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具有宣傳,鼓動,教育和欣賞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講者的觀點,主張與思想感情傳達給聽眾以及讀者,使他們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產生共鳴。優質的演講稿該怎么樣去寫呢?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演講稿模板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中國速度演講稿篇一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偉大的祖國,不論是在哪個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的中國在世界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其中最最讓我驚奇的是——咱們中國的速度!
說到速度你們最先想到的應該是高鐵或飛機的速度吧?這樣認為就錯了,我所說的速度是效率。有一種奇跡,叫中國速度!
我的老家福建龍巖站改造開始了。此次施工為非常少見的鐵路一級施工,施工機器多達數十臺,時間更是緊張。從當天18:30開始,只有近9小時就要完成岔道拆鋪、攏口撥接,信號換裝等所有作業。那天傍晚,隨著現場總指揮一聲令下,一千五百余人迅速投入施工。現場畫面猶如電影大片般震撼人心,一千五百余名鐵路人不眠不休,一夜之間,完成了龍巖火車站新老站房之間的線路轉場大施工。通過進行試跑確定各項設備安全穩定后,龍巖站的新站臺正式投入使用,并以新面貌迎接20___年春運客流。這次施工,也為在建的南平-龍巖鐵路年底開通創造條件,屆時兩地間列車運行時間將由7個多小時縮短至1.5小時。我由衷地為所有鐵路人驕傲,為我們中國人驕傲!不僅是我們中國人,就連英國的《每日郵報》都不禁感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效率!此外還有:港珠澳大橋人工島;中方承建古鐵路通車;北京三元橋整體換梁工程......都是中國速度。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變化日異月新,不論在速度上,還在經濟,科技,文化,社會......等方面都有著驚人的變化。這么久以來最最讓我驚奇的就是——中國的速度!
中國速度演講稿篇二
一座擁有1000張床位而且設備齊全的醫院,從平地到建成直至交付使用需要多久?幾年?幾個月?不,在中國,只需要短短的10天時間。防疫宅家期間,我通過互聯網觀看了火神山醫院建造的直播視頻。
工人叔叔們為了縮短工期,在設計圖還沒有設計好的時候,就已經在做開工準備了:他們駕駛著幾十臺挖土機和幾十臺大卡車來到工地上。火神山醫院占地面積非常廣,地面上還堆著好幾個土丘,想把它們鏟平,恐怕不是幾天能完成的。但是工人叔叔們沒有因此而畏懼,他們很快投入到工作中去。早上六點,我打開視頻,看到他們已在工作;晚上十點,我忍不住又打開視頻觀看,他們還在工作!他們靠著高度的效率和默契的配合,僅僅用了一天一夜的時間就把近4萬平方米的土地鏟平了。
地鏟平了,設計圖紙也設計好了,接下來就要進入正式的施工了。首先的工作是鋪地板,工人叔叔中或許有不少人都鋪過地板,可是這次非比尋常啊,4萬平方米!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但他們絲毫沒有退縮,又投入到艱巨的鋪地工作中去。累了,就靠在旁邊瞇一會兒;餓了,就用熱水泡一碗方便面湊合一頓。他們夜以繼日地干,即使這樣趕工,也花了兩天的時間才完成。這當中的累與苦,只有他們自己能感受到,可他們毫無怨言,非但沒有一個人離開,來參與建造的工人反而越來越多了。
地板鋪好了,接下來就是造房子了,大吊臂抓起一塊鐵板,把它準確無誤地放下,工人再爬上去釘上釘子;然后大吊臂再抓起一塊鐵板,工人再釘釘子……就這樣一直重復下去。在看似枯燥單調還很累的忙碌中,房子的外框架建成了。
接著就是裝修工各司其職了:裝窗戶的裝窗戶,裝水管的裝水管,裝電線的裝電線,大家都埋頭工作,工地上時不時地傳來一兩聲“螺絲刀呢?”“電線呢?”的簡潔對話。
第十天,火神山醫院建好了,當日九時就收治了第一批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我十分有幸,通過網絡直播見證了這樣的一個建筑奇跡——這就是中國速度!
中國速度演講稿篇三
還記得最強臺風“莫蘭蒂”登陸廈門的情景嗎?
記得那天下午停課了。晚上,我睡得正香,突然被一陣“砰砰砰”的聲響驚醒,勉強撐起惺忪的睡眼,循著聲響的方向看去,窗戶在猛烈地晃動著,像一個巨人在使勁拍打它想破窗而入。風從縫隙鉆進來,吹著得意的口哨,這尖銳刺耳、高低起伏的聲響令人不寒而栗。我壯了壯膽,戰戰兢兢地靠近窗前,借著昏黃的路燈,窺見了“莫蘭蒂”作威作福的景象:窗外的樹枝像狂舞的鞭子,胡亂擺動;樹上的枯葉仿佛無帆無槳的小船,任憑狂風將它們帶向別處。風力一陣大過一陣,臺風像一個頑劣的孩子,把所有東西狠狠拋向高空,然后重重摔在地上。“嗚嗚”“砰砰”“哐哐”,臺風演奏的交響曲擾得人心煩意亂。
第二天早晨,一睜眼我就翻下床奔向窗前,我怔住了,目之所及遍地狼藉:一棵棵行道樹被攔腰折斷或拔地而起,被摧殘的玻璃窗戶、廣告牌更是隨處可見。大概好幾天都不能上學了吧,我心想。出乎意料的是,隔天我們就恢復上課了。上學途中,許多園林工人在道路兩旁修剪倒伏的大樹,那一雙雙手,一公里又一公里,疏通了一條又一條道路。有些樹干是帶刺的,即使戴著手套,那些刺依然會刺穿手套扎進手里,又痛又癢,可園林工人們卻沒有停下。老師們也都戴起了志愿者的紅袖章,早早來到學校,為我們和那些雜亂的樹枝之間搭起一道“人墻”,引導我們安全地進入校園。
我從新聞中得知,全市基礎設施破壞極其嚴重,大面積停水停電,大量綠化樹木倒伏,在救援隊、解放軍、志愿者等社會力量的共同努力下,許多主要路段第二天就恢復了通行,面目全非的城市也有了生氣。
“莫蘭蒂”過去兩年多了,時間抹去了它給廈門帶來的累累傷痕,卻磨滅不了人們記憶中的那些恐懼,但同時也帶不走我們心中的感動。
對于廈門來說,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災難,卻也讓人見證了奇跡,見證了“中國速度”,因為在我們身后,有許多人在為我們負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