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是積極思考和擴展思維的產物,它通常能夠引起讀者的思考和共鳴。這些優秀作文范文展示了作者獨特的觀點和深入的思考,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在公園釣魚(專業18篇)篇一
修竹引薰風。
——金兆燕集儲光羲、韋安石句題揚州瘦西湖四橋煙雨樓吹香草堂。
吹香草堂,在長春橋西峰水云勝概草堂內。
春煙生古石;
疏柳映新塘。
扁舟蕩云錦;
流水入樓臺。
何日涉原成趣;
洽云開亦覺欣。
樹影悠悠花悄悄;
晴雨漠漠柳毿毿。
——金兆燕集曹唐、韋莊詩題揚州瘦西湖四橋煙雨樓竹間水際。
九霄香透金莖露;
八月涼生玉宇秋。
——金兆燕集于武林、曹唐題揚州瘦西湖四橋煙雨樓四照軒。
紫閣丹樓紛照耀;
修篁灌木勢交加。
——金兆燕集王勃、方干詩句題揚州瘦西湖四橋煙雨樓漣漪閣。
湖光如鏡云霞熱;
松氣如秋枕簟涼。
——金兆燕集黃滔、何士元句題揚州瘦西湖四橋煙雨樓澄碧堂。
千重碧書鎖青苑;
四面朱樓卷畫簾。
——金兆燕集韋莊、杜牧句題揚州瘦西湖四橋煙雨樓光霽堂。
夾路濃華千樹發;
一渠流水兩家分。
——金兆燕集趙彥昭、項斯句題揚州瘦西湖四橋煙雨樓春水廊。
奇石盡含千古秀;
春光欲上萬年枝。
——金兆燕集羅鄴、錢起句題揚州瘦西湖四橋煙雨樓勝概樓。
勝概樓在蓮花橋西,樓前湖水寬闊,樓后綠竹參天,沿堤豐草滿地。登樓四望,天水無際,諸橋羅列,景物之勝,俱在眼前。
在公園釣魚(專業18篇)篇二
一個星期天的早晨,爸爸把我從睡夢中叫醒。在我的耳朵邊輕輕地說:“釣魚去了。”我猛然一醒,趕緊穿衣刷牙吃飯。等我把自己的事情做完后,爸爸剛好買來了紅蚯蚓。
于是我們就出發來到了鑒湖河邊,這時已經有好多人在釣魚了。我們找了個好地方,爸爸開始放線、穿魚餌,不一會兒就開釣了。可是等了好久,我都沒有看到浮標有任何的動作。于是我就有點不耐煩了,我開始走來走去。這時爸爸對我說:“你不要走來走去的,這樣和“小貓釣魚”里的小貓有什么區別。做任何事都要一心一意地去做,這樣才會有成功的希望。”聽了爸爸的話,我又坐了下來,靜靜地看看浮標。又過了好久,突然浮標開始上下抖動起來。“魚來吃了!”我開始大叫。“別喊!”爸爸一邊叫著,一邊拉魚竿,果然把一條黃刺魚釣了起來。我和爸爸都開心得笑了。
在公園釣魚(專業18篇)篇三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所謂“長細如繩,闊不過二丈許”,在歷史上原是揚州的一條護城河。最早見于史書記載南北朝的《宋書》,距今已有15的歷史。
清朝年間的錢塘(杭州)詩人汪沆慕名來到揚州,在飽覽了保障湖的美景后,與杭州的西湖作比較,寫了一首詩:“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也就是說,揚州這座城市和杭州一樣,在歷史上都是消費城市,俗稱“銷金鍋子”,自古有“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之說。但保障湖與杭州西湖相比更為苗條,所以叫“瘦西湖”。從此,瘦西湖之名逐漸著錄于書中,廣為流傳。古人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瘦西湖就像漢代王妃趙飛燕,玲瓏秀美。
“揚州園林之勝甲于天下”,瘦西湖堪稱最為典型的代表。揚州園林始于漢唐,成于元明,盛于清代。早在漢代,揚州就是“廣陵大鎮,富甲天下”,出現了很多宮廷苑囿。自運河開通后,揚州處于長江和運河的交匯口,成為中國重要的港口城市,也是南北貨運的集散地。盛唐時,揚州經濟達到鼎盛,超過了成都,位居全國第一,史有“揚一益二”之說。當時揚州人口多達47萬,其中還包含了近1萬人來自波斯、阿拉伯的商人。此時揚州園林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出現了私人競造園林的風氣,整個城市如同花園一般,以至出現了“天碧樓閣麗”、“九里樓臺牽翡翠”的詩句。到了清代的康乾盛世,揚州的經濟再度興起,尤為典型的是鹽業。揚州依靠運河的交通優勢,成為全國最大的鹽業集散地。歷史記載,揚州的官方鹽稅曾高達清政府全年商業財政收入的1/4,引起了皇室的高度重視。經濟的繁榮帶動了文化的昌盛,著名的“揚州八怪”就形成于這一時期。皇帝六次南巡,必到揚州,圣上之樂在于山水之間,于是很多鹽商大肆獻媚,不惜揮灑萬金,集天下名師巧匠,沿瘦西湖兩岸建起了一座座美麗別致的園林,這便是今天瘦西湖的一個雛形了。
現在我們所看的是清二十四景之一的“長堤春柳”。堤長六百余米,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桃柳相間。每當煙花三月之際,春風輕起,柳絮飛舞,柳絲婀娜多姿,桃花艷麗繽紛,李白曾寫道“煙花三月下揚州”。這里的“煙”有些人認為,是指煙雨蒙蒙,有些人認為是指柳絮飛舞,柳絲如煙。古人云:“多情最是揚州柳”,“綠楊城郭是揚州”!柳樹是揚州市的市樹,現在的瘦西湖也是以柳色著稱。相傳當年隋煬帝楊廣來揚州開挖古運河,河道挖好后,翰林學士虞世基建議在河的兩岸種植柳樹,一方面可以遮蔭,一方面可以保護堤壩。隋煬帝當年親手栽了第一棵柳樹,并賜姓為楊,楊柳就這樣傳開了。
“柳占三春色,荷香四座風”,到了夏季,瘦西湖上有一道美麗的風景,便是湖心的“荷浦薰風”。也是清二十四景之一,它的園主人是年間揚州八大鹽商之一的江春,此人富可敵國,皇帝曾兩次臨幸他的園宅,見其喜種荷花,故賜名“凈香園”。此地前湖后浦,當年湖種紅荷花,浦種白荷花。現在這里“湖中有島,島中有池,池中有花”,池中栽種的是揚州荷花名品――廣陵紅。如今,“荷浦薰風”島也是瘦西湖的生態島,在這里棲息了眾多的野生候鳥――白鷺,或在天空飛翔,或在水邊散步,悠閑自在。近年來隨著揚州城市的發展變化,形成了“文化內涵看古城街區,生態環境看瘦西湖景區,城市形象看新城西區,經濟實力看沿江地區”的新格局。在,揚州被評為“中國最佳人居獎”,又喜獲了“聯合國人居獎”。這與揚州的良好人文氛圍分不開的。現在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座園中園――徐園。中國美學的最高境界講究隱秀含蓄,認為一覽無余的風景不空靈,沒有韻味,所以,徐園在造園中采用障景手法,它就像屏障一般擋住游人的視線,“猶抱琵琶半遮面”,欲揚先抑,增加了景觀的層次感。徐園,1915年建于清代桃花塢的舊址上,鄉人為祭祀軍閥徐寶山而建。徐寶山,鎮江丹徒人,早年以販賣私鹽為業,后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接著又投靠了袁世凱,最后死于陳其美的花瓶炸彈。諸位請看,門額上有“徐園”二字,“徐”為行楷,“園”為草書,這兩個字是由晚清揚州名士吉亮工所書。此人雅號為“風先生”,為人豪放不羈,不愿與軍閥交往,自然不愿為其題寫園名。鄉人想到文人嗜酒,因此在中秋之夜邀請吉亮工喝酒賞月,酒過三巡,兩位鄉人請其題寫“清風徐來,春色滿園”。吉亮工酒興正濃,揮毫寫下了行楷“徐”字,待其寫“園”字時,恰巧一陣輕風吹過,酒意吹醒,故將錯就錯,將“園”繞成草書。徐寶山在當地有個綽號叫“徐老虎”,于是很多人覺得“園”的框中極像一草體的“虎”字,認為是風先生諷刺徐寶山再兇,也不過是一只籠中之虎罷了。這是揚州民間流傳的“徐老虎”的典故,并不一定當真,只是一塊匾額上出現兩種字體,在中國園林中極為少見,而兩種字體又極為和諧,“非得書法三味者不能為之”。
徐園也盡顯了江南園林小橋流水,清秀雅致的特點。園中間一方荷塘,睡蓮朵朵浮于水面,很美。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兩只鐵鑊,“鑊”是大寫的收獲的獲將反圈旁改為金字旁。根據《鐵鑊碑記》上面記載,它們是南北朝蕭梁時期的遺物。因為揚州地處長江中下游,水患頻繁,古人迷信,認為水中有惡龍作怪,鐵可以用來鎮龍,因此制作了九只這樣的鐵鑊,每只重達三噸。從科學角度來講,把它扣在堤壩上,洪水撞擊在它的頂部,向四周散開,減緩了水流的沖擊力,起到了保護堤壩的作用。現在我們在疏浚河流時經常會發現鐵牛、鐵鐘等,它們的作用是一樣的。
現在我們所看到的聽館叫“聽鸝館”,是徐園的主廳,它是取自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詩意。在中國的古典園林建筑中,有很多廳取名為“聽鸝館”。如北京頤和園的“聽鸝館”,它是當年慈禧太后賞戲和飲宴的場所,而這里的“聽鸝館”是當年徐寶山的饗堂。黃鸝鳥是人們普遍喜愛的鳥類,它不僅鳴叫聲悅耳動聽,而且是春天鳴叫最早的鳥。在古代,人們常常根據黃鸝鳥的叫聲來判斷春季播種的時間。園林風光不同于自然風光,它是歷史、經濟、自然、文化的結合體,缺一便不可成為園林,其中楹聯是園林文化的一種元素。我們眼前看到的這兩幅楹聯“江波蘸綠岸堪染,山色迎人秀可餐”為三閣元老、九省疆臣、揚州學派代表人物阮元所題;“綠印苔痕留鶴篆,春流花韻愛鶯簧”則是同治年間狀元陸潤庠所書。在“聽鸝館”里面有一副楠木罩閣非常值得一看,它是一副楠木的整板雕刻,采用上好的楠木精雕細琢而成,看似整體,實為三塊拼合,只是接縫處理的極為細膩。雕刻的圖案“松、竹、梅”歲寒三友,代表吉祥如意的意思。清代揚州的雕刻工藝極為出名,又著名的“揚州八刻”,包括木刻、石刻、牙刻、核刻、骨刻等,木刻排在首位,眼前的楠木罩閣是現存揚州木雕工藝中的精品。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小金山,它是瘦西湖上最大的島嶼。山上遍植梅花,又稱“梅嶺春深”,也是清二十四景中的一景。當年孔圣人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在園林當中,卻是山水不可或缺,因為“無山不奇,無水不活”,但是在揚州歷史上,瘦西湖偏偏無山,這多少是件憾事。于是,揚州鹽商便開挖了蓮花埂新河,用挖河的泥土及山石堆成了眼前的小金山。小金山是瘦西湖上建筑最為密集的地方,歷史上最早見于史書記載的風亭、月觀、吹臺、琴室,如今都匯集于此。
關于小金山,在民間有一個故事。相傳,當年蘇東坡和鎮江金山寺的主持佛印和尚下棋,兩人有言在先,如果蘇東坡贏了,佛印和尚就把鎮江的金山寺輸給揚州,如果蘇東坡輸了,就把身上的玉帶輸給金山寺。結果蘇東坡輸了,所以這里上聯是“彈指皆空,玉局(官職名)可曾留帶去”,至今在鎮江的金山寺還留有蘇東坡的玉帶。到了清代,一位鎮江的和尚和一位揚州的和尚話不投機,鎮江的和尚諷刺道“青山也厭揚州俗,多少峰巒不過江。”揚州和尚很不服氣,因此建議效仿蘇東坡和與佛印和尚下棋的典故,以鎮江金山作為下棋。結果揚州和尚棋高一著,于是用了一個“小”字將鎮江的金山引渡到了揚州,所以下聯是“如拳不大,金山也肯過江來。”
庭院中的兩棵銀杏已有近300年的樹齡了。銀杏是揚州的又一市樹,銀杏被譽為植物界的“活化石”,可以長至上千乃至幾千年,它所代表的是揚州2500年的歷史和文化。而柳樹代表揚州清新秀麗的城市形象。我們眼前的這塊鐘乳石,來自廣西溶洞,為花石綱遺物。在《水滸傳》中有“智取生辰綱”的故事,綱是古代的一種計量單位,十船為一綱,運送花石的船只為花石綱。北宋年間,宋徽宗趙佶喜好書畫,全國各地都搜集奇花異石運往卞京(開封)為其堆造萬壽山,供其作畫。這塊石頭在自南向北的運輸過程中,由于浙西爆發了方臘領導的農民起義,波及到了江淮一帶,因此運輸中斷,擱淺于揚州(最早存于今東圈門街北22號“壺園”宅內,亦稱“瓢園”,1953年移至小金山)。近看這塊鐘乳石,猶如一塊天然的盆景。若在雨后,這里有清水漣漪,幾條金魚暢游其中,幾朵睡蓮點綴其中,恰似一個天然石盆。它集中體現了盆景藝術的“以小見大”,出于天然,高于天然。作為一塊鐘乳石,50~100年滴水增高一公分,據專家考證,這塊鐘乳石滴水形成至少需要二千多年的歷史。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湖上草堂”這四個字為清代嘉慶年間揚州知府伊秉授所書。他文采分流,揚州人將其與在揚州理過政的歐陽修、蘇東坡并稱“三賢”。他的書法特點很明顯:一是拙,不重挑撥;二是厚,筆畫厚實;三是滿,字皆布滿方格,且有口字結構的部分均特大,如大開笑口一般。匾中“湖”、“堂”二字即是。堂前植有兩株百年紫薇。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一景叫做“枯木逢春”,它是一個樹樁盆景。中國的盆景因地域及風格不同分為五大傳統流派:蘇派、川派、揚派、嶺南派、海派。揚派盆景以樹木類見長。我們看到的這一樹樁為唐代銀杏,已有千年歷史,建國初期遭遇雷擊,落下這一樹樁,后人經過構思,將它進行防腐處理,移至這里,在其后栽一凌霄,凌霄是藤本植物,攀附其上,若值夏日,開出桔黃色喇叭花,遠遠看去,以為樹又活了,正所謂“化腐朽為神奇”!故取名為“枯木逢春。無論是“移花接木”還是“以假亂真”,盆景是一門藝術,素來被譽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有生命的藝雕。有了新的生命,就又有了一個新的名字“生死相依”。這棵銀杏樹是飯后鐘這個故事的歷史見證。當時它種植于揚州的木蘭院,江都有一個人叫王播。父母去世很早,王播寄居在木蘭院,和和尚一起起居用餐。時間一長,和尚開始討厭王播,因此他只知吃飯,不思進取。寺廟里有規矩就是先打鐘后吃飯,又一天和尚就捉弄王播,先吃飯后打鐘,王播撲了個空,非常氣憤,寫了兩句詩:“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藜飯后鐘”,寫了之后就出去勤奮讀書了。二十年后,王播中了進士,他又再度到揚州做了淮南節度使,看到自己當年的詩句已經用綠紗籠罩起來了,于是感慨萬千,繼續寫了兩句詩:“二十年來塵撲面,如今始得碧紗籠”。后來蘇東坡到揚州,也來到木蘭院,看到王播寫的詩后責備王播,說:如果沒有和尚的飯后鐘敲擊你王播,你能出去勤奮學習,中進士嗎?這個故事教育年輕人,不要像凌霄這樣依靠自己的父母,而是要自立自強,自力更生。
現在看到的聽館是“綠蔭館”。館中懸掛一匾,上書“綠筱淪漣”四個字,這個地方過去有“三分水,二分竹”之說,是盛夏避暑之地。綠蔭館三字為劉海粟所寫。堂前聯文“四面綠蔭少紅日,三更畫船穿藕花”是劉海粟之妻夏伊喬所寫。兩者相對照,一柔一剛,一重韻,一尚勢,各有千秋。
在公園釣魚(專業18篇)篇四
徐園,在瘦西湖公園內,其地原為清初韓院桃花塢故址,民國四年(1915),為紀念徐寶山而建。徐寶山(1862--1913),丹徒人,字懷禮。初為鹽梟,受清廷招安,先后任清軍緝私營管帶、參將等職。辛亥革命時參加鎮江光復,與此同時,來揚州組織鎮江都督府揚州軍政分府,第二年人第二軍軍長,出兵浦口,擊退南下清軍。1913年5月被人謀殺于引市街家中。園中有黃石迭砌的.荷池,外有曲水,內有池塘,池水與湖水相通。過池是館軒,取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之意,而稱聽鸝館。整個院落工整而又具變幻。繞過徐園,立于小紅橋,小金山聳立,湖面陡然放開。徐園規模不大,占地0.6公頃。但結構得體,庭院起承轉合,錯落有致。內有聽鸝館、春草池塘吟榭、疏峰館等景。聽鸝館前陳列鐵鑊兩具,相傳為南朝簫梁時鎮水之物,并立有《鐵鑊記》碑文,相傳是南朝梁時期的遺物,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
綠印苔痕留鶴篆;。
紅流花韻愛鶯簧。
聽鸝館:園內正廳叫“聽鸝館”,構造精致,陳設古雅。此處為廳屋三楹,四面有回廊環繞,享堂內原供有徐寶山畫像和木主。取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之意,而稱聽鸝館。正面有紅木護墻板壁,屏風式樣,每屏有清代山水瓷畫五塊,外復玻璃,工藝精美。
江波蘸綠岸堪染;。
山色迎人秀可餐。
斗酒雙柑,三月煙花來勝侶;。
湖光山色,四時風物待游人。
李圣和(1908--xx),別號印滄老人,女,揚州人。著名書畫家。“斗酒雙柑”:典出唐馮贄《云仙雜記》:“戴(禺頁)春攜雙柑斗酒,人問何之,曰:往聽黃鸝聲...。后遂為春游典故。柑,食具。
當日風云猶叱咤;。
至今草木識威名。
起家吳越錢具美;。
死難講都來護兒。
鳳凰芝草,周阿合匝;。
金支翠旗,云景杳冥。
“周阿合匝”:周阿,四周附近;合匝,圍繞重疊。“金支”:旌旗上的飾物。“云景杳冥”:景通影;杳冥,高遠不能見的地方。
大樹飄零,草木猶知名姓;。
遺園明瑟,山林長憶將軍。
“大樹飄零”:東漢初,馮異佐劉秀爭天下,諸將并坐論功,馮異獨處樹下,不言己功,軍中號“大樹將軍”。庾信《哀江南賦》:“將軍一去,大樹飄零。”
在公園釣魚(專業18篇)篇五
小時候,我在九山湖畔看見過人們釣魚,不過沒見過魚兒上鉤的樣子。今天運氣真好,在公園里我看到了一條魚兒上鉤,還是一條大魚呢,連媽媽都說她也沒見過這么大的魚被釣住的情景。
那是在下午,我跟爸爸、媽媽來到馬鞍池公園,首先喂了一會兒鴿子,然后沿著湖邊漫步,一路欣賞這湖邊美麗的`景色。不一會兒,我們看見有二個人正在釣魚,就很感興趣地駐足在旁靜靜觀望。
“有大魚,你的漁竿彎了,我猜這魚至少有三斤重。”其中一個釣魚的人突然興奮地叫道。我也十分好奇,想看看這魚究竟是怎樣被釣上來的,于是我就盯著水面看。那魚被鉤釣住一定很疼,脾氣也很大,任性地只管在水下竄來竄去,而那釣魚人手里的漁竿細細的,早已彎成了半圓形,似乎馬上就要斷掉的一樣;那釣魚繩子也是細細的,很不牢固的樣子,我好擔心它會被魚兒掙斷。不過那釣魚人好像很有經驗,他隨著魚兒,一會兒放繩子讓它游得遠遠的,一會兒又收繩子,把它拖過來。有時魚也會浮出水面,我們就看得很清楚了,它個兒非常大。這時駐足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其中一些人說這魚足有十多斤重,大家都很想看看這魚被釣上來的樣子。大約過了十多分鐘,魚好像沒了力氣,被拖到離岸不遠的水面上,另一個人用魚網兜把魚撈上了岸。喲,這魚真夠大的,比在水里看起來要大得多,足足有一米長呀!
那釣魚人非常高興。爸爸說它是一條包頭魚。真有趣,我還是第一次看見魚被釣上的整個情景。
在回家的途中,我想那魚的味道一定很不錯。
在公園釣魚(專業18篇)篇六
夏天,四海公園的池塘里長滿了荷葉,開滿了荷花,引來了許許多多的青蛙。
冬天,小魚在枯了的荷葉間游來游去,多像是在跟我們捉迷藏啊!
四海公園風景優美吸引了許許多多的游客。
我愛深圳,愛蛇口,更愛美麗的四海公園。
在公園釣魚(專業18篇)篇七
今天媽媽去學校接我放學了,到家很早,所以我去家旁邊的公園玩了一會兒,我騎了一會自行車,還和二個不認識的小朋友玩了逃脫救援隊的游戲,我是被困者,他們是救援隊的laugh很有意思哦。
媽媽給我帶了跳繩,我也練習了一會,現在我最高不間斷能跳17個了哦devil我會繼續努力練習,爭取能跳更多個。
在公園釣魚(專業18篇)篇八
更無玉帶鎮山門。
二分明月誰家好;
兩岸鐘聲何處聞。
西邊有塔云長住;
南望無樓景亦多。
金山共此一江水;
王母來尋五色龍。
借得西湖一角,堪夸其瘦;
移來金山半點,何惜乎小。
李亞如,曾任揚州市副市長,揚州國畫院院長。已故。
洞庭山色,揚子江聲,一樣石盤沱,金粟前身香案吏;
陽羨春茶,蘭陵美酒,四圍花世界,芙蓉舊社水仙王。
月來滿地水;
云起一天山。
月觀是臨湖建筑的廳堂,四面皆為格扇,堂后是桂園。當8月桂花盛開之際,推窗賞月,清香四溢,天上水下兩月同收眼底,此情此景,甚為動人。
蓮出綠波,桂生高嶺;
桐間露落,柳下風來。
——伊秉綬題揚州瘦西湖月觀。
好句屬吾曹,幾度閑吟,正綠翦煙蕪,紅吹云樹;
憑欄剛落日,千年此地,有泉名第五,花種無雙。
“花種無雙”:指樣揚州瓊花。歐陽修曾于后土寺瓊花側畔建無雙寺,有詩曰:“瓊花芍藥世無倫,偶不題詩便怨人。曾向無雙亭下醉,自知不負廣陵春。”
今月古月,浩魄一輪,把酒問青天,好悟滄桑小劫;
長橋短橋,畫欄六曲,移舟泊煙渚,可堪風柳多情。
——陳重慶題揚州瘦西湖月觀。
鄰長春嶺,面東臨湖,水面寬闊,以欄木相圍。
一水回環楊柳外;
畫船來往藕花天。
琴室位于正門東側臨湖處。面南三楹,中為敞間,兩間設半截木欄。北墻外嵌“琴室”石額一方。室內有包契常題“琴室”橫匾,并附跋文。
吳儂生長湖山曲;
陳植才華斗石高。
青山載酒呼棋局;
紫襦傳杯近笛床。
棋室。面東三間,北側接廊通月觀后門。康殷,1926年生于遼寧省義縣。酷愛美術、書法、篆刻等,曾入吉林師范大學攻西畫。解放后從事文物工作。
風月無邊,到此胸懷何似;
亭臺依舊,羨他煙水全收。
風亭在小金山頂上,是全園最高點。
在公園釣魚(專業18篇)篇九
長堤春柳:瘦西湖入口處至小金山的一條長堤,遍栽夭桃綠柳,每當春色撩人的季節,依依柳色映襯一片姹紫嫣紅,燦若云錦,使人留連。古有揚州宜楊之說,傳說是因隋煬帝開運河,河堤植柳,而煬帝賜垂柳姓楊,故楊柳之稱始于揚州。長堤柳絲拂水,柔情萬種,所謂“多情最是揚州柳”。堤中臨水建有一亭,隱于柳蔭中。柳叢中點綴紅白桃花。桃紅柳綠,倒影水中,宛若天境。
佳氣溢芳甸;
宿云澹野川。
——佚名題揚州瘦西湖長堤曉煙亭。
長堤春柳,由南大門入園,即是長堤春柳景區,濱湖長堤,東側迎水,西側倚坡,坡上谷木森森,名為葉林(葉園)。長堤春柳全長千米,半道有亭凸出湖中,即曉煙亭。
綠竹夾清水;
游魚動圓波。
問津窺彼岸;
把釣待秋風。
茂竹臨幽溆;
晴云出翠微。
韓園:在長堤上,為清初韓醉白之別墅,后歸韓奕,改為“名園”,現已不存。
飛絮一溪煙,鳳艒南巡他日夢;
新亭千古意,蟬嫣西蜀子云居。
——陳重慶題揚州瘦西湖長堤過街亭。
過街亭:民國四年(1915),邑人補筑長堤春柳,起于虹橋西岸,過街亭建于長堤中部。“鳳艒”:帝皇所乘繪有龍鳳的小船。“南巡”:康熙、乾隆二帝南巡揚州達12次。“蟬嫣”:一脈相承。
在公園釣魚(專業18篇)篇十
地辟天開指顧中。
東大門,在大虹橋東堍北側。此處原是乾隆年間揚州商總、布政使銜江春的別業,稱江園。乾隆二十二年(1757),前咯每個皇帝游江園,御書“凈香園”。聯語為南宋詩人陸游《初發夷陵》七律的頷聯。
松排山面千重翠;
日較人間一倍長。
西北門,在瘦西湖北端盡頭,湖的兩岸開兩門。此門在湖西岸一方亭內。上聯為白居易詩句,下聯為陸龜蒙詩句。
風生碧澗魚龍躍;
月照青山松柏香。
東北門,在瘦西湖北端東岸,與西北門隔湖相對。上聯為曹松詩句,下聯為盧綸詩句。
院含白塔五亭湖光美景;
門對蜀岡翠障山色風姿。
北大門,在五亭橋北。潘慕如,揚州詩詞學會副會長。
天地本無私,春花秋月盡我留連,得閑便是主人,且莫問平泉草木;
湖山信多麗,杰閣幽亭憑誰點綴,到處別開生面,真不減清閟畫圖。
南大門,在大虹橋西堍北側,為西湖公園主大門。李鼎(1866--1940),字梅隱,號逸休,揚州人。清末鹽務官、大源制鹽公司經理。女書畫家李圣和之父。“平泉草木”:唐朝宰相李德裕在洛陽有平泉莊,著有《平泉山居草木記》。“清閟畫圖”:元末畫家倪瓚家有清閟閣,藏法書名畫甚多,后人輯其所藏為《清閟閣集》。
在公園釣魚(專業18篇)篇十一
今天是大年初一,奶奶帶我去東洲公園釣魚,一路上我都非常興奮。
終于到了釣魚的地方,我拿著魚竿,捏著魚食開始釣魚了。我先看中了一條紅白相間的小魚,我把魚食放在它嘴邊,小魚兒看了心里想:“這個不大不小的食物我吃定了。”小魚把食物一口吞下去,我把魚竿一體,小魚被我釣到了。我又看到了一條特別的小魚游過來,它的眼睛是凸起來的,尾巴是又小又短又有三個分叉,最可愛的是它的嘴巴,一張一合的,我把魚食放到它嘴邊,可它看都不看一眼,我有些好奇,因為其他的魚都是拼命搶食的,它卻看都不看,我想這是為什么呢?原來這是條金魚。我試了好多次,小魚兒還是不上鉤,奶奶看我特別喜歡這條魚,她就拿了網兜把它撈了出來。我看到這條小魚開心的手舞足蹈。
最后我一共釣到了12條魚兒,開開心心地回家了,年年有魚哦。
在公園釣魚(專業18篇)篇十二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去公園釣魚,我老是釣不到魚,最后,媽媽對我說:“你總是把魚桿動來動去,當然釣不到魚啊”。我聽進了媽媽的話,牢牢的把住釣魚桿,終于,在爸爸的指導下,我釣到了一條魚,我高興的蹦起來了!100字。
小學生作文(中國大學網/)。
在公園釣魚(專業18篇)篇十三
今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我提議我和媽媽一起去大公園釣一次魚,媽媽同意了。
我也不知道幾年沒去過大公園了,記得最后一次去大公園釣魚還是在一年級的時候,我以前一共去過兩次。每次都會有一位老爺爺特意來幫我一起釣魚,也許那時覺得我很小,還能釣上來幾條魚,感覺我很可愛吧,所以會幫我。每次我們都會收獲滿滿一大桶的金魚。有大有小,五顏六色的金魚。
來到大公園,人很多,大約分成兩批人:一批是老人,一批則是幼兒園的小孩。老人們快樂自在,年老了,就該享受著天倫之樂,幸福的生活。老人們有的在跳舞,有的在唱歌,有的在散步……小孩們呢,跑來跑去,就如是一條條歡樂的小魚兒,自由穿梭在游樂園中。
我們先在荷花池看了一圈,有許多人已經調到好幾條魚了,有的則是盆里面空空的,只有那孤零零的湖水。我和媽媽去租了一根小號魚竿。一小時30元,他會給你一個桶、一根魚竿、和一團不知道是什么東西的魚餌。
我們找了一個陰涼一點的地方坐了下來。我從那一團有點惡心的魚餌里捏了一點點,團成一個小團,然后放在魚鉤上。在一甩,魚鉤就掉到了湖底。然后我就專心致志的盯著那個一根橘紅顏色的長條形狀小東西(我不知道那個叫什么東西)突然,那東西動了一下,我立即把魚竿提起來,唉,什么東西都沒有,魚餌還被吃掉了。我連試了幾次,都沒有看見小魚的蹤影。我讓老媽也試試看。老媽夸張的把線往湖里一甩,看著那個小東西。突然,那個東西在幅度非常大的晃動,老媽也立即把魚竿提了一下,哇!一條大金魚啊,它的尾巴由紅漸變到白色,很漂亮。我和老媽都很興奮,把魚嘴巴從魚鉤上弄下來,放進水里。那魚很調皮,一直在掙扎,有好幾次都從盆里跳出來了,有一次就差點跳進湖里了。
后來,我慢慢掌握了釣魚的技巧,我先是調到一條很小的魚。那條魚很獨特,身上是彩色的魚鱗,肚子扁扁的。最后我還釣掉一條比媽媽掉的還大的魚。這樣也組成了“三口之家”。最大的魚是爸爸,中等的是媽媽,最小的那條就是他們的孩子。
時間過得很快,一小時轉眼就過去了。雖然我們才調到三條魚,但是我在從中也感受到了快樂。
在公園釣魚(專業18篇)篇十四
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到了向往已久的秋游了。我們今天秋游的目的地是虎山公園。
一路上,我們歌笑語,不知不覺的我們就到了虎山公園。首先,我們先上山,到了一塊空地方,我和張軒寧就開始喊:“第七小組集合”喊了半天,人才到齊。然后我拿出桌布,開始攤,我拉著桌布的一角,林俊航也伸手拉了一角,王浩峰也來幫忙拉一角,金偉成也來幫助我們,我們四人合作的很好,小心翼翼地拉開了桌布,輕輕地放下,一張大大的桌布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張軒寧看我們拉好了桌布,自己還沒拉好,就不好意思地叫我們去幫忙一下。經過我們的努力,桌布都攤好了。
一攤好,我們就像餓昏了的小魚兒,個個迫不及待地脫下鞋子,爬上桌布,拿出早已準備好的零食,開始吃了起來。一會兒。張軒寧拿出飛行棋,我便跟他玩了起來,我們正玩得津津有味地時候,周老師說:“集合,我們去逛一逛。”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走著陡峭的臺階,出發了。臺階兩邊的樹木郁郁蔥蔥,像綠色衛兵站立在兩旁。我們一邊看兩邊的風景,一邊心里暗暗地稱奇。不一會兒,周老師停住了腳步,說:“我們下去吧!上面人太多了!”我們掉了個頭,又沿著臺階下山了,來到了一群威武的石考虎前面,我還騎了一只石老虎,真覺得騎虎難下了。
玩著玩著,時間過得真快,一眨眼,又到了我們要回學校的時間了。我們只好排著隊伍依依不舍地離開了虎山公園。我覺得今天真快樂!
在公園釣魚(專業18篇)篇十五
在我的家鄉有一個老少皆知的公園——虎山公園。那里風景優美,四季美如畫,但是我最愛虎山公園的夏天。
公園的夏天,萬物都生機勃勃。走進公園你會像置身于一個綠色世界。樹上的樹葉綠油油的,草坪上的小草隨風起舞,時不時向人們招手。湖水翠綠翠綠,綠得像一塊無暇的翡翠。荷葉好像一位害羞少女遮住自己美麗的臉龐,那帶著幾分秀色的荷花也三三兩兩地爭艷開來。
夏天,我喜歡水。我愛歡快活潑的小溪,我愛深沉浩瀚的大海,但是我更愛虎山公園的那美麗、溫柔的湖水。公園湖水是靜的,猶如明鏡一般,清晰地映出綠的樹,紅的花,藍的天和白的云。這湖水又是動的,微風習習,波光粼粼,像一條迎風而起的龍,伴著跳躍的陽光,伴著我的心在追逐,在嬉戲。
夏天,我喜歡山。我愛巍峨高聳五岳名山,我愛李白詩里的名山,但是我更愛公園的那高低有致,起伏連綿的小山丘。那一座座青山,連綿不斷,一座挨著一座,不斷地向遠處延伸,氣勢磅礴。她群山相擁,錯落有致,群峰疊翠,景色清秀,把整個虎山公園裝扮成一座天然的綠色寶庫。
靜靜水,那么深邃,淡淡山,那麼唯美。這就是我家鄉的夏天的虎山公園。
在公園釣魚(專業18篇)篇十六
清晨,一縷縷陽光透過窗簾射進我的房間,密密麻麻,照亮了我的整個臥室。我早早地起了床,非常興奮,因為今天我們全家要去鴻恩寺公園玩。
早上的天空晴空萬里,太陽火辣辣的呈火紅色,把大地照的金燦燦的,陽光如同千萬根針一樣射向大地,讓人幾乎睜不開眼。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收拾好出行裝備,坐著爸爸的車我們來到了鴻恩寺公園。
剛一下車,我的心就涼了一大截,猶如被潑了一身冷水;又像萬箭齊發,穿透了我的身體。因為在我們面前有“成百上千”的臺階,正當我想打退堂鼓時,爸爸對我說:“這有什么?以前紅軍萬里長征都走了過去,這個臺階還不是輕而易舉?”聽了爸爸這話,我的心里就像燃起了一簇火,于是我重振旗鼓,信心倍增,向臺階發起了沖鋒。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爬了上來,不過這兇猛的酷暑,已經把我弄得氣喘吁吁,滿頭大汗了。
爬上臺階,放眼望去,鴻恩寺公園真大真美啊!在鴻恩大道兩旁,各種小花小草迎著風舒展開了身體;碧綠參天的大樹,迎著風唱出美妙的歌聲……沿著鴻恩大道一路走去,再穿過一條小道,我們便來到了今天的目的地――池塘。池塘邊站滿了人,幾乎都在釣魚,只不過釣魚的方式有點特別――魚竿就是一根木條竿子,竿子上綁了條細線,細線的末端套上一個開口的塑料瓶子。釣的魚也不是拿來吃的,應該也無法吃,因為這都是比指甲殼還小的小魚。
選好有利位置,我拿出早就做好的簡易魚竿,在瓶子里放進食物,還在瓶子旁邊撒上一些面包屑,以便吸引更多的小魚。沒過多久,旁邊就圍滿了小魚,如同一個黑色的“甜甜圈”,不過它們都像是來看熱鬧的觀眾一樣在那兒一動不動。我也耐心地等待著。就這樣,時間一分一秒像潮水一樣飛快的流逝。但魚終究還是魚,斗不過人類,上了當:一只體形較大,全身黑色的小魚終于忍不住食物的誘惑,游出了黑色的“甜甜圈”,進入瓶子里狼吞虎咽地吃起來。領頭羊的作用果然是無窮無盡的,那些圍觀的“觀眾”早就迫不及待,饞涎欲滴了。看見領頭羊進去了,它們立馬蜂擁而上,一個黑色的“甜甜圈”迅速變成了一個黑色的“圓球”。但這時我的手越來越酸,耐心也越來越少,一看到有一兩條小魚進了瓶子后,我就一下子提起了瓶子。唉!真是關鍵時刻掉鏈子,隨著一聲水花響起,所有被蒙在鼓里的小魚們仿佛全都恍然大悟,像炸彈炸開似的逃得無影無蹤。再看瓶子,里面空空如也,只有一些水和淤泥。
該回家了,我清點了一下勝利果實,呀!釣了23條魚呢!今天,我不僅釣到了魚,還得到了使我終生受益的啟示:要有耐心與堅持,才能有收獲!
在公園釣魚(專業18篇)篇十七
虎山公園,是我們大埔縣城的一座森林公園,它是人們休閑散步,鍛煉身體的好地方。
從公園側門進入,沿紅磚坡道彎延而上,紅裝義工隊迎面而來,增添了坡道一處風景線,不少老人孩子盡情玩耍,只是似乎少了放風箏的一角,估計此處不夠高。公園設計善于利用每個可以瞭望的地方建立觀景臺,游人休閑時望望遠處風景,深呼一口氣,心情無比舒暢;人們運動后,站涼亭上吹吹山風,立刻頓感涼爽舒服。
中心公園是大家最喜歡的地方,兩邊的小池養了幾條紅黑小魚,池中還有小蝌蚪,吸引了小朋友們來玩,他們有的想捉魚,有的試撈魚,有的在觀看,有在趴在小池邊緣用小網上兜小蝌蚪呢,他們姿勢各樣,玩得很開心。而大人們不停在旁邊吆喝:“別站太近,注意安全!”小橋,假石,長亭,古樹,雕像……走過的無不四處看風景,真是美煞路人。別看現在大家都很悠閑自在,早晨和傍晚時刻這里可是熱鬧非凡的,跑步、散步、體操、壓腿、廣場舞、練嗓、打球……是摯愛運動的人們喜歡的好場所。這里是名符其實的森林公園,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九月的風,干爽清涼,南方經常濕氣重,吹吹這般涼風,覺得人也舒爽極了!
登高的確是人們放松心情,緩解壓力,休閑度假的一種好方式,放假的時候,大家一定要多來虎山公園放松放松。
在公園釣魚(專業18篇)篇十八
提起杭州,誰都知道最美的是西湖。但是,估計許多人不知道,杭州還有很多非常漂亮的地方,虎山公園就是其中之一。
虎山坐落于杭州城北,離主城區大約10公里。走進虎山公園,首先引入眼簾的是一個非常精致的湖。清澈的湖水映著碧藍的天空,就像一顆閃亮的珍珠鑲嵌在公園入口。湖水里,一群群小魚在快活地玩耍:一會兒在水底里吐泡泡,一會兒快速向水面游然后又馬上潛下去,只留下魚尾“噼噼啪啪”打出一朵朵水花,一串串漣漪。
走下石橋,就來到虎山。虎山入口雕刻著一只威武雄壯的大老虎,好像在提醒著游客這里是虎山。登上虎山,走到林間小道上。鳥兒在高鳴、松鼠在玩耍、螞蚱在追逐……空氣是那么的清新,山路是那么的干凈。蔥郁的樹叢映著黃色、紅色、藍色的小野花。零散的野果子分部在枝頭、樹叢和草地上,好像夜空中的星星,閃閃發光。
西湖已經聞名中外,游客絡繹不絕。我們盡可能的把她讓給外地、外國的游客吧。我們去虎山公園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