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游詞應該注重語言的準確性,避免使用過于專業化或晦澀的術語,以確保游客能夠聽懂和理解。以下是一些導游詞的成功案例,它們可以給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啟示和借鑒。
潮州鳳城導游詞大全(18篇)篇一
潮州歷史悠久,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自隋朝設立潮州以來,長期是粵東潮汕地區郡、州、路、府治所在地。
建制之前。
潮汕南澳象山文化遺址距今約80,是新石器時代早期南方海洋文化的代表,是目前粵東潮汕考古發現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4]。
潮汕潮安池湖的貝丘文化,距今約6000年,潮汕在新石器時代繁榮時期的狀況。
潮汕普寧虎頭埔窯群代表了4000多年前潮汕文化發展的高峰期,證明潮汕地區在新石器時期就有著自己的先進文化,經過與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和綜合,從而得以壯大。虎頭埔窯群的發現推翻了以往所持的“粵東地區是蠻荒之地”的觀點[5]。
潮汕饒平浮濱文化遺址距今3000年,是商代的商文化遺存。[6]。
秦漢。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潮州屬南海郡揭陽縣(一說揭陽戍),揭陽縣因揭陽嶺而得名。
西漢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建制南海郡揭陽縣,揭陽縣統領今潮汕地區全境、梅州及福建閩南漳州的云霄、東山、詔安、漳浦、平和5縣一帶。
晉、南北朝。
東晉咸和六年(331年),南海郡東部析置東官郡,揭陽縣境析置海陽、潮陽、海寧和綏安4縣,屬東官郡。
東晉義熙九年(4),東官郡海陽縣北部五營地設置義招縣,原揭陽縣境設置義安郡,義安郡統領海陽、潮陽、海寧、綏安、義招5縣,治所駐海陽縣(今潮州市),管轄范圍今潮汕地區全境、梅州及福建閩南漳州的云霄、東山、詔安、漳浦、平和5縣一帶。義安便是潮州的前身,義安名稱共用了260年。
南朝齊永明元年(483年),義招縣析置程鄉縣,義安郡統領海陽、潮陽、海寧、義招、程鄉5縣,治所駐海陽縣。
隋唐。
隋開皇十年(590年),原義安郡境立潮州,統領海陽、綏安、海寧、潮陽、義招、程鄉6縣,治所駐海陽縣,管轄范圍仍是今潮汕地區全境、梅州及福建閩南漳州的云霄、東山、詔安、漳浦、平和5縣一帶。因地臨南海取“潮水往復之意”,首命名“潮州”,潮州成為潮汕地區的政區名稱始于此,以后1400多年都沿用。
隋煬帝大業三年(公元6),全國罷州復郡,潮州復改為義安郡,隸東揚州,再次劃入福建;唐武德四年(6)第二次稱潮州。
唐承隋制,仍稱潮州,轄海陽、潮陽、程鄉3縣,治所駐海陽縣。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割泉州南部(此時泉州州駐地為今福州)和潮州一部分合置漳州。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全國改州為郡,潮州因此易名為潮陽郡。唐開元十年,西元751年,從江南道改為嶺南道管轄。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再度改稱潮州,至此潮州之名完全定型。
宋元。
宋代仍稱潮州,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復置揭陽縣,統領海陽、潮陽、揭陽3縣合稱“潮州三陽”,治所駐海陽縣。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潮州為潮州路,仍統領海陽、潮陽、揭陽三縣,治所駐海陽縣,屬廣東道宣慰使司,元貞元年(公元1295年)梅州隸入潮州路。
明清。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潮州路為潮州府,轄海陽、潮陽、揭陽、程鄉4縣,治所駐海陽縣,屬廣東承宣布政使司,縣邑擴容,海陽、潮陽、揭陽3縣析置了饒平(別稱饒陽)、惠來(別稱葵陽)、澄海(別稱蓮陽)、普寧(別稱洪陽)、大埔(別稱茶陽),合稱潮州八陽也稱潮州八邑,程鄉縣析置了平遠、鎮平2縣,崇幀六年(1633年)潮州府統領海陽、潮陽、揭陽、饒平、惠來、澄海、普寧、平遠、程鄉、大埔、鎮平共11縣,潮州府商民經商于海內外各大商埠,并設立潮州會館,名號潮州八邑。
清承明制,仍稱潮州府,仍轄11縣,治所駐海陽縣(今潮州市)。
清康熙22年(1683年),潮汕商人在蘇州建潮州會館,在會館正門口立碑刻文:“本館系潮州府屬8縣商民所組織,專謀本幫商業之利益”。這是潮商和潮州八邑最早正式稱謂書面體現之一[7]。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程鄉縣、平遠縣、鎮平縣3縣另設立嘉應州,嘉應州統領興寧、長樂、平遠、鎮平4縣加上本屬的程鄉縣合稱“嘉應五屬”。
清乾隆三年(1738年)析置豐順縣,潮州府統領海陽、潮陽、揭陽、饒平、普寧、惠來、澄海、大埔、豐順9縣,均是從北宋潮州的海陽、潮陽、揭陽潮汕民系3縣析置,名稱均帶有“陽”字,即海陽、揭陽、潮陽、澄海別稱蓮陽、普寧別稱洪陽、惠來別稱葵陽、饒平別稱饒陽、豐順別稱新陽、大埔別稱茶陽。由于北部山區的大埔縣居民是客家人,故置豐順縣后仍稱潮州八邑。豐順建縣的同時期,潮汕商幫達到一個鼎盛時代。隨著潮州八邑的名號被四海口碑相傳,潮州八邑成為了潮汕的代名詞和界定標準。潮州八邑即是潮汕民系、潮汕商幫和潮汕地區,是今海內外潮汕人最廣泛認同的界定標準。
1840年隨著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爆發,進入中國近代史,1850年清代愛國政治家林則徐逝世于潮州府普寧縣行館。
1858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天津條約》定潮州府澄海縣沙汕頭為通商口岸,汕頭港于1860年開埠,是近代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港口城市之一,20世紀30年代,汕頭港口吞吐量曾居全國第3位,商業之盛居全國第7位,是粵東、閩西南、贛東南的交通樞紐、進出港口和商品集散地[8]。
19,從潮州府治所地直達汕頭埠的潮汕鐵路筑成,配置“潮汕號”機車頭并通車,由此有“潮汕”新名詞,潮汕名稱廣為人知是在1907年5月孫中山親自領導的潮汕黃岡起義。1907年5月22日,因由孫中山指派華僑潮裔許雪秋及同盟會嘉應州主盟人何子淵等人領導發動的潮汕黃岡起義爆發,這次武裝起義意義重大,但當時的《南洋總匯報》卻大肆指責孫中山勾結“潮汕會黨”,策動黃岡起義。“潮汕”之名由此見之報端,逐步廣為人知。
民國。
民國初,廢潮州府,改置潮州安撫使,駐汕頭;后改潮梅鎮守使、潮循道、東江行政專員公署等,曾一度改駐潮安縣潮州城。
1921年之后,汕頭建市設立市政廳,成了粵東地區繼潮安縣潮州城之后的另一地域亮點。
1936年改設為廣東省第五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6年改為第六區,1949年4月析為第七(和第八)區,治所均駐潮州城。
解放后。
1949年解放后設潮汕專區、治所駐潮安縣,管轄潮安、饒平、南澳、澄海、潮陽、惠來、普寧、揭陽8縣。
1952年置粵東行政區,行政公署駐潮安縣,管轄原潮汕專區所屬潮安、饒平、南澳、澄海、潮陽、惠來、普寧、揭陽8縣,原東江專區所屬惠陽縣、紫金、河源、龍川、海豐、陸豐6縣,原興梅專區所屬的梅縣、蕉嶺、大埔、豐順、五華、興寧、平遠7縣等21縣,范圍今汕頭、潮州、揭陽、汕尾、梅州、惠州、河源7市。
1955年9月,粵東行署治所由潮安縣遷往汕頭。1956年改粵東行政區設為汕頭專區(汕頭作為潮汕地區的政區名稱始此),治所駐汕頭市,汕頭管轄潮安、饒平、潮陽、普寧、澄海、南澳、揭陽、惠來、梅縣、豐順、大埔、五華、興寧、平遠、蕉嶺15縣,范圍今汕頭、潮州、揭陽、梅州4市。海豐、陸豐2縣1958年屬汕頭專區。
1965年07月,興梅7縣從汕頭專區析置梅縣專區,汕頭專區管轄范圍今汕頭、潮州、揭陽、汕尾4市。
1970年改汕頭地區專員公署設為汕頭地區革命委員會,汕頭地區管轄范圍今汕頭、潮州、揭陽、汕尾4市。
1983年改汕頭地區革命委員會設為汕頭市,同年9月海陸豐改屬惠陽地區(1988年1月海陸豐設今汕尾市),汕頭市管轄范圍今汕頭、潮州、揭陽3市。
1991年汕頭市經濟特區擴圍批準,同年12月國務院調整潮汕地區行政區劃,原汕頭市分置為今潮州、揭陽和汕頭3市(合稱潮汕三市),統稱潮汕地區,潮州市升格為地級市,管轄新設立的湘橋區(原潮安縣析置)、新恢復的潮安縣和原汕頭市管轄的饒平縣。
潮州鳳城導游詞大全(18篇)篇二
很久很久以前,在長白山的支脈鳳凰山的腳下,住著一戶赫姓人家。老兩口帶著四個兒子生活。終日日出而做,日落而歸,辛勤勞動。生活過得不算富裕,但也不算很窮。四個兒子也很孝順勤勞。但是他們和所有的年輕人一樣,總是不滿足自己的生活現狀。
當他們看見那些經常去長白山挖棒槌的鄰居,滿載而歸,即而過上了好日子顯得非常的羨慕,總是蠢蠢欲動,似乎也想嘗試一下這樣的生活。也私下里不止一次的討論過。然爾,看到父母年老的身體和家中的田地,也無可奈何。
但是,最終有一天,他們看著這塊因天災而顆粒無收的土地,終于和父母攤牌了。
“我們也要去長白山挖棒槌!”
哥四個一起站到父母的面前。
其實,父母早就知道兒子們的心事,只是沒有點破。
“去挖棒槌可以,但是你們知道哪里有?怎么挖?怎么保存嗎?”老父親提出問題。“如果遇到虎狼,怎么防身?”
“那里山高路險,一旦走失,你們怎么找回家來?”母親含淚低聲問到。
父母的問話,讓四個小伙子冷靜了不少。便不再與父母爭執。在大哥的帶領下回到了自己的房間開始商量對策。
第二天,哥幾個開始分別行動。大哥去找曾經進過山的鄰居請教各種技術,老二,去張羅進山的馬匹衣物,老三去打制防身用的刀叉劍戟。老四則準備挖棒槌的工具。
三天過后,哥兒四個經過了精心準備,又站到了父母的面前,要求去長白山挖棒槌。
當父母重新提出那些問題,哥兒幾個都有了從容的辦法;接著他們又讓父母看了他們準備的一切包括馬匹、糧食。器械和冬夏衣物。
最后,哥四個齊刷刷跪倒在父母的面前,說只有一事不能解決,請父母決斷。
“兄弟四人,深感父母養育之恩,決定留下兩人侍候二老,另兩人進山勞作,但是自己又不好表白,敬請二老斷定。”
二老又問:“如果你們四人分開,多年以后拿什么作為憑證你們曾經是一奶同胞的兄弟?”
“二老請看!”
哥四個一起舉起了一張字據。上邊寫有二十八個大字;。
德承吉林貴崇榮。
英明景會樂輔清。
忠良維國安全志。
世守純貞保太平。
“這就是我們準備的相認的字句,將來無論走到哪里都能證明,見字如親兄弟,視長輩如父母”。
父母一看,再也無話可說。只好放兒子出門,并留下了大兒子和老兒子,讓老二和老三結伴而行。同時把大兒子和老兒子準備的衣物器械都給了準備出行的哥倆個。
第二天,在親人依依不舍地送別下,兩兄弟走上了去長白山的道路!
潮州鳳城導游詞大全(18篇)篇三
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1074.07億元,突破千億大關,比上年增長6.9%。全市人均生產總值40555元,突破四萬元,比上年增長6.7%,按平均匯率折算為6007美元。三次產業增加值分別為74.26億元、547.8億元和452.0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3%、5.6%和8.9%。服務業(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首超第二產業,增速比第二產業高出3.3個百分點,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51.9%。分縣區看,潮安區gdp增長7.2%,楓溪區gdp增長7.2%,湘橋區gdp增長6.6%,饒平縣gdp增長6.8%。
從產業機構看,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7.2:51.5:41.3調整為6.9:51:42.1,第三產業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拉動gdp增長3.6個百分點,成為支撐全市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從行業機構看,高技術制造業、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2.6%和6.4%,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為7.8%和19.8%,占比分別提高0.9個和1.6個百分點;現代服務業增加值213.64億元,增長10.3%,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為47.3%,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
20,全年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772.7億元,增長7.2%,增幅高于gdp增幅0.3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占gdp的比重為71.9%,比全省水平高出18.1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對gdp增長貢獻率達74%,成為拉動全市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其中,民營工業增勢良好,全市民營工業實現增加值409.22億元,增長6.5%,占全市工業比重達79.8%。規模上民營工業實現增加值261.86億元,增長7.2%,增速比全市規上工業高出0.8個百分點,對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79.5%,占規上工業比重達70.8%。年,全市民營單位數為10.16萬家,比上年增加1.34萬家,增長15.1%;其中,私營企業1.73萬家,增長11.9%,個體戶8.18萬家,增長14.3%。
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65.08萬人,比上年增加0.48萬人;城鎮化率64.5%,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人口出生率16.9‰,死亡率7‰,自然增長率9.9‰。年末戶籍總人口275.5萬人,比上年增加1.52萬人。全市新增城鎮就業18733人,失業人員再就業4163人,促進創業1271人,組織勞動力培訓9494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6%以內。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1.3%,漲幅比全省低0.2個百分點。八大類消費品價格六升一平一降,其中,醫療保健類價格漲幅最大,同比上漲6.2%,推動cpi同比上漲0.38個百分點;居住類價格上漲1.8%,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2.7%,交通和通訊類價格上漲1%,教育文化和娛樂類價格上漲2.2%,其他用品和服務類價格上漲1.1%;食品煙酒類價格則與上年同期持平,衣著類價格則下降0.5%。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為101.8%,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為101.7%。
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4.59億元,增長1.9%。其中,稅收收入30.18億元,增長0.9%;非稅收收入14.42億元,增長4%。全市各項稅收總收入95.87億元,增長6.1%。國稅國內稅收收入57.78億元,增長11.6%;其中,工業增值稅29.59億元,增長0.8%;地稅稅收總收入30.91億元,增長4%。2017年12月,廣東省政府發布《廣東省沿海經濟帶綜合發展規劃(2017-2030年)》,潮州被定為地區性中心。
潮州鳳城導游詞大全(18篇)篇四
正月初五的一大早,我就媽媽拉上車按照原計劃去潮州。即使很困,卻擋不住要去旅行的興奮。
老爸拜訪完他的老同事后,我們就一起去玩了。幸運的是我們趕上了瓷展。當地最著名的瓷展,以前只聞其聲,不見其物的,現在終于有機會大飽眼福了。
剛進到大門我們的眼睛就被粘住了:每個玻璃罩下面都有精美的瓷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件青花瓷,它那紋痕非常精美,圖中的龍栩栩如生,像是快要飛出來了,不禁讓我想起畫龍點睛的故事,細看這條龍的眼睛仿佛閃現出耀眼的光芒。再看看那白瓷,冰晶玉潔,無一絲紋痕,那無瑕的外表宛如一面鏡子,好像能照透這世間的一切。轉眼又看到玉瓷,感覺又比白瓷略勝一籌,晶瑩剔透的外表使人愛不釋手,那縱橫交錯的紋痕使人不免有點憐香惜玉,卻又帶著點奇異的美感。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他們館的鎮店之寶的玻璃罩下,“青白釉傳色澤美,方圓形似器容珠。”它是青花瓷和玉瓷的結合體,紋痕更是精美,那是由綠寶石磨成的粉抹上去的,綠得猶如茫茫草原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雨過天晴云破處,者般顏色做將來。”那冰清玉潔的外表猶如小雪過后的泛著點點綠波的山坡,給人一種猝不及防的感覺……不知不覺地,隨著解說員的精彩解說中,我們把整個會場中的瓷器都看了個邊,走出大門后仍沉浸在這些瓷器的美好中。
我回到家已經第二天10點多了,我癱倒在床上,回想著這兩天的點點滴滴:如果有機會,我還會再次到“瓷都”游玩,挖掘更多有趣的事物,感受瓷器的美好。
潮州鳳城導游詞大全(18篇)篇五
十八梭船二十四洲。何年孤月照庭樓。黎明橋市人生沸,夜半冰壺燈火悠。畫棟雕梁成絕唱,墩浮拱孔盡風流。笑詢仙佛留連處,點滴全都百姓修。這首詩描寫的是廣濟橋,廣濟橋位于潮州城內。春節,我們全家慕名來到潮州這座古城。
經過幾小時的路程,我們終于到了潮州那好玩的地方。
最有特色的就是那廣濟橋了。那里人山人海,大家都想來看看它,兩岸是石橋,中間是用十八艘船連在一起的,上面插著許多小旗子,都是那描寫廣濟橋的名句。該橋特色是中間的浮橋,潮州人稱梭船。廣濟橋于南宋乾隆七年始建,初為八十六艘梭船及一個橋墩,以后逐步修筑,至明嘉靖九年形成了“十八梭船二十四州的格局”。浮橋開啟時,有通航及泄洪功能,閉合時,則連接東西兩岸,便利通行。故橋梁學家茅以升先生稱譽道,廣濟橋是“世界上最早的起閉式橋梁”。這么一座具有特色的橋梁,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對交通運輸起到重要的作用。該橋與北京盧溝橋,河北趙州橋,泉州洛陽橋并稱為中國四大明橋。
此次潮州行受益匪淺,認識了古代城樓,領略了特色廣濟橋,品嘗了潮州美食,真是不枉此行。
潮州鳳城導游詞大全(18篇)篇六
《史記·封禪書》:“于是作建章宮,度為千門萬戶。前殿度高未央,其東則鳳闕,高二十余丈。”唐·杜甫《夜》詩:“步檐倚仗看牛斗,銀漢遙應接鳳城。”趙注:“秦穆公女吹簫,鳳降其城,因號丹鳳城,其后,言京城曰鳳城。”
釋義用法。
傳說秦穆公女弄玉吹簫,有鳳凰降臨,于是稱其城為丹鳳城。漢代皇宮內又有樓名鳳闕,后來便把京城稱作“鳳城”,把皇宮稱作“鳳闕”。參見“弄玉吹簫”。
用典形式。
【鳳城】唐·劉禹錫:“鏗鏘楫讓秋光里,觀者如云出鳳城。”宋·張景修:“章臺系馬,灞水維舟,誰念鳳城人遠。”宋·陸游:“鳳城書到錦江邊,故里歸期愈渺然。”明·陳子龍:“中星五夜回龍馭,麗日千門對鳳城。”
【鳳闕】唐·李白:“冠劍朝鳳闕,樓船待龍池。”
【丹鳳城】唐·沈佺期:“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鳳凰城】唐·李嶷:“朝游茂陵道,夜宿鳳凰城。”唐·杜甫:“由來貔虎士,不滿鳳凰城。”
【丹鳳朱城】唐·駱賓王:“丹鳳朱城白日暮,青牛紺潞斐徑取”
潮州鳳城導游詞大全(18篇)篇七
開元寺位于廣東省潮州市開元路。前身為荔峰寺,唐代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敕建開元寺,元代稱“開元萬壽禪寺”,明代成“開元鎮國禪寺”,清代以后“開元鎮國禪寺”與“開元寺”并稱,加額“萬壽宮”,俗稱開元寺一直沿用至今.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潮州開元寺。
導游詞。
歡迎大家參考。
開元寺的占地面積約為1.7萬平方米,是一座宮殿式四合院建筑。整座寺院至今保留著唐朝的建筑格局,寺內的各主要建筑體現了宋、明、清各時代的建筑風格。開元寺是廣東四大名寺之一,是粵東地區規模最大的古剎,20xx年7月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元寺的主要建筑由南向北依次為金剛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在中軸線的東西兩側分別是地藏閣和觀音閣。
金剛殿建于明朝,殿內供奉著兩大金剛,他們是寺院的守護神,其中一位叫做密跡金剛。密跡金剛就是這五百金剛衛隊的衛隊長,在密跡金剛對面的是那羅延天,傳說他是印度的大力神。潮州開元寺的兩大金剛都是閉口端坐,手拿金剛圈。
天王殿是我國僅存的宋代單檐歇山頂建筑,在建筑上具有極高的價值。據文獻記載,日本奈良東大寺的大佛殿的建筑式樣是南宋明州建筑師陳和卿帶到日本的。日本建筑史學界對這座建筑給予極高的評價,說它引起了日本建筑的第二次革命,為日本建筑界帶來新的技術和結構風格。大佛殿完工之后不久,陳和卿就去世了。他臨終時留下遺言,說大佛殿是參照中國某佛殿的式樣而建,但他沒有說出具體是參照哪一寺院的建筑而建。為了尋找大佛殿的“根”,中、日兩國建筑界的學者用了大量時間走遍了中國各地的各所寺院,但都一無所獲。直到1992年,同濟大學教授陸秉杰來到潮州,經過他的實地驗證,最終把“大佛殿”的根確定在潮州開元寺的天王殿。這一發現轟動了中日兩國的建筑界和考古界!
天王殿在建筑上有三個特點:第一,整座建筑有32根柱子,這些柱子都是木石結合,下端為石柱,上端為木柱。第二,天王殿東西兩側的山墻沒有用石柱而是用磚砌,整個屋頂的屋頂重量由兩側山墻承載。第三,在柱子上端為層層疊疊的斗拱連接屋頂,從下往上望,這些復雜的斗拱好像一朵朵盛開的蓮花,在民間把這種斗拱叫作“蓮花托”。
在天王殿內正上方一塊牌匾上面寫著“開元鎮國禪寺”六個字,其中的“鎮國”兩字不是一般寺廟都可以用的。潮州開元寺之所以可以用“鎮國”兩字,據說是因為明朝初年倭寇侵犯我國沿海各府。但因倭寇信佛,只犯沿海而不敢犯潮州城,指揮俞良輔就以為開元寺能鎮境保國而請封開元寺為“鎮國禪寺”并得到了朝廷的批準。這就是開元寺“鎮國”兩字的由來。在天王殿正中間供奉的是彌勒佛。據佛經說,彌勒佛是未來世的佛祖,是現在世佛祖釋迦牟尼佛在未來世的接班人。
在天王殿東西兩側供奉的是四大天王。開元寺的四大天王與其他寺院的四大天王在造型上有所不同,開元寺的四大天王都是四平八穩的坐著,開元寺的北方多聞天王手中的法器是寶塔,而奇特寺院的多聞天王手中的法器一般是“傘”。這是因為開元寺是“鎮國禪寺”,四平八穩的端坐和寶塔含有“鎮國”的意思。
在彌勒佛背后,面向大雄寶殿的是韋馱菩薩。韋陀是南方增長天王手下的一個神將,因為護法有功被列為三十二神將之首,親受佛祖的法旨,保護出家人,護持佛法,所以稱為“三洲感應”。
在天王殿北面是開元寺的中庭,即大雄寶殿前的廣場。中庭的南邊有兩株菩提樹,菩提在印度語的意思是“智慧”,因此菩提樹也叫“智慧樹”。現在開元的這兩株菩提樹是50年代從廈門南普陀寺移植過來的。
在中庭的東西兩側有4座方形的石塔,叫做“阿育王式塔”。四個塔代表“四大部洲”,即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
在中庭北端大雄寶殿前有兩座石經幢。據考證,這兩座經幢是唐朝建寺時的原物,也是目前潮州現存最早的石雕作品。
中庭北面是開元寺的核心建筑大雄寶殿。現在的大雄寶殿為清朝光緒年間重修時的建筑。
在大雄寶殿正中供奉的是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是佛教的創始人,他創立的佛教的基礎教義是“四諦”,所謂“諦”就是“真理”意思。四諦就是“苦、集、滅、道”。
在釋迦佛東邊的是藥師佛,他是東方“凈琉璃世界的教主”。在釋迦佛西邊的阿彌陀佛,他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
在大雄寶殿東西兩側供奉的是十八羅漢。
在釋迦佛的背面是“飄海觀音”。
在飄海觀音左右兩側分別是僑陳如和優波離兩位尊者。他們都是釋迦牟尼的學生。據傳,僑陳如是釋迦牟尼成佛后在鹿野苑開始傳法的第一個學生,而優波離則是釋迦牟尼的學生中對佛教的戒律理解得最好,并能自覺的遵守,因此釋迦牟尼讓他負責佛教戒律方面的工作。
大雄寶殿北面是開元寺的藏經樓,這里珍藏著開元寺1000多年來收藏的眾多珍貴的文物。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開元的鎮寺之寶---清朝乾隆皇帝欽賜給潮州開元寺的雍正版《大藏經》。這部《大藏經》刻于清朝雍正十三年(1753年),當時共刻印了10部,先后頒賜給全國十大寺院收藏,全書共7246卷,用漢、滿、藏、蒙四種文字刊行。開元寺能夠成為其中的一個收藏寺院,由此可以看出開元寺在中國各佛寺中的地位。
地藏閣中供奉的是地藏菩薩和十大閻王。門口有一塊寫著“莫不尊親”四個字的匾額,意思是“尊重父母雙親才是真正的行孝”。在地藏閣內正面端坐的就是地藏菩薩。在地藏閣左右兩側分別是十大閻羅,閻羅是地獄的統治者。
觀音閣內供奉的是觀世音菩薩。由于觀世音能救苦救難,有眾多的信眾。在中國的觀世音大多都是這種形象。其實菩薩是金剛身沒有性別之分的。在南朝后,為更好的體現大慈大悲和方便婦女供奉,產生了女身觀世音像。
在觀音閣內左右兩側供奉的是18尊觀世音的化身像。觀世音為了度化眾生,示現“三十二應化”形象。在觀音閣內的18尊化身像就是“三十二應化像”中的十八種。現在,在觀音閣內供奉觀音18化身像的在全國可能就只有開元寺一家了!
潮州鳳城導游詞大全(18篇)篇八
鳳城市位于遼東半島東部,地近黃海北岸,東經123°32′-124°32′、北緯40°02′-41°06′。北鄰本溪滿族自治縣,南與丹東市振安區和東港市接壤,東靠寬甸滿族自治縣,西與遼陽縣、岫巖滿族自治縣毗連。南距丹東市區71千米,北距沈陽217千米。鳳城全市總面積5513平方公里。
鳳城地區屬遼東山地丘陵地貌類型,北部是海拔1000米以上的侵蝕構造地形。中部是遭受中等切割的山地丘陵,屬構造依次降低的階段狀地貌,向南至黃海沿岸,逐漸變為低丘寬達數十公里的波動起伏的帶狀平原。屬海蝕和堆積地形。
鳳城市屬于中濕帶濕潤地區,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氣溫7.9℃,平均最高氣溫14℃,平均最低氣溫2.6℃;無霜期最多為173天,最少為138天,平均無霜期156天。多年平均降水量1044mm,最大年降雨量1509.4mm;多年平均日照時數2372.2小時。
鳳城境內山多林密,野生資源繁多,擁有高等植物81科404屬998種(其中野生果就有13科20屬52種)、哺乳動物14科28種、鳥類39科162種。有人參、細辛、天麻、龍膽草等中藥材620種;木耳、榛蘑等食用菌幾十種;蕨菜、大葉芹、刺龍芽數十種野菜和板栗、核桃等干鮮果,有天女木蘭、娃娃魚等珍稀動植物。
鳳城市現已發現煤、鐵、金、銅、硼等金屬、非金屬礦藏59種,其中之一砂金和脈金儲量較大,分布面廣,開采已有200多年的歷史,1989年被列為全國黃金生產重點產區之一,發現新的礦產資源,初步探明蘊藏金資源量20.5噸,屬于大型金礦;硼礦儲量占全國固體硼礦總儲量的63﹪,劉家河翁泉溝硼礦儲量居全國首位;紅柱石儲量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三位。“丹東綠”“鳳凰綠”等大理石產品被東南亞國家譽為“理石之冠”(毛主席紀念堂的部分裝飾就選用了“丹東綠”大理石)。花崗巖板材有十多個品種。
潮州鳳城導游詞大全(18篇)篇九
鳳凰山山城位于鳳城鎮東南5公里的鳳凰山和高麗山之間,南距沈丹鐵路邊門車站2.5公里。城南半部是以鳳凰、高麗2山懸崖為壁,山低處和懸崖溝谷之間,用加工的楔型塊石壘砌成堅固的城墻,城周長16公里,東北角1面城墻4公里,殘高6—8米,頂寬約3米。城設有東、南、西3門。南門正當谷口。
鳳凰山在唐朝前稱為烏骨山,因此烏骨城因山借名而來。西漢末年,中國東北高句麗民族建立了了臣服于中原王朝的地方政權,并陸續在其周邊地區修筑了許多易守難攻的高山城隘,烏骨城就是其中之一。站在鳳凰山最高峰攢云峰鳥瞰烏骨城,可見此城中心低洼,四周高峭,呈一巨大盆地狀。如果站在北門向里望,就會發現整個烏骨城像一個不規則的簸箕形,三面被突兀的山峰和陡峭的巖脊圍起。北門由人工石塊堆積夾道而成。攢云峰和東大頂子峰東西相對,從而使烏骨城更加險峻、堅固。山城隨山就勢而建,由城門、城墻、天然屏障和附屬設施等組成,計有86段人工城墻和87段天然屏障,周長約16公里,占地約10多平方公里,是地處鴨綠江右岸規模最大的高句麗山城。
城內廣闊,北部有積石墓群,東部地勢平坦,多有建筑遺址,出土有繩紋和指壓紋瓦片,具有高句麗的特征。西北部有高埠,通稱點將臺。埠下有河水由北向南蜿蜒而下。點將臺上至今還留著明代外使龔用卿題寫的“攢云巖”的遺跡,還有民國時期的題刻“磊落光明”。群眾稱此臺為“高麗腳”,傳說是古代點將、練兵的指揮臺。
1982年文物普查時,在鳳凰山北部發現外城,范圍雖不及內城規模宏大,但也可觀。
1963年9月30日,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潮州鳳城導游詞大全(18篇)篇十
壽安巖在活人洞東北邊,結構奇特,怪石重疊,古樹濃蔭,似一座大型園林盆景。巖上刻有“壽安巖”三字和一些記事石刻。最有趣的是巖前石壁平直,有如刀切。在這石壁上刻有兩行詩:“有客重來山柏翠,何人不及洞湖清”。巖前一塊大石橫倒,上面刻了明朝十二個舉人的名字,也有人稱“舉子石”,這些名字也是橫臥著,粗看是自然的倒斜,實際上卻隱含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傳說。
據說這塊橫倒的大石,原是連在壽安巖上的。由于這里風景十分優美,明末有十二個舉子看中了這風水寶地,便把自己的功名刻在巖前平石上,想因此留芳千古。可是后來清兵人關,明朝亡國,這些舉子中大多數在國難當頭,山河破碎之時,為了功名利祿,投靠清廷,做清朝的官吏。當時,潮州還處于不清不明的時期,潮人每過此地,便指著石中降清者痛罵。久了,連巖石也感到同這些人連在一起十分羞恥。相傳在康熙年間,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雷鳴電閃,“轟隆”一聲,把巖石崩裂了,那刻著十二舉子的石頭,就像遭刀劈一樣,從高處跌落在巖腳,半截埋進泥土里,這些名字也就需橫看才行.
在石塊裂開后的切口,潮人看到前述的兩句詩。粗讀好像一般的詠景詩,但仔細品味,卻別有寓意:“山柏翠”與“山破碎”音相近,“洞湖清”與“痛胡清”又諧音。看看字跡,又仿似在巖石崩裂前就刻在里面的。究竟清代誰敢刻這首藏有“反骨”的詩,誰也說不清,故大家只能稱之為“仙客留題”罷了。其實這只是一個附會的傳說,十二舉子里有明萬歷年間壬午舉人林熙春,他是癸未進士,官至工科給事中、戶部左侍郎,榮歸鄉里后造福地方,興修水利,倡建江東急水塔等,為人民辦了很多實事、好事,到80歲去世,并沒有為清廷效力。
暢游西湖,不妨到芙蓉池走一走,這里曲徑通幽,荷花溢香,頗具蘇州園林的韻味。在芙蓉亭北端有“奇石館”,展示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趣。亭橋西側現為西湖園林管理處,旁邊小屋的左墻壁特別厚,壁上有藍色嵌瓷的“壽安古墻”四大字,這古墻足有360多年的滄桑史跡,也隱含著一段傳奇的故事。
宋初,這地方原是州學地址,后州學搬進府城的金山,此處便成了“凈慧寺”。元朝凈慧寺被兵毀,明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重建,改名壽安寺。有一年海陽知縣高某懷疑自己的妾與寺中和尚私通,懷恨在心,便暗中把妾毒死,寄棺于寺中,并揚言棺木中有陪葬的珠寶。后又請一個死囚伏于寺中,把珠寶盜出置于寺僧人住所,知縣帶兵伏擊,率兵勇圍寺,逮捕了寺僧,判他們盜棺中珠寶罪,并毀了寺院,僅存一面墻。清代又有人靠著這面墻重建一個小廟,名為九天娘廟。民國20__年(19)九天娘廟塌。而今,這里成為游人品嘗西湖魚及潮州菜的風味小吃館。
沿著這菜館向北10多米處,便是西湖最為聞名的“處女泉”。處女泉泉洞如井,有三尺深,泉水極其清冽甘甜。在湖山開辟之前,因這里原是個山坡,泉眼在山坡草叢中正如深居幽谷羞于見人的處子,故被稱為“處女泉”。潮人多喜歡品飲工夫茶,專雇人來此挑泉水,據說用此泉水烹茶特別甘淳溢香,別無雜味。過去潮人林大川在此品茶,有詩曰:“不知陸羽來到此,品作人間第幾泉?”更使處女泉名聲鵲起。現在園林職工在此經營潮州極品鳳凰單樅茶座,名茶配上最上等的泉水,使游人在此品茗,既清神益思,又歇息舒暢,一邊欣賞西湖奇光異趣,一邊品賞潮州工夫茶藝,同時,又能聽到一些西湖的今古奇觀、軼聞傳說,令人流連忘返。
潮州鳳城導游詞大全(18篇)篇十一
寫作技巧:
一、先確定要寫哪一處世界遺產。通過網絡、書籍等途徑查閱此處世界遺產的相關資料,若能親身游歷一番,那就再好不過了。
二、選取此處景點最有特色的內容介紹。比如寫黃山,可以抓住“四絕”;寫故宮,可以抓住主要的宮殿;寫頤和園,可以抓住長廊、萬壽山和昆明湖等。在介紹的過程中可以穿插相關的故事、傳說等。
三、語言親切自然。比如“大家跟牢我,小心掉隊。”、“我們要進宮啦!看!那是文成公主的雕像”、“大家小心腳下,繼續跟我走”等等,在游覽過程中要適當用上這樣的過渡語言。甚至開頭的問候語、自我介紹,這都需要用上友好親切的語言。
四、結尾之處溫馨提示參觀游覽注意事項。在解說即將結束之前,可以溫馨提醒游客環保問題、安全問題等。比如最后說道:“好了,我的解說完畢了。大家好好參觀下。但不要亂扔垃圾、損害布達拉宮。因為在三千七百多米高的紅山上建造一群宮殿,不比建造長城容易多少哦。”親切自然地道出了環保觀念,讓游客容易接受。
范文賞析:
尊敬的游客,大家好,我是本次長城一日游的導游—管懷清,大家可以叫我管導,很高興可以跟大家一起度過這愉快的一天,下面由我帶領大家一起去參觀長城吧。
我們參觀的這一段長城修筑在八達嶺上,名叫八達嶺長城。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扶著墻上的條石,踏著腳下的方磚,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來。當時秦始皇修筑長城時動用了幾十萬民工,那時沒有超重機、運輸車,沒有挖掘機,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
看,長城上每三百米就有一座城臺,那些城臺是古代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可以互相呼應,那些士兵們還可以住在里邊呢。長城的過道像很寬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并行,兩旁有方形的射口與瞭望口,供瞭望和射擊用。
下面,我給大家講個關于長城的故事——《孟姜女哭長城》。孟姜女和范喜良成親后不久,范喜良就被秦始皇抓去修筑長城。孟姜女見丈夫好久沒有回來了,于是去長城看看他,當她聽說范喜良已經死了,并且被埋在長城底下時,她便痛哭了起來,一連哭了三天三夜,把長城哭塌了,淚水把長城沖掉了800多里。
在抗日戰爭時,侵華日軍把長城轟開了一個大缺口,中華民族的軍人們奮勇抗戰,用他們的軀體堵住缺口,這就是所謂的“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
為了尊重古代的勞動人民,請大家做到游玩時不要亂涂亂畫,不要亂扔垃圾。
最后是大家的自由活動時間,請大家不要亂扔垃圾,要保護環境,保護長城。下午6點前在長城下集合。祝大家玩得盡興,玩得愉快!
游客們:
大家好!歡迎來到世界遺產——黃山風景名勝區,很高興成為大家的導游。大家叫我小胡好了,希望大家在本次旅游途中玩得開心。
俗話說:“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黃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冬雪“五絕”聞名中外!
大家請看,在我們的眼前就是猴子觀海。站在這里往下望可以看到太平村,據說猴子喜歡上了太平村的.一個小女孩,就變成了人來娶她,可是在酒宴上喝多了,回到洞房里露出了真身,把女孩嚇跑了。猴子只好在山嶺上眺望遠方,癡癡等女孩回來。
大家朝我的左手邊看,那里就是有八百年樹齡的迎客松。它一側的枝丫延伸出來,好像黃山的臂膀在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它是那樣雍容大度,姿態優美,已經成為黃山上的標志性景觀。
現在大家可以盡情地拍照留念,不過請注意:不要亂丟垃圾!不要到危險的地方玩!下午三點到迎客松集合。祝大家度過愉快的一天,等會見。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蔣導,歡迎大家來到美麗的蘇州。
俗話說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而蘇州又以園林聞名中外。蘇州園林歷史悠久,氣魄雄偉,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據記載,蘇州城內大小園林將近200處,其中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分別代表著宋朝、元朝、唐朝和明朝四個時代的藝術風格。
現在我們來到了滄浪亭。滄浪亭位于蘇州南三元坊附近,是蘇州歷史最為悠久的園林,是詩人蘇舜欽的私人花園。滄浪亭占地1.08公頃,是蘇州規模最大的園林之一。大家跟我往前走,著名的滄浪亭就隱藏在這山頂上。它高踞丘嶺,飛檐凌空。亭四周的樹都有上百年的歷史了,石柱上的對聯:“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相信大家都知道,一會兒大家可以爬上去看看,既可以欣賞風景又可以鍛練身體。
園中西南有假山,名“印心石屋”,山上有小樓名“看山樓”。登上樓頂就可以飽覽整個蘇州風光,邊上還有仰止亭和御亭等建筑。
來,大家小心腳下,繼續跟我走。我們現在來到了滄浪亭內著名的五百名賢祠。整個建筑布置得莊重肅穆,堂內三面墻上共有594幅歷史人物頭像,是清代石匠顧湘舟所刻,刻的都有誰呢?大家可以仔細看看,有李白、白居易、歐陽修、蘇軾、文天祥、林則徐等,都是些德才兼備的先賢名士。參觀此處時,希望大家不要大聲喧嘩,以示對先人的尊重。
滄浪亭全園景色簡潔古樸,落落大方,以自然為美。大家現在可以自由活動,拍照留影,記錄這美好的時刻,請記得只留下您的倩影,可別留下垃圾哦。時間不多,大家快快行動吧,6點鐘準時在大門口集合!
文檔為doc格式。
潮州鳳城導游詞大全(18篇)篇十二
我的家鄉在潮州,那里的景色非常漂亮,尤其是潮州八景,讓人陶醉。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西湖。
而西湖里一年四季的景色就是它最迷人的地方。
春天,西湖兩岸的柳樹隨著春風輕輕飄動,像是少女揚起的頭發,十分迷人,還有挺拔的白樺和櫟樹,蒼翠的松柏。
西湖里面的魚成群結隊的游著,好看極了。
金魚在這個隊伍里最為引人注目,它的一身金色的鱗片,在陽光的照射下閃著金光,美麗極了。
夏天,一個個小船駛進湖里,許多人都來參觀西湖了。
湖里倒映著蔥蔥蘢蘢的柳樹,藍天,白云,還有樹木,都在湖里了,真像一張美麗的圖畫。
秋天,白樺和櫟樹變黃了,松柏顯得更蒼翠了。
秋風吹來,一片片落葉在空中飛舞,美麗極了。
空中飛舞著一群燕子,給藍藍的天空添加了一道新的風景。
冬天,是西湖最安靜的季節,因為天氣寒冷,人們都不愿意出來,平常呱呱叫的青蛙,也躲到水下的洞里去了。
整個西湖像是睡在搖籃里的嬰兒,不哭也不鬧。
潮州西湖一年四季景色宜人,是我家鄉水靈靈的眼睛。
今年過年,我和媽媽、小姨一起去潮州西湖游玩。
那天早上,我們步行來到西湖。
西湖的湖邊到處是綠樹綠草,美麗極了!湖的右邊,綠樹成陰,我們從左邊一眼望去,仿佛一片綠色的海洋!湖的左邊,有許多的"小葉榕"。
那的"小葉榕",最小也有一百多歲大。
"小葉榕"長得非常茂盛,綠葉密的沒有一點兒縫隙!
西湖的湖很平靜,靜得像一面碧綠的.鏡子。
那湖的顏色碧綠,綠得沒有一點兒雜色;綠得猶如成千上萬片碧綠的葉子,漂浮在水面,漂亮極了!湖水很清,清得能看見湖底的石頭:清得能看見"小葉榕"美麗的倒影。
湖里還有一條條活蹦亂跳的小鯉魚,有金色的、紅色的、黃色的。
最可惜的是:沒有看見那一朵朵姿態不一的美麗的荷花,那一片片圓圓的翠綠色的荷葉,那一個個綠綠的蓮蓬!
西湖可真美啊!下次,我還要去那兒玩!你覺得潮州西湖美嗎?
因為天氣寒冷,白云,西湖兩岸的柳樹隨著春風輕輕飄動,像是少女揚起的頭發我的家鄉在潮州,好看極了,在陽光的照射下閃著金光,給藍藍的天空添加了一道新的風景,真像一張美麗的圖畫,那里的景色非常漂亮,美麗極了,松柏顯得更蒼翠了。
夏天。
秋天,蒼翠的松柏,是我家鄉水靈靈的眼睛,十分迷人,平常呱呱叫的青蛙,尤其是潮州八景,不哭也不鬧。
西湖里面的魚成群結隊的游著。
金魚在這個隊伍里最為引人注目,藍天。
而西湖里一年四季的景色就是它最迷人的地方。
冬天,一片片落葉在空中飛舞,一個個小船駛進湖里,還有挺拔的白樺和櫟樹。
整個西湖像是睡在搖籃里的嬰兒。
湖里倒映著蔥蔥蘢蘢的柳樹,美麗極了。
其中,都在湖里了,白樺和櫟樹變黃了,也躲到水下的洞里去了,還有樹木。
空中飛舞著一群燕子,人們都不愿意出來。
春天。
潮州西湖一年四季景色宜人。
秋風吹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西湖,許多人都來參觀西湖了,它的一身金色的鱗片,讓人陶醉,是西湖最安靜的季節.
潮州鳳城導游詞大全(18篇)篇十三
潮州西湖,山倚湖蒼翠,湖傍山青黛。昔時是潮州古城的護城濠,俗稱“城壕池”。下面是本站帶來的潮州西湖。
導游詞。
作文,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今年過年,我和媽媽、小姨一起去潮州西湖游玩。
那天早上,我們步行來到西湖。西湖的湖邊到處是綠樹綠草,美麗極了!湖的右邊,綠樹成陰,我們從左邊一眼望去,仿佛一片綠色的海洋!湖的左邊,有許多的“小葉榕”。那的“小葉榕”,最小也有一百多歲大。“小葉榕”長得非常茂盛,綠葉密的沒有一點兒縫隙!
西湖的湖很平靜,靜得像一面碧綠的鏡子。那湖的顏色碧綠,綠得沒有一點兒雜色;綠得猶如成千上萬片碧綠的葉子,漂浮在水面,漂亮極了!湖水很清,清得能看見湖底的石頭:清得能看見“小葉榕”美麗的倒影。湖里還有一條條活蹦亂跳的小鯉魚,有金色的、紅色的、黃色的。最可惜的是:沒有看見那一朵朵姿態不一的美麗的荷花,那一片片圓圓的翠綠色的荷葉,那一個個綠綠的蓮蓬!
西湖可真美啊!下次,我還要去那兒玩!你覺得潮州西湖美嗎?
因為天氣寒冷,白云,西湖兩岸的柳樹隨著春風輕輕飄動,像是少女揚起的頭發我的家鄉在潮州,好看極了,在陽光的照射下閃著金光,給藍藍的天空添加了一道新的風景,真像一張美麗的圖畫,那里的景色非常漂亮,美麗極了,松柏顯得更蒼翠了。
夏天。
秋天,蒼翠的松柏,是我家鄉水靈靈的眼睛,十分迷人,平常呱呱叫的青蛙,尤其是潮州八景,不哭也不鬧。西湖里面的魚成群結隊的游著。金魚在這個隊伍里最為引人注目,藍天。而西湖里一年四季的景色就是它最迷人的地方。
冬天,一片片落葉在空中飛舞,一個個小船駛進湖里,還有挺拔的白樺和櫟樹。整個西湖像是睡在搖籃里的嬰兒。湖里倒映著蔥蔥蘢蘢的柳樹,美麗極了。其中,都在湖里了,白樺和櫟樹變黃了,也躲到水下的洞里去了,還有樹木。空中飛舞著一群燕子,人們都不愿意出來。
春天。
潮州西湖一年四季景色宜人。秋風吹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西湖,許多人都來參觀西湖了,它的一身金色的鱗片,讓人陶醉,是西湖最安靜的季節.
潮州西湖,山倚湖蒼翠,湖傍山青黛。昔時是潮州古城的護城濠,俗稱“城壕池”。今天隨著城市建設重心的西移,這里已成為古城區與新城區綠色的分水嶺,也是名城騰輝一脈相承的紐帶。在貫徹實施“保護古城區,建設新城區”的城建方針中,兩者當互相兼顧、齊驅并進。假若潮州的城建規劃已定位在山水園林式之中,那么,西湖便是古城區一片碧綠的園林肺葉,堪稱新世紀環保城市的綠色明珠。
宗乾元年間(758-759年),皇帝下詔,天下臨池帶郭處設置放生池八十一處,這西湖便是其中一處(過去西湖山麓尚刻“放生”二字,現在湖心亭南側有一池,稱為放生池)。因與西湖依傍的葫蘆山,對護衛古城有天然屏障的作用,歷代官府均重視對它的修筑、浚疏。值得一提的是南宋時知軍州事林驃及知州林光世,他們對西湖和葫蘆山都有不少建設。林光世還寫了篇《浚湖銘》留世。到了元代,潮州戰亂把西湖景物毀了不少。在洪武初年又因潮州大修城墻,采用去大批石塊,還把湖填了一半,稱作城壕。后來曾陸續重建一些景觀。到了清朝,因屢遭兵燹,西湖景物,又多數被毀。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還在西湖山筑腰城,防御“三藩”之亂。劉進忠的反清,又使西湖變成挖壕溝、圍柵欄、設炮臺的兵家要塞。到了民國時更被軍閥洪兆麟占為私家園——“洪園”。故有人把西湖的簡史概括為:始于唐、著于宋、毀于元、盛于明、蕪于清,民國不清不明,于今湖綠波平。
卻可容十多人。從靠“李公亭”一端進去,沿著狹長的洞道向北到另一出口,洞壁上還鐫刻有逸史詩,這個洞便叫“活人洞”。據說明萬歷年間(1592年),有人到此游玩,正為擬這個洞名而三思,忽見有一個孩子掉人湖中,趕快下去把他救起,于是便把此洞命名為“活人洞”。洞內還有記敘當時事件的石刻題記:“萬歷壬辰九月三日,郡人林喬松、張志可,劉興學、陳明登此,午見蒼童渡溺湖中,拯活書。”這也許是小孩的親屬為鳴謝這四個“英雄”而刻的。
壽安巖在活人洞東北邊,結構奇特,怪石重疊,古樹濃蔭,似一座大型園林盆景。巖上刻有“壽安巖”三字和一些記事石刻。最有趣的是巖前石壁平直,有如刀切。在這石壁上刻有兩行詩:“有客重來山柏翠,何人不及洞湖清”。巖前一塊大石橫倒,上面刻了明朝十二個舉人的名字,也有人稱“舉子石”,這些名字也是橫臥著,粗看是自然的倒斜,實際上卻隱含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傳說。
據說這塊橫倒的大石,原是連在壽安巖上的。由于這里風景十分優美,明末有十二個舉子看中了這風水寶地,便把自己的功名刻在巖前平石上,想因此留芳千古。可是后來清兵人關,明朝亡國,這些舉子中大多數在國難當頭,山河破碎之時,為了功名利祿,投靠清廷,做清朝的官吏。當時,潮州還處于不清不明的時期,潮人每過此地,便指著石中降清者痛罵。久了,連巖石也感到同這些人連在一起十分羞恥。相傳在康熙年間,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雷鳴電閃,“轟隆”一聲,把巖石崩裂了,那刻著十二舉子的石頭,就像遭刀劈一樣,從高處跌落在巖腳,半截埋進泥土里,這些名字也就需橫看才行.
在石塊裂開后的切口,潮人看到前述的兩句詩。粗讀好像一般的詠景詩,但仔細品味,卻別有寓意:“山柏翠”與“山破碎”音相近,“洞湖清”與“痛胡清”又諧音。看看字跡,又仿似在巖石崩裂前就刻在里面的。究竟清代誰敢刻這首藏有“反骨”的詩,誰也說不清,故大家只能稱之為“仙客留題”罷了。其實這只是一個附會的傳說,十二舉子里有明萬歷年間壬午舉人林熙春,他是癸未進士,官至工科給事中、戶部左侍郎,榮歸鄉里后造福地方,興修水利,倡建江東急水塔等,為人民辦了很多實事、好事,到80歲去世,并沒有為清廷效力。
暢游西湖,不妨到芙蓉池走一走,這里曲徑通幽,荷花溢香,頗具蘇州園林的韻味。在芙蓉亭北端有“奇石館”,展示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趣。亭橋西側現為西湖園林管理處,旁邊小屋的左墻壁特別厚,壁上有藍色嵌瓷的“壽安古墻”四大字,這古墻足有360多年的滄桑史跡,也隱含著一段傳奇的故事。
宋初,這地方原是州學地址,后州學搬進府城的金山,此處便成了“凈慧寺”。元朝凈慧寺被兵毀,明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重建,改名壽安寺。有一年海陽知縣高某懷疑自己的妾與寺中和尚私通,懷恨在心,便暗中把妾毒死,寄棺于寺中,并揚言棺木中有陪葬的珠寶。后又請一個死囚伏于寺中,把珠寶盜出置于寺僧人住所,知縣帶兵伏擊,率兵勇圍寺,逮捕了寺僧,判他們盜棺中珠寶罪,并毀了寺院,僅存一面墻。清代又有人靠著這面墻重建一個小廟,名為九天娘廟。民國20xx年(1920xx年)九天娘廟塌。而今,這里成為游人品嘗西湖魚及潮州菜的風味小吃館。
沿著這菜館向北10多米處,便是西湖最為聞名的“處女泉”。處女泉泉洞如井,有三尺深,泉水極其清冽甘甜。在湖山開辟之前,因這里原是個山坡,泉眼在山坡草叢中正如深居幽谷羞于見人的處子,故被稱為“處女泉”。潮人多喜歡品飲工夫茶,專雇人來此挑泉水,據說用此泉水烹茶特別甘淳溢香,別無雜味。過去潮人林大川在此品茶,有詩曰:“不知陸羽來到此,品作人間第幾泉?”更使處女泉名聲鵲起。現在園林職工在此經營潮州極品鳳凰單樅茶座,名茶配上最上等的泉水,使游人在此品茗,既清神益思,又歇息舒暢,一邊欣賞西湖奇光異趣,一邊品賞潮州工夫茶藝,同時,又能聽到一些西湖的今古奇觀、軼聞傳說,令人流連忘返。
潮州鳳城導游詞大全(18篇)篇十四
潮州,是一個古城,也是一個充滿著活力的城市。那里的夜生活,簡直可以用“五花八門”來形容。這個周末,借著表哥結婚之際,我和媽媽回了一趟潮州,好好地體驗了一番潮州濃濃的生活氣息。
古城“牌坊街”,是潮州最具有特色的地方。到了晚上,整個古色古香的街道都張燈結彩,照亮著一個個不同特色的牌坊。街上人流如鯽,摩肩擦背。每一個小吃店、特產店都燈火通明,背面的古城樓也熒光閃爍,一直持續到半夜三更;街上商店的小喇叭還是滔滔不絕地唱著,___烤攤還冒著縷縷炊煙,絲毫沒有一點晚上休息的氣息。
當夜色慢慢籠罩了潮州城,晚上八點左右,游客們和當地的民眾都會聚集在“牌坊街”,掀起一股股夜生活的浪潮。那時候,正是街上五花八門的潮州小吃最紅紅火火的時候。香噴噴的蠔仔烙、炸春卷、豬腳圈,熱辣辣的牛肉丸湯、粿條湯、餛飩湯,美食的香味吸引了每一個路人,鍋鏟的碰擊聲,像美妙的音樂在耳邊回蕩。街上摩托車川流不息,多人單車伴隨著音樂在街道上慢慢地行走著。特產店里更是吵雜聲不斷,每一個外地的游客拎著大包小包的特產,興奮地談論著潮州的特色。
時間慢慢地推移,鐘聲敲響了十一下,但街上的人們和商鋪的老板絲毫沒有要“撤退”的跡象。而吃夜宵的人們不斷涌進了牌坊街,男人們豪爽地坐在路邊,邊喝啤酒邊吃小吃;女人們則在精品店里精挑細選,尋覓自己喜歡的潮州特產。而這時候,幾百公里外的廣州已經是一片寂靜,人們都紛紛上床睡覺,開始自己的美夢。潮州,真是一個具有多么濃郁生活色彩的城市啊!
潮州“牌坊街”夜生活,真是與眾不同,豐富的生活,使這個古城變得充滿了活力。
潮州鳳城導游詞大全(18篇)篇十五
開元寺的占地面積約為1.7萬平方米,是一座宮殿式四合院建筑。整座寺院至今保留著唐朝的建筑格局,寺內的各主要建筑體現了宋、明、清各時代的建筑風格。開元寺是廣東四大名寺之一,是粵東地區規模最大的古剎,20___年7月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元寺的主要建筑由南向北依次為金剛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在中軸線的東西兩側分別是地藏閣和觀音閣。
金剛殿建于明朝,殿內供奉著兩大金剛,他們是寺院的守護神,其中一位叫做密跡金剛。密跡金剛就是這五百金剛衛隊的衛隊長,在密跡金剛對面的是那羅延天,傳說他是印度的大力神。潮州開元寺的兩大金剛都是閉口端坐,手拿金剛圈。
天王殿是我國僅存的宋代單檐歇山頂建筑,在建筑上具有極高的價值。據文獻記載,日本奈良東大寺的大佛殿的建筑式樣是南宋明州建筑師陳和卿帶到日本的。日本建筑史學界對這座建筑給予極高的評價,說它引起了日本建筑的第二次革命,為日本建筑界帶來新的技術和結構風格。大佛殿完工之后不久,陳和卿就去世了。他臨終時留下遺言,說大佛殿是參照中國某佛殿的式樣而建,但他沒有說出具體是參照哪一寺院的建筑而建。為了尋找大佛殿的“根”,中、日兩國建筑界的學者用了大量時間走遍了中國各地的各所寺院,但都一無所獲。直到1992年,同濟大學教授陸秉杰來到潮州,經過他的實地驗證,最終把“大佛殿”的根確定在潮州開元寺的天王殿。這一發現轟動了中日兩國的建筑界和考古界!
天王殿在建筑上有三個特點:第一,整座建筑有32根柱子,這些柱子都是木石結合,下端為石柱,上端為木柱。第二,天王殿東西兩側的山墻沒有用石柱而是用磚砌,整個屋頂的屋頂重量由兩側山墻承載。第三,在柱子上端為層層疊疊的斗拱連接屋頂,從下往上望,這些復雜的斗拱好像一朵朵盛開的蓮花,在民間把這種斗拱叫作“蓮花托”。
在天王殿內正上方一塊牌匾上面寫著“開元鎮國禪寺”六個字,其中的“鎮國”兩字不是一般寺廟都可以用的。潮州開元寺之所以可以用“鎮國”兩字,據說是因為明朝初年倭寇侵犯我國沿海各府。但因倭寇信佛,只犯沿海而不敢犯潮州城,指揮俞良輔就以為開元寺能鎮境保國而請封開元寺為“鎮國禪寺”并得到了朝廷的批準。這就是開元寺“鎮國”兩字的由來。在天王殿正中間供奉的是彌勒佛。據佛經說,彌勒佛是未來世的佛祖,是現在世佛祖釋迦牟尼佛在未來世的接班人。
在天王殿東西兩側供奉的是四大天王。開元寺的四大天王與其他寺院的四大天王在造型上有所不同,開元寺的四大天王都是四平八穩的坐著,開元寺的北方多聞天王手中的法器是寶塔,而奇特寺院的多聞天王手中的法器一般是“傘”。這是因為開元寺是“鎮國禪寺”,四平八穩的端坐和寶塔含有“鎮國”的意思。
在彌勒佛背后,面向大雄寶殿的是韋馱菩薩。韋陀是南方增長天王手下的一個神將,因為護法有功被列為三十二神將之首,親受佛祖的法旨,保護出家人,護持佛法,所以稱為“三洲感應”。
在天王殿北面是開元寺的中庭,即大雄寶殿前的廣場。中庭的南邊有兩株菩提樹,菩提在印度語的意思是“智慧”,因此菩提樹也叫“智慧樹”。現在開元的這兩株菩提樹是50年代從廈門南普陀寺移植過來的。
在中庭的東西兩側有4座方形的石塔,叫做“阿育王式塔”。四個塔代表“四大部洲”,即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
在中庭北端大雄寶殿前有兩座石經幢。據考證,這兩座經幢是唐朝建寺時的原物,也是目前潮州現存最早的石雕作品。
中庭北面是開元寺的核心建筑大雄寶殿。現在的大雄寶殿為清朝光緒年間重修時的建筑。
在大雄寶殿正中供奉的是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是佛教的創始人,他創立的佛教的基礎教義是“四諦”,所謂“諦”就是“真理”意思。四諦就是“苦、集、滅、道”。
在釋迦佛東邊的是藥師佛,他是東方“凈琉璃世界的教主”。在釋迦佛西邊的阿彌陀佛,他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
在大雄寶殿東西兩側供奉的是十八羅漢。
在釋迦佛的背面是“飄海觀音”。
在飄海觀音左右兩側分別是僑陳如和優波離兩位尊者。他們都是釋迦牟尼的學生。據傳,僑陳如是釋迦牟尼成佛后在鹿野苑開始傳法的第一個學生,而優波離則是釋迦牟尼的學生中對佛教的戒律理解得最好,并能自覺的遵守,因此釋迦牟尼讓他負責佛教戒律方面的工作。
大雄寶殿北面是開元寺的藏經樓,這里珍藏著開元寺1000多年來收藏的眾多珍貴的文物。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開元的鎮寺之寶---清朝乾隆皇帝欽賜給潮州開元寺的雍正版《大藏經》。這部《大藏經》刻于清朝雍正十三年(1753年),當時共刻印了10部,先后頒賜給全國十大寺院收藏,全書共7246卷,用漢、滿、藏、蒙四種文字刊行。開元寺能夠成為其中的一個收藏寺院,由此可以看出開元寺在中國各佛寺中的地位。
地藏閣中供奉的是地藏菩薩和十大閻王。門口有一塊寫著“莫不尊親”四個字的匾額,意思是“尊重父母雙親才是真正的行孝”。在地藏閣內正面端坐的就是地藏菩薩。在地藏閣左右兩側分別是十大閻羅,閻羅是地獄的統治者。
觀音閣內供奉的是觀世音菩薩。由于觀世音能救苦救難,有眾多的信眾。在中國的觀世音大多都是這種形象。其實菩薩是金剛身沒有性別之分的。在南朝后,為更好的體現大慈大悲和方便婦女供奉,產生了女身觀世音像。
在觀音閣內左右兩側供奉的是18尊觀世音的化身像。觀世音為了度化眾生,示現“三十二應化”形象。在觀音閣內的18尊化身像就是“三十二應化像”中的十八種。現在,在觀音閣內供奉觀音18化身像的在全國可能就只有開元寺一家了!
潮州鳳城導游詞大全(18篇)篇十六
今年過年,我和媽媽、小姨一起去潮州西湖游玩。
那天早上,我們步行來到西湖。
西湖的湖邊到處是綠樹綠草,美麗極了!湖的右邊,綠樹成陰,我們從左邊一眼望去,仿佛一片綠色的海洋!湖的左邊,有許多的"小葉榕"。
那的"小葉榕",最小也有一百多歲大。
"小葉榕"長得非常茂盛,綠葉密的沒有一點兒縫隙!
西湖的湖很平靜,靜得像一面碧綠的鏡子。
那湖的顏色碧綠,綠得沒有一點兒雜色;綠得猶如成千上萬片碧綠的葉子,漂浮在水面,漂亮極了!湖水很清,清得能看見湖底的石頭:清得能看見"小葉榕"美麗的倒影。
湖里還有一條條活蹦亂跳的小鯉魚,有金色的、紅色的、黃色的。
最可惜的是:沒有看見那一朵朵姿態不一的美麗的荷花,那一片片圓圓的翠綠色的荷葉,那一個個綠綠的蓮蓬!
西湖可真美啊!下次,我還要去那兒玩!你覺得潮州西湖美嗎?
潮州鳳城導游詞大全(18篇)篇十七
剛下了一場春雨,第二天,我們就去了潮州西湖公園。
春天的潮州西湖公園見者正如一片葉的海洋,樹的世界……走過西湖公園正門的拱形虹橋,俯視著腳下平靜的湖水,聽診不遠處傳來的聲聲鳥兒婉轉的啼叫聲,問到頭頂花兒飄逸而來的淡淡的香氣,心中有說不出的悠靜。
因為下了一夜的雨,地上灑滿了腐爛的鮮花和枯黃的落葉。但是,此時,書上卻是另外一番景象,樹精神抖擻的站著,宛如一位位皇家士兵,樹上,嫩綠的葉子正在努力的生長,期望有朝一日能成為一片“成熟”的葉子,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讓人感受到春天的氣息。
我們在一處空地歇腳。在空地邊沿著欄桿一直走過去,能看見西湖的一邊,那兒飼養了許多品種不一,形態各異的魚群。所有的魚兒都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享受著春天賜予他們的清新空氣。
潮州鳳城導游詞大全(18篇)篇十八
開元寺位于潮州市區開元路中段。開元寺的前身是創建于隋唐之際的荔峰寺。唐朝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為慶祝自己的生日,下令全國81州郡各選一大寺,以其年號為名,當時潮州就把“荔峰寺”改名為“開元寺”。
現在開元寺的占地面積約為1.7萬平方米,是一座宮殿式四合院建筑。整座寺院至今保留著唐朝的建筑格局,寺內的各主要建筑體現了宋、明、清各時代的建筑風格。開元寺是廣東四大名寺之一,是粵東地區規模最大的古剎,20xx年7月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元寺的主要建筑由南向北依次為金剛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在中軸線的東西兩側分別是地藏閣和觀音閣。
金剛殿建于明朝,殿內供奉著兩大金剛,他們是寺院的守護神,其中一位叫做密跡金剛。密跡金剛就是這五百金剛衛隊的衛隊長,在密跡金剛對面的是那羅延天,傳說他是印度的大力神。潮州開元寺的兩大金剛都是閉口端坐,手拿金剛圈。
天王殿是我國僅存的宋代單檐歇山頂建筑,在建筑上具有極高的價值。據文獻記載,日本奈良東大寺的大佛殿的建筑式樣是南宋明州建筑師陳和卿帶到日本的。日本建筑史學界對這座建筑給予極高的評價,說它引起了日本建筑的第二次革命,為日本建筑界帶來新的技術和結構風格。大佛殿完工之后不久,陳和卿就去世了。他臨終時留下遺言,說大佛殿是參照中國某佛殿的式樣而建,但他沒有說出具體是參照哪一寺院的建筑而建。為了尋找大佛殿的“根”,中、日兩國建筑界的學者用了大量時間走遍了中國各地的各所寺院,但都一無所獲。直到1992年,同濟大學教授陸秉杰來到潮州,經過他的實地驗證,最終把“大佛殿”的根確定在潮州開元寺的天王殿。這一發現轟動了中日兩國的建筑界和考古界!
天王殿在建筑上有三個特點:第一,整座建筑有32根柱子,這些柱子都是木石結合,下端為石柱,上端為木柱。第二,天王殿東西兩側的山墻沒有用石柱而是用磚砌,整個屋頂的屋頂重量由兩側山墻承載。第三,在柱子上端為層層疊疊的斗拱連接屋頂,從下往上望,這些復雜的斗拱好像一朵朵盛開的蓮花,在民間把這種斗拱叫作“蓮花托”。
在天王殿內正上方一塊牌匾上面寫著“開元鎮國禪寺”六個字,其中的“鎮國”兩字不是一般寺廟都可以用的。潮州開元寺之所以可以用“鎮國”兩字,據說是因為明朝初年倭寇侵犯我國沿海各府。但因倭寇信佛,只犯沿海而不敢犯潮州城,指揮俞良輔就以為開元寺能鎮境保國而請封開元寺為“鎮國禪寺”并得到了朝廷的批準。這就是開元寺“鎮國”兩字的由來。
在天王殿正中間供奉的是彌勒佛。據佛經說,彌勒佛是未來世的佛祖,是現在世佛祖釋迦牟尼佛在未來世的接班人。
在天王殿東西兩側供奉的是四大天王。開元寺的四大天王與其他寺院的四大天王在造型上有所不同,開元寺的四大天王都是四平八穩的坐著,開元寺的北方多聞天王手中的法器是寶塔,而奇特寺院的多聞天王手中的法器一般是“傘”。這是因為開元寺是“鎮國禪寺”,四平八穩的端坐和寶塔含有“鎮國”的意思。
在彌勒佛背后,面向大雄寶殿的是韋馱菩薩。韋陀是南方增長天王手下的一個神將,因為護法有功被列為三十二神將之首,親受佛祖的法旨,保護出家人,護持佛法,所以稱為“三洲感應”。
在天王殿北面是開元寺的中庭,即大雄寶殿前的廣場。中庭的南邊有兩株菩提樹,菩提在印度語的意思是“智慧”,因此菩提樹也叫“智慧樹”。現在開元的這兩株菩提樹是50年代從廈門南普陀寺移植過來的。
在中庭的東西兩側有4座方形的石塔,叫做“阿育王式塔”。四個塔代表“四大部洲”,即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
在中庭北端大雄寶殿前有兩座石經幢。據考證,這兩座經幢是唐朝建寺時的原物,也是目前潮州現存最早的石雕作品。
中庭北面是開元寺的核心建筑大雄寶殿。現在的大雄寶殿為清朝光緒年間重修時的建筑。
在大雄寶殿正中供奉的是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是佛教的創始人,他創立的佛教的基礎教義是“四諦”,所謂“諦”就是“真理”意思。四諦就是“苦、集、滅、道”。
在釋迦佛東邊的是藥師佛,他是東方“凈琉璃世界的教主”。在釋迦佛西邊的阿彌陀佛,他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
在大雄寶殿東西兩側供奉的是十八羅漢。
在釋迦佛的背面是“飄海觀音”。
在飄海觀音左右兩側分別是僑陳如和優波離兩位尊者。他們都是釋迦牟尼的學生。據傳,僑陳如是釋迦牟尼成佛后在鹿野苑開始傳法的第一個學生,而優波離則是釋迦牟尼的學生中對佛教的戒律理解得最好,并能自覺的遵守,因此釋迦牟尼讓他負責佛教戒律方面的工作。
大雄寶殿北面是開元寺的藏經樓,這里珍藏著開元寺1000多年來收藏的眾多珍貴的文物。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開元的鎮寺之寶---清朝乾隆皇帝欽賜給潮州開元寺的雍正版《大藏經》。這部《大藏經》刻于清朝雍正十三年(1753年),當時共刻印了10部,先后頒賜給全國十大寺院收藏,全書共7246卷,用漢、滿、藏、蒙四種文字刊行。開元寺能夠成為其中的一個收藏寺院,由此可以看出開元寺在中國各佛寺中的地位。
地藏閣中供奉的是地藏菩薩和十大閻王。門口有一塊寫著“莫不尊親”四個字的匾額,意思是“尊重父母雙親才是真正的行孝”。在地藏閣內正面端坐的就是地藏菩薩。在地藏閣左右兩側分別是十大閻羅,閻羅是地獄的統治者。
觀音閣內供奉的是觀世音菩薩。由于觀世音能救苦救難,有眾多的信眾。在中國的觀世音大多都是這種形象。其實菩薩是金剛身沒有性別之分的。在南朝后,為更好的體現大慈大悲和方便婦女供奉,產生了女身觀世音像。
在觀音閣內左右兩側供奉的是18尊觀世音的化身像。觀世音為了度化眾生,示現“三十二應化”形象。在觀音閣內的18尊化身像就是“三十二應化像”中的十八種。現在,在觀音閣內供奉觀音18化身像的在全國可能就只有開元寺一家了!這也是開元寺又一個與眾不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