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寫給人看的,條理不清,人們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這樣就達不到總結的目的。相信許多人會覺得總結很難寫?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總結書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歷史第一單元知識點總結初一實用篇一
a、10萬年b、20萬年c、100萬年d、120萬年
3、下列有關我國境內遠古人類及其生活情況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c、山頂洞人已懂得人工取火d、遠古人類都過著氏族生活
a、為了共同勞動,分享勞動成果b、智力低下
①元謀人使用石器勞動②北京人從自然界獲取火種御寒照明
①種植農作物,開創原始農耕文化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③學會建造房屋,過著定居生活④會制作陶器
8、下列關于氏族聚落時代生產生活狀況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已經懂得了飼養家禽家畜b、開始從穴居走向定居生活
c、普遍使用磨制石器d、半坡居民能建造干欄式房屋
a、當時的制陶技術已十分高超b、當時的人們已掌握了造船技術
c、船已經作為了交通工具d、當時已出現了文字萌芽
11、不符合黃河流域原始農耕時代居民生活實際的是
12、下列現象中,能反映原始農耕時代文化特征的有
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⑥
14、炎帝和黃帝為爭奪中原地區而展開大戰,地點在
a、涿鹿b、阪泉之野c、牧野d、安陽
a、黃帝b、炎帝c、蚩尤d、大禹
16、傳說繼黃帝之后,先后成為黃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聯盟首領的是
a、堯、舜、禹b、舜、堯、禹c、禹、堯、舜d、堯、禹、舜
18、大禹治水的方法是
19、《禮記》所謂“天下為公,選賢任德”的社會局面,最早出現在
20、我知道中華民族的祖先黃帝,主要是依據
a、傳說b、考古c、想象d、推理
21、觀察下列圖片,回答相關問題:
圖一:圖二:
一、選擇題:
答acddcbadddcdabaabcca
二、非選擇題:
(2)半坡原始居民主食有粟,副食有魚、肉、蔬菜等
(3)自然環境的不同造成的,北方干旱少雨,南方潮濕多雨
(4)人類社會的進步;生產力的提高;原始居民過上以農耕為主的定居生活;人類進一步擺脫對自然界的依賴,改善生產環境(言之有理即可)
[
歷史第一單元知識點總結初一實用篇二
1、?? 史前時代一般是指有文字記載以前的人類歷史,那時人們主要使用石制和木制工具。
3、?? 人類誕生的標志是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時間是二三百萬年前,人類特有的勞動本領是制造工具。
4、?? 從古猿到人轉變過程中起極其重要作用的是勞動。
5、?? 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是元謀人(云南省元謀縣),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
6、?? 會使用天然火的是北京人,會人工取火的是山頂洞人。
7、?? 原始人類處于猿人向現代人類演變最后階段的是山頂洞人。
8、?? 世界上發現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是中國。
9、?? 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種自然力,從而最終把人同動物分開的是摩擦生火。
10、根據生產工具的變化,我們把史前社會分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
11、世界上最早的農業村落出現在西亞(約旦河谷)。
12、原始農業和畜牧業出現的原因是:大約一萬年前,環境的變化和人口的增加,僅靠采集、狩獵難以滿足人們對食物的需求,于是,在一些自然條件適宜的地區,栽培了某些野生植物,馴養捕捉到的一些野生動物,以補充食品。原始農業和畜牧業逐漸產生了。人們過定居生活的基礎是原始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
13、我國屬于新石器時代的古人類有: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
14、人面魚紋彩陶盆出土于半坡遺址。
15、在西班牙北部的阿爾塔米拉洞穴的巖畫反映了當時這里人們的狩獵生活,屬于舊石器時代晚期。
16、人們已有審美觀念是在舊石器時代晚期,中國的山頂洞人。
17、形成科學萌芽是在新石器時代(半坡遺址出土的小口尖底瓶)
18、世界上最早的史詩是《吉爾伽美什》,講述的是古代西亞的事,“木馬計”出自于《荷馬史詩》,該著作描述的是古希臘的事。
19、我們的人文初祖是炎帝和黃帝。炎帝(神農氏)的貢獻是發明耒耜,教人農耕,嘗遍百草,發明醫藥,黃帝(軒轅氏)的貢獻是建造宮殿,發明車船,制作以上,教人們打井,還讓下屬官員發明文字、歷法、算術和音樂。他的妻子嫘祖發明了養蠶抽絲技術,處于大約四五千年前。
20、遠古石器我國著名的部落聯盟首領有堯、舜、禹,部落聯盟首領推選的方法是禪讓制,最先享受此制度的是舜。
21、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禹在涂山召見各部落首領,接受他們的朝貢;誅殺不服從自己的防風氏;劃定“九州”;鑄造“九鼎”,作為權利的象征。他的兒子啟繼承王位后建立軍隊,制定刑法,設置監獄,加強國家權力。從此,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歷史第一單元知識點總結初一實用篇三
中華上下五千年,我們要學的歷史有太多知識點了,都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推薦初二歷史上冊第一單元知識點總結,希望能幫到你。
1、背景:
〈1〉罪惡的鴉片貿易:英國為打開中國市場,向中國走私鴉片。
〈2〉鴉片給中國帶來了嚴重危害→a白銀外流,造成清財政危機。
b銀價上漲,造成“銀貴錢賤”.c統治機構更加腐敗.
d毒害中國人民的身心健康。e嚴重削弱了中國軍隊的戰斗力。
〈3〉虎門禁煙:1839年,林則徐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
2、戰爭經過:愛國官員:關天培——中國近代犧牲的第一位清軍將領.
3、結果:1842年簽訂中國第一個喪權辱國中英《南京條約》,內容→
(1)割香港島給英國。
(2)賠款2100萬元。
(3)開放廣州、廈門、寧波、福州、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4)允許英國在通商口岸設置領事。
(5)中英協定關稅。
4、影響:(1)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社會性質發生根本變化。
(3)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4)是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2、列強的罪行:(1)英法——占領北京,火燒圓明園。(1860年10月)(2)沙俄——趁火打劫,強占中國北方領土150多萬平方公里。
3、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建號太平天國。1851-1864.太平軍占領南京改為天京,作為都城。建立與清對峙的政權。太平軍將領李秀成抗擊洋槍隊,在慈溪之戰中,擊斃洋槍隊頭目華爾。
“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這首詩歌頌揚了19世紀70年代中期,欽差大臣左宗棠率領湖南戰士收復新疆,治理邊疆的偉大業績。
1、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是我國西北的門戶。
2、新疆危機:(1)1865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自立為汗。(2)英俄兩國支持阿古柏偽政權,妄圖分裂新疆。
3、“海防”與“塞防”之爭。
李鴻章主張放棄西北塞防,保東南海防;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東邊倒卻西邊”,主張“海防”與“塞防”并重。力主收復新疆。
4、左宗棠收復新疆。
(1)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2)戰略方針“先北后南,緩進急戰”(3)1878年,收復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區。19世紀80年代,通過外交努力,中俄簽訂《伊犁條約》,中國收回伊犁,但是損失了中國西部的一塊土地和大量賠款。
5、歷史意義:鞏固了祖國的西北塞防,捍衛了祖國的領土和主權。
6、評價左宗棠。左宗棠是湘軍的重要將領,后做了清朝的封疆大吏,他和李鴻章都是洋務派的重要人物,但是左與李在對待外國侵略的態度是有很大不同,左宗棠對外國侵略勢力主張抵御,是抵抗派的著名將領,左宗棠認為新疆乃西北屏障,新疆一失,必禍及內地,因此,他堅決主張出兵新疆,驅逐外患,收復失地,維護祖國統一和領土完整。
1、甲午中日戰爭
(1)原因:日本帝國主義為吞并朝鮮,入侵中國而蓄意挑起的戰爭。
(2)主要戰役:
〈1〉黃海海戰:此戰后,日本艦隊控制了黃海制海權。
〈2〉旅順戰役:旅順陷落,日本對旅順和平居民進行野蠻大屠殺。
〈3〉威海衛戰役:威海衛潰敗,李鴻章—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4)著名愛國將領:民族英雄鄧世昌(黃海海戰,“致遠號”)。
2、中日《馬關條約》的簽訂:
(1)簽訂時間;1895年。
(2)雙方代表:李鴻章和伊藤博文
(3)內容:
a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b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
(4)影響:
《馬關條約》是自《南京條約》以來對中國危害最嚴重的不平等的條約,
它標志著列強對中國的殖民掠奪進一步升級,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如何理解《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a,《馬關條約》割占中國大量領土,嚴重破壞中國領土主權的完整。b,2億兩白銀的賠款,加重了祖國人民的經濟負擔,加劇了中國的貧窮和落后。c,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d,增辟通商口岸,便利帝國主義對中國進行經濟掠奪。
總結:《馬關條約》后,日本輕易從中國撈到這么多好處,則直接刺激了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朝,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1、義和團運動
(1)原因;帝國主義對中國侵略的加劇,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2)斗爭對象:帝國主義侵略勢力。(口號:扶清滅洋)
(3)興起地點:山東。
(4)主要戰役:廊坊戰役。
(5)在清政府和八國聯軍的聯合鎮壓下失敗了。
(6)性質及意義:是一場反帝愛國農民運動,粉碎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陰謀。
2、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爆發:1900年西摩爾率領英,發,俄,德,意,日,奧八國聯軍入侵中國。
(3)結果:1901年清與11國簽訂《辛丑條約》(增加了西班牙荷蘭比利時三國)
主要內容:
a賠款白銀4.5兩,分39年還清。
b嚴禁人民參加任何反帝活動。
c坼毀大沽到北京一線炮臺,并派兵駐扎要地。d劃定東交民巷為“使館區”(北京東交民巷不準中國人居住。)e改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
(4)影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辛丑條約》是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人民的最沉重的枷鎖,請你結合《辛丑條約》主要內容,談一談該條約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哪些危害。
a巨額的賠款,是列強對中國空前的大規模的勒索,為支付這筆巨額賠款,清政府一方面搜刮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貧困,社會經濟更加蕭條;另一方面大量舉借外債,便利列強通過貸款控制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b清政府嚴厲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使清政府進一步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2、西方某歷史著作認為:林則徐虎門銷煙,導致了鴉片戰爭的爆發,如果沒有虎門銷煙,鴉片戰爭就不會爆發,這一觀點你贊成嗎,請結合史實,寫一篇50—150字的辯論稿。這一觀點不對,林則徐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反抗外國侵略的正義行為,英國殖民者以此為借口,發動了鴉片戰爭,鴉片戰爭決不是偶然事件,而是歷史的必然性,因為工業革命后,英國工業發展水平很高,資產階級為了開辟國外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工業原料,把侵略的矛頭指向中國。
答:這種說法有道理。通過《辛丑條約》,列強對中國進行了又一次駭人聽聞的經濟掠奪。并使清政府完全置于帝國主義的軍事監督和武力控制之下:按條約要求,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使清政府官員變成了帝國主義的“守土官長”,慈禧更是對洋人言聽計從。這些均表明清政府已經成為帝國主義列強的忠實走狗。說清政府已經成為“洋人的朝廷”毫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