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母親的話篇一
母親沒什么文化,小學只念到三年級,也沒出過遠門,幾十年只在小山村里跟著日升日落忙活。然而,母親常常能說出一些很有道理的話來。在心中,我牢記著母親的三句話。
說不冷不冷,也就不冷了。
我一下怔在那里,忽然第一次懂得了母親。我學著母親的樣子彎身下去,一下、兩下、三下,扒開厚厚的雪層,掘出一棵又一棵白菜。
當母親跟我把滿滿一擔白菜堆起來的時候,我們把冰塊一樣的雙手攏在一起搓著。母親把我的手放到她的毛衣里暖著,不知是淚水還是雪花朦朧了我的眼睛。
從此每當我遇到困難時,都會輕輕但堅定地對自己說:不冷不冷。就是這句話,伴我走過人生中一個又一個冬季。
別把繩子牽得太緊。
黃昏時我把牛從五里外的鄰村牽回家。那時候我還沒學會騎在牛背上趕牛,只會在前面遠遠地拉著牛繩走。然而這牛卻跟我作對:我牽得緊,牛卻偏要走得慢。我用力拉,它就使上性子不肯邁步。這牛脾氣!
眼看著天色越來越黑,沿路的村莊里昏暗的燈一盞盞都亮了起來。我心一急,就從路旁折了一根薪條,繞到牛屁股后面狠狠地抽了它一下。這下可好,牛一驚,掙脫了牽在我手中的韁繩就向前狂奔起來。
我恍然大悟。
沒事兒時你就小聲唱歌。
畢業后到一個企業里工作,由于對工作不是很滿意,心里覺得很委屈。兩個月后的一天,老板批評我整天板著臉孔,要扣我獎金。我一時火起,跟老板吵了幾句,氣得他拂袖而去。
我記起來,小時候和母親一起下地,母親總一邊干活一邊在嘴里小聲地唱歌。在母親的歌聲里,那些繁重而枯燥的農活不知不覺被我們一樣一樣干完。
后來我養成這樣一個習慣,不管是在騎自行車上班的路上,還是在工作的休息時間里,我都輕輕地唱歌給自己聽。我相信,母親從小教我的那些旋律,一定是世界上最美的音樂。
一年后我被老板賞識提拔為公司副經理。第三年我放棄了企業的優厚待遇,跳槽到一家報社當起了普通記者。現在,我已經出了兩本書,在本地圈子里,人們常常將我稱為“作家”。
如果你站在我身旁,你也許可以聽見我常常在小聲地唱歌——這是母親給我的財富。
母親的話篇二
母親的話,像一朵溫暖的向日葵,抬頭看著太陽,指引我們正確的方向。
母親的話,如同寒冷冬夜的火爐,熔化了我門的悲傷,使我們的心,暖烘烘的。
自我呱呱墜地以來,母親就成了我生命的中樞。喜上眉梢時,我想與母親分享愉悅;郁郁寡歡時,我想把內心深處的傷痕與淚水,掏出來想母親訴苦;愚昧懵懂時,我想和母親要一把智慧鑰匙,解開迷惑。在這時候,母親的一句話,就將烏云撥開,讓大雨停息,在晴空中劃出一道清晰、明亮的彩虹。
不過,人總是愛聽好話,不了解“良藥苦口”的道理,母親幾句較不中聽的話,就會使我們開始抱怨,嫌東嫌西,完全沒有體悟到母親的苦心,實在非常慚愧,母親是因為愛你,才會對你的缺點提出批評,一個外人,大可不用管你是否有犯錯,哪里需要改進。真愛是不被包裝的,它的外表平凡無奇,但內心卻是溫暖的、感人的。
母親的話篇三
二月河幼年時憨厚、訥言,在某些方面還有點反應遲鈍。
二月河的父母都是從戰爭年代過來的人,對待孩子的學習成績不那么苛刻。父母下了班在門前空地上洗衣、種菜、栽樹,十來歲的二月河壯實有勁,一手提一桶水,干得很歡。父母看在眼里,喜在心頭:只要孩子健康成長,其他都不重要。
母親說:“兒子,你有力氣,能幫助爸爸媽媽提水、澆花、洗衣,這就是你的優勢,你比別人健康、強壯。”說著,母親把二月河領到院子的花圃。
父親凌爾文特別鐘愛園藝,在自家院子建起花圃,他們家院子里一年到頭開著不同時令的花。春天,父親會帶二月河到野外,不是賞春踏青,而是去尋找嫁接菊花的母本——黃蒿和野艾,移回來,密集地栽在苗圃里,長大了嫁接菊花。到秋天,一盆菊花可以開出五六種顏色的花。還有扦插的各種樹苗,果樹中的桃樹、杏樹、梨樹、無花果,花木中的月季、桂花、松枝、小柏枝等。他的嫁接技術很好,靠接、枝接、劈接、芽接,沒有他不會的,他只要接,準活。
許多年后,電視臺報道一則消息,說西紅柿和土豆嫁接成功:上頭結西紅柿,土里結土豆。二月河與妹妹看了這則報道都笑了,因為幾十年前父親試著嫁接這兩樣,每次都成功,只不過嫁接后土豆長不大,西紅柿像葡萄,就順手拔掉扔了。父親培育的桂花尤其好:把桂枝皮削掉半邊,用塑料袋包上濕土,嚴嚴實實扎起,第二年春天,把原枝的下部剪斷,一株新桂花樹就誕生了。桂花是叢生,要想長成桂花樹,也得嫁接。選擇一棵冬青幼苗,再從旁扦插上桂枝,成活后與冬青靠接,就是一株亭亭玉立的桂花樹苗。
在花圃前,母親指著那些青翠欲滴的果木,語重心長地對二月河說:“娃,你仔細看看這些樹木瓜果,記住三句話。
一是絲瓜、豆莢長得快,一晚上就能長一大拃;水杉長得慢,但最后長得高、長得壯的是水杉。人不怕成長慢,只怕不努力。
二是絲瓜、豆莢盡管長得長,卻靠攀附樹木,沒有對別的樹木的攀爬,它就長不成。人不要靠攀附別人,得靠自己。
母親的這三句話,讓二月河受益終生。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部隊,無論是鉆山洞建國防工程還是下煤窯挖煤,他都沒怨天尤人,哀嘆命運不濟,而是擦亮心中的'理想,堅持不懈,最終厚積薄發,成為有名的作家。
母親的話篇四
母親是平凡的,卻又是偉大的!
我的母親八歲時失往父親,母親再醮,弟弟送人,以童養媳的身份被送到父親莢冬一生生養十個子女。由于那時家境貧冷,我前后的一對兄妹相繼夭折。現在我們兄妹八個都已成家立業,結婚生子,可母親盡管老了,卻還在不斷操勞,為子女,為兒孫。
母親斗大的字不識一個,可家務活樣樣精通,更是烹飪高手。
記得小時候,母親像勤勞的蜜蜂一天忙過不停,冬往春來,做鞋、補衣、釀菜、培酒,事無巨細,每項都做到精益求精。那時我們兄妹每年均有新衣穿,時不時都能吃上加工好的新鮮蔬菜瓜果。我們雖身處農村,卻仿佛生活在幸福的花園。如今我們兄妹盡管沒有大的出息,卻都能堂堂正正做人,認認真真做事。想必這與母親的愛子和言傳身教不無關系。
母親的酒量大得驚人,記得以前村子里有人辦酒席時,總能見到母親忙碌的身影,她總是替東家看前顧后,想辦法出主意,化混亂為有序,變噪雜為熱鬧;她也總是左右逢源,見人說好。最后母親當然被東家視為貴賓款待,請上上席,大吃大喝一番。希奇的是,母親很少喝醉過,只是酒喝深了,言語也多了起來,有時竟然出口成章,低吟成行。不知者根本看不出母親原本是個不折不扣的文盲。
我想母親飲酒不醉大概是由于經常心情極好,而健談恐怕來自她那仁愛和與人為善的美德。
母親是平凡的,卻又是偉大的!我深深地愛著我的母親。值此母親節來臨之際,我愿在此酌一杯美酒,遠祝母親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母親的話篇五
母親的話往往富有一些道理,但其中的三句一直讓我牢記著。
我一下怔在了那里想:對啊,試試吧!只要相信自己就一定會成功的。
從此,遇到困難時,我便會想起那句話。
有一次,老師要求背出一些文言文的解釋。有些我還沒摘過,空白一大片,完成不了這份作業了。我對母親哀怨道:“那么多,怎么背啊!”母親聽了之后,對我說:“以前讓你背,你不背,現在傻了吧。”我翻了個白眼給她,表示我心中的不滿。母親又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你寫多了,便會印在腦子里的。”我按母親的話做了做。果然,母親的話是有用的。
母親的三句話我一直記得,那是世界上最富有價值的話之一!
母親的話篇六
在一年級下學期時,我剛轉入新學校,還不認識任何同學。記得入學第一天,我很快就交到一位新朋友。沒想到隔天,我就聽到他和其他同學在我背后竊竊私語,我靠近一聽,無意間就聽到他對其他同學說不想再跟我做朋友,原因竟是因為我長得太矮。那時,我覺得周圍一片寂靜,而我自己也彷彿沒有呼吸,非常難過。
就這樣,我無精打采的走回家。媽媽一看我愁眉苦臉,就趕緊摸著我的頭,看看我是否發燒病了?我說沒有,媽媽才輕輕的問我發生了什么事?我一五一十的告訴媽媽真相。
媽媽接著解釋這句話的意思,意思是說:自己多原諒別人一次,就會多一次的福氣;把自己的度量放大,福氣就會跟著來。起初我聽到這句話,還只是一知半解,不過話里的安慰,讓我就好像餓了很久的猴子,一看到香甜的水果那般喜悅,簡直筆墨難以形容。當我還沒聽到這句話時,我感覺地球好像已經瓦解了,萬物都已沒有生命、氣息了;可是,當我聽到這句話時,就好比萬物又有了生命,所有的花草鳥獸、還有人類,都非常的快樂,生氣盎然;無比的喜悅彌補了先前的憂愁。這句話對我來說,真的意義非凡;就因為這句話,讓我又開始變得喜歡上學,也不再害怕去結交其他新的朋友。
后來在二年級也發生了類似的情況,而我在心里想起了這句話,才沒有和別人發生沖突與困擾。我還記得有一天,有兩位同學發生爭執吵架,老師連忙去阻止他們;當老師勸導他們時,我無意間聽到老師說的話恰巧和媽媽先前說的一模一樣,再度證明了這句話確實相當有道理。
因此,我總是把這句話謹記在心,只要看到有人發生沖突或者心里有煩惱,我總是樂意告訴他們這句話的意思,和他人分享,讓我自己也覺得很高興。我相信,只要我們懂得原諒別人、包容他人,社會一定會變得更祥和。
母親的話篇七
年關放假,一個人靜下來,流逝的往事便浮現在眼前。有些回憶起來略帶苦澀,有些記憶則已悄然模糊,但有些事卻是這一生都難以忘懷的。回想起來,心里總有一絲甜甜的感覺,很溫馨。想著想著,淚水便情不自禁地流滿了雙頰,給這嚴寒的冬日平添許多融融暖意。
受我母親的影響,我一般記不起別人對我的責備、批評,哪怕是惡意的。但人們對我的點滴幫助我都會牢記在心,且總想擇機報答。伴隨著一個個去年變成前年,我從一個不諳世事的懵懂少年,成長為一名團職干部,這得益于組織的培養、領導的關愛和戰友的幫助。在這些培養、關愛和幫助中,無論是有形有聲的,還是無形無聲的,哪怕是只言片語,或是一個提醒的眼神,都對我的成長進步起到過重要作用。但是對我影響最為深遠的,還是母親曾跟我說的那句話:“人大都是因病而死的,很少有干活累死的。”這么多年來,我正是在母親這句話影響下一步步成長起來的。
我出生在豫東南一個至今仍不算富裕的農村,上有四個姐姐,沒有哥哥,我自然就成了家里的寶貝疙瘩。在父母的關愛、姐姐的呵護下,我不知不覺嬌生慣養出一些毛病。我的少年時代處在實行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前夕,那時經常吃不飽肚子,還要天天下地干活兒,哪像現在的孩子,十幾歲了連吃飯都要父母遞到手上,更不要說干家務活兒了。繁重的體力勞動,諸如翻地、鋤草、拉犁、割麥等,累得讓人直不起腰來。我常常是能躲則躲,能逃則逃。記得有一次母親讓我去平整一小塊馬上要播種小麥的田地,干了一會兒就渾身是汗,我便到樹下乘涼去了。第二天,父親過去一看,還是高低不平,根本沒法播種,狠狠地罵了我一通。我不僅沒有感到內疚,反倒覺得非常委屈。每當發生類似的事情,母親就語重心長地對我講,當農民就要以土地為本,靠勤勞謀生,不好好干活怎么能行呢,并反復說了讓我耳熟能詳的那句話。慢慢地,我從母親身上讀懂了生活的艱辛,從母親的話語中體味出了生活的道理。其實,我母親一個字也不認識,連大名也沒有,出工記錄簿上寫的是李趙氏,但生活的艱辛和磨礪,使她懂得許多樸素無華的道理。在靠掙工分吃飯的年代,干農活兒是農民唯一的選擇,由于我們家人口多,能讓孩子有飯吃、有衣穿,是父母最大的心愿。記得那時候,遇到老天爺不高興,一畝地種下30斤種子,連100斤的糧食也收不到。為填飽肚子,村里的許多人家要到外地討飯,而我們家從沒去討過飯,這并不是因為我們家富有,而是母親的勤勞彌補了糧食的不足。她白天下地干活兒,晚上紡紗織布。她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這個家上,是她的辛苦換來了全家生活的安穩。我清楚地記得,由于家里生火做飯缺柴燒,大冬天,母親凌晨三四點就起床,冒著刺骨的寒風到路邊揀落葉,看著母親滿手皸裂的口子滲出了鮮血,作為兒女,我們心里非常難受,而她反倒勸我們說,沒事的,天一暖和就會好的。母親的話很平淡,但它飽含著一個母親對兒女博大的愛和對家的無私奉獻。在母親的影響下,我慢慢變得懂事起來,也勤快多了,知道了該怎樣為父母分擔憂愁,怎樣才能讓父母少操心。
記得剛到部隊時,營區在山西省的一座大山深處,條件非常差,住的營房遇到刮風時透風,逢雨天時漏雨,一年四季吃的是蘿卜、白菜、土豆老三樣,吃水要到當地老百姓的一口水井里去挑。那時我在連部當文書,除完成本職工作,冬天一個人還要負責燒四個火爐子供連部取暖,常常是一身汗,一身灰。為了考軍校,白天和戰斗班的同志們一起摸爬滾打,晚上打著用別人的廢棄電池做成的簡易手電筒,躲在被窩里看書學習,常常是熬到深夜一兩點,一大早還要起床出操。擔任連隊指導員時,在連長長期空缺的情況下,我克服種種困難,將各項工作搞得有聲有色,所在連隊被集團軍評為達標先進單位,個人榮立三等功。在機關工作,為了寫出符合領導意圖、貼近基層實際的材料,經常加班加點,熬通宵是家常便飯,常常是我從辦公室回家洗漱,孩子起床上學。說實在的,人都有惰性,我更不例外,有時也想發句牢騷,也想偷偷懶。每當這時,母親那句話總會縈繞在我的耳邊,警示著我,鼓勵著我,督促著我,使我始終保持昂揚的精神狀態,以較高的標準投入到工作之中。
母親已去世多年了,但“人大都是因病而死的,很少有干活累死的”這句話,作為我工作生活的座右銘,一直是我強大的精神動力和力量源泉,支撐著我在人生之路上邁過一道又一道坎兒,使我樂觀面對一切困難和挫折,讓我的人生更加充實、更富有活力。
感謝母親!您的話,兒子會永遠銘記于心!
年關放假,一個人靜下來,流逝的往事便浮現在眼前。有些回憶起來略帶苦澀,有些記憶則已悄然模糊,但有些事卻是這一生都難以忘懷的。回想起來,心里總有一絲甜甜的感覺,很溫馨。想著想著,淚水便情不自禁地流滿了雙頰,給這嚴寒的冬日平添許多融融暖意。
受我母親的影響,我一般記不起別人對我的責備、批評,哪怕是惡意的。但人們對我的點滴幫助我都會牢記在心,且總想擇機報答。伴隨著一個個去年變成前年,我從一個不諳世事的懵懂少年,成長為一名團職干部,這得益于組織的培養、領導的關愛和戰友的幫助。在這些培養、關愛和幫助中,無論是有形有聲的,還是無形無聲的,哪怕是只言片語,或是一個提醒的眼神,都對我的成長進步起到過重要作用。但是對我影響最為深遠的,還是母親曾跟我說的那句話:“人大都是因病而死的,很少有干活累死的。”這么多年來,我正是在母親這句話影響下一步步成長起來的。
我出生在豫東南一個至今仍不算富裕的農村,上有四個姐姐,沒有哥哥,我自然就成了家里的寶貝疙瘩。在父母的關愛、姐姐的呵護下,我不知不覺嬌生慣養出一些毛病。我的少年時代處在實行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前夕,那時經常吃不飽肚子,還要天天下地干活兒,哪像現在的孩子,十幾歲了連吃飯都要父母遞到手上,更不要說干家務活兒了。繁重的體力勞動,諸如翻地、鋤草、拉犁、割麥等,累得讓人直不起腰來。我常常是能躲則躲,能逃則逃。記得有一次母親讓我去平整一小塊馬上要播種小麥的田地,干了一會兒就渾身是汗,我便到樹下乘涼去了。第二天,父親過去一看,還是高低不平,根本沒法播種,狠狠地罵了我一通。我不僅沒有感到內疚,反倒覺得非常委屈。每當發生類似的事情,母親就語重心長地對我講,當農民就要以土地為本,靠勤勞謀生,不好好干活怎么能行呢,并反復說了讓我耳熟能詳的那句話。慢慢地,我從母親身上讀懂了生活的艱辛,從母親的話語中體味出了生活的道理。其實,我母親一個字也不認識,連大名也沒有,出工記錄簿上寫的是李趙氏,但生活的艱辛和磨礪,使她懂得許多樸素無華的道理。在靠掙工分吃飯的年代,干農活兒是農民唯一的選擇,由于我們家人口多,能讓孩子有飯吃、有衣穿,是父母最大的心愿。記得那時候,遇到老天爺不高興,一畝地種下30斤種子,連100斤的糧食也收不到。為填飽肚子,村里的許多人家要到外地討飯,而我們家從沒去討過飯,這并不是因為我們家富有,而是母親的勤勞彌補了糧食的不足。她白天下地干活兒,晚上紡紗織布。她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這個家上,是她的辛苦換來了全家生活的'安穩。我清楚地記得,由于家里生火做飯缺柴燒,大冬天,母親凌晨三四點就起床,冒著刺骨的寒風到路邊揀落葉,看著母親滿手皸裂的口子滲出了鮮血,作為兒女,我們心里非常難受,而她反倒勸我們說,沒事的,天一暖和就會好的。母親的話很平淡,但它飽含著一個母親對兒女博大的愛和對家的無私奉獻。在母親的影響下,我慢慢變得懂事起來,也勤快多了,知道了該怎樣為父母分擔憂愁,怎樣才能讓父母少操心。
記得剛到部隊時,營區在山西省的一座大山深處,條件非常差,住的營房遇到刮風時透風,逢雨天時漏雨,一年四季吃的是蘿卜、白菜、土豆老三樣,吃水要到當地老百姓的一口水井里去挑。那時我在連部當文書,除完成本職工作,冬天一個人還要負責燒四個火爐子供連部取暖,常常是一身汗,一身灰。為了考軍校,白天和戰斗班的同志們一起摸爬滾打,晚上打著用別人的廢棄電池做成的簡易手電筒,躲在被窩里看書學習,常常是熬到深夜一兩點,一大早還要起床出操。擔任連隊指導員時,在連長長期空缺的情況下,我克服種種困難,將各項工作搞得有聲有色,所在連隊被集團軍評為達標先進單位,個人榮立三等功。在機關工作,為了寫出符合領導意圖、貼近基層實際的材料,經常加班加點,熬通宵是家常便飯,常常是我從辦公室回家洗漱,孩子起床上學。說實在的,人都有惰性,我更不例外,有時也想發句牢騷,也想偷偷懶。每當這時,母親那句話總會縈繞在我的耳邊,警示著我,鼓勵著我,督促著我,使我始終保持昂揚的精神狀態,以較高的標準投入到工作之中。
母親已去世多年了,但“人大都是因病而死的,很少有干活累死的”這句話,作為我工作生活的座右銘,一直是我強大的精神動力和力量源泉,支撐著我在人生之路上邁過一道又一道坎兒,使我樂觀面對一切困難和挫折,讓我的人生更加充實、更富有活力。
感謝母親!您的話,兒子會永遠銘記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