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重要方式,能夠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下面是一些教師們寫的教學反思感悟,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示和思考。
人教版只有一個地球教案及教學反思(通用12篇)篇一
我執教的是人教版六下的十四課《僅有一個地球》一文.本文是一篇比較生動的科普作品,同時緊扣環保主題,深入淺出,發人深省.在教學新課之前,我比較重視對學生的預習指導,引導學生充分搜集了相關資料,學生對我們唯一的家園地球有了較多的了解,對學習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教學中我經過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的演示,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地球家園的完美,對地球母親的親切,熱愛之情油然而生.在此基礎上,經過不少具有視覺震撼力的圖片和觸目驚心的數據統計,學生從中了解了我們面臨的十分嚴重的資源危機和環境污染,自然產生了保護環境的強烈愿望.
課文中引用的宇航員的感嘆"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是學生理解上的一個難點.因為預設學生在理解"太可愛"與"太易碎"中會偏向于后者,所以在上課伊始,我就努力讓學生體會地球母親的"可愛".從多媒體課件中豐富的自然資源圖片,美得令人驚嘆的自然風光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讓學生從文本,從生活實際,從課件圖片去充分感受地球母親的美麗可愛以及她的慷慨無私.正是有了這樣的感情積淀,在后文的教學中經過理解"不加節制""濫用""隨意破壞"等重點詞語才更強烈地比較出,人類是多么地自私,多么地貪婪,讓學生意識到,如果"不加節制"地"隨意毀壞"資源,可愛的地球就可能走向"破碎".
當然,在本課教學中也有許多需要可加以改善的地方,例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訓練還不夠.指導學生朗讀這類作品,除了同朗讀敘事性作品一樣要注入自我的感情以外,還要注意行文的嚴謹,表達出這類作品的邏輯力量.如朗讀第四自然段的時候,"可是"之前為一個層次,可用較平直的語調,要強調"可是"后面人類的行為,以引起人們注意"可是"之后的資料,"不但……還……"可強調,人們的行為是在走向自我毀滅.在朗讀訓練中,雖然我有各個層次的安排與預設,期望經過文本,經過交流生態災難,看視覺震撼的圖片,看觸目驚心的數據,讓學生一次又一次深入地感受,朗讀好文本,可是在上課的過程中,由于自我的情緒沒有隨著教學的深入而高漲,使得學生的朗讀也沒有質的飛躍.由于學生初讀課文用時比較多,交流地也比較充分,之后的寫話就顯得異常匆忙,最終梳理課文用的小結也沒有完成.
總之,這節課給我帶來的思考還有很多很多,這次上課的經驗積累,也激勵著我在將來的教學中留住精華,摒棄糟粕,努力做得更好!
人教版只有一個地球教案及教學反思(通用12篇)篇二
目的要求:。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2.分段、總結段意。
3.學習課文一、二段。
重點:
1.分段、總結段意。
2.學習課文一、二段。
難點:
了解地球有關知識,受到初步的保護環境的教育。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理解題意。
1.導入新課。
我們學過了太陽,知道太陽與人類關系十分密切,地球上的光明和溫暖都是太陽送來的,如果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今天我們再學一篇課文,也是講和我們人類關系十分密切的--地球。(單擊課題)。
2.理解題意。(單擊課前預習--答問輔導欄--問題1)。
二.默讀課文,找出生字新詞,利用字典、聯系上下文解釋。(單擊課前預習--字詞學習欄)(生查后,師總結)。
三.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單擊課前預習--答問輔導--問題2)。
四.學習第一段。
1.理解詞語。(單擊課文分析--品句析段欄)。
宇航員(圖片)、遨游、遙望、晶瑩透亮、水藍、和藹可親、半徑、一葉扁舟、很小很小。
2.理解句子。(單擊熱句)。
(1)為什么作者把地球比作“母子”和“搖籃”?在量詞的使用上有什么不同?
(2)課文從哪些方面說明了人類活動的范圍小?
3.總結。
這一段從三個方面介紹地球:一是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二是地球的大小。三是人類生活的陸地在地球中的比例。這一段主要是強調它的小,說明我們要更加愛護它。
五.學習第二段。
1.理解詞語。(單擊然詞)。
上帝的恩賜、甚至、再生、生態、基地、火星(圖片)、月球(圖片)。
2.理解句子。(單擊熱句)。
(1)請找出第四自然段的關聯詞語,理解句與句之間內容上有什么聯系。
(2)比較兩個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a.……我們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了嗎?
b.再說,有多少人能夠去居住呢?
(3)單擊課前預習--答問輔導--問題4、5、6。
問題4:人類對自然資源的破壞,課文講了哪幾個方面?
問題5:礦產資源為什么不能不加節制地開采?
問題6:人們毀壞自然資源,濫用化學藥品導致了怎樣的后果?
3.小結:這一段從兩個方面介紹地球的資源情況,一是地球的自然資源形成困難,如果對礦產資源不加節制開采,資源必將越來越少。二是人類生活需要的某些資源本來可以不斷再生,因為人類濫用化學藥品,破壞生態,給人類帶來威脅。這就要求我們應該保護自然資源。
六.課題練習。(單擊鞏固練習--多音字--詞語補充欄)。
七.布置作業。
1.抄寫課后第三題。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目的要求:
1.通過了解地球和人類的關系,懂得應該精心保護它。
2.學習這一課怎樣圍繞中心把意思說清楚。
重點:通過了解地球和人類的關系,懂得應該精心保護它。
難點:學習這一課怎樣圍繞中心把意思說清楚。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課文一、二段講了什么?
2.思考回答課后第一題。
二.學習第三段。
1.理解詞語。(單擊課文分析--品句析段欄)。
破碎、目睹。
3.小結:除地球外,人類沒有其它星球可住。
三.學習最后一段.(單擊熱句)。
(1)地球真的會“破碎”嗎?它的真正含義是什么?為什么用“破碎”這個詞?
(2)“別無去處”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如果地球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
(3)為什么要精心保護地球?(單擊課前預習--答問輔導問題8)。
(4)小結:這一段說明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
四.總結課文內容和寫法。
1.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單擊課前預習--答問輔導問題9)。
2.課文的中心內容是什么?
3.填空,理解課文各段和中心的關系.
(1)因為地球美麗壯觀、很小,所以()。
(2)因為地球資源有限,所以()。
(3)因為地球資源可以不斷再生,所以()。
(4)沒有別的星球可以供人類居住,所以()。
五.漫談體會。
六.課堂練習。(單擊鞏固練習--辨字組詞--選字填空欄)。
七.總結。
1.學習了這一課,理解了地球和人類的關系,懂得了應該精心保護它。
2.學習這一課怎樣圍繞中心把意思說清楚。
八.布置作業。(單擊鞏固練習--練筆欄)。
附板書設計:
地球可愛其他星球(小)易碎。
精不。
造心適。
福保合。
后護生。
代活。
資源破壞災難。
(有限)保護生存人類。
人教版只有一個地球教案及教學反思(通用12篇)篇三
第一課時,我主要引導學生解決字詞問題,以及理清課文的脈絡,知道課文主要寫了關于地球的三方面的內容。
第二課時,首先圍繞著課文的主線——“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引導學生探討:為什么宇航員會發出這樣的感嘆?然后引導學生領會作者的寫作方法——說明方法及修辭方法。
在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中,我抓住“為什么宇航員會發出‘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這樣的感嘆?”這一問題直奔課文主題,再輻射全文。這樣,既避免了瑣碎的分析,又打破按部就班的教學進程。
首先讓學生感悟地球的可愛。通過朗讀課文,學生在第一自然段找到寫地球外觀美麗的句子,抓住“晶瑩”、“紗衣”、“搖籃”、“美麗壯觀”、“和藹可親”等詞語,體會地球外在的美麗,讀出對地球的喜愛贊美之情。再引導學生談地球內在的美——地球是慷慨的、無私的。讓學生體會到:只有母親才會這樣無私的愛自己的孩子,因此我們稱地球為人類的母親,生命的搖籃!接下來自然過渡:然而面對養育我們的母親,人類又是怎樣對待她的呢?從而談到“容易破碎”——“地球的渺小”,“自然資源的有限”,“人類無法移居到別的星球”。因為有了前面對地球母親的情感積淀,所以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抓住“不加節制”、“濫用”、“隨意破壞”等關鍵詞的理解,就容易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沖突——人類是多么自私,多么貪婪,多么無知!讓學生意識到,如果“不加節制”地“隨意毀”資源,可愛的地球就可能走向“破碎”!從而引導學生清楚地認識到——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必須珍惜資源,保護地球!
這雖是一篇說明文,卻有著記敘文同樣強烈的情感。所以,我打破學習說明文的一般方法,主要從情感方面進行啟發,激發學生對地球母親的熱愛之情以及對破壞地球行為的痛恨之情,增強保護地球的使命感。激發情感方面,主要引導抓住關鍵字詞,體會含義,想象畫面,再輔以直觀的圖片,使學生的情感被充分地調動起來。最后,引導學生和作者一塊發出號召——齊讀課文最后一段,把課堂教學推向了高潮。此時,從學生強烈的語氣中,我能感受他們的痛心、熱情與決心。
在學生感受了課文內容、體會了情感之后,再引導他們領會作者的寫作方法——說明方法及修辭方法。我是這樣過渡的:這是一篇說明文,卻如此深切地激發了我們的情感,啟迪我們的思想。作者是如何做到的呢?我們回顧一下,剛才已經通過體會“本來”“至少”等詞,感受到了作者用詞的準確性、嚴謹性(板書:準確用詞)。下面我們再來看看作者還用了哪些方法?引導復習鞏固說明方法和修辭方法后,以“說明地球的美麗可愛”那段為例,師生一塊感悟寫法。再布置同桌之間討論:課文在說明“渺小、資源有限、無法移居”這三方面分別運用了哪些方法?之后交流。學生在交流反饋時,積極性非常高,可見同桌交流效果好。這樣,讓學生不但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在老師的鼓勵下,以后相關作文定能運用到相應的方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一開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于是努力啟發,當時我顯得有些急躁。因為前面花的時間過長,所以后面體會寫法時,就顯得有些倉促,留了點尾巴到另一節課解決。不過,好在前面的環節都抓實了,留點尾巴也不覺遺憾。
人教版只有一個地球教案及教學反思(通用12篇)篇四
柏拉圖說:“強迫學習的東西是不會保存在心里的”。我非常的喜歡這句話,并力圖以它來做為我教學的精魂——讓學生樂學、好學。本課是第六單元《短文兩篇》之其一,是人與自然渾然交融的精品之作,融入了作者的細膩情思。本節我圍繞一個“美”字進行教學,雖取得了一定教學效果,但也有很多的不足之處,現反思如下:
一、小組合作討論不是膚淺功夫。
對于小組合作的任務,我只停留在了對文本釋義的層面上。讓學生邊讀邊譯,小組合作解決重難點,而對于文章中體現的作者情趣、思想感情等未讓學生進行深層的對比思考和探討。特別是對“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一句中體現的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之情體會不深。所以,我認為搞好小組合作教學的關鍵是對學生徹底放手,相信學生,深度的問題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合作激情。
二、綱舉目張,有效教學。
本文篇幅短小,語言優雅。我的初衷是把文章與《三峽》對比教學,結果設計地內容過多,課堂結構過于冗雜。在處理思考問題“這兩篇短文都寫自然景物,但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試加以說明”時,只是把思想感情做了簡單的對照,未能聯系時代背景進行深入的分析。既想把文本知識說透,又想把兩課對比深化,結果是的兩項都渉入不深。想面面俱到反而面面不到,所以教學中一定要敢于放棄,抓住重點進行教學才能綱舉目張,有效展開。
三、有“讀”才是真正的語文教學。
自讀是基礎,誦讀是重點,悟讀是關鍵。古文教學中我一直本著“自讀,通大意——誦讀,理文脈——悟讀,重積累”的原則進行。在自讀,誦讀的基礎上悟讀,美讀。文中的“高峰入云”的“入”、“猿鳥亂鳴”的“亂”、“沉鱗競躍”的“競”······都是極富表現力的詞語,如果能讓同學們賞析、體會這些詞語的美妙,我想讀起來肯定是另一番效果。沒能賞析語言美,不能不說是這節課的遺憾!由于條件限制,教學情境也未能達到更好,學生朗讀未能真正放開,那種由衷的美讀未能引導到位。有“讀”才是真正的語文教學。所以我想以后的教學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各種因素,如加上舒緩的音樂給人以美的享受,努力讓學生做到體會文章之美,美讀,悟讀。
課堂上還學生一片自主的天地,給學生創設一個鍛煉的機會。課堂上留給學生一個思考的空間,為學生創設一個討論的氛圍,讓課堂成為智慧閃爍的課堂。這樣才能真正的置學生于主體的位置,真正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課堂才真正是學生的課堂!
人教版只有一個地球教案及教學反思(通用12篇)篇五
《僅有一個地球》此課的教學重點是:經過深入文本,聯系實際明白人類的生存“僅有一個地球”這樣一個事實,懂得要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基于我們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農村孩子知識面比較狹窄,他們對宇宙與地球的感性認識很淺顯。學習此課如果沒有對文章的資料有一個很深地了解是很難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學習體會也不會深刻。所以我決定把本課的教學分為第一課時重點講地球的可愛,讓學生經過說、看、寫來體會地球的可愛。第二課時主要讓學生了解地球的易破碎。因為僅有學生在心里真正認識到地球的可愛才能激發學生愛護地球、保護地球資源的情感。
我先用課件出示宇航員在太空拍攝的地球圖片,使學生初步感受地球的可愛。緊之后我讓學生談談對地球的了解,然后我讓學生獨立閱讀課文后再談談對地球的了解又增加了哪些。其次我引用宇航員的話引出可愛,讓學生圍繞可愛一詞從文中找出描述地球可愛的語句或段落,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談體會等。最終我用地球四季圖片激發學生保護地球情感。這樣既讓學生理解了課文資料,又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本事、審美本事和語言表達本事,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熱愛地球、保護地球的情感。
回顧這節課的教學過程,我覺得有幾個地方值得反思,現就反思。
1、教學中我利用課文題目中的“地球”一詞組織教學,讓學生逐步加深對地球的理解,感受地球的可愛,并且讓學生自主讀書、聯系課文深入思考,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寬松、自由與文本對話的空間。2、能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有效突破重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如為了使學生感受地球的可愛及與人類的關系,我出示宇宙中看見的地球圖片,使學生對地球的感情油然而生。
這一節課的教學,也還有很多不足。1.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時間不夠充足。學生理解課文第二段時,學生的理解面較窄,沒有聯系生活來理解。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訓練不到位。在教學課文第二段時,由于學生對地球了解不夠,朗讀課文不能融入到情境中去,課文朗讀缺乏美感。3、由于課件制作方法不熟練,致使課件效果不夠夢想。如地球全貌圖就不大清晰。有些生活圖片資料相似導致學生回答相近或者無法回答,即耽誤時間效果也沒有到達預期效果。
對于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我今后將努力改正,并將對教學繼續探究、完善。
人教版只有一個地球教案及教學反思(通用12篇)篇六
本文有一條明顯的主線“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這是本文的“命脈”,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這“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中心句,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文本,理解文本。首先讓學生感悟地球的可愛表現在哪里?通過朗讀課文,學生在第一自然段找到寫地球外觀美麗的句子,抓住“晶瑩”、“紗衣”、“搖籃”、“美麗壯觀”、“和藹可親”等詞語,體會地球的外表的美麗可愛,讀出對地球的贊美之情,并能熟讀成誦。再引導學生談地球內在的美麗——地球是無私的,它向人類慷慨地提供礦產資源。
只有母親才會這樣無私的`愛自己的孩子,因此我們稱地球為人類的母親,生命的搖籃。然而面對養育我們的母親,人類是怎樣對待它的呢?從而談到“容易破碎”,“地球的渺小”,“礦產資源的枯竭”,“人類根本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都告訴我們,我們只有保護地球,因為只有一個地球。在課外補充人類對地球破壞的圖片時,學生的的情感被調動起來,越發感受到人類的做法是不對的,從而認識到今后該怎么做,在聆聽了邁克?杰克遜的公益歌曲《拯救地球》后,學生們為地球母親寫宣傳標語,“保護地球=熱愛媽媽”,“為了生存,保護地球”把課堂教學推向高潮,我能感受孩子們的焦慮、心痛、熱情與決心。
人教版只有一個地球教案及教學反思(通用12篇)篇七
本文以“只有一個地球”為題,采用科學小品文(文藝性說明文)的形式,從人類生存的角度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闡明了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呼吁人類應該珍惜資源,保護地球。課文采用了列數字、舉例子等多種說明方法,科學地介紹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識,有力地說明了“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用詞嚴謹,表達生動,是本文語言的主要特點。同時,課文多處采用比喻、擬人等手法,體現了科學小品文語言的生動形象性。全文融科學性、藝術性和思想性于一體,在介紹科學知識的同時,又能激發讀者的情感,啟迪讀者的思想。教學本課一是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內容,了解地球的有關知識,懂得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二是引導學生學習“聯系實際,深入思考”的方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激發學生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情感;三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體會文章用詞的準確,領悟文章的說明方法。本課教學的`重點是明白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懂得要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難點是通過聯系實際思考問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并將保護地球的意識付諸行動。教師在課堂上創造一種適宜的“對話”環境,或是情感誘導,或是方法指點,或是激勵肯定,努力促成“對話”的不斷生發與深入,使學生有感而發,有情可抒。如:
師:老師想考考咱們同學對社會的關注程度,有信心嗎?
生:(大聲地)有!
生:我選本拉登。(眾笑)。
生:我選倪萍。
生:我選喬丹。
生:我選布什。
生:我覺得不合適,地球不是人。
師:是呀,地球是一個星球呀!
生:我覺得合適,地球無私地哺育著我們人類,它就是我們的母親。
師:地球,母親!說得多動情啊!我不由想起了一位詩人的話:“所有的兒童都是爸爸媽媽的孩子,所有的爸爸媽媽都是地球的孩子。”那這堂課,就讓我們一起走近地球,走進母親,好嗎?(生點頭)。
這個教學過程有關“關注”的談話,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為進一步學習做好鋪墊。
人教版只有一個地球教案及教學反思(通用12篇)篇八
《僅有一個地球》一課,在講地球的美和小時,把地球比作一葉扁舟,我選擇“扁舟”一詞作為訓練點,我首先向學生發問:“把地球比作扁舟說明了什么”學生幾乎異口同聲地回答:“說明了地球的小!”這個比喻的作用真的僅此而已嗎此時,我讓學生進一步想想這個比喻與先前接觸過的比喻有何異同我們在打比方時,要求本體和喻體有相似之處,比喻得要貼切,恰當,而地球和扁舟除了有“小”這個共同點之外,似首再也找不出相似之處,這個比喻恰當嗎學生產生了疑問,為什么不用米粒和皮球來比喻地球和茫茫宇宙,為什么此處比喻忽略了本體和喻體的形似是作者的失誤嗎這樣,學生陷入沉思:“扁舟”更巧妙地寓意何在經過及時的點撥,學生不難體會其巧妙的寓意:地球像一葉小舟行駛在茫茫宇宙中,如果人類在這“生命之舟”上任意破壞,后果則不堪設想.地球這個生命之舟將不復存在,而人類就更無處容身了.從“扁舟”這個詞中,我們不難看出地球的“飄搖不定”,從中體會出了地球的容易破碎.因而人類更應精心保護地球,才是這個比喻地精妙之處.對這一詞語的深刻領悟無疑為課文中心的理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人教版只有一個地球教案及教學反思(通用12篇)篇九
執教本課時,我先用課件出示宇航員在太空拍攝的地球圖片,使學生初步感受地球的可愛。緊接我讓學生接龍讀課文后再談談對地球的了解又增加了哪些。其次我引用宇航員的話引出可愛,讓學生圍繞可愛一詞從文中找出描寫地球可愛的語句或段落,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談體會等。然后同多課件和深入讀文,感受地球是易碎的。最后引導學生寫環保宣傳語激發學生保護地球情感。這樣既讓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又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審美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熱愛地球、保護地球的情感。
回顧這節課的教學過程,我覺得有幾個地方值得反思,現就反思。
1、教學中我利用課文題目中的“地球”一詞組織教學,讓學生逐步加深對地球的理解,感受地球的可愛,并且讓學生自主讀書、聯系課文深入思考,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寬松、自由與文本對話的空間。
2、能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有效突破重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如為了使學生感受地球的可愛及與人類的關系,我出示宇宙中看見的地球圖片,使學生對地球的感情油然而生。
這一節課的教學,也還有很多不足。
1、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時間不夠充足。學生理解課文第二段時,學生的理解面較窄,沒有聯系生活來理解。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訓練不到位。由于學生對地球了解不夠,朗讀課文不能融入到情境中去,課文朗讀缺乏美感。
對于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我今后將努力改正,并將對教學繼續探究、完善。
人教版只有一個地球教案及教學反思(通用12篇)篇十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深入文本,聯系實際明白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這樣一個事實,懂得要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在教學中我通過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的演示,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地球家園的美好,對地球母親的親切,熱愛之情油然而生。在此基礎上,通過不少具有視覺震撼力的圖片和觸目驚心的數據統計,讓學生從中了解我們現在面臨的環境污染十分嚴重和資源危機,通過直觀圖片和課文朗讀,保護環境的強烈愿望油然而生了。課文中引用的宇航員的感嘆”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是學生理解上的一個難點。如何突破這個難點,在上課開始,我就努力讓學生體會地球母親的“可愛”,從多媒體課件中豐富的自然資源圖片,美得令人驚嘆的地球全貌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讓學生從文本,從生活實際,從課件圖片去充分感受地球母親的美麗可愛以及她的慷慨無私,正是有了這樣的感情積淀,在后文的教學中通過理解“不加節制”“濫用”“隨意破壞”等重點詞語才更強烈地對比出,人類是多么地自私,多么地貪婪,讓學生意識到,如果“不加節制”地“隨意毀壞”資源,可愛的地球就可能走向“破碎”。因為有了一系列的課前教學準備和鋪墊,所以本節課上學生朗讀很到位,通過朗讀感悟掌握了文本的主要內容,小組合作意識也很強。
當然,在本課教學中也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在朗讀課文的同時,還要注意行文的嚴謹,表達出這類作品的邏輯力量。例如:朗讀第四自然段的時候,“但是”之前為一個層次,可用較平直的.語調,要強調“但是”后面人類的行為,以引起人們注意“但是”之后的內容“不但……還……”可強調,人們的行為是在走向自我毀滅。在朗讀訓練中,雖然我有各個層次的安排與預設,希望通過文本,通過交流生態災難,看視覺震撼的圖片,看觸目驚心的數據,讓學生一次又一次深入地感受,朗讀好文本的重要。但是在上課的過程中,對于這組遞進關聯詞的在此起到的作用,沒有引起我的重視,忽略了對這個知識點的指導。最后在梳理課文時對于說明文的方法也沒有進行系統的總結。總之,這節課給我帶來的思考還有很很多,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也激勵著我在將來的教學中不斷去學習,積累、提高。
人教版只有一個地球教案及教學反思(通用12篇)篇十一
《只有一個地球》是第四單元的一篇科學小品文。本單元的主題是“珍惜資源,保護環境”。本文通過列舉說明了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這雖然只是科學小品文,可卻洋溢著作者滾燙的情感,為地球的現狀而沉痛,為地球的命運而擔憂,為地球的遭遇而憤慨,為地球的前途而吶喊。
教學時,我先組織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宇宙與地球的資料,讓學生通過資料去充分了解地球。接著,讓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弄清課文圍繞地球寫了哪幾個方面的內容?然后讓學生圍繞課文內容充分質疑,再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自主閱讀,自主探究,在讀中感悟,在議中交流。具體步驟如下:
本文列舉了“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人類的活動范圍很小,地球被破壞沒有其它星球可去”。這三個方面,說明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只有、本來、至少”等重點詞語,通過指名讀、分開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深入理解教材,感受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從而感受到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意義。
二、激發學生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情感。
本文是一篇教育意義很強的課文。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在自學中自悟,寫下自己讀文后的感受。然后深入教學,充分利用資料等資源,在感悟中牢牢把握住課文的情感線,使學生的心隨著課文內容的深入越收越緊,越來越沉重,最后,發自內心地呼喊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我們要精心保護地球。”
三、利用課文的說明方法,深入理解內容。
本文的說明方法有: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引用。這些說明方法的運用,更有效地突出了課文的重點內容。教學中,我通過說明方法讓學生感受到它們的作用。如,第六自然段,引用了科學家的研究成果: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千米的范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四十億千米,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他們并不知道,四十億千米到底是多大。
于是,我借助以前學過的課文《太陽》,它告訴我們太陽離地球是1.5億千米,坐飛機去的話大約要二十幾年,這樣一估算,40萬億公里坐飛機得五六百萬年才能到達,這樣就使學生一下子明白,即使在40萬億千米以外的地方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我們也是無法到達的。
四、不足之處:
1、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時間不夠充足。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訓練還不夠到位。
3、對于這篇科學小品文語言的嚴謹、用詞的準確體會不夠到位。
對于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我今后將繼續努力去探索、完善。
人教版只有一個地球教案及教學反思(通用12篇)篇十二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語文教學中,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理念不僅強調了學習方式的變化,而且,強調了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學生。教學時,我充分讓學生去自主閱讀,合作探究,自由談體會和感受,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思中質疑,在議中交流,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又做到時時在進行切實的語言訓練。具體步驟如下:
:我國的森林資源危機及我國耕地面積減少的原因,這使學生心靈上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對文章的感悟,接著我出示我國生態環境的幾個數字。這更讓學生深深地感悟到宇航員發出“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嘆的意義了。
本文的說明方法有: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引用。這些說明方法的運用,更有效地突出了課文的重點內容。教學中,我通過說明方法讓學生感受到它們的作用。如,第六自然段,引用了科學家的研究成果: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千米的范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四十億千米,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他們并不知道,四十億千米到底是多長。于是,我借助以前學過的課文《太陽》,它告訴我們太陽離地球是1.5億千米,坐飛機去的話大約要二十幾年,這樣一估算,40萬億公里坐飛機得五六百萬年才能到達,這樣就使學生一下子明白,即使在40萬億千米以外的地方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我們也是無法到達的。
。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在自學中自悟,寫下自己讀文后的感受。然后深入教學,充分利用資料等資源,在感悟中牢牢把握住課文的情感線,使學生的心隨著課文內容的深入越收越緊,越來越沉重,最后,發自內心地呼喊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我們要精心保護地球。”
讓學生整理搜集到的有關地球奧秘的資料,辦一份小報,這樣不僅拓寬學生的課外閱讀,而且也培養了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不過回想起這一節課,也有一些遺憾:
1、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時間不夠充足。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訓練還不夠到位。
3、對于這篇科學小品文語言的嚴謹、用詞的準確體會不夠到位。
對于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我今后將繼續努力去探索、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