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沈陽怪坡導游詞篇一
好了,現在讓我們轉入正題,所謂“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沈陽市東部山區就有這樣一個坡,各種車輛到此,下坡不開(蹬)不走,上坡不開(蹬)卻自動向坡上滑行。
那它究竟是怎樣發現的呢?公元1990年4月的一天,新城子區第一交警大隊第二分隊的兩名交警到此熟悉路段,當兩個人駕駛著北京牌吉普車行駛到怪坡底部時,無意間發現車內加油表失靈,于是將車停下,摘檔熄火后不久,奇跡發生了,車子竟在無人駕駛地情況下,神不知鬼不覺地由東向西沿坡滑行而上,十分驚愕的他們壯著膽子又試了幾次,仍然如此,百思不得其解,帶著迷惘就這樣惶然而去了。
各種說法都相互矛盾,都不能給怪坡以準確的科學定論。
這是一個神秘的地方,絡繹不絕地游人無不帶著“臨坡不枉此來游的滿足,又留著如此奧妙誰造化”的縣念而欣然離去。
怪坡發現后,又有新謎面世,真可謂“一坡奇特百景生輝,山獻風光水奉姿色。”在怪坡東南約百米的山坡上,有方圓二百米的地方只要用腳使勁一跺,下面就會發現“空空”的響聲,其聲深厚,被人稱為“響山”。
順著響山坡行至山頂,倘若用木棰砸地,便可聽到“嗡嗡”的響聲,其聲圓潤,悠悠不止,故被稱為“嗡頂”。怪坡、響山、嗡頂被稱為“三謎”不解之因,人們更想給它披上一層神秘袈裟!
沈陽怪坡導游詞篇二
怪坡長80余米,寬為20米,是一條呈西高東低走勢的斜坡,發現于1990年4月。各種車輛到此不開(蹬)不走,而上坡不用開(蹬)卻自動向坡上滑行。究其原因,眾說紛壇,有的說是磁場作用,有的是重力位移,有的說是視覺差,但各種說法卻不能自圓其說。怪坡神奇有待進一步探秘揭迷。
沈陽怪坡風景區經過連年開發建設,以從“一坡一景”開發建設成以怪坡為核心,多景點并存,多功能齊發展的綜合性風景區。經營收入逐年增長,建設規模不斷擴大,知名度日益提高,成為遼沈地區一枝異花獨放的旅游奇葩。不斷加速開發建設,累計投資5800多萬元,建成各類景觀20余個。自然景觀除怪坡外還有用腳使勁一跺,下面就發出“空空”響聲的“響山”;林木幽深,素稱“六月飛雪”的“松槐幽谷”;具有神話色彩,四季淙淙的“霞妹泉”等。人為景觀有晨鐘暮鼓,香煙繚繞的“鵬恩寺”;如履薄冰,有驚無險的“同心索橋”,九曲升騰,步步蹬高的“518天階”;龍云相間,騰空向上的“龍云石雕”等。同時,景區各種設施配套完善,已形成“吃.住.行.游.購.娛"一條龍服務體系。此外,這里地理位置優越,民風純樸,歷史悠久,是旅游參觀的好去處,是投資開發的最好選擇地。
沈陽怪坡風景區(2)怪坡名揚中外,堪稱“華夏一絕”。1997年被評為遼寧五十佳景、沈陽市十五大景觀,并被列為遼寧八大奇觀之一,1999年被評為全國旅游先進集體。
發現于1990年4月,位于沈陽東北新城子區清水臺鎮內的帽山西麓,觀對曠野,背依群山,長80余米,寬約15米,是一條西高東低走勢的斜坡。各種車輛到此下坡不開(加油)不走,而上坡不用開(加油)卻自然向坡上滑行。怪坡問世,神秘加深。專家、學者紛至沓來,探秘揭謎。有的說是重力位移,有的說是磁場效應,還有的說是視覺誤差,但各種說法相互矛盾,不能自圓其說。怪坡是一個神秘的地方,絡繹不絕的中外游客,無不帶著“臨坡不枉此來游”的滿足,又留著“如此奧妙誰造化”的懸念欣然離去。怪坡周圍還有各類景點10余處,如響山、嗡頂、有“六月飛雪”之稱的松林槐谷,還有印山湖、霞妹泉、月牙湖、梨花湖,山有臥龍山、云帽山、長空山、大孤山、龜背山等。人文景觀有鵬思寺、怪堡、怪人展館、迷宮、同心索橋、518蹬天階、游藝射擊場,還有乾隆帝賜文的“七眼透龍碑”等。可稱作是一座集怪、幽、特、趣的園林。沈陽怪坡已蜚聲海外,堪稱華夏一絕。
沈陽怪坡風景區將進行整體改造,怪坡風景區的規劃面積將由原來的9平方公里擴大到30平方公里,改造后將建成沈陽怪坡滑雪場等游樂設施。
沈陽怪坡導游詞篇三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您可能要問:那是個什么樣的坡,且看如何怪法?但還是讓我來先問問你吧。您說開車、騎車或步行是不是上坡難,而下坡容易?您會想這問題有何難,連個小孩子也答得出嘛。當然是上坡困難下坡容易。但是,就怪坡而言可就不是這么回事啦。
怪坡位于帽山腳下。在沈陽北30公里處,位于東經123度10分,北緯42度,是由一位小車司機于1990年的某一天偶然發現的。他把車停在此坡的低處,然后便走開了。當他轉回來時卻發現他的車不在原地,而是沿坡上行有50多米。他不禁大為驚駭,并用車在此坡反復試了幾回,結果都是如此。怎么會有這樣的事?他怎么也琢磨不明白,帶著滿腹疑團離開了。
(地點:怪坡前前)
大家請看,怪坡就在我們的眼前。這個怪坡長七十多米,寬約十五米,東低西高。在這條坡上,摘檔熄火。車會滑坡上滑,而下坡時,您不啟動加油,車子就會停著不動。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在這兒好像是失靈了。而這也正是我們沈陽怪坡的怪之所在。大家請過來;這里有出租的自行車,你們可以騎上試一試,看看是不是上坡容易下坡難,然后你們自己做結論吧,我想你們的結論當然是肯定的。這個怪坡是怪,怪是令人難以置信,除非是親眼所見,親自一試。因而人們有言百聞不如一見。
(地點:響山前)
此山距怪坡約一百米,占地面積約二百平方米,現在請大家跺跺腳,看是否有一定空洞感。它的回音使人感到這山好象是空的。大家請跺跺腳并靜下來聽。大家聽到那種。“咚咚”的聲音了嗎?是不是很奇怪?因而我言百聞不如一試。
(地點:嗡頂)
來,讓我們往前走,一直走到山頂。在山頂上,我們把四周的美景盡收眼底。而上頂這個地方也是大家值得一看的去處。我們把它稱做怪坡的第三個怪去處。現在,咱們拿錘敲一敲這個地方來聽,大家聽到嗡嗡的聲音了嗎?它的聲音是不是聲聲入耳,綿軟悠長?這回我要跟大家說,百聞不如一聽。
(地點:返回的路上)
現在,我們可以說我們已到過怪坡了,那么大家的感想如何?它是不是一個神奇的坡呢?神奇得不親眼所見,便難以置信呢?我并不想替沈陽吹牛,我只想說上一句:在諸位的一生當中,可曾見過世上有什么地方竟是這般怪異,這般神奇嗎?到此一游,值!看一眼怪坡,值!
謝謝大家的合作。歡迎再次光臨。
沈陽怪坡導游詞篇四
沒去沈陽之前,只知道沈陽的故宮是與北京故宮齊名的全國僅存的兩大皇家宮廷建筑之一,似乎沈陽的名勝也僅如此而已。去了沈陽才知,沈陽還有唐慈寺、舍利塔、太清宮、清東陵、北陵及“九一八”遺址、張大帥府等眾多名勝。更沒料到,在沈陽朋友的熱心安排下,我們一行游歷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怪坡”,親身體驗了在此坡上發生的怪異之事,令人大開眼界,大感驚奇。
“怪坡”,堪稱沈陽的又一名勝。
“怪坡”位于沈陽城北的新城子區,距沈陽約35公里,坡長大約98米,坡度從高處往下約在30度左右。當駕駛員載著我們踏上這“怪坡”,下坡時,明明是空檔,可車不是一順溜往下滑,反而緩緩向坡上倒退,非得掛上檔,才下得了坡。而上坡時,居然不費吹灰之力,自然上行。這上坡如下坡、下坡如上坡的有悖常理之情景,不但發生在每一輛行經此地的車輛上,即使你騎上自行車,也同樣如此。我們一行七人曾騎上自行車一個個下坡當上坡騎,上坡當下坡溜。
聽沈陽的朋友介紹,這“怪坡”最先是由解放軍通信兵部隊的戰士在架線的時候發現的。以后,有關部門曾組織專家進行過專題研究,分析來分析去,有說是磁場效應,有說是視覺錯位,更有地球板塊作用、地下異物作用等種種說法。可至今沒有研究出個所以然來。據說,后來有關部門不再對此研究,干脆就讓它謎底沉,讓人們去體驗、去猜測。這無法破解之謎,反激起了游人的興趣,使此坡名聲大噪,成為沈陽旅游新景點。望著“怪坡”對面山坡上筑就的觀坡亭及其右側大大的“怪坡”二字,使人感覺到,通過“怪坡”來吸引游客,圍繞“怪坡”做足旅游文章,遠比把它研究個透徹,更具有經濟價值和發展前景。
為了體驗“怪坡”是否有磁場效應,我們一行又下車步行了一個來回,奇的是這走路也有上下坡顛倒的感覺,特別是走的快的時候。俗話說,水往低處流,更絕的是,我們中的老戴拿了一瓶礦泉水,把它倒在坡上,只見水不是順坡往下流,而是向上、向左右兩側漫開。我們又登上了“怪坡”對面的觀坡亭,直到爬上了山坡頂,我們七個凡夫俗子也沒有一個發現“怪坡”存在著視覺上“形似下坡,實則上坡”的錯覺。
這也不是,那也不是,“怪坡”的成因讓你費思量,“怪坡”的趣事給你添游興。朋友,去沈陽別忘了去“怪坡”走一遭。
沈陽怪坡導游詞篇五
各位朋友,大家好!
您可能要問:那是個什么樣的坡,且看如何怪法?但還是讓我來先問問你吧。您說開車、騎車或步行是不是上坡難,而下坡容易?您會想這問題有何難,連個小孩子也答得出嘛。當然是上坡困難下坡容易。但是,就怪坡而言可就不是這么回事啦。
怪坡位于帽山腳下。在沈陽北30公里處,位于東經123度10分,北緯42度,是由一位小車司機于1990年的某一天偶然發現的。他把車停在此坡的低處,然后便走開了。當他轉回來時卻發現他的車不在原地,而是沿坡上行有50多米。他不禁大為驚駭,并用車在此坡反復試了幾回,結果都是如此。怎么會有這樣的事?他怎么也琢磨不明白,帶著滿腹疑團離開了。
(地點:怪坡前前)
大家請看,怪坡就在我們的眼前。這個怪坡長七十多米,寬約十五米,東低西高。在這條坡上,摘檔熄火。車會滑坡上滑,而下坡時,您不啟動加油,車子就會停著不動。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在這兒好像是失靈了。而這也正是我們沈陽怪坡的怪之所在。大家請過來;這里有出租的自行車,你們可以騎上試一試,看看是不是上坡容易下坡難,然后你們自己做結論吧,我想你們的結論當然是肯定的。這個怪坡是怪,怪是令人難以置信,除非是親眼所見,親自一試。因而人們有言百聞不如一見。
(地點:響山前)
此山距怪坡約一百米,占地面積約二百平方米,現在請大家跺跺腳,看是否有一定空洞感。它的回音使人感到這山好象是空的。大家請跺跺腳并靜下來聽。大家聽到那種。“咚咚”的聲音了嗎?是不是很奇怪?因而我言百聞不如一試。
(地點:嗡頂)
來,讓我們往前走,一直走到山頂。在山頂上,我們把四周的美景盡收眼底。而上頂這個地方也是大家值得一看的去處。我們把它稱做怪坡的第三個怪去處。現在,咱們拿錘敲一敲這個地方來聽,大家聽到嗡嗡的聲音了嗎?它的聲音是不是聲聲入耳,綿軟悠長?這回我要跟大家說,百聞不如一聽。
(地點:返回的路上)
現在,我們可以說我們已到過怪坡了,那么大家的感想如何?它是不是一個神奇的坡呢?神奇得不親眼所見,便難以置信呢?我并不想替沈陽吹牛,我只想說上一句:在諸位的一生當中,可曾見過世上有什么地方竟是這般怪異,這般神奇嗎?到此一游,值!看一眼怪坡,值!
謝謝大家的合作。歡迎再次光臨。
沈陽怪坡導游詞篇六
怪坡風景區位于沈陽市沈北新區清水臺鎮境內帽山西麓,西鄰102國道,觀對曠野,背依群山,設有南門和山門出入口。
沈陽怪坡發現于1990年4月,怪坡是一條長約80米,寬約15米,呈西高東低走向的斜坡。怪坡的神奇之處在于:當汽車開到坡下熄火停車后,會發現汽車自動地向坡上滑行;騎上自行車感覺會更明顯,上坡不用蹬,車會飛快地滑向坡頂,下坡卻要用力蹬。
怪坡問世,神秘加深。專家、學者紛至沓來,探秘揭謎。有的說是重力位移,有的說是磁場效應,還有的說是視覺誤差,但怪坡的形成原因眾說紛紜,目前還沒有準確的科學定論。
絡繹不絕的游人,無不稱“怪”,無不帶著“臨坡不枉此來游”的滿足,又留著“如此奧妙誰造化”的懸念欣然離去。現在這里已經形成以怪坡為核心的9平方公里、20多個景點的風景區的風景區,有響山嗡頂、森林浴場、印山湖浴場、臥龍禪寺、月牙湖、同心鎖橋、霞妹泉亭、虎園、猴園、兵馬俑等20多處自然和人文景觀,還有乾隆帝賜文的“七眼透龍碑”等。 此外,怪坡風景區每年五月下旬都會舉辦槐花節盛會。
目前,沈陽怪坡已蜚聲海外,堪稱華夏一絕。
沈陽怪坡導游詞篇七
尊重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
首先請容許我代表怪坡景致區所有工作職員對各位的到來表現熱鬧的歡送。我是本次為大家供給講解服務的向導員,我叫***,盼望我今天的講解能讓大家對怪坡風景區有更進一步的懂得,假如在我的講授進程中大家有沒聽懂或沒聽明白的處所,請你向我提出,我會過細耐煩的,對您所提出的問題做出最具體的解答!
好了,現在讓我們轉入正題,所謂“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沈陽市東部山區就有這樣一個坡,各種車輛到此,下坡不開(蹬)不走,上坡不開(蹬)卻主動向坡上滑行。
那它畢竟是怎么發明的呢?公元1990年4月的一天,新城子區第一交警大隊第二分隊的兩名交警到此熟習路段,當兩個人駕駛著北京牌吉普車行駛到怪坡底部時,無意間發現車內加油表失靈,于是將車停下,摘檔熄火后未幾,奇觀發生了,車子竟在無人駕駛地情況下,神不知鬼不覺地由東向西沿坡滑行而上,非常驚詫的他們壯著膽子又試了幾回,依然如斯,百思不得其解,帶著悵惘就這樣惶然而去了。
新聞不翼而飛,好奇者一擁而上,國產、入口、大型、小型、載重、輕巧,各種汽車紛紜來坡一試,無不證明怪坡之巧妙,更有趣的是騎上自行車上坡只有扶住車把,不必蹬車就飛快地向坡上滑行,而下坡卻要使勁蹬,不蹬不走,真是奇哉,妙哉,世人交口稱“怪”,“怪坡”之名從此傳開,當初已經越出國境,蜚聲中外,堪稱“華夏一絕”!
(地點:怪坡服務核心)
怪坡是一條長80余米,寬約25米,呈西高東低走勢天然構成的斜坡,它位于東經12303’,北偉420,海拔153.1米,在沈陽市新城子區凈水臺鎮帽山西麓,面對曠野,背依群山,沈哈高速公路縱穿景區境內,西距貫串南北的國道102線1.32公里,南達東北名城沈陽30公里,北往遼金重鎮鐵嶺28公里,東向煤都撫順30公里,距《劉老根》續集拍攝地清河風景區90公里。
(開車試坡,騎自行車試坡,走路試坡。)
怪坡面世,神秘加身,專家、名人、學者絡繹不絕探秘揭謎,我國當代著名詩人賀敬之參觀后留下這樣的詩句:“做作探秘,人生解惑,一題多思,沈陽怪坡”。香港有名作家金庸頗有感觸,他寫道:“天下奇事怪象甚多,智力有時而窮,固不能概以非科學視之。”世界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金失掉者,美籍華人李政道曾親臨怪坡休會后,幽默地說:“怪坡不是魔術,弄清原因,我又可取得一次諾貝爾獎金。”總之,對怪坡造成的原因,七嘴八舌。智者見智,仁者見仁。概括起來現在比擬集中的說法有三個:
因為怪坡特別的地形、地貌,造成了視覺上的誤差。然而在坡上無論是用程度儀丈量仍是測海拔高度,坡度跟落差都有,坡度約為1.87度,而兩側的海拔高度落差為1.2米.這足以證實不是視覺差。
各種說法都彼此抵觸,都不能給怪坡以正確的迷信定論。
這是一個神秘的地方,川流不息地游人無不帶著“臨坡不枉此來游的滿意,又留著如此奇妙誰造化”的縣念而悵然離去。
科學迷宮大,解謎待專家。
怪坡發現后,又有新謎面世,真堪稱“一坡獨特百景生輝,山獻景色水奉姿色。”在怪坡東南約百米的山坡上,有方圓二百米的地方只要用腳使勁一跺,下面就會發現“空空”的響聲,其聲深沉,被人稱為“響山”。
順著響山坡行至山頂,假使用木棰砸地,便可聽到“嗡嗡”的響聲,其聲圓潤,悠悠不止,故被稱為“嗡頂”。怪坡、響山、嗡頂被稱為“三謎”不解之因,人們更想給它披上一層神秘袈裟!
截至2003年,風景區已累計待中外游人500萬人次,國籍遍布60多個國家和地域,經濟效益連年遞增,景區的投入逐年加大,現已累計投資1.5億元,從1993年全面開發以來,年均勻投入1200萬元。據不完全統計:中央、省、市和國外的100余家電視臺記者,300多家報刊雜志均對怪坡作過報道,怪坡開發獲得了階段性的結果。在遼、沈地區旅游行業中可稱得起“龍頭工業”,成為本國人,本地人到沈的首選景觀。因而,風景區接踵被評為“遼寧省五十佳景”“沈陽市十五大游覽景觀”,“遼寧旅游八大異景”之一,怪坡管委會在1999年受到國家旅游局和人事部的表揚,被評為“全國旅游進步群體”,還為我區2000年首批進入遼寧省旅游強市強縣(區)行列施展了中堅作用,2001年被國度旅游局評為國家首批進入aaa級風景區(點),2003年又提升到國家aaaa級景區(點)行列,原國務院總理朱镕基,原政治局委員李鐵映等23位中心引導先后到過怪坡參觀考核,并為景區的進一步開發建設提出了很好的倡議。
沈陽怪坡導游詞篇八
到達福陵時已經是下午四點了,不過應該還是能好好游玩一番的,旅游指南上說游覽時間只需約四十分鐘。
沈陽人很少稱它為福陵,都是叫的東陵,大概是因為它在沈陽市的東北處吧。這個稱呼很容易讓人誤解,以為這里就是清東陵。其實真正的清東陵在遵化,埋葬著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同治五位皇帝,就是后來被軍閥孫殿英盜掘了的那座陵墓。而福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陵墓。
這是不是冥冥中的一種巧合呢?清朝的奠基者和鼎盛時期的統治者、衰落時期的在位者,在安睡的地方上,無意中用了相同的名字。
一進門就能看到覆蓋整座福陵的古松林,郁郁蔥蔥,連綿不斷的一片墨綠,讓人頓覺神清氣爽,胸襟為之一開。
據說當年建陵時曾植下松柏30000棵,歷經世事滄桑,到今天只剩下1600棵。“福陵疊翠”、“天柱神松”這些令人向往的美景,也只能在書本上領略了。
陵墓的紅墻黃瓦掩映其中,若隱若現,愈顯其清幽閑適。
正對著大門的是一條長長的神道,神道兩側是石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左右一對石駱駝,然后依次是石馬、石虎、石獅,均勻地順著神道排列著。這些石刻被參天古松包圍著,掩藏在雜草中,默默守護著這份寧靜。
我踩進去細細觀看,石獸的雕工雖然不是很細致,拙拙的樣子倒顯得很可愛,配得上關東的大氣率直。來自南方的我看著駱駝一個勁地追問:“清代沈陽有駱駝嗎?現在有沒有?這些是想像出來刻的嗎?”同伴苦笑著說不知道,我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了。
回來翻一翻書,好象明清兩代的陵墓都有石駱駝,不知道是什么用意。
福陵是倚天柱山而建,山勢北高南低,整座陵墓前低后高,依山而起。
神道的盡頭是108級臺階,俗稱“108磴”。這臺階并不是一直向上,而是在中間有一處平臺,好讓人歇歇腳。108是個非常圓滿的數字,到處都能碰到,在沈陽的飯館吃了幾次飯,有兩次都不約而同地支付了這個數目的飯錢。
當時修這個臺階時,用了這個數字,就是為了這個圓滿的意思吧?
不論哪一個帝王,總是祈望著千秋萬世,江山永固。所以臺階上有一座碑樓,名曰“一眼望不斷”,寓意就是萬世一系,這是清帝陵的首創。可惜眾所周知,清代前后不到三百年而亡,這實在有些諷刺。
繞到碑樓的后面,就可以看到方城,一切都和真正的城池一樣,只不過規模要小些。有城門,有角樓,有大殿,城墻還可以上去。一切都是為了事死如生,讓努爾哈赤可以如生前一樣起居理事。
轉到大殿背后,通過了一道頗長的陰暗門樓,同伴說象是從陰間走到陽間的路,那種陰森的感覺的確有點象。然后我眼前一亮,是一道沐浴在陽光中的影壁,曾經叱咤風云的一代雄主,就安睡在影壁后面的墳丘里。
沈陽怪坡導游詞篇九
游客伴侶們:
???????大家好,首先歡迎大家的到去,我叫王格申,是您們的導游,大家可以或許叫我王導,年長的游客們也可以直接稱呼我小王,好了,先給大家講講我們的行程,我們第一個要往之處等于我們的沈陽故宮。
說敘故宮,大家肯低昂想到的都是南京故宮,啟示沒有用到南京也能看到故宮的,沒錯那等于沈陽故宮,沈陽故宮是我國僅存的二大宮殿修建群之一,此外一個沒有用我多說大家應該都知敘是哪一個了吧,沈陽故宮占地6萬多仄方米,宮內亂爭修建物保存完好。
現在大家就在沈陽故宮的門心,大家都看到了它的規模比占地72萬仄方米的南京故宮要小得多,但是,它在修建上有自己的特色,這些就需要有顆伴侶們自己往體會品味了,這里現在是沈陽最首要的游覽點。
沈陽故宮修于1625年,是后金第一代汗努爾哈赤合始修筑。努爾哈赤逝世后,第兩代汗皇太極繼續建修”"樂成”。沈陽故宮的修建布局可以或許分為三路。東路為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期修制的大政殿與十王亭。中路為清太宗皇太極時期續修的大中闕,搜羅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和清寧宮、閉睢宮、衍慶宮、啟福宮等。西路則是坤隆時期增修的文溯閣、嘉蔭堂以及俯熙齋等。坤隆時皇宮已在南京,但他偶然也“東巡”回沈陽看看。
現在我們去到了沈陽故宮的東路,這里是很有特色的。大政殿居中,二旁排列十個亭子,稱為十王亭。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子修建,正門有二根盤龍柱,以示莊寬。大政殿是用去入行大典,如揭曉詔書,頒布戎行出征,迎接將士班師以及皇帝即位等之處。從修建上看,大政殿也是一個亭子,沒有過它的體量較大,裝飾比較華麗,因此,稱為宮殿。大政殿以及成八字形排合的十座亭子。其修建格局乃脫胎于少數民族的帳殿。這十一座亭子,等于十一座帳篷的化身。帳篷是可以或許流動、遷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去了。這也顯示了少數民族”"文化”"的一個倒退。崇政殿是沈陽故宮最首要的修建,在中路,是皇太極普通臨朝之處。崇政殿南有一鳳凰樓,三層,是其時盛京鄉內亂爭最高的修建物。沈陽故宮專物館所陳列的多半是舊皇宮遺留下去的宮廷文物。如努爾哈赤用過的劍,皇太極用過的腰刀以及鹿角椅等。沈陽故宮專物館陳列的藝術品也很歉富。在繪畫陳列室里,有亮、清二代一些大師的做品如清李鱒、金農、亮文征亮字畫佳構、陶瓷、雕刻、織城、漆器等工藝品。
我的講解就差沒有多, 現在給大家一點光陰自己往觀賞一下,半個小時候我們在這里集開,謝謝大家的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