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憑借其獨特的表達方式和藝術性的結構贏得讀者的贊賞。這些優秀作文范文通過不同的寫作技巧和表達方式,展示了作者的獨特觀點和深度思考。
四年級第一次包粽子(模板14篇)篇一
今天是我期待已久的端五節,也稱端陽。按照中華的民風民俗,在這一天,人們要包粽子、賽龍舟、掛菖艾、猜燈謎……其中,有我盼望已久的要數包粽子了。這不,今天媽媽在包粽子,我便誠懇地向她討教一番,也迫不及待地想親手來包包粽子。
我先看媽媽演示了一遍,只見媽媽拿著箬葉,三下五除二就包好了一個大大的粽子。我在一旁看得眼花繚亂,看完了后仍是一頭霧水,不知道粽子怎么包出來的。沒辦法,我硬著頭皮上場了。只見媽媽端上來一大碗花生、綠豆和糯米。我開始在心中默默為自己加油鼓勁。
我雙手一拍,拿起一張箬葉,觀察了一番媽媽的動作后,就依照葫蘆畫瓢開媽做。先將箬葉卷成一個上寬下窄的圓錐小筒。誰知我是在半夜里收玉米—瞎掰呀!卷出來的圓錐小筒不是孔大,就是形狀太扁平。這時媽媽教我手要倒過來轉,使箬葉呈圓錐形才可以。我依言照做,不一會兒工夫,一個圓圓的小筒便出現在我的眼前。
接下來便是放糯米了。不愧是浸泡過的糯米,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它竟然變得如此黏勺。一勺舀下去,有幾十粒粘在勺上。我連忙放入箬葉“筒”中,可是放進去的糯米和綠豆像水滴一樣爭先恐后地順著箬葉的縫跑出來。我急忙放入紅彤彤的花生“鎮壓逃兵”又繼續深一勺淺一勺地放入糯米。
大家都吃過粽子吧?那你包過粽子嗎?
聽到通知,全校小記者就火速趕到食堂,在老師的指揮下排好隊,來到指定地點。只見桌子上早就準備好了材料:有蛋黃呀肉呀紅豆呀,當然,還有必不可少的粽葉和糯米。每一桌上還放了“樣品”:紅豆餡那桌是四角粽,肉餡那桌是三角粽,蛋黃餡那桌是枕頭粽。老師先向我們介紹了這些材料,就讓我們選擇喜歡的餡料那桌去包粽子。
我和陶搶先來到了看起來難度最大的四角粽一桌。廚師阿姨先教我們選粽葉,再手把手地教我們包粽子。只見阿姨先把粽葉卷成兩個小三角,把它固定好后放在一邊,一個“半成品”就完成了。阿姨又做了同樣一個,然后在兩個“半成品”里面裝滿紅豆和糯米,再用專門系粽子的線把它們系在了一起,一個四角粽就完成了。
接下來就輪到我們來“大顯身手”了。我選好粽葉開始包了,誰知在第一步上就出了差錯——小三角怎么也卷不起來,還弄破了兩片粽葉。吃一塹長一智,我仔細回憶阿姨的步驟,終于找到了出錯了地方,原來我把粽葉卷反了。找到了訣竅,我又重新包了一次,耶!終于成功了!
做好了兩個小卷,我再在里面裝滿糯米和紅豆,又學著阿姨的樣子,用線將粽子的兩部分組合起來,一個四角粽終于完成了!我松了口氣,這才抬起頭來看周圍的情況。陶的粽子也包好了,而且包得挺不錯,比我的稍大些。這時,班長翔跑了過來,手里舉著他的作品——一個枕頭粽,可是,我們怎么看都不像枕頭,卻像一個長方形,哈哈,原來是因為他的線沒系緊!小記者們都包得差不多了,每一桌上都堆起一座座“粽子山”。看著這些我們親手做出來的粽子,大家都很有成就感。
去年端午節的前兩天,一年段組織我們親子游活動。那天大清早五點多我就起床了,卻痛苦地發現窗外下著大雨,讓人很揪心,我盼望著雨早點停下來。快八點時,雨漸漸小了一些,我十分警惕,十分小心,十分安靜,十分沉默,十分害怕老師打電話來說不去了。過了半響,沒有電話來,我才放了心,就和爸爸媽媽趕到會合地點。
本次親子游的活動之一是去田坂村包粽子。雨中的田坂村披著輕紗般的霧,青山隱隱,碧水迢迢,家家戶戶的屋檐上垂掛著水晶似的雨簾,村里十分寧靜,偶爾傳來幾聲雞鳴狗叫。
我們下車不久,就有村民來接我們去他家了。我們進了一戶農家。廳堂中坐著一個大嫂,旁邊放著一盆青青的葉子,樣子象柳葉,但比柳葉長,比柳葉粗。大嫂熟練地拿起兩片葉子,折出一個小圓錐,往里邊放點浸好的糯米,再靈巧地折幾下,抽出一根小草繩,象走迷宮一樣,把繩子在粽子上繞了幾圈,打個結,一個“四角圓錐體”――粽子就完工了。我們也躍躍欲試,大嫂又捧出一盆粽葉,大家蜂擁而上,把一大盆葉子搶得個精光。我興致勃勃地拿起兩片葉子,照貓畫虎地折了起來,好不容易折出一個小圓錐體,往里邊放米時,米從下邊漏了出來,簡直就是一個漏斗,媽媽出手堵住了漏洞,我們七手八腳地用葉子把米包住了,但發現只有三個角,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了,忙抽根草繩往上捆,用力一勒,哦也!“棕子”散了。我和媽媽向大嫂求教,認真學習,終于成功地包出了兩個小粽子,老師戲稱它們為“雙胞胎”,我樂呵呵地抱著“雙胞胎”拍了張照片。
成長過程中每個精彩的第一次都像耀眼的繁星般閃耀在人生夜空中。如:第一次游泳、第一次自己放學回家、第一次洗碗……而我今天要和大家講述的第一次是我包粽子的經歷。
去年端午節,我第一次和媽媽一起包粽子。我學媽媽的樣子,先把粽葉卷成一個漏斗狀,再把白花花的糯米放進粽葉底部。這時,“哎呀呀!”我突然大叫起來,“怎么啦?怎么啦?”媽媽忙問。原來呀,是我的糯米剛放進去就“嘩啦啦”的撒了一地。
媽媽說:“一定是你的粽葉沒有卷好,再來!”
我又開始卷粽葉,這次我捏的緊緊的,卷好粽葉,媽媽幫我放米,還把事先準備好的蜜棗放在了糯米中間。蜜色的棗搭配著白色的糯米,在我看來,異常好看。再在最上面勻稱地撒上幾顆美味的葡萄干,然后,再鋪上一層薄薄的糯米。
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劃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你會包粽子嗎?下面是語文迷整理的寫包粽子的作文范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四年級第一次包粽子(模板14篇)篇二
端午節來了,我們全家都很高興,特別是我,更是躍躍欲試。為什么呢?因為奶奶要教我包粽子。
往年都是奶奶一個人包粽子,今年又加了一位新成員,就是我!端午節前一天,奶奶準備好食材,我就跟著奶奶學包粽子。她拿來一張粽葉,隨便用手一卷,粽葉很快成了一個圓錐形。我學著奶奶的樣子,迫不及待地拿了張葉子,也許是沒有抓緊吧,葉子竟從手中掉了出來。奶奶見了,就指點道:“哎,你看著我,左手捏著葉子一角,右手將葉子往里卷,下面一拉緊就好了。”在奶奶的細心指點下,我終于卷好了粽葉。
接著,奶奶用勺子舀了一勺米倒在喇叭狀的粽葉里,然后伸出兩根手指插進去均勻地攪動,以便讓它填滿粽葉的每個縫隙。接著,又放入一根排骨,周圍再撒上些米蓋住。我緊盯著奶奶的一舉一動,小心翼翼地學著她的樣子做。我用手指攪動著粽葉里的米,想把粽葉填充實,可是米還是從邊角漏了出來。奶奶看了看我,說:“你動作輕一點,肉都快要讓你摳出來啦。”我抬頭看了看奶奶,不好意思地笑了。沒一會兒,粽葉里被我填滿了米和肉,嚴嚴實實的。
這時,奶奶的右手扯過兩根粽繩,在粽子尖角的地方捆了兩圈,用力地扯緊,把繩子打了個結。就這樣,一個菱形的粽子就包好了。我羨慕地看著奶奶包好的粽子,照著樣子捆了兩圈。看著自己的“作品”,雖然不像奶奶包的那樣棱角分明、充實飽滿,但我還是很開心。這可是我第一次包粽子呢!
隨后,我雙手捧著粽子,高高舉過頭頂,像在比賽中奪得冠軍的運動員那樣繞著家人跑了幾圈,嘴里還喊著:“成功啦!成功啦!”家人看我開心的樣子,都沖我豎起了大拇指。
雖然我包的粽子并不好看,但總而言之,我第一次包粽子成功啦!
四年級第一次包粽子(模板14篇)篇三
我愛吃香噴噴的粽子,也看過別人包粽子,卻從未自己動手包過。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開眼界了。
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認為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天才的我,我一定會不學自通。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才明白能把粽子包得漂亮而結實非常不容易。
開始動手,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放上幾顆紅棗,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極了,沒想到包粽子比想象中還順利。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淘氣的小孩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倒出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
哈哈,經過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后的,也是最簡單的步驟——扎棕繩。小意思,看我大顯身手。粽子要包扎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先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還認為奶奶包的粽子樣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張地用棕繩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只要不隨便碰到繩子,也是十分結實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種各樣的粽子在奶奶手中誕生,可我連一只都包不好,不行,我不能退縮,不能氣餒。有了失敗,我小心了許多,也成功地包出了許多像樣的粽子。
粽子,大家一定吃過吧,但你有沒有包過呢?今天,在綜實課上,我體驗了一次。
王老師把一些同學剩余的粽葉發到各個同學手中。耶!有粽葉了!可新問題來了,沒有糯米!這時,劉沭言從前面轉過來:“咱們一起做吧!我有糯米!”天助我也!“好,太棒了!”我先拿起了一片粽葉,先把它卷成一個圓柱,再把下面的慢慢收緊,但這個方法不行,一會頭大了,一會兒那個尖的地方有洞了。突然,老師洪亮的音聲再次響起:“粽子怎么包呢?先用一片粽葉,用兩根手指夾住靠近頭的地方,將粽葉旋轉,在三分之一處折成漏斗圓錐形,一定要用手握好然后一翻,一個沒有底的圓錐就好了。”這個方法好!我成功了,接著往里面放糯米,還放了一顆大蜜棗!可誰知有水,一個好端端的無底圓錐變成了“過濾器”,好不容易等水流走,糯米一下子涌進圓錐。我又笨手笨腳地把線纏好,一個“啥也不像”出現在了我眼前。
今天的午餐,我們各自都吃到了自己包的美味粽子,這個粽子,里面有著特別的含義……有老師的言傳身教,有同學友情幫忙,有自己的快樂體驗。美味啊!
臨近過年,家里已經忙著準備年貨,其中,自然少不了粽子的身影。這不,剛到老家的第二天,我就湊到來我家幫忙包粽子的婆婆們身邊,誠懇的討教,想要學會這門手藝。
我先看太婆演示一遍:太婆拿來兩片粽葉,疊在一起,手不停地動著,三下五除二便把一個小巧可愛的粽子給做出來了。而我卻在一邊看得眼花繚亂,看完了還是不知如何包好。唉,又不能說自己看不懂吧,只好硬著頭皮上場了。
我搬來一個小椅子,拿起兩片粽葉,想太婆一樣把它們疊起來一卷,卷成一個“漩渦”。誰知粽葉跟本不聽我的話,卷出來的“漩渦”不是孔太大就是形狀太扁。在一邊看著的太婆笑著對我說:“這粽葉是兩面正,手要倒轉呈圓形才可以。”我聽了太婆的話,一邊看她的動作,一邊自己也有模有樣的卷著。不一會兒,棕的外表就包得可以見人了。接下來就是放糯米了,不愧是浸過的糯米,竟然格外的黏手,一手抓下去,有幾十粒都黏在手上。我小心地握住粽葉,另一只手把糯米放入粽葉“筒”中。可是,塞進去的糯米好像并不喜歡這個“新家”,爭先恐后地順著葉縫逃出來。我連忙把粽葉包緊,有放入大蜜棗來“鎮壓逃兵”,又繼續深一把淺一把地放入糯米。等到粽子填滿了,便蓋上“蓋子”,可是蓋上的粽子里的糯米又開始頑皮地往外鉆。我連忙抓掉一把糯米,又趕緊把它綁好,丟下它逃之夭夭了。
第二天,吃到自己包的,產檢不合格的露餡粽子后,我不禁嘆了一口氣: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有門道”呀!
我只會吃粽子,但不會包粽子。
農歷五月初五的時候,我看見奶奶正在廚房里忙忙碌碌的,我好奇地問:“您在干什么?”奶奶笑著說:“我在包粽子。”我興奮地說:“哇!我最喜歡吃粽子啦!”奶奶依舊笑著說:“過一會你就可以吃了。”說完,又繼續包起來。我看了有半分鐘,突然乞求地對奶奶說:“您讓我包一下粽子吧。”奶奶經不住我的央求,只好讓我試一試。
我先挑選好粽葉,放在水里洗干凈,哇!真像一條條腰帶。再把米也洗干凈,放在盆里,然后把粽葉一折,就像“漏斗”一樣。奶奶突然對我說:“別把粽葉折破了,還有,舀米進漏斗時,手要握實,不然,就不結實。”我聽了之后牢牢地記在心里。我小心翼翼地嘗試著。
不過還是有偏差:米填少了,粽葉破了無法包。我不氣餒,有做了一個,我覺得還是不行:米填多了,絲線扎不住。終于,第三個包成了,一個粽子變成了一個小星星。不過和奶奶包的放在一起,我的還只是“丑小鴨”。我心想:我一定要做的更好,我又做了一個又一個,一個比一個漂亮,我高興極了。
最后,我把粽子交給了奶奶,奶奶把一個個像小星星的粽子倒在了鍋里,它們像一群小雞奔向窩里。聞著粽葉的香味,我口水直流。奶奶看見了:“看你這個樣子,真是一只小饞貓。”
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這一天,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我和媽媽也準備在家里包粽子。
一大早,我們便來到了集市上,挑選粽子葉,經過仔細挑選,我們買的是一種又寬又長的葉子,因為對于我們新手來說,這種葉子毋庸質疑是最好包的。
四年級第一次包粽子(模板14篇)篇四
我們全家都喜歡吃大肉粽。因為愛吃,周末,我和媽媽一起包肉粽了啦。
隔天晚上,媽媽把肉切成了塊狀的小正方形,然后把切好的肉放進一個大碗里,再加入醬油、黃酒、鹽等調料攪拌均勻,腌制一個晚上,第二天備用。
早晨,媽媽把腌制好的肉放在桌子上,把箬葉(粽子外面包的那層葉子)放在裝滿沸水的鍋子里泡一會,泡過的箬葉干凈、好包還不容易裂開。然后把糯米也用開水泡一會,等它漲起來就可以包了。泡過水的糯米扎成的粽子,煮起來更容易熟。
一切就緒后,媽媽就動手包粽子了:“媽媽先把箬葉從中間開始卷成一個小漏斗,再往里倒入一小把糯米,還拿了一根筷子捅了捅,我問媽媽為啥這么做?媽媽說這是讓它更緊一些。而后就往里放一兩塊腌好的肉塊,接著再加入一些糯米壓實,馬上把箬葉包上,最后,媽媽拿起事先準備好的棉線,用牙齒咬住一端,在粽子上開始繞圈,直到把它五花大綁才結束,于是一個漂亮的肉粽就大功告成了。媽媽一個接一個的包著,還把它們排列整齊,好看極了!”
我試著模仿剛才媽媽的步驟做了起來,中間媽媽還不斷指點我,但我還是一會漏米,一會兒散開,狀況百出,包粽子比我想象中的要難很多。看著我做成的第一個粽子,形狀不是很好看,有點頭大身體小,還能看到漏出的糯米粒,線也是松松的,完全不像媽媽做的那么好看。于是我給自己鼓了把勁又繼續包下一個了,第二個好一點,第三個更好一點了,看著我包的越來越像粽子了,媽媽笑了。我一把抓起其中最“好看”的一個粽子,舉了起來,叫媽媽拍了張照片,傳給身在遠方的爸爸看看。
看見照片的爸爸說:“他仿佛也聞到了粽葉飄香的味道,好清香啊!”此時此刻,我終于明白了一個道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從現在開始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四年級第一次包粽子(模板14篇)篇五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快到了,于是我們班主任黃老師——舉辦了一個節目,就是——餃子!
我覺得黃老師舉辦的這個節目很有意義:一是可以學做粽子;二:可以打包給父母吃;三、我們可以繼續過端午節。
首先,在:我們需要把粽子葉、粽子繩、糯米、紅棗、紅豆、綠豆等所有材料清理干凈。然后再泡一遍。糯米浸泡至軟如熟飯。紅綠豆最好泡半小時左右;紅棗要清洗。所以第一步就完成了。
第二部分:我們應該學會如何包裝。我們會把兩片粽子葉疊在一起,然后中間放一些糯米,綠豆,紅豆,紅棗。然后把一端放進中間包,再把另一片葉子放進中間包。最后,把繩子從一邊系到另一邊。最后,把兩根繩子綁在一起。然后我包的第一個粽子就吃完了。但是我的包不好看也不丑,但是我還是很喜歡。因為這是我第一次,所以不反感。其他同學也差不多。他們第一次吃得太飽,但并不反感。
上節課只包了四個粽子,很開心!因為終于學會做粽子了,終于可以給家人做了,終于可以幫祖國過端午節了,所以很開心。我喜歡做粽子!
四年級第一次包粽子(模板14篇)篇六
課上一聽要包粽子,我非常激動,興沖沖地坐在椅子上,椅子上就像著火了一樣,怎么也坐不好,眼睛一直盯著那個鐵鍋,里面有滿滿一鍋粽葉,旁邊還有一些白白的糯米和紅紅的大棗,我的心一直在激烈地跳動。
過了一會兒,老師發給了我一片粽葉,我試探著,動手去把粽葉弄成小碗形,可是,一次又一次,我的粽葉還沒弄好。我又試了一次,這一次我細心地看馬老師的示范,然后低頭認真地做了起來。這一下,終于做好了,我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我又看了看旁邊的同桌,他早早地弄好了。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包一個精致的粽子拿回家,給爸爸媽媽嘗一嘗!
我小心翼翼地拿著小碗走到老師那里,我用手抓了一些糯米,中間加了一個小棗,然后又在上面蓋了一層糯米。接下來,我把上面的兩小片粽葉折了下來,把糯米蓋住,就像蓋上了一個小蓋子。我又取了兩條小繩把粽子捆緊,我正在捆的時候,小粽葉好像在說:松一些,我馬上就要被你勒死了。這時,我聽見糯米仿佛在說:小主人,緊一些,對,很好,謝謝你,讓我穿上了一件衣服。粽葉和糯米激烈地爭論著。我無奈地嘆了口氣。不好,粽葉突然碎了,米都跑了出來。我心想:沒戲了,米太滿了。我正愁怎么辦呢?這時,我又看見了一條繩子,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我拿起繩子,終于把它修補好了。
老師說要推銷粽子,我靈機一動,向老師要了一張彩紙,人靠衣裝,粽子靠紙裝。哈哈!我的想法還不錯吧!
這是我第一次包粽子,雖然包的不是很好看,但我明白了堅持就是勝利!
去年的端午節,媽媽教我包粽子。包粽子要準備的材料有:粽葉、生的糯米、生的餡、繩子等。
首先要把粽葉弄成一個立體的三角形,留一面放糯米和餡。可我怎么也弄不起來,于是我有點氣餒。媽媽鼓勵說:“堅持就是勝利,加油啊。要相信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聽了媽媽的鼓勵,我一試,果然成功了!接著放三分之一的糯米,然后放三分之一的餡,餡可以放肉餡、菜餡、豆餡、蛋餡……再放三分之一的糯米。做到這幾步的時候,我非常緊張,生怕自己一不小心放多了,或放少了。然后把粽子包上,綁上繩子,這一步很關鍵,如果綁不好,很容易就會散掉,我綁的時候要請媽媽來幫忙。就這樣,一個粽子包好了。最后當然是把粽子扔進高壓鍋的血盆大口里煮熟啦,這件事也當然要由媽媽來做了呀。
四年級第一次包粽子(模板14篇)篇七
尖尖的角,散發出淡淡的清香,翠綠的葉子上,纏繞著細細的青藤。還記得,生活報小記者團伴著粽香,與端午再次相聚。
包粽子大賽成了我在端午最大的樂趣。
小記者們圍在桌旁,仔細觀看著包粽子的方法,先把粽葉卷成圓椎形,再把糯米沖進粽葉中,拿起一顆晶瑩的蜜棗墜入糯米中,如鑲嵌在白瓷上的琉璃,令人饞涎欲滴,用上面的粽葉把糯米封好,將這白瓷般的珍饈,藏在這充滿清香的粽葉中。
用一根細細的馬蓮,就像纏繞的青藤,將糯米緊緊地封在粽葉間,取一頭一尾打一個漂亮的蝴蝶結,這個飽滿的粽子拿在手上清香無比。
是該我們一顯伸手的時候了,面前放著滿滿一大盆糯米,心里也懷著滿滿的自信,拿一片涼涼的粽葉學著阿姨的樣子卷成圓椎形、裝米、放棗、包起,可誰知葉子太軟,一邊裝米,一邊從下面漏出,米裝得滿滿的,葉子蓋不住上面的口,一個粽子包完之后,糯米漏了一半。
無奈之下,我順手又拿了一片葉子,纏在粽子上,再用馬蓮打上結,就像舊時綁腿的棉褲,形狀不算完美,可卻別具風趣。
初次上陣,在短短的三分鐘內,包了四個粽子,也算是不錯的戰績吧!
粽葉真香,輾轉了幾個小時,手上還留有濃濃的粽香,讓我不禁把手靠近鼻旁,細細享受著獨有的粽香,氤氳在鼻尖旁,讓人回憶起端午,憶起龍舟上的呼喊聲。
四年級第一次包粽子(模板14篇)篇八
滿盆碧翠嫩綠的溫濕蘆葉,白花花的江米,誘人的花生、大棗,雖還沒有煮熟,卻令我垂涎三尺。看著奶奶在葉片、江米以及配料之間挑來揀去,我終于忍不住了,跑到奶奶身邊嚷嚷:“奶奶,我也要包粽子!”
那時我才七八歲,正是小孩子好奇大膽的年齡。奶奶拉過一個凳子,笑著讓我坐下。我便笨拙地學著奶奶的樣子,從裝有蘆葉的盆里,揀出三片不同的葉片:一片是新葉,兩片是有些暗色的老葉,并將三片葉子浸入水中。沾了水的葉片滑滑的,手感很好。奶奶讓我看她的手法。只見她把三枚葉片依次排開,一手捏住一端,一手在中間猛地一卷,同時左手一拽,那蘆葉就乖乖變成了一個漏斗狀的物體。我看呆了,努力地回想方才奶奶的動作,捏住蘆葉一端,還沒等我做出第二個動作,那葉片就一下子彈回來,弄得我一身水。我又換了只手,嗨,這下好多了,總算把蘆葉卷好了。奶奶指指大盆里的江米,示意我抓一把進去。我撈了米正要往蘆葉里放,奶奶卻先放了顆大棗進來,輕聲說:“來,先堵上,再放米。”
這時的陽光有些刺眼,我正要伸手擋光,卻突然想到手中還有沒包完的粽子,只好向邊上挪了挪。我看著奶奶包粽子的步驟,突然一下子明白了。隨即也壓了壓米,扯股繩,三下五除二地纏好線。可是,當我把包好的粽子放在一旁時,奶奶大笑起來,我的線纏得太密,都快看不見粽子了。
粽子很快就被扔進鍋中游泳去了。今天收獲很大:我會包粽子了!
四年級第一次包粽子(模板14篇)篇九
我愛吃香噴噴的粽子,卻從未自己動手包過。
端午節又要到了,我看見奶奶在廚房里包粽子,趕緊跑過去讓她教我。我乖乖地呆在奶奶身旁,奶奶邊示范邊講解,我聽了一會兒就不耐煩了,覺得包粽子不過是小事一樁,便摩拳擦掌,準備大顯身手。但我我真正實踐起來時,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要包得漂亮、結實還真不容易。
開始包了,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葦葉,學著奶奶的樣子折出一個角,在角筒里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再塞進一大塊肉餡,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極了,難度系數不高,比想象中的還要順利。可是,當我在上面蓋葦葉時,糯米就像淘氣的孩子,不聽我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奶奶替我“解了圍”——用手抹掉一些糯米,才蓋上葦葉,我才舒了一口氣。
哈哈,經過這個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后一道程序:扎粽繩。包過粽子的人都知道,粽子要包得扎實才好吃。我接過繩子,看奶奶包扎,覺得非常老土,就自作主張換了一種綁法,把繩子扎成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大功告成,我把千辛萬苦包好的粽子放入盆中,剛一松手就聽見“嘩啦”一聲,繩子松了,葦葉散開,糯米全灑到盆里了。
看著各種各樣的粽子在奶奶手中變魔術似的誕生,我卻連一個都沒包好,我很不甘心。接下來我不敢那么隨隨便便包粽子了,我一步一步重新開始,也加倍地小心起來。上天不負有心人,一個像模像樣的粽子終于躺在了我的手心。
晚上,我吃著和奶奶一起包的粽子,覺得特別香甜。
四年級第一次包粽子(模板14篇)篇十
今天是端午節,我家附近的一家大商場舉行一場包粽子比賽。懷著不同的目的,我與我奶奶一同來到了比賽場。我奶奶是個包粽子的行家里手,她打算來參加比賽。我覺得這樣的比賽很有趣,擠進來看熱鬧。
第一場出場比賽的是兩位老大媽。她們的手腳都很麻利,用粽葉造型,用勺子填料,用繩子捆扎,有條不紊。時間還只過得一分鐘,左邊那位胖胖的大媽已經包好了兩個粽子,右邊那位瘦高個的大媽稍微落后了一點點。高個子大媽見自己落了后,她不甘示弱,立即加快了速度,迎頭追趕……最后,胖大媽共包了七個,高人子大媽包了六個。
比賽一場比一激烈,觀眾的熱情也一浪高過一浪,場內不時響起一陣一陣的熱烈掌聲。我奶奶因為參賽選手的名額限制沒有參加比賽,她也成了一名粉絲。
四年級第一次包粽子(模板14篇)篇十一
成長中有許多看似艱難的事情,但只要你去嘗試,就一定會成功。
記得有一次,在端午節的時候,我要幫奶奶包粽子,就跟著奶奶學習了怎么樣包粽子。
我們先去了菜市場買豬肉、粽葉和糯米,然后回家把肉用調料腌制起來,接著把糯米泡好,再加入一些醬油,準備好了這些,就開始包粽子啦!
我按照奶奶教我的方法,先把粽葉折成一個三角形,用勺子放一勺糯米,接著夾幾塊肉放到糯米上,最后把多出來的另一半粽葉按到已經放滿餡料的一個角上,并折起來用毛線綁起來。但這時,我的粽子里的粽米“跑”了出來,接著整個粽子就“散架”了。為什么會這樣呢?我都是跟著奶奶的步驟包的呀?到底哪里出了問題?我愁眉苦臉地想著,奶奶見我皺著眉頭對我說:“你前面的步驟做錯了。”奶奶把粽葉折好給我看,我明白了,就重新按那樣的步驟包了起來,可難題又來了,我的粽子又“散架”了,我心里不禁有些灰心,怎么又包不好了呢?我是不是永遠都學不會包粽子了呢?奶奶耐心地鼓勵我,說:“別灰心,你只是綁線綁得不夠緊,綁緊了就不會了。”聽了奶奶的話,讓我有了信心,再嘗試著自己包,在綁線時每一下都使勁拉緊線繩,終于,粽子包好啦,不會“散架”了,我高興極了!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挫折,但是,只要我們有信心又能堅持,什么事都能成功。
四年級第一次包粽子(模板14篇)篇十二
今天是端午節,我家附近的一家大商場舉行一場包粽子比賽。懷著不同的目的,我和我奶奶一同來到了比賽場。我奶奶是個包粽子的行家里手,她打算來參加比賽。我覺得這樣的比賽很有趣,擠進來看熱鬧。
像我一樣來看比賽的人很多,把比賽場圍了個里三層外三層。報名參賽的人也不少,賽場的組織者按報名的'先后順序確定了一十四人參加比賽。參賽選手組合成兩個人一組,比賽一組接一組地進行。賽場中央的一張條形桌子上面,分左右擺放著兩盆洗凈的糯米,兩疊粽葉和兩束扎繩。比賽的規則和要求都很簡單,兩人同時開始,在三分鐘時間內包好的粽子數量多的一方獲勝,如果完成的數量一樣多,則以先完成最后一個的一方獲勝。
比賽一場比一激烈,觀眾的熱情也一浪高過一浪,場內不時響起一陣一陣的熱烈掌聲。我奶奶因為參賽選手的名額限制沒有參加比賽,她也成了一名粉絲。
相關專題:尚無數據
四年級第一次包粽子(模板14篇)篇十三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又到了,家家戶戶都開始包粽子、吃粽子、品粽子了。
今天,正好學校舉行品粽子和包粽子,我們準備了一些箬葉和糯米,準備包粽子。到了教室我先把手洗了一下,在跟著老師學包粽子。只見老師先熟練地把箬葉折成一個漏斗,然后將糯米灌進箬葉折成的漏斗,又在糯米的中間嵌了一顆蜜棗,用手將糯米丫的嚴嚴實實,接著將粽子折成四個棱角,一個粽子便在老師手上誕生了。
見此情景,老師連忙過來幫我解圍。經過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后的,也是最簡單的步驟——扎棕繩。小意思,看我大顯身手。粽子要包扎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先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還認為奶奶包的粽子樣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張地用棕繩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只要不隨便碰到繩子,也是十分結實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幾經失敗,終于做出了一個粽子。它什么也不像“三角形”、“圓形”等。
在一個個鍋子里正散發出自己動手做出來的香味了,這就是自己動手做出來的結果。
四年級第一次包粽子(模板14篇)篇十四
周日,我參加太原晚報組織的小記者活動。一開始,我就迫不及待地站好了隊,想早點進去,我分在第五組。
我們來到了一樓大廳,只見桌旁有一位阿姨,桌上擺滿了紅棗、米、粽葉。起初,我們并不知道粽子怎么包,可是經過阿姨的講解、教導,慢慢的,我經過幾次的努力,成功地包好了一個粽子,雖然我包得很慢,但是我很用心。過了一會兒,我包的粽子已經有五六個了,它們一個比一個好。老師看了我的表現,派我和另一名同學去參加包粽子比賽,比賽規則是看誰包得最快。比賽開始了,只見同學們一個個眼疾手快,不一會兒就全部包好了,我也不例外。比賽結果出來了,我雖然不是冠軍,不過也得到了獎品——一袋粽子。
活動結束后,我拿著粽子讓媽媽看,媽媽一個勁地夸我。回到家后,我讓媽媽煮粽子,粽子煮好了,我請媽媽、爸爸、妹妹品嘗,他們都夸我手藝好。這次活動我收獲很大,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