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餐桌前的談話篇一
“吃飯啦!”隨著這聲“命令”我以百米沖刺的速度,如離弦的箭般沖了出去。飯菜早已準備好“羊落虎口”了。
哇,今天的飯菜可豐盛極了,有“外酥里嫩”的燒雞,就如被秋風掠過的成熟的蕎麥,又如同太陽弟弟露出紅紅的臉蛋,又有那么些的濃郁香味;燉的魚就更不用說了,又滑又嫩,又香又脆,這么美味可口的魚,我的筷子又怎舍得放下呢;三鮮餡的餃子則是我的最愛。一道道的飯菜,令我垂涎三尺,在美食的世界,無法自拔。早已按捺不住的我,抓起筷子,朝著正向我招手的餃子飛去。可夾到的并非是餃子,而是媽媽細嫩的手。媽媽對我說:“爺爺奶奶是長輩,他們都沒做好呢,等會再吃”。沒辦法,我只好聽從媽媽的話,靜靜地等待爺爺奶奶的到來。
終于,爺爺奶奶來了,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分鐘,可我早就等不及了。奶奶見后,對我說:“怎么還沒吃吶,快快快,趕緊吃,飯菜都快涼了。”媽媽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俗話說的好‘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所有人都要孝敬老人,尊重老人。”我點點頭。奶奶坐了下來,我走過去,輕輕地對奶奶說:“奶奶,我來給你捶捶背吧!”奶奶微笑著,點點頭。看著奶奶臉上的皺紋,已經數不清了,瘦削的臉上,顯出憔悴的神情。濃濃的眉毛下,依舊是那雙慈祥而炯炯有神的眼睛,沖我微笑,如清間溫暖的風,滋潤著我,使我慢慢地成長。
吃完這頓飯后,爺爺的話一直在我耳邊回響,引人深思,令我受益匪淺。
餐桌前的談話篇二
一大家人,圍坐于桌子前,廚房有鍋鏟敲擊鍋的聲音,有熱水沸騰的聲音,有菜入盤的聲音……響成一片,家人們還有嘈雜的聲音。這一切都只因為成績一直不好的我,終于考進了全班前十。
說起來也是不可思議的,怪不得家人們如此聲張了,而我,也有小小的得意。但父親似乎不太高興,已經滿頭白發的奶奶已經笑得合不攏嘴了。
終于是開飯了,但桌子上沒有一個人動筷子。因為爺爺要開始說話了。
他望著我說:你呀也是不錯的,只要好好努力,一定是可以保持一個好成績的。“我似懂非懂的點頭。
爸爸又接著說:我們都知道你已經很努力了,所以才會把你爺爺奶奶接過來一起慶祝一下你的進步。但是,你如果因為這樣的一件小事而驕傲的話,就一定會一落千丈的,很難再爬起來。所以,孩子,千萬不要驕傲自大,要記住,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比你厲害的人有很多,不要因為一點小的成績就驕傲自滿。
聽了爸爸的話,我努力的點頭,我知道,一切都是為我好,所以給了我忠告。
吃飯的時候,我們都很安靜,一反當初的熱鬧。我們都在思索父親的話,也明白了父親為什么不喜歡大鼓旗張的來慶祝了。
很多時候,我也確實會驕傲。但只要想起父親在餐桌上說的那些話,我都會靜下心來思索,為什么要驕傲。那些比你厲害的人都沒有驕傲,你憑什么驕傲?也正是因為這樣反復的磨練,才是我沒有被驕傲這個魔鬼所吸引,讓他將我帶入困境。
這或許不是什么重大的談話,沒有讓我獲得巨大的勝利。卻讓我有了平靜的心,得到勝利時不去驕傲,這些話,讓我受益匪淺。
餐桌前的談話篇三
我們都習慣了一家人圍聚在餐桌邊,津津有味地品嘗起了“山珍海味”,談論事情。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作文餐桌前的談話500字,歡迎閱讀。
“劈里啪啦”這是什么聲音?原來是鞭炮聲,一年一度的春節到了。大街上人們人來人往,川流不息。大家手上提著大包小包的焰火買回家,孩子看見后高興的不得了。只要客人一來,大人們放起鞭炮,歡迎客人。孩子們穿著漂亮的衣服。啊!黃州城真是五光十色,絢麗多彩,美麗極了!各種各樣的焰花:有黃的、有紅的、有綠的……整個黃州城氣氛非凡。
這次的年飯過的真有趣!
“吃飯啦!”媽媽大聲地叫著。不一會兒,全家人便圍聚在餐桌邊,津津有味地品嘗起了“山珍海味”。吃著吃著,爸爸就滔滔不絕地談論起來。
拾金不昧是一種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每一個人應該做到的。拾金不昧并不是為了得到回報,這是我們每一個市民的義務和責任。讓我們從身邊做起,做一個樂于助人,不求回報的小公民,將這一美德繼續傳承下去。
前幾天,因作業多了些,待做完作業,已經快一點了,我想我得隨便扒幾口飯,要不然就遲到了。
媽媽聽了說:“把那碗飯吃完,不然你爸爸看見了,你得遭殃了。”
爸爸又不在家,倘若您沒說,他怎么會知道呢!我心里想著。
嚴肅地說:“趕快吃完。”
爸爸輕聲細語地說:“靜靜,你念過《鋤禾》這首古詩嗎?
我信心百倍地說:“念過,而且還會背呢?”
于是,我昂起頭大聲在背起來:“鋤禾……”。
“那你知道這首詩的含義是什么呢?”
噢,原來我中了爸爸的計。
“是愛惜糧食。”我低著頭,紅著臉說,那聲音比蚊子還小。
“孩子,糧食是來之不易啊!”爸爸語重心長地說。
我聽了趕緊把碗里的飯干光了,便背著書包向學校那個方向奔去……
自從那次飯桌上的一次談話后,我改掉了浪費糧食的壞習慣。
我吃飯習慣狼吞虎咽,嘴巴像一個漏斗似的,總是浪費一些東西。吃飯時,碗里的飯吃不干凈就離開餐桌。
就在前年的時候,我吃飯的時候就是個小漏嘴,爸爸經常為此批評。這不,就在這次的餐桌上,我又犯了這個錯誤。
我剛吃完飯,爸爸又叫起我來。“孩子,你怎么又把飯粒弄在桌子上了。快來,把飯粒吃干凈。”爸爸又開始嘮叨了,每次吃完飯我都得再上餐桌“打掃戰場”。
我毫不情愿地對爸爸說:“爸爸,你怎么又叫起我來了啊?”
“你不把飯粒吃干凈,飯碗里的米粒也不刮干凈。聽話,來,把它吃了。”
等爸爸說完,我腦海里浮現了農民伯伯辛苦種田的景象……想到這里,我立即把飯碗里的米飯刮干凈,桌子上的米粒撿起來吃掉。慢慢的,我漸漸改掉了這個壞習慣。
一次,兩次……我漸漸的改掉了這個壞習慣。
直到有一天,我去奶奶家玩,吃飯一點米粒也不留,奶奶對我刮目相:“孩子,你終于改掉了這個壞習慣啊!”我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