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xué)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八月十五篇一
我是一把椅子,普通的椅子。
我的弟弟也是一把椅子,被送到了我主人的妹妹家——長沙。我希望主人每天都坐我,幾年來都如愿以償,但自從主人買了沙發(fā)以后,我就成了家里的一個擺設(shè)。
終于有一天,也就是今年的中秋節(jié),主人的兒子把我洗得干干凈凈,提議說:“我們應(yīng)該回味過去。今天晚上,我就坐這把椅子賞月,你們也坐這種椅子,好嗎?”主人和她兒子他爸也答應(yīng)了。所謂“這把椅子”是指我,“這種椅子”指的是我的爸爸和媽媽。
到了晚上,小主人真的選擇了我,我真是激動萬分。我突然想起了弟弟,面對著夜空在心中默默地祈禱:“弟弟,你在長沙還好嗎?想我了沒有……”這個時候,我仿佛聽到弟弟對我說:哥哥,我很好,不用擔心……是啊,看著月亮,就好像看見了弟弟的臉。
弟弟啊,你何時能回來?
八月十五篇二
中秋節(jié)是個古老的節(jié)日,祭月賞月是節(jié)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后來賞月重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guī)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跡。
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設(shè)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于桌案 上,拜月后,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xiàn)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guī)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游樂活動所替代。
吃月餅是節(jié)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征著團圓。月餅的制作從唐代以后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 。看來當時的月餅和現(xiàn)在已頗為相近了。
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jié)吃湯圓一樣,是我國民間的傳統(tǒng)習俗。古往今來,人們把月餅當作吉祥、團圓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當空,闔家團聚,品餅賞月,談天說地,盡享天倫之樂。
月餅,又稱胡餅、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
月餅,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jù)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此乃我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的制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xiàn)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
唐代,民間已有從事生產(chǎn)的餅師,京城長安也開始出現(xiàn)糕餅鋪。據(jù)說,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太宗嫌“胡餅”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心潮澎湃,隨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
八月十五篇三
農(nóng)歷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
中秋節(jié)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據(jù)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圓,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圓,所以中秋節(jié)又稱“團圓節(jié)”。
月亮也富有許多傳說,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豐富的想象力,為月宮描繪了一幅幅廣為流傳的圖畫。在唐朝,最富有傳奇色彩的就是“唐玄宗漫游月宮”的傳說了。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唐玄宗興起月宮之念,于是天師做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宮。但宮前守衛(wèi)森嚴,無法進入。這時,忽聞仙聲陣陣,唐玄宗精通音律,于是默記心中。日后,唐玄宗回憶嫦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月餅象征團圓,是中秋的必備食品。
那天,我剛放學(xué),就被媽媽拉到超市去買月餅,最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排排整齊的、高檔的盒式月餅。緊接著,是散裝月餅,有豆沙的,有棗泥的,有五仁的,還有巧克力的,咖啡的,真是多不勝數(shù)。
我問媽媽:“媽媽,為什么中秋節(jié)要吃月餅?”媽媽說:“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習俗,據(jù)說是在元末流傳下來的,元朝時,中原廣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殘酷統(tǒng)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欲聯(lián)合反抗力量,但官兵搜查嚴密,苦于無從傳遞消息。所以劉伯恩便想出一計策,命王昭光制造餅子,將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使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yīng)。因而一舉推翻元朝,為了紀念這一功績,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習俗也就傳了下來。無論月餅源于何代,用月餅寄托思念故鄉(xiāng)、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皆成天下人們的心愿。”原來吃月餅還有這些意義,我以為中秋節(jié)吃月餅只是為了品嘗月餅的美味呢。
中秋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是合家團圓的日子,看著天上的月亮,讓人們會更加思念遠方的親人。
八月十五篇四
河邊的天空沒有細塵,月亮在天空是孤獨的。在8月15日看明月是另一個滿月!
月亮像一個玉盤,鑲嵌在漆黑的緞夜里,非常圓而明亮。它確實回答了第——句,“從這個月到中秋節(jié),它特別明亮”。
最近幾天,全家人都沉浸在中秋節(jié)的歡樂氣氛中。尤其是今天,我剛剛收到了阿姨送的一盒月餅。雖然月餅不再是稀罕物,但把鵝毛送到千里之外是非常禮貌的。此外,色彩、香味、形狀和味道都很美的月餅是由住在江蘇的小姨郵寄的。
所以我記得我阿姨在家的時候。每到中秋之夜,一切都靜悄悄的,月光美麗而溫柔,“玉簾不能卷,鐵砧不能拂。”奶奶總是在這時把各種各樣的月餅整齊地放在盤子里,當我們過來的時候,她爸爸的房子把圓圓的月餅切成均勻大小的塊,像花瓣一樣放在盤子里,看起來真的很好。然而,成年人并不急于帶食物。他們聊天,看著我們笑著搶食物,羨慕我們貪婪的樣子,害怕失去金錢,津津有味地吃著食物。
此時此刻,我的耳朵似乎在響,我和我的小姨在吃東西,在制造噪音。院子里充滿了我家人開心的笑聲。哈哈!
嫂子已經(jīng)離開湖北老家很多年了。最初,她說這次她可以回家度假,但由于工作原因,她仍然得不到她想要的。奶奶的快樂也失去了。嫂子的心情也一樣。她想家,但不能回到家鄉(xiāng)。她只能寄月餅來表達她的思念。
八月十五篇五
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是人們團聚的日子,又稱“團圓節(jié)”。中午,我們一家人去爺爺家吃飯。
一進門,便看到大包小包的禮物堆積在地上,原來大家都已經(jīng)到了。屋里充滿了歡聲笑語,洋溢著節(jié)日的氛圍。
因為工作原因,我們之前家庭聚會時,人員總是到不齊,不是誰出差了,就是誰單位有事,不能赴約。大概是老天有眼,今天所有人員都到齊了。大家坐在客廳里聊著天,好不歡快。看到一家人談笑的身影,我心里有說不出的快樂,溫暖的感覺涌上心頭,心里就像有一股溫熱的水漫過。
“開飯了!”奶奶喊道。我飛奔到餐桌,望著那香噴噴的飯菜。有魚、蝦、鴨、雞和5個素菜,還有3個湯,就像是滿漢全席,這肯定是奶奶的功勞,我摸了摸扁扁的肚子,大吃起來。“慢點、慢點,有沒有人和你搶。”奶奶勸我,眼里滿是慈愛。奶奶看到我對她做的飯菜那么肯定,肯定很高興。
吃飯時,一家人坐在大桌子前,聊著天,男人們聊著股票行情和最近的新聞;女人們聊著孩子,聊著家庭;而我們這些小孩子,聊的都是開學(xué)后的新鮮事。
爺爺也宣布了一個令我們興奮的好消息,他的第二本散文集就要出版了。還有,前段時間,伯伯把爺爺?shù)臅〞竦骄W(wǎng)上,現(xiàn)在,竟有人來求字一幅。
飯后,奶奶和媽媽端來兩盤月餅,奶奶告訴大家:“每個人都要吃月餅,因為它代表團圓。我按人數(shù)分好了,一人一份,不多不少。大家點點頭,一人拿了一塊,一會兒,兩盤月餅全被我們吃光了。
到了回家的時間了,我依依不舍地與爺爺奶奶告別,坐車回了家。
八月十五篇六
中秋節(jié)由此而來。
還記得兒時,每逢中秋,我就會異常興奮。到了中秋的晚上,院子里的小伙伴們就拿了自家的月餅、水果、餅干等等,一邊哼著歌一邊跑出家門,聚在操場上舉辦篝火晚會。女孩是從來不敢碰火這玩意兒的,燒火這件事就由男孩們來做。等到草堆里燃起了火苗,我們就把桌布鋪在草坪上,拿出自己的食物,就開始圍著篝火蹦啊跑啊跳啊唱啊,好不熱鬧。記得我們唱過《小毛驢》,詞兒只依稀記得幾句:“我有一頭小毛驢我從來也不騎……”還有《捉泥鰍》、《小紅帽》……現(xiàn)在想想已經(jīng)忘得一干二凈了。
有一年,萍萍的爸爸帶來一盒牛肉月餅。因為那時我們只吃過豆沙、水果或是別的甜味月餅,都吃膩了。對于這咸的牛肉月餅,當然是倍感稀罕。萍萍拿了一塊牛肉月餅給我們吃,并囑咐我們每人就輕輕地咬一小口,要不然就不夠吃了。我接過月餅,咬了一口,牛肉汁兒立即充滿我的嘴,美味極了。于是我又將嘴湊過去,想再吃一口,坐在我右邊的小默就等不及了,他急忙搶了去,我立即給他幾個白眼。然后大家就哈哈大笑。
現(xiàn)在,我扳扳指頭算算當年的小伙伴還剩下幾個,算著算著心情突然變得沉重。有的因為父母調(diào)動工作離開了,有的因為疾病悄然而去,還有的因為學(xué)習去了外地。就連我,都離開了。
垃圾桶里躺著一盒牛肉月餅。既而我的心里一陣失落……
八月十五篇七
人們常說:“月到中秋分外美”,可是,今晚的月亮卻似乎蒙上了一片薄云,那層薄云叫思念。“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首詩恰到好處地寫出了我此時的真切感受。思念之意涌上心頭——不禁想起我那遠在老家的好朋友——歡憶。
落葉歸根,游子終歸家。離鄉(xiāng)多年,心,哪刻平靜過?八月十五,哪次不曾思鄉(xiāng)?合上雙手,默默地向月亮祈禱:不久在家鄉(xiāng)會與歡憶共同嬉戲。
啊,你看,月亮似乎也傳遞來了歡憶的美好祝福:它鉆出云層,發(fā)出淡淡的銀光。漸漸地,皎潔的月光灑向大地,又柔柔地沐浴著我,溫暖了我的心。
仰望夜空,中秋的月亮的確格外的美,格外的圓。我倚著陽臺的欄桿,望著我親愛的爸爸、媽媽,感到十分的愜意和滿足。
此時,我正含著一口香甜的月餅,那香甜沁入我的心田。我要托嫦娥姐姐為歡憶送去我最真摯的祝福!
八月十五晚,月圓,人圓,心好甜……
八月十五篇八
我十分喜歡月亮,每次中秋節(jié),我都會望著月亮出神地看。這天,是中秋節(jié),吃過晚飯,我迫不及待地跑出家門,去一飽眼福。
一陣風吹過,把我拉回了現(xiàn)實當中。我回味了剛才的想法,覺得又奇特又憧憬。我又輕輕地吟起了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詩:“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咦,這天的月亮怎樣不這么圓呢?我忙問媽媽是怎樣回事,媽媽告訴我由于萬有引力的作用,月亮離地球近時走得快,遠時走得慢。所以月圓的時間不一樣。媽媽還說:“今年的月亮是十五的月亮十七圓。”啊!要是這皎潔如水的月光能常在就好了。
中秋節(jié)不僅僅有賞月的習俗,還有吃月餅的習慣呢。
我喜歡吃月餅,因為它很甜。我不喜歡蛋黃味的,因為它咸咸的,一點甜味都沒有。但是之后,我對他改變了看法。有一次,我考試的了一百分,激動地流下了兩行熱淚。到了嘴里咸咸的。我忽然想起了咸咸的蛋黃月餅,原先,咸不止代表痛苦,還代表了一切感情。霎時間,我又懂了很多很多。
我喜歡月亮,它像是一個歷經(jīng)風雨的老教師,教給了我們許多的事情。我感激它,我長大后必須要探索月球,探索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