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感悟,通過寫心得感悟,可以幫助我們總結(jié)積累經(jīng)驗。優(yōu)質(zhì)的心得感悟該怎么樣去寫呢?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黻P于學習心得感悟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平凡的世界的讀書感悟篇一
平凡的崗位也能成就不平凡的自己,也許生活中會遇到眾多的荊棘與風雨,但是只要努力的活著,努力的愛著就有希望,而這一點,《平凡的世界》將會為我們帶來答案。
在單位圖書閱覽室,被翻的最多,看的最多的無疑就是這本《平凡的世界》了。果敢又堅強,堅毅又有擔當,這是屬于少安的印跡,是屬于他的標簽。在困苦和貧窮面前,少安用自己的臂膀扛起了整個家庭的重擔,用自己布滿老繭的雙手將一切困苦攬在自己面前。他堅信人不能窮一輩子,只要努力一定會有收獲。
敏銳又聰慧,靈活又執(zhí)著,這是屬于少平的特色,是屬于他的象征。在落后的環(huán)境里,少平用自己魁梧健碩的身軀在艱辛險惡的環(huán)境中堅持奮斗,用自己的氣魄和勇氣微笑著面對著所有的艱辛。他一直渴望脫離“黑非洲”,用知識改變命運,改變別人對自己看法。
遇見了少安少平,我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有了他們,讓我得以在最難以度過的日子里和少安少平一起并肩作戰(zhàn),在最惆悵苦悶的環(huán)境下和少安少平一起勇往直前。我用心閱讀,直到我終于領悟這本書的真諦: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爭取和奮斗。不論結(jié)果是喜是悲,可以慰藉的是,自己總不枉在這世上活了一場。而只要我們用這種精神去面對遇見的坎坷,我們就能夠無愧于心,無愧于生活,更無愧于自我。
作為一名高速公路收費員,我感到這本書在迷茫中給了我指點江山的勇氣與信心。收費員的工作很辛苦也很枯燥,但是生在這個時代無疑已經(jīng)比太多的人擁有了更多的幸運。一位又一位的過路司機不分晝夜的從我面前經(jīng)過,從南方到北方,從白天到黑夜,他們比我更苦,至少我還有自己的一方小小天地,所以比我們更苦的司機們,比我們更苦的“少安少平們”仍在不斷的奮斗,燃燒自己的青春追求自己的夢想,我又有什么理由叫苦,有什么理由放棄呢?也許他們沒有賺到很多的錢,但是他們卻一直在竭盡全力的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成為一個有德的人,努力的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成就一個不平凡的自己,我敬佩他們,而我也會和他們一樣努力!
我很慶幸《平凡的世界》可以讓我看見這種人生的答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用面對生活的勇氣與信心,努力的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一個不平凡的自己!
平凡的世界的讀書感悟篇二
在我從識字到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閱讀過許許多多的書,然而我的腦海中卻一直留著一本書任我思考,那就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
我沉浸在這本書的海洋中,更沒有任何能阻擋我在其中的世界中漫游的腳步。《平凡的世界》講了在舊年代貧困的黃土高原的一個一貧如洗的孫氏家族在重重關卡中不容言敗,孫氏家族最終步步走向了復興。作者路遙用筆將凄美的文字躍然紙上,刻畫出了一個又一個鮮明的人物形象。
讓我流連忘返的是富有善良感的少年孫少平,他先用堅強的毅力和勤奮考上了高中,但是殘酷的現(xiàn)實卻把孫少平逼上了死角,作文雖然他的大學美夢就此破滅,可他并不退縮,當了煤礦工人,腳踏實地的干活,最后受到了眾人的愛戴與尊敬。馬克思說過:人生就像大海,只有意志力堅強的人才能到達成功的海岸。
孫少平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付出了辛勤的勞動,收獲了沉甸甸的碩實。他的精神如同爍爍光輝,時刻指引我前進的道路。
書中也有刻苦愛學的孫蘭香;誠實穩(wěn)重的孫少安;聰敏善良的田曉霞;多愁善感的田潤葉……文字,把你帶到了黃土高原,讓時間倒流,帶回了舊社會,與主人公同喜同悲。
《平凡的世界》讀完后令人回味無窮,教育了我們一個個引人深思的道理,希望人人都能得到文學的滋潤!
平凡的世界的讀書感悟篇三
這個世界有夢想,有絕望,一切起起落落,然而,不管它多么多變,終究是平凡的。
在世界的各個角落,人們無論貧富,都過著屬于自己的生活。不管是誰,生活相對穩(wěn)定后,都會感覺生活也就那樣了,太平凡,太單調(diào)。然而,這個世界造人的藝術(shù)真的很棒,不同的人走不同的路,每個人的思想不一樣,對人生的追求不一樣,生活得就不一樣,因此每個人的人生細節(jié)都不同,一路走來,也會在平凡中找到自己的不平凡。
在黃土高原的深處生活著一群人,他們因為自己的努力,在平凡的世界里做著不平凡的自己。這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里的小片世界。這本書以黃土高原深處一個普通的自然村落為著眼點,通過對孫、田、金三大家族的普通人物生活延展開來,由農(nóng)村互動到城市,作者難能可貴地向我們展示出一幅從1975-1985年,歷經(jīng)十年的鄉(xiāng)土畫卷。
書中人物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中國鄉(xiāng)土的滄桑變遷無不被作者描寫得淋漓盡致,讓我們不得不關注我們的鄉(xiāng)土、我們的社會,我們每個人在時代跋涉前沿中苦苦掙扎。書中的描寫來自本本分分的生活,極為樸實,讓我從中讀出了自己,讀出了我的生活,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人生,有苦,有甜,但是不能平平無味;人生,會成功,會失敗,但是我們必須一直努力。平凡并不意味著平庸,平凡往往孕育著偉大。平凡的人在歷經(jīng)磨難后,學會成長,變得堅強,懂得更多生活的道理。這將比原本就擁有的財富更珍貴,更受用一生。書中展示的普通人物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懈追求,尤其是主人公在面對艱辛坎坷時的高昂斗志,都不是平凡的。生活中的我們無一不是平凡的,不管我們來自哪里,背景如何,我們是再平凡不過的人而已,即使是家喻戶曉的名人,他們光鮮亮麗的背后或者是曾經(jīng)不為人知的痛楚,或者是數(shù)不盡的煩惱,他們也需要與生活的磨難抗爭,在“巨人”面前同樣渺小。
他們被人崇拜,被人尊敬,不是因為他們做了什么非凡的事,而是他們努力過,他們在平凡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位置,做著被眾多人認可的事,人們希望以他們?yōu)槟7叮蚨麄兣Φ某晒硭斎蛔屗麄兊拿旨矣鲬魰浴G也还苌畹奈镔|(zhì)財富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我覺得真正能夠區(qū)別人的生活質(zhì)量的是一個人的生活態(tài)度。一個內(nèi)心不平凡的人就不會平凡,撇開一切,一個人的思想指導他擁有一切。一個內(nèi)心平凡的人過著隨隨便便的日子,沒有去想過要拋開這一切,放下自己少得可憐的所有,勇敢地去想,去追求一種進步。對待生活不應有所埋怨,因為你就生活在這樣一個平凡的世界,你所渴望的平凡的世界給不了,需要你自己去創(chuàng)造。對待生活也不要甘愿平凡,我們要充滿信念與追求。
我一直是很平凡的,來到這個平凡的世界,出生在平凡的家庭,做平凡的孩子,就這樣二十個春夏秋冬。老實說,我以前確實會討厭這樣平凡的自己,埋怨生活賜予我的只有平凡,但是討厭又如何,埋怨又如何,不還是一直都是這樣的自己。從小我的生活就充滿了變數(shù),經(jīng)歷過貧困的時候,曾經(jīng)因為最灰色的時光抑郁過,經(jīng)歷了親人離去的痛苦,因為學習迷茫不知所措過……自從漸漸接觸到社會,我對人性的很多方面失望過,對社會的殘酷感嘆過,但是又如何了呢,這是平凡世界的現(xiàn)狀,埋怨也好,接受現(xiàn)實也罷,不過是自己對待現(xiàn)實生活的態(tài)度,一切的得與失都是自己的,所以,如果你討厭,你埋怨,你只不過向人發(fā)泄了你的悲觀情緒,但是,如果你坦然面對,再平凡的世界也會讓你做不平凡的自己。
《平凡的世界》教給我的是一種生活的態(tài)度,我覺得這種態(tài)度是生活的一個細節(jié),既然細節(jié)決定成敗,那這種生活態(tài)度也就決定了人生的成敗。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是被賦予思想的高等動物,我們就該學會思考,在思考中感悟人生,用正確的思想引導我們生活。世界雖然平凡,我們卻不能甘愿做平凡之人,我們應該思考我們是什么,希望自己成為什么,今后的路該怎么走,這樣才能做好自己,對自己的生活心滿意足,也就不會陷入自卑無力的漩渦,永遠走不出來。做好了端正態(tài)度的問題,就做好了一個細節(jié)。
我想:平凡與細節(jié)的聯(lián)系在于做好細節(jié)才能有所成就,才能做不平凡的自己,正如老子的名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端正態(tài)度雖然是小事,但卻不一定是易事。偉大來自于平凡,往往一個企業(yè)每天需要做的事,就是每天重復著平凡的小事,正如我們每天重復著平凡的每一天。
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yè),都要靠細節(jié)致勝,成就不平凡。在今天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決定成敗的必將是微若沙礫的細節(jié),真所謂成也細節(jié),敗也細節(jié),一心渴望偉大,偉大卻了無蹤影;甘于平淡,認真做好每個細節(jié),偉大卻不期而至。其實,這也就是在告訴我們無論我們現(xiàn)在平凡與否,想要有所成就,我們都只需要從小事做起。不一樣的人站在不同的臺階上,在充滿競爭的今天,誰能成功關鍵在于誰更準確地抓住了細節(jié)。我們平凡在于我們是普通人,我們在做小事,可是如果我們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做到位,就不簡單了。
《平凡的世界》里有不平凡的人,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孫少平,他是整本書里的主線。孫少平是黃土地上農(nóng)民的兒子,家境不好,在無比困難的情況下多讀了幾年的書。從學生時代,孫少平首先是一個喜歡思考的人,他所想的不僅是很現(xiàn)實很急要吃飽肚子的問題,更多的時候他能夠從另一個高度看待自己的處境;不論是與郝紅梅那種朦朦朧朧的感覺,以及其后類似于初戀失敗的難受,看起來孫少平是在一件件很真實的磨難中長大的,每一件事情的發(fā)生不只是對這件事情的思索,還有他對經(jīng)歷事情的深層次的感悟和根源的追索,可以說孫少平身上體現(xiàn)著中國新一代青年曾有的追求和對社會各種事件的追索,他們已不安于既有的結(jié)論和附和,他們想要找一條不同于以往的,適合于自己的道路。
從橫向的對比上說,孫少平比孫少安高一個層次,因為少安還是在農(nóng)村的大的思想圈子中沒有擺脫他在自己的天地中尋找突破,但他不可能突破的是農(nóng)村這個前提。而孫少平就不同,他要跳出的不是他那個貧窮的家,他想要超越的是整個時代的局限,是那個時代農(nóng)村與城市的涇渭分明。孫少平除了是一個類似革命者之外,他又是一個見證者,他所見證的是那個時代的巨變。作為近在咫尺的參與者,孫少平既能感受到農(nóng)村的氣息,又完全接觸得到城市里的震蕩。他的眼睛就像是一部高高在上的攝像機,把那個時代的變化記錄下來,而大腦的思索就成了旁白與解說。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孫少平又是作者人生中主人公的影子,作為見證者的智慧,他的思索也更多的承載了作者的探究。
孫少平是一位不畏困難、直面挫折的人,他有錚錚鐵骨。他有著強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氣。從學生時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時代的“攬工漢”,他經(jīng)歷的是艱苦卓絕的人生奮斗,然而在痛苦與磨礪中,他形成了一種對苦難的驕縱感、崇高感。他的苦難哲學,對勞動的認識,對生活的理解,都給我以啟示。其實他就是一個平平凡凡的人,一個對生活的意義有著更高層次追求的人。從他那里我知道平凡的人不一定有著平凡的人生,因為一個人的心可以裝下整個世界,裝下夢想。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們每一個人,對于這個浩渺的世界來說,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這個世界也是平凡的,悲與歡,生與死,窮與富,世事的變更,于歷史的長河來說,無非是些平凡事。對于平凡,我認為接觸到《平凡的世界》,才有所感悟。這部書為我們描述了一個平凡的世界,一個黃土地上的世界。其實,這個世界是整個世界的縮影,世界的各個角落都如這片黃土地一樣,是平凡的小世界,只不過各個角落都有屬于自己的故事。相同的是,世界各地的普通人都會演繹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歡離合、貧窮與富貴、苦難與拼搏、世事變更的戲劇。在這本書里,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驚險離奇的情節(jié),沒有驚天動地的場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平凡卻很美麗。
我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時代,沒有經(jīng)受太多的苦難,我們的世界很平凡,每天過平凡的生活,做平凡的事,然而,生活還是會有些許無奈,充滿競爭,在如此的時代境況下,我們應該像這里的主人公一樣,學會思考。需要強調(diào)的是很多事情的成敗在于細節(jié),學會關注細節(jié),學會思考,才會脫穎而出,成為不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需要創(chuàng)造,需要苦心經(jīng)營,我們要尋找不平凡的自我,實現(xiàn)人生的夢想。
平凡的世界的讀書感悟篇四
《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平凡的人,是這群平凡的人組成了這平凡的世界。
孫少安是孫玉厚家的長子,雖是初中畢業(yè),但是貧寒的家境讓他過早地踏上了社會,與父親一起維持一家人的生計,成了家庭的主心骨。他干活是一把好手,所以成了生產(chǎn)隊長,而且是有名的一隊隊長。但因為家境的限制,他忍痛放棄了田潤葉對他的感情,娶了一位樸實的山西姑娘。因為窮,許多人看不起他們,但是生活的艱辛使他逐漸成熟起來,也使他想方設法不斷努力地改變自己的生活條件。他辦起窯廠燒磚,在經(jīng)歷了許多苦難后,他終于成了村里最先富起來的農(nóng)民,讓別人對他刮目相看。現(xiàn)在看來,這個人物的思想上有著一定的局限性,但在當時的農(nóng)村改革大潮中,他是一個典型,形象是真實的。
孫少安的弟弟孫少平是個有志青年,高中畢業(yè)后,也是因為家境貧寒而放棄了考大學,出門給人家打短工。由于肯吃苦,他差點被人家選作上門女婿;后來他又去城里打工,并贏得田曉霞的一段愛情。歷經(jīng)波折后他成為一名煤礦工人,當上了工段長,成了勞動模范。生活沒有壓垮他,反而磨練了他,使他不斷成長起來,變成了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田曉霞的父親雖然是省委書記,但她并沒有躺在溫暖的花房里享受安逸的生活,而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成了一名光榮的記者,最終在一次抗洪搶險中殉職。她是一位偉大的女性,她對孫少平的愛情轟轟烈烈,單純而美好,給人光明促人奮進。
這些可歌可泣的勞動者們在路遙的筆下顯得豐滿而光彩照人,他們留給我的不僅是鮮明的形象,還有高貴的精神。從這些平凡的人身上,我看到了我們民族的希望:他們才是我們這個社會的脊梁!魯迅先生說得好,人是需要一點精神的,把這個精神用在我們的工作中,那么何愁事不成?人可以貧窮,因為我們無法選擇出生;人可以卑微,只要我們正在不斷努力;人可以軟弱,但是我們必須重新奮起。人生一世,草木一春,我們不能虛度年華,因為我們是國家的希望,我們有責任為了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奮斗。
國家需要精英,但是更需要許許多多平凡的人。精英們是國之棟梁,平凡人是社會江河的靜水流深。在平凡的世界里成就不平凡的人生,這正是我們每一個人應有的人生態(tài)度。
平凡的世界的讀書感悟篇五
我會選擇讀平凡的世界,因為早先聽人說這是一部愛情小說。對于所有這個年齡的女孩子來說,對愛情小說是沒有抵抗力的,更何況,比起其他說教類的書籍。讀完這本書,有些遺憾,有些欣喜,有些感動。
故事發(fā)生在1975年,因該是文革后期吧,對于這種政治環(huán)境我并不太敏感。可作者似乎是要把那個年代的環(huán)境渲染的淋漓精致。書中處處都顯露著這個時代的特點:階級斗爭、生活艱苦、政治敏感等等。
十年的時間,孫少平從一個貧苦的高中生成為了一位煤礦工人。十年的時間,孫少安從一個苦苦掙扎的農(nóng)民成了村干部。十年的時間,曾經(jīng)的文革已煙消云散,社會正經(jīng)歷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結(jié)局是那么意料之外,又是如此情理之中。上天是會眷顧好心、勤勞的人們的。但是田曉霞犧牲了,秀蓮又得了肺癌,兄弟兩的愛情總是經(jīng)歷著許多坎坷。想起少平十年前的初戀,那個叫郝紅梅的女子現(xiàn)在正與田潤平幸福的生活著;想起曾經(jīng)對少安癡迷的田潤葉,現(xiàn)在正平靜的陪在殘廢的丈夫身邊,享受著美好的家庭生活……真的感慨:十年的時間,他們的世界也已天翻地覆。
在這個平凡的世界中,給我留下最深的印象的就是孫少平了。在這個十年里,他的角色有著多次的轉(zhuǎn)換,從一個高中生,到一個農(nóng)村教師,再到農(nóng)民,黃原市里的攬工,再到銅城里的煤礦工人。書的最后說道,他已經(jīng)深深地愛上了大牙灣煤礦,正因為苦,他才不舍得離開這個地方。不管在什么地方,干著什么工作,他都有一腔的熱情,他自尊自愛,不在乎自己現(xiàn)在的身份,永遠保持農(nóng)民的純樸和善良。但這并不代表他與其他人一樣,沒有堅持,沒有想法,沒有理想,有時候他的想法甚至讓他曾經(jīng)的高中同學,現(xiàn)在的大學生刮目相看。孫少平經(jīng)歷的一切也許是一個常人無法承受的,正因為這樣,書中的他才如同一個活生生的人物一樣,向我講述著苦與樂。
這個世界平凡嗎?也許是吧,在那個十年里,每個人都經(jīng)歷著,每個人都承受著,每個人都哭過,笑過,面對生活和面對,他們只能無怨無悔的面對。在他們身上,尤其是少平那一代人,我看到了兩個詞語:青春、生命。這兩個詞語,在他們平凡的世界里,熠熠生輝。
雖然那個平凡的世界離我們的距離有些遙遠,但我卻很容易聯(lián)想到自己的生活,屬于我的那個平凡的世界。我不愿我的世界受人矚目,只希望,當我面對變換、苦難的時候,沒能擁有少平的品質(zhì),用自己的力量沖過去,找尋屬于自己的幸福,讓我的青春和生命綻放不一樣的色彩,詮釋另一種精彩。
平凡的世界的讀書感悟篇六
假期閑暇時,我讀完了《平凡的世界》。這是一本真實的時代記錄,也是一部內(nèi)容厚重的人生教科書。它以其史詩的藝術(shù)目光,在一個平凡的世界里,揭示了一段不平凡的歷史和生活。小說以黃土高原上雙水村的孫、田、金三個家族的命運遭際、矛盾紛爭為基點,以1975年進行整頓到1985年改革的歷史進程為背景,在城鄉(xiāng)交叉的廣闊地帶上顯示了當代生活的變動與互滲。
《平凡的世界》對中國農(nóng)民精神世界變化歷程的描寫,主要是通過一群生活于底層的勞動人民表現(xiàn)出來的,特別是通過孫少安孫少平兄弟表現(xiàn)出來的。孫氏兄弟是老實忠厚善良的農(nóng)民孫玉厚的兒子,貧困的生活讓他們經(jīng)歷了太多的人生磨難,但在農(nóng)村改革的新形勢下,在外面精彩世界的影響下,他們的自主意識終于覺醒,他們不再滿足于父輩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而以新的思維方式和新的價值觀念,確立自己的人生進程,這是從他們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時代的進步,也看到人的發(fā)展。
孫少安是孫玉厚的大兒子,這是一個精明能干又務實的農(nóng)村青年。作為一個農(nóng)民的兒子,他也曾經(jīng)和他的父親一樣埋頭在工作之中,想用沉重的勞動換取溫飽的生活。但他付出了艱辛的勞動,盡力做一個善良溫順的農(nóng)民,卻長久擺脫不了貧困生活的折磨,更不用說改變家庭困窘的處境。這時他對走的道路有了沉思,對未來的途程有了困惑,并從心底發(fā)出了“生活不應該這樣”的激憤的呼喊。也正因為他的這種精神的躁動,當著農(nóng)村生產(chǎn)體制改變革出來以后,孫少安很快就被推上了可以施展本領的地位,然而面對紛至沓來的矛盾,他的內(nèi)心又充滿著起伏不已的沖撞,這種沖撞打破了他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穩(wěn)定心態(tài)和吃重而行的品格,使他在時代轉(zhuǎn)變中走上了重新選擇的新路。老實善良的孫少安,終于不再安于背向藍天面對黃土的以農(nóng)為本的老路,開起了磚窯,包起了磚廠。孫少安的這一行動看似尋常,但從一個農(nóng)民的傳統(tǒng)觀念上來說,確實是不同尋常的,這實在是他人生道路的一個新拓展,從這里不難看出,歷史鑄就人,而人也不斷創(chuàng)造了歷史,推動著歷史的雙向流程,最后孫少安將自己的收益捐助農(nóng)村教育事業(yè),進一步表現(xiàn)了他人生的完善與升華。
比起孫少安來,孫少平的時代性質(zhì)更加明顯,孫少安基于對現(xiàn)實生活的真切感受,從而萌生了改變現(xiàn)狀的強烈愿望,并且跟隨時代步伐作出了及時而有益的調(diào)整,像搞承包、出資建學校等,可他畢竟受到了太多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還保留著農(nóng)民的保守性,謹小慎微,缺乏更為開放的氣魄。孫少平則不同,雖然他同他的哥哥一樣,不怕吃苦,在感情上與家人也很接近,回鄉(xiāng)勞動也非常坦然,但卻不愿向父兄那樣固守在土地里,沒白沒黑地勞作,卻連基本的溫飽都難以滿足。他內(nèi)心充滿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去闖蕩的激情,他不甘心在雙水村靜悄悄地生活一輩子,不甘于在山區(qū)之中的生活節(jié)奏和閉塞落后的環(huán)境,老是感覺遠方有一種東西在向他召喚。在時代為他提供的契機面前,他終于走出了他的家鄉(xiāng)。當然走出家鄉(xiāng)并不意味著看到了一切,現(xiàn)實是嚴酷的,但在嚴酷的現(xiàn)實面前,他沒有退縮。因為他走出農(nóng)村并不像別的打工仔那樣只是為了錢,而是為了以塑造一個全新自我。因此,他堅韌不拔地忍受著生活所給予的磨練,終于成了不甘平庸、勇于進取的生活強者。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孫少平是新形勢變動中孕育的新一代農(nóng)民典型。
苦難成了小說中的矛盾來源,但是這里面的矛盾總是人為的因素少而時代發(fā)展的客觀因素表現(xiàn)出來的作用力更大,路遙在小說中設置的時代帶給小說人物眾多的苦難,卻并沒有在小說中表現(xiàn)出消極的色彩。作者在小說中一直貫穿著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感人的精神力量,苦難只是作者為了讓人物成長而設置的大熔爐。每經(jīng)歷一次苦難總會使人物有參悟人生的力量,苦難中處處都體現(xiàn)著一種濃厚化不開的溫情,讓人倍受感動。在小說中,我們看到作者對自己筆下的人物是非常愛護的,他總是不能用自己犀利的筆去揭露人性丑惡的方面,大多是用一種溫情和張揚的筆調(diào)來塑造在生活中飽經(jīng)苦難的人物。親人之間的感情是感動的來源之一,正如路遙在作品中所說:“人活著,這種親人之間的感情是多么重要,即使人的一生充滿了坎坷和艱辛,只要有這種感情存在,也會感到一種溫暖和慰藉,假如沒有這種感情,我們活在這世界上,會有多么悲哀啊!”小說中除了講述孫玉厚一家人之間的親情外,人物之間的朋友關系、同學關系、戀人關系、同事關系,甚至是陌生人之間的關系,都體現(xiàn)著生活點滴的感動。
在愛情方面,小說中所涉及的兩段不能成功的愛情,主要原因就是差距,這是存在于作者路遙心中的無意識的處理,愛情變化的主導力量,青年人之間不能成功的愛情都是因為現(xiàn)實的差別——他們的背景和社會地位之間的差距。少平和曉霞與少安和潤葉兩對有情人的愛情在小說中都沒有得到實現(xiàn),少安在愛情面前沒有做出實際行動主動放棄,愛情夭折了;少平,在愛情面前有所行動,有著自己的堅持,但最終曉霞遇難而夭折了,總之都是不能成功的。當愛情擺在少安的面前,他曾幸福地哭了起來,可是在現(xiàn)實面前他無能為力,這段愛情看似是因少安主動地放棄,可是這種主動其實是被逼無奈,因為少安深知當愛情和現(xiàn)實狀況擺在面前的時候,無論選擇哪一條路都意味著另一條路的關閉,當時他們家的生活狀況根本不允許他棄現(xiàn)實棄家庭來保愛情,這就是孫少安義無反顧地拒絕潤葉,而選擇不要彩禮的秀蓮,選擇了幫助父親一起撐起這個破敗的家的原因。他的愛情犧牲于時代,犧牲于還不是那么開放的世俗時代,青年人的愛情埋葬于新舊交替時期。
少平和曉霞,這對在精神上能夠平等交流的戀人的分離,看似是因為曉霞的死而導致愛情沒有結(jié)果,還不如說仍然是因為不能逃離現(xiàn)實的必然結(jié)果,只不過作者是通過曉霞為救洪水中的小孩而犧牲這種方式來處理,那場洪水的悲壯宏大場面是田曉霞與孫少平愛情死亡的隆重葬禮。
現(xiàn)在讀起來,小說可能在表達方式上和思想境界上與當代有不相協(xié)調(diào)的地方,但是仍然掩飾不了它像明珠一樣的光亮。這種光亮照射了幾代青年人前進的步伐,讓青年人更加認識到生活的苦難,理解到生存的意義,感覺到人間的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