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能夠展現作者的文采和智慧,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這里,你將看到一些流傳已久的優秀作文,這些經典之作一直以來都是學習寫作的楷模和指南。
圓明園遺址小學生(實用16篇)篇一
在*旅游的第3天,我和爸爸媽媽坐地鐵來到了圓明園。
走入圓明園,我就看見了一座與眾不同的橋,它并不像其他橋一樣有著精美細致的雕刻,而是幾塊普通的大石頭拼接而成,如果走近一點看,石頭上還有有幾條不規則的條紋。圓明園里怎么會有這么普通的橋呢?導游告訴我們說:“這座橋叫做單孔殘橋。圓明園以前有大小橋梁一百八十余座,但是在被三次大火襲卷后,只剩下單孔殘橋孤立湖上?!痹瓉硎沁@樣,這座單孔殘橋是唯一座保存下來的橋。
告別殘橋,我們到了另一處景點黃花陣。我的眼前出現了一個巨大的迷宮,迷宮正中間是一個石亭,圓形的石頂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亭子特別的高,站在亭子里,可以看見迷宮中的每一個人。導游告訴我們說:“這是黃花陣,每逢中秋節的夜晚,宮女們每人手提一盞黃花燈,皇帝做在亭子中觀看,最先到達亭子的宮女會得到皇帝的獎賞。當時的圍墻有兩米高,是石子路,迷宮也要比現在復雜,宮女走起來非常不方便,最快也要兩個時辰才能到亭子。”我費了好多時間才從迷宮中走出,我不得不佩服一百年多前能工巧匠的智慧。
離黃花陣不遠,就是圓明園的代表遺址:大水法。大水法曾經是圓明園內最壯觀的一個噴泉,噴水時聲音震耳欲聾,好幾里外的地方都能聽得見。但在一八六零年火燒圓明園時被八國聯*燒毀,只剩下了一片廢墟。如此精美的建筑就這樣被火燒毀,我十分惋惜,對八國聯*的暴行感到無比憤怒。
再往前走就到了十二生肖館,門口有仿制縮小的十二生肖雕像。十二生肖獸首銅像原是海晏堂噴泉的一部分,每個動物就是一個噴泉機關,每到一個時辰,相應的動物口中會噴水,十二點時,十二個動物就會一起噴水,十分壯觀。這些銅像已經流失海外,只有部分獸手被愛國人士花巨資買回,又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我們又坐船游覽了圓明園遺址公園,院內湖面上滿是大片大片的荷葉,碧綠碧綠的,像是給水塘穿上了一件翠綠*的裙子,荷花是裙子上的點綴。有些荷花已經盛開,她們高昂著頭,似乎在進行選美比賽;大部分荷花還是花骨朵,她們藏在荷葉之中憨睡著好像不愿起來。我坐在小船上,湖面涼風習習,湖邊的垂柳隨風搖擺,蜻蜓在湖面盤旋,一派*南風光,我仿佛回到了杭州的西湖。
我們現在看到的圓明園遺址公園是美麗的,但這些都是在建國后重建的,但這昔日的圓明園美麗輝煌是不能相提并論的,那些廢墟在告訴我們不能忘了一八六零年,不要忘記這場浩劫,要銘記歷史,勿忘國恥。
圓明園遺址小學生(實用16篇)篇二
身為“萬園之園”的我,圓明園,曾有過多么令人向往的歷史啊!我,圓明園,一個偌大的皇家園林,最終只落得個殘垣斷壁,這無疑是一種墮落,人生最悲哀、最殘忍的墮落。今日,我仍屹立在中國這片廣袤的國土上面,雖然今日的我已非昔比,但我仍要站著,驕傲的站著。雖然我的身體垮了,但我的靈魂沒有垮。我要倔強的向人們訴說這段屈辱滄桑的歷史。
這絕非我自負,這是我真真正正的面貌。我集人們所有的想象力,建筑智慧,詩意,藝術,與龐大的物質財富于一體,這就是我——集人們思維美的極限的我,圓明園。在這里,我是至高無上的,我是人們心底里最奢華的夢。
圓明園遺址小學生(實用16篇)篇三
2020年暑假,媽媽要到北京出差,順便也就把我帶上了。
圓明園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是在康熙皇帝賜給皇四子胤禎的一座明代私園的舊址上建成的。圓明園一直號稱‘萬園之園’,是個美麗的大花園!
離開綺春園,我們來到了西洋樓遺址公園。映在眼簾的是一座只剩下幾塊石頭的石拱橋,旁邊有幾棵紅梅還豎立在那里,顯出幾分怒氣;往遠看,一只雕刻精致的石獅子,現在只剩半個身體,倒在了地上;原來美麗絕倫的噴泉,現在只剩下一個底座;雕滿花紋的石梯,現在已五馬分尸……滿目蒼涼的公園,已是一片廢墟了!聽說以前這里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不但建筑宏偉,還收藏著各種奇珍異寶、歷史文物。
走在公園里,看著這些殘垣斷壁遺址,想著無數工匠的血汗與智慧,就這樣毀于一旦,我的心情又沉重又憤怒,英法聯軍為什么來侵略我們呢?原因就是我們太落后了,要是當時我們比較強大,他們能敢嗎?所以我們要從小就努力讀書,長大以后用我們的雙手去改造、去創造我們強大的新中國!
圓明園遺址小學生(實用16篇)篇四
此次探究活動,我們不僅僅是展示了師達中學的文明懂禮,拓寬了眼界、增長了知識,更是在用心與圓明園——曾經的輝煌——的靈魂進行交流,傾聽她的傷與痛。
活動過程中,每一位小導游講解完畢之后,同學們都會熱烈鼓掌,不管他的解說是否完美。無論走在哪里,看見老師,必定鞠躬問“老師好”,甚至比在學校做的還好。小組活動時,每個小組都積極完成個性任務單,在遇到不會的問題時,也懂得靈活應對,如:尋找介紹牌,詢問工作人員或路人等。
其實,完成任務時,從眼前經過的這些殘垣斷壁也同樣在刺痛著我們每一名學生的心,每一位游客的心,每一個中國人的心。誰又能想象得出圓明園曾經的絕世容顏呢?是的,我們無法回味曾經的輝煌,我們看到的們只有經受過的恥辱和頹廢。所以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讀書,爭取在不久的將來,也能為祖國的富強出一份力。
圓明園遺址小學生(實用16篇)篇五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千載難逢的固若金湯的文化大瑰寶——圓明園。作為中國古代最大的皇家園林之一,園內有著眾多珍貴稀有的文物、藝術品和建筑,被譽為中國園林史上的頂峰之作。然而,在1850年,圓明園遭到了外國侵略者的毀滅性洗劫,令這個傳世之寶從此消失。今天,我們來到圓明園遺址,探索它破敗的歷史,領悟其中的人文精髓。
第二段:感受破敗的歷史。
一步步來到圓明園遺址,破爛的墻壁、殘缺不全的雕像、倒塌的建筑等場景,令人目瞪口呆,感受到了文化和歷史被創傷撕裂的傷痛。走過斷壁殘垣,我才真正明白了歷史的殘酷和脆弱。一個國家的瑰寶也可在一夜之間被毀滅,但這一切的傷痛和損失,卻永遠無法被恢復。
第三段:領悟人文精髓。
圓明園的建筑、雕像、書畫、器物等藝術品,充滿無窮的魅力和精湛的工藝。在遺址內看到了康熙帝雕像、乾隆皇帝和合江亭、仿古思沁堂、翠微亭、大西洋石塔等眾多文化遺跡,不禁贊嘆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圓明園所體現的人文精髓,不僅是藝術品,更代表著一個文化時代的價值和信仰。可以說,在這里我們不僅可以觸摸到歷史,還可以領略到中華文化的深厚內涵。
第四段:思考讀書與文化的關系。
在圓明園,我想到了我們讀書所學到的文化知識和精神驅動。讀書不僅是獲取知識,更是傳承和弘揚人類文明的重要途徑。正是通過這些文字,我們得以了解和領悟歷史、文化和傳統,進一步認識自我,樹立信仰和價值觀。當我們在圓明園遺址里穿梭,看到那些偉大的文化遺產時,想起了讀書的意義所在,真正體會到: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不僅是歷史的延續,更是我們閱讀精神的體現。
第五段:感悟歸來。
圓明園,歷史的殘渣和文化的遺址,讓我深深感受到文化的珍貴以及歷史的重量。這里滲透的文化精髓和價值觀,對我的思維和心靈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并讓我認識到我們讀書和文化所承載的重要責任與信仰。因此,我還將更加努力讀書學習,堅守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這是我在圓明園遺址中得到的啟示和收獲。
圓明園遺址小學生(實用16篇)篇六
說起圓明園,我們就有說不完的話語,忘不了的悲憤。今天我和爸爸媽媽就來到了圓明園遺址公園。
一進大門,我們來到了湖邊。這里有許多斷壁墻基,不是這墻基在吸引人們,而是其中的百年之恥讓人悲哀,讓人回味。金碧輝煌的殿堂經過歷史的滄桑變成了讓人難以忘卻的恥辱,總讓人難以相信,總讓人有一種不知為何的悲哀之感。
我懷著悲傷的心走著,映入眼簾的是數不清的斷墻遺址,看看旁邊那一張張照片一個個說明,照片里全是寶貴的文物,那么的美??涩F在呢?它們在哪?在英國的博物館里,讓英國人炫耀著他們的成就,也訴說了清政府的昏庸與懦弱。站在這遺址的斷墻根旁,悲哀的心中又添了一絲沉重。我心中一震,仿佛又回到那場令人憤恨的火災中,看見侵略者們貪婪的`眼神,臉上的奸笑,與百姓們無奈的表情。
我看到陽光還是那么亮,只是帶有一絲悲傷;小草還是那么綠,只是多了一絲惆悵;墻基還是那么凄涼,只是又多了一絲無奈。
我的靈魂驅使著我的腳向前走著,來到了舉世聞名的大水法。
那里不再美麗,不再噴水,也不再讓人贊嘆了,而是那么蒼白無力。只有斷石在那里站立著,久久地立著,訴說著昔日的輝煌,昔日的美麗,今日的凄涼與悲傷。
這時,我看見外面的立交橋像龍一般蜿蜒盤旋,橋后的大樓在陽光下閃爍著像寶石般耀眼的光芒。再看看公交車站上停滿了公交車,車上貼著北京申奧成功的宣傳畫。這是現代化的城市,北京發展了,申奧成功了,科學進步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屈指可數了。我仿佛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才是硬道理”的含義。
圓明園遺址小學生(實用16篇)篇七
2011年10月16日下午,我們七彩虹小組一行人來到了位于西郊的圓明園。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和父母曾到北京旅游,也來過圓明園游覽。不過那時候還不懂事,只知道這里是一個皇家園林的遺址,并不知道她的背后埋藏著怎樣的歷史,更不明白她的歷史中包含著怎樣的恥辱。時隔十多年之久,我再次來到這個曾經輝煌無比的皇家宮苑,心里的感受甚是復雜,有驚嘆,也有痛心。我驚嘆于在300多年前,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藝,痛心的是那段屈辱的歷史留給我們的思考。小學的時候就學過一篇課文叫《圓明園的毀滅》,至今課文里那張圓明園遺跡的插圖仍然清楚地記得。今天來到這里,看著眼前的一草一木、斷壁殘垣,眼前浮現曾經看過的圖片,腦中想象著當年圓明園的壯觀景象。1986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不僅搶走了大量的珍貴文物,而且任意的破壞園內帶不走的文物,為了銷毀罪證,他們還放火燒了圓明園,大火連燒三天,因此產生的煙云籠罩了整個北京城。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為了灰燼。我在上學期的時候看過那部電影《圓明園》,看著當時的勝景用現在的高科技手段恢復了原貌,我再次感受到,這是中華民族的巨大損失,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奇恥大辱。法國著名作家雨果先生曾寫文章這樣評價圓明園“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一個世界奇跡,這個奇跡叫圓明園”,他諷刺英法聯軍“有一天,兩個強盜進入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另一個強盜放火”。如今當年圓明園里的好多文物仍然流落在世界各地,我國政府也正在盡一切努力讓那些國寶可以重回故里,作為中國人,我們當然希望現在的英國法國政府可以歸還當年英法聯軍從圓明園掠奪走的文物歸還我們中國,這樣的話,雨果先生的“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凈凈的法蘭西會把這份贓物歸還給被掠奪的中國”也就可以實現了。眼前的那一斷橋,那一殘壁,那一古樹,時時刻刻都在提醒著我們:不要忘記歷史,牢記國恥,只有國家強大了、富強了,才不會遭人侵略,才可以在國際上揚眉吐氣,才可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圓明園遺址小學生(實用16篇)篇八
我睜開蒙眬的雙眼,望向窗外。夜幕依舊籠罩著大地,寥寥無幾的星星的伴隨著月亮,孤單的獨自掛在夜空上,微弱的光芒時隱時現。刺耳的鬧鐘讓我一下子清醒過來,想起了今天的活動——參觀圓明園。
走下食堂的臺階,密密麻麻的雨絲飄飄灑灑,使這個秋日充滿涼意。我急忙跑回教室,躲在位置上,焦急的等著班車開來。
坐在車窗傍邊,玻璃上蒙著一層厚厚的水汽,隱隱約約,能看到銀杏大道黃黃綠綠的顏色,馬路濕漉漉的灰色。漸漸地,路旁的建筑越來越稀疏。我們到了圓明園。
圓明園里小雨依舊,稀稀拉拉的雨滴點在樹葉間,幾枝樹葉連同的枝干碰撞在一起,嘩嘩啦啦仿佛無力地呻吟聲又像是脆弱的樂曲。當腳踏在青石板上,“當,當”的聲音有規律的傳來,我也沉浸在了這種悲傷的環境之中。
站在大水法的遺址面前,看著那破碎的石磚,龜裂的花紋,心中感慨頗多?;叵朐浤欠睒s的歲月,再看著眼前衰敗的景象,我感慨頗多。在大水法的后面,有幾塊不知名的石碑整齊的排列著。這幾塊石碑小心翼翼地圍繞著一個一個石頭基座,基座上的東西早已消失不見。曾經,那是尊貴的皇位,皇上坐其上,聽著震耳欲聾的噴泉聲,在虛榮之中被各國聯軍拽了下來。
有一處地方,被燒得只剩下了一個大坑。爬滿了綠油油的不知名的野草。誰能想象到這曾經是聞名世界的十二生肖的噴泉。看著眼前的斷壁殘垣,誰還能想象出它曾經輝煌的歲月。被火焰與時間帶走了一切??粗@毫無藝術感的亂石,可他曾經也是那么的輝煌宏偉壯觀。心中的無限感慨油然而生。不僅僅是對這文化寶庫的失去而感到惋惜,同時也為各國列強的侵略而感到痛恨。
圓明園盛世模型展,是我一直最想看的地方。但真正看到了這處,我卻受到了更大的沖擊。那讓我站在其面前而渺小的海晏堂,在此處也如同我當時的處境。
圓明園遺址小學生(實用16篇)篇九
在圓明園遺址,我們主要聽那里的講解員說圓明園的來歷:
當時,康熙皇帝住在紫禁城(故宮),那里的房子都是木頭做的,很容易著火,顯得不安全,而且少了綠化,每到夏天,感覺都很燥熱。
為此,康熙就在北京西北部另擇了一塊土地,開始建造圓明園。圓明園建成,康熙確實覺住這里要比在故宮里舒服多了。之后,除了最冷的時候他住在紫禁城里外,其余時間都在圓明園住了。
皇帝喜歡上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就福氣來了,好的建筑,舉國的奇珍異寶都源源不斷的匯集到這里。
不多時,有一個叫朗世寧的法國人來中國,他在叩見大清帝王時,順便將他帶的天文望遠鏡送給了康熙,他感覺很是希奇。郎世寧又為他的一個小孫子畫了一張像,給康熙看。康熙看了,認為小孩子的臉怎么能有陰影呢?覺得油畫沒有中國畫好看。為討皇帝喜歡,朗世寧用了七年時間才學會畫中國畫。那時已是雍正繼位。
雍正剛當上皇帝就下令擴建圓明園。擴建好圓明園時,圓明園占地面積達3000多畝,當時的建筑達600多座。
一天晚上,一個太監叫朗世寧跟他去,他們倆來到一個山洞前,看見洞里正坐著雍正皇帝。原來皇帝因過度勞累,每天睡眠不足四個小時,身體虛弱,不得不吃傳說中的仙草?;实凵砼杂袃蓚€道士,據說這兩個道士,煉成一顆紅色藥丸,能使皇帝恢復元氣,但最后雍正最終沒有能活下來。
第二天黎明,大清帝國的新一代皇帝乾隆下令工匠們再次修建圓明園,圓明園的設計圖紙由朗世寧來制作。經過xx年建造,圓明園占地面積達到350公頃,相當于5個紫禁城。
有一次,朗世寧有去圓明園的路上,遇見自己的伙伴--王致誠。
王致誠聽了朗世寧一番講述之后,覺得法國沒有一個建筑能比得上這個圓明園,就寫了一封給法國。
西方自從聽說中國的圓明園如此美麗,就認為有一樣中國的東西就算得上是富貴人家。
有一次,乾隆皇帝聽說英國皇家園林有一個噴水池,很壯觀。乾隆皇帝想:咱們也可以有。于是就叫朗世寧設計西方的噴水池。為了更快捷,他找來了自己的朋友,查閱了所有西方的噴水池,還畫了一個草圖,并把它做成模型給乾隆皇帝看,可皇上看了,不怎么喜歡。
他回去后左思右想,就是想不出好辦法。
就在他左右為難時,他的一個朋友告訴他中國有十二生肖的說法,不如把這些雕像換成十二生肖獸頭。朗世寧聽了,就連夜做了一個給皇上看。皇上看了,連說妙。終于,經過9年的精心制造,已有了三個大型噴池。
不久乾隆皇帝去世,咸豐皇帝繼位,咸豐昏庸無能,英法聯軍進攻北京。
當時,大沽口是一個軍事要地,英法聯軍使用大炮連炸幾下,這個軍事要地就這樣被輕易占領了。因為大清帝國的武器還停留有康熙年間的水平,大炮射程近,威力小。對英法聯軍來說如同螞蟻。又過了一天,他們攻打北京城,皇上下令三萬軍隊去阻止,而當時英法聯軍只有八千多人,不到半天功夫就打下了北京城,中國士兵,死傷慘重,而英法聯軍只死了5個人。
不久,他們又來攻打圓明園,咸豐怕死逃到避暑山莊躲避。不到半天時間圓明園就被占領了,奮起反抗的只有20多個太監。
經過幾個月的掠奪,英法聯軍為銷毀罪證,還一把火燒了圓明園,一座萬園之園就結束了昔日的輝煌與榮耀。
后人在簡述這一段歷史,寫下這樣一段話:“一個夜晚,兩盜賊進入圓明園,使這一瑰寶化成一片灰燼。這兩個盜賊一個叫英格蘭,一個叫法蘭西?!?/p>
這實在是中國近代史的一本活教材,沒落王朝總究逃不脫這樣的下場,實在應該讓每一個中國人都知道。
為更詳細了解圓明園的昨天,我老爸還買回了一張相關的光碟,回家再來觀看。
游走在這片廢墟上,不能飽太多的眼福,也好,還能飽上這樣的一段耳福,也算不虛此行了。
文檔為doc格式。
圓明園遺址小學生(實用16篇)篇十
天氣晴朗,碧空萬頃,涼風襲人。我、奶奶、媽媽和表弟,同去圓明園遺址游覽新開辟的福海公園。
來到圓明園大門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門口那對威嚴的獅子。它們身上傷痕累累,但雄姿猶存,似乎隨時準備與敢于來犯之敵決一死戰,把他們吞下似的。繼續往前走,只見廢墟上長出了嫩綠的小草,路兩旁松墻內盛開著五彩繽紛的花朵,充滿了無限生機。
這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叩脚f址旁,我看見一匹石馬屹立在那里,怒視著遠方,它好像在咒罵那些奪我中華之寶、殺我中華兒女、毀我中華園林的帝國主義侵略者。
侵略者雖然燒毀了我們美麗的圓明園,但是摧毀不了中華民族堅韌不拔、不畏困難的精神。這邊雖然是傷痕累累的劫后遺址,但在那邊卻已建起了漂亮的福海公園,使它成為第二個圓明園。
繼續往前走,我眼前一亮。啊,福海真美呀!湖水環繞著一個小島,碧水又在群山之中,小島的中央有不少的亭臺樓閣,顯得典雅秀麗。湖水清澈見底,像一塊晶瑩透亮的水晶石;湖水平靜極了,像一面光亮的明鏡;湖水清綠,又好似一塊無瑕的翡翠。湖水映著藍天,好像一條艷麗的藍紗巾,映在水中的山、閣、橋、樹就像紗巾上的點點花紋。
群山就像個大托盤,托著湖水這塊美麗的翡翠。那小島好像翡翠中間鑲嵌著的一顆光彩照人的珍珠,群山上的青松好像是護衛托盤、翡翠、珍珠的鋼鐵戰士。那一座座小橋就像一條條翡翠上的彩帶,與群山相連。微風吹過,湖水泛起魚鱗似的波紋,一閃一閃的。陽光照在上面,萬點金光,燦爛奪目。湖水映照著怪石林立、鳥語花香、蒼松挺立的群山,群山環繞著景色宜人,好像美玉、珍珠似的湖光小島。這里湖映山,山環水,一片湖光山色,真是美不勝收!
圓明園遺址小學生(實用16篇)篇十一
圓明園是一座史上最有藝術精華的皇家林園,康熙皇帝把心血都用在了上面,才把圓明園的基本樣子打造而成,接著,康熙去世后,雍正不斷地修改和完善圓明園,還向外國人請求建造“大水法”和洋房,其余全部都是世外桃源,又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園中有許多景色都是仿照各地名勝古跡建造的,如:海寧的安瀾園,蘇州的獅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園中不僅有民族建筑,還有西洋景觀,仿佛就是人間的仙境。
圓明園中,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和名人書畫,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自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所以,它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我們剛進圓明園,先是給我們介紹圓明園的結構、構造。接著,我們進了圓明園,這里到處一片狼藉,所有的小草都枯萎了,一點兒生氣都沒有,顯得很想荒郊野嶺,到處都是灰色的。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黃的,小丘上的小草和松樹都是黃色的,松樹也是黃色的。接著,我們來到了大水法的所在地,這里那里有大水法,只有幾根殘缺的柱子,接著,我們進入了放映廳,我隨便看了一會兒,剛好看見了外國人來到園內時的情景,撿到寶貝就裝進口袋里,裝不下的就隨意破壞,一切之后,大火連燒了三天三夜,此時我的心情是多么憤怒?。?/p>
我一定要好好讀書,長大后為國家做貢獻,使它不被其他國家欺凌,讓中國越來越繁華。
圓明園遺址小學生(實用16篇)篇十二
每當我想起《圓明園的毀滅》這一片文章時,心中那憤憤不平的怒火和深入骨髓的仇恨就會像潮水般地涌上心頭。一百三十多年前的那一幕,都由這篇文章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我的心自從讀了《圓明園的毀滅》后,一直憤憤不平,我體會到了當時滿清政府的無比無用,英法聯軍的可惡、貪婪和橫行霸道。我立下決心,要報效國家,振興中華,也不要忘記這一次劫難,不忘國恥。讓中華民族舉世聞名,成為世界上的第一強國。同時我也明白了一個很深的道理,那就是――“軟弱,就得挨打”。我們要愛國,報國,還要保護我們的國家。
圓明園的毀滅是我們祖國不可估量的損失,我們要銘記這次毀滅,千萬不要讓歷史在我們這代人身上重演。
圓明園遺址小學生(實用16篇)篇十三
今天爸爸媽媽要帶我去圓明園公園玩。吃過早飯后,我們一家人就高高興興地出發了。
我們來到公園,正好有荷花花展。一進大門,便是一朵朵粉紅色的蓮花,一片片碧綠的荷葉。我們順著路標指示的方向來到了花展,那里有睡蓮和并蒂蓮。還有一種荷葉叫王蓮,它又大又圓,周圍還有一堵墻似的邊,這種荷葉人站上去都可以。遠看,蓮花和荷葉密密麻麻地擠在一起,好像一幅風景秀麗的山水畫。我不禁對這幅美麗的圖畫有些陶醉。
隨后,我們又去了西陽樓遺址。那里是由諧奇趣、黃花陣、養雀籠、方外觀、海晏堂、遠瀛觀、大水法、觀水法、線法山、線法畫等十余座西式建筑和庭院組成。我們一路參觀了諧奇趣、養雀籠、方外觀,據說方外觀曾是乾隆帝愛妃(香妃)作禮拜的地方。然后我們去了海晏堂。海晏堂樓前噴水水池上曾有十二生肖銅像(石身),每一時辰(2小時),代表這一時辰的銅像口中往外噴水,中午時,十二銅像口中同時噴射泉水。參觀完了海晏堂走不了多遠就到了大水法。大水法的對面是觀水法,以前皇上就是在這里觀看大水法噴水的美景。大水法的西北側就是遠瀛觀。遠瀛觀的高大石柱全是優質漢白玉。最后我們又去了黃花陣,迷宮中央有一座亭子。傳說有一個關于這個迷宮的故事:據說每當八月十五中秋的晚上,皇帝在此舉行燈火晚會,宮女們手里拿著用黃綢扎制的荷花燈,在迷宮中走,誰先走到亭子,就獎賞誰。所以此陣也叫黃花陣。
圓明園遺址小學生(實用16篇)篇十四
勿忘國恥,愛我中華,強我中華.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圓明園遺址公園觀后感,歡迎參考,更多詳細內容請點擊本站查看。
坐著觀光車來最之后到了圓明園遺址景區,斷壁殘垣赫然顯此刻眼前,剛進園時的疑慮一掃而空,心里只剩下震撼與憤怒:那一座座殘缺不全的石碑似乎在訴說著以前的苦難;那幸存的石獅怒睜的雙眼似乎正在仇視著踐踏那里的侵略者;那一片片瓦礫與石塊似乎在告訴人們當時八國聯軍是怎樣貪婪的掠奪······歹毒的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使108所園子中的107所木質園林所剩無幾,又在大肆掠奪,火燒之后,采用轟炸的辦法使得石質的園子也這般慘不忍睹,偌大的石碑從中變為兩半,厚實的石墩也能辟為幾塊,這些慘無人寰的人啊!那里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在向世人訴說著它以前的不幸和遭遇。走在斷垣殘壁中,體味著它的辛酸歷程,感受著時空的痕跡,似乎自己也回到了那個戰亂的時代,火燒圓明園時,那近300多個苦苦掙扎的宮女和太監,當權者的不執政與尋歡作樂,不戰即退的軍隊······“你看,咱在那里沒看見一個外國人,是不是他們沒臉來那里呢?”一位游人的話喚醒了我,仔細看看,這天確實沒有看見一個外國人,期望真如那位游人所說,它們自知有愧,無顏前來目睹他們以前的“戰果”。
走出圓明園,我只想對我的同胞們說:勿忘國恥,愛我中華,強我中華!
圓明園遺址小學生(實用16篇)篇十五
此時此刻,我心潮起伏,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圓明園內那金碧輝煌的殿堂,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熱鬧的買賣街,具有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漫步園內,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捎幸惶?,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大肆掠奪,使圓明園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被洗劫一空;另一個強盜縱火焚燒這座舉世無雙的園林――圓明園,這里火光沖天,三晝夜不熄,煙云籠罩整個北京城。
圓明園遺址小學生(實用16篇)篇十六
今天我和媽媽觀看了《火燒圓明園》,心中感受好像泉水般,涌現出那一幕幕可恨、可氣、可悲的時刻。
圓明園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園林之一,是一座珍寶館,還是一座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收藏著許多珍寶、圖書和藝術杰作。里面藏有名人字畫、金銀珠寶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華。圓明園也是一座異木奇花之園,名貴花木多達數百萬株。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打入北京,而皇帝和慈禧卻逃之夭夭,只留下一座空城和手無寸鐵的百姓。殘暴的敵軍很快打入了圓明園,在對圓明園進行了一番搶劫后,又下令:火燒圓明園,理由竟是看園的大臣不讓他們進去搶奪東西。三四千名英軍在園內到處縱火,大火三晝夜不熄,煙云籠罩北京城,久久不散,這座舉世無雙的園林杰作被一齊付之一炬。
現在,有一個問題浮現在我的心頭:英法聯軍為什么敢在中國的領土上為所欲為?答案只有一個——清政府太無能。
當時在位的皇帝整天不務正業,把外國所謂的科技視為玩物喪志,可真正等敵人攻入國門時,卻手握落后的武器去防守,結局當然是——全軍覆沒,這樣的結果是意料之外的,也是情理中的:當時的清政府完全沒有想到,被他們視為“玩物喪志的東西竟有如此大的威力”,沒有想到我們和敵方的實力是那樣的懸殊,可當清政府明白時,一切卻顯的那樣不堪一擊。由于清政府的無能,皇帝及大多數官員的貪生怕死,與入侵者簽定了各種不平等條約,以此來換取太平生活。
歷史是不可改變的,但我們手中可以把握未來,使這段悲劇不再重新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