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遇見古詩遇見古詩篇一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誦讀古詩詞已列為一項重要內容:要求小學階段的學生能夠熟練背誦一定篇目的古代詩詞。古人云:為文之道在于厚積而薄發。小學生只有背誦大量的古詩文,實現“量”的積累,才能充分汲取古詩文的精華,得到古文化的浸潤,從而豐富自己的語言。
1、從積累的數量上就要求我們校本老師需要抓在平時,練在日常,真是: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2、學校開展的中華經典誦讀活動意義深遠。而最能代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經典有《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大學》、《中庸》、《論語》、《老子》、《中華古詩詞經典》等重要著作。在每個年段分別體現出來,可想而知,經過六年的學習積累,我想學生的收獲將是極大的。小學是學生記憶的黃金時期,孩子們能將經典詩文爛記于心,用一生的時間去感悟,去踐行,定會終生受用的。在實施校本課程的時候,學校要求學生試著作詩和改詩呢!班中有一學生在自己的作文中寫到:“我喜歡中華經典誦讀,它讓我學會了許多知識,懂得了許多道理。”的確,在活動中,我們看到了孩子的進步。
3、在老師和學生的努力下,古詩文誦讀逐步走向深入。古詩文誦讀最大受益者是學生。誦讀大量可以振奮精神,溫潤生命的詩文,將使學生受益終身。師生情感誦讀,字字句句,抑揚頓挫,入情入境,令人陶醉。那一首首工整優美,寓意深刻的`詩詞,宛如一只短笛,吹奏出誘人的曲調,使人遐想,讓人感嘆,給人振奮,催人奮進。
4、古詩文的誦讀要常抓不懈。開展古詩文誦讀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要長期堅持下去,不能流于表面化、表演化。我班利用晨讀、課前三分鐘說話、語文大課活動等多種方式,采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向家庭延伸,喚起學生背誦古詩的熱情,并使這種熱情經久不衰。
5、我個人覺得古詩文誦讀要和讀書結合起來,班級要有自己的計劃,不要面面俱到,但要有班級的特色。
6、古詩文背誦要求四、五、六年級在背的基礎上要落實到筆上,要求會背的古詩要會默寫,這就要求教師要幫助學生歸歸類,從季節、花草樹木、帶有數字的、描寫邊塞或軍旅生活的、描寫友情送別的、珍惜時間的古詩等積累背誦。這一點上,因為正逢畢業,學生相對掌握的較好。
中華經典誦讀,好似一根無形的教鞭,鞭策著我們教師在工作之余,勿忘“充電”。
學生們朗朗的誦讀聲至今縈繞于耳,通過開展古詩文的誦讀活動,不僅使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得以廣泛傳播,而且使學生在此活動中,提高了誦讀的興趣,同時,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得到了提高。我們將在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繼續深入地開展這項活動,讓“古詩文”這一華夏精髓真正沁入每個孩子的心田。
遇見古詩遇見古詩篇二
終于放假了,終于下雨了。雨不大,卻給我的“五一”增添了另一種味道。獨自在家里,我將臉貼在玻璃上,望著外面淅瀝的雨,心在雨聲中漸漸沉寂,幾句古詩像雨中被浸潤的草芽,在腦海中冒了出來。
古詩,文有盡而意深遠,是美的享受;古人,時有盡而智恒遠,是愛的凝聚。古詩,滲透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即使在新世紀的今天也無處不在。
那哀婉的凄苦情,讓我們撫肺痛心!《聲聲慢》這首滿含凄苦情的詞。堪稱千古絕唱!
我喜歡李清照,喜歡她那非人的才華,喜歡她寫的每首詩詞。
遇見古詩遇見古詩篇三
古詩,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古詩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詩情畫意;古詩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我小的時候很不愛惜糧食,每次吃完飯后,在我碗的四周就會留下密密麻麻的飯粒,不喜歡的菜咬一口就丟在飯桌上,特別浪費!自從我上了小學,媽媽就給我買了本《小學生必背古詩七十五首》,上面有很多圖案、注釋,我覺得有趣便津津有味地讀起來。
我讀的第一首詩是李紳的《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覺得瑯瑯上口,便背了下來。后來看了注解才知道了這首詩的含義。農民伯伯們在田地里勤勞地耕作,用他們辛勤的汗水換來了我們的米飯。想想自己平時的桌上的飯粒,我不禁羞愧地低下頭。今后,我一定要愛惜這來之不易的糧食,將這種美德發揚光大!
前年的夏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杭州游覽如詩如畫的西湖。西湖的水真靜啊,靜得像面鏡子看不到波紋;西湖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到五彩斑斕的魚兒在水中嬉戲;西湖的水真綠啊,綠的像一塊翡翠鑲嵌在杭州中!
眼前的這風景讓我不禁想起:宋代詩人蘇軾站在湖邊觀賞美景時寫下的《飲湖上初晴后雨》這首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筆下的西湖果然名不虛傳,西湖的美如同詩一般讓人沉醉其中!
冬去春來,郊外遍地的油菜花像金黃色的地毯美不勝收!我和好友穿梭在油菜地里,追趕著五顏六色的蝴蝶。蝴蝶翩翩起舞著,可能是看見了我們在追趕它,忽然它一個急轉彎,便消失在我們眼前。我和好友找了許久,也沒找到。好友沮喪地說:“這蝴蝶飛哪兒去了,怎么就突然消失了呢?”我看了看身邊的油菜花笑著說:“兒童急去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估計那個追黃蝶的兒童肯定很生氣吧!”“哈哈哈哈哈……”好友聽了我的話便放聲地笑了起來!
古詩其實就在我們的身邊,一景一物、一花一草。只要我們用心去體會、感受,就能遇見最美的它!
遇見古詩遇見古詩篇四
翻開厚厚的古詩集,我乘一葉小舟穿越風雨來到陶淵明身邊。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正坐在山邊,看著南山一副怡然自得的樣子。見我來了滿上一杯好酒,與我共飲。他說他今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前往夢中的桃花源,過著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
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月下李白舉起酒杯邀請明月,與他共飲。希望借月光遙寄對家人的思戀。家鄉的父親還健康么?母親是否還在村口的小樹下等我。說著說著淚已經劃破臉頰悄然而落。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夜半一女子獨坐梳妝臺前,看的銅鏡中的自己,悄然落淚,昏暗的燭光把他的身影拉得很長很長,她獨自面對著這無邊的黑暗和寂寞的侵襲。昔日的誓言又回蕩在耳邊。如今只剩下這空蕩蕩的宅子和他曾與自己定的海誓山盟。黑夜總是短暫的而光明卻是永恒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猶豫的日子將會過去,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李清照今后的日子你要堅強。
我喜歡暢游詩文與古人對飲,感受他們的悲傷與快樂。
那絢麗如彩虹般的,那夢幻如魔術般的,那峻峭如高峰般的,是古詩,是我們身邊的古詩,懷著一顆平靜的心去細細體味,就會沉醉其中,沉醉于那美妙的古詩中。
(一)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國土遭元軍蹂躪,山河破碎,南宋王朝在元軍的攻逼下岌岌可危,如今部下將士犧牲殆盡,親人被元軍俘虜,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敵軍,猶如風雨吹打的浮萍,無所依托。國家處于風雨飄搖中,亡國悲劇已不可避免,個人命運就更難以說起,但面對這種巨變,詩人想到的.不是個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的遺憾自己沒能在軍事上獲得勝利,從而扭轉局面。如今路過了伶仃洋,觸景生情,詩人忠貞報國,卻眼看大好河山淪入敵手,痛苦和悲憤是難以名狀的。最終,身陷敵手的詩人對自己命運作出了一種毫不猶豫的選擇:以死明志,以死報國。
(二)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北風勁吹,雪花飛舞,忽然間宛如春風一夜吹來,千樹萬樹潔白的梨花斗艷盛開,一向迎風招展的紅旗卻硬硬的垂落著,不能翻動,旗上的冰凌何等厚重,天氣如此寒冷,一切都顯示這是一個冰天雪地的世界。詩人和朋友分別時從轅門一直送到輪臺東門,真是依依不舍,“去時雪滿天山路,”只見白茫茫一片,路也看不見,這一路可怎么走啊!
(三)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在暮春時節,是“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時候,可是詩人賦予落花以生命和感情,花兒雖凋零但沒有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它還要回到養育過它的泥土中去,化作春天的土壤,來養護來年新開的花朵,盡自己的微薄之力,詩人以落花自比,辭官還鄉就好像是花朵凋零,但即使犧牲自己,也要為下一代的成長出力。
古詩,是絢麗的,是夢幻的,是深厚的,令人沉醉其中,無盡的沉醉……
遇見古詩遇見古詩篇五
古詩詞,想說愛你不容易。
我想乘一葉孤舟,重游歷史長河。
抬頭,便會想到“一行白鷺上青天”;俯首,便會想到“疑是地上霜”;觀河,便會想到“一江春水向東流”;葉凋,便會想到“我言秋日勝春朝”。
古詩詞,我喜歡。吟一首《江南好》,優美的意境便會令人流連,我喜歡。唱一首《龜雖壽》,“老當益壯”隨機浮現在眼前,我喜歡。哼一段《無題》,無私奉獻,蠟燭春蠶,我喜歡。
不過在我看來,白話文太過單調,文言文又太過枯燥。唯有古詩詞,我真是打心眼兒里喜歡。遇到挫折想打退堂鼓時,想想杜甫那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那滿腔的熱血,那豪情壯志,我欣賞,我敬佩,我說要向杜甫學習,我要吃透這句詩,我要奮發,要拼搏,我也想在努力的汗水揮灑過后,一覽成功的喜悅!
從詩詞中,我看到了美,無與倫比的美,獨一無二的美。
陶淵明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我看到了;孔子那“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壯志,我看到了;李白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真摯,我看到了;李清照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惆悵,我也看到了。
夜深人靜之時,我便會細賞古詩詞,皎潔的月光灑下那凄美的種子,我徜徉在小巷中,抒寫出“散荃染別離,落苕抑割舍”的原創。哦,可愛的古詩詞,領我步入美妙,怡人的意境。
從古詩詞中,我學會了好多。我知道人生不可能風平浪靜。既然這樣,那我就學會承受,攜手我最愛的古詩詞,與所謂的命運抗衡!我的世界,只有一葉孤帆,風浪太大。我曾因此而沉淪,是古詩詞教會我要堅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我立誓要驚起人生中最美的那道波瀾!
未來的航程,不會一帆風順。我有古詩詞,我會穩坐我的小船,為夢而揚帆。“疾風知勁草,歲寒見后凋。”小草尚此堅強,我自然不該怯步。我們大家,都該如此。古詩詞,對你,言無盡、情更是無盡!
遇見古詩遇見古詩篇六
記得小時候,姐姐就教我背古詩,給我講解詩意。姐姐曾教了我一首孟郊寫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經過姐姐的講解后,我知道了母愛是偉大的,作為從小在母親的暖流里長大的孩子,這種母愛是難于回報的。
姐姐還為我吟誦了一首王維寫的《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從這首詩中我懂得了:人與人之間的情誼是最寶貴的,它讓人銘記在心里。
現在姐姐已上了大學,我和小伙伴們還是經常在一起吟誦古詩,一起感受親情的可貴,一起體會身臨其境的感受,一起吮吸祖國燦爛文化的精華。
啊!這真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遇見古詩遇見古詩篇七
春天,大地上萬物復蘇、草長鶯飛,花園里萬紫千紅,繁花似錦。岸邊的彎著腰,柳絮在微風中飄搖,那細長的枝條上,長著嫩綠、細尖的葉子,都吸引著我,它們棵棵千姿百態、依依多情。有的站得筆直筆直的,像一位正在站崗的士兵;有的彎彎曲曲,像一群姑娘在翩翩起舞;還有的三棵連在一起,像一個永不分離的家庭。這時,我被這番美景所陶醉,不由自主地吟了首“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的詩句,這真是一幅宛若仙境的風景畫啊!
當秋姑娘走進了,大家紛紛來到西湖公園觀賞那千姿百態、婀娜多姿的菊花。那些花兒五顏六色,爭奇斗艷,真是令人大飽眼福。你瞧那朵金牡丹,多惹人愛啊!此時此刻,我想到了唐代詩人孟浩然那句“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的詩句。我身旁的菊花仿佛笑開了臉,隨風搖曳著,好似在感謝詩人們為它們寫下這優美的詩句。
冬姑娘穿著潔白的長裙從天而降,給人們帶來了皚皚的白雪,給大地穿上了一件銀色的盛裝,給樹木帶來了寒冷。但是,梅花卻傲然挺立在寒冬中,讓人不禁贊嘆一句:“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時我仿佛看見了詩人王冕在窗外賞梅,那花兒朵朵盛開,都像染著淡淡的墨痕。他不禁感嘆道:“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只見那梅花毅然挺立在風雪中,給人一種堅定、執著、持之以恒的精神。
漸漸的天氣熱了起來,知了唱著歡快的歌曲。在茶亭公園盛開著許多美麗的荷花,人們不約而同的來到這里感受“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景。在那翠綠的荷葉叢中,一枝枝荷花亭亭玉立;像一位姿態不凡的少女,微微含笑,嬌羞欲語。然而荷花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精神更值得我們學習。走在這滿園荷花的小路上,總讓人覺得那么愜意,那么自在。
遇見古詩遇見古詩篇八
詞人馮延巳的一首小詞《玉樓春》里面有一句,寫從殘冬進入早春時天空的變化:“雪云乍變春云簇,漸覺年華堪縱目。”我在上學時,聽葉嘉瑩先生講過這兩句詞,帶我們溫婉細膩地體會每一個字。“雪云乍變春云簇”。我們想一想冬天的云是什么樣的?是沉郁的,堆積的,一塊一塊的,像石頭,層次不分明,光線不明朗。我們眼中的殘冬,還是一片沉沉暮氣。但是早春呢?我們會看見春天的云像一朵一朵花,忽然爆出來,蓬勃爛漫地綻放著。所以這首詞里面用了一個字,“簇擁”的“簇”,也是“花簇”的“簇”。不知什么時候,某一個剎那,沉沉的雪云“乍變”,一下子變成了春云擁簇。就在天空云朵變化的一瞬間,大地上的詞人開始感慨逝水流光,“漸覺年華堪縱目”。在這樣的早春,人眼中、心中的一切,是如此舒展,又帶著些許惆悵。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韓愈接著說“草色遙看近卻無”。這個感受我們每個人都有過,只是不知道我們是不是還記得。遠遠看,連成片的草地似乎已經滿是蒙蒙綠色,但是近了去看,卻又好像沒有了!在遠方的淡淡的一抹,在眼前卻消失了。這一視覺偏差,對于尋春探春的詩人,是一個“謎”。“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現在真是春天最好的時光了,那種早春幾近透明的綠,是淺淺,淡淡的,朦朦朧朧的,只可遠觀不可褻玩,這一點嬌嫩撩人初初萌動的春色,還真勝過了滿城柳絲的濃春景色呢!
形容水面裊裊變化,有一個詞叫“煙波”;柳絲蕩漾,依然如煙。人的心思如煙,世事歲月的變遷如煙。一個“煙”字里面,裊裊涌蕩的那種氣息,那種光影斑駁,打動著我們的心。這才是春天真正的意味啊。
遇見古詩遇見古詩篇九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誦讀古詩詞已列為一項重要內容:要求小學階段的學生能夠熟練背誦一定篇目的古代詩詞。古人云:為文之道在于厚積而薄發。小學生只有背誦大量的.古詩文,實現“量”的積累,才能充分汲取古詩文的精華,得到古文化的浸潤,從而豐富自己的語言。
1、從積累的數量上就要求我們校本老師需要抓在平時,練在日常,真是: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2、學校開展的中華經典誦讀活動意義深遠。而最能代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經典有《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大學》、《中庸》、《論語》、《老子》、《中華古詩詞經典》等重要著作。在每個年段分別體現出來,可想而知,經過六年的學習積累,我想學生的收獲將是極大的。小學是學生記憶的黃金時期,孩子們能將經典詩文爛記于心,用一生的時間去感悟,去踐行,定會終生受用的。在實施校本課程的時候,學校要求學生試著作詩和改詩呢!班中有一學生在自己的作文中寫到:“我喜歡中華經典誦讀,它讓我學會了許多知識,懂得了許多道理。”的確,在活動中,我們看到了孩子的進步。
3、在老師和學生的努力下,古詩文誦讀逐步走向深入。古詩文誦讀最大受益者是學生。誦讀大量可以振奮精神,溫潤生命的詩文,將使學生受益終身。師生情感誦讀,字字句句,抑揚頓挫,入情入境,令人陶醉。那一首首工整優美,寓意深刻的詩詞,宛如一只短笛,吹奏出誘人的曲調,使人遐想,讓人感嘆,給人振奮,催人奮進。
4、古詩文的誦讀要常抓不懈。開展古詩文誦讀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要長期堅持下去,不能流于表面化、表演化。我班利用晨讀、課前三分鐘說話、語文大課活動等多種方式,采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向家庭延伸,喚起學生背誦古詩的熱情,并使這種熱情經久不衰。
5、我個人覺得古詩文誦讀要和讀書結合起來,班級要有自己的計劃,不要面面俱到,但要有班級的特色。
6、古詩文背誦要求四、五、六年級在背的基礎上要落實到筆上,要求會背的古詩要會默寫,這就要求教師要幫助學生歸歸類,從季節、花草樹木、帶有數字的、描寫邊塞或軍旅生活的、描寫友情送別的、珍惜時間的古詩等積累背誦。這一點上,因為正逢畢業,學生相對掌握的較好。
中華經典誦讀,好似一根無形的教鞭,鞭策著我們教師在工作之余,勿忘“充電”。
學生們朗朗的誦讀聲至今縈繞于耳,通過開展古詩文的誦讀活動,不僅使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得以廣泛傳播,而且使學生在此活動中,提高了誦讀的興趣,同時,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得到了提高。我們將在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繼續深入地開展這項活動,讓“古詩文”這一華夏精髓真正沁入每個孩子的心田。
遇見古詩遇見古詩篇十
一縷清香,一份灑脫,詩詞里蘊含著陶潛的五斗詩魂;一江春水,一曲悲歌,詩詞里蘊含著文天祥的零丁絕唱;一面歷史,一面鏡子,詩詞里蘊含著屈原的水中離騷。感悟詩詞,我們才能“腹有詩詞氣自華”。
品味詩詞,一睹詩豪風采。在蜀先主廟,你感嘆“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你極言“英雄氣”之廣袤無垠,你極寫“英雄氣”之萬古長存,然而你吞吐日月,俯仰古今的胸襟卻無人知,以天下為已任的你卻被貶在外幾十年“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面對滄海桑田,你發出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無限感慨;你不曾沉淪、頹廢,在秋風蕭瑟中昂然高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你年事已高,仍壯心不已高吟“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詩豪——劉禹錫,是你教會了我“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品味詩詞,一領詩魔英姿。面對“同是天涯淪落人”的琵琶女,你柔情萬種,贈之以《琵琶行》,“每為他人悲,吟斷柔腸,千古纏綿唯《長恨》;豈抒一已怨,唱罷新詞,萬里江心聞琵琶。”你針砭時弊,關懷民生,吟誦“綠衣監使守宮門,一閉上陽多少春”的后宮悲歌;感嘆“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鬃蒼蒼十指黑”的民間辛酸;控訴“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的人間血淚。你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現實主義創作手法;你倡導“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新樂府運動,你一生仕途坎坷,卻心系百姓。
詩魔————-白居易,是你教會了我“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品味詩詞,一覽詩佛魅力。“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盡顯你的歸隱志趣;“行到水窮處,坐看去起時”,盡顯你的悠閑飄逸;“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盡顯你的思鄉殷切。你眷顧親人“獨在民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你思念故友,“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你重情重義“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你與親人、故鄉,血肉相連,詩佛至情至性的一面感人肺腑。你“清水出芙蓉,高潔而超然”。
詩佛——-王維,是你教會了我“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品讀詩詞,我們可以知文史經;可以回味古老的悠長;可以盼望未來的瑰麗。讓我們攜古典詩詞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