率的計算公式,給出電功率的單位.然后從電功率的單位引出電功的單位千瓦時,說明1度就是1千瓦時.為幫助學生理解額定功率教材安排了小燈泡在不同電壓下工作的演示,教材還介紹了不同用電器的兩個重要指標,額定電壓、額定電功率,以使學生對常見用電器設備的功率有所了解.
1.重點:掌握電功率的概念、公式及其應用.
2.難點:實際功率的概念、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的區別.
3.疑點:燈泡的亮度決定于什么?
教法建議。
本節教材包括電功率和用電器額定功率兩塊內容.教師可以利用前面學生學過的功率的知識和研究方法,突出比較做功快慢的方法:比較單位時間內用電器做功的多少.在講解電功率的公式時,注意強調公式中的各量的對應關系,是同一段電路中的各量.不易同時給出電功率的導出公式,使學生感覺公式多不易掌握.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的區別學生不易做到,教師要通過實驗講清對一個用電器額定功率和額定電壓只有一個,而實際電壓和實際功率有很多.
--方案。
重難點:重點是電功率的概念和單位,難點是額定功率.
一.引入新課。
方案一:復習功率概念引入電流做功有快慢的問題,然后可以舉出一些實例如:電力機車每秒做功400多萬焦,公共電車的電機每秒做功6萬焦,洗衣機的電機每秒做功100多焦,而小收錄機的電機每秒做功幾焦.再舉出時間不同做功不同的實例,問學生如何比較做功快慢,引出電功率的定義.
方案二:分析類比建立電功率的概念:可用幻燈片設計一組問題:1)怎樣比較運動快慢?2)這樣比較力對物體做功快慢?3)這樣比較電流做功快慢?引出電功率的概念.
電功率的概念要講清:電流做功快,電功率就大;電流做功慢,電功率就小.電功率的定義公式為p=w/t,電功率的普遍適用公式是p=u·i,比較電功率大小時,要全面考慮到公式中各量的關系,才能確定電功率的大小關系.例如:在相等的時間內,根據p=w/t,電流做的功越多,電功率就越大.
電功率的單位容易和電功單位千瓦時混淆,可采用讓學生計算1千瓦時的電功是多少焦,讓學生體會千瓦時的意義.
三、額定功率:
方案一:可以用并進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實驗體會用電器的工作有正常工作問題,然后引進額定功率的概念.學生實驗可以設計三組,1)是在比額定電壓低的情況下工作;2)是在額定電壓下工作;3)是在比額定電壓高出1/5的情況下工作.
方案二:教師拿出“220v60w”和“220v100w”的燈泡,問將他們串聯起來,哪盞燈亮?然后做實驗,引出額定功率的概念.
例題1、一只額定電壓為220伏特的電熱煮水器,在正常工作時通電12分鐘,電度表的示數增加0.1度,問:
這個電熱煮水器的功率多大?
a.甲圖亮b.乙圖亮?c.同樣亮d.無法判斷。
【分析解答】同一盞燈的亮度與它的實際功率情況有關,在甲乙兩圖中,燈1的實際電壓不同,甲圖中的實際電壓小于乙圖中,所以燈1在甲圖中實際功率小于乙圖中,所以燈1在乙圖中較亮.b選項正確.
探究活動【課題】燈泡的亮度決定于什么?【組織形式】學生分組【活動方式】。
教師提供實驗器材:低壓電源、電壓表、電流表、標有“2.5v”的小燈泡、開關、滑動變阻器、導線若干、“220v40w”白熾燈泡一只.(1)提出問題(2)教師可先演示或提示,再由學生操作.(3)觀察燈泡兩端的電壓變化與燈泡相應的亮度變化.(4)討論,分析.
電功和電功率的教案(模板17篇)篇十七
《電功率》是新版物理九年級第十八章第二節的內容,是繼電流、電阻、電壓、電能之后學生學習的又一個電學基本概念。本節內容,既是對電能知識學習的深化和具體化,又為本章第三節實驗“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的學習作理論上的準備,而且它是生活中用電器銘牌上一個重要的指標,在生產和生活實際中也有廣泛的應用,對學生今后體驗生活意義重大。本節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二、說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過了部分的電學知識,電流和電路,電阻及其影響因素,掌握了一些解決電學問題的基本方法(如控制變量法),具有一定了的電學基礎,學生感性思維能力較強,同時通過對前面功率的學習,也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但單本節內容學生理解起來也相對較難。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電功率定義、公式、單位,會用電功率公式p=w/t進行簡單的計算,能初步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電功率問題。
2.過程和方法:觀察體驗電能表鋁盤轉動快慢跟用電器電功率的關系,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細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使學生懂得科學就在我們身邊;關心日常生活中各種用電器功率的大小,形成節約用電的意識和習慣。
四、說教學準備。
電風扇(有銘牌),電吹風,學校用的電子計時器,空調機的銘牌圖片、燈泡。
五、說教法分析。
教學流程。
教法學法。
教法:談話法、講解法。
學法:觀察法、合作交流法。
六、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本環節教學大約5分鐘)。
引導學生觀察演示實驗,鼓勵學生發現問題。
讓學生觀察演示實驗電能表轉動的快慢情況,發現電能表上的鋁盤轉動有時急匆匆,有時慢悠悠。細心的同學可能會發現,在使用一只普通燈泡時,鋁盤轉的慢,而使用大功率燈泡時,鋁盤轉得快!讓學生交流,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設計意圖:用演示實驗引起學生的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鑄就良好的開端。)。
第二環節:合作探究,學習新知(本環節教學大約25分鐘)。
活動一:自主討論,認識定義。
1、通過看課本討論和引導學生得出電功率的定義和公式及單位進率:
板書:電功率是表示用電器消耗電能快慢的物理量。
啟發:如何來比較不同用電器做功的快慢呢?(應引導學生得出:可以讓時間相等,看消耗電能多少;或者讓其消耗電能相等,看所用時間的多少;只要說出大體意思即可,關鍵是讓學生真正理解使用控制變量法。)。
得出:電功率大小等于用電器在1秒時間內所消耗的電能。(類比于功率的定義)。
2、提問:如何計算電功率的大小?
學生分小組討論,歸納總結,各小組推薦同學回答,由學生導出電功率的計算公式。(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歸納能力。)。
活動二:解決問題。
板書:消耗功率100w中的100就是電功率是100w,它的意義是此燈。
泡在1s內消耗的電能是100j.學生回答25w的意義。
談話:正是因為100w的燈泡比25w的燈泡在相同的時間內消耗的電能。
多,所以轉化為內能(光能)的能量也就多,這就是為什么100w的燈泡比25w的燈泡亮的`原因。
(設計意圖:使學生感受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活動三:閱讀資料,理解概念。
讓學生看書本上92頁的小資料,并觀察教師帶來的用電器上的銘牌,請。
(設計意圖:從現象中認識意義,討論問題環環緊扣,層層深入。初學者常常會認為電功率大的用電器消耗的電能一定多,這樣設計可讓學生在糾正錯誤中深刻理解電功率的概念。并為下面千瓦時學習做鋪墊。)。
活動四:單位比較,明確概念。
討論:(1)功率為1千瓦的電熱水壺,正常工作1小時,它消耗的電。
能是多少?
(2)如果p用千瓦作單位,t用小時作單位,則w的單位是什么?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推導能力,理順各單位的關系,有利于知識的掌握。并且明確所求的是w電能!)。
引導得出:“千瓦時”的來歷。
活動五:自主學習,教師引導。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完成p.95的電功率的測量。教師歸納總結。
第三環節:典例剖析,歸納總結(本環節教學大約7分鐘)板書典型例題,學生分析剖析,教師分析講解并總結。
第四環節:布置作業,鞏固提高(本環節教學大約3分鐘)。
在完成第四個環節的教學后,本節課的新課教學任務基本完成。學生可以根據小習題練習檢查本節課的收獲,體驗學習的快樂。之后老師動員學生收集家里的電冰箱、電熨斗、電視機、電風扇、微波爐、洗衣機等用電器的銘牌,了解它們的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sts活動),再一次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附: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