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當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讀后感的時候卻不知道該怎么下筆嗎?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水滸傳的讀后感水滸傳的讀后感初一篇一
在這兩個星期里,我看了一本名叫《水滸傳》的書。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古時候的事情,里面還有許許多多的故事,每一件事情都是十分精彩的,而且還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我看了“魯智深看了看,走到樹前,把袖子挽了起來,右手向下把身子倒繳著,左手抱住上截,把腰只一挺,將那株綠楊樹連根拔起。”這句話,十分震驚,一個人竟然會把一棵樹連根拔起!這怎么可能!不會是編造出來的吧!多種幻想從我腦海里一一蹦出來。可最后我還想,這可是四大名著之一的一本書呀!應該不會有假吧!于是,我才相信了。
同時,我又想起了生活中我的力氣有多大,哎!不用說了,跟我們班的李詩雯比,她簡直是個大冬瓜,我呢,就像是一根細細的香蕉。我連李詩雯都比不過,更不用說魯智深了,我看哪,我一見到他就會被嚇個半死,真沒想到,樹可比人高大多了,魯智深竟然能吧綠楊樹連根拔起,這真是高手中的高手呀!他的體型我可是怎么也想像不到的呀!
還有一句話,“武松趁機把大蟲的嘴直按下黃泥坑里去,他左手緊緊地揪住老虎的頂花皮,右手攥成鐵錘般大小的石頭,使盡平身力氣,只顧打。打到五七十拳,那老虎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流出血來。”這句話又使我震驚了,武松好狠心哦!就算要把老虎打死,也不至于這么殘忍吧!要是我,可能早就沒命了。我真佩服武松的膽量和武功。厲害,真是太厲害了!
水滸傳的讀后感水滸傳的讀后感初一篇二
在梁山泊中有一位我非常喜歡的英雄,他就是“花和尚”魯智深。
魯智深本名魯達,原是一名軍官,因打抱不平而失手傷人性命,為避吃官司,被迫出家作了和尚,他師傅給他起了個法名為“智深”。
我喜歡他愛憎分明,見義勇為,扶危濟困,嫉惡如仇。當他傾聽了金家父女對鄭屠的血淚控訴后,就非常同情關心他們,既贈送銀兩,又親自保護他們逃離虎口。而對惡霸鄭屠則十分痛恨,在懲罰他時失手三拳將其打死。魯智深與金家父女素不相識,與鄭屠也無個人恩怨,他的作為充分表現了他愛憎分明的立場,見義勇為的高貴品質和對受壓迫者扶危濟困,對壓迫者嫉惡如仇的性格特點。
我喜歡他慷慨大方,仗義疏財。當他了解了金家父女的不幸遭遇后,雖然自己與他們非親非故,卻馬上主動提出要給金老盤纏讓他們回東京老家。小說中為凸現魯智深的這一性格特點,還用李忠的“小氣”作了陪襯。當李忠不爽利地從自己身上只摸出二兩銀子時,魯智深便認為李忠不仗義,當即把那二兩銀子丟還給李忠。
我們要向“花和尚”魯智深學習,學習他的一身正氣、有勇有謀,為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挺身而出。當然,也要講求方式方法,在法律的框架下見義勇為,不能因為做好事把自己也搭進去。
水滸傳的讀后感水滸傳的讀后感初一篇三
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他時若遂凌云志,敢笑黃巢不丈夫。”《心在山東身在吳》是明代小說家施耐庵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中描寫了宋江被發配到江州后的憂郁心情,表達了他想要實現其“凌云志”的迫切愿望。這也是小說《水滸傳》中的一個精彩小片段。
《水滸傳》乃四大名著之一,書中生動詳細地描畫了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漢,他們各懷絕技、性格鮮明。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賽霜駿馬騎獅子,出白長槍掿綠沉;管軍提轄使青面獸楊志:雕鞍玉勒馬嘶風,介胄層棱黑霧蒙;青衣道人入云龍公孫勝:青羅傘蓋擁高牙,紫騮馬雕鞍穩跨……一百零八將,從性格到長相,個個千差萬別,可無論是獨一無二的配裝,還是戰場上的雄姿英發,似乎每一根汗毛都散發英雄的光芒。及時雨宋江、矮腳虎王英、小溫侯呂方……這些朗朗上口的稱號,盡顯他們獨特的好漢氣概,又讓人過目不忘。然而這些英雄都有著共同的本色,那就是忠義兩全。
忠,是什么?忠也者,一其心之謂也。說到忠,在這一百零八位好漢中,李逵對宋江可謂是忠心耿耿。小到宋江想吃魚,李逵就為他去抓。大到宋江要攻城池,李逵為他兩肋插刀。雖然最后是宋江殺死了李逵,但我知道,李逵始終是無怨無悔。因為他知道,是宋江帶領著其余的一百零七位英雄走上正確的道路。于情,于理,這位黑大漢的忠誠,就像一把燒得滾燙的鐵鉗,深深烙在我的心里。
義,又是什么?義,謂天下和宜之禮。一百零八位英雄中,可謂個個都是講義氣的好漢。他們為朋友赴湯蹈火,把生死置之度外,就是因為一個“義”字;他們為民除害,出生入死,就是因為一個“義”字;他們為國抗遼,奮不顧身,還是因為這個“義”字。“義”雖然只有三畫,但這是英雄們用生命與鮮血寫出來的。雖然他們最后沒有把忠義發展到極限,盡心報國,英雄們或生、或死、或虜、或別,但是,煞曜罡星今已矣,讒臣賊子尚依然,誰都沒有辦法挽回歷史的悲劇。
讀完《水滸傳》,眼中、耳中仍然都是英雄們在談笑風生,看著他們為自己的理想奮斗是多么令人羨慕。做一個家喻戶曉的蓋世英雄,應該是每一個男子漢的夢想。但是在危難中救濟人這樣的事情,除了警察、消防員、軍人,不是誰都有機會,誰都能做到。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沒有足夠的勇氣,更沒有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水滸傳的讀后感水滸傳的讀后感初一篇四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假期里書籍成了我最好的陪伴,我不僅學到了知識,更開闊了眼界。每一本書都讓我收獲很多,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水滸傳》這本書。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認為所謂的名著都是枯燥無味的,但讀完以后我的這種觀點都被改變了。
整部水滸傳,主要是講了在北宋末年,高俅弄權,整個朝廷奸臣當道。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漢被逼無奈反上梁山。后來受朝廷招安,在出兵征討方臘時死傷過半,最后不幸起義失敗。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水滸傳》中的“義”這個字。什么是“義”?為朋友兩肋插刀,為兄弟赴湯蹈火,這便是義。在《水滸傳》中,一百零八漢就講究“義”這個字。一百零八漢各為兄弟,為兄弟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辭。可在現實社會中,有幾個人能做得到呢?在困難面前,又有幾個人會舍自己利益保別人平安呢?在一些人眼中,利益是遠遠大于情義的,因為在他們的世界中,早已沒有了義的存在。
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沖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家伙們聞風喪膽。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生,但“義”字卻滲透著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這些都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
我也要用我的雙手為祖國建設出一分力,帶著一顆正義的心去做好事善事,即使我的力量很小,但是不論怎樣我也要遵守“義”這個字!
水滸傳的讀后感水滸傳的讀后感初一篇五
“試看書林隱處,幾多俊逸儒流。虛名薄利不關愁,裁冰及剪雪。”《水滸傳》中國古典文學中一部優秀的作品。我認真讀完之后,陷入了久久沉思。
這本書中最突出的的思想情感是忠,義二字。
何為忠呢?為國家而死,對君沒有二心,這就是忠。比如說“及時雨”宋江他在接受皇上的命令去收服方臘時,被方臘使臣以高官厚祿為誘,讓其反宋時,宋江也沒有絲毫心動。當宋江在死了許多兄弟時,也沒有覺得對他不公,就是在被奸臣用藥酒鳩死前,也不讓李逵反叛,甚至不惜殺死李逵,也不讓李逵造成大亂。歷史上的文天祥,岳飛,戚繼光哪一個不是對國家忠心耿耿,以保衛國家為己任,這才是忠。
何為義呢?為自己的兄弟著想,為他人著想,這就是義。在一百零八位大將中每一個人都是義的代言人。當宋江在鄆縣當一個小小的官時,他就以義而出名,他曾冒著被殺頭的危險保護好漢。在戰場上,有兄弟戰死時,冒著生命危險去搶尸體。正是因為他們之間的義,才讓他們的故事流芳百世。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也要擁有忠義,對國家忠心耿耿,對自己的朋友要有情有義。只要我們心中有“忠義”一詞,我們的社會就會更加美好。
水滸傳的讀后感水滸傳的讀后感初一篇六
水滸傳相信大家都知道,一向不太愛半文言的書,所以我現在才讀了水滸傳,發現遠沒有自己想的那么枯燥無味。
在水滸傳里,我最喜歡的人不是宋江,不是吳用,而是浪里白條張順。有人會為此感到奇怪,可能是因為自身不會游泳,所以我對會游泳的人極為欽佩,但書里會學水的有其他人,比如張順的`哥哥張橫,還有李俊、童威和童猛都會水,但書中是這么說張順的:“渾身雪練也似一身白肉,浮得四五十里水面,水下伏得七日七夜,水里形似一根白條,更兼得一身的好武藝……”雖說有夸張成分,但也顯出張順在水中的厲害,尤其是在第三十八回,黑旋風斗浪里白條中,張順在陸地上雖然吃虧,但在水中李逵卻被張順收拾了一頓。由于被言情小說毒害,我自動把張順的那一身白肉腦補成雪白的肌肉,所以張順在我心中就是一個水性好的美男子!
我也喜歡張清,因為他很強,石子擲無虛發,連打一十五員梁山泊好漢。
李逵是一個讓我又愛又恨的人物,他很孝順,也很講義氣,敢勇當先,說話也像個小孩子,常常引人發笑。但另一方面,他太魯莽,不聽人的勸告,好殺人,李逵殺了小衙內那回就使我很氣憤。
我最喜歡看武松打虎和武松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的那幾回,簡直大快人心,我真佩服武松的機智!
梁山泊陸陸續續聚集多少好漢啊!我真羨慕他們的快活。
讀到張順死了,我心中全是惋惜悲哀,但下一回接著又說,“張順魂捉方天定”,我真是又想哭又想笑,大哥,不愧是我看上的人,猛啊!連宋江也死了,在死之前,擔心李逵會反朝廷,壞了梁山泊替天行道的忠義之名,也將其毒死。連張順死了我都沒哭,看到這里我竟淚如雨下。忠義!忠義!忠義是有多么重要,梁山泊上設的堂也叫忠義堂,忠,忠心,對國家,對自己;義,義氣,對兄弟。宋江一心想要報效朝廷,只是做錯了選擇,奸佞當道,皇帝被蒙蔽了雙眼,一顆忠義之心對于那些奸臣來說是多么可笑,一顆釘子,拔就拔了吧!花開又被風吹落,云皎哪堪云霧遮!所以宋江他們走向失敗該是必然的。
也許我的感受不深,也許我還有一些東西沒悟懂,但這確實是我的真實感受。
水滸傳的讀后感水滸傳的讀后感初一篇七
卻并不是百感交集的情緒,而是迷迷茫茫地了無頭緒。
也許是對最后結局的恍惚,仿佛這不是原本應該有的。
我再看看那些醒目的字眼,悲壯的場面又再腦海上演。
恍然才知道這原就是結局,心不知怎么地隨淚水傷心——題記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主要講述了一百零八個好漢因為各種原因陸續上了梁山泊并且不斷壯大,漸漸成為當時朝廷的一大心病,在朝廷幾次攻打未果后,接受了招安,并幫助朝廷征遼、平王慶、滅田虎、除方臘,最后僅剩二十余人。但由于朝廷的四大奸臣嫉妒其功勞,部分剩下受封賞的好漢被害得丟官或被害死,最后只得剩下寥寥無幾。
《水滸傳》描繪的人物形象極為鮮明:大義凜然的及時雨宋江、耐不住性子的急先鋒索超、性烈如火的黑旋風李逵、貪圖女色的矮腳虎王英、深明仗義的小旋風柴進、熱情豪爽的花和尚魯智深……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漢雖性格各異,卻也為亂世之中的“知己”。志同道合的他們終究匯聚于梁山泊上開始了他們的對抗當時腐敗黑暗的朝廷的起義。屢戰屢敗的朝廷被迫向梁山好漢們拋出“橄欖枝”———招安。其實這正是梁上好漢們的眾望所歸。尤其是宋江,這更是他最為希望看到的結果,畢竟為官比為賊要好名聲啊!然而!這卻讓他們走向了“不歸路”。他們幫朝廷掃除了障礙,讓王朝得以鞏固,得到的回報卻是戰死沙場、顛沛流離、慘遭謀害。原本在梁山春風得意的好漢們如今的晚景凄涼。不由得讓人心中唏噓不已———身處亂世的他們,原本可成為亂世中的英雄,可惜最后一步走錯了。其實是“造化弄人”啊!他們原本為落草為寇,身為“義盜”的他們最令當時朝廷“黑暗的昏庸者”所恐懼。當他們的實力漸漸減弱、分散時,在原本是“敵營”的朝廷中里必然有諸多“仇家”虎視眈眈,這般情況下怎能有好的結果呢?這便是他們的可悲之處———“出來混,早晚是要還的”。
全書最令我感傷之處在于“宋江與李逵飲毒酒一事”。當中兄弟們紛紛離世,自己與李逵即將不久于人世時,腦子里浮現出一個又一個昔日的美好時光時,宋江似乎也才知道自己恐怕做錯路,投錯主了。當如此悲壯的場面在上演時,我想恐怕憤慨之意最深的并非是我,而是此書的作者———施耐庵和羅貫中。畢竟宋江這等英雄們落得如此下場,真叫人抱打不平啊!其實這樣的悲劇也可反襯出當時朝廷的黑暗,世道的混亂。我想當作者寫完這本書時,恐怕會感慨萬千。即為宋江等人之死惋惜,也為如此亂世唏噓。作者此番也必會想到當世,何謂亂世又何謂安世?自己身處的朝代可否為清明之朝?當世可否為太平之世?自己的晚景是否也會凄涼?種種疑問油然而生。
其實不然,當我看完此書時,些許茫然后,也概嘆今朝的中國雖不是完完全全、徹徹底底的清明,但也可謂為太平之世,身處之中還算幸福。這不由得想到前陣子重慶打黑除惡專項整治斗爭,想到了前不久被處死的文強。文強等人這般“重臣”也會因貪黑腐敗而“落馬”。可見當今我們的“朝廷”是不會有“爛根基”的,中國的共產黨總體作風清明廉潔,不會有《水滸傳》的悲劇再上演了。同時,作為未來中國的接班人的我們也應該努力學習,爭取創建祖國的美好未來。
水滸傳的讀后感水滸傳的讀后感初一篇八
暑假里,我讀了《水滸傳》,我的心靈一直被那一百零八個好漢的行俠仗義和打抱不平所震撼。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全書描寫了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108位好漢在深山起義,由盛轉衰,曲終人亡的故事。
書中有忠義兩全的宋江,性格剛烈的武松,見義勇為的魯智深,還有足智多謀的吳用,他們在我眼里都是忠義的化身。
我也很欣賞李逵,但李逵他頗有些拗,遇事不分青紅皂白,動不動就發火,總是和人打架,給宋江等人惹事生非,但是他身上有股愿意為兄弟兩肋插刀的精神,愿意為自己的兄弟豁出性命,就是這種精神使我大為感動。
書中我更欣賞的是吳用,足智多謀,他曾為晁蓋獻計,智取生辰綱,用藥酒麻醉了青面獸楊凌,巧妙地奪取了北京大名府梁中書送給蔡太師慶賀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用計劫了法場,救了宋江、戴宗。我要向吳用學習,做一個聰明的人。
讀了這本書,使我非常敬佩梁山好漢,也使我懂了很多道理,這真是一本百看不厭的好書。
水滸傳的讀后感水滸傳的讀后感初一篇九
這個假期里,我有幸讀了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
《水滸傳》這本書主要講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宋江因為被朝廷壓迫而登上了梁山,眾好漢推選他為梁山泊的老大,他們便到處起義,抗擊朝廷。后來梁山泊的好漢受了朝廷的招安,又奉宋徽宗趙佶之命去鎮壓方臘的起義軍,雖然方臘的起義軍被鎮壓了,但是梁山泊好漢們卻是“鳥飛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好漢們走的走,死的死,沒有太好下場的。
許多人都認為宋江是一個英雄漢,但是宋江這個人物形象在我的心目中并不怎么樣。
宋江是一個做作的偽君子,當他“請”盧俊義上梁山時,宋江甚至還演戲,假裝讓盧俊義當老大。這和劉備當年摔阿斗一樣,無非是收買人心,提高自己的擁護度罷了。要不然,以盧俊義的名聲、人緣還有實力,早就當上老大了。
宋江還是一個外強中干、色厲內荏的草包。他能當上老大,純是靠他的假仁假義。宋江其實并沒有什么真本事,出謀劃策是吳用,率兵打仗是盧俊義,那宋江呢?只不過是坐在太師椅上聽著報告罷了!
宋江是一個特別自私的小人,當他喝了高俅的毒酒后,還拉上李逵一起喝,使得李逵成了宋江的陪葬品。而這原因卻是宋江怕自己死后,李逵會聯合好漢們再次造反,這樣會“玷污”自己的名譽。他自私到竟然把和自己出生入死的好兄弟給毒死了。
宋江是一個見利忘義的小人。正是因為他禁不住誘惑,才當上了朝廷的走狗去鎮壓方臘。嗚呼!除了宋江以外的可憐的一百零七位好漢,在宋江這個偽君子、草包、小人的帶領下,成了封建朝廷消除異己的劊子手!哀哉!
水滸傳的讀后感水滸傳的讀后感初一篇十
關上這本書,不禁又回到了那個動亂的年代,一代英雄的出現,一個個故事的落幕,這洶涌的海浪,終究平息了下來。
在《水滸傳》中,我看到的是朝廷的無能,昏庸。自私自利,貪婪是他們的代言詞,而那些有能力的人卻始終得不到正視,漸漸隱于江湖,這是一個時代的悲哀啊!
有一句話叫:亂世出英雄。宋江,魯智深,李逵……這些鮮活的英雄形象至今刻在我的腦海里,他們深明大義,嫉惡如仇,忠厚率真,卻終受奸人迫害,是他們告訴了我,什么叫本色英雄。
再來看看現世,我們身邊也不乏缺少那樣的英雄。一個小女孩,過馬路,她的親人為了救他,把她推開,她的親人當場死亡,小女孩想要進入車禍現場。路人一面阻攔她進入,一面好言好語安撫。她失控,抓起阻攔她的胳膊猛咬,鮮血迅速染紅了他整條胳膊......他不但沒有生氣,還紋絲不動,繼續安慰著她……這,何談最美兩字?雖不曾相識,但關鍵時候也要拔刀相助,這位陌生人的人性是善的,英雄的,若好漢還在的話,他們也一定會這樣做吧。反觀之,若受一丁點來自絕望的痛苦就怒發沖冠,那何嘗不被古人嘆一聲:廢物!
走出臥室,書中的章節如圖畫般浮現在我的腦海里,我永遠忘不了那些好漢對蒼茫人世弱小的同情,憐憫?這故事,何嘗不是當時社會風起云涌,必將改頭換面的前奏!
一百零八英雄好漢,風風火火闖九州的怒吼,滌蕩人世惡與丑,終將還一個朗朗乾坤滿神州,這樣的理想,我們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