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教案需要綜合運用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方法論等知識,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活動。希望這些二年級教案范文可以幫助到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參考。
二年級練習課二數學教案(通用19篇)篇一
(二)。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乘、除之間的關系,能熟練的運用乘法口訣求商。
2、能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準備:
課件、動物頭飾。
教學重點:
熟練的運用乘法口訣求商。
教學難點:
用乘法口訣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森林里有一場動物運動會,小動物們要出發了!
二、解釋應用,鞏固練習。
1、乘車。
(1)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說明圖意。
師:你看到了什么?
生:有7輛小汽車,分別寫有3、4、5、6、7、8、9。
(2)學生獨立計算,后集體反饋。
2、動物接力賽(完成35頁第4題)。
師:來到運動場上,瞧!動物接力賽馬上就要開始了,同學們一起參加吧!
(1)小組比賽,每組3人,把學生分成4組,其他人做裁判。(準備4個不同的頭飾)。
(2)比賽開始,看哪一組能在最快的速度算的又對又快。
(3)完成后反饋,選出優秀小組。
3、搬花盆。
師:同學們的比賽真激烈,現在賽場上有24盆花,要我們去幫忙搬。
出示85頁第3題情境圖。
學生說懂題意:每人搬3盆,需要幾人?
學生計算,并說明計算過程。
生:24÷3=8(人)需要8人。
想:3×(8)=2424÷3=8。
出示第二題,讓學生理解題意。
學生計算:24÷6=4(盆)。
生:平均每人4盆。
4、果汁店的故事。
師:為了感謝大家的幫助,小動物們想請同學喝果汁。
出示第5題情景圖。
從圖中你獲得哪些信息。
學生匯報,并提出問題。
生:有18個杯子,有6個盤子。
生:每個盤子可以放幾杯果汁。
學生計算,并集體訂正。
師:同學們善于發現問題、觀察問題,并解決了問題。老師要挑戰你們了!
出示表格,學生從表格獲取信息。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三、小結這節課。
師:你們開心嗎?有什么遺憾嗎?說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呢?
四、作業:
選用練習冊上相應的習題。
二年級練習課二數學教案(通用19篇)篇二
教學內容:
課本第78頁練習十七第4-9題。
教學目標:
1、運用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2、要求學生記住7的乘法口訣。
3、帶著練習用口訣計算和鞏固兩步式題的`練習題。
教學重點、難點:
2、能夠正確而比較熟練的運用7的乘法口訣。
教學過程:
1、同桌對口令。
2、師生互補口令。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讓形式達到熟記口訣。
二、指導練習第4-9題。
1、第4題是對”求一個數的幾倍的多少“數量關系的抽象認識,要使學生真正明白7的6倍就是6個7,5的4倍就是4個5。
2、計算。
5=□5=□。
2=□4=□。
7×4=□6×3=□。
7=□7=□。
6=□6=□。
7×6+77×4-47×2+7。
7×7-77+6+75×7+5。
3、指導練習第7-8題。
三、練習作業。
教學反思:
二年級練習課二數學教案(通用19篇)篇三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活動中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發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并能進行長度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在活動中提高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發展估測意識,提高估測能力。
教學重點:
毫米、分米長度概念的建立。
教學難點:
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和估測。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同學們你們喜歡什么動畫片?說說動畫片里得人物。
交流學生喜愛看的動畫片及片中人物。
二、情境導入,復習舊知。
同學們喜歡孫悟空嗎?瞧,孫悟空也來到了咱們的課堂上,(課件:孫悟空)他有一件非常厲害的兵器。(課件:金箍棒)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隱藏在金箍棒里的數學問題。
那米和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1米=100厘米)。
三、新授。
1、認識毫米。
(1)引入毫米。
接下來,可要仔細觀察了,你又看到了什么?(課件:金箍棒變得更短并進入孫悟空的耳朵)那你猜猜這時金箍棒會有多長呢?(學生積極參與猜測)到底有多長呢?老師給每位同學準備了一根小金箍棒,請大家動手量一量,量完后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二年級練習課二數學教案(通用19篇)篇四
[教學目標]。
1、經歷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5各數的過程,認識1~5,會讀、寫1~5各數。
2、培養學習興趣,能按順序用數描述物體的個數并進行、交流。、
3、會用5以內的數描述生活中物體的個數,體會數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初步建立數感。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
數清你所喜歡的動物的個數,用相同個數的小圓片表示、出來。、(學生動手擺圓片)。
與組內的小朋友說說:你喜歡的動物是什么、你是用幾個圓片來表示這種動物的只數的、(學生小組內討論)。
哪個小組的同學愿意說說你喜歡的動物有幾只、(學生在實物展臺上擺出相應的圓片,學生邊說邊擺,全班進行簡單的評價。)。
小結:小朋友們所擺出的圓片都在1~5之間,今天我們一起認識1~5。
二、動手操作,合作探究。
1、擺一擺。
提問:你能根據所擺圓片的個數,從你的學具卡片里找出相應的數字卡片嗎、找一找,看誰找得對、(學生活動,教師巡視學生操作情況)組內同學相互評價擺得是否正確,請每組的一名代表上臺擺出圓片和數字卡片,全班交流。
2、撥一撥。
講述:小朋友們擺得很正確,下面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新的學習伙伴——計數器。(教師在計數器上撥上1個珠子)。
下面請大家在自己的計數器上依次從1撥到5,再從5撥到1,好嗎、(學生撥珠,邊撥邊說)。
如果任意給你一張數字卡片,你能用計數器上的珠子表示嗎、、、
(教師出示數字卡片3、5、2、4、1,學生一起操作)。
談話:像老師一樣,一個小朋友出示卡片,組內的其他小朋友來撥一撥。(學生組內進行撥數活動)。
3、寫一寫。
寫完后,小組內的小朋友相互評價,最后教師評價。
教師示范書寫1~5,重點指導寫5,第2筆,在斜豎靠上的地方寫橫,注意要平。學生練習書寫。(學生重點練習書寫數字5,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4、說一說。
提問: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見到過1~5這幾個數、
隨著學生想到的事物,屏幕出現實物圖。
場景圖:看,那是幾路公共汽車、(2路)。
丁丁家住幾號樓幾單元、(4號樓3單元)。
三、鞏固新知。
1、小朋友知道教師節是幾月幾日嗎、
教師節這天,小朋友把教室打扮得漂漂亮亮???(屏幕出現慶祝教師節圖)。
提問:仔細觀察,與小組的同學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學生小組討論后,全班交流)。
哪位同學能用數說說你所看到的事物、(1個男孩拉琴,3個女孩跳舞,4個不同顏色的氣球……)。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在學生所指的事物旁,依次出現數1、2、3、4、5……。
2、搶答:看圖說數。
出示圖:3根黃瓜,5個西紅柿,2段藕,4個蘿卜,1棵、白菜、。(隨著實物圖的不斷出現,學生站起來說數,比比誰說得又對又快)。
3、猜數游戲。
(1)2后面的數是幾、
(2)3和5之間的數是幾、
(3)4前面的數是幾、
你們也可以與同桌互相玩一玩猜謎的游戲。
4、你們愛吃水果嗎、
5、出示花瓶圖。
在這幅圖中,每個花瓶里都缺少幾朵花,用水彩筆畫出花瓶里缺少的花。(畫完后,用實物投影將圖畫展示給全班學生看)。
[總評]。
1、面向全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引入新課的過程中,教師用學生喜愛的小動物,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符合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整個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設計的動手操作、看誰寫得最好、猜數游戲、找找生活中1~5各數等一系列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2、讓學生在操作、交流中自主學習。
教師在這節課中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很多,體現了兒童“智慧長在手指尖上”的特點。在撥一撥的過程中,學生充分認識了1~5各數以及它們的順序,實際也滲透了這幾個數是由幾個一組成的,學生對這五個數的認識是深刻的。通過“同桌交流”、“小組合作”等形式,不僅鞏固了今天所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人人參與了學習的過程,真正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如練習中的猜數游戲,創設了開放的學習環境,互相提問、互相解答,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增進了積極參與學習的意識。
3、結合生活實際,體現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數學知識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在學習完1~5各數之后,教師讓學生找找生活中1~5各數的應用,學生充分運用已有的經驗,舉出各種實例。此時,教師又將與1~5有聯系的生活中常見的幾樓幾單元等實例呈現給學生,打開學生的思路,學生體會到原來生活中與這五個數有聯系的事物還有很多,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喜愛數學的情感,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二年級練習課二數學教案(通用19篇)篇五
1、使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加兩、三位數的不進位加法及驗算方法的過程。
2、使學生了解驗算的作用,并初步養成檢查和驗算的習慣。
3、使學生在探索算法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發展數學思考。
4、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數學意識,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提高獲取信息、整理信息及處理信息和探索發現的能力。
掌握不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豎式計算及進行驗算。
理解不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1、小朋友們,上個星期三我們學校開展了一項活動,誰來說說是什么活動啊?(愛心大義賣的活動)。
2、你買了哪些物品呢?
3、小朋友們通過這次活動,獻上了自己的一份愛心,真棒。
4、齊老師在星期天也逛了一次商場,摘錄了一些商品的信息。(示信息)。
5、誰來說說,你知道了哪些物品的信息?(學生匯報商品價格信息情況)。
6、那么你最想買那兩樣物品呢?求一共要付多少錢怎樣列式?(學生匯報購買情況)。
(一)探究不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教師摘錄信息:老師想買兩樣最貴的,買一個遙控汽車和一個積木要花多少錢呢?
怎么列式?126+132=。
1、(1)你想怎么算,跟同桌說一說。
(2)生匯報多種計算方法(計數器算法、豎式算法)。
(3)生演示計數器算法。
(4)講解豎式算法。
這道題在列豎式時要注意什么?
2、探索驗算:
(1)同學們算的對不對呢?我們可以來驗算。
(2)怎么驗算呢?將這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再算一遍。
(3)驗算結果和原題結果相同,說明我們算對了。
1、想想做做第1題。
2、想想做做第3題填表。
3、小結: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啊?(揭示課題)。
做筆算加法時需要注意什么?
1、判斷對錯。
2、探究圖書館借書問題(示p31例題)。
3、示評選“文明班級”表格,算一算哪個班能獲得“文明班級”稱號。
4、算路程:從學校到公園走那一條路比較近呢?生算。
5、許多小動物在玩套圈游戲,選擇2個來算一算一共多少分?
1、小朋友們今天學得開心嗎?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
2、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數學知識和數學問題,我們平時要多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
二年級練習課二數學教案(通用19篇)篇六
使學生熟悉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稱,因數和因數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會正確地寫出乘法算式。
教師要準備學具卡片,小黑板。
一、復習(出示小黑板)。
1)寫出乘法算式,再讀出來。
4個2相加5個4相加2和7相乘。
2)3個9相加,和是()。
一個因數是9,另一個因數是3,積是()。
[設計意圖]讓學生能根據要求,寫出乘法算式,并及時校正。
二、讀一讀。
4×56×35×23×4。
三、看圖寫算式。
算式是()×()算式是()×()。
讀作()乘()讀作()乘()。
[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直觀圖形寫出乘法算式,理解乘法意義。
四、指導完成書本7~11題。
二年級練習課二數學教案(通用19篇)篇七
今天我們就先一起來認識這樣的角?誰來給它起個好聽的名字。
今天我們先認識直角(板書:認識直角)
1、認一認:
提問:想一想我們身邊的什么地方也藏著直角?
(注意引導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提問:三角板上有直角。請學生比畫出來
小結:直角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
2、畫一畫
提問:怎樣畫一個標準的直角呢?
想想看有什么好辦法?
(這樣的直角兩邊張開的大小只能憑感覺,不一定是個標準的直角?有更好的辦法嗎?)
提問:三角板上一共有三個角,為什么用這個角來畫直角呢
談話: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其他小朋友看清楚了嗎?誰來說說方法?
講述方法:把三角板按在紙上,找到三角板上的直角,確定一個頂點,
然后沿著尺畫出兩條邊。
提問:轉動三角板可以畫不同方向的直角嗎?請學生說一說:準備怎樣畫?
其他小朋友想自己動手試一試嗎?請小朋友完成練習紙第1題畫一個直角。
小結:瞧老師選了幾個小朋友畫的,他們方向不同但都是直角。
為了和其他角區分開,人們還給了直角一個特殊的符號?教師示范,我們把他叫作“直角符號”。
學生動手給自己畫的直角標上符號。
3、折一折
動手試一試。
提問:交流怎樣折呢?討論一下。
請同學上臺演示自己的折法。
提問:同桌兩人把折出的'直角比一比。再拿折好的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通過兩次比較,你有什么重大發現?(發現直角的大小都一樣)
4、辨一辯
(1)小朋友真厲害,那想問問大家如果給你一些角(掛小黑板),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驗證它是不是直角呢?把你的方法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
小組討論交流驗證一個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象這三個角形狀特別不同可以用眼睛直接判斷,但有一些角形狀比較接近用眼睛判斷可不行了怎么辦?)
學生說方法:找到三角板上的直角,頂點對頂點,一條邊對齊,看另一
條邊,重合是直角。
學生說一說用三角板判斷直角的方法(教師貼出方法)
(2)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和其他兩個角比一比你有什么發現?(學生比時教師板畫出銳角,鈍角)
學生交流。
指出:像這樣比直角小的角,叫銳角。這個角呢?
學生口答比較情況。
像這樣比直角大的角,叫鈍角。
通過比一比我們認識了怎樣的角是銳角呢?那怎樣的是鈍角呢?
(板書:銳角鈍角)
猜一猜:教師出示活動角,學生看角快速回答是什么角?
談話:小朋友真厲害,不僅認識了三種角,還學會了正確的判斷方法。
現在請小朋友完成練習紙第2題用三角板比一比看他們分別是什么角?
(1)談話:直角,銳角,鈍角到底誰最能干呢?這樣吧,讓他們比一比,好嗎?
1號樓和地面成直角,2號樓和地面成銳角。你愿意住哪幢房子?為什么呢?
師:那這輪比賽是誰獲勝了呢?
(3)第三場比賽開始了,這兩把椅子,你會坐哪一把呢?說說你的理由?
師:這回鈍角贏了。比賽結束了,你們說說誰的本領大呢?
談話:是啊,它們在生活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正因為銳角、直角和鈍角各有所長,才創造出這樣美妙的世界!
用兩個不同形狀的三角板拼一個直角一個銳角一個鈍角
板書設計
認識直角銳角鈍角
直角銳角鈍角
二年級練習課二數學教案(通用19篇)篇八
1、多媒體出示"小熊開店"的動畫情景。
3、來了幾位顧客看看他們買什么?
4、提出問題:小狗買4輛坦克需要幾元?
(1)你們能幫幫小熊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錢嗎?
(2)學生匯報,老師板書:5×4=20(元)。
(3)你能說說你是怎么算出來的嗎?
(根據乘法口訣四五二十。)。
5、小貓拿了20元錢也準備買坦克,請你們再幫它計算能買幾輛坦克好嗎?
(1)學生列式老師板書:20÷5=。
(2)為什么這樣列式,你能說出理由嗎"?
(3)你是怎樣想商的,請你們各小組討論一下。
(1輛5元,2輛10元,3輛15元,4輛20元,
所以20÷5=4,商是4。)。
(先想5×?=20再想口訣?五二十,四五二十,所以商是4。)。
老師出示題,學生說出商并說出相應的口訣。
1、天就要下雨了,小螞蟻正忙著般家呢,他們干什么?你能算出需要幾只螞蟻運完嗎?
學生獨立完成在集體交流27÷3=9(只)。
2、數學游戲小鳥找家。
(1)游戲規則:有著四個鳥籠,每個鳥籠上都有一句乘法口訣,一些同學得手上有一道除法算式,應用那句口訣求商,就把算式卡片貼在相應的鳥籠上。
(2)一群小鳥出去捉蟲子,天黑了他們找不到家了,你們能幫他們找到家嗎?
(3)學生集體活動全班進行檢查。
3、數學游戲二接力賽。
(1)游戲規則;7個小組代表7種動物如:小鹿隊,小兔隊,等等,黑板上有7組除法計算題每小組同學依次上臺計算看那組同學做得最快就獎給那組同學一個獎杯。
(2)森林的動物們要舉行一次接力賽,你們想不想參加?那我們現在就開始吧,各小組準備。
(3)學生進行比賽后講評。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二年級練習課二數學教案(通用19篇)篇九
一、活動導入:
今天我們就先一起來認識這樣的角?誰來給它起個好聽的名字。
今天我們先認識直角(板書:認識直角)。
二、教學新課。
1、認一認:
提問:想一想我們身邊的什么地方也藏著直角?
(注意引導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提問:三角板上有直角。請學生比畫出來。
小結:直角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
2、畫一畫。
提問:怎樣畫一個標準的直角呢?
想想看有什么好辦法?
(這樣的直角兩邊張開的大小只能憑感覺,不一定是個標準的直角?有更好的辦法嗎?)。
提問:三角板上一共有三個角,為什么用這個角來畫直角呢。
談話: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其他小朋友看清楚了嗎?誰來說說方法?
講述方法:把三角板按在紙上,找到三角板上的直角,確定一個頂點,
然后沿著尺畫出兩條邊。
提問:轉動三角板可以畫不同方向的直角嗎?請學生說一說:準備怎樣畫?
其他小朋友想自己動手試一試嗎?請小朋友完成練習紙第1題畫一個直角。
小結:瞧老師選了幾個小朋友畫的,他們方向不同但都是直角。
為了和其他角區分開,人們還給了直角一個特殊的符號?教師示范,我們把他叫作“直角符號”。
學生動手給自己畫的直角標上符號。
3、折一折。
動手試一試。
提問:交流怎樣折呢?討論一下。
請同學上臺演示自己的折法。
提問:同桌兩人把折出的'直角比一比。再拿折好的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通過兩次比較,你有什么重大發現?(發現直角的大小都一樣)。
4、辨一辯。
(1)小朋友真厲害,那想問問大家如果給你一些角(掛小黑板),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驗證它是不是直角呢?把你的方法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
小組討論交流驗證一個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象這三個角形狀特別不同可以用眼睛直接判斷,但有一些角形狀比較接近用眼睛判斷可不行了怎么辦?)。
學生說方法:找到三角板上的直角,頂點對頂點,一條邊對齊,看另??
條邊,重合是直角。
學生說一說用三角板判斷直角的方法(教師貼出方法)。
(2)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和其他兩個角比一比你有什么發現?(學生比時教師板畫出銳角,鈍角)。
學生交流。
指出:像這樣比直角小的角,叫銳角。這個角呢?
學生口答比較情況。
像這樣比直角大的角,叫鈍角。
通過比一比我們認識了怎樣的角是銳角呢?那怎樣的是鈍角呢?
(板書:銳角鈍角)。
猜一猜:教師出示活動角,學生看角快速回答是什么角?
談話:小朋友真厲害,不僅認識了三種角,還學會了正確的判斷方法。
現在請小朋友完成練習紙第2題用三角板比一比看他們分別是什么角?
三、角的實際應用。
(1)談話:直角,銳角,鈍角到底誰最能干呢?這樣吧,讓他們比一比,好嗎?
1號樓和地面成直角,2號樓和地面成銳角。你愿意住哪幢房子?為什么呢?
師:那這輪比賽是誰獲勝了呢?
(3)第三場比賽開始了,這兩把椅子,你會坐哪一把呢?說說你的理由?
師:這回鈍角贏了。比賽結束了,你們說說誰的本領大呢?
談話:是啊,它們在生活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正因為銳角、直角和鈍角各有所長,才創造出這樣美妙的世界!
四、拓展活動:
用兩個不同形狀的三角板拼一個直角一個銳角一個鈍角。
板書設計。
認識直角銳角鈍角。
直角銳角鈍角。
二年級練習課二數學教案(通用19篇)篇十
二、教學目的:經歷分蘋果的實際操作,學習用豎式計算的方法,與分蘋果的`活動緊密聯系起來,明白豎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義,數學教案-第一課時分蘋果(無余數)。
三、教學重點:豎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含義。
四、教學難點:豎式中商的位置。
五、教學關鍵:理解豎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六、課型:新授課。
七、教學方法:講授、實際操作。
八、教具準備:學具材料。
九、教學時間:一課時。
十、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同學們,這里有20個蘋果(板書20個蘋果),每盤放5個(板書),可以放幾個?
學生在自己本上做練習。集體交流。不論什么算式,只要學生能把計算過程說合理就行。
(二)新授。
(1)學習用豎式計算。
針對20÷5=4講解。我們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來解答。就是豎式。有幾個蘋果?寫20,除號就用一個新的符號來表示,在外面寫5,教師板書,小學數學教案《數學教案-第一課時分蘋果(無余數)》。說說豎式的含義。如何來計算呢?幾和5相乘得20。四五二十,4寫在什么地方呢?4就是我們要求的得數。到這兒不算完,還得檢查一下對不對。如果每盤放5個,放了4盤,共需要幾個蘋果?怎么算?四五二十,寫上20,20-20=0。等于0說明什么?20個蘋果,每盤放5個,正好放4盤。看20÷5=4復習每部分的名稱。看豎式知道每部分名稱。
(2)試一試。
集體做第一個式子。假設有8個蘋果,平均每盤放4個,可以放幾盤?學生一邊說,教師一邊寫。8除以4等于2,如果每盤放4個,放了2盤,需要幾個蘋果?二四得八。最后等于0。
(三)練一練。
(1)做試一試的第二個式子。找學生上黑板做。簡單說說計算過程。再練習剩下的兩個式子。做完了再出幾個題練練。
(2)延伸。
如果20個蘋果,每盤放6個,可以放幾盤?有時間的同學可以想一想,算一算。留作思考題,課后做做。
(四)總結。
20÷5=4還可以表示成豎式,用豎式來計算。除法都可以表示成豎式,用豎式來計算。
(五)課堂練習:用豎式計算。
24÷642÷764÷872÷9。
(六)作業:p1試一試。
板書:分蘋果。
20÷5=4。
豎式。
二年級練習課二數學教案(通用19篇)篇十一
核心提示:這節課是練習課,主要目標是讓學生鞏固和熟記7的乘法口訣,并應用7的乘法口訣解決一些簡單應用題,為了做到分層教學,我為設計了幾道智力題,目的調動中等以上學生的積極性和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從設計上,本節...
這節課是練習課,主要目標是讓學生鞏固和熟記7的乘法口訣,并應用7的'乘法口訣解決一些簡單應用題,為了做到分層教學,我為設計了幾道智力題,目的調動中等以上學生的積極性和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從設計上,本節課還是基本符合練習課的基本框架,內容也比較充實,學生能積極參與,但還是存在不足之處:
1、學生參與形式比較單一。很多都是采取開火車、個人自由發言等形式,這樣顯得音調調些,有些差生沒有表現的機會。其實對于計算那一塊,可以設計比賽,看誰哪那一小組說得又快又準,或者多設計些游戲,讓學生在活動中快樂地學習,體驗學習的樂趣。
2、多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并不是每道題老師都要對答案,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學生之間有時就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呢,對于一些難度小的,應該多交給學生,讓他們相互間進行評價,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當然,并不是每道題都要交給學生,教師的角色是引導者、組織者。
3、時間收縮性不夠緊。希望以后多加強課堂的管理,明確紀律要求,充分利用40分鐘的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二年級練習課二數學教案(通用19篇)篇十二
人教版實驗教材數學第一冊p32第四單元第一課時。
1、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能夠辨認和區別這些圖形。
2、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直觀感受各種圖形的特征。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4、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能夠正確辨認和區別各種立體圖形。
給學生充分的動手操作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觀察意識和能力。
生:(每個小組一份)鞋盒、牙膏盒、藥盒、磁帶盒子;易拉罐、鉛筆、茶葉罐;魔方、骰子、小立方體10個;玻璃珠、小皮球、乒乓球。
師:課件、各種形狀的實物若干、獎品、四種抽象出的圖形。
一、創設情境。
師出示講臺上的一些實物: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朋友,你認識它們嗎?(學生自由說各個實物名稱,師指出:它們都是同學們生活中的好朋友。
生分組活動:說出帶來的東西的名稱。
師:大家帶的東西可真多啊!看看這些物體,你想提出什么問題嗎?(鼓勵質疑)。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這些物體(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索。
1、學具分類,初步感知。
a、動手操作。
師:你們看一看這么多物品中,有沒有形狀相同的物品呢?你們能把“形狀相同的”放在一塊兒嗎?請每個小組里的小朋友共同動手分一分。
學生分組操作,師巡視(2分鐘)。
b、匯報反饋。
師:哪個聰明的小朋友說說你們分了幾類?是怎么分的?(3分鐘)。
讓學生邊說邊舉起來讓大家看。
師:他們小組是這樣分的,和你們組是一樣的嗎?
c、小結概念。
師:每種形狀的物體它們都有個共同的名字,你能給每類物體起個名字嗎?
指名生回答,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來規范各種名稱,并板書名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2、動手操作,感知特點。
a、感知長方體。
師:(舉起球)看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請你也舉起一個球,互相看看拿對了嗎?
把你拿的球放回盒子里。師帶領學生依次放回圓柱和正方體。
師:看看桌子上現在有的是什么樣的物體?請小朋友們仔細看一看,摸一摸你們手中的長方體,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長方體在小組里和小朋友說一說。(2分鐘)。
b、匯報反饋。
師:誰能用響亮的聲音告訴大家,你現在覺得長方體是什么樣子的?你是怎么感覺到的?(5分鐘)。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來規范語言名稱。并板書:長方體:平面。
c、感知正方體、圓柱、球。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體,現在你還想認識什么形狀的物體,就拿出來看一看、摸一摸,再向同組的小朋友說說你的感覺。
d、集體反饋各種物體的特征。
師:哪個小朋友能來說說你認識的什么物體?有什么感覺?
師根據學生匯報的板書出各種物體的特征。每匯報完一種,老師請不是拿這種物體的小朋友找一個來看一看,摸一摸,驗證了他的感覺后再板書。
e、比較。
師:剛才小朋友們都發現了圓柱和球能滾,那他們滾的是不是一樣的呢?
指名生說出自己的想法,能說清楚就要鼓勵。
3、抽象思維,形成表象。
師:這幾種物體,如果去掉了它們美麗的外衣,你還認識它們嗎?
課件演示:將實物抽象成幾何圖形。
師:請小朋友們閉上眼睛想一想,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都是一樣的嗎?
4、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各種物體,它們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5、聯系實際,拓展知識。
師:說一說你身邊的物體還有哪些是這些形狀的?
三、基本練習,鞏固知識。
1、找朋友:小朋友們學得都很認真,現在我們來做一個找朋友的游戲。請4名小演員分別扮演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其余學生在桌上找出各自的好朋友舉起來給大家看。(如生:我是長方體,我的朋友在哪里?余生響應)。
2、摸一摸:請各小組將桌上的物品重新裝到盒子里,蓋上,由一個同學報圖形名稱,另幾個同學摸,“看誰摸得準”。
3、數圖形:電腦出示畫有各種圖形的燈片,師:現在請同學們數一數,在這幅圖里,長方體用了幾個,正方體用了幾個,圓柱和球各用了幾個,把數填在這張表里。引導學生進行統計,說出每種圖形的名稱及其數量。
4、搭一搭:在我們的生活中這四個伙伴兒隨處可見,它們的用途可廣了,現在我們就用這些物體做積木,搭一件你們最喜歡的東西,我們比賽看哪個小組合作得。你們愿意嗎?看看桌上的學具,可以先討論一下,你們組里想搭什么?然后開始動手設計吧!
5、匯報:城堡、火車、樓房……。
四、總結。
今天,我們和誰成了好朋友?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都可以見到它們,課后大家都留心去找一找吧!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了,小朋友們再見!
二年級練習課二數學教案(通用19篇)篇十三
1、進一步熟練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
2、通過估算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發展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的多樣化。
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電腦課件、學具卡片。
20×50025×100210×432×30。
3×10×46040×80040×。
13×300×7060×900100×50。
學生直接說得數。
指名學生說,選3題讓學生說說口算的方法。
提問: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怎樣口算較簡便?
二、完成練習1的7—10題。
第7題。
學生獨立完成,要求分組做。
指名學生說得數。
比較第1、2組題,說說每組兩道題之間有什么聯系?
引導學生說出:一個數連續乘兩個數就等于乘這兩個數的.積。
比較第3組題。
引導學生說出:501個20相加,可以先算500個20是多少,再加上1個20。
第8題。
學生獨立完成。
125×64=125×8×8。
第9題。
讀題后,幫助學生理解:一套單人課桌椅是指一張課桌和一把椅子。
學生獨立完成。
指名回答,教師板書。
讓學生說說解題思路。
第10題。
指導學生看懂表格。
學生選擇合適的信息解決問題。
指名回答,教師板書。
讓學生說說想的過程。
二年級練習課二數學教案(通用19篇)篇十四
1、 在具體情境下,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的道理。
2、 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時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初步掌握筆算加法的法則,能熟練的計算。
3、 培養學生認真、仔細、書寫工整的習慣。
1、 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的道理。
2、 掌握筆算的計算法則,能熟練計算。
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筆算中的“對位”問題。
實物投影
一、景導入,激發興趣
投影出示p8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同學們準備去參觀博物館。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幅圖,你發現了哪些數字信息?說給你小組的同學聽一聽。全班匯報發現。哪兩個班可以合乘一輛車?學生小組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情景圖,從而使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激發解決問題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 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組織教學例1。學生說想法及理由。獨立思考,小組交流計算方法。先嘗試寫豎式,再討論總結列豎式應注意的問題。
2、完成p9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后說說計算方法。
3、教學例2。學生嘗試計算,交流算法。嘗試用多種算法計算。
4、完成p10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在嘗試、交流中掌握計算方法初步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三、練習,實踐應用
1、 練習二第1題說說圖意,交流算法并匯報。
2、 練習二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并板演筆算過程,同時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幫助學生鞏固兩位數與兩位數的不進位加法計算,熟練掌握計算方法。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又學會了什么?教師引導梳理。
五、隨堂練習
二年級練習課二數學教案(通用19篇)篇十五
1.90平方厘米=()平方米4.3公頃=()平方米。
5平方米8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分米。
2.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48平方分米,底是12分米,高是()。
3.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底是14厘米,高是9厘米,它的面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積是()。
4.一個梯形的'上底是3米,下底2米,高2米,這個梯形的面積是()平方米;與它等上、下底之和等高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
5.工地上有一堆鋼管,橫截面是一個梯形,已知最上面一層有2根,最下面一層有12根,共堆了11層,這堆鋼管共有()根。
6.一個梯形的面積是4.5平方分米,上底是15厘米,高是2分米,下底是()分米。
二、選擇題。
1.等邊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a.銳角;b.直角;c.鈍角。
2.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
a.長方形;b.正方形;c.平行四邊形;d.梯形。
3.把一個平行四邊形任意分割成兩個梯形,這兩個梯形中()總是相等的。
a.高;b.面積;c.上下兩底的和。
4.在右圖中,平行線間的三個圖形,它們的面積相比()。
a.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大b.三角形的面積大c.梯形的面積大d.面積都相等。
三、求下面圖形的面積。(單位:cm)。
四、計算下面圖形中陰影部分的面積。
(1)(2)。
(3)(4)梯形的面積是50cm2,求陰影部分的面積。
五、應用題。
1.一塊三角形的果園,面積是0.84公頃,已知底是250米。它的高是多少米?
2.有一張長方形的紙,把紙的一角像下圖那樣折疊,求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單位:cm)。
二年級練習課二數學教案(通用19篇)篇十六
分析與解假設100塊玻璃全部運到,應得運費300元,而實際只得260元即少得40元。這說明打碎了玻璃,不但不給運費,還要倒扣賠償。每打碎一塊玻璃,要少得3+5=8(元)。已知共少得40元,40元中有幾個8元就是打碎了幾塊玻璃。
=40÷8。
=5(塊)。
一本書的頁碼需要1995個數字,問這本書一共有多少頁?
分析與解從第1頁到第9頁,用9個數字;
從第10頁到第99頁,用180個數字;
從第100頁開始,每頁將用3個數字。
1995-(9+180)=1806(個數字)。
1806÷3=602(頁)。
602+99=701(頁)。
分析與解題中告訴我們,在乙廠的是鉗工,在甲廠的.不是車工,那么在甲廠的一定是木工。又知道洪波不在甲廠,陳榮不是木工,也就是說陳榮也不在甲廠,那么張潤田一定在甲廠,是木工。
分析與解。
-1994×1993。
-1994×1993。
=1995+1994×(1993+1)-1994×1993。
=3989。
8×50=400(個)。
答:幼兒園買了400個蘋果。
分析與解題中告訴我們,每站都有工人上車,在第一站上了一批工人,以后每站上車的人數都是前一站上車人數的一半。要求車到工廠時,車上至少有多少人,那么第六站上車的工人應該是最少的人數,而最少的人數是1人。這樣倒推回去,第五、四、三、二、一站上車的人數分別應該為2人、4人、8人、16人、32人。于是求出車到工廠時,至少有工人1+2+4+8+16+32=63人。
答:到工廠時,車上至少有63人。
二年級練習課二數學教案(通用19篇)篇十七
1、進一步感受要根據實際需要求取商的近似值。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完成p35第8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分析過程,并討論結果的`處理?(為什么這樣處理?)。
1、有110米的布,做兒童套裝,每套用布2.3米,能做多少套?
2、有110噸的煤,用載重2.3噸的小車運,需運多少車?
3、p345如何處理結果?組織學生討論,鼓勵他們說出理由,在交流中,自己發現不足校正。
4、p359(先說出解題思路,再解答)同上。
5、p3510學生獨立解答,全班交流不同方法。
6、,請學生說說感受。
教師可請學生編題,交換練習本解答。
課后小記:v。
二年級練習課二數學教案(通用19篇)篇十八
1、引出乘法,介紹讀法和寫法。
師:4個2相加可以寫成乘法算式:42=8或24=8
師:比較一下,用加法算和用乘法算有什么不同?
通過交流,引導學生發現:用乘法算比較簡便。
教師:4×2讀作“4乘2”。2×4讀作“2乘4”。
讓學生齊讀2遍。
2、認識乘法各部分名稱。
師:“×”叫乘號,乘號兩邊的數都叫乘數,乘得結果叫積。請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說一說2×4=8這個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學生說完后,師板書。
再讓學生互相說一說,4×2=8這個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三、鞏固應用
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2頁“試一試”中的練習題。
先引導學生看懂圖意,讓學生認識小雞被分成5組,每組4只,要求一共有多少只,既可以用加法算,也可以用乘法算。
接著,讓學生在書中填寫。
最后,讓學生討論:求5個4的和是多少,哪種寫法比較簡便?
通過全班交流,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用乘法算比較簡便。
四、全課小結
師:今天大家學到了什么知識,是怎樣學習這些知識的?
引導學生說出:知道了相同加數相加,用乘法算比較簡便,知道了怎樣讀寫乘法算式,知道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等。
二年級練習課二數學教案(通用19篇)篇十九
一、我會填空。(相信你一定能行)(每空一分,共24分)。
1、按規律填空。
(1)5996、5997、、、、。
(2)、3300、、3400、3450。
2、西師版小學數學二年級期中試卷下學期:一個數由4個千,2個百,8個一組成,這個數是。
3、判斷35+196=()計算結果是否正確,可用算式()或算式()來檢驗。
4、用3、7和兩個0組成不同的四位數中:
(1)最小的四位數是(),最大的四位數是()。
(2)兩個“0”都不讀出來的是()或()。
(3)只讀一個“0”的是()或()(填兩種即可)。
5、文具店運回900個練習本,上午賣出了500本,下午賣出了250本,
文具還剩()個練習本。
6、西城小學有480個男生,320個女生,西城小學總共有學生()人。
7、24÷4=()口訣是(),被除數是(),除數是()表示把24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一根黃瓜長約2()數學書厚約6()。
一棵大樹高約12()小明的.身高是135()。
左邊這把尺的厚度約1(),尺上的鐵釘長()毫米。
6.在里填上、或=。
2分米2厘米1米100厘米80毫米9厘米。
809890458+267267+45810個百100個十。
7.□里最小可以填幾?
6756□4□20319□×850。
8.用0、7、9這三張數字卡片可以組成不同的三位數,組成最大的三位數是(),最小的三位數是()。
9.有一些糖,比30多,比40少,平均分給9個小朋友還多2塊,想一想,每人分得()塊,一共有()塊糖。
二、算一算。
1.口算。(6分)。
2.用豎式計算。(有*號的要驗算)(18分)。
*416+257=92+369=73+450+169=。
70÷9=32÷6=48÷8=。
三、圈一圈。(將正確的答案圈起來)(10分)。
小軍小紅小明。
2.下面的數中,哪一個數最特別?
728506400。
3.下面哪一題的得數最接近500?
202+395198+301308+98400+105。
4.如右圖,在計數器上表示214要用7顆算珠。如果用。
7顆算珠表示其他的三位數,其中最接近600的是多少?
610599601700。
5.少年宮到郵局大約有多少米?
810420600390。
四、解決問題。(26分)。
1.下面是某小學各年級的人數。
一年級三年級五年級。
1□528926□。
(1)蘇教版數學二年級期中試題下學期:三個年級中,人數最多的是()年級,最少的是()年級。
(2)五年級最多有()人,最少有()人。
(3)如果一年級有115人,那么一年級和三年級大約一共有多少人?
2.2.這盒鈕扣可以釘多少件衣服,還剩多少個?
3.1元錢可以買幾枝?
4.小英拾了多少個貝殼?
5.張老師帶著全班48名同學去劃船,每條船最多坐6人,最少需要幾條船?
6.
318元186元媽媽帶500元錢買這一套衣服,夠嗎?
五、動手探索。(計2分)。
先畫一條比1分米短4厘米的線段。再在它的下面畫一條比它長15毫米的線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