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散文有感字篇一
畢淑敏以她敏銳的目光,寬厚的心懷和理性的文字,像是在月光下,小溪邊,給我們講述一個神秘迷人的故事。這些故事,帶我們找到心靈的出口。
畢淑敏的散文不同于張曉風。她只是給我們講述一個小巧的故事,平凡普通,像一湖波瀾不驚的水。
她的特點是能夠巧妙地在文章中融入一些東西,所以她的`文章帶著情感。這種情感,是在你無聊時可以端起它一邊喝一杯熱騰騰的咖啡一邊翻頁,是在你心煩意亂時讓你靜下心來仔細品味。是在你悲傷難過時看看,找到自己的安慰。
你若能細細體會,必能發現那隱藏于故事中的一份細膩、一份溫柔、一份執著,對人生的追求及一份不變的心。
也許我們曾受到過家長的批評責怪甚至打罵。但是我們知道嗎,每一次孩子的挨打,只會在母親心中留下痛而深刻的烙印。
她把對孩子的溫柔、嚴厲、疼愛、生氣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母親為我們整理房間時,打掃衛生時,我們心中只記得母親的嘮叨埋怨,卻忽略了她心中,對我們的在乎。
我們也可以學著像她一樣,以一個醫生的角度、一個母親的角度、甚至一個路人的角度,去體會,觀察這個精彩的世界。
讀散文有感字篇二
登五泉,聆聽山水;登白塔,望盡黃河;登皋蘭,鳥瞰蘭州。隴地之山的雄偉和壯闊,更沒有因缺少綠意而失掉山巒本色。
我喜歡山巒,喜歡登高望遠。蜀地的山,有一片生機,有盎然綠意,也有詩情畫意。登四川的山,能讓我的心靈變得寧靜。當我覺得學習讓我不堪重負的時候,我喜歡登上山頂,躺在一片綠意中,閉上雙眼,聆聽鳥兒和白云的竊語,聆聽泉水叮咚,風兒高歌,這種美,讓人禁不住微笑。當被生活瑣事纏繞的時候,我喜歡坐在山腰,看山下炊煙了了,農人忙歸,田中小麥隨晚風彎腰談笑,這種美,有數不盡的妖嬈。當然,四川的山,也有它男兒的一面,登山臨端,它給人的是一中“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壯志。
蜀之山,多的是一份溫情。而隴之山,多的是一份激情。
記得曾去過劉家峽的太極島,在那兒,所有的山對我來說都是不知名的。像斧鑿的一樣,平整,筆直,站不住一株小草。就像一道天幕,巨大,無邊無緣,蓋住了山后的世界。在黃河中疾行,看著刀鋒般懸崖飛速流去,黃河水冰冰涼涼地打在臉上,在那個夏天,給人以雄心與志向并行的感覺。
記得曾經去過城關區的皋蘭山,雖已記不起它的海拔有多高了,但我依然懷念那站在云端的感覺,鳥瞰整個蘭州,在迷霧之中,這個城市就在我的腳下。在蘭山公園,登上觀景塔的高端,像是能和白云對話的距離,讓人心血澎湃。高三前我回去過一次皋蘭山,看高山上的駿馬,在高山草甸上奔馳,皋蘭的山卻給了我勇往直前的勇氣。也是我不羈挫折,堅持到底的原因之一。
記得曾經去過母親河岸的白塔山,在纜車之上,橫渡黃河,心跳的速度自然加快了不少。白塔山,沒有其他景山公園式的樂園,在我眼中,它的名望在于它的古建筑,雖然并不完全是純古風,但當代人的修繕,也讓這座山更加具有古氣息。觀廟宇閣樓,瞰母親黃河,在高山之巔的松林中穿行,我得到的是一份關于中華民族的自信與驕傲。
記得曾經去過充滿生機的五泉山。不過實話實說,我從沒找到是哪五泉。我在那兒看到過高山泉水,清,純,涼,在山腳之下發出美妙的音律,吸引這游客慕名而來,同樣也給每一個領情的游客遠離城市繁華和喧囂的.淡然,對于那些在城市中整日拼搏煩碌的人們來說,這不正是陶淵明的菊園嗎?可吸引我的更是那掛在懸崖之上的懸梯,同劉家峽所見山峰同樣的筆直陡峭,但多的這副梯子,給人想要攀登的渴望,這樣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臺階地向上,讓我尋找到了在學習中遺失掉的謹慎和小心,這種記憶,是支撐我在每一次失敗之后,重新站起拼搏的支柱,同樣也是我的動力,驅使我不斷向上的動力。
世上的山巒很多,我不知道哪里的山還能帶給我怎么樣的感受?但我期待著,期待著與不同的山水相交結游,與之并行。
讀散文有感字篇三
散文好比一杯泡好的清茶,很淡很淡。然而,當你去細細品嘗時,就會發現越品越香。
在老師的推薦和好友的介紹下,我翻開了《散文自選集》淡黃色的封面,慢慢的,被林清玄老師精美的文字吸引了。
《散文自選集》分為四個章節:“天真的心、純善的心,美好的心,莊嚴的心”。四顆心串在一起,成了一個調皮可愛的孩子,他給我講述了一個接一個有趣的故事:《喝咖啡的酪梨》、《涼面因緣》、《河的感覺》等等。
最令我難忘的是《枯萎的桃花心木》,桃花心木是一種特別的樹,樹形優美,高大筆直。在“我”的故鄉,有一大片桃花心木,郁郁蔥蔥,枝杈交錯。照看它們的是一個高大的老人。這個人很奇怪,他不按時給樹木澆水,而是隔三差五的澆一次,而且每次澆水的多少也不定,有時多澆,有時少澆。這令“我”很吃驚,經過詢問“我”得到答案,原來,這是看林人為了使樹苗適應大自然下雨的并無規律,刻意而為。這使“我”深有感觸:人和樹木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比較經得起生命的考驗。諸多的不確定,會培養出一個人獨立自主、努力向上的習慣和性格。在不確定中,我們不會依賴;在不確定中,我們深化了對環境的感受和情感的覺知;在不確定中,我們學會把更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是啊!只有在不確定中,才可以努力生長!
林清玄老師的散文有詩樣的文字、寓言似的深邃、格言般的力量。長長短短的文章,或一目了然,使人讀后會心一笑;或回味悠長,反復讀來,掩卷仍要深思才能品得其中的味道。
真希望我也能像林清玄老師一樣,做一個有智慧、有修養的生活中的有心人,用敏感的心感知世界,用細膩的筆表述心知。
讀散文有感字篇四
風是沒有形象、沒有色彩、也沒有聲音的,但風鈴使風有了形象,有了色彩,也有了聲音。
風鈴于風,是感知風的存在,將無形的自然之風化為清脆的聲響。那美妙清靈的音樂是由懸掛于窗欞的小小風鈴演奏出來的,當你聽見風在風鈴邊舞蹈時的笑聲,相信,你的臉上是帶著沉醉其中的笑容的。
又或者說,風鈴本身,就是風的音樂,即便是再細微的一縷,風鈴也能夠敏感地覺察到這串細微的音符,并歡快地唱出來。不信,你聽——“叮叮叮叮——”,是春日的微風和煦;“叮咚叮咚——”,是仲夏的狂風大作;“叮鈴叮鈴——”,是金秋的涼風習習;“當當當當——”,是嚴冬的寒風肆虐:風四季歌唱,四季舞蹈,風鈴都為它演奏——以音樂的形式。
當風吹起,風鈴叮當作響時,光陰便如風一般無聲無息地流動,遺留在了那過去的時光中,一去不返。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雖看不見,摸不著,但日月星辰的遷移旋轉卻無時不刻地昭示著時光的飛逝。
我們忘不了奮力救下墜樓嬰兒的“最美媽媽”——吳菊萍,忘不了讓全世界見證夢想奇跡的無臂鋼琴師——劉偉,忘不了照顧養母12年的善良孝女——孟佩杰,這無數的難忘,只因我們聽見了心中的風鈴在面對這些高尚的生命時所奏出的絕美的心的樂章。
每一個晝夜,都有無數個生命逝去,又有無數個生命降臨,生命是那么的渺小,那么微不足道,仿佛這一秒還在,但下一秒就會消失,消失得無影無蹤;但生命又是那么的偉大,那么崇高,那么動人心魄,哪怕是下一秒就會消失,但消失前的那一份無與倫比的美麗卻深深的烙印在了我們的心中,震撼著我們的心。
原本,風過無痕,但有了風鈴,風過便留痕。
原本,光陰無痕,生命亦無痕,但有了心中的風鈴,生命即使走過了,也會留下動人的痕跡。
讀散文有感字篇五
要開學了,雖然沉睡了一個暑假,可我們處于不清醒的狀態,于是學校便為我們準備了一份豐厚的禮物——軍訓。對于軍訓,它不是為了讓我們的皮膚改變顏色,而是為了讓我們體會其中的酸甜苦辣,享受磨礪這筆財富。是為了讓我們少份嬌氣,多份堅強;少份依賴,多份自強;少份懶惰,多份勤奮;少份懦弱,多份勇敢。總而言之,軍訓的意義之重大,以我的拙筆寫不*分之一。
夏日的微風伴隨著太陽剛升起的暖光。這座小城開始蠢蠢欲動,我們便開始訓練。“立定!向右看齊,軍姿十分鐘。”教官大聲說道。軍訓一開始我們就站軍姿,我們的教官比較注重質量,而不是數量,十分鐘雖然短,但是要紋絲不動的在那兒站夠十分鐘是很難額。汗流了下來,從睫毛到眼角,然后再隨著身體的紋理留流下。喉嚨的干澀,肢體的疲乏,都讓我有想放棄的沖動。但我轉念想到我一個堂堂男子漢,怎么可以輕言放棄呢?于是我便硬撐了下來,緊張煎熬的一上午終于結束了。
下午,毒辣的太陽持續暴曬著,校園里的柳樹無力的耷拉著,熱氣不斷地從地面上往上涌動。“跑步走,一二一,一二三四,”教官大聲喝著。跑步每個人都會,但是要和其他同學一起跑整齊卻是非常難的,一遍一遍的反復操練,腿又酸又痛,腳都起了泡,真叫人想放棄,但是看看后面布滿汗水的女同學、威嚴的.教官和盡職盡責的班主任,讓我意識到:苦并不可怕,困難面前氣餒、言敗才可怕。
任何事物都有二重性,軍訓不僅僅只有嚴格的一面,還有活躍的一面,那就是和教官一起唱歌,一起說笑話。這樣一天才過的有滋有味。
軍訓還剩下兩天的時間了,我將不再怕汗水和喉嚨的干渴,我要磨練自己,我一定戰勝苦難,戰勝自我。
讀散文有感字篇六
坐在窗前,看著窗外銀杏樹上的葉子好像一夜之間由綠變黃,一顆顆好像金字塔懸空般豎立著,很好看。一陣清風吹過,便有那金黃色的小扇子隨風飄舞,像一個個小精靈,掙脫了樹枝的束縛,慢慢墜落下來。落在樹下,深情地親吻著大地,把心中的知心話向母親傾訴,說到動情處,還隨風打著旋升起后,再輕輕重新落下。遠遠望去,樹下就好像鋪上了軟軟的,柔柔的金黃色的絨毯,美麗極了,樹下的孩子在撿拾著銀杏葉,臉上露出天真的笑容。
一青一黃又一年,揚手是春,落手是秋,在這一揚一落之間,心中突然有種難言的痛。那種難言的痛是被青春拋棄的無奈,是被歲月洗盡鉛華的不舍。在若有若失,若即若離的相似歲月里 ,年輪已悄悄地為我的臉上刻上了淡淡的歲月印跡,增添了流年的風霜。
童年是夢,少年是歌,青年是詩,那么,中年就是一部小說。看著鏡中的容顏,留戀著內心太多的不舍,驀然回首,人已中年。心中盈滿了太多的思戀,暖暖的。在相似的日月之間,共度了人世滄桑,看盡繁華紅塵。我們總是以為時間會等我們,容許我們從頭再來,彌補人生缺憾,豈不知時光一去不再復返。
曾經我們無論傾注了多少真心和熱情的日子,最終也只是那么閃亮的一瞬,在生命中留下的只是一縷縷的.馨香。數年之間的生活變遷,是平淡的生活,是太一般的小事,卻堆積成一個個精彩的故事。激活感動著真真實實我們的生命與心靈,日子在不經意間悄悄遠行。
當我們已認不出那些似曾相識的歲月,就像難以說出哪一陣微風曾經輕吻過我們的臉龐。有些事是時間和空間都無法修復的;有些風景其實只適合遠看;有時虛幻的也許更美。人生就是在希望與失望中完成了成熟的蛻變。我們也由一個不諳世事的孩子,長大成人。
人到中年,一個悟字,濃縮了人生的千言萬語,明白了高處不勝寒,無力挽狂瀾的滄桑與無奈,于是在不知不覺中學會笑看世事繁華。淡定人生心態,不求不可取,不求不可得,隨遇而安。諸事順其自然,學會感恩,無憾我心做人做事;不再奢望浮華之夢,不再渴望美酒咖啡的浪漫。
當用心觸摸真實生活的平淡之時,我就會真實的感覺到,只有腳踏實地平平淡淡才是真啊!學會輕輕的觸摸生之意義,閑閑的寫下幾段文字給自己或朋友。生活的閱歷與歷練已打磨出成熟的姿態,在下午茶的氤氳里風定落花香,享受人生成熟的一種美。
人生,夢總是不夠漫長,可是我們卻需要夢想。情,總是讓人受傷,可是我們卻總是念念不忘。雨下得再漂亮,可我們還是喜歡雨后的陽光。生命像一條河,左岸是我們無法忘卻的回憶,右岸是我們值得緊握的璀璨年華,中間飛速流淌的是我們年年歲歲經歷的歡愉與感傷。
人到中年才真正品味到:淡淡的生活很純,淡淡的花很鮮,淡淡的天空很高,淡淡的友情很真,淡淡的戀情很醉,淡淡的憂愁很清,淡淡的孤獨很美。只是那么淡淡的一點過去,現在與將來,人生的畫卷輕輕的描繪,繪出天,繪出地,繪出山,繪出水,繪出落下的淚,繪出展出的笑,都用那淡淡的畫筆,隨著那淡淡的顏色,繪出人生的佳境,繪出人生的無憾無悔。
銀杏樹的葉子落下來,是為了樹干明年春天重新發芽,成長壯大,年復一年,最終成為棟梁之才。可是,人的生命卻沒有輪回,沒有重啟,只有從生到死一條路。所以我們要倍加珍惜生命的每一天,享受生活的每一天。
讀散文有感字篇七
每當我看完文章最后一個字時,心中沒有讀林清玄的隨心,也沒有讀張曉風的意猶未盡,有的只是呆呆的坐在座椅上,讓那些自然地文字中悠長的意蘊,如濃墨一般渲染著我心中的每一個角落。
如果把張曉風的大部分作品比喻成柔水的話,那畢淑敏無疑就是烈火了。她的文字最大的特點就是自然,自然地如同原野般的綠、如同海水般的藍、如同生命般的紅。我喜歡她的自然、簡單明了、一針見血。但并不缺乏寫作技巧。比起張曉風的細膩,我更加喜歡畢淑敏的“實”。或許因為她是一名心理學專家的緣故吧,她的文字更加走進我的內心。
在畢淑敏的散文中我最喜歡的一部作品是《我很重要》,對于生命的意義,畢淑敏可以大聲向世界宣布,我很重要。
對于我的親人,我們永遠是不可重復的孤本。無論他們有多少兒女,我們都是獨特的而一個。我們對于朋友、親人乃至整個社會都是不可替代的,我們是唯一的。
現在的人們總是以對于社會的貢獻來衡量一個人生命的價值與重要性。但是我仍覺得,只要我們是幸福的,只要我們的存在能讓別人感到幸福,那么我們就是重要的。
鳳凰在火焰中重生,而人在火焰中思索。
讀散文有感字篇八
今年的農歷七月十六晚上,九點多鐘的時候,帶著雅興的我站在樓頂賞月,心情可謂舒暢極了,因為這天的月亮特別圓潤出奇。
難得欣賞到這么好的夜色美景,月亮周圍綴滿迷人的小星星,顯得熠熠生輝,我把自自己想象成在水晶宮里,身心被包圍,被色彩斑斕的顏色涂抹。習習的涼爽秋風迎面吹來,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愜意之感油然而生。
望著飄浮在高空的月亮,萬里明凈如洗,真是遐想不盡,仿佛月亮是為我款款而來,把我的心照得通體明亮。
沒想到在城市的天空也能觀賞如此夜色美景,離鄉背景多年,好久沒有感受到了那種久違的童真快樂味道了,不禁勾起我回到童年的夢幻境界,享受那種村莊寂靜安然的屏幕圖畫,真的有說不出的愜意愉快。
故鄉的夜晚,沒有世俗的喧嘩和煩惱,除了安靜還是安靜。當有月亮和星星夜晚更像是一個神奇故事,有睡夢中帶著馨香的人兒,有蛙鳴唱不休的演奏,有純潔的親人之間的無私關懷。回想起兒時的快樂點滴,和伙伴一起上學放學,一起砍柴割草,一起到山坡上放牛,看牛自由自在地吃著青青的草,看藍天白云歡快地在山間峽谷游蕩,看農民伯伯在田野間勤勞耕耘景象,還記那嫻熟的動作,那質樸的'笑容,那充滿歡樂的形象,在眼前晃來晃去,欣慰他們創造了勞動的奇跡,豐富多彩了人們的生活。
如今闊別家鄉多年,每每想起家鄉的親人,那純樸的音容笑貌最令人難以忘懷,也特別惦記兒時無憂無慮好伙伴,啊,回憶是一杯醉香濃厚的酒,里面飽含浸滿了歲月的濃濃的愛意,釀造的味道越是彌香曠久。
圓圓的月亮代表家庭和睦團圓,萬事如意,其樂融融。也寄托了人們對生活努力向前的一種美好心愿。
很快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即將來臨,家家戶戶又開始準備過節,打算如何熱鬧一番,親人們從四面八方趕回到家中團聚,一起吃月餅,包餃子,包粽子,賞月等等,大家圍做一起,天南地北,無所不談。那種親切的笑容,那種快樂的氣氛,那種純樸的親情是幸福無邊的,是用金錢也買不到的。
關于贊美月亮的詩不勝枚舉,如豪氣滿懷詩人李白的《靜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不知感動了多少游子在異地他鄉的思鄉夢。
“明月松澗照,清泉石上流。”特別喜歡王維的《山居秋瞑》這樣物化人心的詩句,把這種人的心境與周邊的景物融為一體是多么妙哉!
親愛的朋友,我愿把賞月的心情告訴你,真的有說不出的高興;想必你也喜歡賞月吧!那么你的心情又會作何感想呢?希望我們忘卻人間世俗的煎熬,在賞月的時候賞出一種好心情,能將痛苦放開,不斤斤計較,能回歸童真快樂的時光而無煩無惱,維持開朗與輕快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