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進行備課的重要依據,它能夠提高教師備課的效率和質量。下面是一些四年級教案的樣本,希望對教師們的教學提供一些啟示。
四年級數學運算五教案(專業14篇)篇一
一道四則運算的算式并不需要一定有四種運算符號。提供了四年級四則運算的教案設計給同學們參考!
教材分析:本單元主要教學并梳理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方法。教材主題圖創設了“冰雪天地”為學生展示了雪地里活動的才場景。從活動區域指示牌上可以看出滑雪區、滑冰區和冰雕區,場景中還給出了三條信息:滑冰區有72人,滑雪區有36人,冰雕區有180人。這些信息給學生提出問題提供了數據,由此引出相應的例題。每個例題都呈現了學生交流不同的解題思路以及整理混合運算的畫面,以鼓勵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積極思考,主動解決問題。學生通過實例概括出四則運算的意義和運算法則等知識,把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中。
學情分析:運算順序學生以前接觸過,簡單的脫式計算也涉及到,但在實際操作中問題卻很大,有相當多的孩子寫完算式接著就開始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甚至遇到不夠減的時候還把被減數和減數顛倒位置。學生在學習上還存在著一些困難,對脫式計算的格式的書寫問題也很多,主要是把先算的部分寫在等號后面,不計算的把它扔在一邊,什么時候需要了再寫出來,出現了上下算式不相等的情況;還有的把先算的部分寫前面,任意顛倒數字以及運算符號的順序,導致計算結果出錯。
教學內容:課本1-5頁例1、例2,練習一1、2、3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通過例題的教學使學生掌握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初步培養學生用綜合算式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自主探索,交流討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自主探索,發現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及突破:
掌握四則運算的計算方法,運用綜合算式解應用題。
教學準備:主題掛圖。
教學設計:
一、課前自學,預習要求。
1、看:課本p1-5,例1‘例2。
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怎么解決?
“照這樣計算”是什么意思?
3、做:列式計算,并說明運算順序。
246+83-157357÷3×59。
嘗試做第5頁做一做。
二、自學反饋。
1、檢查預習作業。
2、提出不懂的問題。
3、交流討論。
三、關鍵點撥。
1、自學例1。
(1)出示主題圖。
問:圖中人們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幾個活動區?每個區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問: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怎么解決?
學生提出問題嘯聚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2)出示例1。
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解答,小組內交流,全班交流。
問:你是怎樣列式的?每一步是表示什么意義?
學生列分步和綜合算是都可以。
對比分步和綜合算式。
問:綜合算式按什么順序進行運算?
總結: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從左到右。
2、自學例2。
出示例2。
學生讀題,問:“照這樣計算”是什么意思?
問:3天接待987人怎樣用線段圖表示?
6天里接待多少人又怎樣用線段圖表示?
學生自己嘗試畫圖,組內交流。
學生在畫圖的基礎上解答問題。
全班交流。
問:你是怎么解答的?每一步計算結果表示什么實際意義?
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總結:乘除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從左到右。
3、檢查嘗試練習。
第5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訂正時說明解題思路和運算順序。
四、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1題。
學生口算,全班交流時說明各題的運算順序。
2、練習一第2題。
3、練習一第3題。
學生獨立解答,訂正時注意學生所列綜合算式是否正確,說明解題思路,強調運算順序。
五、小結。
學生就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進行匯報。
這節課我們解決了很多問題,你們都有什么收獲?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報選擇性地板書。(尤其是關于運算順序的)。
運算順序為已有知識基礎,讓學生進行回憶概括。
四年級數學運算五教案(專業14篇)篇二
3、做:嘗試做第12頁做一做。
1、檢查預習作業。
2、提出不懂的問題。
3、交流討論。
1、總結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解答。(畫出順序線)。
兩名學生板演。全班學生進行檢驗。
上面的兩道題數字、符號以及數字的順序都沒有改變,
學生獨立解答。
問:兩題的結果一樣么?為什么兩題的計算結果卻不一樣?
這幾天我們一直都在說“四則運算”,到底什么是四則運算呢?
學生針對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
說明概括: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統稱四則運算。(板書)。
學習的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幫我們大家來總結一下。
學生自由回答。
2、檢查“做一做”
第一題先讓學生用術語和、差、積、商說說運算順序。
第二題要求學生列綜合算式解答。
3、小結。
問:這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總結運算順序。
全班交流討論結果。
教師總結:在沒有括號的情況下先算乘除再算加減,同級運算是從左到右計算,有括號的最先算。
1、練習二第4題:學生做完后,引導學生豎著比較上下三個小體的異同點。
2、練習二第5題:先讓學生估計平均每組做的個數,再計算精確數,通過估算和筆算結果的比較,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3、練習二第6題:學生用一個算式解答后,要引導學生將具體情況與除法意義聯系起來,說說為什么兩步都用除法解答,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倍的含義。
板書設計:四則運算(四)。
(1)42+6×(12-4)(2)42+6×12-4運算順序:
=42+6×8=42+72-4(1)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
=42+48=114-4只有加、減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
=90=110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2)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
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
號里面的。
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統稱四則運算。
反思與感悟:
0的運算。
教學內容:p13例6(0的運算)。
教學目的:使學生掌握關于0的運算應該注意的問題。
教學重、難點:0不能做除數及原因。
四年級數學運算五教案(專業14篇)篇三
1、使學生掌握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地計算。
2、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知道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根據算式的意思來說明運算順序。
教學重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加減混合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根據算式的意思來說明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心目中認為什么樣的景色是最美的?(鳥語花香、晴空萬里、茫茫草原、雪景……)今天,老師帶大家到冰城哈爾濱去看看。(課件出示)。
美嗎?(美)欣賞圖片。
(二)情景延伸復習舊知。
咱們一起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吧!
2、交流、反饋。
同學們真棒!根據三條信息就可提出這么多的問題,還能夠解決問題。
(三)學習新知算法探究。
同學們,咱們到滑冰場去看一看吧!(課件出示)下面請聽滑冰場的負責人向大家介紹:小朋友們,歡迎你們來到滑冰區,今天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離去,又有85人到來。你們也進去看一看吧!
同學們,你們知道現在滑冰場有多少人在滑冰嗎?
1、列式計算,并跟同桌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2、反饋交流。
28+85=113。
說說哪一種方法好?為什么?(方法(2)可以少寫一個中間數,因此更簡便。)。
4、運用方法(2)列式。
請學生自由列式計算,然后全班交流。
說一說每一步的意思。
5、小結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學習這兩題以后我們來觀察這兩題的計算順序,你能用一句話來概括嗎?(有加有減,按從左往右的順序進行計算。)。
(四)鞏固新知總結評價。
“冰雪天地”參觀得差不多了,我們該回到學校去了。路比較遠,咱們就乘公交車吧!
(1)請學生快速地列出算式。
(2)完成后同桌說一說每一步算式的意思,運算順序又是怎么樣的?
3、小結:學習了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覺得自己哪里還掌握得不夠好?
四年級數學運算五教案(專業14篇)篇四
教學目標:
1、在觀察、整理信息中發現、提出問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完整的敘述問題的能力。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愉快、短暫的寒假生活結束了,有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嗎?
二、指導提問。
出示書本情境圖。
師: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這副圖中蘊藏著很多的數學知識?
1)學生匯報冰天雪地里的數學知識。
2)教師將信息呈現:滑冰區有72人,滑雪區有36人,冰雕區有180人。
3)根據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小組合作:你還能挖掘出哪些數學知識呢?
小組匯報:。
三、歸納概括。
師:怎樣提出數學問題?發現數學—提取信息—提出問題.
板書設計:。
提出問題。
滑冰區有72人,滑雪區有36人,冰雕區有180人。
根據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四年級數學運算五教案(專業14篇)篇五
1、知識與技能: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問題情境與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應用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加法的兩個運算定律,你能說出是哪兩個嗎?你能舉出例子說說嗎?
2、導入新課(師板書課題)。
3、出示學習目標。
(一)自學提綱。
1、例3中都給出了哪些已知條件?求的問題是什么?
2、你能列出算式嗎?
3、你能很快算出此題的答案嗎?你是怎樣計算的?與同桌交流。
4、在此題中,你運用了加法的哪些運算定律?
(二)學生自學(教師巡回指導,并告訴學生在看不懂的地方要做上標記)。
(三)自學檢測。
計算下面各題,怎樣簡便就怎樣計算。
425+14+18675+168+25。
環節。
1、小組互探(把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不會問題在小組內交流探究)。
2、師生互探(師生共同探究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不會問題及經小組討論后還未能解決的問題)。
3、在運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計算時應注意什么?
1、根據運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適當的數。
46+()=75+()()+38=()+5924+19=()+()。
a+57=()+()要求學生說出根據什么運算定律填數。
2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換律。
3、p20做一做1、2。
四年級數學運算五教案(專業14篇)篇六
1.引導學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編排特點。
1.有關運算定律的知識相對集中,有利于學生形成比較完整的認知結構。
將有關運算定律的知識集中于一個單元,加以系統編排,便于學生感悟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與區別,有利于學生通過系統學習,構建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
2.從現實的問題情境中抽象概括出運算定律,便于學生理解和應用。
本單元教材的一個鮮明特點是,不再僅僅給出一些數值計算的實例,讓學生通過計算,發現規律,而是結合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體會運算定律的現實背景。這樣便于學生依托已有的知識經驗,分析比較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出運算定律。同時,教材在練習中還安排了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借助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和認識運算定律。
3.重視簡便計算在現實生活中的靈活應用,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單元的第三小節,改變了以往簡便計算以介紹算法技巧為主的傾向,著力引導學生將簡便計算應用于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注意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這對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四年級數學運算五教案(專業14篇)篇七
四則運算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四則運算的知識和技能是聾啞學生學習數學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生掌握四則運算順序,能夠正確地進行混合運算,不僅僅豐富了計算知識,提高了計算潛力,為進一步學習其它運算做好準備,同時也使學生學會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潛力。
運算順序學生以前接觸過,簡單的脫式計算也涉及到,但運算順序仍然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雖然講解例題時學生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但在作業時,有的孩子寫完算式之后就開始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甚至遇到不夠減的時候還把被減數和減數顛倒位置。這說明了看似簡單的運算并不是只要記住運算順序就能計算。
1、教學時,充分利用教材,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解決問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使解題的步驟與運算的順序結合起來。促進學生掌握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2、在教學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思考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光和空間,放心地讓學生去想、去做。讓學生有進行深入思考的機會、自我體驗的機會,使每個人的思維潛力都得到發展。當然,由于知識經驗的不足,有些學生會得出錯誤的答案,但這些“錯誤答案”閃爍著學生智慧的火花,是孩子學生們最樸實的思想、經驗最真實的暴露,是學生真實的思維過程,反映出學生建構知識時的障礙。我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讓學生做完后互相講解,找出錯誤加以改正。應對錯誤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在思考中感悟,獲得新的啟迪。在感悟中牢固地建立知識體系。
3、教學時,我注重學生表述能力的培養,聾啞學生由于語言障礙,不愿說話,在敘述解題思路時,不能用恰當的語言表述,我引導學生來描述解題思路,說清道理在計算。可能開始時學生不習慣,但要逐步培養這種表述方法,以后就不會再成為難關了。
1、在設計教案時沒有把整節課聯系起來,過渡比較生硬。
2、學生發言不用心。
3、時間安排不夠合理。
4、對學生的預設不夠,缺乏靈活的應變潛力。
1、在教學中創設一個情境,把復習和新授自然地聯系起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使用激勵性語言,和多種途徑讓全體學生發言。
3、在課前做好充分的預設,做好靈活處理的準備。
4、把握好各環節的時間,每節課后做好反思,不斷改善教學方法,積累教學經驗。
5、和其他教師多學習,逐步提高自我的教學水平。
6、結合學生出現的問題,幫忙養成自覺檢查作業的良好習慣,同時提高計算效率。
四年級數學運算五教案(專業14篇)篇八
280280=。
240080=。
198+36=。
250400=。
966=。
90010=。
8016=。
12524=。
245=。
2594=。
817+197=。
465+212+188=。
38+72+62=。
253+25=。
49027=。
135+45+65=。
180+274+126+120。
1256508。
13537+6537。
10425。
700254。
(180+80)25。
2532。
700254。
1700(2517)。
77+x=394。
x-87=254。
x60=480。
864x=32。
1、72與46的和,乘350減去143的差,積是多少?
2、一個數除2250,商是125,這個數是多少?
3、525除以25的商再減去427與418的差,結果是多少?
4、60的8倍減去480,再除以480,商是多少?
5、96減去35的差,乘63與25的和,積是多少?
6、27027除以9的商與36和43的.積相差多少?
7、3與9的差除336與474的和,商是多少?
8、一個數比96與308的積多36,求這個數.
9、最大的兩位數與最小的三位數的和與差的積是多少?
四年級數學運算五教案(專業14篇)篇九
本單元在教學四則運算的順序時,改變了以往單純教授計算法則的現象,而是將四則運算賦予了生活中的現實意義,目的是通過讓學生解答生活中的具體問題來理解掌握其運算順序,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好地體現了新教材的這一新的理念:
1.將理解運算順序融于解決問題的過程之中。
教學中充分運用了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形成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每一步算什么?求的是什么問題?將解題的步驟與運算的順序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正確與錯誤算式的對比中,引導學生發現如果不帶小括號就出現了“下午游人數減去上午保潔員數”的錯誤結果,認識到了引入小括號的必要性,感受括號的實用價值。在具體的情境中通過對比由學生自己歸納出帶小括號的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印象更加深刻。
2.注重培養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策略。
解決問題的步驟和策略也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第二種解題方法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首先,引導學生認真解讀題意,重點解讀“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潔員”,為學生分析數量關系,尋求解題思路作好鋪墊。其次,讓學生交流解題思路,并借助線段圖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實際效果比較好。第三,重視兩種不同解決方法的對比,使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思路不同,解決方法也不同,計算的步數也不一樣,實現對解題方法的優化,切實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年級數學運算五教案(專業14篇)篇十
1、通過一家三口去“冰雪天地”游玩要買門票的情境圖引入,當課件播放出這個圖片的時候,學生的眼球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學生特別喜歡,積極的投入到了這節課中,認真的思考起老師提出的問題。
2、在本節課的練習中設計了一個“找朋友”的小游戲,其實就是平時學生所做的連線題,我設計成了幾個小帽子,讓學生分別戴在頭上,來找和自己的計算順序相同的。通過這個游戲,我發現學生參與度廣了,平時不喜歡舉手的學生,小手也舉得高高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也使枯燥的課堂變的活躍起來了,也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了復習和鞏固。
3、注重對學生自學和合作能力的培養,本節課中對應用的分析基本上都是由學生自己來提出,自己來分析的,這樣讓學生親自經歷了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1、在復習的時候用的時間比較多,使得后面的課程比較倉促;
2、練習設計的不過多樣化,使得學生在作業中出現的問題就比較多。
總之來說,本節課基本上學生對于新知識能有一個很好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把本節課中存在的不足的地方慢慢改正。
四年級數學運算五教案(專業14篇)篇十一
首先出示六道不同運算順序的計算題,讓學生口答正確的運算順序,即每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讓學生充分回憶運算順序的相關知識,體會運算順序的不同。在學生充分回憶運算順序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自主分類,在小組中充分交流,從而整理出三類不同類型計算題的的運算順序,達到整理復習的目的。接下來我在學生歸類的基礎上進行運算順序的提煉,“同級運算,從左到右”;“兩級運算,先算高級”;“含有括號的運算,括號優先”,來強化學生的認知。
然后在復習、強化運算順序的基礎上,再出示幾種與剛才六道不相同的計算題,檢測學生運算順序使用的正確與否。
接著以最后一題為切入點,引出運算律這一概念,自然過渡到下一環節——運算律與運算性質的復習中來。讓學生在小組中回憶并整理學過的各種運算律,并舉例說明,注重概念定律與實際的結合。
最后趁熱打鐵,加以引導:“其實減法和除法也有一些運算順序,能讓計算變得簡便,回憶一下,相互交流一下。”進一步豐富學生運算規律的知識,促進學生對運算規律的認識。
在充分復習運算順序和運算律的基礎上,我還開展了三組有效的練習:
第一組:填空。
第二組:判斷。選取學生常出現的錯誤,讓學生進行判斷改錯,進一步強化學生對相關運算律及運算性質的認知。
第三組:簡便計算。這里進行強調:在計算中要仔細觀察,有些不使用運算律和運算性質也可以簡便計算;有些題目無法一眼看出能否簡便,但在計算過程中可以簡便計算,更深一層的挖掘運算律及運算性質,體會實際運用中有時可以用平時積累的經驗來簡便計算,有時在計算過程中使用簡便計算,強調靈活運用的重要性。
3、在計算過程中,仍然存在以前的問題,如:小數與分數的加減,整數、小數、分數的乘除運算。
這些問題的存在,使我認識到:只有使他們真正理解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和運算律,在計算過程中做到膽大心細,而要做到這些,任重而道遠,必須找到一些典型例題,加強這方面的練習強度。相信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在四則混合運算中游刃有余。
四年級數學運算五教案(專業14篇)篇十二
小學生想要學好數學,做題是最好的`辦法。多做些典型題,并記住一些題的解題方法。接下來我們為大家提供了四年級上冊數學混合運算練習題,歡迎大家練習!
(2)83×91÷131+38=。
(5)192+52×136÷66=。
(9)81÷9×161+93=。
(11)86×9+87×99=9387。
(15)42+31×180+42=5664。
(21)23+15+925÷37=。
(23)88×51+800÷40=。
(25)56×7-66÷22=。
四年級數學運算五教案(專業14篇)篇十三
本單元主要教學并梳理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方法。教材主題圖創設了“冰雪天地”為學生展示了雪地里活動的才場景。從活動區域指示牌上可以看出滑雪區、滑冰區和冰雕區,場景中還給出了三條信息:滑冰區有72人,滑雪區有36人,冰雕區有180人。這些信息給學生提出問題提供了數據,由此引出相應的例題。每個例題都呈現了學生交流不同的解題思路以及整理混合運算的畫面,以鼓勵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積極思考,主動解決問題。學生通過實例概括出四則運算的意義和運算法則等知識,把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中。
運算順序學生以前接觸過,簡單的脫式計算也涉及到,但在實際操作中問題卻很大,有相當多的孩子寫完算式接著就開始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甚至遇到不夠減的時候還把被減數和減數顛倒位置。學生在學習上還存在著一些困難,對脫式計算的格式的書寫問題也很多,主要是把先算的部分寫在等號后面,不計算的把它扔在一邊,什么時候需要了再寫出來,出現了上下算式不相等的情況;還有的把先算的部分寫前面,任意顛倒數字以及運算符號的順序,導致計算結果出錯。
課本1-5頁例1、例2,練習一1、2、3題。
知識與能力:通過例題的教學使學生掌握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初步培養學生用綜合算式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自主探索,交流討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自主探索,發現學習的樂趣。
掌握四則運算的計算方法,運用綜合算式解應用題。
主題掛圖。
1、看:課本p1-5,例1‘例2。
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怎么解決?
“照這樣計算”是什么意思?
3、做:列式計算,并說明運算順序。
246+83-157357÷3×59。
嘗試做第5頁做一做。
1、檢查預習作業。
2、提出不懂的問題。
3、交流討論。
1、自學例1。
(1)出示主題圖。
問:圖中人們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幾個活動區?每個區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問: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怎么解決?
學生提出問題嘯聚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2)出示例1。
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解答,小組內交流,全班交流。
問:你是怎樣列式的?每一步是表示什么意義?
學生列分步和綜合算是都可以。
對比分步和綜合算式。
問:綜合算式按什么順序進行運算?
總結: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從左到右。
2、自學例2。
出示例2。
學生讀題,問:“照這樣計算”是什么意思?
問:3天接待987人怎樣用線段圖表示?
6天里接待多少人又怎樣用線段圖表示?
學生自己嘗試畫圖,組內交流。
學生在畫圖的基礎上解答問題。
全班交流。
問:你是怎么解答的?每一步計算結果表示什么實際意義?
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總結:乘除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從左到右。
3、檢查嘗試練習。
第5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訂正時說明解題思路和運算順序。
1、練習一第1題。
學生口算,全班交流時說明各題的運算順序。
2、練習一第2題。
3、練習一第3題。
學生獨立解答,訂正時注意學生所列綜合算式是否正確,說明解題思路,強調運算順序。
學生就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進行匯報。
這節課我們解決了很多問題,你們都有什么收獲?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報選擇性地板書。(尤其是關于運算順序的)。
運算順序為已有知識基礎,讓學生進行回憶概括。
四年級數學運算五教案(專業14篇)篇十四
本節課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含有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體會括號的作用。關于四則混合運算的計算,在學生在二年級學習混合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教學前我先引導學生復習了加減混合運算、乘除混合運算、乘加、乘減、除加、除減兩步的混合運算讓學生回憶沒有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為突出括號的作用提供對比材料。接著出示:96÷12+4×2沒有括號的三步四則混合運算,讓學生嘗試解答。再通過一式多變的形式,由淺入深,引導學生合作探究有小括號、中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體會括號改變運算順序的作用。原以為只要學生掌握運算順序就可以進行計算了,但從課堂情況看,不容樂觀,學生在四則混合運算中主要出現以下問題:
(1)書寫格式不對,先算的部分移了下來,還沒有算的部分丟了不要;還有等號和題目對齊。
(2)知道運算順序,但還是把先算的結果寫在前面,不算的部分移在后面;
(3)小括號里有兩步計算,還沒有算完小括號里的第二步就把小括號去了。
(4)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在先算小括號時,把中括號也同時去掉了。
(5)不算的部分往下移時移不全。
(6)抄錯數字、運算符號的時有出現。
以上的錯誤需要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和長期的計算習慣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