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初中春節作文500字篇一
春節前幾天,家家都很忙,即使是在貧困的家庭里,這幾天也要買很多東西。大人們要買過年的吃的、穿的、喝得、用的——店鋪多數過年不開門。小孩子就首先要買爆竹。等到萬事俱備,之欠東風時,就盼著春節到來了。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人們盼呀盼終于把春節給盼來了。春節真熱鬧。大家都要穿新衣,還要貼紅紅的的對聯和吉祥的年畫。中午要吃團圓飯,在吃團圓飯前,還要放鞭炮,那天除了萬不得已,都要趕回家吃這頓飯。
吃完團圓飯,除夕夜也悄悄地來了。我們這里除夕要守歲,雖然不用守一整夜,但不過十二點不能睡覺。午夜時分,家家都要“除天行”,也就是要放鞭炮,放禮花。漆黑的天空一下子變得亮了起來,好像白天一樣,鞭炮聲震耳欲聾,經久不絕古老的小鎮便洋溢在濃濃的節日氛圍中。
正月初一的早上家家都要吃餃子,餃子也叫“元寶”預示著招財進寶。街道也不像以前那樣人來人往,車水馬龍但不時從門縫里飄出的飯菜香味和人們的歡聲笑語訴說著人們的幸福美滿。
正月初二要給自己的長輩和親戚拜年,去時一般會帶上一些禮品,表達祝福之意。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是家鄉春節期間的一個重要節日,家家都要吃元宵。吃元宵表示我們大家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家鄉的春節就是快樂的,最快樂的也就是我們小孩子了。我們可以拿到許多的壓歲錢,又不用做作業,還能自由自在的放鞭炮,每一聲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都伴隨著我們的歡笑。
家鄉的春節就是快樂的,我愛家鄉的春節。
初中春節作文500字篇二
今年春節的一天早上,叔叔、爸爸……他們帶著我和弟弟去攸縣舅媽家拜年。
我們坐了四小時的汽車后,終于到了攸縣城,在那待了半小時左右后,又走了幾分鐘,就到了舅媽家門口,
那兒就像個王宮,門口有兩個門衛叔叔,走進去有幾十扇門,每個門口都有兩個門衛守著。
后門外面是個依山傍水的地方,在離后門10米左右的地方有一個森林,森林旁邊是一片草地,草地里有許許多多蘑菇,草地旁邊還有一眼清泉,這些都還不怎么沒,最美的是一個池塘,那個池塘里的水清澈透明,池塘邊有一排柳樹,微風一吹,柳枝隨風起舞,就像一位十七八歲的婀娜多姿的少女在翩翩起舞。正當我和弟弟玩得最起勁的時候,突然,門開了,爸爸走出來說:“吃飯了。”我和弟弟異口同聲地說:“好,這就來了。”
吃飯時,我夾了一道好吃的菜放到外婆碗里說:“新年快樂。”弟弟看到了,也夾了一個菜送給了外公并大聲說:“年年有福。”外公外婆同聲說:“好,開始吃吧。”我和弟弟就大口大口地吃起來,并說:“香,太好吃了。”
“可不是嗎?我們還在這住一天吧!”爸爸說。
我說:“好呀,住王宮了。”
我看了一眼弟弟,弟弟還在狼吞虎咽地吃呢。屋子里頓時充滿了歡樂的笑聲。
<
初中春節作文500字篇三
一年一度的春節又來了,而每到這個時候,我都會想起那個難忘的春節。
去年春節,我們一家三口又高高興興地回到了老家。短短一年,老家發生了喜人的變化:奶奶家門前新修了平整的柏油馬路,一輛輛嶄新的摩托車、汽車從路上呼嘯而過。到處洋溢著節日的喜慶氣氛。
我和姑姑家的兄弟姐妹玩得可開心了。特別是三姑家四歲的表妹新月,非常聰明伶俐,惹人喜愛。
正月初五的晚上,滿天的星星調皮地眨著眼睛。夜幕中的一切,都顯得神秘而美麗。我們幾個小孩在院子里放炮,炮放完了,新月表妹又鬧著姑父給她買。
于是,姑夫牽著表妹背著表弟去買炮。因為路上時常有過往的車輛,所以姑夫他們盡量靠邊走。走著走著,突然,姑夫發現手中牽著的表妹不見了!難道剛才那一瞬間發生了什么事?姑夫趕緊四下里尋找,才在前面十幾米的路中央,找到了血泊中的新月,此時,妹妹已經昏迷不醒,不管怎樣呼喚,她都沒有任何反應。原來,妹妹是被后面急馳而來的摩托車撞到了。聞訊而來的親人,都嚇得失聲痛哭起來。人們趕緊找來救護車,把妹妹送到醫院進行搶救。到了醫院,妹妹仍然處于昏迷之中,還不時地嘔吐。
后來,我們才知道,那個騎摩托車的人,是酒后駕車。
說到這兒,我要給司機們提個醒:全國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有11萬,平均每小時就有十幾個人,死于飛轉的車輪下。這飛轉的車輪碾碎了多少家庭的幸福,奪去了多少孩子的快樂呀!
最后,我要大聲呼吁:請司機們尊重他人的生命,不要酒后駕車。
對我來說那是個難忘的春節,那件事也一直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里。
初中春節作文500字篇四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于床腳;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后當眾賞給,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家長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讓它化兇為吉。壓歲錢牽系著一顆顆童心,而孩子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鞭炮、玩具和糖果等節日所需的東西。
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餞的數額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習用品,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于宋代,在明朝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等。“門心”貼于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于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于門媚的橫木上。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