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編寫一年級教案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教案范文僅供參考,請大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適應。
一年級長歌行古詩教案(優質15篇)篇一
本課由《所見》《小池》兩首古詩組成。兩首詩均為絕句,詩句內容簡潔,語言通俗淺易,用詞精準凝練。內容中情景交融,動靜相宜,好比一個個鏡頭移動交織成兩幅行動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圖。從不同側面表示夏天的情趣。教學中應抓住古詩教學的一般規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編寫意圖,引導同學反復誦讀,進面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一年級的小朋友在學前就有一定的古詩積累,詩歌特有的韻文形式利于同學朗讀,教材為詩歌選配的畫面生動、形象,降低了理解和感悟內容的'難度。詩句中的文字注音,對于有一定自讀能力的小朋友來講難度不大。但教者應通過多種手段協助同學理解重點詞語,以利于同學對詩句內容的理解感悟。
【教學目標】。
1、認知“所、牧”等12個生字。會寫“詩、林”等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培養同學閱讀興趣,閱讀能力,激發對祖國古典文學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在多形式的誦讀中,感受古詩的韻律美,意境美。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研究法、朗讀感悟法。
【課前準備】。
1、每個同學自做一份本課生字小卡片。
2、課文插圖、《春江花月夜》古箏、繪畫資料。
3、搜集整理以前讀、背過的古詩。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挖掘積累:
小朋友們誰會背誦古詩?由朗朗背書聲,營造學詩氛圍,自然過渡,板書課題。
2、觀察描繪:
〖對話平臺〗。
學習古詩《所見》。
一、初讀。
借助拼音,自讀詩句,達到正確流利,培養識讀能力。
1、出示詩句:
讓會讀背的同學領讀,教師相機指導。
2、抓住生字和難點音,強調讀準,如:
“所”讀平舌音、“捕”的聲母是“b”而不是“p”等。
3、自由練讀,力求會背。
思路:真實、扎實應是語文教學的不懈追求,啟發同學領讀,充沛尊重了同學的已有經驗,注重了資源開發;抓住字詞,扎實訓練,夯實基礎。
二、細讀。
抓住重點字詞,了解詩句大意。
1、引導同學自讀質疑,讀懂了什么還有哪兒沒讀懂?
2、根據同學的質疑師生互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答案。同學可能有出的問題,如:
“樾、意欲”的含義等。教師應在充沛引導同學觀察,討論的基礎上,得出問題的答案。
3、引導同學結合插圖和自身的理解,粗略講講詩意,教師適當點撥指導。
思路:引發自主學習,師生互動學習交流,促進同學知識的建構和生成。符合同學心理需要,有利于同學的發展。
三、誦讀。
反復吟誦,感悟詩句的意境,培養讀書能力,激發閱讀興趣。
1、采用范讀、領讀、對讀、齊讀等形式,引導同學感悟詩句的韻律,停頓等。
2、自由練讀,體會感悟。
3、借助插圖,以及古箏曲,創設意境:
教師運用語言進行描繪,引導同學入情入境,加深理解。
4、背誦詩句。
思路:抓住“讀”的根本,結合古詩情境美的特點,積極創設情境,豐富同學的情感體驗,促進同學理解感悟。
四、寫字。
自主寫字,提高同學觀察能力和書寫水平。
1、重點指導同學認為難寫的字,可讓同學參與指導范寫,為大家講解,如:
“木”字旁的寫法等。
2、同學練習,教師巡視指導。本節課可重點指導寫“詩、林、童”。
一年級長歌行古詩教案(優質15篇)篇二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詠鵝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畫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畫雞唐寅。
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
靜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憫農。
(一)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曉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村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所見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小池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贈劉景文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山行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回鄉偶書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出來。
贈汪倫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草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楊柳綠千里,春風暖萬家。黃鶯鳴脆柳,紫燕剪春風。
春風放膽來梳綠,夜雨瞞人去潤花。春風一拂千山綠,南燕雙歸萬戶春。花要葉扶,人要人幫。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幫助別人的人,能得到別人的幫助。誠心能叫石頭落淚,實意能叫枯木發芽。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望廬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絕句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知識是我們飛向天空的翅膀。
思考可以構成一座橋,讓我們通向新知識。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科學的未來,只能屬于勤奮而又謙虛的年輕一代。
夜書所見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門山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飲湖上初晴后雨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一。
小兒垂釣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人無完人,金無足赤。
詠柳賀知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春日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乞巧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嫦娥李商隱。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繩在細處斷,冰在薄處裂。
親身下河知深淺,親口嘗梨知酸甜。莫看江面平如鏡,要看水底萬丈深。
花盆里長不出蒼松,鳥籠里飛不出雄鷹。
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五。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六。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王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汪洙)歲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無名氏)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邢俊臣)說“言”
四年級上古詩、園地題西林壁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一。
霧鎖山頭山鎖霧天連水尾水連天。
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青山原不老。
為雪白頭山山水水處處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
重重疊疊山。
曲曲折折路丁丁冬冬泉。
高高下下樹二。
過故人莊孟浩然。
有志者事竟成。(后漢書)。
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劉備)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八。
沒有大膽的猜測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牛頓)。
在新的科學宮里,勝利屬于新型的勇敢的人,他們有大膽的科學幻想,心里燃燒著探求新事物的熱情。(阿.費爾斯曼)。
既異想天開,又實事求是,這是科學工作者特有的風格,讓我們在無窮的宇宙長河中去探索無窮的真理吧。(郭沫若)。
獨坐敬亭山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望洞庭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憶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鄉村四月翁卷。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漁歌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一。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后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離婁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三。
清明前后,種瓜點豆。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天上魚鱗斑,曬谷不用翻。雞遲宿,鴨歡叫,風雨不久到。
螞蟻搬家蛇過道,明日必有大雨到。春霧風,夏霧睛,秋霧陰,冬霧雪。五。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雷鋒)。
我的一生始終保持著這樣一個信念,生命的意義在于付出,在于給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爭取。(巴金)。
對于我來說,生命的意義在于設身處地地替人著想。(愛因斯坦)六。
王羲之寫字--入木三分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秋思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長相思納蘭性德。
一日無書,白事荒蕪。(陳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張九齡)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馬戴)明月有情應識我,年年相見在他鄉。(袁枚)。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欲要看究竟,處處細留心。
浪淘沙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二。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三。
地滿紅花紅滿地天連碧水碧連天。
你若要喜愛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德國歌德。
讓預言的號角奏鳴!哦,西風啊,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英國雪萊。
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泉源。(周恩來)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鄧小平)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魯迅)。
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血。許廣平《欣慰的紀念》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于謀財害命的。
《門外文談》。
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致顏黎民》六詩經〃采薇(節選)。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春夜喜雨[唐]杜甫。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七。
馬詩[唐]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六年級下日積月累一。
元日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宋王安石唐皮日休。
正直是道德之本。——(埃及)邁哈福茲《平民史詩》眼淚無法洗去痛苦。——(冰島)拉克司內斯《冰島之鐘》最偉大的見解是最樸實的。——(英國)戈爾丁《蠅王》人是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著的。
——(蘇聯)肖霍洛夫《靜靜的頓河》。
守信是一項財寶,不應該隨意虛擲。
——(哥倫比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石的打擊,而是水的且歌且舞。
——(印度)泰戈爾《飛鳥集》。
只有那些勇敢鎮定的人,才能熬過黑夜,迎來光明。
——(危地馬拉)阿斯圖里亞斯《玉米人》。
一年級長歌行古詩教案(優質15篇)篇三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文題目。
我們學習了《識字1》,通過朗讀我們發現了春天的特點。今天我們來學習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大家對春天有什么新的發現。
二、初讀古詩。
1、自由讀《草》這首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圈出不懂的詞語,自讀自語。
2、小組合作朗讀,提出不懂的詞互相討論。
三、細讀理解詩意。
通過學習我們對詩有了大概的了解,共同來學習。
離離:指草長的非常茂盛。
歲:年。
燒不盡:燒不完。
你喜歡小草嗎?喜歡它什么?
小草那種頑強的生命力。
生:是頑強!
師:對!是頑強!小草的生命力多么頑強!火把葉子都燒光了,第二年照樣發芽,多么了不起呀!
面對小草的遭遇,你覺得大火是怎樣的?帶著你的感覺來讀第三句話。
而小草的頑強又應該讀出怎樣的感覺呢?請你也來讀讀第四句。
小結:是啊!小草雖然狠渺小,但它卻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即使是無情的大火也不能將它燒盡,只要春天溫暖的風一吹,小草又會蓬勃生長。這首古詩使我們加深了對春天的認識,感受春光的美好和小草那種頑強的生命力,讓我們熱愛大自然吧!
四、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五:作業。
填空;。
離離―()一歲―()野火―()春風―()。
板書設計:
二次備課。
一年級長歌行古詩教案(優質15篇)篇四
1.認識8個字,會寫6個字。
2.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1.朗讀、背誦兩首古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認識8個字,會寫6個字,掌握會寫字的音、形、義。
1.用自己的話講解兩首古詩的意思。
2.能正確、端正地書寫6個字。
1.課前查找的有關資料。
2.字詞卡片,電腦課件或掛圖。
3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你們還記得以前我們學的古詩嗎?誰愿意背一背呀?(同學們背誦古詩)。
2.同學們,李白曾望月抒懷,留下了《靜夜思》這首千古佳作,他也曾在另一個群星璀璨的夜晚,寫下了使人驚嘆的詩行,那就是《夜宿山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板書課題)。
(二)初讀古詩。
1.設計問題:“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此處為空白點,讓學生自己理解)。
2.教師播放多媒體畫面,創設情境,讓學生欣賞感悟,請學生談談看了此畫面后有什么感受。(留空白,讓學生暢所欲言。教師點撥強調一點:山上寺院里的樓很高)。
3.請學生打開書,自由讀古詩,體會詩人作詩時的感受。
(本環節意在使學生整體把握古詩內容)。
(三)理解詩句。
1.學生研究、合作、體驗。
(1)讓學生邊讀古詩邊試著理解詩句的意思,遇到難以理解的詞語、詩句,查字典解決。
(2)讓學生小組內交流。
(3)各小組匯報詩中關鍵詞語及詩句的意思。
2.小組匯報。
(1)通過小組學習,知道哪句詩的意思了?(指名說)。
(2)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你還有不懂的地方嗎?
(請學生質疑,請會的同學幫助解答,老師加以引導。)。
(3)請四個同學每人說一句詩的意思。
(4)請同學們用一個字來形容詩中所描寫的這座樓。(高)。
(5)你從哪些句子看出樓很高,請你讀給同學們聽一聽。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景。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
(四)誦讀欣賞,品讀古詩。
1.通過學習,我們對這首詩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能加上動作、語氣自己讀讀這首詩嗎?注意要讀出你自己的感受。(學生采取個人誦讀,合作誦讀,分組誦讀,加動作誦讀等形式練習誦讀古詩)。
2.教師配樂范讀,然后引導學生配樂朗讀,進一步體會這首詩所描繪的意境,想象這首詩所描繪的畫面。(尊重學生,以學生評析為主,教師適當點撥、指導)。
(五)齊讀古詩,加強記憶。
在朗讀的基礎上,教師播放音樂,全體學生起立,根據詩意加上動作背誦古詩。
(六)拓展延伸。
利用課外資料,請同學們把已經查找好的李白的其他詩,讀給大家聽聽。
(七)課后作業。
回家后請你把這首古詩背給你的爸爸媽媽聽。
你也可以把這首詩畫成一幅畫。
板書設計。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樓//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
恐驚//天上/人。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同欣賞了李白的《夜宿山寺》,感受到了山寺夜晚奇特的景象,讓我們共同再欣賞一下那美景吧。(一邊放課件,一邊背誦。)。
2.除了欣賞美景,我們對于如何學習古詩也有了一些嘗試,這節課我想與同學一起再欣賞一首古詩,題目是——《江畔獨步尋花》(板書課題)。
(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同學們,請大家讀一讀這首古詩,首先看看這首古詩是誰寫的,你還記得他嗎?你曾經讀過他的哪些古詩?(簡介作家,說出自己讀過的作品。)。
(2)請你再看看今天的這首古詩,
你自己能不能把它讀出來呢?注意讀準生字的字音。(同學們自讀古詩)。
2.創設情景感受詩境。
(1)小組之間互讀詩文,說一說這是一首描寫什么的詩。
(2)這是一篇寫景的詩文,作者向我們介紹了哪里的景色呢?這里的景是什么樣的呢?請你們再讀一讀古詩。
(3)請同學們邊看插圖邊讀,結合書上的注解自己先學一學。
(4)把你的學習成果向旁邊的伙伴做匯報。
(三)理解詩句,有感情地朗讀。
1.我們一同理解了詩句的意思,下面我們就隨作者一同到江邊走一走,看一看。
(1)出示課件1。怎樣的景象就可以和書中描寫的詩句一樣了呢?請同學們動手選擇。
(2)請同學邊看課件邊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一句古詩的意思。
(3)現在是怎樣的景象了呢?(充分理解“滿”“壓枝低”)。
(4)出示課件2。讓同學感受到蝴蝶在花叢中飛舞。
(5)請同學邊看課件邊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二句古詩的意思。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詩句,想想應該用什么語氣來讀。
3.請同學們先自己讀一讀。
4.讀給身邊的小伙伴聽聽。
5.老師配樂范讀后,也請學生配樂練習朗讀。
6.通過反復誦讀,進一步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意思。
7.總結:
第一句:從整體上說花的樣子。
第二句:從局部說每枝花的樣子。
第三句四句:講蝶鶯對花的喜愛。
(四)在有感情地朗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
1.請學生邊看課件邊背誦這首詩。
2.可以和小伙伴合作,一人背一句。
(五)拓展延伸。
1.請同學們想想,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春天的詩呢?
2.你也可以根據你的理解把這首詩變成一幅畫。
(六)課外作業。
1.聯系春游中觀察到的春天的景象,結合詩句說說春天的花、春天的蝶、春天的鳥這些景物的特點,再動筆把這首詩描寫的意境繪成一幅畫。
2.請你再找出一些描寫春天景象的詩句,寫在你們的好詞好句本上。
板書設計。
江畔獨步尋花。
[唐]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流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1.練習朗誦兩首古詩,邊讀邊體會詩的意境,做到有感情地朗讀。
2.檢查背誦。(播放課件,請同學看著課件練習背誦,也可以同桌練習,全班齊背。)。
(二)學習生字。
1.請同學自學會認字。(大聲地讀,讀不準的字請多讀幾遍。)。
2.分組學習會寫字。
(1)請同學讀準字音,分析字形。
(2)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記字,可以用兒歌的方式,結合詩的意思記憶一些字。
3.請學生分組匯報學習的情況,說說:你記住了哪幾個字?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
4.請同學們給本課的字組詞。
5.請學生說說:哪幾個字最難記?
6.針對學生的疑問,老師和同學共同想辦法解決。
獨:右邊是“蟲”字,下面的一筆是提不是橫。
尋:“寸”的一橫最長。
(三)指導書寫。
1.請學生看看課后的會寫字表,觀察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通過課件,重點指導反犬旁的字,由于本課反犬旁的字比較多,有四個字,所以要提醒同學在寫的時候,不要把反犬旁寫得太直。
3.另外,本課有六個字都是左右結構的字,要學生注意它們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請學生練習描紅,然后自己書寫。(提醒學生注意占格,注意眼睛和書本的距離。)。
(四)評比發獎。
老師請寫完的同學拿寫好的的字在全班展示,請同學們互相評比,給寫字正確規范的同學發小紅花。
一年級長歌行古詩教案(優質15篇)篇五
《春曉》給我們展現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圖。它看似平淡,卻韻味無窮。詩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襯愛春,言簡意濃,情真意切。
高鼎的《村居》,則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種情調。良辰美景配上快樂生活,多么富有情趣;大好春光配上風華少年,意境多么悠遠。
二、學習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認識13個生字,會寫6個字;正確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2、難點:認識生字“醉”和書寫“聲、處”。
四、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談話導入。
1、學了前面幾篇課文,你覺得春天是怎樣的?(指名說)。
2、古代的人也喜歡春天,他們寫了好多好多的詩篇來歌頌春天、贊美春天,今天我們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3、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4、我們學習第一首古詩,比一比誰能讀準課題?[板書:春曉]指導讀準“春”的'讀音。
初讀感知。
1、老師范讀。
2、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宇音,讀順詩句。
3、分小組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互相糾正讀錯的生字。
4、指名讀古詩(誰勇敢地站起來讀給大家聽聽?多請幾位學生讀)。
再讀感悟。
1、出示課文插圖。
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說)詩中哪里講了鳥?讀給大家聽聽。(處處聞啼鳥)同學們瞧(師指畫面),你想說什么?(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說)。
哪里講了花?(學生讀出:花落知多少。)。
學到這里,一個疑問難住了老師:花怎么頑皮地落到地上去了?請小朋友讀讀整首詩,用一句詩來告訴我。(夜來風雨聲)哦,我明白了,是夜晚風吹雨打的原因。
2、這么美的畫面,大家一定很喜歡吧!那該怎樣讀這首詩呢?
采用多種方法指導朗讀。
讀詩想畫面,指導背誦。
1、把眼睛閉上,聽老師讀古詩,你的眼前浮現出什么?
a、分小組說;b、指名說。
2、指導背誦。
寫字指導(前5個)。
1、學生自己看田字格里的字,觀察各個字在田字格里所占的位置及寫法。
2、交流各自的發現,老師重點指導“聲、處”的書寫。
3、學生描紅、臨寫。
一年級長歌行古詩教案(優質15篇)篇六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朗讀,注意停頓,有一定節奏。
2.了解古詩大意。
3.背誦兩首古詩。
教學重難點:背誦這兩首古詩。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引入新課。
1.師:你能背哪些古詩?
2.指名背誦,表揚鼓勵。
3.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兩首古詩。
二、學第一首古詩。
1.師板書:惠崇《春江晚景》。
2.師:誰會讀?(指名讀,請小老師讀)。
3.師:誰已經會讀了?請他讀一讀(表揚)。
4.聽老師讀,說說你聽到了什么?
5.聽錄音,跟著讀(兩遍)。
6.再聽老師讀一讀,自己輕輕地讀一讀。
7.師生合作讀,一人讀一行(提出不懂的字詞,師揭示,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大意。)。
8.生看圖,師講古詩大意:翠綠的`竹子、粉紅的桃花。春天,游水的鴨子最先知道江水已經變得暖和了。岸邊的蒿草鋪了一地,蘆葦已抽出短短的芽,這時節正是河豚魚長得最肥的時候。
9.師:誰已經背出來了,請來試一試。(看圖試背,師表揚鼓勵)。
10.齊背古詩。
1.板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指名認讀)。
2.詩的作者師誰呢?(李白)師板書。
3.會背的站起來背一背(表揚鼓勵)。
4.聽錄音,想想你聽到了什么?
5.請小老師領讀古詩(兩遍)。
6.聽錄音,跟著讀(注意停頓)。
7.生質疑問詞,師揭示,生試講古詩大意。
8.生看圖,師講詩意:老朋友辭別了黃鶴樓,在繁華似錦的陽春三月順流而下到揚州去。他乘坐的孤舟在碧藍的天邊不見了蹤影,只看見滾滾的長江水浩浩蕩蕩地流向水天交接之處。
9.指名背誦古詩。
四、復習鞏固。
1.男生、女生分別朗讀兩首古詩。指名背誦。
2.小組開展背古詩比賽,選出優勝者,表揚鼓勵。
一年級長歌行古詩教案(優質15篇)篇七
1、認識“首、蹤”等12個生字,會寫“首、無”等7個生字。
2、能用聯系生活實際、圖文結合等方法了解“蹤跡、采、藏”等詞語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詩大意。
3、能正確朗讀、背誦古詩。圖文結合,感受詩中蘊藏的夏天的情趣。
【重點難點】。
重點:
能正確朗讀、背誦古詩。
難點:
能用聯系生活實際、圖文結合等方法初知古詩的大意。
【教學準備】。
1、教學掛圖。
2、生字卡片。
3、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入新課。
師引言:夏天,多美呀,一個小孩撐著小船,偷偷采了白蓮回來,池塘里面蜻蜓已經站在荷葉尖尖的角上。小朋友們快來讀讀這兩首詩,感受池塘里的美麗吧。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欣賞--第12課《古詩二首》。詩人白居易也來到了池邊,看見了荷花池上發生的一個關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詩人忍不住寫了一首詩。揭題:板書詩題。相機理解詩題:荷花池塘里。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一)自讀詩句,認識生字詞。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由讀古詩。
(二)熟讀古詩。
1、老師指名匯報讀。(正音,理清節奏)。
2、老師講解誦讀要領并范讀。
3、學生齊讀古詩。
4、趣味誦讀。(合作讀、開火車讀、表演讀……)。
三、誦讀詩句,品析人物。
(一)前兩行--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1、師引言:一個小娃在池塘上偷偷地采了好多白蓮,究竟有趣在哪兒呢?讓我們一同走到荷花池邊去看一看吧。(課件出示:“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2、學生自由輕聲誦讀古詩,邊讀邊想象畫面。
3、揭示詩意:一個小娃撐著輕便的小船,偷偷采了白蓮急著回來。
4、認識白蓮。
5、教師引導學生分析:
(1)“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出示字典中關于偷的義項,讓學生選擇。
(2)小娃為什么要偷偷地去采白蓮呢?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想象情景與畫面,體會小娃的可愛,并帶上這種成功采回白蓮的興奮心情朗讀。
小結:對呀,一個“偷”字,形象地表現了小娃的天真活潑可愛,寫出了詩人對小娃的喜愛之情。(齊讀)。
(二)后兩行--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1、師引導:小娃偷采白蓮,真的不會被發現嗎?你們從哪兒知道的?
2、學生默讀后兩行詩,談理解。
3、解釋重點詞語及詩意。
4、認識浮萍。
5、師引導學生分析:這首詩寫了什么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這首詩好比一組鏡頭,攝下一個小孩兒偷采白蓮的情景。小主人公天真幼稚、活潑淘氣的可愛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表達了作者對鄉村孩子的喜愛之情。
四、指導寫字。
1、先讓學生觀察“采”的字形,引導學生分析。
2、教師范寫。
3、學生練習寫。(要求學生保持正確的寫字姿勢,做到“三個一”。)。
一年級長歌行古詩教案(優質15篇)篇八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2個多音字;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
3、通過朗讀古詩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和作者對農民的同情。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能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
3、指導學生觀素描圖,展開想象,體會詩歌的思想內容。
第一課時
一、課前說說
小朋友,我們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從哪兒來的?
二、學習古詩《鋤禾》
1、出示古詩圖文:看圖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解題:唐代詩人李紳寫的。
鋤:鋤頭,這里表示動作。禾:禾苗。“鋤未’是什么意思呢?
3、講讀詩句第1句。
(l)自讀。看圖:圖上畫了什么?
(2)看圖理解;“日當午”:太陽當頭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這幅圖以及第一句詩說明了什么?應該怎樣朗讀呢?
(4)小結:古詩1、2兩行寫了農民頂著烈日在內田間辛勤勞動的情景,這是詩人所看到的。
4、講讀第2句。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邊讀邊想;這句詩告訴我們什么?
(2)指名說一說。
(3)指導朗讀。
(4)小結:這兩行告訴我們糧食來得不容易,這是詩人所想到的。
三、鞏固詩意,練習背誦
1、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2.輕聲地和老師一起說。
3、指名說。
4.背誦表演古詩.
5.這首《鋤禾》告訴我們什么呢?你讀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導寫字
1.“禾”獨體字,與“木”比較,書寫時筆畫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獨體字,與”干”、“牛”相比較.
“粒”左窄右寬。
“辛”、“苦”:這兩個字都有一長橫,要寫得穩而長。
2、師范寫‘禾、粒、辛、苦”
3、生描紅、臨寫。
教學后記:學生懂得了糧食來之不易,學會要愛惜糧食。
第二課時
一、課前說說:
我們吃的糧食來之不易,平時要怎么樣做?
二、指導看圖
問:這幅圖上畫了誰在干什么?
三、講讀詩句
1、“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粟:小米。泛指谷拉.
子:這里讀第三聲,也指谷粒.
2、體會“春――秋”、“種――收”、“一粒粟――萬顆子”的對比,感受農民一年到頭的辛勞和取得豐收的不易.(指導朗讀)
3、聯系詞句,學會擴展成語,積累成語.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精耕細作、千倉萬箱
4、可是面對一片豐收,農民為什么會出像詩句中的悲慘象呢?
5、學習“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海:普天下,全中國。無閑田:沒有丟棄不種的田地。
猶餓死:還是餓死了。
6、指導朗讀.
體會“無閑田”與‘猶餓死”的強烈對比,讓學生感受遍地豐收景象與農民怕死荒野這兩幅圖,在心中激起“為什么”的疑問。
7、此時此刻,你們想說什么?想問什么?
8、小結:農民在黑暗的社會里受到剝削階級的殘酷剝削,過著悲慘的生活。
四.鞏固詩意,指導背誦
五、指導寫字
1、收:左窄右寬.
夫:注意撇捺的舒展與平穩。
閑:“門字框”要寫得舒展些.
2、師范寫,生描紅,仿寫。
教學后記:學生對舊社會的農民的悲慘生活,懂得糧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愛惜糧食,不吃剩一粒米飯。
2、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古詩兩首(《鋤禾》《憫農》教案
一年級長歌行古詩教案(優質15篇)篇九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古詩。板書:古詩兩首。解釋“古詩”的意思。詩歌以“首”為單位。
3、先學《鋤禾》
二、初讀指導
1、板書:鋤禾,領讀。解釋字意。
2、教師范讀、領讀全詩。
3、自讀課文,圈出生字詞。教師用小黑板揭示:
鋤禾當午粒粒辛苦
盤皆
(1)自由拼讀,讀準字音。
(2)指名認讀,提醒學生前鼻音的字。
(3)怎么記住這些字?學生自主學習,然后交流。
4、指導朗讀,注意重音和停頓。
5、自由讀課文,指名朗讀,相機指導。
三、精讀訓練
1、指導看書上的圖。這幅圖上,天空中、地面上各畫的什么?自由說說圖意。
2、當眾交流。
3、教師講“當”、“正是”等字詞意思。板書:
日當午汗滴
盤中餐辛苦
4、用自己的話把這首詩的意思講一講。試講,同桌互講,共同糾正。
5、檢查試講情況。指名講解。
6、對照板書練習背誦。
四、作業
1、給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后再組詞。
2、讀拼音,寫漢字。
3、用“辛苦”說、寫一句話。
4、用自己的話講〈鋤禾〉的意思。
5、背誦〈背誦〉。
一、復習檢查
1、朗讀《鋤禾》。、
2、用自己的話把《鋤禾》這首古詩的意思講一講。
二、初讀指導
1、板書課題,領讀。農民什么地方值得人們同情呢?
2、教師范讀,領讀。
(1)自讀課文,圈出生字詞。
收閑田農夫粟猶
自由拼讀,讀準字音。
熟記、練寫生字。
(2)指導朗讀,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頓。
(3)自由讀課文,指名朗讀,相機指導。
三、精讀訓練
1、教師介紹粟。
2、學生查字典,弄懂“無”和“猶”的意思。
3、用自己的話把這首詩的所以講一講。同桌試講,共同糾正。結合講解板書:
春一粒
秋萬顆
餓死
4、檢查試講情況,指名講解。
5、觀察課本上的插圖,說說圖意。
6、為什么豐收農民還要餓死呢?
7、對照板書練習背誦。
四、作業
1、畫去括號內不恰當的拼音。
2、解釋。
3、詩句中“一粒”的“粒”表示(),“萬顆”中的“萬”表示()。
4、用自己的話講《憫農》的詩意。
5、背誦《憫農》。
一、復習檢查
1、朗讀課文。
2、指名用自己的話講〈鋤禾〉、〈憫農〉的意思。
3、背誦〈鋤禾〉、〈憫農〉。
4、再次朗讀〈古詩兩首〉,想:這兩首詩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二、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禾午粒辛苦農收閑夫。
2、這幾個字里,你認為哪幾個比較好寫?說說你是怎么寫好的。
學生自學后逐字講每個字寫時的注意點,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作適當的補充和小結。
3、按筆順描紅。
三、作業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首詩的意思。
3、選擇一首古詩,用自己的話把詩意寫下來。
l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使學生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和農民勞動的辛苦,要尊重農民,愛惜糧食。初步了解詩人所反映的當時的不平等的社會現實。
l教學重點難點:
識字、寫字、朗讀、背誦。
l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
生字卡片、插圖、小黑板
l主要板書計劃
20古詩兩首
鋤禾憫農
日當午汗滴春一粒
盤中餐辛苦秋萬顆
餓死
l作業設計安排:
課內:
描紅、仿影、臨寫、朗讀
課外:
背誦課文
一年級長歌行古詩教案(優質15篇)篇十
白居易的池上是寫小孩兒偷采白蓮的情景,下面一起去閱讀一下白居易池上古詩以及譯文吧,歡迎借鑒!
池上。
唐代: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譯文。
一個小孩撐著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蓮回來。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蹤跡,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條船兒劃過的痕跡。
注釋。
1.小娃:男孩兒或女孩兒。艇:船。
2.白蓮:白色的蓮花。
3.蹤跡:是指被小艇劃開的浮萍。
4.浮萍:水生的植物,橢圓形葉子浮在水面,葉下面有須根,夏季開白花。
鑒賞。
這首詩寫一個小孩兒偷采白蓮的情景。從詩的小主人公撐船進入畫面,到他離去只留下被劃開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動描寫,有心理刻畫,細致逼真,富有情趣;而這個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潑淘氣的可愛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了。
詩人在詩中敘述一個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準確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間的心情,勾畫出一幅采蓮圖。蓮花盛開的夏日里,天真活潑的。兒童,撐著一條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蓮花玩。興高采烈地采到蓮花,早已忘記自己是瞞著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沒想到去隱蔽自己的蹤跡,得意忘形地大搖大擺劃著小船回來,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輕輕蕩開,留下了一道清晰明顯的水路痕跡。詩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風格將詩中的小娃娃描寫得非常可愛、可親,整首詩如同大白話,富有韻味。
白居易是一位擅長寫敘事詩的大詩人。他的長篇敘事詩,將所敘事物寫得曲折詳盡、娓娓動聽,飽含著詩人自己的情感。同樣的,他的詩中小品,更通俗平易。《池上二絕》就是這樣一組描寫一種平凡生活的小詩。詩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風格,將兩個小景寫得可愛、可親、可信。
寫作背景。
據《白居易詩集校注》,這首詩作于大和九年(835年),時任太子少傅分司東都洛陽。一日游于池邊,見山僧下棋、小娃撐船而作此組詩。
一年級長歌行古詩教案(優質15篇)篇十一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2個多音字;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
3、通過朗讀古詩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和作者對農民的同情。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能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
3、指導學生觀素描圖,展開想象,體會詩歌的思想內容。
第一課時
一、課前說說
小朋友,我們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從哪兒來的?
二、學習古詩《鋤禾》
1、出示古詩圖文:看圖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解題:唐代詩人李紳寫的。
鋤:鋤頭,這里表示動作。禾:禾苗。“鋤未’是什么意思呢?
3、講讀詩句第1句。
(l)自讀。看圖:圖上畫了什么?
(2)看圖理解;“日當午”:太陽當頭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這幅圖以及第一句詩說明了什么?應該怎樣朗讀呢?
(4)小結:古詩1、2兩行寫了農民頂著烈日在內田間辛勤勞動的情景,這是詩人所看到的。
4、講讀第2句。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邊讀邊想;這句詩告訴我們什么?
(2)指名說一說。
(3)指導朗讀。
(4)小結:這兩行告訴我們糧食來得不容易,這是詩人所想到的。
三、鞏固詩意,練習背誦
1、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2.輕聲地和老師一起說。
3、指名說。
4.背誦表演古詩.
5.這首《鋤禾》告訴我們什么呢?你讀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導寫字
1.“禾”獨體字,與“木”比較,書寫時筆畫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獨體字,與”干”、“牛”相比較.
“粒”左窄右寬。
“辛”、“苦”:這兩個字都有一長橫,要寫得穩而長。
2、師范寫‘禾、粒、辛、苦”
3、生描紅、臨寫。
教學后記:學生懂得了糧食來之不易,學會要愛惜糧食。
第二課時
一、課前說說:
我們吃的糧食來之不易,平時要怎么樣做?
二、指導看圖
問:這幅圖上畫了誰在干什么?
三、講讀詩句
1、“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粟:小米。泛指谷拉.
子:這里讀第三聲,也指谷粒.
2、體會“春――秋”、“種――收”、“一粒粟――萬顆子”的對比,感受農民一年到頭的辛勞和取得豐收的不易.(指導朗讀)
3、聯系詞句,學會擴展成語,積累成語.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精耕細作、千倉萬箱
4、可是面對一片豐收,農民為什么會出像詩句中的悲慘象呢?
5、學習“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海:普天下,全中國。無閑田:沒有丟棄不種的田地。
猶餓死:還是餓死了。
6、指導朗讀.
體會“無閑田”與‘猶餓死”的強烈對比,讓學生感受遍地豐收景象與農民怕死荒野這兩幅圖,在心中激起“為什么”的疑問。
7、此時此刻,你們想說什么?想問什么?
8、小結:農民在黑暗的社會里受到剝削階級的殘酷剝削,過著悲慘的生活。
四.鞏固詩意,指導背誦
五、指導寫字
1、收:左窄右寬.
夫:注意撇捺的舒展與平穩。
閑:“門字框”要寫得舒展些.
2、師范寫,生描紅,仿寫。
教學后記:學生對舊社會的農民的悲慘生活,懂得糧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愛惜糧食,不吃剩一粒米飯。
一年級長歌行古詩教案(優質15篇)篇十二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使學生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和農民勞動的辛苦,要尊重農民,愛惜糧食。初步了解詩人所反映的當時的不平等的社會現實。
板塊一:談話導入。
1·小朋友們,還記得我們學過哪些古詩嗎?能背誦嗎?
動畫:背誦你學過的古詩。
2·課件顯示課題:古詩兩首。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古詩·。
課件:兩首詩的題目。
這兩首古詩,一篇是《鋤禾》,一篇是《憫農》。
3·這兩首詩你熟悉嗎?把你知道的給大家講一講吧!
板塊二:學習《鋤禾》。
1·你能看懂這幅圖嗎?這些農民伯伯正在鋤禾。
課件:農民鋤禾圖。
鋤禾就是在田地里鋤草。在炎熱的夏天里,農民伯伯在田里鋤草,他們滿身大汗,那些汗水一滴一滴滴到田里去了!他們的勞動多么辛苦啊!
2·古代的一位詩人看到這樣的情景,寫了一首詩。
課件:鋤禾。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3·自由朗讀。請小朋友們借助拼音,把詩句讀正確。
4·學習生字。
課件:
說說哪個字的讀音要提醒大家注意讀準的?辛苦的“辛”是前鼻音,粒的聲母是小棍l,要注意讀準。
辛苦的“辛”是前鼻音的字,要注意讀準。
朗讀詩句。
5·現在,再讀讀詩句,你一定會讀得更好。
課件:我們就得一句話一句話地讀,讀懂詩句中每個字的意思。
6·學習詩句。
(1)先看前兩行詩句,讀一讀,你能讀懂什么呢?給大家說一說。
課件:“當”變紅:“當”是什么意思?“當”是“正是”“正在”的意思。課件:插圖。
看到農民伯伯這么辛苦,你想到了什么?想一想,說一說。那么,詩人是怎么想的呢?
(2)后兩行的意思呢?
讀一讀,詩句中的哪個字的意思你不理解?
(4)理解了詩句以后,你能不能把這首詩讀得更有感情呢?
你能把這首詩背誦出來嗎?
(1)課件:圖片。
看看書上的圖,再讀讀詩句,說說你理解了什么?
課件:憫農。
(2)請小朋友們借助拼音自己讀讀這首詩。告訴大家,哪些字的讀音要注意的?
課件:“粟”的音節變紅。注意讀準它的聲母平舌音su。
(3)讀一讀,跟你的同桌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沒有讀懂的?
課件:下面講解的字分別變紅。
“粟”是指谷子,一就是一顆,表示很少;萬不是正好一萬,而是表示很多很多的意思。從這兩個詞中,你讀懂了什么?這就是農民伯伯的種田,這是他們收獲的糧食。
ppt:圖片。
(1)是的,農民伯伯種田,播下很少的種子,可是秋天卻收獲了很多的糧食。看到農民伯伯的豐收,你的心里一定感到很高興吧!
課件:
怎樣讀出農民種田,收獲的糧食很多呢?你知道“無”和“猶”的意思嗎?“無”,是沒有;“猶”是還是的意思。
“四海”“閑田”是什么?四海就是指任何地方;閑田就是沒有播種的田地。任何地方的.田地都種上了糧食,那要收獲多少的糧食啊!
ppt。
(4)今天,我們學了兩首古詩。通過朗讀理解,小朋友們知道了什么?在當時的社會,老百姓過著痛苦的生活。他們辛辛苦苦地種地,收獲了很多糧食,可是他們自己卻忍饑挨餓,甚至痛苦地死去。這多么不公平,多么令人同情啊!
(5)最后,我們一起再次朗讀《憫農》,把它們背誦出來。
課件:
(7)在古詩的王國里,還有很多這樣反映老百姓生活貧苦,社會不平等的內容的。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
課件:
板塊四:寫字指導與練習。
這些是我們今天要學的生字。
1·課件:禾午辛苦農收萬閑夫。
請小朋友讀一讀,再給這些字找些朋友。
2·這是這些字的筆順圖,請小朋友按筆順書空練習寫寫。
3·指導寫字:辛閑農。
“辛”要注意寫好長橫,“閑”的里面是木,注意寫得小些,不要碰到外面的門字框;“農”的筆順要注意,請小朋友們看仔細。
一年級長歌行古詩教案(優質15篇)篇十三
公開課教案:
一、教學目標:
1.認識“視、光、孫、動、城、葫、蘆、娃、寶”9個生字,會寫“七、米、光、車”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了解大致意思。
3.激勵學生在家庭生活中主動識字,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二、內容分析:
本課布置在學生已經學習了識字第一單元以和三個單元的閱讀課后,這時候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識字途徑和方法,本課通過看電視識字,有助于學生進一步了解“生活中處處可識字”的道理,引導學生進一步自主識字。本課重點是使學生了解看電視也是識字的一種很好的途徑。
三、學生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識字的途徑和方法,并對識字充溢了興趣,本課趁熱打鐵,進一步增加學生的識字興趣,引導學生到生活中自主識字。
四、設計思路:
通過多媒體課件、字卡和小蜜蜂頭飾等直觀教學手段,先協助學生認識課文中要求掌握的9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提供的兒歌,然后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自主識字。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課題。
同學們,在語文課上我們已經認識了許多漢字,可是,有的小朋友并不滿足這些,他們利用一切機會去識認漢字。請看大屏幕。(多媒體課件顯示p98頁情景圖)。
(一)指導看圖,理解圖意。
1.圖上畫有哪些人?他們在干什么?
2.小男孩說了什么?你從小男孩的話中知道了他是用什么方法識字的?
(二)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讀課題。
2.引導學生理解“邊……邊……”的意思。
二、引入生字,自學生字。
同學們,你們愛看電視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你們喜歡的電視節目和卡通人物形象,我們一起來邊看電視邊識字,好不好?(多媒體課件,依次顯示“大風車”“七色光”“動畫城”等電視欄目片頭,并打出對應詞卡)。
(一)引入生字。
今天,我們要認識的9個漢字就是大屏幕左邊詞語中的紅字。現在請大家打開語文書,自讀課題與兒歌,找出這9個漢字,并用鉛筆圈出來,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準確。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同桌互相檢查,互相評價。
2.老師也想聽聽大家讀得怎么樣,請同學們齊讀給我聽。
3.指導朗讀。
4.多種形式練兒歌。
(指名讀,老師引讀,一局部讀前半句,一局部讀后半句……)。
(二)識記字形。
同學們都已經會讀這9個漢字了,可是,該怎樣記住它們的樣子呢?請拿出老師給你們準備的字卡,一個字一個字地記一記。你有什么好方法一會兒告訴老師和同學們。
(三)檢查識字情況。
1.開火車讀字卡。
2.老師說字,學生找出相應的字卡,并說說是用什么方法記住字形的。
3.用生字組詞、造句。
4.做字音、字形找朋友的游戲。
剛才,老師帶著大家在漢字的百花園中暢游一圈,現在,大家看我們的黑板上也是鮮花盛開。老師要請勤勞的小蜜蜂來采花蜜。我要發給每只小蜜蜂一張字卡,請它找到這個字相應的讀音,并用這個字組個詞。(黑板上粘好有9個生字的音節的鮮花,發給學生一個小蜜蜂頭飾一張字卡)。
三、指導書寫。
2.指導書寫。
現在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大屏幕上每一個字的書寫筆順的演示和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后在練習本上書寫。
3.展示評價。
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同學們的書寫練習,互相評價。
四、拓展練習。
我相信,我們班的同學一定也像今天課上的這位小朋友一樣是學習的有心人,在看電視的同時認識了很多字。現在,我就帶來一些電視節目,看看誰能說出它們的名字(課件打出“人與自然”“焦點訪談”“東方時空”“動物世界”“生活”等電視欄目片頭)。
五、激發識字興趣,感悟識字方法。
(大屏幕顯示語文書p97頁圖)。
1.圖上小朋友在討論些什么?
2.你用過這樣的方法識字嗎?
3.啟發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實物展示,門票、包裝袋、拼圖游戲……)。
六、總結。
一年級長歌行古詩教案(優質15篇)篇十四
教學目的: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七”“光”“米”“車”等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識字、寫字。
教學準備:生字詞語卡片、體現課文內容的動畫插圖。
教學方法:觀察法、練習法、討論法。
教學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教師:小朋友們,你們回到家,最喜歡做的事情是什么?
2.教師小結:是呀,很多的小朋友都喜歡看電視,而且特便喜歡看少兒節目,你們熟悉的、喜歡的少兒節目有什么呀?(學生自由反饋)。
3.教師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就一邊看電視一邊學習漢字(教師板書課題)。
二、看插圖,說節目。
1.教師出示體現課文內容的插圖,引導學生觀察回憶。
2.指名看圖,說一說插圖上所呈現的是什么節目,把該圖中的情節說一說。
3.同學之間互相交流所看到的動畫片以及少兒節目的精彩片斷。
4.教師小結,引導學生要結合看電視識漢字。
二、讀通課文,認讀生字。
1.學生自由借助拼音,自讀課文,找出生字。
2.反饋學生找生字的情況,教師把生字卡片貼在黑板上。
3.學生小組為單位,互相幫助學習生字。
4.教師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認讀,其他學生評議。
5.集體認讀。
6.結合課文,鞏固生字的認讀。
8.學生反饋后,教師鼓勵學生回去觀看電視時,注意留心其中的漢字,制作成生字卡片。
三、熟讀課文,鞏固認知。
第二課時。
一、鞏固復習,導入新課。
1.以摘蘋果的的方式,復習已學過的生字。
2.引導學生說一說:怎樣記住這些生字?
3.大家一起讀課文,加強生字的認讀。
二、拓展延伸,語文實踐。
1.教師導言: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觀看電視節目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豐富課余生活,而且可以幫助我們認識更多的漢字。
2.小組內交流自己觀看的少兒節目內容,以及從中學習的漢字。
3.指名反饋。
4.教師出示,學生制作的生字卡片,大家一起讀一讀。
5.小組內互相教讀,拓寬學生的識字量。
6.教師小結:鼓勵學生一邊看電視一邊學習漢字,同時注意合理地安排看電視的時間。
三、指導寫字。
1.出示本次寫字的內容,學生看生字卡認讀并組詞。
2.教師重點指導寫“光”“車”的書寫順序,讓學生跟著寫一寫。
3.學生練習寫“光”“車”,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4.學生小組內交流其他字該如何寫。
5.集體交流、反饋。
6.學生寫字,教師輔導。
四、布置作業。
一年級長歌行古詩教案(優質15篇)篇十五
教學目標:
1、認識“浮、萍、蹤、跡”4個生字,正確書寫“采”。能聯系生活、結合圖片理解“浮萍、蹤跡”等詞語的意思。
3、通過圖文結合、聯系生活經驗等方法理解“撐、采、蹤跡”等詞語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詩描述的景象,體會小娃的童真與頑皮。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朗讀、背誦古詩;
2、能用聯系生活實際、圖文結合等方法初知古詩大意。
教學方法:朗讀指導法,引導觀察法,啟發式教學法,以讀代講法,引導談話法,品味語言、誦讀體會法。
學法:朗讀法,觀察法,圖文對照、聯系生活實際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2、今天我們又要學習一首新的古詩《池上》。(板書課題《池上》)。
3、師簡介作者。
二、初讀感知,感受節奏。
1、借助拼音,自由地大聲地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現在同桌之間互相讀,互相檢查字音是不是都讀準了。
3、逐句檢查朗讀,認識生字“蹤、跡、浮、萍”。
(我看見小朋友們都坐得端端正正,說明大家已經讀好了。老師要檢查了,誰來挑戰呢?)。
(1)出示“撐小艇”。抽兩個孩子拼讀,要求讀好后鼻音。以詞帶句,齊讀“小娃撐小艇”。
(2)出示“蹤跡”。抽兩個孩子拼讀,讀好平舌音“蹤”,重點識記“蹤”。以詞帶句,齊讀詩句“不解藏蹤跡”。
(3)出示“浮萍”。抽兩個孩子拼讀,讀好后鼻音“萍。”(“浮”左右結構三點水,說明它和水有關;“萍”上下結構草字頭,說明它和植物有關。你們猜一猜它是什么東西)結合浮萍的圖片認識“浮萍”。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種水草,因此浮是三點水,萍是草字頭。——以詞帶句,正確朗讀詩句“浮萍一道開”。
4、把詩句連起來讀一讀,把整首詩讀正確。
5、教師范讀、自由練讀,讀出詩的節奏。
(1)看你們讀得這么起勁,老師也想來讀一讀。(師配音范讀)。
(2)想不想像老師這樣讀詩?教給你們一個小訣竅:誦讀古詩的時候,不要一字一頓地讀,這樣會破壞詩的韻味。畫斜線的地方要稍稍停頓,但要讀得聲斷氣連。請小朋友們自己試著讀一讀。
(3)自由讀、抽生讀、齊讀。
三、圖文結合,初知大意。
(真是聰明的小精靈,一下子就掌握了讀詩的訣竅。這首詩我們都讀了這么多遍了,現在老師要考考大家。敢不敢繼續接受挑戰?)。
1、出示“浮萍一道開”和“小娃采蓮回”的圖片,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對照古詩,看看這兩幅圖分別對應的是哪兩句詩,說一說理由。
(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圖畫所描繪的景象找到相應的詩句并說明理由,是為了降低難度,借助圖畫這一載體,將學生對古詩初讀后的理解通過圖文配對的方式呈現出來。說理由的過程就是學生對古詩大意的初步感知。)。
2、學習詩句“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1)理解識記“采”。
師邊讀詩句邊做“采”的動作。
a、在這兩句詩中,有一個字是“摘”的意思,誰知道是那個字?(采)“采”上下結構爪子頭,下面是個“木”字。爪子頭代表什么呢?所以“采”表示用手采摘樹木上的果子。
b、指導寫“采”
(2)重點理解“偷”,通過采訪,感受小娃既害怕又高興地心理并指導朗讀。
a、在這一句詩句中,還有一個字告訴了我們小娃摘的不是自家的蓮蓬,而是別人家的,誰知道是那個字?(偷)。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談話讓學生能夠聯系自己以前的生活實際,真切地感受到鄉村兒童的頑皮可愛。)。
(3)假如現在你就是小娃,我來采訪采訪你:小哇呀小娃,你偷偷地采摘別人家的蓮蓬,當時心里感覺怎么樣?(緊張、害怕)小哇呀小娃,你采了這么多你最喜歡吃的蓮子,心情怎么樣?(高興、興奮)。
(4)讓我們用高興又緊張的心情來讀一讀這兩句詩。
3、學習詩句“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練習說話:是留下的蹤跡。
(2)出示“浮萍一道開圖”,請小朋友們在圖中找找小娃留下的蹤跡。(理解“蹤跡”在詩中的意思是指船開過后留下的痕跡。)。
(3)哪兩句詩是寫小娃在池塘里留下的蹤跡?(出示“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生齊讀)。
4、通過老師說詩句的意思學生說出相對應的詩句,進一步理解古詩的意思。
你們真是善于觀察的小精靈!現在老師要考考小朋友們與老師的配合默契程度。老師描述一個畫面,看看你們能不能從這首詩中找出一句與這個畫面相對應。
四、誦讀積累。
2、調皮的荷葉寶寶不信難不倒大家,他把更多的字藏起來了,你還會嗎?
3、現在荷葉寶寶把所有的字都帶走了,誰能根據這幅圖,把他們全部找回來?我們一起來試試吧!(配音樂讀)。
(設計意圖:難度遞增的填詞游戲能激發學生背誦古詩的興趣,降低背誦的難度,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背誦古詩,增加學生學習的趣味性)。
五、拓展。
讀了這首詩,你們喜歡詩中這個小娃嗎?其實他和你們一樣天真可愛,老師也喜歡他,著名詩人白居易爺爺也非常喜歡這個小娃,所以他才寫了這首《池上》。(板書:喜愛)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孩兒,讓我們趕快來認識認識他。(出示《所見》)。
1、自由讀。
2、抽生讀。
3、生齊讀。
六、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古詩《池上》,認識了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娃。如果想要把他永遠留在你們的心里,就請今天回去把《池上》背會并把這首詩編成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七、作業。
1、背誦古詩。
2、把《池上》編成一個小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