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秀教案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精編教案篇一
《三個兒子》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從語言文字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體會出孩子應該成為父母分擔生活重擔的道理。
3、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4、能將課文變成簡單的課本劇表演出來。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老爺爺的話。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你在家里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二、自讀課文。
三、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和方案
1、師生共同制定學習目標——將課文變成簡單的課本劇表演。
2、師生共同研究教學方法,制定學習、續演的方案。
(1)理解課文,體會老爺爺的話,說說自己的感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能根據課文情節、環境、人物的言、行、情等進行合理想像。
(4)場景中的布置、人員的安排。
(5)表演中,組員如何默契配合,靈活應變。
3、匯集意見,篩選、確定方案。
四、根據學習方案自學課文
1、自由讀課文,將課文讀正確、流利地讀出來。
2、根據“閱讀提示”中的要求,邊讀邊思考,并將不明白的地方打上標記。
3、小組討論交流,老師巡視,相機點撥。
4、全班匯報交流學習情況,由學生質疑,教師組織討論交流。
5、小結。
6、有感情的朗誦課文。
五、將課文編成簡單的課本劇表演。
1、小組討論。
(1)根據課文情節、環境、人物的言、行、情等進行合理想象。
(2)確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3)設計場景的布置。
2、各小組演練,教師巡視,相機點撥。
3、課本劇表演。
4、互評互議。
六、課后拓展
將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精編教案篇二
《鄉下孩子》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了解鄉下孩子豐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
3、為自己作為一名鄉下孩子而感到驕傲。培養孩子熱愛農村,將來建設新農村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知道了鄉下孩子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老師給大家留了一點作業,這節課,老師要看看大家完成得怎樣,你們一定會讓老師大吃一驚的。
二、精讀課文
(一)讀、悟課文第一小節
1、師讀第一小節,讓學生邊聽邊回憶自己躺在媽媽懷里,趴在爸爸背上那種幸福的時刻。
2、大家聽完課文后,一定想把你的快樂與大家一起分享。快說出來吧!
3、指導朗讀,讀出父母與孩子之間互敬互愛的感情。
(二)讀、悟第二小節
過渡:孩子,你們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但大家的生活經歷又各不相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進入書中描寫的鄉下孩子的生活情境。
1、學生邊讀邊觀察插圖,結合自己所知道的想象:怎樣捉蝴蝶,會編個什么樣的故事?會吹支什么樣的曲子?
2、小組練說,指名說。
3、鄉下孩子的生活如此快樂,那么怎樣朗讀呢?指導學生用輕松、愉快的語氣朗讀。
(三)讀、悟第三小節
1、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第三小節。
2、交流匯報,師生評價。
(四)讀、悟第四小節
過渡:讀了前面的三個小節,你有什么感覺?課文中一樣嗎?趕快去讀一讀。
1、學生自讀課文第四小節,感知鄉下孩子豐富多彩的生活。
2、思考:鄉下孩子為何如此快樂?(充足的陽光,開闊的空間,多彩的生活,父母的呵護)
三、知識的延伸(成果的展示)
過渡:同學們,我們是鄉下孩子,你們在日常生活中還會做什么呢?
1、學生把自己經歷過的和從父母那里到的告訴大家
①采野花②釣魚③捉螃蟹④拾稻穗
⑤割草⑥去草地打滾⑦捉蚱蜢⑧去樹林中捉迷藏
2、那你們能依照書中的樣子,說一說這些事嗎?
3、學生大膽地、創新地進行說話練習。
例如:采一束野花編織一個美麗的花環,妝扮了美麗的房間,送給愛我的老師,送給愛我的老奶奶。
捉一只螃蟹,急壞了調皮的小弟弟,嚇壞了我的奶奶。
拾一籃稻穗,逗樂了我的媽媽,樂壞了我家的小公雞。
4、教師及時評價學生。
四、小結
同學們,我們的鄉村山清水秀,樂趣無窮,你們愛它嗎?那你們快快行動起來,學好知識,把我們的鄉村建設得比城市更美。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精編教案篇三
教學準備
1.寒號鳥的掛圖或投影片。
2.課文錄音。
教學時間: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讀準多音字“號”。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訓練按時間順序連句成段。
3.學懂課文第1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揭題。
(1)齊讀課題“寒號鳥”,讀準多音字“號”。
(2)你知道寒號烏是怎樣一種動物嗎,(對課外知識豐富的的同學及時鼓勵。教師出示掛圖或投影片簡介寒號鳥。)
二、布置自學。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我們學習后從中能明白什么道理,請同學們完成下列要求。
(1)自由讀課文,劃出生字新詞,用“·”點出你認為容易寫鍺的字,用“?”注出不理解的詞或句。
(2)讀通課文,用“……”劃出表示季節變化的句子。
(3)填空:這篇童話通過()和()作對比,寫出了喜鵲是()的,寒號鳥是()的。
三、檢查自學情況。
(1)聽錄音范讀課文。(聽后自評并糾正)
(2)指名讀一讀劃出的詞語。(互相交流評點)
(3)說說哪些字容易寫錯。(教師點撥:“懶”字中間“束”羽寫成“束”。)
(4)指名填空并齊讀。
四、練習按時間順序組句成段。
(1)指名讀讀用“……”劃出的表示時間的句子。
(2)將學生讀出的句子按順序出現。
(3)學生獨立默讀體會,哪些句子跟季節變化有關,哪些句子不能表示季節變化?(刪去跟季節變化無關的句子)
(4)這些跟季節有關的句子應該怎樣排列?為什么?
(5)練一練:《作業本》第5題。
五、理清文章脈絡。
(1)默讀全文。
(2)說一說:課文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是寫“冬天快要到”的事;……是寫,“寒冬臘月”的事。
六、學習第1自然段。
(1)自由讀,讀懂三句話分別告訴我們什么,哪句話的意思是最主要的。(指導看插圖)
(2)體會寒號鳥的懶惰。(學生理論,互評)
(3)齊讀第1自然段。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講讀裸文,理解“漫山遍野”、“哀號”、“得過且過”、“哆嗦”等詞語的意思。
2.鞏固抓重點詞理解句子的方法,培養學生抓重點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3.懂得懶惰、得過且過是沒有好結果的,幸福的生活只有通過辛勤勞動才能得到。
4.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
1.錄音磁帶一盒。
2.小黑板若干塊。
3.幻燈片若干張。
4.寒號鳥、頭飾各一只及喜鵲貼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整體切人。
1.根據簡筆畫,說話導入。
2.整體回顧,說說這是一只()的寒號鳥。
()的喜鵲。
二、學習2~5自然段。
1.默讀2~4自然段,思考:從哪里看出寒號鳥懶惰?(“一一一”劃出)
2.檢查,出示幻燈(1),抓“累”字體會寒號鳥懶惰。
4.抓“不聽勸告”深人體會寒號鳥懶惰。
a.寒號鳥不聽誰的勸告?
b.喜鵲怎么勸告?(結合指導讀、指讀→評點→范讀→自讀→齊讀)
c.從哪里看出寒號鳥不聽勸告?(圈圈劃劃,自讀體會,結合指導讀寒號鳥的話:指讀→評點→自讀→男女生對讀)
d.指讀第五自然段,思考:寒號鳥不聽勸告結果怎么樣?(結合理解“直打哆嗦”、“悲哀”,指導讀“悲哀地叫”的句子)
5.指導有感情朗讀第五自然段。(想象自讀→指讀評點→女生齊讀)
三、學習6~8自然段。
1.回顧學法:抓“不聽勸告”這幾個重點詞語提問解答,深入理解課文。
a.寒號鳥不聽誰的勸告?
b.誰怎么勸告?
c.從哪里看出寒號鳥還是不聽勸告?
d.寒號鳥還是不聽勸告結果怎樣?
3.學生輕聲自讀,思考上述問題。
4.四人一小組討論,準備匯報。
5.匯報自學。(學生自由匯報,老師隨機點撥,穿插朗讀訓練)
點撥要點:
①問題b,比較喜鵲說:“……”
喜鵲來到崖縫前勸寒號鳥說:“……”
體會感情變化→指導讀好語氣。
②問題c,結合理解“得過且過”,指導讀出寒號鳥不耐煩的語氣。
③問題d,結合理解“最后的哀號”、“漫山遍野”等詞,引導學生想象寒號鳥在冰天雪地里發出最后哀號時的樣子。指導讀好第八自然段。
四、返顧全文,深化認識。
1.齊讀第九自然段。
2.深入思考,同樣是寒冬臘月,為什么喜鵲能在溫暖的窩里熟睡,而寒號鳥卻在黑夜里凍死了?(結合完成作業本)
3.訂正作業,隨機小結,完善板書。
4.學習了課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5.小結學法,用幻燈打出:
抓重點詞提問解答
展開想象感情朗讀
五、分角色扮演朗讀。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精編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7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升國旗莊嚴隆重的氣氛,激發熱愛國旗、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認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體會升旗儀式時的莊嚴隆重。
教學過程:
一、以旗激趣,導入新課
1、出示國旗,讓學生說說國旗的特點。
2、導語:五星紅旗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征,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驕傲。自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上升起后,這鮮艷的旗幟就永遠飄揚在祖國大地上。每天早上,在天安門廣場上,五星紅旗都會和太陽一同升起。
二、聲像引路,自主識字
1、播放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老師范讀課文。
2、學生談感受,說說看到了什么。
3、學生自由讀課文,遇到不會讀的生字多拼讀幾遍或請教別人,把課文讀通順。
4、出示生字詞,學生自由拼讀。
5、同桌互讀,互相糾正字音。
6、指名讀生字詞,檢查字音。
7、著重指導讀準前鼻音:旦、班;后鼻音:京、令;多音字:曲。
8、指名分段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三、讀文感悟,體會情感
1、自由朗讀課文,談談自己從課文中讀懂了什么,提出不理解的詞語。
2、集體討論解決不理解的詞語。如。
人山人海,讓學生結合實際說說哪些地方見過這樣的場面。
禮服、綬帶,指導學生觀察插圖加以理解。
擎著、持槍禮、舉手禮、注目禮,讓學生動手做一做,演一演,加深理解。
(1)自由讀課文,找出體現升旗儀式莊嚴隆重的詞語、句子。
(2)四人小組合作討論。
(3)全班交流(學生說到哪里,教師相機點撥),老師相機指導朗讀。
①體會“人山人海”。播放“人山人海”場面錄像,指導學生朗讀時要重讀這個詞,體會莊嚴隆重。
②體會描寫國旗班戰士的服裝、動作的詞、句子,通過指導學生讀好這些詞句來體會文章莊嚴的情感。
a.請學生找出表示動作的詞。
b.自由讀、自薦讀、比賽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些詞,體會莊嚴的情境。
c.演一演,讓學生分小組演一演,加深體會。
③描寫人們觀看升旗儀式行禮的句子。
出示補充題:國旗護衛隊員行,軍人和少先隊員行,群眾。讓學生說一說,讀一讀,演一演,體會人們對國旗的崇敬與熱愛。
4、再次播放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錄像,看著畫面,老師引讀,學生補充,合作朗誦課文。感受莊嚴隆重的升旗儀式。
5、看畫面,國旗和太陽一同升起,讓學生談談此時此刻的感受。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精編教案篇五
《郵票齒孔的故事》:
教學目標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12個字。了解一些關于郵票的知識,積累運用表示數量的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從帶齒孔郵票的發明過程中受到啟發,懂得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邊的事,多動腦筋思考研究,每個人都有發明創造的機會。
3、初步學會能抓住重點詞句和想象補白來感悟人物的品質、課文的真諦。
教學重點
認識文中13個生字,書寫12個字,并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能從帶齒孔郵票的發明過程中受到啟發,懂得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邊的事,多動腦筋。思考研究,每個人都有發明創造的機會。
課前準備
教師:生字、詞語卡片、實物投影儀、簡單的ppt課件。
學生:集郵冊,搜集一些關于郵票常識的文字資料,一張畫著多張無齒孔郵票的白紙。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猜謎激趣欣賞鋪墊
1、猜謎語:小小一幅畫,無腳走天下。寄信必用它,無它信不發。請打一物。
2、板書“郵票”。你知道關于郵票的哪些知識嗎?
3、課件圖片演示:一邊出現各種郵票的畫面,一邊結合課后資料袋
配樂補充
介紹郵票的知識。
二、比較理解齒孔,引出課題
1、出示兩張郵票:一張無齒孔,一張有齒孔。比較這兩張郵票有何不同?
板書:齒孔。為什么把這些小孔叫齒孔?隨機認識“齒”,牙齒的齒。
2、郵票的四周為什么會有齒孔的呢?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第14課,板書完整課題。
3、齊讀課題。
三、初讀課文感知故事
1、自由讀課文,標好自然段段序,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力爭讀通課文。
2、交流反饋:課件出示以下語句,指名朗讀,及時正音。
(1)每枚郵票的四周沒有齒孔,許多枚郵票連在一起,使用的時候,得用小刀裁開。
出示生字卡片“裁”,與“栽”“載”作比較。
(2)1848年的一天,英國發明家阿切爾到倫敦的一家小酒館喝酒。
隨機出示生字卡片“酒”,與“灑”作區別。
出示詞語卡片“倫敦”,補充介紹倫敦是英國的首都。
(3)郵票便很容易地被撕開了,而且撕得很整齊。
四、研讀課文感悟人物
1、課文中講到了哪兩個人?板書用別針刺郵票的人和阿切爾。
2、默讀課文,用橫線劃出描寫用別針刺郵票的人的句子,用波浪線劃出描寫阿切爾的句子。
3、交流研讀描寫用別針刺郵票的人的句子。
(1)圈出描寫動作的詞。理解什么叫求助。
(2)用上其中一些重要的動詞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個人是怎么解決裁郵票沒有小刀這個問題的。
(3)取下胸前的校徽,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郵票紙,模仿這個人刺好一個個小孔,輕松撕郵票的過程。
隨機出示生字卡片“撕”,體念用手撕的感覺。
(4)從這個人的這番舉動當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板書善于動腦思考。
(5)指導朗讀重要語句。
4、交流研讀描寫阿切爾的句子。
(1)阿切爾被那個人的舉動吸引住了。什么叫吸引?酒館那么多人,為什么單單只有阿切爾會被那個人的舉動吸引?
(2)他當時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3)他后來又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詞語卡片“研究”。想象這個研究會經歷怎樣的一個過程?在發明創造的過程中阿切爾會碰到什么困難?他是怎么解決的?
(4)從中你又感悟到了什么?
板書善于觀察事物、思考研究、發明創造。
(5)指導朗讀重點語句。
五、鞏固字詞書寫新字
1、課件出示:比一比,口頭組詞。
力()裁()斯()論()酒()更()
刀()栽()撕()倫()灑()便()
2、指導書寫生字
(1)歸類指導:仍、使、便
“使”字中間是個口,一撇要出頭;“便”字中間是個日,一撇不能出頭。
(2)重點指導:英、整、式
“英”字中間一撇要出頭;“整”字要把束字的捺改成點;“式”字斜鉤上沒有一撇。
第二課時
一、趣味填詞復述故事
1、課件出示:量詞知多少。
一()酒館一()先生一()郵票
一()小刀一()別針一()機器
隨機出示生字卡片“枚”,郵票除了說一張,還可以說一枚。另外我們還可說一枚什么呢?
隨機出示生字卡片“針”,然后填空:一(枚)別針。
2、用上這六個詞組說一說帶齒孔的郵票是怎樣發明的。
先小組討論,再指名發言,最后師生一起復述。
二、人物對比領悟道理
1、你喜歡課文中出現的兩個人物嗎?如果讓你選擇,你喜歡誰更多?為什么?
2、師作小結:那個用別針刺郵票孔的人確實非常聰明,遇到問題善于動腦思考。但阿切爾更了不起,他除了善于觀察周圍事物、動腦思考之外,還能把生活中的創意加以提煉、實踐、研究,發明創造出了新事物。那個人做夢都不會想到自己這一小小的創意竟成就了阿切爾郵票打孔機這項偉大的發明。
3、找出課文中描寫這項偉大發明的句子。
(1)你能給“立即”換個詞嗎?英國郵政部門為什么會立即采用這
種機器?
出示詞語卡片“郵政”,補充介紹:郵政是專門經營寄遞信件和包裹,辦理匯款,發行報刊等業務的部門。
(2)你能給“仍然”換個詞嗎?算一算,這種機器大約已使用了幾年?而且它將繼續使用下去,可見它為人類做出了多大的貢獻。這不得不讓我們嘆服阿切爾的才干,課件出示:阿切爾,我想對您說:“!”
(3)指名交流
4、朗讀全文
三、交流事例引領生活
1、發明創造有時就是這么簡單,只要你留心觀察生活,善于思考研究,人人都有發明創造的機會。生活中就有許多這樣的例子。
2、學生舉例說明:牛頓通過蘋果落地發現萬有引力;魯班手被茅草劃破發明了鋸;瓦特由茶壺蓋被水蒸氣推動發明了蒸汽機……
3、師作引導:大家講的都是發明家的故事,其實你也可以成為一名發明家。實物出示塑料清潔球,補充介紹:有人發現用鉛質清潔球擦洗東西很容易損傷器皿,就發明了把塑料可樂瓶剪成細絲,做成塑料球擦洗東西可方便了……
4、學生發言交流
四、課外拓展培養興趣
1、老師再來說一個發明創造,有人發現要把郵票粘在信封上有時找不到膠水很麻煩,就發明了一種特殊的膠水,事先把它涂在了郵票背面。我們只要在上面滴一點清水,郵票就可以牢牢地粘在信封上了。神奇吧?不相信大家可以去找張郵票試試。
2、小組一起欣賞集郵冊。
3、郵票里面藏著很多我們不知道的知識,集郵可以開闊我們的眼界,還能陶冶我們的情操呢!課外我們也去收集一些郵票吧!
五、查漏補缺指導作業
1、課件出示課堂作業第五題:選詞填空
發明、發現、采用、使用
阿切爾()在每枚郵票的連接處刺上小孔,郵票便很容易地被撕開,而且撕得很整齊,于是他利用這個原理()了郵票打孔機。英國郵政部門立即()了這種機器,后來,郵票打孔機就在世界各地廣泛()。
2、你是怎么來區別“發明”和“發現”的?
“采用”和“使用”較難感悟,只要會填就行。
3、指名填空,全班齊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