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看完電影或者活動之后都喜歡寫一些讀后感,這樣能夠讓我們對這些電影和活動有著更加深刻的內容感悟。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初中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篇一
魯濱遜在很小的時候有個愿望——能自己坐船探險,雖然父母反對,但魯濱遜不愿放棄,到成年后愿望實現。魯濱遜在島上生活了30年左右才回到英國。這讓我想到獨立。
魯濱遜自己一個人在荒蕪人煙的島上生活,無依無靠,吃、住都得自己應付。不難想象,魯濱遜小時候經常幫助父母做家務,甚至還做過苦力活兒。由此更可以看出:魯濱遜的父母雖然愛孩子,但不是溺愛,也不是寵愛。
現在城市里的孩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父母太過于溺愛,只覺得孩子讀好書就好,這些雜活會影響孩子的學業,玩也會導致孩子學習退步,所以整天只允許讓孩子讀書,讀書,再讀書。父母們都不知道:玩是孩子的樂趣,有時也可以從樂趣中學到課本里所沒有的知識,豐富我們的知識庫。
鄉村里的孩子正好跟我們相反。他們雖然整天走高低不平的山路去上學,但他們很開心,因為能認識字;他們雖然學業繁重,但他們還是會抽出時間幫助父母做家務;他們雖然整天聚集在一起玩,但他們卻會合理安排時間……不要以為鄉村里的父母不管孩子,而是要讓他們獨立自主,一面長大后什么事都不會做。
我曾看過一篇新聞:有一對夫妻,他們先后生了兩個女孩,覺得很不高興,就整天毆打孩子。一年過后,這對夫妻又生了一個男孩,他們想:終于有人傳宗接待了。便整天圍著小男孩轉。小男孩想拿拖把,但下一秒鐘,母親便把拖把搶來,對小男孩說:‘乖,這些活兒我來做,你去一邊玩。“漸漸地,小男孩長大了,學習上也很出色,考上了大學,并住宿在那,才隔一天時間,小男孩就跑回家來對父母說,他不去上學了。父母氣得給他兩巴掌,才問他為什么,小男孩吞吞吐吐地說:“我不會煮飯、洗衣服…,”父母在原地傻了。而兩個女孩,因為父母很少管她們,她們早年輟學,并獨立起居,變成家里最富有的人。
可見,父母太過于溺愛,而導致落下一生的“殘疾”。
小孩子更應該獨立自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太依賴家長。獨立是可以陪伴你一生,而父母是不能陪伴你一生的。
初中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篇二
大家好,到了這快樂的暑假了,玩歸玩、學歸學,也不要天天在家里玩,也要看一看書,寫一寫做作業。更要勞易結合。
歡就我也在最近看了兩本書一本就是《魯濱遜漂流記》和《水滸傳》。我最喜是《魯濱遜漂流記》。
魯濱遜漂流記講的是,魯濱遜因不聽父親的勸告,違背了父親的勸告,而乘船去周游世界。但是因為在海上遇風,只有自己一個人活了下來。
所以接下來的28年。令他深有感悟,
一天他被海水卷上了岸。他發現只有他一個人活了下來,他先在樹上睡了一覺。第二天他發現那只大船盡然被大浪打到了海岸上,他首先做了小木排,回到了船上,他首先來到木匠的房里找了三袋釘子和螺絲釘,一把大鉗子,一兩打小斧子,尤其是一個磨刀刃用的輪子,他把這些東西收集在一起,又拿來了一些屬于炮手的東西,特別是兩三只起貨的鐵鉤,兩桶槍彈,七支短槍,一支鳥槍,還有一堆火藥,一大袋小子彈,一卷鉛皮。魯濱遜用拿到的鐵鉤把它們從大船上鉤到了小木排上,把它們運回了小島上。這些東西對魯濱遜一個人,從輕多的了。雖然是這樣,但是就算是這樣,魯濱遜還是在13天中上了12次船。
他把一切東西都安排好后,他建立了一個小城堡,這樣一來魯濱遜既安全又舒服。
魯濱遜在島上收服了一個野人做奴隸,他給野人取了名字叫星期五。因為他星期五那里被魯濱遜從野人中救了出來(因為兩個野人部落打仗,星期五被抓了。)所以星期五變成了魯濱遜忠誠的仆人。
我最喜歡的一章就是激戰野人族,這是因為魯濱遜看不下去,自己的同伴吃掉,所以就個星期五殺死了野人。
好了,到這里故事就結束了。再見!
初中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篇三
作為本書主角的魯濱遜,很有意思。他生性追求自由自在,愿意接受挑戰以從中感受到刺激;他不太愿意過寧靜祥和的資本主義中產階級的生活,覺得這是一種無形的捆綁和束縛。因此,他這輩子給予他的,正是他期待和選擇的,雖然這段奇特的漂流經歷坎坷艱難,甚至在絕望時他也曾懷疑過內心的追求。然而,既然選擇了遠方,那便只能風雨兼程,接受由此產生的一切,不論好的還是壞的。
魯濱遜漂流的冒險經歷,分為好幾段,既有海上的,也有陸地的,當然海上為主,否則如何漂流?陸地的冒險主要為保護財產穿越歐洲大陸,這段冒險中,有團隊有心腹有幫手有槍炮,險惡程度有點,沒有海上冒險好看。驚險的海上驚魂之旅三次:第一次是遇上暴風雨,頭一次見識大海的洶涌,直接嚇到發誓回歸田園寧靜生活,當然,沖動下的誓言可信程度不高,所以風暴過去了,誓言就壽終正寢。第二次被海盜抓去做奴隸,韜光養晦下,用貌似忠厚老實的態度和優秀的捕魚功能,麻痹海盜頭子的神經,最終成功逃脫。第三次因不滿足富足莊園主生活方式,開啟海上貿易之路,最終成功將自己一個人流落孤島,經過二十多年才最終回到祖國、人群之中。
一座島,一個人,物質上需要完全的獨立和自給自足,精神上需要完全的孤立和自言自語,想到這里,我放棄,我一定做不到。魯濱遜最后成為了教徒,回歸主的懷抱,很大的原因是在孤島上,任何一點可憐的給予(沉船上打撈上來的物資和火藥、孤島上的羊群和葡萄、寶貴的淡水資源、沒有大型食肉動物),都是上帝的仁慈和神跡。同時,沒有被仁慈的主拋棄,也給魯濱遜雖然柔弱但堅韌的精神支撐,他不是一個人在活著,他背后有仁慈的主。
在孤島上生活一段時間后,偶然間發現周邊島嶼還有人類活動的足跡,吃人的野人部落,究竟該慶幸還是該惶恐,對那個時代背景下成長起來的魯濱遜而言,害怕為主。雖然食人族并不知道魯濱遜的存在,而且食人部落對孤島的認識停留在偶爾來野餐的郊外,因而食人族的存在并沒有實質上的肉體傷害,但精神上的威懾力,魯濱遜自己想象出來的無限恐懼,更加可怕。
再一次,上帝證明了他的仁慈,證明了魯濱遜沒有被上帝拋棄,星期五來了。星期五是魯濱遜從食人部落的野餐聚會中救下的,而星期五的到來讓魯濱遜的孤島生活質量躍升了不止一個檔次,不僅有了能相互陪伴的人類,還有了強有力的勞動力幫扶,肉體生存上和精神需求上,星期五都是上帝派來拯救魯濱遜的引導信徒。因而最終主仆兩人都成為上帝虔誠的信徒,是多么的可貴。
由此聯想到,不管生活對你做了什么,盡可能的不抱怨、不灰心喪氣,看清形勢,想清狀況,盡人事,努力打好生活給的任何牌面的牌,不拋棄不放棄,時來運轉為未可知,畢竟下坡路走多了,自然就是上坡路。
孤島生活的難度我們無法想象,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工具十分普遍的年代。一切都是原始狀態,工具是極為缺乏的,而所謂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很大可能性上是高估自己。書中關于魯濱遜造獨木舟、種麥子做面包、扯步做衣帽鞋,花費時間之久超出認知,成品之簡陋超出想象,不過一步一腳印,魯濱遜艱難的做到了。不僅如此,他還擁有了堡壘、籬笆、莊園、羊圈、船塢甚至出海口,這些都是時間一點點堆積出來的。
從中可知:第一人的欲望遠大于需求,你需要的食物或者工具真的不是必須的,只是剛好順手而且得來很容易。第二時間的魔力無窮大,看起來極為難實現的目標,如果能被堅定地執行,不管不顧的朝著它走,總有實現的那一天。第三努力比聰明更重要,不夠聰明沒有學富五車,但有不懈的努力,最后也能干成一些大事。
另外,一個人的生活,精神壓力是最大的,畢竟人是群居動物,不管從靈魂角度而言,人是生而孤獨。因此在魯濱遜養的鸚鵡發出第一個音節,說出第一個完整的有意義的單詞時,我會鼻頭發酸,因為魯濱遜終于有了陪伴,是一個實實在在看得到摸得著的陪伴。初發現食人族時的驚慌失措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孤身一人面對毫無道理可言的多個食人的野人,這是正常人的心理反應。好在最后有了星期五,幸好上帝仁慈。
漂流也好,冒險也罷,天生男性更加傾向,但有些刺激有些樂趣,看看也能得到滿足,不用親身實踐,如此甚好。
初中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篇四
在人生的道路上,前方必定會有石碎阻擋你前進的方向,但是,只要堅持自己的夢想,永不放棄,便會在你的道路上描繪出最精彩的人生!
被著稱“英國和歐洲小說之父”的丹尼爾·笛福便是如此。即使是在59歲高齡了,但他仍然不放棄自己的職業作家。在高齡時期創造出驚世傳奇作品《魯濱遜漂流記》!
提到夢想,我的腦海里漸漸浮現出一幅畫面:一位年輕的少年雙手抱腦,坐在椅子上,肩膀一抽一抽地,眉毛因憤怒而皺了起來,臉上漲地通紅通紅的。而在他旁邊,有兩位中年人正交談些什么,其中一位中年人直接站了起來,食指指著那位年輕的少年,正在咒罵著什么,因他的激動,頭上銀白的發絲也跟著一顫一顫的,而那位少年也因他的咒罵將頭低地更低了。漸漸地,我似乎聽清楚了他們的對話。“魯濱遜,我不允許你出去航海,我只希望你能老老實實地待在家中,安安分分,不要再讓我和你母親著急了!”說話的是剛剛那個憤怒的中年人,他看似是少年的父親,而另一位應該便是他的母親了。另一位中年人坐下來,用手輕輕拍著少年的背,也在安慰著。“不!父親,母親,我的夢想便是航海,即便有危險,我也要去,因為這是我的夢想,我的信念!”少年突然站起來,暴吼一聲,隨后便消失在屋子里。
畫面又一轉,一個身穿羊皮衣的中年男子出現在我眼前,他坐在一塊礁石上,遠遠地望著澎湃的海浪,嘀咕著什么,仔細一聽,原來是“我不放棄,我從未后悔”。仔細一瞧,這不是剛剛出現的那位少年么。時間在他臉上留下了刻印:臉上已經長滿了皺紋,雪白的胡須隨著風一飄一飄的。時間在他臉上留下了刻印,卻沒有在他心上留下。他的心仍舊和年輕時一般,有著遠大的夢想,他從未放棄過這個夢想,從未后悔過這個決定。
畫面繼續轉動,再一瞧,海上行駛著一搜大船,里面坐著一個老年人,嘴角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哦,是魯濱遜!他在無人島上經歷了那么長的時間,終于可以回到自己的祖國了,他航海的夢想終于成功了!人老,心未老,即使,魯濱遜已經是高老年齡了,但是,他航海的夢想還在繼續,夢想,永遠不會結束!
在人生的道路上,前方必定會有石碎阻擋你前進的方向,但是,只要堅持自己的夢想,永不放棄,便會在你的道路上描繪出最精彩的人生!
初中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篇五
暖暖的陽光下,捧著《魯濱遜漂流記》進入甜甜的夢鄉,隨著時空隧道有幸和魯濱孫在孤島有了短暫的相處。真實了解了他所遭遇的困境和他戰勝困境的意志。魯濱孫并未做出什么驚天動地的事情,而是和我們一樣在生活著。但這些瑣碎的細節卻又是魯濱孫同困境對抗的過程,而這些困境又是幾乎每個人都曾體會到的:黑暗,饑餓,恐懼,孤獨。
魯濱孫的經歷之所以具有傳奇性是因為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困境被放大了,對抗困境的時間被拉長了。一個多么傳奇的故事啊!它激勵過無數陷入困境的人振作起來,它使多少人迷途知返,魯濱遜以他超乎常人的毅力成為人們心中敬佩的人物。與其說我迷戀這書當中的離奇遭遇,倒不如說主人公魯濱遜的精神感動了我。即使是一棵小草,它也會懂得如何在困境中頑強地活下來,那么在這世上有多少人具備了其它生物所沒有的智慧,而在挫折面前投降的呢?人生在世,重要的不是享有歡樂,而是忍受痛苦。逆境是最好的大學,我們要在逆境中不斷成長,在逆境中更好地生活下來。成功者的秘訣是在哪里跌到,就在哪里爬起來。不要為了一時的失利而放棄重新站起來的機會。困難并不可怕,命運不是天定,只要通過努力,困難將變成你人生中的一塊墊腳石,命運就掌握你自己的手里。現在所處的境況并不是絕對的。惰性會使你所擁有的消失,勤勞的雙手會使你得到生活中的財富。
真心面對,我覺得自己跟魯濱孫相比是多么的渺小啊!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生活,就已經夠困難的了,但是,魯濱孫還有時時刻刻提防野人來襲擊他。我們若沒有自我保護的意識,是很難像他一樣,在島上生活了28年居然能夠安然無恙的回到英國。可見,自我保護的意識對于人來說是多么重要啊!拿破侖將軍曾經說過:人多不足以依賴,要生存只有靠自己。同樣的,如果我們事事都過多的依賴著自己的朋友、父母這些人,當我要獨立生存時,就無法適應這一切。但若反過來說,我們平時自己就生活的獨立,那么,我們在遇到一些突發事情時就能夠獨立面對,并以冷靜沉重態度去解決它。危險面前,沉著冷靜是我們應該具備的素質。誠然,我們現在所生活的時代,并不一定會像魯濱孫一樣,漂流到某個荒島上,但是我們的生活并不會一帆風順,有時還可能遇到一些危險的事情。但只有我們懂得采取正確的措施,我們才會從危險中逃脫出來。
讀了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讓我想起一句話:知識就是力量。魯濱遜能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獨自生存二十八年,靠的就是他的智慧和勞動:假如他不去勞動,那么他只有被食人族吃掉的可能;假如他沒有知識,那么他只有在荒島上病死的可能。所以說,知識可以改變命運,這句話一點沒有錯。捧著這本書醒來,我更陷入了沉思。我們的生活中定會有許多的困難和挑戰,我們要以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挑戰不幸,偉大的人因為受到不幸的磨練而顯得更偉大,懦弱的人因為受到不幸折磨使他變得更懦弱。當我們面對殘酷的現實時,要坦然接受,不要逃避,更不能放棄。每個人的成長歷程中都會經過挫折的難關,有人在困難的大門前倒下,有人卻走進了挫折之城,經過幾番搏斗,他們終于風光地出了城。即使倒下也備受人們尊重。風雨中,有人不曾哭泣,不曾抱怨,終于雨過天晴見彩虹,撥開云霧見天明,他們是成功的人,像魯濱遜那樣偉大。
未來不是靠別人給予的,而是自己建設的,雖然途中遇到荊棘地,但他們會用鐮刀開辟出一條道路來,在風沙中他們勇往直前,到達成功的彼岸,在岸上觀看日出照耀自己培養的燦爛之花。在漫漫人生路上困難何其之多,雖然有失敗的痛苦,但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悅,相信自己能夠擊敗困難,更重要的是要懷著一顆勇敢、堅強的心在自己的生命中刻上戰勝挫折后的輝煌之頁!我的人生也會隨著這本書而起航,在人生的航海中,勇敢前進,永不放棄!
初中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篇六
有一種成功,叫克服。有一種渴望,叫自信。有一種勇敢,叫堅強。也許,命運就是樹上一只還沒成熟的蘋果,它掉落的時間往往不在你的預想之中。
讀了《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后,心里不免泛起一絲心酸與難受,卻又覺得自己學到了很多。書中的魯濱遜為了實現夢寐以求的遨游四海的愿望,不顧父親的勸告,毅然踏上航海的征途。他在非洲遭遇海盜的襲擊,從而淪為奴隸,因為無法忍受才趁機乘船逃走,被一艘葡萄牙船搭救。后來,在巴西經營種植業并發財,有人提議和他一起出海去販運奴隸時,他再次被那個夢想所征服,重新踏上了航海之路。由于途中失事,人們都葬身于大海,只有魯濱遜一人僥幸存活,流落到一座荒島上,開始獨立生活。然而他沒有向困難低頭,而是勇敢地面對自然和死亡的挑戰:搭帳篷、筑籬笆、建城堡、制利器、種糧食、養牲畜,用獸皮做皮物,和野人搏斗等。后來收留了一個野人當仆人,取名叫星期五。他在荒島上經歷了風風雨雨,創造了奇跡,直至二十八年后才結束漫長的孤獨生活,重新回到了久違的家鄉——英國。但這時候他的雙親早已離開了人世,他把從巴西收回的一部分收益留給了那些曾幫過他的人。
魯濱遜能夠在荒島上健康的存活下來僅僅是因為命運的安排嗎?不是。是因為他的堅強。沒有什么人生來就有好運氣,更沒有什么人生來就很堅強。沒有堅強過的人不知道,堅強需要多大的勇氣。只有堅強過的人才知道,自己經受了多少刻骨銘心的打擊與折磨。魯濱遜本來可以幸福地呆在家里享受生活,一種好奇驅使他走上了航海的道路。一路走來,當然會有畏懼,他怕過,卻不曾想過放棄。當危險真正與他碰面的時候,也許是他的冷靜與命運讓他僥幸存活。上帝讓你活著,就一定有他的安排。魯濱遜開始堅強起來,他明白,只有堅強才有活下去的可能。他為了生存,甚至絞盡腦汁想盡一切辦法讓自己得以活下去。沒有人支持過他,他的父母曾極力反對讓他獨自去航海。然而他,卻又是那么地固執,甚至差一點把性命搭上。一個人掉進海里,就像得不到面包的小孩,是那么的無助,他開始本能的呼救,但當他用智慧與鎮定靠著自己爬上岸時,那就是一種別樣的堅強。
是啊!誰也不敢相信魯濱遜死里逃生上了岸,他在逆境中又顯得那樣鎮定與堅強。記得有一回,媽媽帶我逛商場,商場人山人海,我一不小心走丟了。無助的我環顧四周,絲毫沒有媽媽的影子,我沒有像魯濱遜那樣堅強,而是傷心地哭了起來。現在想想,要是當時的自己像魯濱遜那樣身處荒島,一定會哭得天翻地覆,絲毫沒有活下去的信心。想到這里,我的心頭就會泛起一股酸澀,那荒無人煙的島上有可怕的野人、無處不在的風暴,魯濱遜活下去的可能十分渺茫。他也許是想起了家鄉的親人,想起了自己的航海夢想,所以對未來充滿了信心。一旦建立了信心,活下去的可能就增加了很多。自信也是堅強的一種,它代表著人身上的無限渴求與期望,其實它也是一縷陽光,一旦照進了人的心扉就會無比溫暖。人,總要學會堅強,開始的心酸代表著未來的美好。
堅強是一只小紙船,自由自在飄泊在平靜的海上,巨浪掀起他不畏懼,依舊蕩漾。找到這只小紙船,像魯濱遜那樣學會堅強!
初中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篇七
讀了《魯濱遜漂流記》這本精彩的小說,一個高大的形象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險家,航海家魯濱遜。他憑著頑強的毅力,永不放棄的精神,實現了自己航海的夢想。特別是他那永不放棄的精神深深的激勵著我。
有一個英國的年輕人,他不顧家人的勸阻成為一名水手,開始了大海中的航行。在一次大風暴中他流落到一個孤島,只身活下來。他面臨各種各樣的生存問題,甚至連個能與他說話的人也沒有,但他毅然活了下來。沒有房屋,他自己建;沒有食物,他自己種。他還救了一個野人,與他一起生活。在孤島上生存了28年后,他憑著自己的智慧與力量,奇跡般地回到了英國。他就是倒霉而又幸運的魯濱遜。
魯賓遜不愿過那種平淡無奇的生活,而是懷著一顆追求夢想的心,到了荒島上之后,靠自己的雙手生活下來了,靠著堅強的意志力克服了重重困難,最終戰勝了自我和周圍環境,實現了人生價值的精神,這就是我欽佩他的原因了。他在荒島上的生活也是很多不服輸的年輕人的夢想,當然也是我的夢想。這部小說是作者的人生奮斗的縮影,也是文學名著中的一顆閃閃發光的明珠。
如果我是他,當船在暴風雨中失事的時候,我會像他那樣不向命運低頭繼續遠航嗎?不,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我不會去接受那充滿困難和挫折的生活,因為我沒有那份自信。
如果我是他,當獨自一人置身于荒島之上,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時,我會像他那樣不自暴自棄,重燃生的希望嗎?不,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因時順變,積極自救,因為我沒有那種能力。
如果我是他,當看到野人用自己的同類開宴會時,我會像他那樣勇敢地站起來,在僅有一個助手的情況下同他們搏斗嗎?不,我可能只敢躲在草叢里,祈禱他們不要發現我,因為我沒有那種膽量。
我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軟弱與無能。從呱呱墜地到背上書包,父母,學校為我們鋪設了成長的道路。我心安理得地在這條平坦的大道上走過了一年又一年,沒有挫折,沒有風浪,而我還整天抱怨這個,抱怨那個。其實我根本沒有咀嚼過生活中的苦澀,我是幸福的。然而幸福中的我根本沒有意識到能吃飽穿暖,背上書包去上學,每天接受家人們的關愛,社會的關注是一種莫大的快樂。我們需要具備魯濱遜那樣的刻苦奮斗的精神。在他認為,天底下沒有什么人類克服不了的困難,只要人類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與雙手,一切難題都將迎刃而解。我們學習也一樣,必須相信自己有能力把各個學科學好,這樣在學習過程中才會有一股動力不斷促使我們前進。同時,還必須在做好每一件事后力求精益求精。
讀了這本書,我知道了當一個人遭遇不幸時,他應該考慮到其中所包含的幸運的一面,好的一面,同時也應當考慮的更壞的情況,這樣才能更好的面對自己的處境。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我們應該像魯濱遜一樣,臨危不懼,勇敢、堅強的去面對重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