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的目的是幫助教師明確教學目標,合理安排教學流程,提高教學效果。歡迎大家一起來分享和交流自己的教學工作計劃經驗和心得。
教案手工搓圓(優秀13篇)篇一
1、認識有關花和葉子的名稱。
2、初步了解壓花藝術,學會使用壓花工具,學習創作壓花作品。
1、組織幼兒采摘各種野花野草,并了解它們的名稱、特征及生長特點。
2、微波爐、壓花板、鑷子、白乳膠、牙簽、水彩紙、過塑紙、過塑機、冷裱膜、剪刀、打洞機、彩繩、相框。
1、教師提出問題:這么漂亮的鮮花,有什么辦法讓它保存下來呢?(幼兒討論。)一起來看看老師用的這種方法吧。
演示:修剪花和葉子,并放入壓花板里面扣好,再放入微波爐里干燥。(師:猜猜這些花會發生什么變化?)出示壓干素材讓幼兒觀察、對比。
小結:老師用剛才的方法把花和葉子的水分抽干,而它們的顏色和形狀都沒有發生變化,這種方法叫做壓花。
幼兒觀察后分別談自己的感受。
小結:第一幅作品主體表現突出,花和花之間有遮擋關系;第二幅作品中花和花之間緊緊相連,葉子擁抱著花朵,形狀像月亮,背景很素雅;第三幅作品的底色用粉彩畫筆涂抹,顏色搭配很美。
1、師:今天我們壓花要用的工具有鑷子、白乳膠、牙簽等,花材需要用鑷子夾起來(教師邊介紹邊演示),老師還準備了冷膜、過塑紙、過塑機、微波爐,你們做好了拿上來過塑、冷裱。
2、幼兒壓花創作,教師指導。
幼兒創作時,教師個別指導幼兒用花材進行構圖,注意花與葉子的相連、顏色的.搭配等,構好圖后用少量的白乳膠把花材固定即可。
3、作品過塑、冷裱、裝鏡框。
教師提醒幼兒根據自己作品的大小和自己的需要,選擇過塑紙或冷裱膜進行過塑、冷裱,最后裝框,作品完成。
教案手工搓圓(優秀13篇)篇二
本課為“造型?表現”領域的學習內容。由于孩子長期與父母生活在一起,各方面都得到爸爸媽媽的無私關愛,因而孩子與父母之間十分親近,感情也特別深厚。孩子對父母細心照料自己的事情有著十分親切的記憶,對爸爸媽媽的長相、性格、行為習慣、衣著打扮的印象最為深刻。在特殊親情的作用下,學生不僅十分投入,也會很有興趣,并能在這一活動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形象記憶能力、藝術表現能力,培養學生對父母的尊敬與熱愛之情。
采用情景教學的方法,充分發揮游戲教學的作用,通過一定的音樂渲染語言的描繪,啟發學生的心理,帶著強烈的求知欲望去學習,快樂地融入課堂,初步掌握人物頭像基本畫法。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學習能力及年齡特點制定以下3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讓學生對自己最熟悉的家人形象特征有進一步的認識。
2、技能目標 初步掌握人物頭像基本繪畫方法。
3、情感目標 讓學生感受家的溫暖并表達出自己對家人的感情。
重點:運用繪畫手工等添加手段表現家人形象
難點:能夠抓住人物特征進行表現。。
師:大家好,我是怪怪魔術師,有同學在笑,你不信,我變給你看
(表演方巾魔術)這回你相信我是魔術師了吧!剛才那個魔術不算什么,現在我要大變活人。
(出示手指娃娃)手指娃娃自我介紹
小朋友們好我是拇指爺爺,我天天鍛煉身體,我的身體倍棒!
我是食指奶奶,我每天都笑哈哈的,把牙齒都給笑掉了。
我是中指爸爸,我的'工作最辛苦,因為我要賺錢照顧家。
我是無名指媽媽,我有一雙勤勞的手,做飯燒菜照顧家。
我是小拇指寶寶,我愛學習本領和文化。
我們都是快樂的一家,我們開開心心的過著每一天,天黑啦!我們要休息啦!喔喔喔!公雞打鳴天亮啦!我們一起把他們叫醒吧!
同學們,老師向大家介紹了五指一家人,他們誰也離不開誰,他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我們今天的課題是《快樂一家人》你們有誰愿意介紹一下你的家人呢!介紹一下他們的職業或愛好,外貌特征。
老師根據學生的介紹在黑板上進行人物頭像簡筆畫
a生:我的爸爸是個工程師,上班都要帶著安全帽。
b生:我有一個戲迷爺爺,他可喜歡唱戲了,整天依依呀呀唱個不停,而且他的頭發都快掉光了,就剩耳朵上面一點點頭發了,他還喜歡抽煙,抽煙時還會吐煙圈圈可好玩了。
c生:我的奶奶最愛跳廣場舞,一聽到音樂,扭個不停。
d生:我有一個漂亮的媽媽,她還燙了一頭漂亮的卷發。
師:同學們聽了你們的介紹,老師有個重大發現,原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業、個性、愛好、以及外貌特征,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個人都在認真的,扮演著自己的角色。我們來聽一首好聽的兒歌《我的好媽媽》體驗一下歌曲中的情感。一起扮演歌曲中的角色。
生:全體起立,同桌模仿歌曲里面的角色,一人扮演媽媽一人扮演孩子
《我的好媽媽》
我的好媽媽,下班回到家,勞動了一天,多么辛苦呀!媽媽媽媽快坐下,媽媽媽媽快坐下,請喝一杯茶,讓我親親你吧!讓我親親你吧!我的好媽媽。
生:幸福是一家人在一起。
請同學們小組討論一下,制作指偶的方法。
課件播放各種各樣的指偶作品
制作要求:
(1) 制作指套
(2) 繪制生動的家人頭像
(3) 粘貼在卡紙上并剪下來頭像與指套粘合
注意事項:
(區分性別)你能讓大家一看就知道誰是爸爸誰是媽媽嗎?
(年紀的區別)爺爺和爸爸,奶奶和媽媽怎么區分呢?
(抓住人物特征)每個人的爸爸,媽媽長的都不一樣,要怎樣畫才能區分呢?
(賦予個性)根據職業、個性、愛好、以及外貌特征,添加裝飾。
家庭情景劇開演啦!
教案手工搓圓(優秀13篇)篇三
1、喜歡泥工。
2、學會搓圓的技巧。
橡皮泥、桌布,泥工板,魚丸實物或圖片,手工范例。
1、師:“小朋友們吃過魚丸嗎?”(啟發幼兒自由回答)。
2、師:“還記得魚丸是什么樣的嗎?(圓圓的,小小的,白色的)(提問2~3個幼兒)。
師:“寶貝們回答的真好,咱們今天就要來當能干的小廚師,一起來搓魚丸。”
1、師:“這是老師做的魚丸,你們看,是用什么東西做的?(橡皮泥)。
2、師:“是的,你們一會也要用橡皮泥來做魚丸,可是你們有沒有發現老師的魚丸和我們平常吃的魚丸有什么不一樣?”(老師的魚丸是彩色的,平常吃的魚丸是白色的)(引導幼兒與旁邊的`小伙伴說一說,提問1~2名幼兒)。
師小結:是的,魚丸的顏色不一樣了,今天咱們除了做魚丸,還要給魚丸穿上新衣服。
1、講解:先把橡皮泥放在泥工板或托盤上,取出一小塊放在手上,用另一只手掌蓋在橡皮泥上,撮一撮,再捏一捏,(將制作方法編成一句順口溜,方便幼兒記憶,如“撮一撮,再捏一捏,捏出一個小魚丸”,你們瞧,一個小小的圓圓的魚丸就做好了。
2、現在你們伸出小手跟老師做這個揉的動作。
師(做聞魚丸狀):“哇,真好吃,請寶貝們伸出小手和老師一起來搓魚丸吧。”(引導幼兒邊念順口溜邊徒手學習搓魚丸)。
(四)組織幼兒分組動手搓湯圓,教師巡回指導,(注意在指導時提醒幼兒邊念順口溜邊搓魚丸)。
(五)對作品進行評價,活動自然結束。
教案手工搓圓(優秀13篇)篇四
1、引導幼兒學習用蛋殼拼貼在花瓶上。
2、引導幼兒學習不同的手工操作材料的使用方法,培養幼兒對手工活動的興趣。
3、培養幼兒細心操作的習慣,保持作品整潔。
1、花瓶實物2~3個。
2、操作卡片《花瓶》、壓平后,蛋衣連在一起的蛋殼、水粉顏料、毛筆、調色盤、漿糊、干抹布等。
1、導人活動,引起興趣。
教師:今天我們來做設計師,每人設計一個花瓶并用蛋殼來制作設計好的花瓶。
2、引導幼兒觀察實物花瓶的特征。
教師出示實物花瓶:這幾種花瓶的式樣各有什么特點?幼兒議論、回答后,教師:花瓶樣式很多,有頸子長、肚子大的,有上下粗、中間細的,有瓶口大、頸子細、肚子略大的。
3、引導幼兒學習蛋殼花瓶的.制作方法。
教師示范并講解:先在圖畫紙上設計一個花瓶式樣,畫出輪廓線,再用漿糊把蛋殼滿滿地貼在輪廓內,也可稍微超出輪廓線。然后用顏料涂在蛋殼上,讓顏色滲入裂紋中,再用干抹布輕輕抹去多余顏料。用另一張同樣大小的圖畫紙剪去一個同樣大小的花瓶輪廓后(注意保持輪廓線的平滑),貼在有蛋殼的圖畫紙上,使兩只花瓶輪廓重合,再在花瓶上面添畫上花,一只插滿鮮花的花瓶就做成了。
4、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教師:下面請小朋友來做花瓶,要先設計好花瓶式樣,再貼蛋殼,最后添畫。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提醒幼兒注意蛋殼要貼滿,花瓶輪廓線要剪平滑,圖畫紙相貼時注意花瓶的位置。
5、作品,結束活動。
展示作品,找出誰設計的花瓶式樣最新穎,誰制作的花瓶最精美。
將生雞蛋的蛋清倒出來,可用蛋殼做不倒翁、花籃、茶杯等。半個雞蛋殼可做小船。
教案手工搓圓(優秀13篇)篇五
1、培養動手動腦能力,發展小肌肉靈活能力,增進親子間情感。
2、利用紙卡通過黏貼、組裝制作摩天輪。
1、材料包:造型紙卡、毛根。
2、自備材料:膠棒、雙面膠、剪刀、水彩筆。
1、談話導入。
2、出示已做好的摩天輪,討論摩天輪的結構。
老師:摩天輪有哪些部位?
3、出示紙卡,討論制作方法。
老師:你看見了哪些材料?這些材料分別成為摩天輪的什么部位?
老師:摩天輪的底座可以怎么做?
老師:將大紙卡沿線折好。底座兩端的邊緣線分別用剪刀剪開,一直剪到沿虛線標明的位置就可以。將較短的邊緣線那端用膠水固定好,底座就完成了。
老師:把兩張卡紙十字交叉,紙卡上的圓孔重合。用毛根穿入長條紙卡上的圓孔和底座上的`圓孔,并固定使其能夠轉動。
老師:最后可以將另一根毛根平均分成四段,將摩天輪的四個座位分別固定在旋轉支架上。
4、親子手工快樂的摩天輪,教老師巡回指導。
5、活動評價。
教案手工搓圓(優秀13篇)篇六
1.利用制作好的紙漿模型進行創造性的自由組合成娃娃。
2.在裝飾中體驗快樂。
:美工紙、固體膠、雙面膠、剪刀、鉛筆、及時貼、毛線等。
導入、操作、欣賞。
(幼兒討論)小結:我們除了單獨的裝飾以外,我們還可以進行組合裝飾,今天我們就來進行組合裝飾可愛的'娃娃。
(二)操作:幼兒操作,設計裝飾,教老師巡回指導。
1.操作要求。
1)利用我們制作的紙漿作品進行組合,變成一個可愛的娃娃。如:用杯子做娃娃的臉,用紙漿盤子做娃娃的帽子等等。
2)選好組合時需要的紙漿作品,再進行涂色、粘貼、裝飾。
2.教老師指導。
1)給能力強的幼兒提出一定難度的裝飾要求。
2)幫助能力弱的幼兒設計裝飾的物品,講解裝飾的方法,鼓勵幼兒大膽操作。
(三)欣賞幼兒之間互相欣賞作品,并請幼兒講解自己作品的裝飾過程,體驗制作的快樂,互相分享,交流經驗。教老師給予鼓勵和肯定。
教案手工搓圓(優秀13篇)篇七
大班的孩子經過幾年的共同生活、學習,同伴之間產生了一定感情,但他們對朋友的理解還建立在一起玩耍的概念上,缺少些關愛的情感,故事中的友情和關愛能觸動孩子的心靈,于是設計了以下活動:
1、理解故事中大象和蝴蝶間的友情,愿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2、感受并萌發朋友之間相互關愛的情感。
3、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4、知道故事中象聲詞運用的趣味性。
文字、故事圖片、故事ppt等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讓幼兒對故事產生興趣)1、出示文字"朋友"。誰認識這兩個字?
2、你有朋友嗎?擁有朋友的感覺怎么樣?
3、今天我們來認識幾位新朋友,出示ppt。過渡:大象和蝴蝶怎么會成為朋友呢?我們一起來聽一個故事。
3)接著看下去至:遇到萬丈深淵的峭壁那里。這個時候大象會怎么想?怎么做呢?
2、大象的叫聲被蝴蝶聽到了,可是蝴蝶怎么救大象呢?
3、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我們一起去看看大圖片!(幼兒分小組邊看邊輕輕討論)4、看懂了嗎?你覺得他們是怎么想辦法的.?過渡:是不是這樣呢?我們聽完故事就知道了。5、你覺得艾瑪和蝴蝶為什么能成為好朋友?小結:有朋友真好,真正的朋友能互相幫助,互相依靠。
2、我們熟悉的朋友遇到了一些事情,我們一起去看看他們怎么了?你會怎么做?(ppt)小結:生活中,多些朋友就有了……,讓我們都來關愛自己的朋友。
教案手工搓圓(優秀13篇)篇八
活動目標:
1、在觀察螃蟹的基礎上,學習用折、編的方法制作螃蟹。
2、激發幼兒對做做玩玩的興趣。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3、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
活動準備:
紙條、彩紙、膠水、紙盒、課件、
活動過程:
一、謎語引出主題。
鉗子一雙,尖刀八把。
身披盔甲,橫行天下。
二、利用課件、觀察螃蟹的外行特征。
1、螃蟹是什么樣子的?
2、螃蟹有幾條腿?
3、螃蟹頭上兩個大大的象剪刀一樣的是什么?(螯)。
三、學習制作螃蟹。
小朋友,你們想來做螃蟹嗎?老師做了一個螃蟹,你們看。
(一)出示范例,提問:
老師做的這個螃蟹用了哪些材料?
你們猜猜我是怎么做的?
(二)教師示范講解。
1、我用紙盒做了螃蟹的身體,用長條紙通過折然后用膠水貼做了螃蟹腳。
2、螯是用紙編織的。你們想學嗎?
重點講解編紙的方法。
3、提示注意衛生。
(三)幼兒操作。
1、介紹材料。
2、在制作的時候想好先做腳還是先做螯。
3、使用雙面膠,撕下的紙放入指定地方。
4、注意地面的整潔,及時把廢紙撿起來。
5、教師巡回指導。
四、展現交流。
1、給同伴介紹自己制作的螃蟹,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
2、你的螃蟹會爬到哪里去。
教案手工搓圓(優秀13篇)篇九
1、培養幼兒參與折紙活動的興趣。
2、鍛煉幼兒的手指靈活性及手眼的協調能力。
3、引導幼兒學習用長方形紙進行簡單的折、粘、畫,做成小小電視機。
范例作品一件,長方形紙、長條形、漿糊、蠟筆人手一份。
1、出示范例作品:這是什么?你知道是怎么做的嗎?幼兒討論。
2、教師在幼兒討論的基礎上小結,并示范小小電視機制作步驟和方法:將長方形紙段邊對折,做成電視機的機身;將長紙條斜折成一個“v”字型,做電視機的天線;將紙折成“v”字型,做電視機的機身上;在電視機的'一面畫上屏幕和開關,一臺電視機就做好了。
1、交代作業要求,幼兒作業,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先折電視機身,短邊要對齊。鼓勵能力較強的幼兒除了畫開關和屏幕之外,還可添畫簡單的圖畫作為電視節目圖像。幫助能力弱的幼兒掌握天線的折疊和黏貼發。
1、評價幼兒作品。表揚積極動手、折疊平整、大膽添畫的幼兒。
教案手工搓圓(優秀13篇)篇十
1、發展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培養手工制作小烏龜的興趣。
2、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制作玩具,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活動。增強環保意識。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喜歡參與游戲,體驗。
重點是培養孩子的自主創作能力,難點是孩子們鬧,難形成統一。
1、果凍盒,一次性筷子,碗,瓶蓋,剪刀,繪畫紙,粘紙,雙面膠等。
2、制作流程圖。
1、談話引出課題。
師:你們見過小烏龜嗎?它是什么樣子的?
幼兒:小烏龜有四只腳,一個殼,一個頭,一個尾巴,殼上還有花紋。
師:你們想不想自己制作一只小烏龜?
2、出示材料,讓幼兒探討。
師:老師這邊準備了很多的東西,你們看看它們能做小烏龜的哪一部分?
幼兒1:泡沫盒可以做小烏龜的殼。
幼兒2:果凍盒可以做小烏龜的.頭。
幼兒3:一次性筷子可以做小烏龜的腳。
4、幼兒自己制作,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5、大部分幼兒完成了作品后,教師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制作的小烏龜并進行評價。
6、幼兒互相欣賞作品。
教案手工搓圓(優秀13篇)篇十一
中班手工五彩魚教案適用于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體驗手工的樂趣和成就感,能用報紙棒擰成魚的外型,并用彩紙對魚進行花紋裝飾,快來看看幼兒園教五彩魚案吧。
1。能用報紙棒擰成魚的外型,并用彩紙對魚進行花紋裝飾。
2。體驗手工的樂趣和成就感。
3。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1。海底世界展板。
2。報紙、皺紋紙、糨糊、雙面膠、抹布、廢紙筐。
3。《薰衣草》背景音樂
一、活動導入。
1。出示報紙魚,引出活動。
師:咦?這是什么?(熱帶魚)這是熱帶魚的眼睛、花紋、魚鰭、尾巴
師:紙繩是怎么變成小魚的呢?誰來試試看?
2。個別幼兒嘗試制作。
師小結:紙繩兩頭交叉,然后捏住,用籃子上的即時貼固定住。即時貼怎么固定呢?手捏住交叉的地方,即時貼一頭先固定住,然后繞幾圈就可以了。
師:熱帶魚的輪廓已經出來了,還差什么?(眼睛和魚鰭、花紋)
師:熱帶魚身上還有漂亮的花紋呢。
師: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把它們粘在魚的身上。(首先我們要留出魚頭的部分,在魚的身上貼上雙面膠,然后拿出彩紙貼出魚的頭部。接下來貼的時候可以按照你們自己喜歡的方式,橫著貼、豎著貼、交叉等等)然后我們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裝飾魚的尾巴。
師:最后,我們把魚的眼睛和魚鰭貼上去,一條漂亮的熱帶魚就完成了。
3。完整回憶熱帶魚制作過程。
師:我們一起來再來看一遍制作過程。
紙棒用力擰擰擰,擰成細細小紙繩,紙繩兩頭交叉捏,即時貼卷一卷,漂亮彩條來打扮,魚鰭魚眼不要忘,熱帶小魚完成了!
二、幼兒制作,教師巡視。
1。出示海底世界展板。
師:最近水族館要舉辦熱帶魚展覽了,我們也來做幾條熱帶魚吧。
2。強調操作要求。
師:擰紙繩每個地方都要擰緊,紙繩交叉是要調整好魚身和魚尾的比例。魚身上的花紋可以自己設計,顏色可多一些;魚鰭、魚尾也要裝飾。
教師把幼兒完成的魚貼到展板上。早完成的孩子做魚泡泡(即用紙繩圍一個圈)
三、欣賞交流。
――水族館里有很多條魚了,我們一起參觀一下吧,你最喜歡哪條?為什么?
1。導入部分提到了顏色、形狀,在指導幼兒制作的時候也應該圍繞顏色和形狀來進行。
2。活動的開放性應該更強一些,讓幼兒更多自主創作的機會,允許幼兒有不同的創意,更好的體現魚的多樣性。
教案手工搓圓(優秀13篇)篇十二
小朋友,你們用一次性紙杯喝過水后,是不是把它們就扔掉了?其實,廢舊的東西也能變成漂亮的裝飾品,不信老師今天就讓紙杯大變身。因此,開展了這次別開生面的美工活動。
1、運用剪刀、紙杯完成花的造型。
2、了解可以運用重疊和不同的剪切方法做出形態各異的花。
3、操作時將用過的物品有序擺放,注意保持桌面的清潔。
4、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5、感受作品的美感。
1、各種花的圖片 、教師范例。
2、紙杯若干、剪刀、蠟筆。
一、開始部分
引導幼兒觀察花的圖片,感受色彩和形態的美麗與獨特。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出示做好的紙杯花,幼兒在觀察的基礎上,推測紙杯花的制作過程,老師出示范例,引起孩子的興趣。
師:
(1)小朋友,你們看老師手里拿著一朵漂亮的花。你們知道它是用什么制作的嗎?仔細看一看。原來是用紙杯作的,今天老師就來教你們如何把一個普通紙杯變成一個漂亮的紙杯花。
(2) 紙杯的什么地方可以做花心?花瓣是怎么剪出來的?
(3) 討論制作的步驟
老師示范制作過程。沿事先做好的記號剪直線,一直剪到接近紙杯底端為止。剪完8條直線后,將剪好的每個“花瓣”向外展開。然后用蠟筆將其表面圖上不同的顏色,并在紙杯的底部進行簡單的裝飾作為花心。
2、教師引導幼兒共同探索怎樣運用紙杯、紙盤和剪刀表現花的不同形態
師:
(1) 誰來試一試怎樣剪除半圓形的花瓣?
(2) 三角形的花瓣又怎樣剪?
(3) 怎樣把紙杯花變得更加漂亮?
3、幼兒在輕松活潑的背景音樂中制作紙杯花,教師進行巡視
三、結束部分
1、展示作品
師:
(1)你最喜歡哪一朵花?你覺得誰的花最有創意?
(2)你覺得自己最大的進步在哪里?
2、 將幼兒的紙杯花粘在準備好的“花園”里。
一個小小的不起眼的紙杯,在孩子們的小手下,慢慢的變成了漂亮的紙杯花了,孩子們被自己的小花陶醉在其中!孩子們在給自己的紙杯花鑲上漂亮的色彩外衣,好認真。充分利用交流評議,實現互動學習,促進技術思維。讓中班孩子在美術活動中體會到成功與快樂。
教案手工搓圓(優秀13篇)篇十三
1.能用毛筆在枯樹枝上刷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2.運用皺紋紙或橡皮泥設計制作不同造型的花朵裝飾在樹枝上。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想像力、創造力。
4.體驗合作成功的快樂。
制作好的瓶花一瓶;枯樹枝若干、各種顏色的皺紋紙、橡皮泥若干,各種顏色的顏料、毛筆若干,輕音樂。
2.欣賞討論教師:誰來猜猜這瓶花是用什么材料做出來的,為什么枝條上是黃色的,枝條上的花又是怎么做出來的呢,這些花一樣嗎?什么地方不一樣?(幼兒自由猜測)請孩子們仔細看一看、摸一摸。師總結:原來枝條是老師用外面的枯樹枝刷上漂亮的顏色做成的,花枝條做好了以后,再用皺紋紙或橡皮泥做成大小不一樣的`花朵裝飾在枝條上,最后放在花瓶里,一瓶好看的花就做好了。
3.聯想創作(制作的過程播放輕音樂)請幼兒閉上眼睛想一下,你準備設計什么顏色的枝條,制作什么樣的花朵。幼兒討論并發表自己的想法。
幼兒分組操作。橡皮泥組和皺紋紙組。老師巡視指導。設計、做好的組,進行組合粘貼。(共同協商,合理組合)。
三、引導講評師:時間差不多了,我們該集合了(集中幼兒注意力)今天我們的教室里做了幾瓶花?你們數的真不錯,還剩下一點時間,我們來一起去看一看小朋友們制作的瓶花吧!(幼兒繞教室走)教師引導幼兒看紙條上的顏色,花朵的形狀、顏色等。
師:看看哪一瓶花最漂亮,漂亮在什么地方?為什么?有什么地方不好,為什么?
四、活動結束把我們制作的這些瓶花擺在教室里,一定會非常漂亮,師幼一起裝扮教師,活動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