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是寫作者對所學知識進行創造性運用和思考的結果,它能夠展現出作者的思維能力和獨特見解。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母親的味道高三(專業15篇)篇一
好吃的蛋糕不如媽媽做的飯好吃;甜甜的糖果不如媽媽遞過來的一杯開水;寬敞豪華的房子比不上有媽媽品味的鄉間別墅。
啊,媽媽的味道好溫暖,好依賴。
周末回家,是干凈的家,干凈的味道,很普通。但是太干凈太香了。只有有媽媽的地方才有味道。
隨著一股更濃更香的味道,我來到了廚房。那種味道不是純植物香味和油香味。簡單普通的蔬菜香味怎么才能創造出獨特的香味?媽媽會把她的愛、關心、自信和菜一起炒出來,泡好好吃的時候端上來和你分享。當你用心品味享受的時候,你會發現有一種特別的香味,媽媽的香味,藏在飯后!
雖然我是個大男孩,但我還是忍不住想和媽媽睡覺。是我媽特有的味道。總覺得這是世界上最好聞的味道。我總是聞起來不夠。我總是像蝴蝶在花上休息一樣依靠著媽媽。我什么也不說。我很滿足地靜靜地看著媽媽。
有一次,我和媽媽坐在我的小花園里,享受著陽光浴。母親看著花園里的春光:新葉的蔬菜,帶枝帶芽的草莓,杏樹的白裙,春天的黃衫。媽媽笑了:“好香好美!”我說:“但是絕對比不上你的味道。那是對我來說最簡單最美好的氣味。”說著,走過去輕輕抱住了母親。
我媽轉過頭對我笑了笑。陽光照射在我母親的頭發上。就像鍍金一樣。太美了!
媽媽,我永遠不會忘記你的味道,讓我好好珍惜你就好。以后,讓我孝順你,愛你。
母親的味道高三(專業15篇)篇二
吃飯時,妻當著一家人的面,總是喜歡用她那雙竹筷給女兒碗里夾菜,嘴里念叨:“這是你喜歡吃的,我特地為你做的,多吃點!”女兒并不喜歡這樣。她愛吃什么就吃什么,最怕媽媽夾菜。
每每見此情景,我心里自是別有一番滋味。
少年時代,家里很貧困。父親常年在農村工作,薪水微薄,難以養活一家六口。身為長子,為了減輕家里生活壓力,我利用一切課余時間找些活兒掙幾個錢。到農科所插秧割稻,跟建筑隊做瓦匠小工,上山勤柴,下河挑石,什么事都干。母親看著心疼,我干活回家來,她總是迎上來就說:“我兒辛苦了!”打水給我洗洗擦擦,將茶水端到我手上。吃飯時,只要有葷菜,她肯定要先夾給我。弟妹們伸出筷子搶,母親就攔住,說:“你們不許搶!好菜先讓哥哥吃!”妹妹和小弟膽小,止住筷子,但心里悻悻的。二弟頭腦靈活,趁母親不備,偷著吃。我覺得過意不去,有時拒絕母親夾菜,但都被母親強迫著多吃多占。母親的心情我懂。她也想讓我跟別人家的孩子一樣,放學在家輕松的玩耍,她很不情愿讓我去和成人在一起出苦力掙血汗錢。她沒有什么可表達的,只能吃飯時以給我夾菜來表示她的心意。
我習慣了母親夾菜。乃至于哪一餐在飯桌上母親沒有給我夾菜,心里就有些納悶。尤其是下放勞動和上大學期間,每次回家,母親都像是接待遠道而來的貴客,吃飯時夾菜更殷勤,而且口里還伴隨著一句句心疼體貼的話。弟妹們大了,懂事了,他們也都司空見慣,不再感覺有親疏之別。
結婚后,我們夫妻倆只要回家,爸媽都非常高興。母親很喜歡兒媳,看著她總是笑瞇瞇的。菜飯上桌了,一家人圍坐,有說有笑,吃起飯來氣氛很輕松。母親還是習慣性地給我碗里夾菜,嘴里說道:“兒啊,這是你喜歡吃的,多吃點啊!”妻坐在我身邊,看著母親心疼我的樣子,一臉微笑,就是不伸筷子。我碰碰她的肩,小聲說:“你也吃菜呀!怎么不動筷子?”她笑而不答。
一次,飯后去她家,我們一路說話,忽而話題轉到吃飯上。我怪她在我家吃飯時太做客,爸媽肯定有想法。誰知一句話捅了馬蜂窩!她一下子淚水就嘩嘩流出,說道:“我不怪你,你還怪我?我在你家算什么?有誰把我當人?我真是瞎了眼嫁到你家!”原來她心中早有看法,母親吃飯時眼中只有我這個大兒子,沒有她這個大媳婦,她感到非常委屈。我跟她反復耐心解釋,她才勉強接受。“你媽心疼你,我理解,但也不能當我的面親一個疏一個啊!”她掏出手絹擦拭淚水。
打那以后,我們回家吃飯,母親給我夾菜,妻也給我夾菜,我樂得不知如何是好。
沒想到,妻現在做母親,對自己的孩子也是這樣,不管她喜不喜歡,一廂情愿地給她夾菜。好在女婿是男人,對此并不介意。可是我在一旁卻看在眼里,笑在心里。
如今在飯桌上人們都忌諱夾菜。但母親夾的菜,誰能忍心拒絕呢?
母親的味道高三(專業15篇)篇三
回憶曾經,母親已陪伴在我身邊多年。那些年發生的事兒,是感動或是喜悅亦或是懷念,這都是我與母親之間的獨家記憶。醞釀出不同的味道,是甜是苦或者酸,這都是我難以割舍的。
進入中學生活之后,我的作息規律便有了變化。由原來的早睡晚起變為晚睡早起。母親的作息時間便隨著我的作息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清晨,伴隨著鬧鐘清脆的鈴聲。我開始了新一天的生活。打開房門,還未跨入客廳,一股濃濃奶香味便撲入我的鼻腔。伴隨著陣陣花的清香和母親指間的味道沁入我的心房,看著母親依舊忙碌的身影。我不禁感嘆道“母親的味道是這般香甜的味道。”
是夜,震耳欲聾的雷聲后是傾盆大雨。雨滴有力的敲打著窗戶。發出“咚咚”的聲音,即使隔著一道墻,雨滴墜入地面的聲音依舊清晰地傳入我耳中。我甚至可以想象出雨滴激起的水花。一波未停一波又起,天氣總是變化無常,當母親回到家時,身上的衣服被雨打濕了一大片。只有買給我的藥滴水未沾。她一刻不停的按照藥方給我熬藥。身上的衣服也不曾換,當熱乎乎的藥遞入我手中時,濃烈的苦味使我眉頭皺起。但看著她擔憂的眼神,我只好捏著鼻子喝下去。苦味瞬間溢滿了我整個口腔,甚至連呼出來的氣也是滿滿的苦。
母親的味道何嘗不是苦的呢?只是在這份苦的背后隱藏著深深的母愛。
夏日,陽光格外的強,整個城市像一個烘烤機,每一處都熱的發燙。連迎面吹來的風都攜帶著一股熱氣,路旁的花草都垂下了頭來避免陽光的毒辣,忙碌的母親從工作中抽出身來。卻又投入到家務中,中午時分,才停下身來,我對她說“你歇歇吧”,就算說話的一剎那,我聞到了母親身上的汗水味,就像天上剛下了酸雨后的味道,真不好聞。雖然汗水的味道是酸的,我卻不愿意躲開,因為我清楚的知道,母親為什么會有那樣的味道。——是為了我們的家庭。
母親味道是酸的,包含著對家的愛,對子女的愛,散發著另一種獨特的魅力。
這一天,我驀然發現,家里的每一處都散發著母親的味道。我知道,這些味道,是愛的味道,是一位母親愛子女的味道。
母親的味道高三(專業15篇)篇四
五月里,第二個星期天就是母親節,這天孩子們手里握著濕漉漉的幾元錢,排著長長的隊伍為母親買花、蛋糕,還有人為母親做家務,這就是為了給媽媽過這個母親節。我也不例外,為了讓媽媽開心,我決定寫一篇作文來回報母親。
今天就是“母親節”了,從小到大我在媽媽的關愛下逐漸成長,雖然也遇到過不少的挫折和困難,但只要媽媽在我身邊就永遠是開心的回憶!這種回憶,只要細細地用心去品嘗,就會品嘗出媽媽的味道,這是一種其它一切的美食無法比擬的味道。
母愛包括許多種味道,一個母親給孩子的種種味道會讓孩子學會堅強、學會忍耐、學會享受一切美好的東西。
酸,是母愛的另一種味道,往往在學習上、生活上遇到了一點小難題,無論是媽媽的千遍指導還是萬面幫助,我都是一臉迷茫,最后被媽媽教訓一次后,我用盡了腦細胞,反復思考,也做了出來,這種“味道”讓我感受到“忍耐”與“發奮”。
最后一種刺激的愛——辣。小時候,媽媽總是逼著我畫畫,我的淚珠像斷線的珠子。雖然如此,媽媽仍鐵了心,一遍又一遍地逼著我畫,最終我的畫畫能力在班級名列前茅,母愛讓我學會了頑強和忍耐。
母親節的到來,感謝母親,感恩母愛。這三種味道都凝聚成了母愛,“平凡”的母愛。
母親的味道高三(專業15篇)篇五
母愛包含著好多種味道。一個母親給孩子的種種味道會讓孩子學會堅強、學會忍耐、學會享受一切美好的東西。
酸,是母愛的一種味道。一次的一個數學題。媽媽費盡口舌的給我講解這道題。可我就是一竅不通。媽媽氣極敗壞,把筆往茶幾上重重一摔說道:“你真是個死腦筋,這么講都不會,就你現在這樣,我這么講你都不會,還想考試考個好成績?”我的自尊心受到了嚴重的傷害。正是媽媽的這句話激勵著我。我又寫又畫,終于解出了這道題。媽媽知道了比我還高興。在這件事上,媽媽用諷刺的方式教我學會忍耐、發奮。
還有一種味道,是甜。前幾天的.測試中,我沒有考好。回到家撲到床上,大哭起來。媽媽來到我身邊,輕輕的拍了拍我背,問道:“孩子,怎么了?告訴媽媽!”我還是嗚嗚的哭著。過了好大會兒。一個甜美的聲音對我說到:“沒怪系,寶貝,這一次考試又不是決定了你的一生,機會還多呢!既然沒考好,我們就多努力些,在期末考個好成績!”我十分奇怪,難道媽媽看過卷紙了?我微微的抬起頭。發現媽媽正笑瞇瞇的看著我。這是母愛的一種味道——甜。
也有一種味道,那就是苦。一次,媽媽為了訓練我的生存能力。讓我掃地洗碗。干了一半后我已累的手腳發麻,腰不能直起來,一直起來就會又酸又痛。于是就休息起來了。媽媽見狀說道:“你現在和媽那時候太不一樣了,那時我會刷鍋會做飯會喂雞。還整天下地干活,你看你,什么都不會,真是太溺愛你了!快起來干。”我只好忍著疼痛又干了起來。這種愛讓我懂得了“責任”與“生存”。
最后一種愛是刺激的愛——辣。每到星期天媽媽都會讓我做大量的卷紙。每次我都邊做邊哭,淚水如斷線的珠子。可媽媽絲毫不心軟,做了一張又給我拿一張。但在期末時,我考了一個好成績。辣這種愛讓我學會了頑強和忍耐。
這四種味道凝結著母親對我的希望。我要好好珍惜這可貴的味道!
母親的味道高三(專業15篇)篇六
我的母親是個多味王,真是要什么味兒有什么味兒,就連我的舌頭都快失去味覺了!唉,真是讓我無可奈何!
對我來講,母親是世界上最甜的糖果。每當我生病的時候,她一直不考慮我們的身體,不考慮晝夜地照顧我,讓我感受到了這個家的“甜”。感受到了這個家的溫暖!
母親也是個惹火辣的女性,每當她做家務的時候,那以前的什么秀氣啦,規矩啦,都被她的腦袋拋到了千里以外去了,像一個堂堂正正的大男性一樣強壯有力了呢!
“好香啊!”迎面撲來一陣清香。原來是母親在做菜呀!乍一看,還以為味道是從母親身上散發出來的呢!不過,非常重要的是……有什么吃的!,便嚷嚷到:“媽,今天有什么美味的?”母親抹了抹額前的汗珠,說:“有芹菜炒肉,有涼拌黃瓜,還有紅燒土豆……”“太好啦,都是我愛吃的!”我開心得蹦了三下。接著,香噴噴的飯菜就上來嘍!
瞧,父親又開始做在沙發上“吞云吐霧”了,母親生氣地叫道:“喂!你又開始吸煙了,把我的話當作耳旁風了嗎?我說過了多少遍了,你天天喝一點酒是有益健康的,所以我是允許你喝一點兒的。可你一根煙也不許抽!”這個時候的母親就像是變了質的飲料一樣,又酸又苦,仿佛立刻要把我的腸子熏黑一樣。可父親卻若無其事,仍舊吸煙,我覺得他們會吵架。可母親卻二話未說,踹了父親一腳,不知為什么,母親這么一踹,父親“撲哧”一聲放了個“通天”響屁,這可把咱們一家給逗樂了,母親還風趣地說:“我以練成了‘導屁神功’將來再也不怕一些人‘有屁沒法放’了!”
母親真是千奇百怪,什么味兒都有。
母親的味道高三(專業15篇)篇七
已為人妻,在遠離母親的新家里,我笨拙的學著做飯、洗衣、持家。可是,即使是再用心,飯菜里總是缺少了某種味道。這味道,我思索了許久,捉摸了許久,也買來了很多調料,始終無計。
暑假的時候,回到母親身邊,享受著做女兒的幸福感,也順便向母親討教做菜的方法。母親在廚房里忙碌著,我在一旁觀看學習。可是除了醬油、醋、鹽、糖,根本就沒有什么特殊的調料。但是做出來的菜確是那樣的香,那樣的純。看著母親不時的用衣袖拂去臉上的汗水,我忽然明白,其實我苦苦尋找的那種味道,源自母親。
小時候,每天破曉時分,還在酣睡時,就能模糊的聽到母親一個個房間輕輕掃地的聲音,然后是池塘邊傳來的棒槌有節奏的回音;最后,就是爐子上的稀飯散發出的純純的米香味,把我從夢中喚醒。母親會煮紅豆粥、花生紅棗粥、蓮藕粥、紅薯粥,再配上自家腌制的各種咸菜,總是讓我吃不夠。
記憶里,母親先是在昏暗的煤油燈下為全家做飯。鍋灶里早早添置了柴火,映得母親的臉紅紅的。母親一邊煮飯一邊炒菜一邊加柴火,偶爾還會在柴火堆里烤點玉米紅薯什么的,熱乎乎的又香又甜,那種大鍋飯的感覺直到現在我都記憶猶新。后來燒煤的爐子代替了柴火。雖然爐子火勢很小,可是母親依然可以把菜做得香脆可口。記得那個時候,母親還經常蒸些包子饅頭,雖然沒有外面的好,卻別有一番滋味。特別是冬天的時候,因為晚上要上自習到九點,母親總是提前做好了許多肉餡的小煎包,放在爐子上保溫等我們回家。那個冬天,我的記憶里滿是母親的味道。
母親非常的節省,我和哥哥在外地上學的那幾年,她總是很少買菜,特別是魚肉。于是我們回家的日子,成了母親物質和精神上都很享受的時光,。即使是忙得直不起腰,母親也是滿臉笑容。喜歡吃母親做的花菜燒肉、土豆燒雞、蒸茄子、炸醬、炒南瓜、農家小炒…菜肴的做法都很簡單,母親也教過我。比如許多菜里面加點西紅柿或者蘑菇,不僅可以增加鮮味,又不用放味精。有的菜里加點香菇木耳,有的菜里加點辣椒醬,有的菜里加點糖加點醋什么的。那時候,我總是應付式的聽聽,覺得做菜實在沒有什么學問。可是我現在才知道,有一種佐料是買不到的;缺了它,菜即使再香,也沒有家的感覺。那就是母親的味道。
母親的味道像蓮子,吃到心才知道有多苦。從我懂事起,我就特別的心疼母親。因為父親比較懶散,大半個家都是母親在支撐著。母親總是忙完了地里的活,再趕回家做飯洗衣收拾。母親說過,支撐不下去的時候,就想到要為孩子堅持著。這樣一堅持就是十幾年,二十幾年。歲月無痕,卻在母親的臉上、手上軋滿了褶皺的紋路。農活的粗重使母親的手指有一根已經受傷到只能彎曲著,手上的老繭和刀口粗粗細細的,粗糙的像砂紙。而母親一張美麗的臉上,擠滿了皺紋,擠滿了歲月生出的斑斑點點。可是在我看來,母親還是一首美麗的詩。歲月腐蝕的只是她的外表,卻不能改變一顆美麗的純潔的善良的心。
母親知道蓮子的苦,所以她將蓮子脫皮,摘心,入糖水中反復熬制。這樣,我們就能感受到足足的甘甜,而那份苦澀卻成了母親心底的陳釀。很多年后的今天,當我愈漸的讀懂母親的心,品嘗出母親的味道時,我更加的明白,這已逝的歲月里,每一道母親烹制的菜里,都加了甜甜的愛,濃濃的盼,熱熱的暖。
要一輩子的記住母親的味道。記得這個世界上最美的,最會做菜的女人。
母親的味道高三(專業15篇)篇八
氤氳在故鄉的米粉粑里在端午節粽子的芳香里在谷雨時節飄香的茶葉里。
——題記。
米粉粑又叫餃子粑,或蒸米粑,是流行于贛北的一種民間小吃。制作米粉粑得用上好的晚稻米,浸泡后淘凈米糠、雜質,瀝干水,隔水蒸至大約七分熟,攤開冷卻后,磨成細細的粉末(現在基本上不用人工磨,而是用機器)。揉粑粉(同和面差不多)很有講究,比和面更費勁。得用滾沸的水摻入米粉中,用雙手反復揉搓,至水和粉完全融合,變成一個大大的粉團,軟硬適度不沾手才行。然后取一小團粉在手心搓成圓形,按扁,雙手同時快捏成鍋狀。“鍋”越薄,吃的時候口感越好。當然,太薄了,容易破喲。這是一個技術活,比包餃子難多了。接著就是把事先準備好的餡放進“鍋”里,包成餃子形狀,個頭比餃子大。米粑餡隨個人喜好,無論酸辣,無論葷素皆可,不用像餃子餡那樣剁碎。最后一道工序則是把做好的米粉粑放在蒸籠里蒸熟。待火候一到,那剛出籠的米粉粑熱氣騰騰,晶瑩剔透,潔白似雪,芳香四溢,令人食指大開。輕輕咬一口,哇塞,太好吃了,簡直是世上少有的美味佳肴!
我的家鄉是鄱陽湖畔的魚米之鄉,盛產大米。以米粉為原料的米粉粑自古至今在民間流傳,長盛不衰。逢年過節壽誕喜慶,家家戶戶均制作米粉粑以示慶賀,并用來款待賓客,祭祖拜神。我小時候盡管家境不是很富裕,但米粉粑卻沒有少吃。母親心靈手巧,能把清貧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逢年過節自不必說,連我們兄妹幾個每年的生日,都能吃上色鮮味美的米粉粑。沒有豬肉不要緊,到塘里撈一些蝦米,蘿卜蝦米做粑餡,異常鮮美;又泡上自家自留地里種的黃豆,制作出白嫩白嫩的豆腐,韭菜拌豆腐,又是一款美滋滋的粑餡;還有辣椒炒茄子,那種又香又辣的感覺,刺激得你的味蕾舒服極了。每當家里做米粉粑的時候,我總是興高采烈地給母親打下手。一邊看著母親不厭其煩、忙忙碌碌地做著每一道工序,一邊等待著米粉粑蒸出鍋那激動人心的時刻。饞蟲這時按耐不住了,在肚子里焦躁不安地蠕動。于是趁著包粑餡的便利,先嘗嘗蘿卜里的蝦米,再品品韭菜中的豆腐,嘴里不停地砸吧著:“好吃!好吃!”母親笑罵道:“饞貓!看你把餡都吃完了!”緊接著她便用筷子夾著一塊大大的豆腐往她自己嘴里送,“這豆腐是不是有點兒咸呢?”我不禁偷著樂。也許是我心不在焉,老想著吃,半天也包不成一個,樣子還挺難看。母親則像變戲法一般,一搓,一按,一捏,一團粉在她手里像蝴蝶般飛舞著,旋轉著,霎時就成了一個有棱有角、模樣俊俏的餃子粑了。不多會兒,幾十個白白胖胖的米粉粑就整整齊齊地橫臥在蒸匝上。用大火蒸二十分鐘左右,揭開鍋蓋,一陣熱浪撲面而來。母親趕緊用手蘸著冷水,麻利地將米粉粑一個個撥動,以免互相粘連。這熱騰騰的米粑色澤像晶瑩透亮的白玉,質地柔軟而富于韌性,濃香撲鼻,吃起來口感最好。待涼了以后,色香味都遜色許多。
自從上大學以后,就很少有機會吃到母親的米粉粑了。寒暑假回家,母親每次都特地為我制作,以解我的饞癮。在縣城工作的時候,那里也有制作米粉粑的風俗,但味道與母親做的相去甚遠。因為離家近,還偶爾回去打牙祭。有時母親把加工好的粑粉帶到縣城來,蒸好后分給住在附近的同事吃,同事對我母親的手藝總是嘖嘖稱贊。如今故鄉遠在千里之外,難得回去一趟。每逢佳節,總是情不自禁想起故鄉的米粉粑來。那一只只玲瓏剔透的米粉粑,散發著濃濃的故鄉的味道,包裹著深摯無私的母愛,蘊含著溫暖幸福的記憶。
二、端午節的粽子。
小的時候,不僅盼望過年,也盼望過端午節。因為端午節母親會包裹很多很多的粽子。
離過節還有一大截日子,大人就忙乎開了。采來新鮮的粽葉洗干凈,浸泡好;又搓好一大捆細細的麻繩;碾好晶瑩潔白的糯米。五月初三一大早,母親就擺開戰場包粽子,一般要包十幾斤糯米,差不多要大半天時間,一家人可以吃半個月。故鄉的粽子很樸實,沒有什么這餡那餡的,只有白花花的糯米,拌上黃澄澄的菜子油,加上一些黑芝麻。吃的時候,用筷子夾一個,蘸一點白糖,送到嘴里,咬一口,那個香甜潤滑無以倫比!
我對母親熟練的包粽子技術印象特別深刻,佩服得五體投地,可我一直沒學會。母親先把兩張大粽葉疊在一起卷成漏斗狀,舀入適量調配好的糯米,用筷子戳緊后,再添加一些糯米,然后在上面放一張小一點的粽葉。只見母親用手用力一按,又一折一卷,再用繩子緊緊地扎住三角形的粽頭,一只立體的長三角形的粽子就完成了,看上去,簡直是一件精致的工藝品。母親靈巧的雙手不停地在粽葉、糯米、麻繩之間穿梭,就像變戲法一般,不一會兒功夫,一大串玲瓏而結實的碧綠的粽子就掛在椅子背上,好似寺廟方丈脖子上圍著的那串翡翠念珠。據說粽子包得越緊,越不容易餿,當然煮的時間也要更長些。當天晚上這些粽子將被放進一個大鐵鍋燜煮。煮了一個晚上的粽子熟了,清香四溢,解開粽繩,那色澤透亮的粽肉,升騰起一縷蒸氣,散發出一股特有的清香。當把這種健脾暖胃的美食放進嘴里,過節的滋味就從舌尖彌漫到全身。
三、春茶飄香。
每到“春風又綠江南岸”的季節,故鄉溪水淙淙,綠茵繽紛,山花爛漫,群鶯亂飛。最憶清明谷雨時,茶樹的枝頭探出一顆顆新芽,嫩綠嫩綠的。用拇指和食指輕輕一掐,就摘下一朵嬌嫩滴翠的茶芽,恰似綴在春姑娘胸前的一枚雅致的別針。家鄉雖然不是茶鄉,但家家戶戶在田邊地頭都種植了幾棵茶樹,能保障自家一年喝的茶。小時候,常常跟著母親去采茶。母親拿一個竹籃,一個小板凳,坐在一棵茶樹旁。一只手攀著茶枝,一只手采摘。只見母親的手指在茶樹上飛舞,一棵棵茶芽齊刷刷地從樹上墜落,不一會兒,就裝滿半竹籃了。我則站立茶樹邊,兩只白嫩的小手左右開弓。可手指就是不聽使喚,不是掐短了,就是摘了老茶葉,急得臉上直冒汗。那慌慌張張、手忙腳亂的模樣常常令母親忍俊不禁。好不容易摘了一把茶芽,腳就站累了,手就發酸了,心就飛遠了。看見一只只小鳥在空中劃著優美的弧線,打著呼哨離去,就仰著脖子,瞪著一雙滴溜溜的大眼睛癡癡地望著;旁邊草叢中有一雙蝴蝶在嬉戲,先是呆看了半天,接著又忍不住用手去撲,去追趕;一群蜻蜓上下翻飛,一條小土蛇從腳下竄逃,一條蟲子在葉子上蠕動,一朵小花在風中調皮地眨著眼睛,一串野果閃著誘惑的光芒……不知不覺,天色漸晚,母親已采好滿滿一籃茶芽。我跟在母親身后,哼著童謠,一蹦一跳地踏著夕陽回家。
白天采的茶芽,晚上要趁著色澤鮮嫩把它加工成茶葉。這是一項又累又精細的活,一般人很難做得好。母親不僅能吃苦耐勞,又心靈手巧,總是能制作出上好的茶葉。凡是喝過我家茶葉的人,無不交口稱贊。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母親加工茶葉的程序和情景。
先用柴火將一口大鐵鍋燒熱,將茶芽放在里面爆炒。要不停地翻動,否則就會受熱不勻。不一會兒,那些鮮嫩的茶芽顏色變深了,一棵棵都耷拉著腦袋,懨懨的,軟軟的。這時滿屋子彌漫著清新的茶香,第一道工序完成。緊接著要把爆炒過的茶芽放到案板上,象揉面一樣使勁揉。要趁熱打鐵,等冷卻了就揉不動了,所以母親總是不停地、用盡全身力氣揉著,搓著。汗珠從臉上滾落下來也顧不上擦,熱氣騰騰的茶芽,把母親的手猥得通紅。真是“半兩茶葉千滴汗,一杯蜜糖萬朵花”呀!我心疼母親,拿來毛巾擦去母親額頭和臉上的汗珠,遞過涼茶為母親滋潤冒煙的喉嚨。等第二道工序完成,夜已經很深了。我困倦得睜不開眼,去睡覺了。母親繼續將揉好的茶芽散開,鋪放到鍋里,用文火慢慢烘烤。這是最考驗人的耐性的時候,來不得半點急躁。把火燒旺了,茶葉自然就有會色香盡失,只有一股糊焦味。而母親卻能準確適度地把握好火候,制作出來的茶葉色香味俱佳。用開水沖泡,翠綠的茶葉緩緩散開來,一朵朵完好無損的茶葉,玲瓏剔透,仍象長在茶樹上的嫩芽。清香隨著熱氣的散發慢慢地溢開來,清澈的茶水甘醇爽口,回味悠長。
如今離開故鄉二十多年了,再也沒有機會和母親一起采摘春茶,看母親制作茶葉了。母親年紀大以后了,一套制茶技術也悉數傳給了小哥。每年的清明谷雨時節,我都會收到來自故鄉的新茶葉。在外飄泊時間久了,也見識過不少的名茶,但我卻獨愛家鄉的春茶,幾乎到了非自家茶不喝的程度。這不僅僅因為自家的茶是沒有任何污染、沒加任何色素的綠色飲料,更是因為在這清幽的茶香里,可以聞到故鄉的味道,。
母親的味道高三(專業15篇)篇九
夏日的午后,輕輕地推開門,滿院子晾著剛洗過的衣服,飄起的褲腳和揚起的裙擺間,飄出一陣陣輕輕的淡香。母親在躺椅上小憩,夏日的梔子熱烈的綻放著,就綻放在母親的旁邊。
驀然那顆飄忽于課業與升學間的心倏地咣當落地,過往瞬間清晰,記憶里,最不能忘記的是。
最直觀的感受是在我的衣服上。每每嗅著那絲絲的淡香,都有種熟悉與親切。細細的聞著那種味道,沒有蘭蔻香水的醉人,沒有嬌艷玫瑰的馥郁,卻讓我感受到韶華漸逝中母親眼角曲線的蒼老。
春去秋來間纖纖玉指上溝壑間浸滿的歲月風霜。春風得意馬蹄疾時,母親在耳畔的殷殷提醒,人生在世不稱意時,身邊總不散去的那一縷不離不棄的溫暖。
我清楚的知道,我偷走母親的青春用作我黃金歲月的資本,如果再年少無知的去揮霍,我找不到任何的措辭與借口。
這就是,千言萬語化作絲絲淡香悄然入駐我的心房。
我不知道母親是怎樣調制的這種味道。洗衣服與肥皂的用量都拿捏的正好,一分也不多,一分也不少。尼龍與纖維間揉進陽光的味道。
母親用指尖的溫度與力氣為這一切去發酵,加上一份至真至純的母愛的香料,便醞釀了這獨有的味道。
也許一年四季陽光的強弱在變,洗衣粉與肥皂的種類在變,但不變的是。
我將思緒緩緩的收起,注視著剛剛醒來的母親,母親起身帶起了一旁梔子的搖曳,落下幾片雪白的花瓣。花開無言,擲地有聲,有一種味道,你輕輕一嗅便知道它的來源,有一種味道,會一直在你的身邊彌漫,因為,期限是永遠。
母親的味道高三(專業15篇)篇十
端午還沒有到來,粽葉就上市了。家中水桶里泡著新鮮的蘆葉,碧綠碧綠的,別說是包粽子了,就是這樣聞聞,也覺得清新無比。我知道母親是準備包粽子了,這是農歷五月里一件重大事項,過節的氣氛絕不遜色于中秋。
手巧的母親能變幻出各種各樣的粽子,有三角形的、四角錐形、枕頭形等。口味也有好多種,有純糯米的粽子,蒸熟蘸白糖吃;有甜粽子,糯米餡中摻雜些蜜棗紅豆;還有我最喜歡的咸肉粽子,母親將新鮮的五花肉切成一片一片,浸泡過醬油,在鍋里過一下,夾進糯米里,等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滲入瘦肉與米中,入口肥而不膩,此時葦葉青氣、糯米香氣、豬肉咸氣交織在口中,是何等的美味佳肴啊。吃過很多的粽子,唯有母親做的最有味道,最好吃。
在端午,小孩子佩戴香囊,有避邪驅瘟之意,是家家必做的事,也是最富有靜態美的。記憶里,看母親做香囊也是一種享受,幼時的我總是搬著小凳子靠在她身邊,她用碎布縫成不同形狀的香包,里面裝上香料,結成一串,玲瓏可愛。做好后母親會把它掛在我的胸前,在我的小手小腳腕上纏上五彩線,嘴里念念有詞地說著些什么,我猜想,她大概是在表達驅邪避穢,保佑安康的意思吧。
我吃著香噴噴的粽子,體會著味蕾被刺激的美妙時刻,眼前出現這樣的畫面:端午第二天的清晨,一位臨產孕婦,吃了幾個粽子后,戴上草帽,腆著肚子,搖搖擺擺地拿著鐮刀,勞作在金燦燦的麥地,還沒有等到太陽升高,就生下了一個男孩,那便是我。二十八年過去了,眼前母親正帶著她的小孫子教唱著端午的童謠:
五月五,是端午;
插艾草,掛香囊;
五彩線,手腕綁;
吃粽子,蘸白糖;
龍船下水喜洋洋。
五年前我工作變動,舉家搬至鹽城,母親也隨著不滿周歲的孫子來到了鹽城,擔負起帶小孫子的工作。母親跟我們住一起,總有個難題在她面前,就是吃什么,眾口難調,這個問題一直沒有解決,索性她就不去想了,打電話給我們,問買什么菜啊,想吃什么啊?問的讓人心疼,問的讓人心底總有絲絲的顫動,淺淺地撥動著你的心愫。
有時,她為了買到新鮮的蔬菜,起得很早,又不知何時,聽人說街上賣的蔬菜農藥化肥殘留很多,嘴里就嘀咕著還是鄉下好,說等回老家種蔬菜,隔三岔五地放在車子上帶給我們。我知道她是惦記家里的那些地,每逢收割播種的季節總是要回老家看看,看看麥子,看看稻子,雖然家里的地都給別人耕種,但是她的心是屬于那片土地,屬于那個精神的家園。
這兩年,母親的記性不好了,是步入老年了,兩鬢已有些花白的銀絲,臉上深深的皺紋記錄這歲月如流的痕跡,手掌摸著孫子嫩嫩的小臉,總會讓他感覺刺人,不過我喜歡這種粗糙的刺刺的感覺,我會找借口摸摸她的手,體會這讓人眷戀的感覺,這溫馨的味道。
我閉上眼睛用心去回憶,去感受,暖暖的,甜甜的,我喜歡這個味道,這洋溢著幸福的味道。
母親的味道高三(專業15篇)篇十一
斜風細雨伴春歸,立春之后的日子,變得溫柔嫵媚了許多;沒有了冰雪的禁錮,山川河流在春潮中開始萌動,柳芽吐綠,春江水暖,故鄉漸漸有了“年味”。
風塵仆仆的游子,一個個從遠方歸來,村頭等待的老娘,眺望的眼神變成欣喜的淚花,很久沒有見到父母的娃娃,緊緊拉住從遠方歸來的親人的手,久久不放,生怕一松手,爸爸媽媽又會走掉,“年味”在老家的院落里,隨炊煙飄蕩。
北雁南歸,年味裝在鼓鼓的行囊中,當春天的第一縷春風,從城市的發髻間掠過,思念里便開始萌生了濃濃的年味,在親人的相互問候里,在擁擠的人群中,在回家的匆匆步履下,年味開始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揮之不去,年味摻雜在淡淡的鄉愁里,一點一滴在彌漫。
在故鄉的年味里,能讓我感到過年腳步越來越近的,就是母親的忙碌了,早早地從地窖里,扒出儲存一個冬天的地瓜,洗凈,然后熬制地瓜糖,待地瓜糖熬好,加入大米花,炒熟的花生米,冷卻后,切成方塊,香酥甜脆,地瓜糖是春節拜年,孩子們的最愛了,母親熬制的地瓜糖,不苦,火候正好,是鄰里小朋友們的最愛。
我的家鄉在蘇北魯南的一個偏僻的小村莊,雖然遠離城市,但是,古老的京杭大運河從村莊的東邊蜿蜒流過,濤濤不息的古運河水,給了故鄉青山綠水和蘇北魚米之鄉的美譽,有人說,上蒼是公平的,它給了你現代化舒適的生活,也給了我們污染和繁榮帶來的災難,而這方貧瘠的土地,卻因為遠離市區,才有了故鄉今日“漁舟蓮歌”,“夢里水鄉”的盛景;年味的濃與淡,與母親趕集的頻率有關系,靠家鄉近一點的集市有兩個,一個是如今的鄉鎮有七里地,另一個是過運河后,不遠的里圩子,大約4里地;一早,母親總是早早做完飯,挎上籃子,步行去集市趕集,那時,能跟上母親去趕集,是我的一個愿望;盡管步行要走很遠,但是,由于要坐船,母親怕是危險,一般是不會帶我去的,其實,即使在家,母親總會從集市上給我買來好吃的,但是,集市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熱熱鬧鬧的大市場,還有琳瑯滿目的美食,對我的誘惑還是不小,每次母親去趕集,總是要和我斗智斗勇,實在擺脫不掉,才帶上我,小時候的我,母親趕集歸來,曾是我一天中最為美好的期待春聯,鞭炮,花生,瓜子還有一些過年的年貨,母親趕年集,買年貨,我就覺得,年味越來越濃了。
過年了,肯定要磨上一鍋豆腐,在我小時候的鄉村,豆腐是過年必不可少的美食,頭晚母親便泡好豆子,第二天一早,就在磨上推,然后在鍋里煮,最后用石膏點,做豆腐的過程中,母親總會給我盛上一晚熱氣騰騰的豆腐腦,那是母親特意為我留下的。由于父親在煤礦上班,家里條件要比一般的農村家庭,好了許多,家里每年養一頭豬,別人都賣錢,我們家肯定要殺掉,除了部分的送人,賣掉,剩下的豬頭下水,肯定是過年的美味,母親會用兩天的時間,把這些處理的干干凈凈,然后煮上一鍋的肉,圍著大鍋,饞貓們肯定要先飽餐一頓了。
炸丸子是我們魯南人家必備的美食,一是因為,丸子的確好吃,另外也有團團圓圓的象征,母親做的蘿卜肉丸子,是最拿手的,一個個肉丸從母親的手指間擠出,滑進油鍋里,幾經翻滾,酥黃嬌嫩,香脆可口,吃可以,但是,母親炸丸子的時候,是不允許我們亂說話的,據說這是對灶王爺的尊重。母親在小年這一天,會在灶臺前點上香,我問娘為何在灶臺前點香磕頭?年說,這是灶王爺要上天上去向玉皇大帝回報去了,讓他說點人間的好話,“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然后大年初一,我們再把灶王爺接回來,一輩子勤勞善良的母親,是從苦日子過來的,知道貧窮饑餓的滋味,此刻也只能把美好的心愿,寄托給灶王爺了。
年味在母親的操勞下,越來越濃,而我,也在母親的呵護下,漸漸長大,當年少的我帶著母親的囑托,獨自一人開始了背井離鄉的求學路時,每到年末,那濃濃的年味,就彌漫在我的身邊,有時飄進我的夢里,城市的喧囂和浮華,抹不掉我心中對年味的期盼,回家,成為千千萬萬和我一樣,遠在千里之外的游子,每年不變的主題,無論多忙,旅途多遠,都要準時回家,故鄉的年味,已經化為思鄉的情愫,于是在母親的殷殷期盼下,我體味著一年又一年,故鄉的年味,回家過年,這份回歸,成為我的一份依戀。
母親河水,年復一年地流淌,而母親卻一天天的老去,不知道何時開始,日漸衰老的母親,已經不能再親自為我烹制美食了,但是,那份守候和期盼,已經成為年味的一部分,于是,常常把年老體衰的父母,接到城里過年,雖然沒有故鄉濃濃的年味,但是,陪在母親的身邊,這份靜靜的守候,已是我最大的滿足。
又是新春佳節,年味正濃,而我,時常遙望故鄉,懷念陪伴娘親走過的每一個春節,沒有了回家的渴望,沒有了娘親的期盼,回家成為一種奢望,祭掃娘親的墳冢成為我回家的唯一理由。
遠方飄來裊裊炊煙,爆竹聲聲,年味正濃,此刻,我才深深體會到,“年味”,其實就是。
母親的味道高三(專業15篇)篇十二
時光時光你慢些吧,不要讓她再變老了。
時間的流逝,悄無聲息,卻又帶給我們一種有力的聲音沖擊,虛構不醒的哭苦夢冥,沒有注意到年華的流逝,充盈身邊的味道逐漸滄桑。
當一個女子身上漸漸褪去了輕浮的脂粉香氣,她便開始扮演新的角色——母親。
轉而代之的是淡淡的香甜,那是乳汁的味道,新的生命伴著安心的味道入眠,在這樣充滿希望的味道里長大。安心的味道,聞到它,就融到了一切,觸到了年幼的一片天。
漸漸的乳汁味道退去,洗衣粉肥皂的清香充溢起來,母親身上總有揮之不去的茉莉清香,為我們,為丈夫洗這洗那,洗衣粉的泡影里,折射了一個母親的辛勞,一個子女的幸福,明亮陽光的映襯下,母親被清香籠罩,圣潔,不失典雅。
當汗液越來越多,有煙的味道也搶著出起風頭,一日三餐操持著一個家,用她并不精湛的手藝構造一個家的美味。學校的住宿生活并不缺吃喝,但仍在懷念著家里母親親手炒的菜,哪怕是西紅柿炒雞蛋,母親滿身的煙油,穿過人海,似一條繩索,拴住孩子的腳,牽著孩子的心。
往后呢?頭發漸白的母親身上會有什么味道?淚水把。和著自己的心酸、苦楚、欣慰,咸咸的淚水會糾纏母親,孩子會離家獨立,成家立業,生兒育女,淚水的苦澀,把煙油的味道沖散。
乳汁的味道被洗衣粉肥皂代替,和著汗味,油煙的刺鼻,還有眼淚的苦澀,合成,合成了母親幾十年的操勞。
聽一首歌,回味一段悱惻,一串輾轉,滲入心間。
寫一段話,面向對半的自己,一段斑斕的光影,縈繞心間。其實后來的母親用不到脂粉,她的身上一直充滿愛的味道。
時光時光你慢些吧,不要再讓她變老了……。
2下一頁。
@_@我是分割線@_@。
母親的味道高三(專業15篇)篇十三
時光時光你慢些吧,不要讓她再變老了。
時間的流逝,悄無聲息,卻又帶給我們一種有力的'聲音沖擊,虛構不醒的哭苦夢冥,沒有注意到年華的流逝,充盈身邊的味道逐漸滄桑。
當一個女子身上漸漸褪去了輕浮的脂粉香氣,她便開始扮演新的角色——母親。
轉而代之的是淡淡的香甜,那是乳汁的味道,新的生命伴著安心的味道入眠,在這樣充滿希望的味道里長大。安心的味道,聞到它,就融到了一切,觸到了年幼的一片天。
漸漸的乳汁味道退去,洗衣粉肥皂的清香充溢起來,母親身上總有揮之不去的茉莉清香,為我們,為丈夫洗這洗那,洗衣粉的泡影里,折射了一個母親的辛勞,一個子女的幸福,明亮陽光的映襯下,母親被清香籠罩,圣潔,不失典雅。
后來和著汗液的味道,母親身上肥皂味里添加了更多的辛苦,一無反顧的母親承擔了幾乎所有力所能及的家務,上學路上,單車后座的我們聞著汗液浸透的清香,開始一天的憧憬,一天的希望。母親瘦弱的肩膀撐起一個家,一片天。只留給待哺的兒女汗水澀澀的味道。
當汗液越來越多,有煙的味道也搶著出起風頭,一日三餐操持著一個家,用她并不精湛的手藝構造一個家的美味。學校的住宿生活并不缺吃喝,但仍在懷念著家里母親親手炒的菜,哪怕是西紅柿炒雞蛋,母親滿身的煙油,穿過人海,似一條繩索,拴住孩子的腳,牽著孩子的心。
往后呢?頭發漸白的母親身上會有什么味道?淚水把。和著自己的心酸、苦楚、欣慰,咸咸的淚水會糾纏母親,孩子會離家獨立,成家立業,生兒育女,淚水的苦澀,把煙油的味道沖散。
乳汁的味道被洗衣粉肥皂代替,和著汗味,油煙的刺鼻,還有眼淚的苦澀,合成,合成了母親幾十年的操勞。
聽一首歌,回味一段悱惻,一串輾轉,滲入心間。
寫一段話,面向對半的自己,一段斑斕的光影,縈繞心間。其實后來的母親用不到脂粉,她的身上一直充滿愛的味道。
時光時光你慢些吧,不要再讓她變老了。
母親的味道高三(專業15篇)篇十四
常聽一些同學抱怨:我的母親整天嘮嘮叨叨,我好歹也是一個小男子漢了,跟她在一塊沒一點意思,只能被其他人嘲笑。如何會沒意思呢?經過留神觀察和深入知道,我發現我的母親居然是多味的,很有意思。
母親是苦味的。她天天忙忙碌碌去上班,騎著一輛電動車,風里來,雨里去,多年如1日。天天下了班,她就急忙往家趕,勤儉持家,精打細算,把我和父親照顧得舒舒服服。我在學校受了一丁點兒委屈也會向她發泄半天,仔細一想,母親的心也是苦的。
母親是甜味的。她天天把家拾掇的一塵不染,把我打扮得氣質十足,一有空就教育我,使我在幸福的家里慢慢成長。無論走到什么地方都灑下一陣笑聲,感染著大伙。可以說,母親是甜絲絲的。
母親是辣味的。干嘛事情都是風風火火。有一次,我貪玩沒完成作業,狠狠地批評了我一頓。我的眼淚嘩啦啦地落下來。心里暗暗后悔。看來,母親還是辣味的。
認真想想,我發現,母親的味道還不少,太有意思了。我必須要做母親的好小孩,讓母親多一點甜味兒,少一點苦味兒!
母親的味道高三(專業15篇)篇十五
夏日的午后,輕輕地推開門,滿院子晾著剛洗過的衣服,飄起的褲腳和揚起的裙擺間,飄出一陣陣輕輕的淡香。母親在躺椅上小憩,夏日的梔子熱烈的綻放著,就綻放在母親的旁邊。驀然那顆飄忽于課業與升學間的心倏地咣當落地,過往瞬間清晰,記憶里,最不能忘記的是。
最直觀的感受是在我的衣服上。每每嗅著那絲絲的淡香,都有種熟悉與親切。細細的聞著那種味道,沒有蘭蔻香水的醉人,沒有嬌艷玫瑰的馥郁,卻讓我感受到韶華漸逝中母親眼角曲線的蒼老。春去秋來間纖纖玉指上溝壑間浸滿的歲月風霜。春風得意馬蹄疾時,母親在耳畔的殷殷提醒,人生在世不稱意時,身邊總不散去的那一縷不離不棄的溫暖。我清楚的知道,我偷走母親的青春用作我黃金歲月的資本,如果再年少無知的去揮霍,我找不到任何的措辭與借口。
這就是,千言萬語化作絲絲淡香悄然入駐我的心房。
我不知道母親是怎樣調制的這種味道。洗衣服與肥皂的用量都拿捏的正好,一分也不多,一分也不少。尼龍與纖維間揉進陽光的味道。母親用指尖的溫度與力氣為這一切去發酵,加上一份至真至純的母愛的香料,便醞釀了這獨有的味道。
也許一年四季陽光的強弱在變,洗衣粉與肥皂的種類在變,但不變的是。
我將思緒緩緩的收起,注視著剛剛醒來的母親,母親起身帶起了一旁梔子的搖曳,落下幾片雪白的花瓣。花開無言,擲地有聲,有一種味道,你輕輕一嗅便知道它的來源,有一種味道,會一直在你的身邊彌漫,因為,期限是永遠。
上一頁2下一頁。
@_@我是分割線@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