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秀的讀后感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初中篇一
在這個暑假里,爸爸給我買了很多書,我讀了一本叫《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講了小豆豆在學校里發生的每一件事。
其中,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再見,再見”,因為漂亮的巴學園沒有了,原來是敵人的飛機不停的向小豆豆的學校轟炸,結果剛好有一炸彈落入了教室里,把教室里的所有東西全都炸掉了和燒掉了。心想:以后小豆豆就沒有地方讀書了,再也不能看到對她溫柔的同學們,再也不能見到和藹可親的校長了,讀了這里,我不禁為小豆豆感到傷心。但是,勇敢、乖巧的小豆豆并沒有哭也沒有跑掉。
學校沒有了,她只能在學校的門口和她要好的同學們一個一個,依依不舍地告別,然后小豆豆和爸爸媽媽一起回家,在回家的路上,她想起了校長先生說的話:“以后大家還會見面的。”小豆豆也希望有一天還能重新回到學校上課,還能見到和藹可親的校長先生,哪怕只見十分鐘啊!如果還能和小朋友們一起在校園里唱歌、玩耍,她就再也不是以前那個淘氣的孩子,就要會自己的學習充滿了信心,學到每一樣要學的東西,會珍惜校園里生活的美好時光。最后,小豆豆長大后,成為了一名著名日本作家。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地知道:只要多看一些課外書,長大后才能成為一名著名的作家。所以,我必須多看點書讓自己的知識更豐富,會做更多以前不會做的題目,加快的提升自己。
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初中篇二
我的數學老師——陳克義,是一個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幽默搞笑、想象力豐富、具有創新精神的人,和陳老師在一起,會感到有父親般的溫暖,會得到無窮的知識,會懂得很多道理,會被他的精神所感染,會讓你每天都活得快樂,活得有意義。《窗邊的小豆豆》里的小林宗作校長大家都知道,陳老師和他是一樣的人,在我心目中都是那么高大,是我最敬重的人。
要問陳老師和小林校長差多遠?我覺得這沒有什么可比性,人沒有十全十美的,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也許有人會毫不猶豫地說“小林宗作是校長噯!”但是在我心目中,他們是一樣的偉大,一樣的受人尊重。
陳老師的心態非常好,一般老師都喜歡聽話乖巧、學習成績又好的學生,而陳老師偏偏喜歡學習不好、又不聰明的學生,這大概就是他所說的“愛的傾斜”吧!
有時候差生回答對了一個哪怕極其簡單的問題,陳老師也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樣的一遍遍夸他“你真聰明!你又進步了!”……倘若那學生回答錯了,陳老師也不會責怪他,而是鼓勵他繼續努力。
陳老師的教學方法也非常奇特,他總是先讓我們自學,然后和同學交流“你學會了什么”,整理主要內容畫在“思維碟”上,還常常引導我們把知識要點編成兒歌,特別有趣,這樣我們就都學會作“詩”了,這也是他教學方法的獨特之處。
小林宗作校長非常尊重孩子,當小豆豆第一天去學校時,校長先生整整聽了她四個小時的講話,沒有打過一次呵欠,也沒有露出一次不耐煩的樣子,他還像小豆豆那樣向前探著身子專注地聽著,換成別人或許早已不耐煩了。
巴學園的教室竟然是一輛輛廢舊的電車,小林校長真有創意!我估計能想出用電車做教室的人,只有小林校長一個吧!
我喜歡這樣的老師!也喜歡這樣的校長!
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初中篇三
作者黑柳徹子是把自我上小學的經歷過的事全寫下來了。小豆豆有很多的名字,豆豆助、小豆豆、小淘淘……她比較淘氣但性格卻很可愛。
小豆豆第一次去上學時,教師因為她太淘氣就退學了。之后小豆豆來到了巴學園。在新的學園里,因為有小林校長的關懷和照顧以及好多趣味的活動,比喻說露營呀運動會呀等等,她很快就適應了巴學園的生活。讓一個不被同學理解的小女孩變得可愛了。
當我合上書本時,我的腦海里就開始浮現小豆豆在巴學園的整個小學生涯。她從一個愛調皮搗蛋的怪孩子轉變成一個循規蹈矩乖孩子,這和學校的特殊教育是分不開的。當小豆豆想到要用廢棄的電車改裝成上課的教室時,校長竟然尊重她異想天開的想法等。
我喜歡這本書,更羨慕小豆豆有這么一個好的學園。能讓一個學生有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還能夠將自我的夢想變為現實。
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初中篇四
故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的東京,小豆豆因為調皮被學校退學后,來到巴學園。在小林宗作的愛護和引導下,小豆豆慢慢變成了一位大家能接受的小孩子。
看了《窗邊的小豆豆》,我感觸最深的是小林校長為了鍛煉孩子的膽量,他讓孩子們自愿報名扮演妖怪晚上埋伏在墓地里,剩下的孩子通過猜拳分組到墓地轉一圈,再回到學校。如果害怕,中途回來也沒關系,所以一切都是在自愿的情況下進行,孩子們個個興奮激昂。
我想:如果我也是巴學園中的一員,該多好啊!我可以和小豆豆一起爬樹看風景,一起到野外去散步,一起去參加有趣的運動會……在巴學園里,沒有嘲笑,沒有欺侮,沒有冷漠,只有關心,信任,尊重,快樂。這一切都是小林校長帶給大家的。
我多么希望我們也能有小林校長這樣的校長,那么親切,那么懂孩子,那么理解孩子,能做孩子的朋友,能傾聽孩子的心聲,能從學生發展的角度出發,他的心里只有學生,做他的學生是多么幸運和幸福!
“巴學園”,你在哪里?“小林校長”,你在哪里?
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初中篇五
我一拿起《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的時候,就忍不住一口氣從頭看到了尾。
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的黑柳徹子,它講述的是關于作者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文中的小豆豆雖說是個可愛的女孩子,但她的思維方式比較亂,不能靜下心來讀書,一般人都無法理解,因此她成了大家眼里的“怪人”。淘氣的小豆豆一年級就被原學校退學了,后來來到了巴學園新的學校,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一生的基礎。后來小豆豆成了著名的作家和電視節目主持人,被贊譽為日本最偉大的女性。
這本書讓我影響深刻的故事很多。小林校長是個思想開明、與眾不同的老師,他覺得玩是小孩的天性,給小孩一定的自由時間,在自由時間里,巴學園孩子們可以盡情的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小豆豆剛到巴學園的時候看到校長,但她海不知道是校長先生,她就鞠了以躬,大聲的問“您是校長先生還是車站的人啊?”那個人笑著說“是校長先生啊。”小豆豆非常開心地說“太好了!那么,拜托了,我想到這個學校來。”接著校長很有耐心的聽小豆豆說話,連小豆豆自己都不敢相信,她整整講了四個小時,想到哪兒就講到哪兒。小豆豆很感動,從來沒有人愿意和她聊天聊這么長時間,小豆豆喜歡上了這個小林校長。
這本書讓我感想最深的是學園的所有老師,他們都會去努力尋找孩子們的一點一滴的進步,做到一視同仁,在巴學園里,所有的孩子們都學會了關心別人,在這里,沒有歧視,沒有嘲笑,有的只是平等與愛心,寬容與真誠,所有這一切,對孩子們的身體和心靈得到和諧的發展。
這本書不僅讓我們記住了一個名叫“巴學園”、由六輛電車改成教室的學校,更讀到了一個兒童成長的旅程。這個旅程對于每一個人都很重要,對我們現在的教育更重要。作為教育者,我們無力去改變一些制度環境,但是我們能為孩子做的就是真正去理解他們,以他們需要的方式來愛他們,來引導他們,為他們創造形成各種優良品質的環境。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我有很多的地方需要向這本書里的巴學園老師學習,學習她的寬容和真誠、善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愿意與別人溝通、有正義感等等。這本書小伙伴們你們也值得一看。
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初中篇六
七月份的時候,去大學同學家玩兒,見到了同學厭學在家的表弟。其實大概一年多以前,我就聽說過她表弟的事情,不知道為什么,心里一直非常掛念,雖然是經同學的口轉述的,卻覺得非常理解他,好像從他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經的影子。這次去同學家里,我用了兩天的時間和她表弟成為了朋友,臨走的時候,我給他留言,其中有一點是:“祝愿我們都能擁有一個幸福的人生,包括:健全的人格、獨立的思想、鮮明的自我、健康的心理、自愛和愛別人的能力”。
以上五點,是我自己總結的,既是對人生意義的思考,也是對教育的思考。我認為,教育的最終目的,應該是把每一個孩子都培養成有幸福感的公民,“把每個孩子的一生變成成功而精彩的故事”,這種成功,未必與學習成績有必然的邏輯關系,也未必與物質條件有必然的邏輯關系,但是,一定與孩子的視野、思想、格局、個性、社會交往能力、問題解決能力以及審美能力這類因素有必然的邏輯關系。就像《窗邊的小豆豆》里說的,我們不能“有耳朵卻不知欣賞音樂,有眼睛卻不知發現美,有心靈卻不知道理解真,生活中喪失了感動和激情”。
這讓我想起了初中的語文老師,她對我們做了兩件事使我印象最深刻,其中一件是培養我們寫文集的習慣,另一件是練字。她引導我們裝飾自己的文集本,插圖,繪畫,配上文字,她說:“當你在做這些時,你就是世上最幸福的圖書總編,你身兼數職,在出版一本手抄本手繪本而且是孤本圖書,送給自己的圖書,這本書是世上獨一無二的”,我寫文字的習慣,就是從那時候養成的。她說這種寫作的能力,無論我們將來從事什么樣的工作,都能夠用得上,而對于美的享受,則有助于我們的人生幸福。另一件事是練字,她給我們舉例說,她的一位朋友考公務員,同樣的分數下她的朋友被錄取了,后來才知道是因為她的朋友字寫得好。她說:“我并不是說你們每個人將來都要考公務員,我是覺得,擁有一筆好字,無論你們從事什么樣的工作,都會為你的第一印象增分”。雖然因為自己的懶惰,我到現在也沒有練出一筆好字,但是她的思想卻對我影響深遠,引發了我對教育意義的最初思考。她培養我們的,正是社會交往能力,審美能力等,而這些能力又具有普遍性,無論我們從事什么樣的工作,都有助于我們更好地適應社會,提升我們的人生幸福感。
好的教育,不止局限于眼前,必將對受教育者產生深刻而長遠的影響。
就像《窗邊的小豆豆》里的小林校長,對孩子們進行旋律教育,讓孩子們當眾講故事,在運動會上設置環節讓孩子們尋找陌生人,通過這些,培養孩子們的溝通能力、交往能力和審美能力,而這些,必將對孩子們的人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運動會的獎品是蔬菜,這也是我始料未及的,尤其是當看到孩子們都不好意思拿走,想要扔掉的時候,我也在積極地想辦法,如果是我的話,我應該怎么做,才能既讓孩子接受這樣的獎品,又讓孩子覺得這樣的獎品是很有意義的呢?小林校長的話使我不得不佩服,他讓孩子們把自己賺來的蔬菜拿回家,請媽媽做來全家人吃,這既增加了孩子們的成就感,又使孩子們體會到了通過自己的勞動來回報家人、承擔責任,是一件多么愉快又多么有意義的事情啊!
小林校長總是這么有智慧。他很少對大家直接說教,而是盡量以有趣兒的活動形式,讓大家自行體驗、感悟。
對于孩子們來說,有趣兒是多么重要啊!
對于孩子們而言,平等、尊重、信任又是多么的重要啊!
小林校長總是相信兒童、尊重兒童、熱愛兒童,他邀請農民來為大家講課,通過這種方式潛移默化地向大家傳達平等和尊重的的思想,更讓大家在農民伯伯的指導下進行農業實踐,增強對生活和實踐的體驗以及對勞動的理解。當讀到有蛇出現的時候,我先是心里一緊,開始懷疑小林校長是否沒有考慮到安全問題,這種實踐在現實中是否具有可行性,但轉念一想,孩子們不是溫室里的花朵,過度的保護只會使他們經不起風吹雨打,不能很好地在社會上生存。除此之外,當他看到小豆豆在掏糞的時候,他不是制止、批評,僅僅是囑咐她別忘了恢復原樣;他教導揪小豆豆辮子的大榮同學“對女孩子要尊重”,批評說高橋同學長尾巴的班主任老師,當外面都對美國充滿仇恨的時候,來自美國的阿泰同學卻在巴學園里和大家和睦相處,其樂融融。
正是在這些愛的指引下,小豆豆同情韓國的正雄,幫助小兒麻痹的泰明同學爬自己的樹,人性的光輝在小豆豆身上閃耀,與此同時,又沒有喪失掉自己的個性和自我。愛,是教育中最偉大的力量。
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初中篇七
有一本書,我讀了很多遍都沒有厭倦,它就是《窗邊的小豆豆》。今天,我又一次翻開它,去體味,去挖掘,去尋找它的精華。
小豆豆就是黑柳徹子,從小就是一顆令老師頭疼的“怪味豆”。靜靜的課堂上,孩子們都在寫作業,豆豆突然站起來,跑到窗前和燕子說話,使全班哄堂大笑;把抽屜蓋子打開又“啪”地一聲關上;用蠟筆圖得滿桌都是畫;提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使老師萬分無奈。最后,學校不得不讓她轉學。
小豆豆好奇地來到“巴學園”。這是一所特殊的學校。用電車做教室,全校僅50名學生,教學方法也別出心裁。上課,讓學生自選科目,喜歡哪科就鉆研哪科;散步,讓學生到野外去,無形中增長了知識;比賽,鍛煉學生膽大心細;活動,培養學生互助互愛。
巴學園是一所充滿無限快樂的學校,我真是羨慕不已。我羨慕小豆豆能進入這樣一所與眾不同的、令人向往的學校;羨慕調皮的小豆豆遇到了關愛學生的小林校長;羨慕小豆豆在巴學園里能遇到這么多可愛、有趣的事情!如果我也能在這樣的學校學習那該多好啊!
可是,結局卻讓我流下了眼淚。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巴學園被炸毀了。我第一次那么痛恨侵略戰爭,第一次體會到和平的可貴……而這些體會都是《窗邊的小豆豆》帶給我的。
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初中篇八
一個風和日麗的中午,穿梭在擁擠的人群,往學校食堂行去。食堂前的空地上,數塊木板搭起的桌子上擺放著許多書籍,瀏覽一遍后,發現許多書籍早就想“據為己有”,可惜身上資金有限。最后狠心拿下幾本,而《窗邊的小豆豆》正是其一。
“拿下”《窗邊的小豆豆》是因為一次課上,老師的極力推薦,聽完老師簡單地給我們講述書中的故事后――太平洋戰爭前夕一個日本小女孩在一所學校發生的故事,內心急切地想要一睹這本書的風采。
一本好書,即使身處浮華喧鬧之地,書中的文字也能讓心靈獲得平靜,在扣人心弦的情節里,讓求知欲無限擴大。
6 個小故事以時間作為主線,向我們講訴小豆豆從坐火車到進入巴學園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是寶貴的教育契機,很適合在職媽媽,幼兒教師、學生、男性朋友、教育者等適讀。
書中長大后的小豆豆成為了一個很棒的人,是著名的節目主持人、著名的作家、聯合國兒童基金親善大使。但小豆豆的媽媽、巴學園的校長、小豆豆周圍的同學……活潑可愛的人所構成的有趣生動的環境,都是小豆豆成功里不容忽視的外部因素。
媽媽在聽到小豆豆在學校不遵守課堂紀律,影響老師和同學被勸退時,沒有第一時間責怪小豆豆,而是在二十歲之后才告訴她。小豆豆的媽媽是一位特別的母親,在面對這樣的小豆豆時,沒有給她貼上壞孩子的標簽,而是選擇細心呵護。小豆豆的愿望總是在改變,從宣傳藝人到間諜、售票員、再到巴學園的老師。
小林宗作先生(也就是巴學園的校長)是一個了不起的教育者。從巴學園環境的描述就可知這位校長先生教育方法的獨特。巴學園的大門是矮矮的樹,教室是廢棄的電車……他認為:每一個孩子生下來都具有良好的品質,在后天的成長里會受到環境和成人的影響,所以要早早地發現這些優良品質,并將孩子培養成有個性的人;他崇尚自然,熱愛自然,并將這一觀點付諸于教學上,飯后散步是巴學園孩子最開心的時候;他為讓患有殘疾的高橋君充滿自信而精心準備運動會;他第一次看見小豆豆,就認真、耐心地聽完小豆豆說了四個小時的`話,他很尊重孩子。巴學園的課程設置很特別,老師寫下一天的課程讓孩子從喜愛的課程開始學;就連中午的盒飯也很是特別,校長要求每一個孩子帶來“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包括陸地的食物與動物,比如蔬菜,豬,牛、雞等,而“海的味道”則是魚,海味等。每到吃午飯前,大家要先唱一遍《飯前歌》,這首歌是校長根據英國《劃船歌》改編的,他認為吃飯本是一件享受的事,而不應是囫圇吞棗。
每一個故事讀起來都那么令人歡悅,但戰爭卻是讓人惋惜甚至是難受的。一天夜里,這座承載校長先生心血的巴學園,被熊熊戰火吞噬,孩子們的快樂家園也在戰爭中化為灰燼,校長先生在戰爭十幾年后,與世長辭,調皮可愛的孩子們散落天涯。如果沒有戰爭,孩子們的快樂可以一直延續,校長先生會培育出更多學生……現實沒有如果,許多事情我們無法避免,也不能重來,與其面對結果充滿未知的恐懼,不如把過程活的簡單、快樂、有意義一些。在校長先生獨特的教育下,巴學園的大多數孩子后來都成為了不起的人。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小豆豆、患有殘疾的高橋君有了一份很棒的工作,不再自卑、美代(校長先生的女兒)是一名優秀的音樂教師……這一切都得益于校長先生,或許這便是對他嘔心瀝血的最好回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