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的編寫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求進行個性化調整。在下面的內容中,小編為大家提供了一些關于大班教案總結的范文,供大家參考。
月亮船大班教案(精選23篇)篇一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了解我國有世界最高的山、最長的長城、最大的廣場。
2、能復述故事,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1、教學掛圖。
2、有關喜馬拉雅山、萬里長城、天安門廣場的圖片。
一、組織教學:
小朋友,今天有這么多老師和我們一起上課,你們高興嗎?(高興)現在請聽兒歌,看兒歌里小小的船是指什么船。
二、兒歌導入:
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兩頭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好,小朋友說兒歌中小小的船是指什么船呢?(月亮船)對,是月亮船,今天老師就帶來一個關于月亮船的故事,你們想聽嗎?(想聽)。
三、分段播放故事錄音。
四、教師設問題,請幼兒回答: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月亮船)。
2、是誰幫助小螞蟻找到家鄉的?(仙女)。
3、小螞蟻的家鄉在哪里?(中國)那兒有最高的山是什么山?(喜馬拉雅山)那兒有最長的墻是什么墻?(萬里長城)那兒有最大的廣場是什么廣場?(天安門廣場)。
五、出示教學掛圖,請幼兒和老師一起講述故事。
1、教師提問:小螞蟻的家鄉是中國,那你們的家鄉在哪里?(中國)你還知道我們中國有哪些美麗風景?(長江三峽、日月潭等)。
2、請幼兒再說出我國在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墻、最大的廣場的名字,教師出示相應的圖片,以加深幼兒的印象。
六、教師小結:
我們的國家地域廣闊,山河秀麗,有很多著名的建筑、風景名勝,我們要從小熱愛自己的祖國,為做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七、播放劃船的音樂。
現在就讓我們坐上“月亮船”到我們美麗的家鄉去游玩吧!
《月亮船》是大班語言活動,但其中卻蘊含著科學知識,為了讓孩子們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我上網找了很多的有關圖片和地圖,因為這些都是比較抽象及難理解的,這里的孩子外出的`機會也很少,對一些理解只停留在附近的一些所熟知的地貌上。此次活動來自生活,又能夠增長幼兒的知識。蒲公英是孩子們非常熟悉和喜愛的一種植物,它小而輕,很容易被風吹走,而在它被吹走之后,所發生的事情,是一種美好的想象,因為世界上沒有仙女,故事中的仙女幫助蒲公英找到了家。故事使用了擬人的方法,通過蒲公英和仙女的對話,告訴幼兒我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長城,最大的廣場。萌發幼兒的祖國自豪感,激發幼兒愛祖國的情感。
月亮船大班教案(精選23篇)篇二
能大膽說詩文,理解詞匯、熱鬧、靜悄悄。用輕重不同的語氣區分白天、晚上的氣氛。
1、直接導入:提問:“小寶寶在干什么?“(睡覺)所以我們要小聲一點。別把小寶寶吵醒了。
2、天黑了月亮出來了,我們的小寶寶睡覺了,你們想一想還有誰睡著了?(引導幼兒把話說完整,××睡著了)你們看看現在這里面誰睡著了?(小鳥、小花、小朋友~,大家都睡著了)
3、都睡著了夜晚是什么樣的?睡覺的`時候沒有聲音,請小朋友用一個好聽的詞來說一說。(安靜、靜悄悄)老師這有一張靜悄悄的圖片。提問:“有人嗎?有聲音嗎?”這就叫靜悄悄。
4、太陽出來了,睡醒來了?咱們一起來看看睡醒來了。大家都醒來了,非常非常熱鬧。什么叫熱鬧?出示圖片,觀察什么叫熱鬧。說明熱鬧是叫人高興的事情。
5、這兩幅圖和在一起就變成了一首好聽的詩文,詩文的名字是《太陽和月亮》教師朗誦詩文內容。
請幼兒分角色朗誦詩文。
月亮船大班教案(精選23篇)篇三
月亮船,讓幼兒帶著問題聽故事,引發幼兒有目的,專注地傾聽故事。本故事主要是為了讓幼兒根據現有的經驗幫助蒲公英,一起探討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里,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感受幫助別人的樂趣。
1.理解故事內容,了解我國的世界之最。
2.學說故事中的對話,萌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1.月亮床、太平洋、喜馬拉雅山、長城、天安門圖片。
2.活動前幼兒收集一些關于中國的世界之最的資料。
3.幼兒用書第5~10頁。
4.掛圖《月亮船》
1.出示月亮船。
教師:小朋友們,這是月亮船,看看,月亮船上有誰?
1.引導幼兒欣賞故事前半段。
教師:螳螂和蟋蟀是怎么安慰蒲公英的?
教師:最后蒲公英遇見了誰?蒲公英是怎么對仙女說的?
教師:你覺得蒲公英的家在什么地方?
2.出示掛圖,講述故事至結尾。
教師:蒲公英的家在哪里?叫什么?
蒲公英在回家的路上看見了什么?仙女是怎么對蒲公英說的?
我們和蒲公英一樣,我們的家都叫中國。我們一起來學學。
3.完整聽賞故事。
教師完整講述故事,請幼兒翻開幼兒用書,邊看圖邊學講故事,重點鼓勵引導幼兒學說故事中的對話。
1.根據故事內容搶答。
教師: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叫什么?(太平洋)
世界上雖高的是什么山?(喜馬拉雅山)
世界上最大的廣場是什么廣場?(天安門廣場)
蒲公英的家到底是在哪?(萬里長城墻下的一棵小草旁)
你還知道中國有哪些世界之最?
引導幼兒翻看幼兒用書,說說中國的世界之最。
月亮船大班教案(精選23篇)篇四
在剛開學的時候,孩子們就對我們中國在奧運會上拿了金牌第一,感到非常驕傲。馬上要國慶節了,孩子們都在忙著排練節目,制作五星紅旗。在跳舞和制作紅旗的過程中,孩子們對自己的祖國媽媽有著更加濃厚的興趣。這幾天,我們的神舟七號也成功發射了。宇航員還將在太空中進行漫步。從孩子在早上的講新聞中,看出孩子們對這些非常感興趣。于是,我以“月亮船”這個故事為載體,讓幼兒進一步了解我國的一些名勝古跡,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而“月亮船”是主題“我是中國人”的其中一個內容。這個故事非常好聽。它把一些我們國家的特征都通過仙女與蒲公英的對話來告訴給孩子們,讓孩子們很容易接受。這個教材是一個比較傳統的教材。根據我班孩子的特點和現在的時代特征,我進行了故事的延伸和擴展。我班的孩子是從托班升上來的,能力比較強。但也有幾個中班插進來的孩子能力比較差。所以我在設計提問時有易有難,讓每個孩子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我們班的孩子雖然回答問題積極性很高,但是在語句的完整性和連貫性上還有所欠缺。大班孩子的表現與表達方式已經多樣化了。在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語言、歌曲、收集圖片等了解中國特有的東西,感受中國文化的多彩與博大。
基于教材的分析、結合孩子的認知特點,確定以下目標:
月亮船大班教案(精選23篇)篇五
1、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知道我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城墻、最大的廣場,萌發愛祖國的情感。
2、領略蒲公英所見的祖國的秀麗山河。
3、學習安靜地傾聽故事,有感情地學講故事。
掛圖第7號、小朋友的書、故事磁帶。
實物小圖:蟋蟀、螳螂、月亮船、仙女、小兔(小兔的尾巴能伸縮)、各地的名勝風景圖片若干。
一、簡短談話,引出故事。
1、做著劃小船的動作進活動室。
2、出示月亮船的小圖。剛才,小朋友劃著自己的小船來到了活動室,老師這兒也有一條船,它是一只月亮船。今天就請你們聽一個關于月亮船的故事。
二、傾聽故事。
1、結合圖片完整地講述故事一遍。問:故事的題目叫什么?
2、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教師演示教具講述第一段故事,提問:
1、蒲公英為什么哭?蒲公英被風吹到了很遠的地方遇到了誰?看到了什么?(討論:故事中說的“陌生的地方”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2、蟋蟀是怎么勸她的?螳螂是怎么勸她的?(幼兒跟學對話)
3、蒲公英最后遇到了誰?蒲公英是怎么對仙女說的?
4、仙女是怎樣幫助蒲公英找到家的?
四、教師繼續演示教具講述第二段故事,請幼兒搶答。
1、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個?(太平洋)
2、世界上最高的山是什么山?(喜馬拉雅山)
3、世界上最大的廣場是什么廣場?(天安門廣場)
4、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里?(萬里長城大墻下的一棵小草旁)
教師小結:喜馬拉雅山、天安門廣場、長城,只有我們中國有,其他國家沒有,我們中國這么偉大、美麗,怪不得蒲公英急著要回家。
五、學習講述故事。
1、請幼兒翻開活動材料,邊看圖邊講述故事。
六、感受祖國山河的美麗,產生自豪感。
1、作為中國人我們自豪不自豪?(自豪)老師也很自豪,我們的祖國很大、很美,除了蒲公英看到的,還有很多名勝古跡和好玩的地方。
2、討論:如果你坐上月亮船,在云海里飄,你還會看到什么?(幼兒發散回答——長江、黃河、海南島、鳥巢、東方明珠塔等等)
3、師:小朋友說了那么多好玩的地方,老師真想去看看,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坐上月亮船到云海里飄一飄,看一看?那老師來做仙女,請你們坐上我的船(出示各地的名勝風景圖片,請幼兒叫出他們的名字)
七、總結:
看到祖國這么多好地方,那么高興不高興?我們的家鄉美不美?我們的祖國美不美?小朋友愛不愛自己的祖國?讓我們大聲地告訴我們的祖國媽媽——我們愛你。
1、在初步欣賞故事時,我能抓住主線來提問,讓幼兒聽完故事后就能記住大概,這一點較好。
2、在引導幼兒認識四大之最時,我直接告訴幼兒是什么,讓幼兒來復述從而來鞏固故事中的知識點,但幼兒還不能真正明白最高、最大、最長的真正含義,我應該用一些比較的手法來實現這個目標,效果會更好。
3、《綱要》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我通過讓幼兒學習蒲公英和蟋蟀、螳螂、仙女之間的對話,讓幼兒體會蒲公英迷路后的傷心,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在用教具演示第一段故事時,我將幼兒置于故事之中,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經驗,體會蒲公英迷路時那種害怕、緊張、難過的心情,進而進一步感受到蒲公英的無助和傷心。
月亮船大班教案(精選23篇)篇六
1、了解我國的一些名勝古跡,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2、用清楚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3、通過傾聽教師對圖書書面語言的朗讀,提升依據畫面展開想象并用較豐富的語匯進行表述的能力。
4、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1、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
x播放故事錄音片段(蒲公英的哭聲)。
x教師提問,幼兒回答:
——“是誰在哭啊?”
“蒲公英為什么哭啊?”
2、閱讀圖書感受內容:
x幼兒閱讀圖書。
——“蒲公英被風吹到很遠的地方,路上碰到了誰?”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呢?”
3、閱讀理解內容:
x幼兒自主閱讀后發表自己的想法:
——“你們在圖書里看到些什么?”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個?最高的山是什么山?”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里?”
“是誰幫助它找到了家?”
4、完整欣賞:
x播放背景音樂,教師講述故事。
x幼兒自由結伴討論:
——“你們的家在哪里?”
“那兒有些什么美麗的景物呢?”
x師生共同小結,共同感受熱愛家鄉的情感。
可引導幼兒合作畫一幅自己家鄉的畫,并嘗試寫一寫自己家鄉的故事。
1、在初步欣賞故事時,我能抓住主線來提問,讓幼兒聽完故事后就能記住大概,這一點較好。
2、在引導幼兒認識四大之最時,我直接告訴幼兒是什么,讓幼兒來復述從而來鞏固故事中的知識點,但幼兒還不能真正明白最高、最大、最長的真正含義,我應該用一些比較的手法來實現這個目標,效果會更好。
3、《綱要》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我通過讓幼兒學習蒲公英和蟋蟀、螳螂、仙女之間的對話,讓幼兒體會蒲公英迷路后的傷心,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在用教具演示第一段故事時,我將幼兒置于故事之中,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經驗,體會蒲公英迷路時那種害怕、緊張、難過的心情,進而進一步感受到蒲公英的無助和傷心。
月亮船大班教案(精選23篇)篇七
1、讓幼兒體驗活動的樂趣。
2、發展幼兒語言的能力。
3、培養幼兒用優美的語調和適當的動作來朗誦兒歌。
磁帶、掛圖、頭飾。
1、引導幼兒參與活動。
教師:那今天呢,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的兩位新朋友就是太陽和月亮。
2、引入。
(2)教:老師也想玩這個游戲,我們一起玩好不好(教師介紹游戲規則與游戲中注意的事項)(邊玩邊播放磁帶《太陽和月亮》)。
(3)讓幼兒帶著問題玩二次游戲。
教:小朋友,你們在玩游戲的時候,知道我們錄音機中播放這首兒歌的題目是什么嗎?它們中出現了誰呢?它們都在做什么呢?那現在呢,老師請小朋友們再玩一次《老鷹捉小雞》的游戲。
3、讓幼兒學習兒歌《太陽和月亮》。
(1)提問幼兒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兒歌的題目是什么?兒歌中都有誰?它們都在做什么?
教:小朋友們,剛剛我們又玩了一遍《老鷹捉小雞》的游戲。現在,有哪位小朋友可以告訴我兒歌的題目是什么?它們中有誰?它們都在做什么?老師再播放一遍這首兒歌。這次,小朋友們要注意聽,看看之前我們說的答案對不對。(再播放一遍兒歌,邊放邊與幼兒復習兒歌中出現的.內容)。
(2)教師出示掛圖,讓幼兒進一步了解兒歌《太陽和月亮》。
讓幼兒用優美的語調和適當的動作來表演兒歌《太陽和月亮》(請兩、三個小朋友上來表演,教師在旁邊提示,之后再讓全體幼兒共同表演最后一次兒歌)(給上來表演的小朋友獎勵)。
月亮船大班教案(精選23篇)篇八
2、幼兒自由談論。教師出示孩子們收集的資料和畫的圖畫。
3、幼兒自由結伴說出自己想對小仙女說的話。
4、教師小結:原來,中國有了許多現代化的建筑,以前的建筑都是老百姓用自己的雙手去建造的,現在科技發達了,工人叔叔會運用現代化的技術、工具,把樓房造的又高又美。運動員和宇航員也是中國的驕傲,他們都為國增光。
月亮船大班教案(精選23篇)篇九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了解我國有世界最高的山、最長的長城、最大的廣場。
2、能復述故事,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4、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5、理解散文的內容,初步學習朗誦散文。
月亮船大班教案(精選23篇)篇十
《月亮船》是大班主題《我是中國人》中的一個精彩奇妙的故事,把蒲公英坐在月亮船上所見的祖國秀麗山河,通過與仙女的對話,讓幼兒了解中國的四個世界之最,將知識的傳授轉變為藝術感受,讓幼兒體會到祖國的偉大,產生自豪感,故事具有一定的常識性。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了解我國的世界之最,并能用語言表述。
2、了解祖國秀麗山河,激發幼兒的愛家鄉、愛祖國的熱情。
3、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4、引導幼兒在故事中學習,感悟生活。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重點:讓幼兒了解我國的這四個世界之最,并用語言進行表述。
活動難點:注重愛國情感的激發。
1、幼兒圖畫書《月亮船》;。
2、哭泣的蒲公英圖片一張;。
3、四個世界之最圖片各一張。
一、出示蒲公英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出示蒲公英哭泣的圖片。
提問:這是誰?他怎么了?蒲公英為什么哭呢?教師引導幼兒自主猜測。
2、那讓我們一起聽故事《月亮船》吧。
二、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聽故事錄音,完整欣賞一遍故事。
問題:蒲公英為什么哭了?蒲公英看見了什么?蒲公英的家在哪里?
2、幼兒回答后教師歸納,然后集體學說:我的家在世界的東方,那兒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洋,那兒有最高的山,那兒有最大的廣場,那兒有最長的城墻。
3、仙女告訴蒲公英什么了?
通過討論,讓幼兒知道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瑪峰,最大的廣場是天安門廣場,最長的城墻是長城。(教師相應貼上四大世界之最的圖片)。
4、聽故事錄音,完整欣賞故事。
鼓勵幼兒跟學蒲公英和仙女的對話部分,強化幼兒對中國幾個重要特征的認識。
三、感受祖國真偉大。
1、問題:小朋友,蒲公英的家在中國,那你們的家在哪里呢?(中國)。
2、我們的祖國出來蒲公英剛剛提到的那些地方外,還有很多漂亮的地方,小朋友你去過哪里呢?知道哪里呢?說出來給大家聽聽吧。
幼兒自由發言加深幼兒對祖國美麗風景的印象,激發幼兒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3、教師把幼兒圖畫書《月亮船》分給幼兒,幼兒看著書本,跟著故事錄音學講故事。
一、設置懸念,激發學習欲望。
在活動一開始,我出示蒲公英圖片,設置情境,猜測蒲公英為什么哭了,感受到蒲公英傷心難過的心情,讓幼兒不由自主地替蒲公英擔心,引起幼兒情感的共鳴,激發幼兒幫助蒲公英的愿望。懸念的討論,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同時激發幼兒關心他人的情感,把孩子引入積極思考的氛圍中。
二、尊重幼兒,以幼兒為主體,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
整個活動中,我采用的是一種視、聽、講結合的方法,引導幼兒理清故事脈絡,理解故事內容。注重提問的啟發性、開放性與各問題彼此之間的銜接,對于孩子的回應給予積極的應答,及時整理幼兒的回答予以適當地提升,組織幼兒討論、與教師交流,幫助幼兒更積極、主動地學習。小朋友們也都能積極參與活動,愿意大膽交流自己的想法。
活動中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如:“蒲公英迷了路,急得哭了起來。”一開始我沒有注意到這一情感要素,只是一帶而過。其實,我們可以讓孩子結合自己的經驗,換位思考,如果你迷路了,你心里會怎樣?自然而然地讓幼兒體驗到迷路的那種害怕、緊張、難過的心情,進而感受到蒲公英的無助和傷心,然后再自然地導入接下來的故事。在最后環節,讓幼兒說說自己祖國有什么美麗景色,孩子們經驗不足,回應很平淡,只有幾個孩子知道一些景點。如果改為請孩子們談談自己家鄉有哪些美景,對他們而言,家鄉才是熟悉的,貼近他們生活,應該選擇幼兒會說,有話說的話題。以上是我對這個教學活動的理解、分析與做法,如有不當之處請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大家!步感受到蒲公英的無助和傷心。
月亮船大班教案(精選23篇)篇十一
月亮船這個故事,采用童話形式,講述了蒲公英乘坐月亮船俯瞰祖國大地的故事,語言親切、自然,想像生動形象,孩子們聽來,很容易進入故事情境,仿佛也坐上仙女的月亮船去遨游了在故事中,作者借仙女之口,簡單介紹了祖國領土之內有世界上最遼闊的海洋、最高大的山脈、最雄偉的城墻、最寬闊的廣場通過這樣的描述,讓孩子們在愉快的想象中,了解到了祖國是多么偉大,并為此產生無比驕傲和自豪的思想感情。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了解我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城、最大的廣場。
2.領略蒲公英所見的祖國秀麗山河。
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了解我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長城。
教學掛圖,故事磁帶。
設計意圖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聽“劃船”的音樂做律動。
2.師:小朋友們,你們坐過船嗎?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艘小
船,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一艘什么船?
3.出示月亮船的圖,導入故事的名稱。
師:嗯,這是一艘月亮船,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個關于月亮船的故事。
二、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2.教師講述故事第一段。蒲公英被風吹到了很遠的地方,她睜眼看到了什么?
3.討論:故事中的“陌生地方”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4.蒲公英碰到了誰?蟋蟀是怎樣勸說蒲公英的?
5.蒲公又碰到了誰?螳螂是怎樣對她說的?
7.再次完整傾聽故事,幼兒可以跟著一起講。
三、我們的家叫中國
2.你會想蒲公英一樣介紹自己的家嗎?請幼兒結合自己的已有經驗,說說祖國的秀麗河山。
月亮船大班教案(精選23篇)篇十二
1、了解我國的一些名勝古跡,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2、用清楚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3、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教學掛圖、幼兒用書、故事錄音。
1、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
播放故事錄音片段(蒲公英的哭聲)。
教師提問,幼兒回答:
——“是誰在哭啊?”
“蒲公英為什么哭啊?”
2、閱讀圖書感受內容:
幼兒閱讀圖書。
——“蒲公英被風吹到很遠的地方,路上碰到了誰?”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呢?”
3、閱讀理解內容:
幼兒自主閱讀后發表自己的想法:
——“你們在圖書里看到些什么?”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個?最高的山是什么山?”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里?”
“是誰幫助它找到了家?”
4、完整欣賞:
播放背景音樂,教師講述故事。
幼兒自由結伴討論:
——“你們的家在哪里?”
“那兒有些什么美麗的景物呢?”
師生共同小結,共同感受熱愛家鄉的情感。
可引導幼兒合作畫一幅自己家鄉的畫,并嘗試寫一寫自己家鄉的故事。
1、在初步欣賞故事時,我能抓住主線來提問,讓幼兒聽完故事后就能記住大概,這一點較好。
2、在引導幼兒認識四大之最時,我直接告訴幼兒是什么,讓幼兒來復述從而來鞏固故事中的知識點,但幼兒還不能真正明白最高、最大、最長的真正含義,我應該用一些比較的手法來實現這個目標,效果會更好。
3、《綱要》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我通過讓幼兒學習蒲公英和蟋蟀、螳螂、仙女之間的對話,讓幼兒體會蒲公英迷路后的傷心,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在用教具演示第一段故事時,我將幼兒置于故事之中,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經驗,體會蒲公英迷路時那種害怕、緊張、難過的心情,進而進一步感受到蒲公英的無助和傷心。
月亮船大班教案(精選23篇)篇十三
1、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按故事的對話線索尋找答案。
2、初步了解長城、喜馬拉雅山被稱為世界之最的原因萌發對祖國的自豪感。
月亮船圖畫書、長城、天安門、喜馬拉雅山的照片或錄像。
一、看蒲公英畫面,引出故事
1、觀察畫面,說說這是一朵什么花,它有什么特點?
2、師:有一次,一朵小小的蒲公英被風吹到很遠很遠的地方,發生了什么事?
二、聽故事第一部分
1、蒲公英為什么不停的哭?它的家可能在哪里?
三、聽故事第二部分
2、觀看照片或錄像:喜馬拉雅山、長城、天安門
3、觀察比例圖
圖一:感受了解喜馬拉雅山的高
圖二:感受了解長城的長
為什么叫萬里長城?(長城有12萬多里長,所以得名“萬里長城”)
四、閱讀圖畫書
1、和老師一起邊看圖邊講故事
2、思考:蒲公英還能告訴大家它的家是怎樣的?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我國的名勝古跡、著名建筑等。
月亮船大班教案(精選23篇)篇十四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了解我國有世界最高的山、最長的長城、最大的廣場。
2、能復述故事,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1、教學掛圖。
2、有關喜馬拉雅山、萬里長城、天安門廣場的圖片。
3、故事磁帶《月亮船》、音樂磁帶《劃船》。
讓幼兒了解我國的世界之最,并用語言進行表述。
注重愛國情感的激發。
一、組織教學:
小朋友,今天有這么多老師和我們一起上課,你們高興嗎?(高興)現在請聽兒歌,看兒歌里小小的船是指什么船。
二、兒歌導入:
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兩頭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好,小朋友說兒歌中小小的船是指什么船呢?(月亮船)對,是月亮船,今天老師就帶來一個關于月亮船的故事,你們想聽嗎?(想聽)。
三、分段播放故事錄音。
四、教師設問題,請幼兒回答: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月亮船)。
2、是誰幫助小螞蟻找到家鄉的?(仙女)。
3、小螞蟻的家鄉在哪里?(中國)那兒有最高的山是什么山?(喜馬拉雅山)那兒有最長的墻是什么墻?(萬里長城)那兒有最大的廣場是什么廣場?(天安門廣場)。
五、出示教學掛圖,請幼兒和老師一起講述故事。
1、教師提問:小螞蟻的家鄉是中國,那你們的家鄉在哪里?(中國)你還知道我們中國有哪些美麗風景?(長江三峽、日月潭等)。
2、請幼兒再說出我國在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墻、最大的廣場的名字,教師出示相應的圖片,以加深幼兒的印象。
六、教師小結:
我們的國家地域廣闊,山河秀麗,有很多著名的建筑、風景名勝,我們要從小熱愛自己的祖國,為做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月亮船大班教案(精選23篇)篇十五
1、了解我國的一些名勝古跡,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2、用清楚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掛圖、幼兒用書學前、故事錄音。
1、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
播放故事錄音片段(蒲公英的哭聲)。
教師提問,幼兒回答:
——“是誰在哭啊?”
“蒲公英為什么哭啊?”
2、閱讀圖書感受內容:
幼兒閱讀圖書。
——“蒲公英被風吹到很遠的地方,路上碰到了誰?”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呢?”
3、閱讀理解內容:
幼兒自主閱讀后發表自己的想法:
——“你們在圖書里看到些什么?”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個?最高的山是什么山?”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里?”
“是誰幫助它找到了家?”
4、完整欣賞:
播放背景音樂,教師講述故事。
幼兒自由結伴討論:
——“你們的家在哪里?”
“那兒有些什么美麗的景物呢?”
師生共同小結,共同感受熱愛家鄉的情感。
建議與提示:
可引導幼兒合作畫一幅自己家鄉的畫,并嘗試寫一寫自己家鄉的故事。
月亮船大班教案(精選23篇)篇十六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了解我國有世界最高的山、最長的長城、最大的廣場。
2、學習講述故事,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4、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5、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1、教學掛圖。
2、有關喜馬拉雅山、萬里長城、天安門廣場的圖片。
3、故事磁帶《月亮船》、音樂磁帶《劃船》。
一、組織教學:小朋友,今天有這么多老師和我們一起上課,你們高興嗎?(高興)現在請聽兒歌,看兒歌里小小的船是指什么船。
二、兒歌導入:
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兩頭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好,小朋友說兒歌中小小的船是指什么船呢?(月亮船)對,是月亮船,今天老師就帶來一個關于月亮船的故事,你們想聽嗎?(想聽)
三、分段播放故事錄音。
四、教師設問題,請幼兒回答: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月亮船)
2、是誰幫助小螞蟻找到家鄉的?(仙女)
3、小螞蟻的家鄉在哪里?(中國)那兒有最高的山是什么山?(喜馬拉雅山)那兒有最長的墻是什么墻?(萬里長城)那兒有最大的廣場是什么廣場?(天安門廣場)
五、出示教學掛圖,請幼兒和老師一起講述故事。
1、教師提問:小螞蟻的家鄉是中國,那你們的.家鄉在哪里?(中國)你還知道我們中國有哪些美麗風景?(長江三峽、日月潭等)
2、請幼兒再說出我國在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墻、最大的廣場的名字,教師出示相應的圖片,以加深幼兒的印象。
六、教師小結:我們的國家地域廣闊,山河秀麗,有很多著名的建筑、風景名勝,我們要從小熱愛自己的祖國,為做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七、播放劃船的音樂,現在就讓我們坐上“月亮船”到我們美麗的家鄉去游玩吧!
月亮船大班教案(精選23篇)篇十七
1、了解我國的一些名勝古跡,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
一、 故事導入:
2、幼兒傾聽故事,后提問:“蒲公英的家在哪里?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什么?世界上最高的山是哪座山?”
3、蒲公英得到仙女的幫助,回到了中國。她一天一天的長大,發現中國有了許多的變化,她想告訴仙女,中國又有了自己的驕傲。
二、 交流討論:
1、你們說說,蒲公英覺得中國又有了自己的驕傲,會是什么呢?
2、幼兒自由談論。
3、教師小結:原來,中國有了許多現代化的建筑,以前的建筑都是老百姓用自己的雙手去建造的,現在科技發達了,工人叔叔會運用現代化的技術、工具,把樓房造的又高又美。
4、教師小結:運動員也是中國的驕傲,他們堅持訓練,為國增光。
三、 表達表現:
1、大家說了那么多中國的驕傲,現在讓我們把它畫出來,讓更多的人知道吧。
2、幼兒自由結伴,進行繪畫以及表現。
四、 歌曲演唱:
2、幼兒演唱。
3、現在,我們把中國的驕傲去告訴弟弟妹妹吧。
月亮船大班教案(精選23篇)篇十八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了解我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大的海洋、最大的廣場和最長的長城。
2、領略蒲公英所見的祖國秀麗山河,激發幼兒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
“劃小船”音樂月亮船圖片。
“大中國”歌曲幼兒課前會唱“大中國”歌曲。
1、幼兒做著劃小船的動作進活動室。
2、出示月亮船的圖物,引出故事主題。
3、教師一邊演示課件,一邊講故事。
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都有誰?故事發生什么事?
4、教師分段演示、講述課件,引導提問、模仿表演。
一段:從開始——蒲公英沿著兔子的尾巴,攀上了月亮船。
提問:蒲公英被風吹到了很遠的地方,它睜開眼看到了什么?什么是“陌生”呢?
蒲公英迷路了,它出現了什么表情?
誰來到了蒲公英身邊,它們是怎樣對話的?(教師引導幼兒模仿表演)。
最后誰來幫助了蒲公英?它們又是怎樣對話的?(教師引導幼兒模仿表演)。
最后蒲公英上月亮船沒有?它是怎樣上去的?
二段:月亮船在云海里飄呀飄——結尾。
蒲公英看到了世界上最大的廣場,仙女告訴它那叫什么?
蒲公英看到了世界上最長的城墻,仙女告訴它那叫什么?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兒?仙女告訴蒲公英它的家叫什么?
5、教師自然過渡提問:蒲公英的家鄉在中國,我們的家鄉在哪里呢?你們喜歡她嗎?請小朋友互相說說我們的家鄉新密都有什么?(幼兒討論后提問)。
6、幼兒欣賞短篇:我愛家鄉新密。
7、教師小結:教育幼兒熱愛我們的祖國,熱愛我們的家鄉。
8、師生共唱“大中國”結束。
月亮船大班教案(精選23篇)篇十九
1.了解故事情節,學習故事中的詞匯,用句式那兒有…那兒有…那兒有…大膽講述自己和蒲公英所見的海南的美麗山河。
2、感受家鄉海南的美麗和美好,愛家鄉,愛海南。
1.教學掛圖。
2.實物小圖:月亮船、仙女、小兔(小兔的尾巴能伸縮)。
3.故事磁帶。
4.幼兒用書
1.活動重難點:學習運用恰當的詞組、句式講述故事和海南的美景。
2.指導要點:通過聽錄音故事、教具演示等方式幫助幼兒了解故事情節,學習詞組和句式。
1.導入活動:
教師帶幼兒做劃小船動作進活動室,根據劃船動作引入故事《月亮船》。
2.幼兒完整聽一遍錄音故事,了解故事情節,感受故事中描述美麗景色的詞匯和句式。
提問:
3.教師演示教具分段講述故事,幫助幼兒學習用故事中的詞匯和句式大膽講述。
(1)教師演示教具講述第一段故事提問:
蒲公英碰到了誰?蟋蟀是怎樣勸說蒲公英的?
蒲公英又碰到了誰?螳螂是怎樣勸說蒲公英的?
蒲公英最后碰到了誰?蒲公英是怎樣對她說的?
蒲公英的家在哪兒?(在中國的南方,那兒有藍藍的大海、潔白的沙灘;那兒有清清的河流、高高的椰樹;那兒有密密的雨林,有象五指一樣的山。)這個環節要求幼兒用詞組藍藍的大海、潔白的沙灘、清清的河流、高高的椰樹、密密的雨林和句式那兒有…那兒有…那兒有…大膽講述。
(2)教師繼續演示教具講述第二段故事提問:
月亮仙女帶它飄呀飄,蒲公英看見了哪里?(亞龍灣)讓幼兒說說亞龍灣的美景(藍藍的大海、潔白的沙灘)及海南其它的美麗海灣。(引發幼兒經驗講述)蒲公英又看到了什么?(清清的河流,密密的雨林)仙女告訴它那里是什么地方?(萬泉河、尖峰嶺森林公園)蒲公英的家在哪? (五指山下的一棵椰樹旁)
4.幼兒閱讀故事。
(1)幼兒閱讀圖畫故事書,進一步理解故事內涵、內化所學詞組和句式。
(2)討論交流:蒲公英的家在五指山,你們的家在哪兒呢?你們喜歡它嗎?為什么?培養幼兒愛家鄉、愛海南的情感。
5.說一說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用恰當的詞匯和句式描述自己熟悉的其它的海南美景。
月亮船有一次,一朵小小的蒲公英被大風吹到了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
風停了,蒲公英睜開眼睛一看,啊!這是什么地方?陌生的樹,陌生的山,陌生的小河。迷路的蒲公英急得哭了。
好心的蟋蟀說:"別哭,別哭,聽我唱歌。""不,我不聽,我要回家。"蒲公英說。
好心的螳螂說:"別哭,別哭,看我跳舞。""不,我不要看,我要回家。"蒲公英傷心地說。
天黑了,月亮升起來了,像只彎彎的小船,小船上有個仙女和小白兔。仙女看見蒲公英在傷心地哭,她問:"可憐的孩子,你怎么了?"蒲公英說:"我迷路了,我要回家。"仙女和氣地問:"你的家在哪兒?"蒲公英說:"媽媽告訴我,我的家在中國的南方,那兒有藍藍的大海、潔白的沙灘;那兒有清清的河流、高高的椰樹;那兒有密密的雨林,有象五指一樣的山。"仙女微笑著說:"我明白了,坐上我的船,我送你回家。"小白兔把短尾巴伸到船外,尾巴越變越長,一直拖到地上,蒲公英沿著兔子尾巴,攀上了月亮船。
月亮船大班教案(精選23篇)篇二十
在剛開學的時候,孩子們就對我們中國在奧運會上拿了金牌第一,感到非常驕傲。馬上要國慶節了,孩子們都在忙著排練節目,制作五星紅旗。在跳舞和制作紅旗的過程中,孩子們對自己的祖國媽媽有著更加濃厚的興趣。這幾天,我們的神舟七號也成功發射了。宇航員還將在太空中進行漫步。從孩子在早上的講新聞中,看出孩子們對這些非常感興趣。于是,我以 “月亮船”這個故事為載體,讓幼兒進一步了解我國的一些名勝古跡,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而 “月亮船”是主題“我是中國人”的其中一個內容。這個故事非常好聽。它把一些我們國家的特征都通過仙女與蒲公英的對話來告訴給孩子們,讓孩子們很容易接受。這個教材是一個比較傳統的教材。根據我班孩子的特點和現在的時代特征,我進行了故事的延伸和擴展。我班的孩子是從托班升上來的,能力比較強。但也有幾個中班插進來的孩子能力比較差。所以我在設計提問時有易有難,讓每個孩子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我們班的孩子雖然回答問題積極性很高,但是在語句的完整性和連貫性上還有所欠缺。大班孩子的表現與表達方式已經多樣化了。在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語言、歌曲、收集圖片等了解中國特有的東西,感受中國文化的多彩與博大。
基于教材的分析、結合孩子的認知特點,確定以下目標:
1、了解我國的一些名勝古跡,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2、用清楚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1、出示一個在哭泣的蒲公英
——“是誰在哭啊?”
“ 猜猜蒲公英為什么哭啊?”
2、聽故事第一段
幼兒看多媒體。
——“蒲公英被風吹到很遠的地方,路上碰到了誰?”
“小蟋蟀和螳螂是怎么勸蒲公英的?”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呢?”
3、繼續播放多媒體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個?
“最高的山是什么山?”
“最大的廣場是什么廣場?”
4、聽故事第二段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里?”
“是誰幫助它找到了家?”
1、回家后的蒲公英想告訴仙女,現在中國又有了很多自己的驕傲,會是什么呢?
2、幼兒自由談論。教師出示孩子們收集的資料和畫的圖畫。
3、幼兒自由結伴說出自己想對小仙女說的話
4、教師小結:原來,中國有了許多現代化的建筑,以前的建筑都是老百姓用自 己的雙手去建造的,現在科技發達了,工人叔叔會運用現代化的技術、工具,把樓房造的又高又美。運動員和宇航員也是中國的驕傲,他們都為國增光。
1、你們都說得真棒,你們作為一個中國人感到驕傲嗎?中國大嗎?
2、那讓我們一起演唱一首好聽的歌曲《大中國》,你們愿意和我一起演唱這首歌曲嗎?
3、幼兒演唱。
區角:制作“中國小報”
把孩子們了解的中國特有的東西,做成小報向大家進行展示。
月亮船大班教案(精選23篇)篇二十一
之前對于語言活動的理解比較狹隘,就拿故事活動來說,通常很片面的讓孩子理解故事內容,能夠回答老師提出關于故事中的問題,而卻忽視了很多語言活動的精髓。通過這次《月亮船》活動的實施,自己對語言活動的認識有了一些提升。下面我結合這次語言活動《月亮船》談談我的一些粗淺的看法。
1、要將幼兒置于故事之中,學會移情蒲公英迷了路,急得哭了起來,第一次實施時,沒有注意到這一情感要素,只是一帶而過。其實,我們可以讓孩子結合自己的經驗,換位思考,如果是你迷路了,你心里會怎么樣?自然而然地讓孩子們體驗到迷路的那種害怕、緊張、難過的心情,進而感受到蒲公英的無助和傷心,它是多么想快點回到自己的家呀!自然地導入了接下來的故事。
2、在初步欣賞故事時,設置的懸念、提問要抓住主線,要讓孩子們聽完故事就能記住大概。
3、教師要勇于接住孩子拋過來的球,及時給予回應,豐富孩子的經驗我們常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孩子們在回答老師的提問以后,我們置之不理,或者說只是用一些無效語言如,“恩”,“你說的對”而沒有接住孩子拋過來的球,給予孩子積極的應答。
4、師幼之間要有互動性,以“幼兒為主體”在提問蒲公英的家有哪些世界之最時,教師通過ppt超鏈接了相應的圖片。“蒲公英的.家有世界上最大的廣場?”“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廣場是什么嗎?”“天安門廣場。”孩子們回答完以后,教師就直接把一些有關天安門的知識告訴了幼兒,卻一直沒有給幼兒說的機會,其實孩子們對于天安門可以說出很多的話題,可是說話的機會卻被老師所忽視。成了老師講,孩子們聽,自然失去了課堂的活躍性。
5、選擇幼兒會說,有話說的話題在最后的環節,原來是讓孩子們說說自己的祖國有什么美麗的景色,孩子們的回應很平淡,只有幾個孩子知道一些景點,氣氛也不活躍。當改為請孩子們談談自己的家鄉太倉有哪些美景時,“南洋廣場”,“人民公園”,“金倉湖”,孩子們一個個都爭先恐后地想發言,氣氛非常活躍,孩子們發言的積極性非常高,對于他們而言,太倉才是他們所熟悉的,有話說的,貼近他們生活的。在他們發言的時候,老師可以感覺地出一種作為太倉人的自豪感從孩子們的動作、語氣中透露出來。這才是成功的。
月亮船大班教案(精選23篇)篇二十二
1、了解我國的一些名勝古跡,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2、用清楚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了解我國的一些名勝古跡。
:用清楚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幼兒用書《月亮船》、故事錄音。
1、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
(1)、播放故事錄音片段(蒲公英的哭聲)
(2)、教師提問,幼兒回答:
“誰在哭啊?”
2、閱讀圖書感受內容:
(1)、幼兒閱讀圖書。
“蒲公英被風吹到很遠的地方,路上碰到了誰?”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兒呢?”
3、閱讀理解內容:
(1)、幼兒自主閱讀后發表自己的想法:
“你們在圖書里看到些什么?”
“世界上最的海洋是哪一個?最高的山是什么山?”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里?”
“是誰助它找到了家?”
4、完整欣賞:
(1)、播放背景音樂,教師講述故事。
(2)、幼兒自由結伴討論:
“你們的家在哪里?”
“那兒有些什么美麗的景物呢?”
(3)、師幼共同小結,共同感受熱愛家鄉的情感。
月亮船大班教案(精選23篇)篇二十三
1.讓幼兒體驗活動的樂趣。
2.發展幼兒語言的能力。
3.培養幼兒用優美的語調和適當的動作來朗誦兒歌。
磁帶、掛圖、頭飾。
一、引導幼兒參與活動。
教師:那今天呢,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的兩位新朋友就是太陽和月亮。
二、引入
2.老師也想玩這個游戲,我們一起玩好不好(教師介紹游戲規則與游戲中注意的事項)(邊玩邊播放磁帶《太陽和月亮》)
3.兒帶著問題玩二次游戲。
教:小朋友,你們在玩游戲的.時候,知道我們錄音機中播放這首兒歌的題目是什么嗎?它們中出現了誰呢?它們都在做什么呢?那現在呢,老師請小朋友們再玩一次《老鷹捉小雞》的游戲。
三、讓幼兒學習兒歌《太陽和月亮》
1.幼兒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兒歌的題目是什么?兒歌中都有誰?它們都在做什么?
教:小朋友們,剛剛我們又玩了一遍《老鷹捉小雞》的游戲。現在,有哪位小朋友可以告訴我兒歌的題目是什么?它們中有誰?它們都在做什么?老師再播放一遍這首兒歌。這次,小朋友們要注意聽,看看之前我們說的答案對不對。(再播放一遍兒歌,邊放邊與幼兒復習兒歌中出現的內容)。
2.出示掛圖,讓幼兒進一步了解兒歌《太陽和月亮》。
讓幼兒用優美的語調和適當的動作來表演兒歌《太陽和月亮》(請兩、三個小朋友上來表演,教師在旁邊提示,之后再讓全體幼兒共同表演最后一次兒歌)(給上來表演的小朋友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