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給予篇一
一個星期五下午,我興高采烈的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正開心的迎接假日的到來。
正當我來到幼兒園門前,不禁一笑,因為此時此刻,一位買糖水的阿姨在擺攤,而在幼兒園門前的小饞蟲們哀求著各自的媽媽給錢。只聽到一位身穿藍衣的小弟弟正拉著媽媽的衣角,拉大嗓門,對媽媽到喊道:“媽媽!我要!我要嘛!”水汪汪的小眼睛、乞求而皺起的眉毛加上響亮的嗓門,徹底讓媽媽敗下陣來——給了他一塊錢。小弟弟開心的不得了,接過錢就往小攤前就放目掃射,想著給買哪一種糖水好。
說來正巧,一位身穿破爛衣服的老伯伯架著木拐,一步一步地走過來,臉上毫無表情,卻可以看出來他又累又餓。
老人可能是太安靜了,既然沒有人注意到他。小攤前那位耀眼的小弟弟不知去哪了,我向四周進行了掃描,最后看見他正拿著一元錢遞給了老伯伯。
我心里一動:一塊錢并不多,可這是小弟弟哀求了半天才得到的,他可以選擇不理睬那位老伯伯,去買那甜美的食品……可他沒這樣做。它只是一個不滿五歲的小孩,可心里卻早已有了幫助他人,給予他人自己的愛心。我看著這一幕感動不已,只能想像到:這應給是從天國里來的一位既可愛又善良的小天使。
給予篇二
前兩個月,快要過年了,每家每戶都在大掃除,我們家不例外,家里的一些廢品要統統賣出去。媽媽把這“光榮”的任務交給我。過了一會兒,遠處傳來了吆喝聲—“收破爛、收爛鐵、廢報紙、回收舊家電……”收破爛的聲音近了,我連跑出去,大喊“收破爛的!”他漸漸地停了下來。趁他下車之時,我打量了他一眼—他大約五十來歲、駝背,一副可憐兮兮的樣子。他那凍腫了的手背,記錄著他經歷的風霜艱辛。
他說不用稱,只估計地給了我十元錢。我看拿了錢,正準備轉身回去時,猛然看到了一大堆廢品,又想起老師曾經說過的一句話:“要幫助有困難的人。”于是我就留下來幫他。
“這點小事能攔得住我”可做著做著,卻發現,別看似很簡單,可這里面的學問可大了,光分類就要分好幾次。又看了看廢品,我干勁十足,我把袖子挽起,活動了一下筋骨。先把紙盒壓平,和紙用繩子捆好,再把酒瓶子、鋁片裝入袋子里。功夫不負有心人哪,終于分好。可把這么多東西放在三輪車上,又成了一個大難題。那收破爛的用濃厚地外地土音說:“來來來!把輕的放在下面,重的??壓在上面喲!”首先他讓我扶著后面,他將繩子甩過來,再打一個結。就這樣一直打結打到最后,可三輪車的重心在上面,三輪車給翹了起來,結果落了一個前功盡棄。
突然,我想到了一個金字塔,金字塔的重心在下面,所以才千年不倒。于是我和那個人商量:“不如這樣……”按我的方法,重在下,輕在上,這樣果然有效,終于廢品裝了上去。
“收破爛??,收破爛嘍!”他欣喜地吆喝著,仿佛在說:“我轉大了!”我看著他漸漸地離去,我心里感覺甜絲絲的,像吃了蜜一樣,有種說不出的“甜”。
給予篇三
在一個初冬的早晨,天空陰暗低垂,一抹抹灰白的層云壓在銀杏樹的樹梢上,好像天空隨時都會飄起毛毛細雨。在鋪滿銀杏葉的馬路上,走來了一位挑著擔子的賣菜老爺爺。
老爺爺大約有70多歲了,焦黃的額頭上,滿是波浪一樣的皺紋,在同樣焦黃的手上,一根根青色的經脈突起,像脫了水的樹皮。雖然他已經到古稀之年了,可肩上還挑著沉重的擔子,穿著陳舊的衣服和褲子,慢慢地一步步往前走,讓人看著特別心酸。老爺爺的竹籃里全是蔬菜:顆顆飽滿、粒粒碩大的玉米,翠綠、鮮嫩的黃瓜,白白胖胖的大蘿卜,看著讓人忍不住想咬一口。
“對!對!對!記得多買一些。”我很贊同爸爸,因為我也剛好這樣想呢!
“放心吧!放學后你就可以吃到老爺爺的菜了!”說完,爸爸用力一踩油門,好像想快一點把我送到學校,快一點去買菜。
進了學校,我一直都在想:爸爸有沒有趕上老爺爺?老爺爺的菜賣了一個好價錢了嗎?天這么冷,老爺爺什么時候才能回家?我的腦海里甚至浮現出了老爺爺干枯的手和滿是皺紋的臉。
放學后,我迫不及待地沖入家門,走進廚房,看見地上堆了一些玉米、蘿卜等蔬菜,我湊近去聞了聞,這些蔬菜散發出沁人心脾的香味。看來,爸爸把菜買回來了。
給予篇四
1.讀懂課文內容,培養關愛他人的美好品德。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抓住媽媽感情變化的句子,理清課文層次;通過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1.通過媽媽感情的變化,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
2.理解課文的最后一段話,結合課文內容,合理想象。
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31課給予樹,我們都知道給予就是送給的意思。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能說說課文中是——給予————嗎?(學生自由說)
1.同學們理解的不錯,讓我們再一起用心地讀一讀課題吧。
2.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嗎?(學生自由說)
那就請你打開語文書,翻到31課,去讀一讀,同時找一找課文中寫媽媽心情變化的句子,注意,用筆劃一劃。
1、學生讀課文,在課文中劃一劃相關的句子。
2、交流媽媽心情變化的句子(結合板書:擔心——生氣——激動)
1、課件出示:讓我擔心的是……
自己再讀一讀,又讀懂了什么?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媽媽特別擔心?(只、卻、怎么可能買到很多很好的禮物呢?)
2、把媽媽的這種擔心放進你的朗讀吧!(自由讀,指名讀)
3、從媽媽的擔心中你覺得媽媽是一個怎么樣的人?(愛自己孩子)
4、是啊,媽媽的愛是無處不在的,在這里,化作了一種擔心,把你現在理解到的放進這句話里,肯定比剛才讀得更好了!
5、學生讀,指名讀(適當點評)
但是媽媽的擔心是多余的,孩子們拿了20美元分頭去采購圣誕禮物了,兩個小時過去了,他們買完禮物,該回家了!那么在回家的途中,孩子們的表現又怎么樣呢?趕緊去讀一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吧!
1、學生自讀,抓住“興高采烈”一詞,從哪兒可以看出孩子們興高采烈呢?為什么會興高采烈呢?(學生回答)
2、對啊,確實應該興高采烈,但是只有金吉婭——(沉默不語)“沉默不語”什么意思呢?為什么沉默不語呢?(學生自由說)
3、看到這個情形,媽媽會怎么樣?(生氣)請你找到這個句子,讀一讀,覺得已經讀得像媽媽一樣生氣了,就舉手,讀給大家聽一聽。(指名讀)
把你現在有的體會,再放進這句話里,肯定能讀得更有味道!快試試吧!
4、那么金吉婭到底用這20美元做了什么呢?讓我們走進課文第四自然段,請你反復地讀讀,肯定能找到答案!
5、課件出示:后來……禮品區
這么重要的句子讀一遍肯定是不夠的,再去讀一讀,看看你能讀懂些什么?(學生自由說)
6、是啊,金吉婭給陌生女孩買了洋娃娃,卻只給佳人買了棒棒糖,這又是為什么呢?你能從這段話里找到理由嗎?(能)那就快去讀一讀,找一找吧!
課件出示:我的錢就……只夠…………卻什么都沒有
多讀幾遍,讀懂的就更多了!(學生自由說,主要是小女孩和金吉婭的對比)
把你的體會放進這句話里,一定能讀的更好!試一試吧!
課件出示:金吉婭說話的聲音很低……而難過
重要的句子再讀幾遍,就能讀懂更多了(學生自由說)
金吉婭放棄了給家人買漂亮禮物的機會,被家人責怪,卻使小女孩得到了——(洋娃娃)
是啊,給予就是這樣,在得到的同時,還會放棄、失去一些東西,這真讓金吉婭為難呀,把你理解到的再放進這句話里,肯定也能讀得非常好!
8、從金吉婭的做法里,你覺得她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自由說)
聽了金吉婭的話,媽媽怎么做了?(緊緊地擁抱著金吉婭)千言萬語涌上心頭,此時,媽媽已經激動的說不話了,你能代媽媽跟她說一說嗎?(學生自由說)
1、課件出示最后一段
2、是啊,這個圣誕節,金吉婭不但……還……以及……
理解“如愿以償”
如愿以償的小女孩,她會對金吉婭說些什么呢?(學生自由說)
4、課文學到這里,你覺得給予樹是一棵怎樣的樹呢?(板書:一棵樹,一個問號?)
課件出示:給予樹是一棵()的樹(學生自由說)
結合板書,隨機選擇詞語
我們的心里!是呀,同學們,讓我們用愛心做水,用善良做土,用同情和仁愛做陽光,精心地栽培這棵給予樹吧,讓她在我們的心里開花,結果!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問題貫穿始終,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無形中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了人物心理的變化、以及課文里的飽含的對同情、善良、仁愛、體貼的美德的贊美之情。我認為,這些層層深入的提問就是有效性提問!
給予篇五
外婆走的那天,天空正飄著雪。
母親告訴我說,我小時候特別淘氣,似乎全世界都欠了我似的,生氣起來可以整天板著個臉,不吃不喝。家人對我數次失去耐心,唯獨外婆,依然寵著我。
外公那邊我們已經很少去了,我的學業壓力再加上母親的工作繁忙,導致我們一個月甚至都抽不出一次空去看望外公。唯獨春節,外公有與我們長時間在一起的機會。每次在一起吃飯,外公總會多盛出一碗來,放在以前外婆坐的地方。我望著那空蕩蕩的座位,每次都欲言又止。
外婆年輕時很漂亮,即使到老了,歲月依然掩蓋不住她精致的面容。外公一輩子都在為家里的生計在外打拼,退休之后,常常記錯事情,在許多方面都要外婆體諒他,照顧他。有一次外公上完洗手間,水龍頭可能都會忘記關,外婆便每一次都檢查一遍。起初還有一些不適應,時間長了便習慣了。
外婆生前很愛牽著我去一個長滿了桂花的公園。她獨愛桂花,卻又不肯摘下它們來。我好多次讓她折一枝下來欣賞,她卻婉言拒絕。她只是坐在椅子上靜靜地看,看這滿樹金黃,看這生機勃勃的景象,臉上掛著微笑。后來我長大些了,有時就不愿再同外婆去了,一方面是由于學業,另一方面可能是我覺得機會還很多吧。現在想想真是(慚愧)遺憾。
外婆是坐在椅子上走的,臉色很平靜,有一種超脫俗塵的淡然,正如她生前默默付出卻又不求回報的品質。我想這應該也是她喜歡桂花的原因吧。
外婆走的那天,我哭了很久,我責備自己,為什么不多抽一些時間陪伴外婆;為什么要經常做一些外婆不高興的事;為什么連外婆一些很小的要求都做不到。我流連在外婆經常走的公園內,望著滿樹金黃的桂花,仿佛看見了外婆那張慈愛的臉。我出神地望了很久,在心里默默許下承諾:今后,我一定要在功課上更用功,讓家人過的更好。
或許,經歷死亡也未必是一件壞事,它讓我們更加珍惜重要的人,懂得收獲生活中更微小的幸福。
給予篇六
當你貧困潦倒時,你需要資金援助;當你痛苦悲傷時,你需要心靈慰藉;當你干渴難耐時,你需要甘泉雨露;當你寒冷饑餓時,你需要雪中送炭……每個人都有困惑的時候,我們不可能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更不能有以自我為中心的霸道思想。我們需要別人給予的幫助,但同時我們也應該學會幫助別人。
給予應該有原則、有限度,無原則的給予只會讓給予失去意義,無限度的給予只會讓給予的效果適得其反。如果賜給一位心已死的人十年的生命,只會讓他覺得生活更沒意思,那是浪費。如果一味地向窮困人民提供物質幫助,只會消磨掉他們謀生的能力,那是腐蝕劑。
給予是雙方面的,你需要被給,但你也應該給出。給每個路見你的人一個微笑,不需要害怕人家笑你傻,那是你友好的表現;給每一個你周圍的陷入困境中的人一絲安慰,不要擔心他們厭你煩,那是你真誠的吐露。
張開你的雙臂,擁抱別人給予的每一個幫助;卷起你的袖子,盡力獻上你的一份力量吧!
給予篇七
有人說:“給予是快樂的,但我對這句話并沒有真正的理解。而這件事的發生,我對這句話有了深刻的體會。
那是一個月朗星稀的夜晚,周圍一片寂靜,整個永昌城好像披上了一層青紗,美麗又安靜。二號小區的廣場上扎滿了悠閑散步的大人和玩耍的小朋友。聊天聲、音樂聲、打鬧聲……各種聲音交織在一起,人們都沉靜在一片歡樂祥和的氣氛中。我也騎著我心愛的自行車,哼著小曲在廣場上玩耍。突然,“哇……”一聲大哭,人們都齊刷刷地轉過頭去,看向了發出哭聲的地方。原來一個孩子的腳卡在自行車的車輪里,鮮血順著車輪流了下來。小孩的母親嚇得臉色蒼白,豆大的汗珠從她的額頭上滾落下來。當時時間就好像凝固了一樣。瞬間,人們又反應了過來,趕緊放下手頭的事,一起擁向了那個受傷的孩子。有的打120;有的扶著孩子,我趕緊蹲下身子把小孩的腳從自行車里取出來。就在這時120急救車也來了。在人們的幫助下,孩子被120急救車送到的醫院。
第二天,有人敲門,結果是郵遞員:“您的東西。”我打開一看,是一個精制的洋娃娃。里面還有一封信:謝謝你把我孩子的腳取了出來!
從那晚我真正的感到“給予是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