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的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幸福讀后感作文800字左右 幸福感讀后感篇一
書的作者李虹霞畢業后分配到一所中專學校當老師,后來又到了技校。她聽到學生在老師背后吹口哨,發出尖叫聲,孩子們說臟話、打架,唯獨學習什么也不會。她想天真爛漫的孩子為什么會成為這個樣子,很讓人痛心,根源在小學,于是她就到了小學,教一年級,一連教了三個一年級。更讓人稱奇的是,她跨年級帶語文課,同時教一年級語文和四年級語文。語文老師都知道這個工作量有多大,帶單班語文是正常的工作量,雙班語文就超負荷運轉了,然而李老師說她收獲了雙倍的幸福。
她教拼音用兩個星期,因為她自己講音樂與兒歌結合起來開發了”拼音律動“課程,孩子們在音樂中,在自己喜歡的兒歌中就學會了拼音。她的學生一年級識字量就達到20xx 個,孩子們一年級就開始讀《希利爾講世界史》《史記故事》《春秋故事》,正常一年級的識字量是940 個。她一個學期帶領孩子們學10 本教材,這可是五年的語文課,她在二年級上學期就可以將整個小學語文課都上完,因為她開發了”統合課程“。于永正老師贊揚她把”老師“幾乎做到了極致。
她如饑似渴地學習,三番五次地拜于永正老師為師,最終如愿以償。應了那句話: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她就是自己的勤奮鉆研加上名師指路,所以走上了發展的高速路。
她帶領家長開通博客,農村婦女在她的帶領下用兩三天的時間發博文,她帶領家長做親子共讀,家長和孩子們在學校一起表演。班里的一個孩子因為父親在杭州工作,轉學到了杭州,但是因為孩子想念班級,想念老師,最后又轉回到了李老師的班。她不放棄一個孩子,不放棄一個家長,不遺余力、千方百計讓每個孩子做最好的自己。不打擊任何一個孩子,她把這些孩子都當成是自己的孩子。她是用心、用愛、用情在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中。因此,收獲了累累果實。
讀她的文字樸實而真誠,能感覺到她那善于思考的心。一個名師的成長離不開閱讀與思考,不間斷地學習,向書本學,向同行學,向學生學,向網絡學……人生處處皆學問,還要不間斷地思考,學來的東西需要通過自己的實踐檢驗,在實踐中不斷地反思完善,最終變成自己的東西。這期間,如果有一位高人(名師)指點,成長的路會更快。
愛的力量無往而不勝,一個滿心裝著學生的老師必然創造奇跡,一個如此堅持的老師必然創造奇跡。
幸福讀后感作文800字左右 幸福感讀后感篇二
張永琛的《幸福還有多遠》以長相漂亮、心底善良的卷煙廠女工李萍追求幸福的經歷做線索,揭示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人們對于幸福的不同理解和追求。
主人公李萍在內外交困之際,將一條征婚啟事塞入煙盒,把命運交給了上天,愿意給吸到這盒煙,拿到這張紙條的男人做老婆。結果,年過四十,妻子已死的部隊首長吳天亮成了中彩之人。他按圖索驥,找上門來。李萍在反復思考,猶豫再三之后到了部隊與吳天明成婚,并過上了衣食無憂、備受呵護的官太太生活。這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無憂無慮,清閑自在的天堂般生活,李萍卻覺得不幸福。她覺得自己成了一個無所事事的寄生蟲,她渴望工作,渴望勞動,她心懷追求和夢想。她覺得一個人靠著自己勞動,那才是幸福。丈夫為了愛妻生活的充實一些,無奈之下派手下王小毛給李萍送些書來看,以打發時間。一來二去,王小毛和李萍產生了姐弟戀情。后來,王小毛專業回到地方上,李萍依然舍棄了養尊處優的優越生活,毅然和吳天亮離婚,追到以承包出租車為生的王小毛跟前,心甘情愿與之結合,住著租來的房屋,干著擺煙攤的生意。直至王小毛死了,她還深深愛他。在她看來,幸福不是物質的富足,不是養尊處優,被人寵愛,而是和自己愛著的人在一起。幸福是一種精神的追求和精神的滿足。
文中的吳天亮是一個好人,他認為自己身邊的人都幸福就是自己的幸福。他追求的是“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幸福。
麗萍的姐姐李嵐,她認為幸福就是物質的富足。所以,她挖空心思要找個有錢有勢的丈夫。她人為幸福是靠強硬的手段巧取豪奪,不擇手段得來。結果,她落下個可悲的下場。
麗萍的好友靳英,則認為只要我愛了,無論他愛不愛我,我為他怎樣付出都是幸福的。
李萍的哥哥則認為和共患難的妻子孩子,一家三口不離不棄就是幸福。
父母輩呢,則認為為人不做虧心事,子女孝順,生活順利就是他們的幸福。
這本書讓人看出,幸福是個人心中的一種感受,每個人追求不同,對幸福的感受也不同。其實幸福并不遙遠,她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幸福就在你身邊,幸福就在你手中,幸福就在你心里,幸福無處不在——明媚的陽光讓人幸福,關切的話語讓人幸福,親人團聚讓人幸福,關切的話語讓人幸福,久別重逢讓人幸福,感恩他人也會讓人幸?!绻愀杏X不幸福,是因為你還不知道,沒感覺,不珍惜幸福而已。會感受幸福的人才能真正擁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