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的使用需要學生們在借鑒的同時,注重自己的創新和個性的表達。以下是一些經典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夠對大家的寫作提供一些思路和指導。
我與書的不解之緣報告大全(13篇)篇一
我是陳衛軒,我今天代表我們的班級,來敘述一下我與書的不解之緣,我明白學習要多看書,多讀書,多交流。而要多讀課內書,但是更要多讀一些世界名著。而讀書重要的是興趣與堅持的精神,否則最后將一事無成,后悔莫及。
我對書的興趣先是由《三國演義》開始的,記得那時非常喜歡《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像趙云,他舍身救主的`品格讓人敬佩;關羽的傳奇,例如《刮骨療傷》、《單刀赴會》、《水淹七軍》、《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溫酒斬華雄》等事跡讓人百讀不厭;而諸葛亮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神話,他的智慧是多少人苦修多少年也無法匹及的高度。
我的第二本書是高爾基的《童年》,這是本好書,我卻讀了幾天不讀了,過了十幾天再讀完了,這是我的興趣全無,可到后來我又認真的讀了一遍,讓我發現任何好書如果不認真的讀,會永永遠遠不會發現這本書自身的價值。
而后我讀了《世界著名童話經典故事》,那是把各國的著名的童話寫在一本書中,我因此在一本書中得到了許許多多,豐富的知識。這是我對書中的知識有了求知的欲望。而后我迫切的想要讀書。
終于我讓姐姐買了那一本書后,我和書的感情就己緊緊地結合了,那一本書就是由著名的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所著的《狼王夢》,我很喜歡這本書,這本書的出現無疑是我通往書的道路的一個推動器了。《狼王夢》結構并不復雜,淺顯易懂,其文章引人入勝,我很愛它,以至于其他的書已經積了許多灰,而《狼王夢》卻一塵不染。
我在讀完《狼王夢》之后,我開始讀一些網上的玄幻小說,因為我在想象作文一方面不太好,所以我在讀妖月夜的《不死武尊》,可能是和《狼王夢》引人入勝的特點相似吧!才會對《不死武尊》癡迷。
不管讀什么書,只要有興趣,就要好好的讀,一定不要隔好幾天再去讀,不要留下遺憾哦。
我與書的不解之緣報告大全(13篇)篇二
而我與書的不解之緣,其實源于對書籍中所蘊涵的無窮無境的好奇。一本《簡愛》告訴我人不應該有三六九等之分的思想;一套《哈利波特》使我懂得了正直與勇敢的重要性;一篇《麥琪的禮物》讓我真切的感受到我們要去關愛別人,這樣別人才會愛我們,正是有了愛,人與人之間才會相互理解,人與人之間才有溫情;《貝爾門畫最后一片葉子》一文讓我心中受到了極大的震撼,讓我懂得了對身邊的每一個人都要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
從對書籍的認識開始,我變漫游于書海之中,并漸漸懂得:讀書并不是一個囫圇吞棗的過程,而需要加以消化和吸收。
偶然又從書架上翻出一套《明朝那些事兒》,翻開瀏覽,又一腳步入了向往多時的明朝朝堂之中,靜觀當年一介布衣出生的朱重八,是以如何的謀略與魄力,成為一位黃袍加身的真龍天子,其實一切都源于他執著的奮斗到底的信念。朱元璋之子朱棣手下可謂是英才輩出,主持修筑《永樂大典》的才子解縉,失寵之后竟還整日沉靜在“天下第一寵臣”的黃粱美夢之中。他的自以為是與驕傲自滿使得他終被逐下朝堂,貶為布衣百姓。流芳百世的張居正可謂是一個天才,他身負絕學、敢于創新、不懼風險、不怕威脅。但他也有缺點,他獨斷專行、生活奢侈、表里不一……他們在這歷史的舞臺上輪番亮相,向我們展示這人世間的丑與惡、善與美。正如“讀史可以明智”這句話的道理,每一個朝代的上至皇帝,下到布衣,他們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那些敢于創新、信念執著、不懼風險的優點值得我們學習,而那些驕傲自滿、獨斷專行、表里不一的缺點都應成為我們的前車之鑒。
記得我在學電子琴的時候,曾有一段時間絲毫沒有長進,于是我不止一次地猶豫:我是否要放棄呢?究竟是執著地努力還是像懦夫一樣的半途而廢?但自從閱讀了朱元璋的“成功史”后,我便更加堅定了我執著地努力的信心,因為我堅信,“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句話印證了所有的努力都會有回報。于是我又滿懷信心地開始彈起了電子琴,此時我仿佛覺得,書海就像是一名傳授做人智慧的良師,我在猶豫時結識了他,就好比在黑暗中尋見了一盞明燈,使我不再彷徨。
我日日與書為友,從而漸漸領悟到從前讀書的囫圇吞棗是錯誤的,真正讀書其實在于消化與吸收的。沒有消化與吸收,怎會悟出哲理、怎會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更怎會感悟出從書中汲取到無限的知識呢?都說書籍是人類的,我的確從書中學會了很多為人處世的哲理。
我與書的不解之緣報告大全(13篇)篇三
書是什么?它是一個指南針,讓我們走正確的道路;也是一泓清泉,讓奄奄一息的小花重新綻開笑臉國;它還是一曲歌,喚醒人們生活的真諦。
從一年級到四年級,我看的書很很多:《青銅葵花》、《狼王夢》、《草房子》、《西游記》……我讀得很快,囫圇吞棗。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吸引我的首先是故事,是各種人物的命運遭遇,他們的悲歡離合常常使我牽腸掛肚。
到了五年級,我慢慢地開始閱讀中外名著小說了;有《三國演義》、《城南舊事》、《魯濱遜漂流記》……我看得如醉如癡,《魯濱遜漂流記》引得我浮想聯翩,《城南幫事》又勾起我對童年的想念之情。
圖書館那豐富的圖書像磁石一樣吸引著我。那些中外的小說使我如醉如癡,我每天企業一做好就立刻投入書的海洋。時間長了,我慢慢養殖成了做筆記的習慣:記書中的優美的詞語,記描寫的精彩的句子,做筆記鍛煉了我的記憶力,也增加了我的理解力。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它對我的作用更是不立言而喻。我癡迷地閱讀也得到了報償,語文考試的成績,從中上一下子跳到了優秀。閱讀也擴大了我的想像力,面對一棵蒼秀挺拔的大樹,我會坐下編織這棵樹經歷過的風風雨雨,也會想一想我一生中的經歷是否和它相似呢!
我與書的不解之緣報告大全(13篇)篇四
書與我有著很大的關系。書我每天都要讀的,就算再忙,我也會抽出時間來看來讀。
要是說起書,我第一次讀的書是安徒生的童話書。里面《海的女兒》、《賣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裝》,這些故事我都熟悉了。當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時,我特別開心。雖然有些內容不懂,可也感受到了皇帝的愚蠢,小女孩的可憐,人魚公主的善良。
每當看一本書時,我就有深深的感受。當我看一本叫《袋鼠斗圓規》的書時,我才知道,書有不同類別的,有故事書,有小說,有作文。
我第一次看《袋鼠斗圓規》,我發現小說的世界原來這么精彩。我看到檸檬與朱帆(豬)冤家對對碰時,里面有趣的情節不禁使我哈哈大笑,里面生動的故事使我流過眼淚。
我又長大了一歲。那些小說,特別是伍美珍的,幾乎我每次回家都要去圖書館借。
當然有一些名人的小說故事。我多多少少會看一點。有一次一本曹文軒的《青銅葵花》進入了我的眼簾。書中青銅和葵花是一對好朋友,她們兩個都有悲慘命運,葵花是在一個水田樹下的一個部落生活的,青銅在部落對面生活,當我讀到:“葵花的爸爸因去河邊觀察葵花生長時不幸掉河里而亡,給葵花留下了一朵葵花”時,我便落淚如珠,深深體會了人物的悲慘命運。
看書還可以積累詞匯和句子。我寫作時,把這些積累的詞匯句子生動用上,所以我的作文每次都是90分以上。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說得很好。書是我生命的一半,我與書有一種不解之緣。
我與書的不解之緣報告大全(13篇)篇五
我從小就與書有著不解之緣,母親說她在懷我的時候總是喜歡給我聽書,有時在她肚子里躁動不安的我,聽著聽著就會慢慢靜下來,就像沉浸在其中一樣。就這樣,一直到我呱呱墜地。記得母親說,她希望她的女兒將來不一定要大富大貴,只要一生優雅,終生以書為友,恬淡自然地過完一生,足矣。
還不識字時,我就總喜歡拉著母親為我講故事,母親會講各種各樣好聽的故事,我就每天聽著這些故事,安然入睡。那時的我,只要母親為我講故事,躁動的心就會安靜下來。到了識字的時候,母親就會拿著一本童話書,一字一句地教我念。待我識了許多字后,看童話書基本上就沒有什么阻礙了,于是,我就會經常拿起母親買給我的童話書,自己在那里坐著看,一看就是老半天,里面的故事讓我陶醉不已。
賣火柴的小姑娘讓我心疼,丑小鴨變成白天鵝讓我欣喜,公主與王子的愛情故事讓我向往……與此同時,書,也教會了我許多道理,讓我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孩童漸漸變成一個有思想的孩子。我總是會發揮自己的想象去幻想一些縹緲虛無的東西,甚至有時還會將自己代入書里面,跟書里的情節、人物融為一體。書,豐富了我的精神世界。時光飛逝,我再也不是那個只會看童話故事書的孩童了,隨著知識的增長,我能看的書也越來越多,那些被我翻爛了的童話故事書,就被我悄悄地珍藏起來。母親也一個勁兒的給我買新書,書房里的書架都堆滿了母親給我買的書,書香味覆蓋了整個屋子,一進去就讓人有一種置身于世外的感覺,不禁想要拿起一本書坐下,細細地品。
記得以前最喜歡看的書就是《西游記》,孫悟空獨有的七十二變和騰云駕霧之法,讓我向往。那時候的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和他一樣啊,那種感覺應該很美好吧。于是這本書我就看了又看,看了又看。里面的情節,至今還能在我的腦海里浮現,我能把每個場面都想象出來,順便將自己也帶入其中。
后來我又迷上了許多書,其中沈石溪的動物小說和曹文軒的小說最讓我喜歡了。多樣的故事,跌宕的情節,反轉的結局,都使我的內心激情澎湃。書中是另一番天地,沉浸在書里對于我來說是最美好的事情。
每當內心煩躁,事亂煩心時,手捧自己最喜愛的書,來到一個安靜的地方,隨意翻開。當你真正沉浸在其中時,你會發現,什么煩躁,什么心事,通通都煙消云散了。合上書,你會發現,內心的愁苦又少了許多,書。陶冶了我的情操,讓我能及時調整好自己的情緒,讓我樂在其中。
書,就這樣伴我成長,亦師亦友……。
我與書的不解之緣報告大全(13篇)篇六
這學期我們學校開設了自由閱讀課,我們每周三下午都去圖書館開啟我們的閱讀之旅。
《茶花女》中的瑪格麗特,為了阿爾芒寧愿放棄大都市奢華糜爛的生活,和他一起到鄉下過了一段幸福快樂的生活。但也終究抵擋不了世俗的壓力和阿爾芒分了手。瑪格麗特對感情的執著令我欽佩。
讀了《四庫全書》我學到了許多知識。《刻舟求劍》中看待問題死板的楚國人,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守株待兔的不知變通的宋國農夫…他們可笑的形象一直在我腦中浮現。
自由閱讀課,讓我們的思緒在閱讀中任意馳騁。我喜歡這樣的閱讀課!
我與書的不解之緣報告大全(13篇)篇七
我愛看書,但我更愛書中的故事。
毛主席曾說:“飯可以不吃,覺可以不睡,但是,書,不可以一日不讀。”這句話,我一直銘記在心。
小時候,我常常依偎在媽媽身邊,聽媽媽講書中的故事。上到小學,我就開始看各種有趣的書,書中的故事,常常使我流連忘返,玩了回家,在學校度過了一段美好的中午。
有一次,我買了一本書名叫《四庫全書》,里面有詞典,有故事,有三字經……我放了學看,吃完飯看,反正一有空我就拿起那本書看個沒完沒了。我仔細地讀,從來都不馬虎,認真做筆記。所以,我積累了很多好詞佳句。寫作文上,我把那本裝有好詞佳句的“盒子”打開,把應該用上的詞語全都展現出來。
在一次作文上,題目是寫《我愛春天》。同學都千篇一律地寫起來:春天來了……從來,我的同學都是這樣寫,太沒有意思了。我要靠著自己的眼睛去看春天。我抓著春姑娘的衣裙,悄悄地走在綠色的大地上。后來我的作文得了個甲優。這也離不開書的功勞。
過了兩三年,我已經升入了五年級。書對人智慧是多么的重要,我對書更是如癡如醉。
書中的故事讓我成功的游向彼岸,讓人們從困難中走出,所以,我對書是熱愛,又是敬佩。是書讓我找到了人生的目標。
我與書的不解之緣報告大全(13篇)篇八
書本其實是有生命的,他們凝聚了作家的心血,他們在向我們傳授人生真諦。以下是有關寫與書本的不解之緣。
作文。
歡迎大家閱讀!
我是一個十分喜歡看書,也十分喜歡安靜的女孩子,在書的陪伴下,渡過了人生中的一年又一年,是書本給予了我堅強;是書本為我點亮了希望之光,讓我的未來充滿了希望,同時,我也從書本中領悟到了一點生活的真諦。
在我的認識中,讀書既是一種放松,也是一種對書本對自己的挑戰。
每天,一旦在晚上有了空隙的時間,我就習慣于躺在舒服的床上,床頭放一杯開水,手上捧著一本好書,靜靜的去讀,讓自己慢慢的融入書本中去,身臨其境地聽書中的人物談話,與他們一起跋山涉水,我感覺自己在書的熏陶下長大了許多。
書中有許多優美的詞句、章節十分難以理解,這就需要你反復去讀,直到讀懂以后,你會有一種愉樂感,為自己悟出道理而感到自豪。
挫折是一筆財富,這道理也是書本教給我的,面對挫折與失敗是不能灰心的應該樂觀地去面對,我為自己又找到一次鍛煉的機會而高興。
我最喜歡看科幻小說,它里面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可以緊扣你的心弦,讓你的心與故事情節的變動時起時伏,并且它也給了你大量的想象空間,讓我自由地翱翔在魔法的世界里。
書本是一個對你最忠實的朋友,當你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你可以無所顧忌地向他索取,他不求回報,當你失敗時,他是不會背棄你而離去,反而會給你心靈的安慰。
“讀一切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在談話”[法]笛卡爾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沒錯,這是我最欣賞也是最贊成的一句。
名言。
是書本使我學會了去愛這個世界去愛大自然內所有的生靈去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書本,我應該感謝你們,是書本讓我的雙眼迸射出了智慧的光芒;是書本讓我的大腦燃起智慧的焰火。書本,我熱愛你們,或許有一天,我也可以成為一名寫書的人。
書本其實是有生命的,他們凝聚了作家的心血,他們在向我們傳授人生真諦。
我曾經為書哭過,那是一個中午,吃過午飯,我睡不著覺,便偷偷地在被窩里看《從林守護者》,我看得入了迷,媽媽來看我,我都沒發現,媽媽見我沒睡,在看書,一氣之下,抓起我手中的書就扔,一下子扔出了好遠。我哭了,從床上爬起來,輕輕地把摔在地上的書抱起,淚水落在書頁上,我抱著書,哭著,可憐巴巴地望著媽媽,為她手中的另一本書求情。媽媽瞪著我,我哭得更厲害了。她氣急了,丟下書,走了。那天,我抱著書,躺在被窩里哭了好久,好久。
我也為書笑過,那又是一個上午,媽媽送給我一張五十元的書卡,我興奮極了,急忙跳進書海中。我拿著卡,在書海里遨游,與我喜愛的書依次握手相會。最后,我抱著一大堆書(都是健康的好書)滿載而歸[注:裝得滿滿地回來。形容收獲很大。]。那一刻,我笑了,笑得很甜,很甜。那一刻,我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書是我最好的伙伴。從呀呀學語開始,我就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記得在剛有識別能力的時候,媽媽就耐心的教我識字。爸爸就讓我認識植物,認識可愛的小動物。識字卡片在我小時候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漸漸長大了,認識的字也越來越多,故事書成了我的好朋友。我經常纏著媽媽,我們互相講故事給對方聽。
后來我成了一年級的小學生,接觸了許多課本,有了語文課本,數學課本,英語、品生課本。我最喜歡的是語文課本,因為里面有許多有趣的故事。每當發下新書的時候,我都要給它包上新書皮,然后就迫不及待的一篇一篇的讀起來。
我與書相伴,書讓我受益匪淺。
我與書的不解之緣報告大全(13篇)篇九
有句話說得好:“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它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從書籍中汲取知識的力量,是人生之必需。
我家最多的可能就是書了。沙發邊、書桌上、床頭上到處擺滿了大大小小、種類各異,五顏六色的書籍。在我的童年里,書就是我的玩具,陪伴著我長大。聽媽媽說,在我兩歲的時候,有一次她給我買了一本書,就到廚房做飯去了,可能是她太專注的緣故吧,過了很久才想起隔壁的我來,便慌忙跑了過來,卻發現我還靜靜地坐在床上,捧著那本她半個小時前給我的書。媽媽驚訝地問我:“你一直在看書嗎?”我好像答非所問:“我在想呢……”媽媽笑了。她想:也許女兒在猜測故事中小動物的命運吧。
開始上學了,我認識了更多的字,也開始獨立閱讀了。那時的我不管走到哪里,手里一定會捧著一本書,同學們都稱我為“小書迷”,我還挺開心的!周末,媽媽要帶我出去玩。去商場?我搖搖頭。去游樂場?我還是搖搖頭。去書店?我高興得跳了起來,臉上笑開了花。我喜歡暢游在書的海洋中,五彩繽紛的圖書就像我的朋友,帶給我遐想,帶給我知識,也帶給我充滿幻想的童年。
現在的我即將踏入中學的大門,壓力更大了,但是眼界更開闊了,而我還依然喜歡讀書。周末,我常用一天的時間去書店看書。一聞到那熟悉的墨香味兒,想到一本本我期盼著的圖書,我就像一只餓極的小貓,立刻沖進書店。不一會兒,購物車里的書已摞得高高的了!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人類精神的食糧,它像陽光和空氣一樣不可缺少。曹文軒叔叔曾在書上寫道:“人因讀書而高貴。”從那以后,我更加熱愛讀書了,這就是。
我與書的不解之緣報告大全(13篇)篇十
從小到大,我都非常喜歡書,也許我們在冥冥之中就有一種緣分。
聽媽媽說,自打我過了半歲,就特別喜歡聽故事,尤其是媽媽給我讀,我坐在旁邊聽。每當這時,我的眼睛里就閃爍著喜悅的光芒,開心不已,仿佛與書之間有著一種天生的感情!
到了兩歲左右,媽媽就開始教我念詩,就是要我感受文字的韻味。不過我在媽媽的指導下,還真的背下了幾首小詩,并深深的迷上了這些帶給我美妙感覺的古詩書。現在看來,大概是媽媽對我古詩的啟蒙吧!
時間就在我和媽媽朗朗的讀書聲中悄悄溜走了,一轉眼,我來到了幼兒園中班。媽媽為了把我的閱讀方式從“聽”變為“看”,就給了我幾本安徒生童話繪本,想讓我多讀讀,多看看。可是年幼的我卻絲毫不感興趣,因為那時我才剛剛學習拼音,讀起這些繪本來自然有些吃力,再加上我上了幼兒園后養成了愛看電視的習慣,沒過幾天就把繪本丟在一邊,仍然像從前一樣整天圍著電視機,電腦轉。可爸爸媽媽毫不氣餒,沒有逼著我,而是每天在不經意間講一些繪本故事,但每一次都故意不把這個故事講完,使我每一天都在好奇著,好奇著故事的結局會怎樣的,直到有一天媽媽說:“我真的沒有時間陪你讀這些繪本故事了,如果你真的想了解后面的故事那自己去看吧”。終于我懷著好奇心,又一次拿起繪本,結結巴巴的讀了起來,特別是其中的“丑小鴨”故事,我沉浸在這個故事中,書中的丑小鴨的遭遇使我很揪心,然而丑小鴨的美好結局又讓我開心不已,從此我并喜歡上看繪本。
上了小學,媽媽開始讓我接觸一些少兒版的名著,有著小時候讀繪本的經驗,我讀起名著來沒有太大困難,可我閱讀興趣還是在繪本上,因為在我的眼里,這些名著都有些枯燥,媽媽沒有辦法只好把我的繪本都收起來了,使我不得不開始閱讀這些“苦澀難懂”的書,然后漸漸的發現我被這些名著吸引了,就這樣我又一次愛上了閱讀。
我與書的不解之緣報告大全(13篇)篇十一
一路兜兜撞撞,不料我又回到了最初的原點——寫作,是自我選擇的結果,也是宿命罷。用文字表達自己,大概是從我會寫字時起就開始了。不管寫的結果如何,每一篇,甚至每一句話的每一個詞都經過了認真地推敲,細心地琢磨。這大概也是從我最初開始寫作時一直秉承下來的優良習慣,無論是對待老師布置下來的作文,還是論文,抑或自己的有感而發,一概要求做到盡善盡美,有時對一個詞的斟酌感覺到了強迫癥的地步,總覺得有更好更貼切的詞匯表達我意思,后來我才明白,那只是我一心追求完美的性格所導致的精益求精,不放過任何一個環節包括細節,而這是與生俱來的,無法改變,也無需改變。
當我試著將一切視為平常,也就是同自己達成和解,不再過分咬文嚼字,不再糾纏某一點,我的靈感這才如小溪水般汩汩流淌起來,那是一種心靈的泅渡,但你卻不知道你究竟會到達哪里,前方有沒有岸,一切只是未知數。我好比乘著一葉小舟,獨自在茫茫無際的河流漂泊,有時順流而下,有時逆流而上。當遇到不明方向的風浪來襲,或奮力搏擊向前,或稍稍休息,做深呼吸,緩解一下緊繃的神經,接下來不忘繼續朝前走,直到到達理想的彼岸。
有時我一度覺得自己和這個老人很像,海上,漂泊,搏擊,有時候也會感覺到疲憊,不想再撐下去了,只是還沒有遇到大馬林魚,鯊魚倒是不少,呵呵。躲避鯊魚的追擊成了我無法回避的生活內容,否則連小魚都可能撈不到。盡管老人失去了好不容易才得來的大馬林魚,但他說了一句經典的話那就是:人盡可以被毀滅,但絕不可以被打敗。這句話如燈塔般指引著我,在我看不到一絲光明的時候,神奇般呈現在我的面前,激勵我鞭策我勇往直前。這大概就是我能夠一直堅持到現在的核心動力吧。
但從根本上說,我愛寫作,不為別的,只為和自己的心靈對話。最初如此,現在仍舊是這樣。對我來說,生活即寫作,寫作即生活。離開寫作,我可能真的會活不下去。不要誤會,我說的是精神方面。如果沒有寫作,我就不會感受我自己,感覺不到自己就等于沒有了心,沒有心,生活將是一片混沌。這會讓我感到窒息。這也許使我不至于死去,但實在也找不到活著的必要的樂趣了。雖然我無法清楚的知道別人是如何感受自己,如何和自己的心展開對話的,但我相信這絕不是可有可無的,不管以何種方式。
這是找回那顆赤子之心,回歸自我的必由之路。人活一世,最起碼的“我從哪里來”“我是誰”“我要到哪里去”,總要弄個明白,否則活著還有什么意義,又何談幸福和快樂呢?寫作,讓我重新找回了自己,找回了一度失去的自信,也讓我明白了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在這個世上,我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這一切都源于網絡肯定,源于愛。
愛不等于擁有,愛是心智碰撞出的火花。愛是天然的吸引,心與心的共鳴。愛是自然而然的傾心。愛是一種成全,必要時的放手,但放手不等于放棄。愛是一種超越了時空的追隨,因為心是始終連在一起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就不會擔心有一天會不會失去。心在,愛就在。這樣的愛世間少有,幸運的是我遇到了,此生無憾。這都歸功于網絡和寫作。在今天看來,那些只不過是在說夢話而已,因為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么;可是有人卻把它當真了。之前沒有人肯聽我說話,更不用說過問我的心里。
那些心靈的囈語被他一度視為珍寶,并一再的迎合我的步調,我也止不住追隨他的足跡,就這樣走過千山萬水,度過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就像歌里唱到的:“你是我的眼帶我領略四季的變換,你是我的眼帶我穿越擁擠的人潮,你是我的眼帶我閱讀浩瀚的書海,因為你是我的眼,讓我看見這世界就在我眼前”那時候,我以為這輩子就這樣了,不會再有太大的變化了,而且,我也很滿足。即便不能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這種以文字的形式展開的心靈的交流,足以感動慰藉人的一生。如今那些“無關風月我題字等你回,懸筆一絕那岸邊浪千迭”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但那份真情卻始終照亮我的心窩,鼓勵著我風雨兼程。
這其實也源于我們對文字有著共同的愛好,換句話說,是文字讓我們結緣的。在這種純粹是由文字構建的網絡關系中,文字讓我們清楚地感受到了彼此,也讓我們更清醒的看到了自己。從這種意義上講,文字好比是一面鏡子,我從鏡子里看到了真實的他,而他恰好又是和我有著許多相似的地方(這一度使我感到驚喜),也就讀懂了自己。越是靠得近些,越是能強烈地感受到他那顆無與倫比的小宇宙所釋放出來的能量何等強大,這一度使我感覺到害怕。生活也不自覺的融入到他那片小宇宙里,這多少讓我有點排斥。這大概也是我后來決定獨自去飛的原因之一吧!可見文字的功能還真多呀!
寫作實際上就是一種心靈的跋涉,在這個過程中,你自然會遇到和你情味相投、志趣相似的朋友,難免生出一種似曾相識、相見恨晚的感覺,那又怎樣呢?有一句話怎么說來著:“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總有你想見的人,在前面等著你。在這之前,我們要充實自己,不斷地完善自己,才配得上上天對我們的這份眷顧。沒有準備好也沒關系,自有肯接納你的那個人,此時,你就更要去珍惜了。他不嫌棄你當時的萎靡不振、落魄、頹廢、甚或倒退,情愿與你為伍,一度站在你的位置上去了解你,一心去感受你;在你需要人幫助的時候,慷慨的奉上一片真心,伸出援助之手,在你快要跌倒的時候及時地扶你一把;在你想要放棄的時候,無條件的給與支持。
這樣的人不珍惜,還有什么值得珍惜的呢?那種文字的力量遠比任何話語都要堅定有力。直到我終于可以不再依靠他的力量,而是自行產生力量,內在的力量,我們才終止了這種模式的交流。文字的交流。因為我知道我自己也可以。于是我刪去所有與他互動的微博,只為擁有一個新的開始。可能在這一點上,我有點過于自我,事先沒有任何關于這方面的表達,哪怕是暗示。但愿現在他已經理解了我的這項決定。
經過了這么長時間的單飛與摸索,我有幸與散文在線結緣,其實早該遇上,但奇怪的是我那么愛好文字,那么渴望用寫作的方式表達自己,卻一直沒想過要把自己的文章用來發表。也許終究是耐不住寂寞,也許是為了尋求寫作的動力,也許是為了結交更多在這方面有所愛好及特長的朋友,也許還有點小小的虛榮心吧,我注冊登陸了網站,試圖發表一些文章,起初大都是我自己以前寫過的發表在微博和空間里的些許文字,并且在此都通過了審核,有的得到了本站的特別推薦,點擊率一下子達到上千。我不知道這數字的可靠性和真實性有多少,但我確乎被這突如其來的幸運擊中了頭,但很快恢復理智。我并非在炫耀,而是真的覺得這是偶然中的必然,只是我沒有想到這一天會來的這么快,7月24號,我永遠不會忘記這一天。
我與書的不解之緣報告大全(13篇)篇十二
從童稚時到現在,我一直把書當作我的朋友,從“格林童話”到“草“房子”,從“灰姑娘”到“童年”,從“唐詩三百首”到“繁星春水”從“xxx”到“xxx”每次接觸到一本書,總會有種新奇的感覺,如同結交一位新朋友,而每次看完一本書時,總會有種戀戀不舍的感覺,如同與一位朋友道別,到快忘記這本書時,再把它拿出來,則會有種與一位老朋友重逢的感覺。我的這些感覺,并不是老師對我們所說的:“書山有路勤為徑”,也不是家長們所說的:“學海無涯苦作舟”所產生的,而是我對書的愛不釋手與難以忘懷的情感。
每次爸爸帶我上街,我就想,一定又有好書看了。爸爸沒給我買衣服我不生氣,爸爸不帶我逛書店,我心里就空蕩蕩的,像丟了什么東西似的,一進書店大門,我便如魚兒跳進大海一般,在樹的海洋里游來游去。從書店出來,抱著一大捆新書,我高興的眼睛瞇成了一條縫,爸爸媽媽望著翻了又翻得書價說:“哎,就算是對孩子智力的投資吧!”奶奶說:“你真是個書迷!”
每次媽媽忙著炒菜時,我就一個人找本書看。飯做好了,媽媽喊我去吃。我往往正看到興頭兒上,就不理睬她,媽媽就催了一遍又一遍。我便撅著小嘴說:“你又不姓崔,怎么老是催我啊?”媽媽說:“你真像一條書蟲!”
每次小姨打掃房間時,都會問我:“你床頭柜上放這么多書干什么?”我說:“睡覺前,我愛看一會書。把書放在床頭,我才睡得香!”小姨笑著說我:“你真是一個書癡!!”
過年時,姥姥問我:“我過年給你壓歲錢,你用來干什么?”我毫不猶豫的說:“我要買一大——捆新書!”姥姥說:“你快成一個書呆子了!”
瞧,我有這么多好聽的外號呢!
我與書的不解之緣報告大全(13篇)篇十三
寒假里,我在珠海度假。大海近在咫尺,令人心曠神怡。
有一天,我和媽媽在院里散步。這時,耳邊傳來陣陣琴聲,時而歡快激越,時而舒緩柔和。我被這優美的琴聲迷住了,聽得如癡如醉。“這是什么樂器?”我急切問媽媽。“古箏。”媽媽輕輕地說,似乎不愿我打擾她。其實,我以前也聽過古箏曲,但是這樣近距離地聽到有人彈出這么優美的曲調,還是第一次。
我倆一路循聲找去,近了,近了,仿佛就在耳邊。對了,音樂就是從這扇門里流淌出來的。我倆顧不得禮貌,敲開了門。琴聲嘎然而止,一位長頭發的阿姨走了出來。等我們說明來意,她熱情地邀我們進屋,向我們演示了我熟悉的“漁舟唱晚”。她的手輕巧地撥弄著琴弦,流暢自如,從容不迫,彈奏出一幅幅優美的湖光山色。
從此,我就迷上了古箏。
“不行,不準你學。我就知道你是三分鐘熱情。”沒想到媽媽一聽我想學古箏,不僅一口否定,還直向我潑冷水,“再說了,你都六年級了,很快就要面臨小升初,要學奧數,要學英語,要學……”
可我這次是鐵了心。我太喜歡古箏了,相信這是發自內心的熱愛,絕不是一時的沖動。那崢崢作響的琴聲時時縈繞在耳邊,在我的心里已經生了根。我決定“拿起法律武器”,捍衛我的權利。“媽媽,我已經十歲了,法律規定,年滿十歲的孩子有些事可以自己選擇了。我有權利選擇自己的興趣!”媽媽一聽笑了,居然說道:“給你一個月考驗期吧!”
從此,我便踏上了灑滿陽光和汗水的古箏學習之路。
媽媽說到做到,在這一個月里,除了為我聯系老師,她就當起了“甩手掌柜”。上課,我自己去;練琴,對不起,家里沒琴,我自己到別人家練去。而且,這期間功課還得照樣門門優秀。她“天真”地以為,這下我肯定打退堂鼓了。可是,親愛的老媽這回想錯了。自己去上課有啥了不起的,我都十歲了,區區小事,何足掛齒?家里沒琴也不足為慮,我已經打探到我住的小區里有個小朋友家有琴,和他媽媽一商量,她欣然邀我去她家練,還說可以促進她兒子呢。哈,搞定了吧!
一個月的時間里,每當做完作業,無需任何人督促,我就會迫不急待地跑到那位阿姨家,坐在古箏前,或是輕托慢抹,或是激搖快打,彈奏出一首首我鐘愛的樂曲。而且因為對古箏的摯愛,為了贏得媽媽的支持,我的功課抓得更緊了。
如今,在我寬大的臥室里,擺著一臺古色古香的古箏。媽媽不僅向我投降,還為我購買了一臺比較高級的楠木箏。這下練習起來可方便了,而且,每當學習累了,也可以彈奏一曲,讓一切疲倦隨著樂聲飄入天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