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學生不僅在學業上取得了好成績,還在社交和人際關系上表現得很出色。優秀學生的成功案例告訴我們,只要付出努力和堅持不懈,我們也能取得好成績。
粒粒皆辛苦學生(優秀16篇)篇一
中午放學鈴聲剛消失,食堂里各種各樣的“樂器”開始演奏鍋碗瓢盆交響曲――《開飯嘍》!
“真難吃,真難吃!”剛進食堂,便看見這習以為常的一幕幕:將不喜歡吃的菜無情地送到了盒蓋上,匆匆地扒了兩三口,就若無其事將殘羹剩飯毫不憐惜地倒進回收桶,最后,擠到湯鍋邊,盛好了一碗湯水,“咕嘟咕嘟”,喝完了,丟下碗,頭也不回地“飛”出了食堂。
雖然,我對這些行為不以為然,可是我多少也有些挑食的毛病,也常常被爸爸媽媽嘮叨個沒完,所以五十步還是不笑一百步為好。
我隨手取了一個飯盒,找了一個安靜些的角落坐下。看看身邊,有個虎頭虎腦的小男孩,也許餓壞了吧!只見他一言不發,眼睛緊緊盯著飯盒,米飯被一口又一口塞進嘴里,兩腮鼓得高高,好像都沒有嚼菜的余地了,真像一個大猩猩!不一會兒,飯盒就見底了,原以為他也會一推了事,可是,讓我吃驚的是,男孩用調羹小心地把飯盒底的飯粒一一聚攏起來,然后端起飯盒,干凈利落地吃完最后一口。這時,他似乎才發覺身旁的我在注視著他,男孩咧開嘴,“嘿嘿”笑了,然后用手指了指一邊的墻壁。
我順著他的手指望過去,一行熟悉的詩句映入眼簾: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微微紅了臉,再看小男孩,也“飛”出了食堂!我不禁響起老師常常說的話: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
于是,我決定完成父母早晨交代的重要而且艱巨的任務――好好吃飯。其實,我知道今天吃什么,沒什么能引起我多大的食欲。可是現在不同了:打開飯盒,哇,一陣陣雞肉的香氣撲鼻而來,而且還是滿含溫度――熱乎乎的,三塊豐滿的雞肉在飯盒里顯得那么的引人注目,那么的誘人食欲!
粒粒皆辛苦學生(優秀16篇)篇二
咬了一口就被扔掉的饅頭、吃掉餡后丟棄的包子、整碗整碗被倒掉的粥、被拋棄的蛋黃……我們飯堂的泔水桶經常都是滿滿的,同學們每天浪費的糧食著實令人心驚,更令人心痛!
勤儉節約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古語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從古至今,糧食問題一直是我國所擔憂的問題。在古代,因為農業生產技術水平低,加上水災、旱災、蝗災等自然災害,農民的糧食收成很少,許多人因為沒有飯吃而被餓死。我們能吃飽飯也就是袁隆平爺爺發明雜交水稻之后的事情,到現在僅僅40年。直至今日,仍有一些地方的人正饑一頓飽一頓。
其實,我國生產的糧食每年都不夠用,很多需要外國進口,這就浪費了很多資金。據統計,今年一月至十月。中國共進口糧食7250萬噸。但是我們浪費掉的糧食,竟達到了3500萬噸!哪怕1斤糧食只要1元錢,也浪費掉了7000億元!這是一個多么龐大的數字!而我們如果多省下一點糧食,把省下來的錢用來修建學校,幫助貧困地區的小朋友讀書該多好啊!
更何況,目前世界上還有8億多人處于饑餓之中,如果我們省下糧食給那些處于饑餓中的小朋友,世界就有很多人免于饑餓。所以我們更應該節約糧食,拒絕浪費。
浪費糧食,雖然看似丟掉的不多,實際上卻是扔掉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個明白了道理,卻仍然不珍惜糧食的人,他往往也不會珍惜一切,最后也只能成為一個自私自利的人。
同學們,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讓我們珍惜糧食吧!
粒粒皆辛苦學生(優秀16篇)篇三
詩人李紳曾說過: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啊,米飯是農民伯伯用自己的心血中不來的,它從綠油油的小苗經過多種工序才形成如今的米飯,它是多么地珍貴哪!可是,孩童時期的我卻經常因為米飯而和大人頂嘴。
長大了,親眼看著大人們下田去種秧苗,大火球一樣的太陽照耀著他們,汗水順著臉龐滴下,都來不及去擦,幾天下來,整個人都黑了一大圈。可是,我自己這么大了卻幫不上什么忙,眼角漸漸濕潤了。這時候,我從心底里默默發誓:從此以后,我再也不浪費糧食啦,一定好好聽大人的話。
后來,又聽了《一粒米》的蓮花落后,我對米粒不禁多了幾分敬佩之情,一粒小小的米,竟然可以造成這么大的影響,我從心底里驚呼著。
長輩們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動來告誡我們這些小輩要珍惜糧食,別輕易浪費。
我們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念詩人李紳的《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吃了將近的白米飯,可是只有親自體驗到干農活的辛苦,才會覺得白米飯的香甜。
前幾天,我和媽媽回到外婆家去幫他們收谷子。說是收谷子,其實我們兩個什么也干不來。媽媽就去給大家做飯,我呢?去吃飯唄!
老天爺也真是懂事。剛剛下了幾天的雨,天氣十分涼爽。知道大家要開始勞動了,便給我們帶來了晴天。
下午兩點鐘,收割戰斗開始了。
現在的收割因為更加機械化,所以也輕松多了。只要有鈔票,一切都好辦。地里的莊稼不到一個小時就全部搞定了。別以為這樣就大功告成了,剩下的事還多著呢。接著考驗人體力的時候到了搬谷子。
地里散落著幾十袋剛剛打出來的谷子。哥哥開始的時候用“擔”。扁擔兩頭吊著兩袋谷子,我看見哥哥挑著兩麻袋谷子搖搖晃晃地沿著窄窄的山間小路走去。后來哥哥采用“扛”的形式,拉著麻袋的頭尾就扛上了背。到了院壩里,他就顯得有些體力不支了,順手就將背上重重的麻袋滑到地上來。然后拿起放在地上的水杯,喝了幾口,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又扯了扯后背的衣服,在原地歇了一會兒,才回到地里繼續干活。接著外婆、舅舅也開始扛著麻袋往回走,看他們痛苦的表情就知道這項活可真苦!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暖花開,是誰,在播種田地?是農民伯伯。烈日炎炎,是誰,在彎腰鋤苗?是農民伯伯。碩果累累,是誰,在耐心收割?是農民伯伯。我們的成長離不開農民伯伯的辛勤耕耘,因為有他們,我們才從一棵不起眼的小樹長成了能庇蔭的大樹;從牙牙學語的孩子長成了一名中學生。“粒粒皆辛苦”,這是對農民伯伯辛勤工作的高度肯定。
滾燙的太陽照著大地,農民伯伯在農田里,灑下了辛勞的汗水。在秋高氣爽的季節,他們收獲了他們耕作一年的成果,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可現在,我們卻讓他們的努力,他們的汗水付之東流。
據統計,每年,全球三分之一的糧食被浪費,年浪費量達13億噸,相當于全球谷物產量的二分之一。這么驚人的數字,都是由于我們不愛惜糧食,浪費糧食造成的。在貧困山區的人們,每天都面臨吃不飽的問題,他們最大的心愿就是每天一日三餐能吃上飽飯,如果我們每個人每一天都節約一粒糧食,那么他們的.心愿將在不久實現。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這是我們從小就知道的道理,可是又有多少人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呢?又有多少人可以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呢?如果每個人都能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倒掉的糧食還會那么多嗎?所以,從現在開始,把節約糧食當成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愛惜糧食,不能辜負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要記住,10月16日是“世界愛糧日”。
還記得那則公益廣告嗎?“有一種節約,叫‘光盤’;有一種公益,叫‘光盤’;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智慧;節約,是我的行動,也是,我的習慣。今天,讓我們重新找回,對糧食的敬意;今天,讓我們接力,成為‘光盤’一族;今天,讓我們一起,不剩飯,不浪費,吃多少,要多少;拒絕浪費,珍惜糧食,從我做起,從今天開始!”是的,正如廣告中所說的,節約,是公益,是美德,是智慧,也應該是行動和習慣。讓我們一起堅決抵制“舌尖上的浪費”。
‘光盤’行動,我們都在努力;“浪費糧食”,終將與我們告別。我們今天的節約,就是在為我們的子孫后代的生存做努力。“愛糧節糧”,從我做起!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上周四,我們真正體會到了這首詩的含義。
周四上午,我們來到富陽,在那兒收割稻谷。大家左手戴上手套,右手拿著一把鋒利的鐮刀,浩浩蕩蕩地向稻田“進軍”了。哇!稻田真實一望無際啊,金燦燦的一大片,一株株一排排非常整齊。一陣風吹過,稻谷們都彎下了腰,響起了一片“沙沙”的聲音。同學們都被這壯觀的景象給震撼了!
正在我們興奮不已時,收割稻谷的專家老農們來了。他們向我們進行了耐心的示范與講解,大家都躍躍欲試,一聽到“開始”,就迫不及待地拿起鐮刀開工了。我左手抓住一株水稻的上部,右手在離水稻根部最近的地方來回鋸,鋸一會兒,一株水稻就被我成功地收割下來了。
同學們越割越來勁,動作也越來越快了,一片光禿禿的稻田不一會兒就被我們“開辟”出來了,空地上放滿了收割完的稻谷,一堆堆都整整齊齊的,像被一把大梳子梳理過一般。老師和老農們都在一旁贊不絕口,我們高興極了!大約半小時以后,大家都感覺有些累了,大滴大滴的汗珠順著臉頰滑了下去,動作也漸漸慢了下來,體力不支,最后只能勉強再收割幾株。
這次收割水稻的過程讓我明白了真的是每一粒米飯中都包含了農民們的辛苦和汗水,如果平日里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節約一點糧食,那么農民們的辛勤付出也就沒有白費。
“粒粒皆辛苦。”行動起來吧!讓我們節約糧食,杜絕浪費!
來源:
請保留文章來源信息和原文鏈接!
粒粒皆辛苦學生(優秀16篇)篇四
今天是我參加博雅作文輔導的日子。今天會寫什么題目呢?我正在想著,杜老師走了進來。手中提著一小袋大米。他說:“同學們,今天我們來觀察大米,和大米是怎么樣變成米飯的。”我和同學們都很興奮。因為雖然我們經常會吃米飯,但是從來不會在意它是怎么變身的。
杜老師先給我們每個人都分了一小把大米粒。我還是第一次仔細觀察大米粒。它的膚色是白白的,還有些半透明。修長的身材上面布滿了橫豎的紋理,用手指捏一捏,發現它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一粒大米就像是一只白白的小船,又像是沒經過打磨的珍珠。原來生的大米粒的樣子也是蠻可愛的。很多同學都淘氣的把它從高處撒到桌子上,那噼里啪啦的聲音好像下雨的聲音,又像他們在抗議“疼死啦”。
下面就該開始幫他們變身啦。首先要淘米。將大米放進電飯鍋,然后接水,再用手來回搓洗,這樣就可以洗干凈啦。然后倒掉淘米水,再接上適量的水。插上飯鍋的電源,再按下開關。然后就耐心等待大米們華麗的變身吧。大約過了十來分鐘,就傳來了陣陣的米香。又等待了一會,終于可以開鍋啦。我們先來看看變身后的樣子吧。熟透的大米就好像個子長大了,比原來長了許多,因為吸收了水分,它不再是硬硬的,而是變得松軟可口,還散發著誘人的飯香,我忍不住偷偷了嘗了一口——好香啊!看著一鍋晶瑩的大米粒,品嘗著香噴噴的大米飯。我忽然想到,做米飯都這么麻煩,那么農民伯伯種植大米的過程豈不是百倍的辛苦。我不禁想起了學過的那句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生動有趣的作文課結束了。通過今天觀察大米和做米飯的過程,不但學到了知識,更體會到了農民伯伯的艱辛,我下定決心,以后一定珍惜糧食,絕不浪費一粒米!
粒粒皆辛苦學生(優秀16篇)篇五
今天,我們去外婆家玩,得知外公外婆在田里摘豆莢,我可興奮了。馬上和媽媽向我們的“開心農場”奔去。一路上,我像只快樂的小鳥,對什么都新鮮。
“南瓜的形狀這么多啊!有歪花瓶形狀,還有扁圓形的。”
“媽媽!綠豆不是一顆顆長在樹上的啊?原來他喜歡和兄弟們一起住的。”
“茄子穿著紫色衣服挺好看的`。”
“蚱蜢的彈跳能力強,因為它的腿部肌肉很發達。”
“紅色的蜻蜓在我旁邊飛來飛去,它肯定很喜歡我。怎么又飛走了,它媽媽叫它回家學習去了。”
在一陣陣驚奇和驚喜中,不一會兒就到了我們的“開心農場”。我們馬上加入摘豆莢的隊伍。我一邊摘豆莢,一邊和他們匯報自己近段時間的生活學習情況。暑假里先是少年宮學習機器人和軟筆書法,媽媽去廈門游玩了四天,去武警支隊體驗生活一周,去云和城西葡萄園摘葡萄,十個家庭組團去上海玩了野生動物園、科技館和歡樂谷,還結交了好幾個好朋友,收獲最大。不久,我就又累又渴又熱,直呼要回家。這時媽媽告訴我:“小健,我們才來一會兒功夫呢!外公外婆他們要連續工作好幾個小時呢。而且摘豆莢只是一個環節而已的,算是輕松的。”
外公外婆心疼不得了,催促媽媽帶我回家。我確實是滿頭大汗,又是抓臉,又是抓胳膊的。媽媽放棄了繼續勞作,終于同意我回家了。
我心想:外公外婆真辛苦,農民伯伯真辛苦!以后我要愛吃豆豆,別的東西也要愛吃,可千萬別浪費了。好像也明白了“粒粒皆辛苦”這句話了!
粒粒皆辛苦學生(優秀16篇)篇六
農夫的叔叔用了無數的汗珠子,無數的辛勞,才得到米粒。然而,許多人不尊重農民叔叔們的勞動成果,因為他們不知道“每一粒都是辛苦的”。
今天是五一勞動節,我們家要去黑谷。一路走來,紅日燦爛,大地像火爐一樣烤著我們。我不知道花了多長時間,但當我們看手表時,已經十二點了。我父母四處尋找,終于找到了一家餐館。我開心的想:終于可以喝自己喜歡的'冷飲了!突然,我看到遠處山腰上有一個模糊的影子。仔細一看,原來是農夫的叔叔在種水稻。
今天是勞動節。大家都出去玩了,只有農夫的叔叔留在家里種米。在這樣火紅的太陽下,我們這些孩子都堅持不下去了,何況大叔。每一粒美味的大米都是農民的叔叔辛辛苦苦流下無盡汗水換來的。農夫的叔叔像母親河一樣喂養我們。
每一粒米都不再是簡單的大米,而是農民伯伯勞動成果的“見證”。所以要珍惜農民伯伯用汗水培育出來的糧食!
粒粒皆辛苦學生(優秀16篇)篇七
我們先來讀一下郭鄭同學的《嘿嘿,下田了》。
五一假期,我和同學們在鐘老師的帶領下,來到茅店鎮東田村插秧。
帶著緊張與興奮,呼吸著山中的新鮮空氣,聞著特有的花香,在連綿的碧綠中,我們很快就到了目的地。水田里已經有一些農民開始插秧了。
跟隨鐘老師,我們找到了技術指導員――巫叔叔。@是一位身材魁梧、體格粗壯、膚色黝黑的農村漢子――一看就是干活能手。我們興致勃勃來到田邊,鞋襪一脫,一腳就踩進泥里。“啊!好冷!”不僅是我,大伙兒也都在叫冷,好在一會兒就習慣了。等大家都適應了水溫后,巫叔叔為我們示范插秧方法:將一捆秧苗拿在左手,再用右手從里面抽出三兩根,捏住它的根部,插進泥地,一棵秧就插好了。
一開始,大家覺得很新奇,又興奮,都覺得插秧很好玩兒,可不一會兒,新鮮勁兒也過去了,加上一直彎腰,背痛脖子疼,大家都叫苦連天,萎靡不振。就在我想甩手不干時,旁邊田地中一個穿橘紅色雨衣的小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此刻的他,外衣早已沾上了泥水,就連額頭都沾上了一些,但仍然認認真真。我的心緒也開始波動起來,想著:他這么小,都能堅持,而我,一個所謂的“大哥哥”,怎么可以連他都不如呢?我暗自吶喊著,隨后開始繼續插秧!
經過近兩個小時的奮戰,我們終于把分配給我們的任務完成了。拔腿上岸的那一刻,我長吁一口氣,深深地感受到了勞動的艱辛,也在這一刻懂得:如果不努力上進,不認真學習,不要說對不起父母,就連每天碗里吃的飯,都對不起!
讀到《嘿嘿,下田了》,我想起了一位媽媽寫的一段話:
作為父母,讀到上述兩個例子,你想對自己的孩子說些什么呢?
粒粒皆辛苦學生(優秀16篇)篇八
“咳,咳!姜韜同學請打起精神來,好不好!”數學老師拿著那缺了個“胳膊”的三角尺,“無比兇狠”地往那已被我們簽上無數個藝術字的講臺上,一陣猛敲。
我立馬緩過神來,裝出一副認真聽課的樣子,僅用眼角的余光去掃過一下那滿黑板的數學公式。
一節好端端的數學課,就被我這一個噴嚏,給“糟蹋”了。
二
大課間,我那學音樂的同桌嚴茹,正面對著我這個“任勞任怨”的老實人,唱出那清亮溫婉的歌聲。
天見可憐呀!為了我這個祖國未來的花朵,不受到“摧殘”,我只好絞盡腦汁,把肚子里本來就不多的墨水兒,全部給噴了出來:“嗯嗯,好聽,大大的好聽。你唱歌的時候,漫山遍野里都充滿了芬芳,又好像搖響了世界的風鈴……”
說到這,我突然打住了。因為,我那同桌正用那長長的指甲掐著我那大腿上的肉。
我“兩眼汪汪”直欲向“青天大老爺”大吼一聲:“天理何在?”
“姜韜,衛自祥,林偉,梁添,你們出來一下!”“青天大老爺”吳老師———我們的班主任,似笑非笑,手拿著一張xx年的高考物理試卷,沖我們喊道。
原因,很簡單,最近我們的沈校長也不知是怎么的,竟在全校大廣播中,連續通知,讓各個班級的班主任去抽幾個人到其家里家訪。
可能,是被我們那本來就已經很舊,很老的大喇叭,在校長的“獅子吼”中持續工作了好幾天,在這過程中所表現的“頑強”的精神,所打動,一向以“懶散”著稱的吳斌班主任,這個高一(1)班的“大元帥”,開始來拉“死士”了!
“唉,沒想到今天運氣這么牛!竟然,成為了我們高一(1)班的為數不多的‘死士’了!”我心里,無比郁悶的想道。
吳老師,看到我們都來齊了,露出了一口潔白的牙齒,淡淡笑道:“你們,今天也該知道了吧,我來找你們來,是為了讓你們做好準備。今天,中午我便會開車,到你們家去家訪!”
雖然,我們個個都已經做好“慷慨赴義”的準備,但經老師的核對,還是都覺得一道閃電“轟隆”一聲劈了下來,劈在了我們那一顆顆“脆弱不堪”的小心臟上。
“哈,哈!你們是不是都覺得很高興,就好像成了好望角上的大波大波的浪花!”吳老師仰頭大笑的走了。
我們都愣住了,都很想回一句:“額,不是好望角上的歡快的浪花,而是死海里的魚蝦才對!”
三
中午,我將手機放到桌上,把早上老師要家訪的事情,給老爸一說,便張著“虎爪”拿起了一只香噴噴的雞腿,便開始狂啃。
遽然,我的手機響了,從手機上傳出了一陣,令人惡俗的歌詞:“死了都要愛……”我此刻,正在吃雞腿,差點兒,就被這雞肉給噎死了。
“喂!”“姜韜,是嗎?我已經到了,那個什么什么,學塘小學,你來接我一下吧!”“好的!”
我放下手機,長吁一口氣,忙跑到了學塘小學,正好便瞅到了吳老師的“赤血寶馬”氣勢洶洶地駛了過來。
我上前,一拉車門,正欲與吳老師說一下話。
遽然間,我愣住了,原來在后排還座了兩位老師大人。
兩位老師,分別是教我語文的劉老師和教我英語的韓老師。
說實話,對于后者,我不知怎的,總是有一種畏懼感。
這其中的原因也是很簡單,小弟的英語奇差,尤其是步入了高中以來,幾乎次次考試,都是不及格。
最“囂張”的是,我還伙同周邊的“爛兄爛妹”建立了“愛國統一戰線”,每次英語聽寫大部分都是代表不及格的c。
同桌經常笑道:“每日補充維生素c呀!”
因為這些原因,我自然很不幸的成為i類英語老師的重點打擊對象。被老師“嚴打”久了,我剛入學時的“豪氣千丈”自然是“一落千丈”,面對韓老師我就像是一只霜打的茄子般,對韓老師沒由來的有了一種天生的畏懼。
“怎么?韓老師也來了!”我不禁低聲道了一句。
韓老師笑了笑:“不歡迎嗎?”
我腦袋一縮,忙收起苦瓜臉,努力裝出那張“春風滿面”的臉龐,“興高采烈”的道:“歡迎,歡迎!熱烈歡迎!”
“呵呵!”吳老師也跟著笑道。
“你家在哪里,快給我指路吧!”
“ok!”我一口應道。
吳老師的“赤血寶馬”就這樣急速地駛向了我家。
四
到了我家,自然又是一系列的`俗套的不能在俗套的事情了唄。
老師們開始了輪流與我的老爸,交談著我在學校的“光榮事跡”!
突然,韓老師等人瞅見我還沒有把飯吃完,便笑了笑:“快點吃飯呀!”
我其實,早就餓得肚子咕咕叫了,只是礙于面子,不好一下就“兇惡”地抓起飯碗,狼吞虎咽起來。
這會,有了“圣旨”的駕到,我還顧忌的啥?直接,三下五除二便把一碗飯給“扒”進了“虎口”中。
正當,我滿意地打了個飽嗝時,韓老師的眼神遽然犀利地盯著那放在飯桌上的空碗。
韓老師有些惱怒地道:“姜韜,你的碗里還有不少的米粒呢!”
我絲毫沒有意識道事情的嚴重,滿不在乎地答道:“沒事,沒事!不就十七八個米粒嗎?”
韓老師看到我不思悔改的表情,一下子將臉憋得通紅。
老爸在一旁,對我大斥道:“還不快去,把飯吃干凈!你看你,老是惹老師生氣!”
我無奈地一嘆氣,心想:吃就吃吧,十七八個米粒也撐不死我,何必要換來一頓”竹板炒肉“呢。
見到我把米粒,一顆顆咽進嘴里,韓老師笑了,就如同春天里的花朵一般……。
五
第二天一大早,英語課上,韓老師只花了三分之一的時間就把課文給大致上了一下,她意味深長的對我們說到:“今天,我來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怎么樣?”
我們一聽,都很興奮,幾乎可以說成講臺下掌聲雷動,畢竟我們都是“天真無邪”“善良帥氣”的高中生,依然流連與安徒生的童話之中。
嘿嘿,當然還有一個小小的原因,那就是不用上英語課了。
韓老師別有深意地瞥了我一眼,便開始說她的故事了。
以前,有一個中國商人,為了與一德國大公司簽署一份重要的合同,便盛情的邀請了德國公司的一位老總。
席間,德國商人一直與中國商人打著馬虎眼兒,就是絕口不提簽合同的事情。
酒足飯飽之后,中國商人向服務員點了三份甜湯,用它來潤潤腸。
甜湯,相信大家都喝過了,正是因為他有點甜有點黏,因此總會有許多如同創可貼一般,貼在碗邊,奈何你怎么喝,都喝不盡。
中國商人為了不浪費,竟毫不顧面子的,開始用舌頭仔仔細細地舔碗邊,他的舌頭就好像一只刷子般,不放過碗邊上的任何一點甜湯汁。
中國商人的老婆面色立馬變得難堪了起來,一個勁地伸手用力掐他的丈夫。可中國商人就好像,沒感覺似的,仍自顧自的舔。
德國商人就這個時候,突然變得很高興,當即從公文包里拿出了合同,讓中國商人簽。
中國商人大感好奇,問德國商人問什么會立馬與他合作呢?
德國商人哈哈一笑:你這么勤儉樸實,不浪費每一點糧食的人,不僅我放心,我的公司更放心!不管在哪里,勤儉的人,都最受歡迎的!
韓老師的故事,到這里便說完了。
說完后,我見她又深深的看了我一眼。我這會只感覺,老師的目光就好似一柄尖刀,毫不留情地直我的那顆“鋪張浪費”的心。
“叮鈴!”“叮鈴!”下課的鈴聲響了,韓老師拿著英語書走了。
我也慢慢的抬起頭來,我知道從今天開始,我不能讓碗里再出現一粒米。
是呀,米呈現給我們的,是珍珠一樣的皎潔,讓我們忍不住伸出雙手,捧著它,久久不放。
粒粒皆辛苦學生(優秀16篇)篇九
小時候,每逢夏日酷暑,父母總會不厭其煩地搬出同一個問題來考我們:“誰知道伏天啥地方最涼快?”開始的時候,我們兄妹幾個簡直是七嘴八舌、爭先恐后,有說河邊的,有說水里的,有說樹下的,有說大門底下的,反正都是夏日里我們感覺最涼快的地方。但是,這些說法統統被父母否定了,最后的答案是我們怎么想都想不到的:“廚屋門口,高粱地頭。”廚屋門口?高粱地頭?笑話!那種熱死人的地方怎么成了最涼快的'地方?我們愣愣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終不得其解。這問題雖然以后再也難不住我們,但個中原因一直像個謎團,堵在我們心口很久很久,直到我們漸漸長大,慢慢體會了人間甘苦。
那時的父母不像現在的我們,他們沒有文化,習慣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重復著同樣的功課,但是,他們卻用最樸實的語言描繪出最真實的感受。廚房門口的涼快,母親最有發言權。在炎熱的夏天,從蒸籠一樣的廚房里走出來,絕不亞于從水深火熱之中獲得了解放?——伸展一下累得發酸的腰肢,舒舒服服地透一口氣,再用濕透的毛巾扇幾下滿是汗水的面頰,那種瞬間的愜意幾乎是無與倫比。高粱地頭的涼爽,父親體會最深。烈日當頭,每每劈完一趟高粱葉,或者剪完一行高粱穗,再或者撂倒一排高粱稈,頂著滿頭的高粱花子往地頭一站,一任微風爬上黝黑的臉膛和脊背,那種短暫的涼爽也幾乎是美妙絕倫。現在看來,那種所謂的涼快,都不過是煎熬中的一時解脫,或者是一種別樣的滿足。
我們常說,三伏不熱,五谷不結。由此看來,五谷豐登的祥瑞,不單單是風調雨順的造化,更是“萬物生長靠太陽”的結果,只不過這伏天的陽光太過熱烈,雖然普照了萬物,但也讓躬身田間的農人嘗盡了苦頭。唐朝詩人李紳身臨其境,吟出千古絕唱:“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其中辛苦,除了“赤日炎炎似火燒”的烘托,應該還有“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虔誠。老父親不懂得詩,但他老人家說的“土里刨食”,我想就是這般辛苦。
我曾滿懷好奇地查過“口糧”的含義,一曰“舊時軍隊、官府按人發給士兵、夫役的食糧”,一曰“每人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糧食”,但無論哪種解釋,都是按人頭計算。我個人的理解是,糧為口而生,所以美其名曰“口糧”,于是也有了“養家糊口”之說。糧食于口,不可或缺,而糧食的重要,則主要是來之不易。
粒粒皆辛苦學生(優秀16篇)篇十
以前,我們都學過一首詩,是《憫農》。但是,直到今天,我才真正體會到了什么叫“粒粒皆辛苦”。
今天,外婆帶我下地干活—割稻。我想,割稻谷有什么難的呀,不就是抓住一把稻谷把它割下來嘛。我一定割好多好多把呢!我拿起廉刀,左手抓住一把稻谷,右手舉起廉刀,用力地砍下去。“刷”天啊,這一刀下去,不僅沒有把稻谷割下來,還差一點把我的手指頭給割掉了。媽媽告訴我說“你那不是割稻谷,而是砍稻谷。”聽了媽媽的話,我暗暗地想:每個人第一次做某件事都會不熟練,只要多練,一定能成功!
嗯,說到做到,我這就開始了“練習”。哈,真是天助我也,“稻谷士兵”中竟然有一個“孤兵”,它是那么的脆弱,輕輕一割,它就倒下了,我像舉著勝利的火炬一樣舉著它,當時,我的內心有一種說不出的快樂!但是,這種快樂并沒有維持多久,我發現,“孤兵”好割,一群一群的就很費勁了,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把它給割下來了,累得滿頭大汗。不僅僅是我,連媽媽都割得腰酸背疼,汗流夾背。
通過這件事,我終于深深體會到了憫農里"粒料皆辛苦"的含義。我暗暗地想:以后,我再也不浪費糧食了。
粒粒皆辛苦學生(優秀16篇)篇十一
今天,我老媽有點事,不在家,就只有我和我老爸在。轉眼已經11:10分了,要是平時,廚房早就飄出一陣陣香味了,可今天,廚房還是收拾得干干凈凈,一點沒動。11:30了我的肚子都餓扁了,還不時地發出“咕嚕咕嚕”的叫聲,我朝老爸看看,老爸也是愁眉苦臉。突然,老爸說:“一一,走,我們下館子。”“太棒了,老爸你太偉大了。”我一蹦三尺高。就這樣,我們來到了“紫玉樓”。
一進門,一陣陣飯菜香就撲鼻而來,我不禁咽了咽口水,老爸帶我坐了下來,老爸點了幾個我愛吃的菜,不一會兒,服務員就把熱騰騰的飯菜端了上來,我和老爸便開始狼吞虎咽,我吃得滿嘴都是油,老爸也像個小孩子,兩個腮幫鼓得圓圓的,我們兩像是幾天沒吃飯的叫花子。畢竟我的飯量沒老爸的大,我把碗舔得干干凈凈就坐在位置上等他。
看見旁邊的一個婦女帶著一個小男孩,那小男孩可調皮了,不肯吃飯,東跑跑西轉轉,動個不停,他媽媽拿這個飯碗,追來追去,喂給他吃,可沒為幾口,小男孩就不肯吃了,媽媽要的飯就用手一推,飯就撒落在地上,小男孩還覺得很好玩,媽媽為一次就推一次,就撒一次,就笑一次,他媽媽第一次還沒有罵他,可第二次第三次,他媽媽發火了,大聲吼道:“給我做到板凳上來,要吃屁股了吧。”那個小男孩看了看媽媽,媽媽給了小男孩一個瞪眼,小男孩乖乖回到了座位上,拿著勺子,不情愿的吃著。
費了,太可惜了。”接著那小男孩故意少吃一點,不小心把飯弄到外面,他媽看到也不阻止,好像這不要錢一樣,我氣憤的看著小男孩,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恨。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這首詩無人不知,但又有多少人知道要這樣做嗎?希望大家能夠真正行動起來。
粒粒皆辛苦學生(優秀16篇)篇十二
暑假剛開始的時候,回鄉下住過一段時間。碧水藍天,微風拂面,好不愜意。遠離了城市的喧囂,遠離了車水馬龍,也暫時地把考試作業拋到一邊。清晨醒來,會去逗逗鳥或是跟爺爺去做做晨練;午飯后,或小憩,或捧一本書靜坐窗前細細品讀。誰說這個炎熱的夏日就只能與空調為伴,著一把蒲扇,輕松搖晃,驅趕蚊蟲,驅散炎熱。透過它仿佛能夠看到上一輩生活的痕跡,不是更有生活的情調嗎?喜歡午睡后站在大樹下看爺爺他們邊下象棋邊訴說人生;喜歡高舉竹竿去樹叢粘知了,不在乎結果,卻享受過程;也喜歡跟鄰家小伙伴嬉笑瘋鬧,做著最簡單的游戲,感受著最平凡的快樂。
平淡的生活總能帶給人簡單純凈的記憶,但說起最印象深刻的,還是那次跟叔叔家一起去種秋白菜的故事。那天天氣并不算涼爽,趕上天氣干旱,剛下過小雨,正是種秋白菜的好時機。聽到叔叔他們談論,我毅然堅持要一起去,原本抱著去玩的心態,卻是讓我收獲頗豐。
叔叔家的哥哥比我大四歲,成績優異,沉默少言。原本上了高中,學習壓力增大,可他還是每次假期會去幫家里干活,并且從不抱怨。我學著哥哥的樣子,一粒粒把種子撒到對應的坑里,想象著它長成小白菜的模樣,心里頓時燃起自豪感。可是到底是沒怎么做過農活,才沒干一會兒就已經累到不行,因為一直彎著腰,一站起來就有種腰酸背痛腿抽筋的感覺,可是又太要面子,不想被他們笑話,看著哥哥熟練的樣子,我也不甘心放棄,于是咬牙繼續堅持著。然后每過一會,站起來捶打一下腰背緩解酸痛,哥哥看我這個樣子,不禁笑了,讓我先去前面休息。我坐在那里,看著他們忙碌且熟練的進行著,太陽越發的毒,每個人臉上都留著汗珠,卻還是小心翼翼的對待著每一粒種子,每一個步驟。是啊,對農民來說,這些種子不都是他們最珍貴的財富嗎。
不一會兒,哥哥也過來了。我慚愧的低下頭,剛剛自己執意要來,現在卻在這里偷懶,哥哥并沒有嘲笑我,反倒說熟能生巧,還告訴我,“對于農民來說,播種、收割就是他們的工作。一粒種子從發芽到長大再到成熟的一次輪回,也正是他們心血的又一次付出,周而復始,春夏秋冬。”我突然想起《鋤禾》里的句子:“誰知盤中餐,”。農民叔叔為了生活,在田里辛勤勞作,我們應該珍惜糧食,才能不辜負他們的汗水。
粒粒皆辛苦學生(優秀16篇)篇十三
每個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為了使自己的孩子長大后能夠出人頭地,爸爸媽媽們總是想盡各種辦法,讓我們不斷地獲取知識,來充實自己的大腦,為我們以后的生活做準備。我的爸爸媽媽也不例外,不過,與其它家長不同的是,我的父母并沒有給我報這樣那樣的輔導班,而是讓我學種地。
剛開媽種地時,我覺得很新鮮,十分興奮地在媽媽的指導下,拿著小鋤頭,一點一點地刨起地來。地刨好,我將媽媽買的種子輕輕地灑在地上,然后又用土輕輕地蓋在上面,生怕把種子弄痛了。把種子埋進土里后,媽媽讓我用腳在土上踩踩,把土踩實。而我卻不肯,因為我認為用手隨便按一下,種子就會受到損傷,更何況是用腳踩呢?那種子不得被踩的稀巴爛了?最后,還是在媽媽耐心解釋和鼓勵下,我才閉著眼睛邁出了第一步,臉上一股即將要犯下滔天大罪一樣的神情。我把一條腿放在埋種子的土上,然后慢慢地移動重心,突然,傳來“咔嚓”一聲,一定是可愛又可憐的小種子被我給踩啐了,想到這里,我急忙把土翻開。種子還在那兒安安靜靜地躺著,并沒有受到任何傷害,我那忐忑不安的小心臟可以暫時安心了。
播種完后,我回到家接了一大桶水,準備掂到樓下澆地。我剛掂起桶就感覺桶很沉。我以前可沒掂過這么重的東西。嗨,我這命乍這么苦呀。一咬牙,一使勁,我成功地邁出了第一步,可不料沒把握好力度,一下子把桶掉在了地上,濺到外邊不少水,就這樣我一步三搖晃,水花像一個個調皮的孩子不停的往外跳。等我到達菜園時,我桶里的水已所剩無幾了。第二天,我把大桶換成了小桶,走上了我的“艱難的澆灌之旅”。
盡管沒能吃到我親手種的有機蔬菜,但是在這短短的一個月的農耕生活中,我真正明白了糧食的來之易。真是“誰知盤中餐,”啊。讓我們在以后的生活中節約糧食,珍惜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吧!
粒粒皆辛苦學生(優秀16篇)篇十四
我的媽媽是個美麗的白衣天使,平時她并不常讀詩詞,卻總愛念叨一句“粒粒皆辛苦”,害得我很小的時候一直以為自己還有個很辛苦的姐姐叫“麗麗”。
小時候,我每次吃飯都跟“種飯”似的,飯碗附近總會“長”出許多飯粒,每次媽媽都一邊幫我撿飯粒,一邊念叨著“粒粒皆辛苦”。每次我吃剩下的碗底,她也總幫我收拾得干干凈凈。媽媽非常愛美。總是口口聲聲說自己要減肥,結果就算行動了也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因為“粒粒皆辛苦”就是她減肥路上的攔路虎。
有一次,媽媽帶著我和幾個小伙伴去吃面條。她和往常一樣沒有點自己的那一份。可是我和小伙伴們這次戰斗力太弱了,每人都只吃了不到半碗就飽了,吃飽就跑出去玩了。等我們回到飯桌前,發現媽媽正在津津有味地吃著我們剩下的面條。我好奇地問:“你怎么能吃那么多啊?”
“粒粒皆辛苦啊!”媽媽一邊吃著面條,一邊頭也不抬地回答。
大約過了20多分鐘,媽媽挺著圓溜溜的肚子,摸了摸我的頭:“吃得太撐了!以后可不能眼大肚皮小了,要記住粒粒皆辛苦。”聽了媽媽的話,我和小伙伴們都慚愧地低下了頭。
最夸張的是今年暑假,爸爸媽媽帶我去一家剛開的自助餐廳嘗鮮。餐廳里每道菜都那么誘人,看得我眼花繚亂,口水直流,完全忘了媽媽平日的教導。我跑遍了餐廳的每個角落,把餐臺上的美味全都搜尋了出來,堆了滿滿一盤。
一開始我還狼吞虎咽,可是我取的食物實在太多了,還沒來得及嘗完所有種類就飽了。媽媽因為要減肥,所以先指揮爸爸努力吃。為了讓爸爸能多吃掉一些,媽媽竟然不讓爸爸喝任何茶水飲料。爸爸無奈,只有開足馬力,吃掉了好多。可還是剩下不少,媽媽便不顧之前的淑女形象,說了句“粒粒皆辛苦”后,便大快朵頤。看來她的減肥計劃又一次泡湯了。最后爸爸媽媽也都吃不動了,媽媽一抹嘴,大手一揮,招來附近的服務員,說:“服務員,幫我打包帶走!”這時,服務員愣了一下,尷尬地說:“不好意思,我們這里是自助餐廳。”
我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如果有一天考試,考到“誰知盤中餐”的下一句是什么,我想我閉起眼睛答都不會錯了。
粒粒皆辛苦學生(優秀16篇)篇十五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
春暖花開,是誰,在播種田地?是農民伯伯。烈日炎炎,是誰,在彎腰鋤苗?是農民伯伯。碩果累累,是誰,在耐心收割?是農民伯伯。我們的成長離不開農民伯伯的辛勤耕耘,因為有他們,我們才從一棵不起眼的小樹長成了能庇蔭的大樹;從牙牙學語的孩子長成了一名中學生。“”,這是對農民伯伯辛勤工作的高度肯定。
滾燙的太陽照著大地,農民伯伯在農田里,灑下了辛勞的汗水。在秋高氣爽的季節,他們收獲了他們耕作一年的成果,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可現在,我們卻讓他們的努力,他們的汗水付之東流。
據統計,每年,全球三分之一的糧食被浪費,年浪費量達13億噸,相當于全球谷物產量的二分之一。這么驚人的數字,都是由于我們不愛惜糧食,浪費糧食造成的。在貧困山區的人們,每天都面臨吃不飽的問題,他們最大的心愿就是每天一日三餐能吃上飽飯,如果我們每個人每一天都節約一粒糧食,那么他們的心愿將在不久實現。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這是我們從小就知道的道理,可是又有多少人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呢?又有多少人可以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呢?如果每個人都能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倒掉的糧食還會那么多嗎?所以,從現在開始,把節約糧食當成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愛惜糧食,不能辜負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要記住,10月16日是“世界愛糧日”。
還記得那則公益廣告嗎?“有一種節約,叫‘光盤’;有一種公益,叫‘光盤’;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智慧;節約,是我的行動,也是,我的習慣。今天,讓我們重新找回,對糧食的敬意;今天,讓我們接力,成為‘光盤’一族;今天,讓我們一起,不剩飯,不浪費,吃多少,要多少;拒絕浪費,珍惜糧食,從我做起,從今天開始!”是的,正如廣告中所說的,節約,是公益,是美德,是智慧,也應該是行動和習慣。讓我們一起堅決抵制“舌尖上的浪費”。
‘光盤’行動,我們都在努力;“浪費糧食”,終將與我們告別。我們今天的節約,就是在為我們的子孫后代的生存做努力。“愛糧節糧”,從我做起!
粒粒皆辛苦學生(優秀16篇)篇十六
想起農民,誰都想到一句古詩詞“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爸爸生長在一個美麗遼闊的農村。每次回到家鄉,田野四季不同的風景,深深地吸引了我。為什么冬末初春時,田野蕭瑟一片?為什么暮春初夏時,田野綠油油一片?為什么盛夏和金秋時季,田野金燦燦的,像一片金色的海洋,風吹過時,像大海的波浪在輕輕地翻滾。
我疑惑不已,帶著這些疑問找爸爸。
爸爸坐在辦公室,眺望遠方,禪城新城的風景一覽無遺,一幢幢高樓佇立在城市的上空,天空清朗一片,他的眼神十分堅定,充滿自豪的光,像一種神奇的力量,帶我走回家鄉,走進家鄉的田野,跟著他一起奔跑在阡陌田野。家鄉位于西江上游,全年氣候溫和,平均氣溫約21度,一年可以進行2次稻谷耕種。爸爸小時候,像我現在這般的少年時,他已經跟爺爺學會了耕種稻谷的過程。
首先浸種子。水稻的種子是街上買回來的,爺爺把種子用蛇皮袋裝起來,先在池塘浸泡,吊在陰涼的衛生間數日,春暖花開,約一個星期左右,種子有了小芽,爺爺帶爸爸一起到犁過水田播種了。
第二步播種,種子播種在田地上,蓋上一層薄薄的白色薄膜,約過了十天八天,密密麻麻的秧苗爭先恐后生長出來,等著爺爺拔出來插在稻田上。
第三步犁田,等秧苗生長的時候,爺爺會帶著爸爸,牽上家里的老公牛,帶上耕犁,趁春雨綿綿的時候,一起把田犁好,打除草劑,等著秧苗長得夠長了,約二十厘米的時候,就可以插秧了。
第四步插秧,陽光照射,田野上一片片水波蕩漾,爺爺帶著爸爸把拔好的秧苗移到水田上,從田頭到田尾,一棵一棵,一步一步把秧苗插完時,夕陽的余暉剛好落在田野的地平線上。
第五步打農藥,稻谷從播種到收割至少要三四個月,等插下去的秧苗生長到抽稻穗的時候,也是稻蟲最多的時候。經驗豐富的爺爺又帶著爸爸,背著盛裝在膠瓶的殺蟲劑,走進田野,在下綠上黃的稻田上噴農藥,及早除蟲。
彎彎的鐮刀,一個個密不透風的蛇皮袋,一起走進金燦燦的田野。汗水在他們喜悅的臉龐滴落,看著一顆顆豐盈下墜的稻谷,爺爺的笑容像花兒一樣燦爛。
只有豐收的季節,爺爺會獨自在月光清淺的夜晚,小酌兩口,像是對月光舉杯,把喜悅帶給夜空。爺爺的溫和閃爍著慈祥的光芒,完全忘了耕種稻谷帶來的辛酸,忘了粘滿泥巴的腳起了多少次沙蟲,忘了換了多少次粘滿汗水的衣衫。金燦燦的稻谷在爺爺眼里,是大地給人類的一種恩賜。
爸爸娓娓道來的真實生活,既遙遠又親近,讓一直在城市生活的我,聽得津津有味。原來,我們餐桌的米飯,經過季節的變更,日曬風吹雨淋,還有農民伯伯勤勞的雙手,艱難得來。主席最近也在各大媒體傳達“光盤行動”,節約糧食。“光盤行動”喚起人們愛惜糧食、反對浪費的責任,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也培育新的生活觀、消費觀。主席指出我國糧食生產雖然連年豐收,世界產量第二,可是浪費糧食也是世界第一,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
珍惜糧食,從我做起。作者: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