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能夠引發讀者的思考,激發他們對主題的深入思考和討論。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寫作的啟示和參考。
第一次跟奶奶包粽子(通用20篇)篇一
包好了之后,我就把所有的粽子拿到一個大鍋里慢慢煮。那會時間非常的漫長,我不時打開蓋子看粽子好了沒有,四、五個小時之后粽子終于好了。我找出了我包的超迷你粽子,大口的咬了一口。嘩,太香了!我差點也把粽葉一塊咬下來。
第一次跟奶奶包粽子(通用20篇)篇二
端午節到了,一大早,家家戶戶的門前都懸掛著艾蒿和昌莆,整個村子彌漫著艾葉的芳香。
我生長在水鄉,從小特別喜歡看賽龍舟。水手們身穿統一的服裝,在一陣陣敲鑼打鼓聲中,齊心協力地往前劃,“咚、咚,劃起!”“咚、咚,劃起!”那號子聲吶喊聲至今還在我耳邊響起。可惜澧水河有幾年沒有看見這樣熱鬧的場面了。
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比如吃“五黃”,還有用艾葉熬水洗澡等。每年這時候,我都會聞到那種熟悉的氣味,奶奶說,洗過艾葉后百毒不侵呢。
端午節不吃粽子,那就不像端午節了,對我們小孩子來說也缺少了許多情感托付,也許就沒有了念想。這一天村子里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吃。還小些的時候,我就非常希望能親手包制粽子,可那時候大人們不讓,說是反給她們添亂。今年端午節學校正好放假,我便纏著奶奶教我包粽子。我一直認為包粽子就是兩張粽葉放上糯米放上餡,一包,再用繩子捆起來,簡單至極,根本難不住我。
這一次我跟著奶奶做:先把粽葉兩邊重疊,使重疊處成為一個小漏斗狀,再在粽葉里裝已經泡好的糯米。而裝也有講究,先裝三分之一,然后將準備好的餡料:肉、咸雞蛋黃、大棗等等,拿兩三個裝進去,再用一層糯米鋪在上面。我正準備用粽葉把糯米蓋住的時候,糯米卻像調皮的孩子似的.紛紛蹦了出來,一點兒也不聽我的使喚。這可怎么辦呀?我急得直跺腳。幸虧奶奶替我去掉一些糯米,這才解了圍。最后把上面的葉子疊下來,用線用力捆住。
我一心認為奶奶她們扎的樣子特老土,不好看。于是,我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后,又自作主張地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只要不隨便碰到繩子,那也是十分結實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不留神扯了一下棕繩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撒了一地。
看著奶奶和媽媽就像變戲法似的,一只只又結實又漂亮的粽子從她們的手中滑出來,可我連一只都包不好,心里又羨慕又著急。我牛勁兒頓時上來了,非把粽子包好不可。細細地看,認真地學,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了幾次失敗,我終于也成功地包出了幾只粽子。
這有在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也是門手藝,真是“看事容易做事難”,要包得漂亮而結實,的確不容易。世上萬事也許都是這樣吧!
(作者所在學校:)。
評點:小作者通過端午節包粽子一事,悟出了世上萬事“看事容易做事難”這一道理,雖淺顯但富有哲理,非親身實踐方能體會得到。在敘事中,小作者先從端午節來歷說起,從而帶出與端午節有關的習俗,但她也懂得詳略取舍,著重敘述的是她在端午節包粽子的過程。即使是敘述包粽子過程,作者也是心中有數,著重表達的是“看事容易做事難”這一主旨。正因為從生活實際出發,包粽子的過程就顯得真實動人,也饒有情趣。
只要有生活,只要讓他們去寫他們自己想寫的東西,不刻意,不生造,自然就能寫出原汁原味的生活來,從而還原“生活本色”。這也正是我校一貫倡導的“本色作文”。
(指導教師)。
第一次跟奶奶包粽子(通用20篇)篇三
我喜歡吃可口的粽子,也看過別人包粽子,卻從未自己嘗試過。
一有粽子,我就吃了個精光。媽媽看了,總是說:“就知道吃,也不知道自己做。”今天,我就要拜師學藝咯。我乖乖地在媽媽旁邊耳濡目染,看了看這個過程,心想:“這根本就難不倒我啊。”
媽媽瞧我這么認真,讓我自己動手包。我拿出一大一小兩片粽葉,學著媽媽的樣子折出一角,在這個角里放上糯米、花生、豆沙等做餡用的原料。合上一角,最后將粽葉“五花大綁”起來,這樣就大功告成啦!我拿起粽子正準備放入鍋里煮,可是,不小心將繩子解開了,只聽“嘩啦”一聲,糯米就像滾玉珠一樣一粒接著一粒的滾落了下來。
看到了媽媽面前那成小山的粽子,我心里的牛勁兒起來了,一口氣包了好幾個大的,便心滿意足地等著吃自己的粽子。吃著自己的粽子,心里簡直比吃了蜜還甜。
第一次跟奶奶包粽子(通用20篇)篇四
記得六歲那年是端午節。我和媽媽來到外婆家。我一進外婆家,就看到滿地都是鍋,里面裝著各種食材和綠葉。我好奇地問奶奶:“奶奶,這些都是干什么用的?”奶奶笑著對我說:“今天是端午節,這些是做粽子的原料!”“我也包了!我也裝!”看我激動的樣子。奶奶說好。
只有奶奶從一個大盆里拿出兩片粽子葉,一摞成了一個圓筒。里面放了兩勺米飯和幾顆棗子,然后來回折了幾下,包了一個粽子。我興高采烈地拿了兩塊粽子,像貓和老虎一樣包起來。我把它們折疊在左邊,折疊在右邊,然后折疊起來。最后我把它們折疊成一個歪歪扭扭的圓筒,放兩勺米飯和幾顆棗子在里面,把剩下的葉子放在圓筒上,用草繩綁好。啊?為什么餡料會露出來?白糯米就像一個調皮的孩子探出頭來,仿佛對外面的世界很好奇。我試著把葉子往左邊拽,右邊出現了糯米。現在能怎么辦?我看著盆子里的粽子,突然有了主意。我拿了幾片葉子,左邊一片,右邊一片,把露出來的糯米包起來。現在的小粽子就像穿了一件厚厚的綠色棉衣,很肥。
粽子從鍋里出來,我媽指著鍋里最大最胖的粽子說:“這個粽子一定是餡最多的,一時半會兒誰也不許搶我。”晚飯做好了,我媽打開最大的粽子,一層一層的剝,說:“喂?這個粽子是誰做的?為什么只有葉子沒有餡?”我笑著對媽媽說:“我把這個粽子包起來了,因為它總是露在外面,所以我用粽樹葉一層一層的包起來。”全家人哈哈大笑起來。
第一次跟奶奶包粽子(通用20篇)篇五
有一年的端午節令我印象深刻,約在我六、七歲的那一年。
這一年,我們打算自己包粽子。于是,媽媽在市場買了材料粽子葉和糯米。材料剛送到,我就讓姥姥快泡糯米、粽葉和棗,明天好包。
第二天,端午節到了,上午我們就開始包粽子了。我興奮地拿起一片粽葉,可遲遲沒有動手,同時皺起了眉頭,因為我不會包啊!我決定先看媽媽包幾個,剛開始她包的還行,往后越來越好。我像媽媽那樣包了起來,可剛倒入糯米,這些米就從底下漏了出來,不像粽子,倒像個漏斗。姥爺見米撒到桌子上了,趕忙把桌子上的米拿到洗碗池洗了洗,又放回碗中。姥爺拿走我手中的粽葉,讓我看他是怎么包的。姥爺做得太快了,我只學會了我原本就知道的一步舀米。
我不得不找媽媽,可她給了我兩片粽葉,我奇怪地問:“媽媽,你怎么給我兩片粽葉?”說著,她也拿起兩片粽葉,然后回答:“你小,一片葉子包不好會漏。”媽媽先把粽葉的一端做漏斗形,舀一些糯米。我也做成漏斗形,剛要舀米,媽媽說了聲:“停!苗苗你要是把米舀進去,它們不得從漏斗里漏出來?”我知道了媽媽的意思,把勺子放下,將粽葉做成沒洞的漏斗,然后繼續舀米。我剛舀了一半,“停,”一個聲音響起,是媽媽,她往里面放了一個棗后接著說,“好了,可以了。”米舀完后,我先看媽媽怎么包,然后學著她包。我像她那樣,先把粽葉向自己的方向折,然后再向下折,包完啦!我剛拿起線,又放下,問媽媽:“我可以用紅線包嗎?這樣好認。”
我綁完后,又做了一個粽子,全家人都說我聰明,一學就會。這次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以后再也不會為包粽子犯愁啦!
第一次跟奶奶包粽子(通用20篇)篇六
記得那是我六歲那年的端午節,我和媽媽來到了姥姥家。一進姥姥家門就看見地上都是大大小小的盆,里面裝著各種各樣的食材和綠綠的葉子。我好奇的問姥姥:“姥姥,這些都是干什么的呀?”姥姥笑著對我說:“今天是端午節,這些都是包粽子的原材料呀!”“我也包!我也包!”看我那興奮勁姥姥答應了。
只間姥姥從一個大盆里拿出了兩片粽葉,一疊就成了一個圓筒,往里面放上兩勺米,幾個棗,又來回折了幾下,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我興致勃勃地拿了兩片粽葉照貓畫虎的包起來,左邊折一下,右邊疊一下,折來折去,終于疊成了一個歪七扭八的圓筒,往里面放上了兩勺米,幾個棗,把剩余的葉子往圓筒上一鋪便系上了草繩。哎?怎么餡露出來了?白白的江米就像淘氣的小孩子不老實的探出頭來,好像很好奇外面的世界。我使勁把粽葉往左拽拽,江米又在右面露出來。這下可怎么辦呢?我望著盆里的粽葉忽然有了主意。我又拿了幾片葉子左一片,右一片的把露出來的江米包了起來。現在小小的粽子就像穿上了一件厚厚的綠棉衣,胖胖的。
第一次跟奶奶包粽子(通用20篇)篇七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又到了,家家戶戶都開始包粽子、吃粽子、品粽子了。
今天,正好舉行品粽子和包粽子,我們準備了一些箬葉和糯米,準備包粽子。到了教室我先把手洗了一下,在跟著學包粽子。只見先熟練地把箬葉折成一個漏斗,然后將糯米灌進箬葉折成的漏斗,又在糯米的中間嵌了一顆蜜棗,用手將糯米丫的嚴嚴實實,接著將粽子折成四個棱角,一個粽子便在老師手上誕生了。
見此情景,老師連忙過來幫我解圍。經過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后的,也是最簡單的步驟——扎粽繩。小意思,看我大顯身手。粽子要包扎嚴實才好吃。我接過粽繩,先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還認為包的粽子樣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張地用粽繩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只要不隨便碰到繩子,也是十分結實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粽繩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幾經失敗,終于做出了一個粽子。它什么也不像“三角形”、“圓形”等。
在一個個鍋子里正散發出自己動手做出來的香味了,這就是自己動手做出來的結果。
第一次跟奶奶包粽子(通用20篇)篇八
想了半天,原來是粽子!
我盼啊盼啊,終于盼到了這一天,端午節!因為我想學習包粽子,所以想盼到端午節這天到來。奶奶說:先把綠皮像你們小娃娃弄冰淇淋卷筒那樣卷一個桶,再給里面放上點米、紅豆、綠豆、花生,再用黃繩纏住。我試了一次,結果把米、紅豆、綠豆花生撒了一地,奶奶火冒三丈,我只好趕緊打掃了,立馬道歉,才可以繼續包粽子,包第二個的時候,小心翼翼,先把綠皮卷好,再放點米、紅豆、綠豆和花生,最后用黃繩纏住了,我太高興了,把粽子捧起來,大喊了一聲:&ls價值連城的寶貝做出來了。之后又用這種方法報了幾個粽子。
到煮了粽子的時候,我擔驚受怕的,生怕第一次包的粽子在鍋里散架了。第一鍋粽子煮好了爺爺喊道,爺爺給我找到了第一個粽子,我看了一眼,竟然這么完整,我倒上了蜂蜜,真是又香又甜,俗話說功夫不負有心人啊!用勺子挖了一口,吃到了硬硬的東西,一看原來是花生啊!這一天的粽子格外好吃!
吃著親手包的粽子,我想起了書上的知識:人們在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大詩人屈原,舊時大人和小孩還會往汨羅江里扔粽子,說是讓魚兒不要吃屈原,去吃粽子。我想明年我還一定會繼續包粽子的。
第一次跟奶奶包粽子(通用20篇)篇九
五月初五,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每到這時,人們便開始忙碌起來,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熏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已成了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節這天,媽媽準備了做粽子的材料,準備向我和爸爸露一手呢!
我跟著媽媽,目不轉睛地看著她。媽媽首先拿出糯米,清洗干凈。隨后加入顆顆飽滿的紅豆,再加入鹽等調味料攪拌均勻,放在一旁備用,然后又把做餡的肉做好,拿出清洗好的粽葉,握成一個倒立的三角把糯米和肉裝進去,手一扭一壓,為粽子系上“腰帶”,一個穿著綠衣裳的小人就出現在我面前。
看過一遍媽媽包粽子的過程,我就跟媽媽一起包。
吃著自己包的粽子,我的心里充滿了充實感。
第一次跟奶奶包粽子(通用20篇)篇十
端午節到了,一大早,家家戶戶的門前都懸掛著艾蒿和昌莆,整個村子彌漫著艾葉的芳香。
我生長在水鄉,從小特別喜歡看賽龍舟。水手們身穿統一的服裝,在一陣陣敲鑼打鼓聲中,齊心協力地往前劃,“咚、咚,劃起!”“咚、咚,劃起!”那號子聲吶喊聲至今還在我耳邊響起。可惜澧水河有幾年沒有看見這樣熱鬧的場面了。
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比如吃“五黃”,還有用艾葉熬水洗澡等。每年這時候,我都會聞到那種熟悉的氣味,奶奶說,洗過艾葉后百毒不侵呢。
端午節不吃粽子,那就不像端午節了,對我們小孩子來說也缺少了許多情感托付,也許就沒有了念想。這一天村子里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吃。還小些的時候,我就非常希望能親手包制粽子,可那時候大人們不讓,說是反給她們添亂。今年端午節學校正好放假,我便纏著奶奶教我包粽子。我一直認為包粽子就是兩張粽葉放上糯米放上餡,一包,再用繩子捆起來,簡單至極,根本難不住我。
這一次我跟著奶奶做:先把粽葉兩邊重疊,使重疊處成為一個小漏斗狀,再在粽葉里裝已經泡好的糯米。而裝也有講究,先裝三分之一,然后將準備好的餡料:肉、咸雞蛋黃、大棗等等,拿兩三個裝進去,再用一層糯米鋪在上面。我正準備用粽葉把糯米蓋住的時候,糯米卻像調皮的孩子似的紛紛蹦了出來,一點兒也不聽我的使喚。這可怎么辦呀?我急得直跺腳。幸虧奶奶替我去掉一些糯米,這才解了圍。最后把上面的葉子疊下來,用線用力捆住。
我一心認為奶奶她們扎的樣子特老土,不好看。于是,我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后,又自作主張地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只要不隨便碰到繩子,那也是十分結實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不留神扯了一下棕繩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撒了一地。
看著奶奶和媽媽就像變戲法似的,一只只又結實又漂亮的粽子從她們的手中滑出來,可我連一只都包不好,心里又羨慕又著急。我牛勁兒頓時上來了,非把粽子包好不可。細細地看,認真地學,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了幾次失敗,我終于也成功地包出了幾只粽子。
這有在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也是門手藝,真是“看事容易做事難”,要包得漂亮而結實,的確不容易。世上萬事也許都是這樣吧!
第一次跟奶奶包粽子(通用20篇)篇十一
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到五月初五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吃粽子。當然,我家也不例外。
今天我們家也包粽子,我們先到超市買蜜棗,再去買包粽子的粽葉,還要買糯米和花生米等包粽子的`材料。
我們回到家,先要把粽葉泡20至30分鐘,再把糯米泡到水里,直到把水泡到白色為止,還要把花生米也泡一泡,一切準備就緒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包粽子了。
我們要把粽葉折疊成一個筒形,再往里面填米,直到把這個筒填滿為止,然后再把蓋子蓋上,拿線纏起來。就這樣,粽子就包好了。
從這次包粽子中,我體會到了勞動就有收獲。
第一次跟奶奶包粽子(通用20篇)篇十二
端午節來了,提起過端午節我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因為今天奶奶要教我學包粽子,吃過午飯,我便開始跟著奶奶開始學包粽子讓我先拿一張煮過的'粽葉疊在一起對我說要握緊一點這樣才不漏,然后再放一半糯米在糯米上面放一顆又大又紅的紅棗,最后在它的上面放糯米蓋住捆綁一個粽子就包好了。看著奶奶包的粽子那么好我也忍不住拿起幾片粽葉包起來包粽子看起來容易做起來真難。
第一次跟奶奶包粽子(通用20篇)篇十三
奶奶說:“寶貝,你先拿2-4個葦葉并排成一列,要正面朝上,一個壓住另一個少半邊,然后將葦葉的前半部分卷成‘漏斗’狀,再往‘漏斗’里放江米、蜜棗,放滿后,將‘漏斗’一邊葦葉的后半部分蓋到‘漏斗’的上方,等葦葉將‘漏斗’全部蓋住,也就到了‘漏斗’另一端的時候,捏出一個角,再將剩余的葦葉轉回來纏到一開始蓋‘漏斗’時形成的角上,最后拿繩子將粽子扎緊就可以了。”
我按奶奶說的做了,但是總是不成形,總是包不住,還沒扎繩子就漏米了。
“哎呀!太難了!我不學了!”我氣憤地說。
奶奶說:“不能一遇到的困難就放棄,要知難而上,把困難克服掉。來,你跟著我一步一步來。”
在奶奶的激勵下,我開始一步步學,失敗好多次以后,才包出一個像樣的來。奶奶欣慰地笑了。我包得越來越好,心里可美了,為什么呢,因為媽媽都不會包粽子,哈哈,我比媽媽還強!
等我們包了一盆后,就讓媽媽來煮粽子。煮好后,我迫不及待地找到自己包的嘗了一口。“媽呀!燙死我了!香死我了!”我嘴里含著粽子嗚嗚的說,看到我這個樣子,奶奶,媽媽都笑了!
第一次跟奶奶包粽子(通用20篇)篇十四
“寶貝,起床啦!”隨著媽媽的呼喊聲,我下了樓。“今天咱中午包粽子。”媽媽說。我定睛一看,哇!桌子上有粽葉,米,還有蜜棗!我高興極了!央求媽媽教我包粽子,媽媽爽快的答應了。
媽媽首先拿起三片粽葉,用兩個大拇指向內卷成一個漏斗形狀,塞入糯米,再放進去兩顆蜜棗,再鋪上一層糯米,最后合上粽葉,用繩子扎緊,一個粽子就完成了。我有樣學樣,模仿媽媽的'動作,但粽子就像一個調皮的小孩子,不肯聽我的話,不是米撒了出來,就是粽葉合不上,把我的衣服都弄濕了。不過幸好有媽媽幫我補救。不一會兒,粽子包完了。把它們放入鍋中,大火煮兩個小時,然后悶一個小時,粽子就熟了。我嘗了嘗,好吃極了!
通過這次經歷,讓我明白了,凡事不能紙上談兵,要動手實踐,才有可能成功。
第一次跟奶奶包粽子(通用20篇)篇十五
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當然是包粽子、吃粽子和賽龍舟了。
我也不會包,今天我就要和媽媽、奶奶他們一起包粽子。
早晨,爸爸到街上去把粽葉買回來,我和媽媽,奶奶把糯米準備好。媽媽就開始教我了。我先學著媽媽的樣子,拿起兩張粽葉,把粽葉向中折出一個圓角,左手捏緊。最后,再用先開始撕好的粽葉條向粽子的兩頭各繞兩匝緊。一個好看的.粽子便包好了。于是,我又別出心裁地給它做上記號。我雖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包好的幾個粽子,但怎么也沒有媽媽包得那么美觀結實。我想:雖然我這次沒包好,但是下一次一定會包好的。
粽子煮好后,我就連忙挑我包的粽子。雖然這幾個粽子都被開了花,但是我還是覺得這是我勞動的果實,所以我吃起來感覺特別香。
文檔為doc格式。
第一次跟奶奶包粽子(通用20篇)篇十六
包粽子前要準備竹葉、江米、花生米、葡萄干、蜜棗、繩子。
開始我感覺包粽子非常簡單,就是把江米放到竹葉上包起來,等到我開始包的時候就發現粽子包起來并不容易。首先要把竹葉折成一個漏斗的形狀,然后把江米放進去再放進去蜜棗或者花生,葡萄干,最后把上面的竹葉拉緊,系成三角形,拿繩子把粽子綁起來,一個粽子就包好了。不一會兒我就包了好幾個粽子,可是我包的`形狀不太好看,繩子系的也不緊,經過我反復的練習包出來的粽子形狀像三角尺一般,在媽媽的幫助下繩子也系緊了,終于包出了幾個胖胖的粽子。
今年的端午節我幫媽媽包粽子,過得非常開心!
第一次跟奶奶包粽子(通用20篇)篇十七
我走過去一看,盆里有一團白白的東西,地上有片綠油油的葉子,還有幾根白線。我問:“媽媽,你和奶奶要干什么呀?”媽媽笑了笑說:“到了中午你就知道了。”我說:“我能試試嗎”“當然”媽媽爽快地允許了。
剛開始看著媽媽和奶奶做的`時候很容易,但是,我開始包的時候發現,粽子好像在和我作對,怎么包也包不好,不是皮破了、就是線松了,媽媽見了,對我說:“來,你看。只要你細心,認真就可以包的很好。所以加油吧!”
得到了媽媽的鼓舞,我包的粽子一個比一個好。終于,到了中午。媽媽端出了,我們包的粽子。我一邊吃著一邊想:“我自己包的粽子比商店賣的好吃多了。
通過我今天包粽子的一事,我發現:“無論什么事,只要用心做,就一定能做成!”
第一次跟奶奶包粽子(通用20篇)篇十八
端午節快到了,那么小作者眼中的端午節又是怎么樣的呢?哦,原來令作者印象最深的是包粽子。下面一起來看看小作者學包粽子的過程。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劃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杰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么地方啊?”
我暈!感情粽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系著掛起來的,怎么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后,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于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第一次跟奶奶包粽子(通用20篇)篇十九
中國有傳統有:中秋節,元宵節,端午節……其中我最喜歡端午節了。
端午節是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還要包粽子傳說是為了紀念中國大詩人屈原。
包粽子要準備好糯米,花生,糖棗和竹葉才能開始包。第一次包時因為沒有經驗,剛把糯米盛進去竹葉就破了糯米撒了一地,第一次沒成功。第二次包時我仔細的包著但在系繩子時繩子斷了,粽子掉了下去,第二次也沒成功。
第三次包時我手端著的'竹葉把最下端卷起來,卷成杯子形,再用勺子盛進些糯米,再放些花生和糖棗。最后再用剩余的竹葉一卷,繩子一系,我第三次我終于成功了。
粽子終于下爐了,過了一會兒,粽子熟了,我慢慢地將粽子解開,白白的糯米,紅紅的糖棗和胖胖的花生讓人看著流口水,但只怪我的肚子太小吃不了那么多。
第一次跟奶奶包粽子(通用20篇)篇二十
今天又是端五節了。傳說端五節包粽子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元。往年的端午節都是好心的鄰居幫我們包粽子的。可是今年媽媽說;“不能再麻煩人家了,我們自己包吧。”我聽了高興地跳了起來:“好呀!那我們今天就包吧”媽媽微笑著說:“好吧!”
于是我就和媽媽一起上街去,買了粽粑葉、繩子、糯米、板栗、瘦肉、綠豆等。
開始包粽子了,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先拿一張大的粽粑葉,把三張小的粽粑葉放在大的粽粑葉的上面。首先在粽葉上面放上糯米,接著放上綠豆、瘦肉、板栗等餡料,然后再放上一層綠豆和糯米,最后把葉子包起來,用繩子綁起來就大功告成。
可是,我就在那最后一步老是做不好、綁不成。因為是這第一次,所以手不順,顧得上面,顧不得下面。于是,我就給媽媽綁。我不好意思地說:“我來放餡,你來包。
我們包得特別快,一下子就包得了一大堆,夠我們一家人吃幾天了。
晚上,媽媽把煮好的粽子打開,啊!不說十里飄香,至少我們這一棟樓的人都能聞到。嘗嘗味道,當然是妙不可言了。
粽子外的糯米清爽柔軟,里面的餡日晶瑩剔透。
今天,我終于能自己包粽子了,能吃到自己的勞動果實,我特別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