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掃墓篇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很快就到了清明時節,可不是,當天我和父母就去阿太那兒上墳去了。
那天,我們乘車到了山下,一路上我看見了一系列清明凄涼涼思親之景,我邊看邊吟誦道:“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過了幾分鐘后,我們便到了阿太的墳前,看著她那歷經滄桑的墳頭,我情不自禁地進入了自己的思緒之中。
生命是如此短暫,我之前一直認為生命是無窮無盡的,可現在看見了眼前的這一切景象,我不禁感到了悲傷,想到了自己從來沒有珍惜自己的生命,有時甚至隨意揮霍。一想到這兒,就感覺會有一大把一大把的眼淚流出來,浸濕自己的衣服,又會感覺一陣又一陣的心酸,想到這里,我又開始吟誦起來“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邱,這是怎么了?怎么突然流淚了?”這時母親急切地問道。我聽了之后,急忙擦干眼淚說:“沒……沒……沒什么,也許是沙子進眼里了吧。”說完之后,我又立刻走到太婆的墳前,拜了拜,對她訴說了我的心愿及問候:我的太婆,您還好嗎?即使我從未見過您,但從爺爺、奶奶、父母的講述中得知:您是一位慈愛、善良、勤勞的人,我可想見見您了,那時我會將自己全部的心里話訴說給您聽,那可該有多好啊!可我再也完成不了這個愿望。
很快,我們的掃墓活動結束了,坐在車上,看著窗外,我又想到:生命只有這一次啊!就像一片片葉子掉落,一朵花凋零,這可說明它們即將與世界一切說再見,可是在春天中,它們還能長出新葉,開出新的花。可人的生命只有這一次,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愛生命。
“生命只有這一次,別光去聽故事。人生像個拋物線,看你能拋多遠。”這是明日歌中的一句歌詞,我希望它時時激勵我珍愛生命,活出光彩。
掃墓篇二
今天,我起得早早的,吃過早餐,我就和大人一起去掃墓。
我是第一次去掃墓。一路上,我們迎著溫暖的春風,看著滿山遍野的綠色,呼吸著新鮮的空氣,聞著花香,聽著小鳥的鳴叫和山間小溪叮咚的流水聲,我問爸爸:“是誰給了我們這樣美好的家園?”爸爸沉思了一下,回答說:“是我們的祖先和我們一代一代人用汗水和智慧換來的。”聽了爸爸的話,我從心里對祖先產生了敬意。
墓地離家不遠,不久,我們來到了墓地,墓地座落在一個小山崗的山腰,四周小松樹環繞,墓地上長著一些不知名字的絨草。那里葬著我的爺爺。
首先,我開始清理墓地。我們有的砍雜木;有的除雜草;有的清理水溝……很快,我們把墓地清理得干干凈凈。
然后,我們開始祭祖。哥哥點燃香枝、蠟燭,姐姐把兩條白色的飄帶插在墳頭上,伯父擺上水果、餅干等祭品。燒過紙錢后,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雙手合十,心里默默地祈禱,向著祖先三鞠躬。
最后,我們點燃鞭炮,告別祖先,在“噼啪”的鞭炮聲中,看著在風中飄動的白色飄帶,我心里說:“再見!爺爺,明年我一定會帶上更多的東西和他們一起來”看望“你的。
掃墓篇三
掃墓是清明節傳統習俗,關于掃墓,你有怎樣的感想呢?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掃墓感想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清明節是祭掃陵墓、緬懷故人的節日。今天,我們除了緬懷故去的親人,還有那些在抗日戰爭中為捍衛國家獨立、民族尊嚴而英勇戰斗、血灑疆場的民族英雄。
我們懷著悲痛而沉重的心情來到烈士陵園,緬懷為了祖國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寧而英勇犧牲的戰士,瞻仰他們的豐功偉績。烈士陵園是那么莊嚴、肅穆,讓人不由得肅然起敬。我們先排好了整齊的隊伍,然后認真地聆聽主持人的致詞。我抬頭瞻仰墓碑,墓碑上寫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我想,如果世界上有永垂不朽,那么我相信那是一種精神——不悔。我們的先烈們就有這樣的不悔,不悔為革命的付出。所以,他們理應受到敬仰!
站在烈士墓前的我們,該想些什么?站在烈士墓前的我們,該說些什么?站在烈士墓前的我們又該做些什么?想得很多,要說的也很多,但我希望這些能化作一種動力,激勵著我們要踏踏實實地做好我們的每一天,要自己漸漸變得強大起來,那么我們的祖國就會強大起來。
他們拼命的戰斗難道不是為了祖國的明天,祖國的未來嗎?紅軍戰士長途跋涉,都在步步泥濘的路上走著,他們沒有松懈過,一生都在拯救祖國,保衛祖國。沒有他們,哪來如今的美好的家園,哪業如今的富裕生活,他們是創使者,他們尊敬他們是理所當然的。多少年來,有多少人贊揚過他們,他們百折不撓,奉獻生命,為了革命的斗爭而光榮殉職,總之,一句話——他們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我熱愛他們,我贊揚他們,我崇敬他們。他們為了革命的事業,拋頭顱灑熱血,在帝國主義列強的殘暴折磨中,他們沒有透露半點消息,寧愿死也要守住黨的秘密,他們寧愿做光榮犧牲英雄,也不愿做茍且偷生的叛徒,這就是我們中國烈士的特點,我也因此對他們產生了無限的敬佩,無限的感慨,我也要因此而贊揚他們,他們是我們中國人民的感謝者,他們是神圣的,沒有人能取代他們。在我的眼里,他們是光明的象征,他們是戰勝一切的力量。
只要想著這些革命先烈,我就會覺得自己是多么的美好,在這個富裕的社會主義國家中,我是多么的美滿和幸福,而在那個艱苦的斗爭社會中,哪有如此美好的生活。我要鄭重的烈士們說:“偉大的革命先烈們,你們的斗爭勝利了,我們青一代少年將再次繼承你們努力開辟下來的光輝道路,我們將要去建設祖國的明天,我會認真的學習,學好本領,長在后再繼續工作——建設祖國,你們安歇吧!我會努力去做的,我敬愛的烈士們。
我熱愛烈士,熱愛祖國,我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自豪。我將永遠的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祖國。中國有輝煌的歷史,有鐵一般的熱血男兒,有著那種致死不悔的精神,我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我祖國的未業而奉獻一切。我是革命烈士的后繼者,我一生的求學難道不是為了這個目的嗎?作為身為中國人的我,去繼承先烈的遺志是理所當然的。我真想像烈士那樣,做到永垂不朽。我這個報效祖國的決心是無法動搖的。
這次活動對我們小學生來說意義是重大的,它強烈地提醒著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是革命先輩用熱血、生命創造的,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同時也激勵著我們要好好學習,用自己的知識為和平建設貢獻也自己的一份力量,默默無聞的為人民、為祖國、為和平出力。
緬懷革命先烈,珍惜今天我們的美好生活。展望明天,我們一定會使祖國的未來更加輝煌!
伴隨著清晨那一陣陣呼嘯襲面的冷風,大家踏上溫暖的公交車,不久便來到了“大蜀山烈士陵園”。在山腳下,望著斜上方那距離還有些許遙遠的終點,心中頓生感慨“先烈們安息在這雄偉壯麗的大蜀山之中,可謂是相互映襯,渾然天成”。
邁著矯健的步伐,不一會兒大家便來到了那巋然挺立的英烈紀念碑下。抬頭仰望,“江淮英烈,永垂不朽”八個飽滿而又散發著浩然正氣的大字不免陷入眼中。此時大腦浮想連篇,想象著英烈們一個個昂首挺胸,笑容滿面的樣子。他們不畏犧牲,前赴后繼地踐行著他們心中散發著圣光的信仰——共產主義……他們是我們的英雄,更是我們的恩人。
掃墓儀式分為獻花,學生代表發言,集體默哀三分鐘,宣誓四個環節。在默哀的三分鐘里,我們大家個個表情凝重,低頭沉思。此段時間里,我心中亦是波濤洶涌,一層又一層的遐想接連不斷,可是卻又似乎都是毫無結果的悄然平息了……儀式很快便結束了。
“清明時節雨紛紛紛,路人行人欲斷魂。”清明掃墓已成為中華民族的習俗。但通往墓區的交通嚴重堵塞,給城市帶來很大的壓力。中國人多矣!我是待高峰過了,便和愛人前往蘇州橫涇掃墓的。
橫涇墓區,背山面水,確是風水好的地方。前幾年來,墓區還不怎么大,現在是在急速的擴大,1區、2區、3區……滿山遍野的墓地,似乎還裝不下故人的骨灰;還需大大的擴大,大有死人向活人爭土地的態勢!價格也在急速上漲。
祭拜了老人以后,自己也在想,我也老了,說不定閻王爺哪天要請你去,我是不得不去的。你是否也要在這塊寶地占上一塊,澆上水泥,存放自己的骨灰呢?開始想過,現在是持否定態度了。德國人是信樹葬的。將骨灰埋在樹下,被樹根吸收,他們認為樹是有靈氣的,你的精神也被樹根吸收,成長為參天大樹,參天大樹便成為你生命的延續。這一點我是很贊同的。中國的森林面積不多,空氣污染也重;加上土地沙漠化,廣種森林是刻不容緩的事,所以我認為應該大力推廣樹葬。
聽說溫州有錢人家,在附近山上做的陵墓特別講究,大有流芳百世,永垂千年之舉,花錢是毫不吝惜的。我想人要流芳百世,主要看你在世的時候,人做得怎樣?你為人民大眾腳踏實地的做了好事,人民大眾自然會記念你的,即使沒有墳地,人民大眾也會悼念你,你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遠的不說,就說近代的彭德懷,馬寅初、黃萬里等等,他們在人們心中建立的豐碑,是誰也不能磨滅的。所以,我也建議,現有的陵區、墓地再也不能擴大了!有關部門應該制定計劃,將已有的陵區、墓地,分批、分批地改為樹葬,漫山遍野的墳墓改成漫山遍野的森林,峯巒疊翠,清泉潺湲有多好!這不妨礙人們悼念自己的親人、祖先,又改善了大地的生態環境,凈化空氣。中國人多,地少,又沙漠已臨近北京城了,我為之擔憂!
我死了以后,希望將我的骨灰埋在一棵大樹下,這是我的愿望。
掃墓篇四
今天是12月22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按照習俗,冬至、清明這兩天要去掃墓,而在農歷七月十五日的“七月半”則要在家中祭拜祖先。于是早上五點四十,我就被媽媽從溫暖的被窩中拉出。穿上衣服,吃完早飯,我們趕到八一橋頭與阿姨匯合后一起乘車去金安福園去看太婆。
汽車在泥濘而充滿沙石的道路上行駛了近1個小時,最終到達了安義縣長均鄉。雖然這里沒有清明是的人多,但是仍然人聲鼎沸。只用了5分鐘,我們就從人潮中脫出身來,到了崇德苑。太奶奶就安葬在這個莊重的地方。
這個地方的空氣明顯比市區里的空氣差,把這里比作只有硝煙沒有死傷的戰場,是再合適不過的了。鞭炮聲此起彼伏,到處煙霧彌漫。太婆的墓是由一塊黑色的大理石砌成的。墓碑兩側栽種著兩棵青松,象征著太婆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祭祀活動開始了。
媽媽先用一塊抹布把墓碑擦拭干凈,邊擦邊念念有詞:“外婆,你的孫女來看你了!……”碑擦干凈后,阿姨在插蠟燭的祭壇下面壓了幾張紙錢。隨著“轟轟”的聲音,一絲絲青煙從焚燒桶里飄出來,夾雜著一股股熱浪,順風像我飄來。我被熏得咳嗽不止,連眼淚都流出來了,只好閃到一邊去呼吸新鮮空氣。
熊熊的火焰,似乎在替我們訴說哀情,把我們的哀思寄托給天堂的太婆。
進入到了祭祀的尾聲了。媽媽拿著一串鞭炮,往燃燒桶里一丟。“噼里啪啦……”待到煙霧散盡后,我們依次向太婆跪拜。
輪到我跪拜的時候,我心想:太婆,我考上了好初中,這里的競爭很激烈。請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學習,刻苦拼搏,對社會作出自己的貢獻!
掃墓篇五
遠處,一座寶塔若隱若現,彎彎曲曲的山路直通山頂,樹葉多而繁茂,這就是我們的目的地——笠帽山烈士陵園。
沿著崎嶇的山路往上爬,四周的樹葉發出“嘎吱嘎吱”聲,更顯得莊嚴。
很快,我們就登上了山頂,一座高大的烈士塔呈現在眼前,正面刻著“永垂不朽”四個大字,塔前擺放著大大小小的花圈,用以緬懷先烈。
我們站在塔前莊嚴的宣誓:“我們自愿加入少年先鋒隊……”宣誓完畢,我們便低下頭給先烈默哀一分鐘。
此時我的內心思慮很多:多少位新中國奮斗而犧牲的革命烈士們,他們用熱血捍衛祖國,用心點亮我們幸福的光火。我敬佩那些為了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人,他們是英雄,是路標,是一座永垂不朽、萬古長青的豐碑。我感激他們。
烈士用他們寶貴的生命換來了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和平的社會、穩定的生活,你們在我心中,是最偉大的!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這些是他們用生命譜寫的不朽詩篇。
我要把親手制作的白花獻給敬愛的烈士們,我要向你們致敬!我一定會好好學習,珍惜這美好的時光!
掃墓篇六
今年的清明節,天氣陰涼,不冷不熱,我們一家人和往年一樣,趕回家鄉,準備豐盛的佳肴祭拜祖先,吃了午飯之后,一群人便相約,浩浩蕩蕩到村里的亂葬崗掃墓。
首先,爸爸、叔叔帶我們兄弟到爺爺的墳墓前,點香祭拜﹔爺爺的墳墓在路旁,我們站在墳墓上,有的用手拔去雜草、有的用鏟子填上泥土(老鼠真可惡!竟然在爺爺的屋頂挖洞)。我們一面整理爺爺的墓園,一面訴說爺爺生前的事跡,不禁懷念起爺爺來了。最小的弟弟突然冒出了一句話﹕“只有我,太晚生了,沒有被爺爺抱過,真是太不公平了!”大家聽了,差點笑掉大牙。
整理好爺爺的墓園之后,我們又到附近的“祖先宮殿”祭拜。在亂葬崗似的墳場中,我們蓋了一座小宮殿,擺放歷代祖先的骨灰壇子。爸爸、叔叔、堂叔和大哥哥們,把宮殿四周的樹木和雜草鏟除干凈,然后打開門,我看到了八位祖先住在里頭,不禁肅然起敬。不一會兒,打掃潔凈了,給土地公和祖先燒了一些金紙、銀紙,大功便告成了。
掃墓篇七
遠遠望去,一片粉色的桃花林點綴著綠油油的小山包。我們一行人踏著春的腳步,迎著涼爽的微風,踏上了掃墓的路程。
我一路上哼著小調,時不時地玩弄起了沿途的小溪。手指輕輕地碰碰平靜的水面,一圈圈波紋從我手邊蕩漾開去,載著飄落下來的桃花瓣兒,越漂越遠。我跟著爺爺的腳步,走過了一個小小的湖泊,“嘎嘎”的聲音映入眼簾。一群群小鴨子搖擺著尾巴,一扭一扭地在湖泊里游泳!我雙手呈喇叭形,大喊:“嘎嘎鴨!嘎嘎鴨!”它們嚇得一下子把腦袋扎進了水里,羽毛抖個不停。我哈哈大笑起來,歡快地跑走了。路過一片油菜花地,又彎下要,碰了碰花瓣,把停在上面的小蝴蝶給嚇走了,我忍不住咯咯咯地笑了起來。
不知不覺中,一座墳墓印入眼簾,想必這就是我們的目的地吧!我仔細打量了一番,發現周圍有許多雜草,墓碑上的.字也已被歲月沖洗干凈了,不禁皺起了眉頭。爸爸拿起鐮刀,鉆進雜草堆中。只聽一陣“咔咔嚓嚓”地聲音,草很快便被收拾干凈了。姑媽擺好祭品,點燃蠟燭,靜靜地站在一邊,凝視著墳墓,仿佛在問已故的先輩食物好不好吃?每一個人臉上寫滿了沉重,寫滿了尊敬,只有我,用手揮打著周圍討厭的蜜蜂,不斷地喃喃自語:“真是的,真是的,哪來那么多討厭的蜜蜂。”說完,在一旁跑來跑去,一會兒拿樹枝舞來舞去,一會兒在臺階上蹦來蹦去,沒有一刻歇停過。過了一會兒,大人們要燒香了,他們把要燒的冥錢放在一個大桶里。我十分不解,問起了爸爸:“那個桶是干什么用的?”“為了防止火災的發生,我們要把火控制在小小的范圍里,要不然會很危險!”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是呀,要是這么美麗環境被一把火給燒了,多可惜呀!
掃墓篇八
摘要:小時候,清明節是爺爺去上墳,那時的爺爺六十多歲,身強體壯,再高的山他都如履平地。有時出于好奇,我也會跟在他的后面像一只小跟屁蟲,嘴上說跟爺爺去掃墓。
轉眼清明將至,不知今年的清明節會是個什么樣的天氣,是雨紛紛?還是艷陽高照?這一切都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年的清明一定比往年蘊藏著更多的憂傷。因為今年是第一個沒有爺爺的清明!
小時候,清明節是爺爺去上墳,那時的爺爺六十多歲,身強體壯,再高的山他都如履平地。有時出于好奇,我也會跟在他的后面像一只小跟屁蟲,嘴上說跟爺爺去掃墓,實際上心里惦念著那半個被祖宗們無數次看過的雞蛋。在祖宗面前,爺爺的表情是嚴肅的,并在嘴里念念的詞地說著什么,我問爺爺,您在說些什么?爺爺輕輕摸著我的頭說,我問你的太公、大爺爺們在那邊過得好不好。
上中學后,每年的清明上墳人改成了爸爸,我不明白這是為什么,爸爸說,你爺爺年紀大了,再也走不動山路了!聽了這話,心中會有淡淡的憂傷劃過,不過那時并不真明白,年紀大代表著什么。
有時清明剛好趕上放假,我會跟著爸爸上墳,但只把它當著是踏青,那個季節正是春天,滿山遍野是紅艷艷的杜鵑花。我想,爸爸是不憂傷的,因為他從來不像爺爺那樣表情嚴肅,口中也不會念念有詞。我說,爸爸,你不想那些祖宗嗎?爸爸說,那些祖宗我從來都沒有見到過,只不過是從爺爺的只字片語中得知,甚至爺爺知道的也不多,他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過世了。所以我不知道應該想些什么。
這樣一年一年,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年紀大了的爺爺會被那一堆黃土掩埋,會有一天,我們來給爺爺上墳,就像以前爺爺,爸爸上那些祖宗的墳一樣。唯一不同的是,我們有了明確的想念對相。
無數次想起媽媽說爺爺去世噩耗的那一刻,想一次,心痛一次,想一次,枕巾濕一次。爺爺去世的那個早晨,我照常打電話問爺爺的身體情況,那時爺爺的身體狀況不太好,媽媽說,孩子,你爺爺已經走了,腦子霎那間空了,沒有任何的前奏,也沒有任何情緒的醞釀,淚水像開了閘的洪水,滾滾而下。
回家奔喪時,一直有一個錯覺,這個錯覺讓我忽略全家悲傷的臉,忽略爺爺大紅的壽棺,一遍遍對自己說,爺爺哪有去世,不好好地在搖椅上躺著嗎?幫忙貼花圈挽聯時,不時看看大門口,因為爺爺平時最喜歡坐在大門口看著兒孫們做事。
直到現在還無數次問自己,爺爺真的走了嗎?他高高掛起的遺相一遍遍地告訴我,他真的走了!從此再也無法看到他親切的笑臉,聽不到他講抗美援朝時那些讓人心動、向往的故事。體驗不到與他一同散步時的天倫之樂,享受不到他童心未泯輕拍我肩膀時的驚喜,感受不到他如林間小溪涓涓細流地流向兒孫們的愛!
掃墓篇九
清明節到了,我們四年級全體同學去烈士陵園掃墓。
八點鐘,班級老師通知我們到操場集合。我們是一個班一個班走的,我班排在第二,王首政扛著紅旗走在前面,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在他后面慢慢朝前走。
到了烈士陵園,我們看到墓碑前早已擺了很多的花圈,上面寫著對烈士的贊美詞句,我們也要為烈士敬獻花圈,以表示我們的敬仰與懷念之情。
在戰役廳前我們做了六個項目的活動,其中有兩項是最值得紀念的,那就是敬獻花圈和向烈士們三鞠躬。
獻花圈時,我站在那里,看著花圈靜靜地擺放到臺階上,敬愛的烈士們,我來看你們來了,我們的班級老師和同學都來看你們來了!
對著花圈三鞠躬,心情無比沉重。我的腦海里浮現出烈士們為了祖國,為了人民,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們是多么偉大啊!
隨后,我們來到英烈廳。英烈廳是一些關于烈士們的介紹,讓我們更多的了解了這些烈士們的英雄事跡。
參觀完英烈廳,班級老師又帶領我們來到英雄們墓碑前。我們紛紛把自己帶來的雞蛋放在碑前,來祭奠犧牲的烈士們。
而后我們又分別參觀了支前廳和戰役廳。戰役廳也是一個資料廳,在這里我們大飽眼福,更加仔細地了解那些烈士們。
九點二十,我們在戰役廳前集合,按照原來的順序返回學校。我們過了一個很有意義的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