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實用篇二
【標題】培養和諧個性,尊重個體差異
【標題】提供特色教育,造就健康心態
【標題】尊重差異,發展個性,追求卓越
【點】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就算是雙胞胎兄弟或姐妹,也是性格各異的。正因為萬物的五彩繽紛,才使世界變得耀眼迷人。一個班級的學生,性格各異,才使這個班級變得生機活潑。
【點】人的高貴之處在于有思想。任何一種思想,都有鮮明的個性,尊重并采納學生的正確思想;對待有“異己思想”的學生,要因勢利導的說服,不去命令或斥責,尊重學生的個性,給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權利和機會,也就促成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積極性,只有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潛能得到充分地發揮,那么,他們探索求知的欲望,才能得以調動和滿足。
【點】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是包含在學生的全面發展內的。發展其個性就是為了使學生能更自覺、更充分、更主動地去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質也就是教育和引導有個性的學生在突破某種均衡發展中,去努力實現自己發展的最高目標。
【點】培養學生和諧的個性,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對學生個性的培養是一項極其艱巨的復雜工程,學校教育無疑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由于人的個性具有相對穩定的特點,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此特點,根據學生的日常舉動、反應和態度等作出預測和判斷,并積極引導和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個性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發展的,并且個性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和集體的共同活動,教學作為一項集體性的教育活動,合理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個性發展能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分析】人的個性是教育人的心理輒在其行為模式中的表現,但受著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主觀、實踐、環境……是影響和制約學生個性發展的決定因素。在怎樣的環境中造就怎樣的人,我們培養和造就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學校,要營造一種催人奮進積極向上的氛圍,構建一個充滿和諧、團結、歡快、舒暢的環境,讓進入學生長期耳濡目染個性健康發展。
【分析】學生個性發展應成為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學生必將從校園走向廣闊的社會,在豐富而多樣化的社會中展現自我,所以促進學生的社會化和個性化應是學校教育的基本職能。正確對待學生個性,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如果在教學中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忽略學生對知識的不同需求和對同一問題不同角度的思考,或者任憑學生無方向地自發性發展時,教與學的相互作用就難以體現出來,其結果必然是制約人才的培養。
【分析】在現實生活中,社會生活環境不同和個人遺傳素質的差異,造成了個人之間智能的差異。我們必須在教育實踐中大膽地理直氣壯地承認學生存在的價值,解除對個性教育的各種顧慮,樹立發展個性必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觀念,堅持正確的思想導向,才能真正實現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分析】在現實生活中,社會生活環境不同和個人遺傳素質的差異,造成了個人之間智能的差異。有些學生雖然某一門功課成績不夠好,但并不能排除他們在其他方面發展得非常出色的可能,反過來,那些門門全優的學生也未必是個性發展達到了最佳狀態的人。作為班主任就應該全面關心每一個學生,使他們在德智體諸方面都得到發展,培養造就他們成為一代“四有”新人。不能厚此薄彼,只注意“尖子生”“優等生”的培養,對所謂“差生”“劣跡生”放任不管,厭棄鄙視。相反必須承認每個學生的差異,努力做到既要充分發展學習成績優異學生的才能,又要幫助學習困難成績較差,社會適應行為不良的學生,揚其所長,補其所短,為每個學生發展提供條件。
【分析】發展學生個性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科學發展觀要求樹立“以人為本”的科學教育思想,它要求學校要從人的需要、人的發展出發組織教育教學活動,并通過有效的教育活動促進人的全面和諧發展。其實,人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只不過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個性發展的最終結果必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而人的全面發展也只有在個性發展中才能得到充分體現。學生作為發展中的人,其個性只能在個體體驗中獲得發展。要保護和培養學生的個性能力發展,把學生培養成個性鮮明、具有獨立人格的人,就要保護和發展學生鮮明的個性,尊重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特點和教育規律。
【分析】發展學生個性是社會和時代的需要。中國古代兩千多年專制的政治傳統和“整體至上”的價值取向基本抹殺了個體的獨立人格,壓抑了人的個性發展。新中國成立后的計劃經濟時期個人的主體地位和主體意識仍相對薄弱,個性的發展缺乏廣闊的空間。但隨著市場經濟的確立,知識經濟時代來臨,如今的時代已經是以創造性的人力資源為依托,并以人對知識的創造、加工和運用作為推動時代發展的動力。創新已經成為人們對人才標準的要求,而創新,卻正是根植于和諧、完善的個性。實驗證明,個性越得到充分發揮,人的創造性也越能得到充分實現。因此,只有發展個性,張揚人的獨立自主性、創造性,才能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和知識社會發展的要求。反過來,知識經濟時代也為個性發展創造了條件,現代化的技術已經普及到了人們的生活中,為人的個性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如學校信息化的建設,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了極大便利。
【分析】發展學生個性是素質教育的價值取向。《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了中小學教育要由“應試教育”轉向提高國民素質軌道,無疑確定了中小學教育以“素質教育”為中心的基本原則。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人的創新意識和創造精神,保持學生各自特性得以健康發展。素質教育遵循了學生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和個體差異的客觀規律,因而成為發展學生個性的有效途徑。個性培養是素質教育的生動體現,其目的是發展學生的主體精神,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和實踐,形成自覺自立的個性品質。新時期的素質教育是充滿活力的教育,而在此模式下產生的必然是和諧發展的、有個性的創新型人才。
【對策】營造和樂融融的教學氛圍。和樂融融的教學氛圍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發展學生個性的重要保證。學生只有在一種和樂融融的教學氛圍中才會才思敏捷,也才敢思、敢說、敢于表達自己與眾不同的帶有個性色彩的見解。
【對策】尊重學生。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林格倫在《課堂教育心理學》一書指出:“教育,正像其他的社會過程一樣,它的成效依靠交往。”所以作為新世紀的教師要一改過去高高在上的教風,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確實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愛護學生,多與學生交談,學會傾聽學生的心聲,試著走進學生的心靈。課堂上,記住多使用一些禮貌用語,“能把你讀懂的地方告訴大家嗎?”“你能把你的想法說給大家聽聽嗎?”“大家允許老師說說我的看法嗎?”“請你來幫助他?”這樣親切的話語,無形中產生了一種感染學生的力量,使師生之間有一種親和力。教師只有尊重學生,把自己擺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上,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差異,崇尚個性,讓孩子們言論自由,讓課堂成為“百家爭鳴”的場所,這樣師生間和樂融融的教學氛圍才能形成。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感受到被別人尊重的幸福,從而在自己的個性中也培養一些尊重別人的品質。
選擇實用篇三
陌上的山花已有無數的開了。冷月下,卻只見一梨春水,驀然回首,總是充盈著淚水的雙眼遙望寂滅的星空,總是隨風飄動的思緒感嘆樹葉的凋零。是的,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春的時候,惟獨自己心靈的選取。
人生匆匆數十載,要使自己的一生燦爛,心靈的選取是極其重要的。
迪卡尼奧一個讓英國球迷永遠無法忘記的名字。那是99賽季的英超最后一場比賽中,西漢姆聯碰上了熱刺,只要全取3分西漢姆聯就保級成功,而迪卡尼奧就是西漢姆聯的前鋒。比賽進行到88分鐘,雙方各無建樹。就在此時,熱刺的門將剛要開出門球,突然,他的舊病復發了,球落在埋伏在門前的迪卡尼奧腳下。是的,只要輕輕一推,西隊即可保級成功。這時全場的球迷鴉雀無聲。
迪卡尼奧,偉大的迪卡尼奧,他用手抱起了足球,不,他抱起的不是足球,而是一個守門員的生命!這就是選取,這就是生命的選取,是發自深深內心的。
西隊雖然降級了,但迪卡尼奧心靈的選取卻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心靈與生命的選取是那沉舟側畔的萬點白帆,是那山重水復的柳暗花明,是那沙漠中的一點清泉。
登山者心靈的選取,救的不僅僅是一個人,更是一種精神。
出自內心真切的心靈選取,才能勾畫出鸚鵡洲上的萋萋芳草,才能點化二十四橋的明月,才能渲染那香爐峰的紫煙。
雖然我不知白居易之恨,不解王昭君之愁,不能擔范仲淹之憂,不能看金戈鐵馬,楚漢交兵之壯。但我懂得心靈的選取是生命的真諦。
雄鷹搏擊長空,海燕喝退驚雷,只要放飛自己,不愧心靈的選取。我們就是雄鷹,我們就是海燕。
注重心靈的選取吧!
選擇實用篇四
【標題】適應素質教育,快樂學習成長
【標題】提升綜合能力,自主積極學習
【標題】開展特色教育,健康快樂成長
【點】素質教育是根據人的社會發展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的主體和主動精神,開發人的智慧潛能,形成人的健康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的中心環節,素質教育的實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堂教學的落實。而課堂中的快樂教學,則是最大限度地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按照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維規律,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全體學生在愉快、歡樂的氛圍中,主動地去探求知識、理解知識、掌握知識、運用知識,使他們的自身價值得到體現,個性得到發揮,智慧與潛能得到開發。因此說快樂教學正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點】快樂教學就是極大限度地調動起全體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學習中主動地探索知識,在探索中,嘗試到成功的喜悅,使學生在教學實踐中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
【反】但是在現實中,應試教育的陰影仍舊存在。由于歷史的原因和條件的限制,我國廣大的農村干部、家長和學校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教育觀念思想落后,教學手段陳舊,教育內耗大效率低、效益差。嚴重制約著素質教育的實施。從調查中發現有的家長不同意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有62%的家長要求節假日補課。素質教育之所以與應試教育相對,指的是人的能力不能被應試完全限定,如果僅僅發展應試刷題的能力,這不是真正的能力,它所產生的弊端,將在大學的專業學習中以非常極端的狀態報復這些只會考試的應試機器。
【反】一些家長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給他們注射“聰明針”,服用“聰明藥”。有一定科學素養的人都應該明白,世界上不可能有一種藥物能在短期內提升智力和考試成績。所謂“關心則亂”“病急亂投醫”,在高考的巨大壓力下,家長們往往抱著“寧可信其有”的態度,只要是對孩子成績有幫助的,哪怕只有很小的成功概率與微弱的提升效果,哪怕只是買個心理安慰,也要去試一試。這固然反映了高考競爭的激烈程度,固然讓人感嘆“可憐天下父母心”,但從本質上,依然是一種教育誤區的體現。
【反】讓孩子吃“聰明藥”與從小帶孩子參加各種培訓班如出一轍,都是一直以來“贏在起跑線”教育理念的延續。在功利化的教育理念下,家長們總希望孩子能偷偷搶跑幾步,贏在前頭,所以才會在“盤外招”上寄托希望。也就是說,只要孩子能考出好成績,無論什么辦法家長都愿意去嘗試。在這種思想的熏陶下,孩子們就很容易變成“只看結果、不看手段”的人,那么踏實勤奮的價值就會褪色,想方設法走捷徑就會成為優先選擇。這無疑是教育誤區帶來的錯誤價值觀。
【反】從寒假的第一天開始,校外的眾多培訓機構就進行了“無縫對接”。孩子的寒假怎么過,孩子已很難有選擇權和話語權,很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盲目從眾,不切實際、一廂情愿地給孩子“加餐”“進補”,報孩子不太情愿上的培訓班、補習班、輔導班、興趣班等,孩子整天忙著趕場上輔導課,搞得比平時上學還要累……以至于孩子對寒假產生了“恐懼癥”,發出了“把寒假還給我吧”“放寒假了,讓我盡情地玩吧!”等無可奈何的吶喊。
【分析】要給孩子一個幸福童年,就要堅持素質教育。“我們所有的教育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內在的活動,就是讓其成為生命的活動。學校只擔負一個責任,就是讓一個普通人成為在精神上健全的人,成為文明社會的正常人。從這個意義上說,學校教育就是應該以人為本的,而且應該以普通人為本的,尤其是基礎教育。所以,學校教育中,快樂是一個重要的元素,它應該成為學生——同時更加重要的是成為老師快樂的過程。” 快樂學習就是首先教師快樂地教,才有學生快樂地學。
【分析】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什么都不做。思想家盧梭在著作《愛彌兒》中如此回答。這些話或多或少給予我們對孩子教育的啟示,告訴我們要依照人的身心發展規律來實施教育,讓孩子在自然的陽光與空氣中自由生長。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思維方式,也許現在他們的思維還不夠成熟,但他們需要的不是家長為他們設計好的路線圖,而最需要的是給他們自由成長的時間和空間。如果簡單地越俎代庖,包辦一切,孩子勢必缺乏可塑性和創造性。因此,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養子女的良好習慣,讓孩子合理安排自己的假期,還孩子自由活動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