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一
如果說人生就如同大海,那人生中許許多多的第一次就如同一粒粒小水滴,日積月累,變成廣闊的大海。在眾多水滴中,有一粒毫不起眼的小水滴,卻讓我記憶猶新。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放學回到家,看見媽媽在包餃子,只見她拿起一張餃子皮,又挖出一勺餡,準確地放入皮中包好,動作如行云流水般順暢。我看得心里直癢癢,也想試一試。媽媽說:“好啊,就讓你試一試。”便把搟面杖交給了我。看著媽媽拿起搟面杖,二話不說,“噌噌”兩下,一個面皮就上崗了。而我半天搟不出一個,媽媽說:“看來你還是不行,換我來吧!”我嘴上說著沒事心里卻十分焦急。俗話說:一回生兩回熟,這回我一定可以包好的。我立馬拿起搟面杖,搟起了餃子皮。不料,餃子皮卻像一個頑皮的小孩子,粘在搟面杖上不肯下來。我無可奈何地把它剝下來,結果不用我說,你們也知道了,那就是一個“爛”字。
媽媽笑著說:“搟餃子皮怎么能不放面粉呢?”我下定決心,這次一定要搟好,讓媽媽對我刮目相看。我專心致志,用力均勻地搟著,終于,一張有模有樣的餃子皮誕生了,在媽媽的鼓勵下,我又一口氣搟了幾十個餃子皮。
原以為包餃子十分簡單,沒想到我又犯了眼高手低的毛病,剛一開始就遇到了一個麻煩。
我拿起一張餃子皮,挖了一大勺餡放到皮里,“呲”的一聲,我的餃子就成了一個泄了氣的皮球,我連忙用另一張餃子皮包住。有了上次的經驗,這次就簡單多了,我挖出適量的餡,小心翼翼地包住,終于包好了一個餃子,而媽媽那邊早已碩果累累。“將軍們”挺著大肚子,凝視著我這個吃了敗仗的士兵。媽媽安慰我:“萬事開頭難,只要多練習,你一定會包好的!”。
雖然我的餃子沒有媽媽的那么漂亮,但我相信只要肯下功夫,就一定會超過媽媽的!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二
春節里有很多習俗,每個習俗都會給我們帶來歡樂,稱為年味,在所有習俗中,包餃子是我最喜歡的習俗。
正月初三的下午,我們包餃子。我們先準備材料,有搟面杖、蔬菜、豬肉、面粉,還有裝餡的盆子、放餃盆。
這些工具準備好之后,就進入了做水餃的第一步的工序:剁餃子餡,爸爸先用菜刀把蔬菜剁成用肉眼看不清的密密麻麻的東西,然后和剁碎的豬肉餡混合起來,變成蔬菜豬肉餡。
下一個工序是和面,爸爸在面粉里放了一些水,以防粘到手。然后開始和面。幾分鐘后,類似面條的東西終于出現了,又過了一會,面就和完了。
接著做餃子皮,爸爸把和好的面分成一塊一塊的,然后捏成一個個小圓球似的,再用上搟面杖,沒過多久,薄薄的餃子皮終于出爐了。像塊面餅。
做餃子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包餃子,爸爸小心翼翼的把餃子皮拿起來,用筷子把盆里的餡放入皮里,最后把餃子皮“合攏”,這樣,一個餃子就完成了。爸爸把一個個餃子放入放餃盆里。這一個個餃子就像一顆顆璀璨的元寶。
如果想要吃到水餃,就得再煮一煮。爸爸先在鍋里放一點水,幾分鐘后,水燒開了,爸爸就把水餃放入鍋內。爸爸一次又一次的加水,幾分鐘后,香噴噴的水餃就出爐了。我嘗了一個,真好吃。爸爸、媽媽和外婆也爭相搶著吃,一家人臉上露出了笑容。 餃子是中國的傳統食品,包餃子是中國的一種傳統習俗,而如今,每當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做水餃來歡度新年。每個人也從吃餃子中體會到了家庭的和諧與幸福。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三
一大早,老媽就去菜場買菜了,不知道的還以為家里來客人了,要做豐盛的大餐呢!但是老媽買了一大袋面粉,一大把韭菜,一袋肉末,對了!是包餃子!
我洗洗手,拿出搟面杖,準備大顯身手。我先幫老媽把韭菜的死葉子摘掉。然后把韭菜洗一洗,泡上幾分鐘后,把它們全都剁成碎碎的,放在一個大盆里,再把肉末倒進去,加點兒鹽、味精、油等佐料。接下來就是揉面的時候了,我看著老媽嫻熟地到出面粉,等老媽轉頭倒水的時候,調皮搗蛋的妹妹一吹,頓時,整個客廳“烏煙瘴氣”的,一團白灰霸占了客廳,妹妹一旁偷笑著,幸災樂禍。
老媽開始揉面了,媽媽似乎很用力,桌子吱吱響,在說:“我已經上了年紀了,老胳膊老腿受不住你們的折騰了。”媽媽把面團用刀切成了三大塊,分別把每塊面團就捏成了三個長條,用刀切成一小段的,方便搟成面皮。老媽用搟面杖搟了好多面皮,十分熟練,感覺餃皮配合著老媽。現在該包餃子了,我拿起一雙筷子挑了餡放在餃皮上,中間捏一下,左邊捏一下,直到把左邊捏到沒有空隙了,再接著捏右邊,也是捏到沒有空隙為止,這樣,一個餃子就完成了。就這樣,一個個餃子陸續出生了。
這次是我第一次包餃子,雖然模樣有待提高,但吃到自己親手包的餃子,心里有滿滿的自豪感。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四
今天是冬至。在冬至,民間流傳著這樣的歌謠: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正是因為這個民謠,所以在冬至,家家戶戶都在熱熱鬧鬧包餃子。今天,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六年級班也開了一次熱熱鬧鬧的餃子會。
首先,老師給我們做了一個示范。只見老師先把面團拉開,搓成長條,接著又揪出一個面團搟成面皮,然后用筷子夾了一點餡放進面皮把口捏住,一個漂亮的餃子就完成了。
看到老師的動作這么嫻熟,在家從來沒有包過餃子的我躍躍欲試,自以為包餃子很簡單。
終于開始包了,有的同學搟面皮,有的同學揪面團,也有的同學無所事事,在一旁看熱鬧。我因為不放心自己搟的手藝,并沒有參與,只是圍在旁邊看。“哈哈哈”,那邊傳來一陣笑聲,原來是有同學把面皮搟成了四不像。“哎呀”,這邊又有同學不小心把面粉擦到臉上了。
終于,面皮搟好了,開始包餡了。我也拿了一張面皮試著學包餃子。第一個餃子餡放得太多了,口都封不住,我只好放棄了。接著我又拿了一張餃子皮,這次我吸取上一次的教訓,不好,餡少了,餃子立不起來。看來,這包餃子也是一門學問呀。第三個我總結了經驗,包進去的餡不多也不少剛剛好。我終于包了一個像樣的餃子。
不一會兒,同學們包出了很多的餃子。餃子下鍋了,我們耐心地等待著它出鍋的時候。香味飄出來了,餃子出鍋了。老師端著盛滿餃子的碗讓我們挨個品嘗,我迫不急待地夾了一個放進嘴里。哇!太香了。同學們品嘗過后也都贊不絕口。
這真是一次熱熱鬧鬧的餃子會,自己包的餃子吃起來就是香!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五
我很愛吃餃子,每次吃餃子都是讓爸爸媽媽來給我包餃子,現在,我漸漸長大了,心想也該學會幫媽媽包餃子了。
大年三十早上,我剛醒來,就聽見媽媽在廚房“砰砰”的剁餃子餡。噢,要包餃子啦!心想這下可以大顯身手了,就急迫而又興奮地穿好衣服等待著。
待媽媽搟好餃子皮,調好餃子餡后,我們全家就動手包了起來。我心里不斷地提醒自己:這是我第一次包餃子,一定要包得又快又好,顯出我的真本事。于是,我就學著爸爸媽媽的樣子包了起來。
首先,我不慌不忙地拿起一塊餃子皮放在手心,再放上一大勺餡料,小心翼翼地把餃子皮對折過來,學爸爸熟練地把餃子皮捏合起來。“啊,不好了。”一小團餃子餡從“肚子”里被擠出來。我連忙再拿一塊餃子皮補了上去,就這樣湊湊合合地包好了這個餃子。一眼看過去,就像一只剛出世的“丑小鴨”。這時,我又著急又不服氣,于是下定決心再包個好看的,一定不能被爸爸媽媽看扁了。這次我吸取了教訓,少放一些餡料,不料卻包出一個瘦骨嶙峋的“瘦子”。媽媽不禁“撲哧”一聲笑了。我不由自主慚愧地低下了頭,原來包餃子也不是一件易事。這樣包不好,那樣又包不好,我就不想再包了。爸爸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就對我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你第一次包餃子,雖然包得不好,但你有信心跟著學,一定不會讓人失望的。”我看著爸爸那期待的目光,點點頭答應了爸爸。他十分耐心地教我:“無論做什么事都得要有個把握,就像包餃子放餡料這樣。要有一定的量,才能把‘肚子’填飽。如果過多就會消化不良,如果過少又會餓,就是這個道理。”慢慢地,我能熟練地包餃子,包得又快又好。“丑小鴨”終于變成了“白天鵝”。
第一次包餃子,我不僅從中學會了包餃子的技巧,還學會了為人處事的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適當的“度”,這個“度”就是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