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常??梢詫⑺鼈儗懗梢黄牡皿w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心得體會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心得體會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領導視察講話精神心得體會篇一
許久后,我才得知他是我小學同學的父親,甚至,我們老家都相距不遠。按理說,我對他們應該是很熟悉的,但自從這個同學轉學后,我至今未與她見面,與她的父親打交道不多,唯有的幾次,卻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那時,我在老家電視臺工作??h里的張津公路翻修改造時,單位的領導讓我去跟張津公路做新聞采訪報道,這樣年終時便可簽下一點宣傳贊助費,有了這點費用,我才能將基本工資領到手,安心過個年。領導是照顧我,宣傳費--------對每年都難以完成又從不積極主動完成任務的我來說,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坎。我前后給張津公路做了十幾次報道,自認做的質量不高,又是第一次獨自去合作單位討錢,一路上惴惴不安,也不敢提前跟他聯系。運氣不太好,去了三次,才遇到時任張津公路改善工程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的他。他一見到我,聽我支支吾吾地說明了來訪的緣由,便毫不猶豫地簽單了。我大舒一口氣。他簽完,看著我,突然很是歉意地說道:“丫頭,不好意思,我曉得你們拍得很辛苦,主要是經費太少,要不,我也會給你補齊的?!蔽乙汇叮@才發覺要他給我簽的費用,相比我們的付出,實在是太多了。也正因為這一點,我心中隱隱,難以啟口??伤粋€領導,能設身處地為我們考慮,讓我很感動。他說得很誠心,是覺得自己能力有限,無法幫助到我,心里有愧意。后來,他給臺里的宣傳費,不多不少,看得出很是按原則辦事的。
還有一次,是兄弟縣市來澧縣舉辦羽毛球比賽,接到采訪任務后,和往常一樣,我跟負責賽事的他聯系。由于當時臺里外出采訪的交通工具有限,我便詢問他:“在采訪當日,能否讓他單位的車接送一下?”我剛說完,便聽到電話那頭的他滿是歉意地答道:“丫頭,實在對不住,我自己也是騎自行車過去的,你明天的出行要自己解決了?!奥牭竭@話后,我暗自一怔,無言地掛上了電話,內心深深地被觸動了。不管怎樣,他是一個領導吧,我怎么也沒想到他會騎著自行車出行,這仿佛與”領導的光輝形象“不大符合。平常,看慣了領導們乘坐豪華專車,一路呼嘯而去。他卻獨自一人,騎著自行車出行。他高大魁梧的身軀騎著小小的車輪,一騎一拐,淹沒在滾滾人海車流中,這幅畫面,好多天都在我腦海里不時地浮現出來。
后來,領導們下鄉調研時,我有時也會看到他,還是那副容貌,身材高大,笑容和藹,跟人打交道樂呵呵,和群眾打成一片。也曾聽說過他援過藏,還聽到坊間有關他的傳聞:逢年過節,會騎自行車去菜市場買牛肉的領導只有他。當官居然沒人給他送禮?有人對此揶揄:“當官混到他這份上,也算是白混了。”當然這是傳聞,不知真假。
無獨有偶,我在一篇寫到他的文章里看到:在鹽井擔任鎮長兼黨委書記期間,他有個小本本,專門記該鎮干部的報銷費、招待等費用,他對每個干部的支出費用都了如指掌,一筆筆賬記得一清二楚,連同自己的各項費用。鎮里招待費包干到人,書記不得超過8000元,誰超過了自己貼,施行的頭一年,他自己超支了74元,當月發了工資后,他便將錢交到了財政所。朋友想找他批張“條條”,到鎮陶器廠拿幾個龍缸,沒想到,他從自己口袋里掏出30元給了陶器廠的負責人,還笑著揚了揚手中的票子,強調說:“以后只有這個‘條條’管用!”當時,他是鎮里的當家人,要花錢是只要他開個口的事,可他以身作則,寧愿自己貼錢,也不愿亂花費國家一分一厘。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清廉作出了生動的詮釋。
他從我們鄰村那個小山村出發,做了父母官,是市里首批遠赴隆子縣的援藏干部,在那邊辛苦拓荒求發展,回鄉后又力爭為家鄉做貢獻,就算不再位高權重,就算身邊很多人都笑他傻,他依然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一生為民樂在其中。無需多言,梅花堅貞不屈的精神,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想必在他的身上都有真正體現吧!
領導視察講話精神心得體會篇二
大家晚上好!能站在這里參加這次演講比賽,我感到很榮幸,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人要有精神!
毛主席說過一句著名的話——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在深入實施“創業富民、創新強市”總戰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形勢下,加強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被擺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我是一個剛剛進入民政事業的工作者,既深深感受到了民政事業的偉大歷程和不平凡的成就,也深深地感到新形勢下做好民政工作的重大責任。如何立足于自己的工作崗位,為民政事業增光添彩,我認為,要做一個有精神的人。
的確“人要精神”,從外表形象上看,就是著裝整潔,給人以精神抖擻,春風滿面的民政工作者形象。做到這些確實不難,然而,我想“人要精神”主要還是體現在做一個有精神的人,試想,我們的福利院阿姨彎著身子,吃力地攙扶著一位剛會行走的孤兒,雖然滿頭大汗,但這不精神嗎?我們的民政干部冒著大雨,、趟著洪水,全身濕漉漉地看望受災群眾,這不精神嗎?回答是肯定的,他們雖然外表“衣冠不整”,但他們體現了民政工作者內在的精神風貌。
作為新時期一個民政工作者,不僅外表要有精神,著裝禮儀、行為舉止保持端莊嚴整,而且內在更要有精神,要充滿昂揚的斗志,堅定想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信念、具有公仆精神,樂業敬業精神和務實創新精神。
首先我們民政工作者必須具有牢記宗旨、心系群眾、執政為民的公仆精神?!傲Ⅻh為公,執政為民”是黨的宗旨,“民政為本,為民解困”是我們民政的宗旨,在工作中我們只要堅持做到對群眾心要誠,情要切,愛要真,堅持做到群眾的利益高于一切,群眾疾苦急于一切,群眾困難大于一切,做到感情上接近群眾,行動上深入群眾,工作上方便群眾,服務上為了群眾,千方百計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在群眾中樹立良好的民政人形象,那么我們就有精神!
其次我們民政工作者應有樂業敬業精神。 “為民政事業出把力,為困難群眾盡點心”——這是一個感動我們民政系統的一位平凡的公仆的心聲。他就是金正一,他20xx年如一日,堅持以“人民賦予我權力,我為人民負好責”為座右銘,把全部精力和心血獻給了民政事業,就是在身患癌癥的情況下依然堅持工作,一心一意為群眾謀利益,他高度的愛崗敬業精神和一心為民的公仆情懷,贏得了各級黨組織的充分肯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信賴。面對這份赤誠,誰能不動容?
再次,我們民政工作者應具有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精神。上海市普陀區原是個老工業區,現在人口多,特別是老年人口多,經濟實力也并不強。然而,這個區的民政工作在這些年來卻年年創新,走在了全市、有些乃至在全國的前列。這是為什么呢?因為這里有一個務實而又有創新精神的曹道云。他初到普陀區民政時已甫入天命之年,但從接過任命書后的6年來,他卻一直在為民政事業默默地耕耘。民政部門人、財、物有限,但曹道云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并以他的人格魅力,以共產黨人的務實和創新精神來開展工作,使政府各部門、社會團體、志愿者都參與到民政事業的發展中來,而在他推出的一系列新舉措中,有3項在全國推廣,7項在全市推廣,使得普陀區的民政工作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這里我們就可以肯定地說:這樣的人很有精神!
領導視察講話精神心得體會篇三
最近這段時間,“向黨中央看齊”成為時政新聞中的高頻詞。一個多月來,先后4次講話,要求“向黨中央看齊”。為什么最近密集強調“看齊”?
向黨中央看齊是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反復強調的一個重大政治原則和重大政治要求,也是開展好“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基本政治要求。
在全體黨員中開展“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是黨中央持續深化黨內教育、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又一重要實踐,也是全黨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
要準確把握“講政治、有信念”的邏輯關系。講政治既是基本要求,也是根本要求。有信念,就是對馬克思主義信仰,對共產主義信仰。講政治必須先有信念;如果沒有信念,是不可能講政治的。要做到絕對忠誠,沒有絕對忠誠不可能講政治,絕對忠誠是剛性約束,是無條件的。要有嚴格的執行力,工作要落實到位。近年來我市堅持強化執行力建設和考核,堅定了大多數黨員干部的信念,也提升了各級黨委政府公信力。要準確把握“講政治、有信念”的根本要求。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怎么辦。強化政治意識,就是要求黨員干部無論何時都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和判斷,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劍”。強化大局意識,就是要求我們必須牢固樹立高度自覺的大局意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擺布。要把增強核心意識作為最根本的政治原則,堅定不移地維護黨的集中統一和絕對權威。強化看齊意識,要求我們向黨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委的決策部署,確保各項決策部署落地生根。
要準確把握“講政治、有信念”的實現路徑。要真正做到“講政治、有信念”,就要靠我們堅持不懈地加強黨性鍛煉和黨性修養。要加強理論武裝,加強道德修養,加強自省自律,始終做到忠誠于黨、個人干凈、敢于擔當。要準確把握“講政治、有信念”的現實要求,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把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挺在前面,創造性地推進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落實。要牢固樹立和踐行“五大發展理念”,將其貫徹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和全過程,體現到我市改革發展穩定的各項工作部署中,加速品質活力永州建設。要堅定不移加快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努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為永州經濟持續增長培育新動力、打造新引擎。
看齊不僅是對黨員領導干部的要求,也是對全體黨員的要求。黨中央決定今年在全體黨員中開展“兩學一做”(即“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這是繼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之后,又一次深化黨內教育的重要實踐,也是推動集中教育向經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舉措。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推動黨員加強黨性鍛煉、增強看齊意識、自覺向以同志為的黨中央看齊,看齊的要求將貫徹“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始終。當此之時,編寫一本《向黨中央看齊》的書,把這個原則要求作深入系統的闡述,對廣大黨員干部更好理解這個要求提供幫助,十分必要。中央黨校組織黨史教研部和黨建教研部的同志協力撰寫了這部書,就是這樣一種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