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讀后感書寫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樣才能寫一篇優秀的讀后感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平凡的世界讀后有感平凡的世界讀后感篇一
近我在看《平凡的世界》,只是看到第二本書,并沒有完成,但是也有一些心得體會與感想,與大家共勉下。
這本書的主角就是孫家的兩個兒子,哥哥少安和弟弟少平。其實這本書和《人生》有相似之處,就是通過描寫在一個家庭的生活,一個村,一個地區的生活變化來凸顯當時時代的變遷,應該就是以小見大的感覺吧。我覺得這種手法不錯,能夠將筆墨集中于一個比較小的點,能夠詳細地描繪這個小點的變化過程。
少安和少平和《人生》中的高加林一樣,都是生活在當時中國比較封閉的時代,特別是思想保守封閉的時代,通過寫他們在這個時代中的無奈和極力去突破傳統,突破思維定勢,去創新,去做那個時代的人突破者,敢作敢為,可在如此頑固的當時的那個社會,去突破傳統,去創新,去反對當時的“潮流”要付出多么大的代價,貧農出身的他們又有什么資本去做時代的“反叛者”無奈之時也只能隨大流去做自己并不愿意做的事。
喜歡上當教師的她卻因為當時的封建思想,那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而不敢去表白去追求自己真正的所愛,只能娶門當戶對的另一個她。他們想追求屬于自己真正的愛情,希望婚姻自由,自由去追求自己的所愛,卻被古板的長輩一一否定,還向他們施壓……突然覺得那時的她們是多么的可悲,同時我又是如此的佩服她(他)們,敢想,敢于追求,雖然在過程中的確是那么的痛苦和煎熬,結果亦是不能為他們自己控制,但他們畢竟努力了,相比那些連這些想法都沒有的人已經幸運多了。
當然那個時代的人們對于婚姻自由,戀愛自由想都不敢想,其實那也并非他們的錯,他們從小就被思維定勢了,要去突破真的不是普通的人會去想并付諸行動的。
這時候我難免想到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我們有時候也挺可悲的。做的一些事連自己有時候都感到很無語,形勢所迫吧。
近我感想頗多,在課堂上,在講座上,我四處張望著,大部分同學都在埋頭干自己的事,其實一般是在玩手機,看自己帶來的書,不管老師,講師在上面講什么,他們講他們的,我做我們的。有時候想想何必呢,雙方沒有一個是感到爽的。那些選修課,我的感覺已經不是到了無語的程度了,是麻木的感覺了,那叫什么課啊,真的是浪費我們的時間,沒水平的課程,沒水平的老師,無奈的我們!學校也是迫于國家要求吧,要我們大學生要全面發展,這就是我們的全面發展。只是為了混個學分,混個素拓分。我們在浪費大家的時間。
大學過去將近一年了,學校的社團活動真沒幾個是有質量的,但數量之多,我們大家心知肚明。素拓系統里項目已經有n多個項目了,有幾個是我們真正是愿意去的。我們也真的是迫于無奈啊!
和一個朋友聊天的時候說到,有時候挺同情那些老師的,其實說同情也許是對他們尊嚴的傷害吧!
我也在不斷探索和進步,一切順其自然……
平凡的世界讀后有感平凡的世界讀后感篇二
每個平凡的世界里,都總有些不平凡的人,他們努力掙扎著擺脫生活與命運的枷鎖,有些人卻敗在了他們的腳下。
毫無隔閡,真實鄉下貧苦生活的觸感,動人心弦卻又平淡無奇的家庭瑣事,使我僅僅利用不到一周的時間看完了這本書,一本書幾百萬字跨越了十年的時間,經歷了不知多少次改革、創新、落后,不知發生過多少次重大事件、災難,使人們難以忘懷,我仿佛隨著這幾個人物一同度過了十年。如今品完此書,種種事件過往都成了回憶。
從剛開始那個膽怯懵懂天真的少年,到現在成熟穩重理性的青年,這十年仿佛一塊磨刀石,把鈍刀磨成了尖刀。我真不敢相信自己是在看一本書,而是認為這都是我經歷過,看到過的一系列真實事件,我仿佛用了十年的時間,見證了人們的身心變化,見證了世界的真實,見證了時代的變遷。
這種種回憶,如潮水般一次次涌上我的心頭,仿佛昨天才發生過一般,這種奇妙的感覺,沒有讀過這本書的人一定體會不到,這感覺就像是我融入了別人的生活一樣,少平、少安、孫玉厚、田福堂、田福軍、蘭香、潤葉、潤生、向前、秀蓮、玉亭、金波、惠英等人就在你身邊,只是他們看不見你罷了。這些人物無論是在外形、語言,還是性格、特點上,都被路遙刻畫的如此平凡,卻又引人注目,這無疑是書中濃墨重彩的一筆,錦上添花。這便帶給我沙漠中的清泉,寒風中棉衣,烈日下冷飲,黑暗中曙光般的感受,心靈上的升華。
回憶中,人的一生中有苦有甜,雖說很短暫,但卻又如此精彩。這是多么平凡的生活,每個人都經歷著各種考驗,卻又不放棄。也許嬌艷的玫瑰總有一天會凋零,變成小草,但往往經歷過風雨,便會出現彩虹,在你的你的身后會有一雙隱形的翅膀,永遠支撐著你走完人生之路。不要妄想生活會像漫畫里一樣,遇到困難與挫折之后,就會發生奇跡,那是不可能的。真正的奇跡是自己靠頑強的意志力站起來,真正的奇跡掌握在自己手中,沒有人會一成不變,更何況是過了十年以后。時間的磨礪,使人們逐漸變得成熟,除了身體上的,更多的是心靈上的變化。讀到這里,我想象著自己十年后的樣子,不禁輕笑起來。
總是從書中讀到自己,讀到現實。每每當我讀書讀得著迷時,我的精神便會與他們的精神相融合,碰撞出絢麗的火花。我欣賞少平勇于闖蕩的精神;我欣賞少安、秀蓮吃苦耐勞的精神;我欣賞潤葉的沉著鎮定;我欣賞曉霞的舍己為人。經歷了青春時期的悸動、悲痛、興奮,經歷了暴風驟雨般的打擊與阻難,使人們練就了堅強,練就了不屈不撓,練就了忍耐。
有人在時光中耀眼奪目,有人在時光中被淹沒,但善良正直的人永遠不會消失,每每提到這種像少安,少平,田福堂,田福軍這樣的人,我的心中總是懷著一種敬畏之情。事實上,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我們總會經歷一些大濤大浪,才會明白人生的真諦,真正的使命。努力過,奮斗過,快樂過,傷心過,愛過,痛過,這才是人生。
出自路遙筆下的平凡的世界,講的是平凡世界中平凡的人的平凡的事,但總是令我感到不平凡,總是能讓我讀過之后,冒一身冷汗,被震撼到了。
每個人身處平凡的世界,卻不甘平凡。其實平凡的腳步也可以走完偉大的行程。希望你們為了自己的不平凡而活出精彩!
平凡的世界讀后有感平凡的世界讀后感篇三
導語: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們每一個人,對于這個浩緲的世界來說,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這個世界也是平凡的,悲與歡、生與死、窮與富、世事的變更,于歷史的長河來說,無非是些平凡事。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長篇,全景式地描寫了中國現代城鄉生活,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平等人位代表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斗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令人蕩氣回腸。
我很喜歡路遙的出發點——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上幾千幾萬座村落中的一座。從小處著眼,作者刻畫出一個個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襯托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反映人們的思想,給人以親近,給人以啟迪。但路遙卻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說孫少平,我認為孫少平這個人物是全篇文字的主線,通過他的成長和成熟的經歷,展現給大家面前的是那個時代整整一代人對生活的憧憬與無奈。他受過了高中教育,他經過自學達到可與大學生進行思想探討的程度。作者賦予了這個人物各種優良的品質,包括并不好高騖遠。貧窮曾讓許多有理想的人們意志消亡,可在逆境中人們的自卑與懦弱我們沒有理由去嘲笑它,相反我們要用另外一種眼光去學會欣賞。那種戰勝自我,重塑信心的渴望中所表現出自卑里的堅強讓我敬畏,因為那也是一種精神。戰勝困難,擺脫束縛,讓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的體會生活中間的親情、友情、愛情,學會生活,懂得珍惜,對于我們這一代人,也是一種警醒。在路遙的世界中出現的都是平凡的人物,正是在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寫著人性中的善與美,丑與惡。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優點就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這點從孫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體現。他認識到了平凡,也選擇了平凡。
當我費力的打開第一頁的時候,就被一個雨雪描寫的場面給吸引住了:“…細蒙蒙的雨絲夾著一星半點雪花,正紛紛揚揚的飄灑著…”我喜歡景物描寫,給人美的享受,這可能是這本書給我的第一感受,春天到夏天,夏天到秋天,秋天到冬天,冬天又到春天,過度的非常自然,跨越了近10年的季節變化,相同的季節不同的手法描寫,讓我一覽宏圖。
最讓我賞識的是,從這些平凡人的故事中,作者也給我們引發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我們應該怎么去生活,我們對生活的態度和思考應該是怎樣的,書中多次提到對人生的'贛臺,這可能是這本書的深邃所在,也是這本書的精華。其中穿插兩個字交錯復雜的愛情故事。孫少平是幸福的,因為有田曉霞的出現。即使他們最終不能到一起,他們都是幸福的。這也是孫少平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一點,他遇到了田曉霞。然而,現實生活中能有多少人能找到自己的真愛呢?對于很多人來說,孫少平的愛情是讓人羨慕的。少安是平凡世界里面寫的最成功的人物,我是這么認為的。真的是把人物形象刻畫到了極致。我甚至感覺少安就是身邊的某一位人。他小時候因為無錢讀書而退學,他與潤葉的愛情是那么的讓人惋惜。是的,沒有浪漫。少安,他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這個家。對于家他沒有一點點的自私。為了家里能夠維持下去,他放棄了潤葉。盡管書中說他對潤葉是一種兄妹之情,但是我們不會忘記他接到潤葉給他告白信時他的那種喜悅,甚至抓狂。潤葉這么好的人,少安沒有理由不喜歡。只是我們的少安責任心太強,他在潛意識里認為自己給不了愛人幸福,因此他不敢去談愛情。他只有婚姻,沒有愛情。他的老婆必須是能夠與他一起撐起這個家的。再說到少安的事業,可以這么說,少安是一個很精明很勤勞并且思想很先進的人。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能夠發家致富并不超出我們的意料,他的經歷卻是幾經坎坷,幾度起伏。多么的現實啊,付出才會收獲。有得當然有失,事業上如日中天時他的妻子卻病入膏肓。這又是平凡的世界一大絕筆。
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人帶來崇高感。如果生活讓你感到痛苦,你一定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說過:痛苦難道會是白受的嗎?它應該使我們偉大!什么是平凡?那種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現狀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
這是一個喧囂浮躁、道德危機的時代,每一個還擁有夢想并在追夢的人都該再重溫《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盡管命運是那樣的不公,盡管社會有那么多的不公,只要你能夠不屈不撓、艱苦奮斗、勇往直前終能獲得最后的成功。每一個正在虛度生命的人都該讀讀《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珍惜。
《平凡的世界》對我的影響也許我現在還無法預測,有一點時肯定的,它給予我一種來自靈魂的震撼。它改變了青春時期的我。我的思想,我的行為,我的態度。真的無法言語,只記得那段時間自己好像很麻木,就像回到了那個時代,內心充滿著各種幻想。我開始變得多愁善感了,我感覺世界是多么的美好。
生活沒有如果,他們的命運告訴了我們,我們每個人的命運都受制于這個時代。我們不能完完全全的決定著自己的命運,我們要做的是怎樣讓我們更幸福。有遠大的理想很好,想平凡的生活也好,這只是我們追求幸福的一種途徑。
平凡的世界讀后有感平凡的世界讀后感篇四
;你我所處的這個世界是一個平凡的世界,路遙以他的筆僅刻畫了一個平凡人的奮斗歷程,一個平凡家庭的奮斗歷程,一個平凡人的成長過程,一個平凡家庭的成長過程,也許僅僅只是如此而已,但其實看似平凡,實則又不平凡,因為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
路遙以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全景式地展現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的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可最后卻不是以喜劇的結果來呈現,在書里面,并沒有看到真愛的結尾,也沒有看到幸福美滿的結局,只有主人公孫少平在這個多災多難的世界中默默的前行著,以一種積極向上的姿態迎接著,面對著苦難。
一個人是不會被打敗的,你盡可以打倒他。路遙先生對主人公孫少平的情感注入是真實的,頑強的,從一開始,那種精神便得到了最完美的詮釋,起初,那一段完美而寒酸的初戀,是靠最簡樸的飯食而引起的同病相憐,最后必然會無始無終的結束,再有后來與田曉霞財富地位如天壤之別的溫暖熱烈,卻是以陰陽之隔而結束,讓人痛徹心扉,不得不感慨命運的喜怒無常,它太愛捉弄那些堅強向上的人了,可孫少平還是沒有失去斗志,還是積極的面對著生活,這是一種奮發的精神。
對于所有人來說,痛苦是一種常態,不管世事如何變化,如何跌宕,支配人的總是他的精神,是他那不屈的意志。命運讓你走向何方,具體我們不得而知,但在這平凡的世界里,平凡的人總得經歷苦難,經歷著親情,愛情的失去,體驗著生活的酸甜苦辣,也許有過自卑,有過落魄,也有過豪氣干云,但經歷過后,所沉淀下來的是歷練后的人生,是身體里一顆不羈的靈魂。
平凡的世界所透露出來的是一種堅持,是要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去面對人生,面對現在的自己的精神。
當田曉霞在洪水抗災中,為救一名小孩而犧牲時,我的心愀然一緊,為何如此完美,真誠善良的田曉霞會隨著洪水而逝去,孫少平還在此方等她,而她卻去了彼方,相愛的兩人又成了形單影只,一個在天堂,一個在人間。
人的一生太匆忙,人總是無法為自己的人生畫上一個規則的圓,那些痛苦的片段,令人傷心的記憶,便是圓上凸起來的一塊塊,是那么的顯眼。
即使一切都已逝去,可生活還得繼續,用痛苦釀造出來的酒,那定會是極為醇厚的,孫少平得知消息后,他沒有仰天怒吼,只有默默的低頭哭泣,哭泣完又要繼續昂首走著自己的路。
時代的烙印深深銘刻在其中,就更增添了文章的好處,在特定環境下的思維,呈現著反反復復的,不停的錘煉著的人格與信仰,人們能夠從其中感受著時代的進步與人的成長。
里面的人物都有著自己各自鮮明的性格,也許濃縮了很多很多,但能夠客觀的對待,領略路遙先生的意境的話,那便能在自己的生活中借鑒與發揚。
真情的貫穿,是小說備受讀者喜歡的重要原因,一本好書不得不重溫幾次,一遍之后,便不吐不快。
路遙先生的的小說《平凡的世界》,不知讀了多少遍,每一次閱讀都有一種心靈上的震撼。最近一次讀后有感而發。
何其有幸跟隨者路遙先生的腳步一起走進了這個平凡的世界,遇到了一些平凡的人,也發生了一些平凡的事情。在一片黃土地之上,生活著社會各個階層的普通人,路遙先生用筆端把他們經歷的挫折、痛苦、勞動、追求、愛情與社會沖突交織在一起,形成了普通人在成長路上種種泥濘坎坷。
書中一直在敘寫著主人公少平生命中一件件平凡的事,這些事我們或多或少的都經歷過一些。少平是一位“攬工漢”,進城拉磚,用賺來的錢建窯燒磚,雖然干的都是體力活,但因為他追求努力,不久就從攬工漢成為了建筑工人。也正是因為他的不甘平凡,盡心盡力工作,成為了優秀工人。盡管后來遭遇了種種不幸,但他并沒有被不幸所壓垮,而是繼續打起精神與生活抗爭。這樣平凡的他,不正是一直再做平凡的事嗎?正如路遙先生所寫:“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斗;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就會珍重生活,而不會玩世不恭;同時,也會給人自身注入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
生活在當今這個繁華的時代,我們要比少平幸運的多。但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往往卻不能像少平那般樂觀和努力,盡管他生活在平凡的世界里,可他卻努力追求著不平凡的人生。毛衛寧導演曾這樣總結《平凡的世界》:“只要你的生活是靠你的雙手勞動創造的,你就應該獲得社會的尊重”。我很認同他的說法,當今社會,有人總說自己活得不夠快樂,試問不靠自己的雙手打拼,當離開家人羽翼保護之下的你,還能活下來嗎?至少活得是沒有尊嚴的,那何談快樂呢?書中寫道:“一個人精神是否充實,或者說話有無意義,主要取決于他對勞動的態度”。沒錯,無論什么人,生活質量的好與壞都取決于自己的勞動成果,所以少平通過勞動使自己強大的成長歷程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
對于我們來說可以說是特殊且沉重的一年,相信等到幾十年甚至幾百年過去了,即使我們不在了,這場嚴峻的疫情阻擊戰也將會被后代所口口相傳。期間最讓我感動的是在危急時刻,在祖國需要我們的時刻,我們九零后并沒有像老一輩所說的那樣不堪重任,反而擔起了保衛祖國,保衛家人的重任。不論是成為小小的志愿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平凡的小事,還是成為逆光之人,身披白衣戰甲,口戴防護面罩,“奮戰”在疫情戰役最前方,總會出現九零后的身影。何冰先生獻給后浪們的話語令我熱淚盈眶,也涌上了熱搜之榜,給與了作為后代的我們極大的肯定。記得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你們有幸遇見這樣的時代,但時代更有幸遇見這樣的你們,一個國家最美好的風景,就是像你們這樣的年輕人”。很開心能得到老一輩藝術家的肯定。在這個平凡的世界,我們每個人都是像少平一樣普普通通的人。在這浩渺的宇宙世界當中,也僅僅是滄海一粟,像我,像你,像他,像那野草野花,絕望著,但也渴望著;也哭,也笑,平凡著。但也正如路遙先生所寫:“我是一個平凡的人,但一個平凡的人,也可以過得不平凡”,那最好的世界也正是這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我曾經也經歷過失敗,當時高考的失利給我當頭一棒,經歷真的很痛,但現在的我很感激所經歷過的挫折與失敗。是那段失敗的經歷讓我有了無法忘懷的這三年時光,以另一種形式考上自己向往的大學,三年來我遇到了一群真心懂我的老師、一群知心朋友、還有一個更好的自己;三年來懂得了知識真的是越學覺得自己懂得越少,對知識充滿了渴望,有時候真的覺得時間不夠用,感謝每一位老師的教導,每次認真的聽每一位老師的侃侃而談,不論是專業知識、幽默趣事,還是生活瑣事都覺得好新奇,原來還有這樣的事情,我喜歡我眼里有老師而老師的眼里也有我的樣子,那種感覺真的很奇妙,感謝所有諄諄教導我的恩師,感謝朋友們的朝夕陪伴,一輩子銘記。
最后感謝在失利之際,有幸遇到同樣經歷磨難,仍努力生活的少平,你給予我力量,讓我重拾拼搏的勇氣,陪我渡過了那段難熬的時光,現在的我也一直拼搏在路上,是你讓我找到了久違的拼搏干勁。加油!每一位讀者,你應該像書中描繪的那樣,在以后短暫的歲月里,真正活的不負眾愛。希望少平的故事可以繼續在那個平行世界繼續給與我們力量,讓我們一起努力來創造并保護這個平凡而又美好的世界吧!
?
平凡的世界讀后有感平凡的世界讀后感篇五
導語:《平凡的世界》是路遙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長篇,全景式地描述了中國現代城鄉生活,透過復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平等人位代表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斗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令人蕩氣回腸。
寒假,我拜讀了路遙先生的這部反映建國初期社會狀況的著作——《平凡的世界》。
看完《平凡的世界》后,已將近子夜,腦中已經差不多混沌一片,想不起來是什么樣的感受,只是閉上眼睛便看見孫少平在悟得了人生的意義以后,幸福的向著屬于自己的地方跑去,在他的腦海中,是那個美麗而善良的惠英圍著紅色的頭巾帶著系著鮮紅色紅領巾的明明站在山坡上迎接著少平的歸來,他們是那樣的幸福,那樣的安寧,那樣的坦然,那樣的純凈。
平凡的世界讀后有感平凡的世界讀后感篇六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文集中分量最重的一部長篇,全景式的描寫了-現代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他描寫了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現代城鄉生活,刻畫了以孫少平等為代表的普通人的形象作品,反映了人生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斗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交織,整個作品讀來令人回腸蕩氣。
曾經讀過很多小說,也有一些小說,情節個-引人入勝的,讀之不愿意放下的,但卻沒有一本像路遙的絕筆之作,《平凡的世界》,這么深入人心的作品。看到書中平凡的世界中,一個個平凡的人物,就如他們正活在我們的身邊一樣。
從這些平凡人的故事中,作者給我們引發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我們怎么去生活,和我們怎么對待生活的態度,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人帶來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讓我們忍受痛苦,那你一定要咬緊牙關挺下去,正是這些苦難與痛苦,才會讓人偉大,那種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現狀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
我們每個人心理上總不希望悲劇發生,然而生活中并不是如此,我想這也是作者想要給我們揭示的東西。
故事的結局,少安的妻子被查出了重癥,少平深愛著的田曉霞,死于一場洪水中,我們想象中的那些美好結局并沒有發生,也許這正是作者承受了太多生活的苦,對生活體驗的深刻,感受到生活帶給人們的這種不完美,而正是這種不完美,才是更加打動人的一種美,正如維納斯的斷臂一樣,是一種殘缺的美,我們由此也理解了作者路遙,把這種美刻畫出來,那么我們也就理解他對作品中人物結局的安排了,正是如此安排,讓生活的真善美達到了統一。
生活沒有如果,平凡的世界告訴了我們,我們每個人的命運都受制于這個時代,我們不能完完全全的決定自己的命運,我們要做的就是怎樣讓我們能生活的更幸福,無論我們胸懷遠大理想,還是想要平凡的生活,他們都是我們追求幸福的一種途徑,無論怎樣,我們都不能失去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們要學會生活,懂得珍惜,感謝生活賜予我們的一切,任何時候都要用一種生生不息的虔誠和熱情去對待這個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讀后有感平凡的世界讀后感篇七
少平雖然是個只有高中學歷的農家子弟,但相對于他的同伴們,他更像是個“文人”:敏感、喜歡閱讀與思考、做過村里的民辦教師。所以當他來到一個大城市去試圖出賣勞力的時候,精神與肉體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
來到黃原的第一晚,為了省錢,他找到了曾有一面之緣的詩人賈冰的家里借宿。賈詩人實際上并不記得這位年輕人了,而少平又不愿投其所好偽裝成喜歡詩歌的樣子,所以賈詩人只是出于禮貌收留了少平,這一晚無疑是尷尬的。而當少平第二天找到活兒干,為賈詩人的孩子買了一盒餅干的時候,賈冰夫婦則驚訝中有些過意不去了,他們知道少平并不是個死乞白賴的人,是個很懂禮儀和道義的年輕后生。
為了生存,少平不得不去找一個遠方表舅幫忙。但由于是鄉下來的窮親戚,表舅兩口子并不介意將“不歡迎”毫無保留地、坦率地呈現在表情上和語氣中。
而少平卻不管不顧,一進門就用眼睛開始尋找水桶的位置,并以強行為別人服務的“氣勢”使得“驕傲的”親戚不再好意思發作,并且答應去到正在箍窯的書記家試著幫他找個背石頭的活計。臨去前,少平特意叮囑表舅,不要跟人家說我教過書……
更精彩的一幕在書記家出現了,書記開始不耐煩地說了句“小工早滿了”,估計是看到少平體格還不錯,就問了一句“工錢怎么說?”
表舅剛替少平說了句“行價都是兩塊一天”,少平馬上跟了一句“一塊五”!
“那你今天就上工吧!”書記吐了一口氣。
生存啊,能活著就比什么都強!少平抓住了這個本不是機會的機會!
對少平而言,機會抓住了,挑戰卻是無法想象的。光著膀子背著一百多斤的大石頭爬坡,每一步都讓少平處在半麻痹的狀態中,臉上的汗水如小溪一般,流在眼里蟄的生疼;而背上的石頭如刀片一般割在光背上。此時的少平只有一個信念,挺住!只有一個目標:背著石頭走到箍窯的地方!堅決不能倒下,東關市場還有那么多的小工在眼巴巴地等著機會……
三天下來,少平的脊背被壓爛了,睡覺的時候火一般地灼熱,不敢平躺,只能掀起背心把潰爛的脊背向上……是為了那每天一塊五嗎?也是,也不是!
半個月下來,少平終于挺過來了,背部的潰爛的皮肉結了痂,從刀割變成了深度的疼痛,而我們的少平也終于完成了從一個“文人”到“攬工漢子”的蛻變,他終于又可以在收工以后,窩在自己的爛棉絮中,拿起從賈冰詩人那里借來的書,竟忍不住讀出聲來:
“亞瑟坐在比薩神學院的圖書館里,正在翻查一大堆講道的文稿……”
平凡的世界讀后有感平凡的世界讀后感篇八
暑假里,我偶然發現書架頂層有一套我沒看過的書,厚厚的三卷本,書脊上寫著:平凡的世界,路遙著。
“這是什么書?”我好奇地問爸爸。
“一部好書,你可以看看。”爸爸伸手幫我取下來。
我抱著翻翻看的想法打開第一卷,沒想到立刻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此后二十天的時間里,我一鼓作氣讀完了這部被稱為“茅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激勵千萬青年的不朽經典、最受老師和學生喜愛的新課標必讀書”的長篇小說。
我最喜歡的是主人公孫少安和孫少平。由于家庭貧困,成績突出的兄弟倆都沒能完成學業,而是早早地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哥哥孫少安辦起了磚場,歷盡千辛萬苦使自己的家人過上了富裕的生活,帶領全村人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弟弟孫少平回到農村后也歷盡波折,從農民到鄉村教師,又到朝不保夕的攬工漢,再到煤礦成了一名礦工,由于表現突出當上了班長。他們經歷著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是在困難面前從不認輸。他們一點一點、堅韌不拔地努力,終于獲得了成功。
看完這部書,在我的要求下,爸爸媽媽帶著我坐上火車又轉乘汽車,去看了爸爸小時候生活過的農村。走在泥濘的鄉間小路上,站在已經很久沒有人居住的土坯房前,我的腦海中都浮現出小說里的那些人們。在這之前,我了解的只有自己的生活、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從沒有想到過作為農業大國的中國大部分地方是農村,更沒有想象在貧窮落后的地方人們過的是一種什么樣的生活,那里的孩子怎樣成長。
這部書使我知道了什么是平凡的生活,什么是腳踏實地的努力。我想,自己以后遇到困難的時候,一定會想起這部書,想起書里那些平凡而又偉大的人們。
平凡的世界讀后有感平凡的世界讀后感篇九
走進路遙筆下的《平凡的世界》,書如其名,這本書中的確是一個平凡的世界,人們出生,長大,工作,結婚,生子,老去,死亡,這一切都平凡無比,可人們以史詩般的品格,直面這個世界,在平凡中創造了不平凡,孫少平就是其中一員。
在孫少平高中即將畢業時,他們班的郝紅梅因為偷東西被抓,在此之前,郝紅梅把他哄閃過一回,理應來說,他應該冷眼旁觀,甚至幸災樂禍,但他沒有,他以一個純粹的朋友身份,以一個善良人的身份,幫助了郝紅梅,對自己的仇恨拿得起,放得下,這是不平凡的。
孫少平長大后,因為他讀過許多報紙和書,所以視野很寬廣,可他是一個農民,所以他矛盾無比,便進城攬工,在他給曹書記干活時,因為主家知道他是一個讀書人,便給他安排了一些輕活,使他感受到了人性的溫暖,他便爭搶著為曹書記家干一些重活,到最后發工資的時候,曹書記多給了她一些錢,但他堅決不收,反而給了曹書記5元錢,這是不平凡的。
在另一家主家干活時,做菜小女孩晚上受到了主角的凌辱,孫少平憤怒無比,在他貧困無比的時候,馬上辭工,并幫那個小女孩也辭了工,并給了那個小女孩兒50元錢,這是不平凡的。
雖然孫少平每天牛馬般的勞動但他并沒有忘記他是一個讀書人,每個周六他都會去田小霞家借一本書和報紙在晚上工人們都睡著的時候,他才在微弱的燭光下悄悄的看,這是不平凡的。
田曉霞是孫少平的同學,每次孫少平去借書的時候,田曉霞總會和他討論一些書中的問題,兩個人思想上互通,非常聊的來,于是,田曉霞就喜歡上了孫少平,但田曉霞是地委書記的女兒,還是一個女大學生,兩個人身份差距巨大,門不當戶不對,但孫少平并沒有放棄,這是不平凡的。
孫少平只是《平凡的世界》中不平凡人們中的一個,還有很多像他一樣,在平凡中創造不平凡的人,我們不應被世俗帶偏,認為不平凡就必須干一番大事業,其實生活中處處都有不平凡,我們不需要刻意要求自己。
只要做自己想做的事,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就能活出不平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