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態度篇一
一天中午由于下雨,甲同學和乙同學相約一起吃飯,來到一家飯館,當時是飯點人比較多,兩位同學分工一人找位置,一人去買飯,甲同學好半天等到一個位子剛坐下,門口進來一位老奶奶雙手攙著一位盲人老爺爺,她四下張望尋找座位,發現一位女士身旁有一個空位,于是走了過去,問:“姑娘,這兒有人嗎?!迸空f:“有人?!崩夏棠逃终f:“我先坐一下,人來了就起?!迸棵φf:“馬上就來?!崩夏棠毯屠蠣敔敱銦o奈的站在那兒等。這時,甲同學忙起身對老奶奶說:“請來這兒坐,并去攙扶老爺爺?!崩蠣敔攧傋?,乙同學端著兩碗面回來了,看到了剛才的事,兩位同學決定把這兩碗面先讓給老爺爺和老奶奶,當兩碗面端到兩位老人的面前時,老奶奶說:“我們已經坐了你們的位子,咋還能吃你們的面,你們先吃?!眱赏瑢W說:“您二老先吃,我們年輕,再等一會兒?!边@時,老爺爺突然說話了,“老伴啊,這里的服務好,人更好?!痹捯魟偮?,引得在場的人們一陣鼓掌,大家都為這兩位同學的所作所為伸出大拇指。而那位女士卻低下了頭,一言不發,可能是她覺得自己對這件事的態度連兩個小學生還不如,因為兩位同學很無私,不僅讓了座位,還讓出自己的面,而自己卻這么自私,坐一下都不行。
正是因為這兩位同學在老師和家長的教導下,知道要尊敬老人,講禮貌,不僅是個人品格的提升,也是愛國的'一種表現。
我們的社會正需要這樣有態度的人,把我們國家的傳統美德繼續發揚下去,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
態度篇二
常常聽人說,一個人的好壞,可以從他的談吐舉止中看出,從態度中又可以得出這人的品德是否高尚,預示事業是否成功。
一名學生就有學生的樣子,要有端正的品質。在學習上我們應該做到讀書是為自己讀的,而不是對付老師,一定要遵守校園的規章制度,聽老師的指教,在學校里我們不能把在家中的公主病帶到學校中。健康向上的學習態度是取決于你對學習的態度。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定要給自己的人生定一個目標,不斷地磨練自己,要蒸蒸日上,勇敢面對困難。作為學生不能玩物喪志,一天天沉迷于網絡,這樣就會一事無成。古人說得好“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人離不開社會,學生離不開集體,在待人處事上應該認真,誠懇,舉止親切。在班上要與同學團結互助,不能挑撥離間,要為班上主動做事,敢于承擔責任。這是我們新時代人必須具備的良好品質。
如果一個人態度粗暴、行為狂妄性情虛偽,誰也不愿意和他交朋友,相反,一個人態度溫和謙遜,有禮貌那么人人斗喜歡和他交朋友,這是不容置疑的。古語說得好“一個好漢三個幫”,只要你得到了朋友的支持和鼓勵,你就會向著自己的目標前進。
俗話說“態度決定高度”。只要每個人都從自己的點點滴滴開始起步,那么他就離成功不遠。
態度篇三
自然,態度不同,所看到,聽到,聞到,觸到的又怎能相同?有一句話說得好,態度決定人生的高度,論態度之重要,那是不懂之人一生也悟不到的。
便好比兩個人同時行走于沙漠之中,在經過沙地塵暴,白日高溫,夜晚低溫,等一系列所摧殘人信心的常識發生后,態度便成為了人之根本,往往會決定生死。
假設,其中一個人抱著絕望的態度,那么他便已經被判了死刑。這樣的人就算能夠活著出去,也再找不到以前的自信。
他會認為:這一切的事情都是因為他拿錯了地圖所至,他迷路了,出不去了,與其在沙漠中等死,不如自己解決自己。
而相反,假設另一人抱著希冀的態度,那么他一定會活著出去。
畢竟人的潛力是無限的,越處于險境之中越能最大限度的激發出一個人內在的潛力。
當在這種時候唯一要保持的便是心態了,事是會變的',但心態不會變,一個人會從云端跌落,也會攀登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當然,前提是他有一個相信自己的態度。
文學中,態度的釋義是這樣的:態度是個體對特定對象(人、觀念、情感或者事件等)所持有的穩定的心理傾向。這種心理傾向蘊含著個體的主觀評價以及由此產生的行為傾向性。
而在心理學中,態度的事是這樣的:態度往往會有一種精神力,在不斷的升華中凝結成實體,將所期盼的事實體化,即向著希望發展。
事實上仔細品讀,并不難發現,他們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人的行為,事業往往和態度一詞脫不了干系。畢竟有了一個好的態度,才能把危險化解。
由此可見以上對態度的解析都是正確的:作為一個人,一個有著期盼的人,就必須有一個好的態度,空等待是無用的。
態度篇四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常常需要扮演一個傻子。
傻是一種生活的態度。
件好事,只有把握好度,才不會被牽連,被傷害。
關系。我們不逃避,我們傻傻的去面對。我相信,這樣一來,挫折便會迎刃而解,失敗所帶來的痛苦也會慢慢變淡,而我們也會在這一次又一次的經歷中,更成熟,更勇敢,更成長。
其實啊,“傻”并不傻,它是為我們的成長,我們的騰飛我們的成熟而做下一個完美的鋪墊,他也是我們達到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傻是一種對學習的態度。
傻是一種對生活的態度。
傻是一種對人生的態度。
其實,有些時候,我們以傻子的眼光去看待生活,會發現這世界更多的美好。
當一個傻人,何嘗不是一件好事,一種福氣?
態度篇五
多種的態度給了我們不同的色彩,劃出不一樣的風景。積極的顏色應常伴你我的人生,因為你的人生,你認為如何,那就是如何。
對他人抱以微笑,他人怎會冷臉待你?我不知道微笑是否能讓你受歡迎,可你不這么做,別人會守護你是不大現實的。劉備會哭,你得會笑。付出必定是雙向的,他人堅硬的心也需要你的陽光來融化。生活中的暖陽足以照亮前方的人生道路。能否成為光的一份也取決于你自身的態度。
橫看成林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人生的開始,上帝給你畫了一個小小的圈子,為什么就要認為自己屬于那個圈子就遲遲不敢越界?能否能從生命中嗅到芬芳就看你從哪里主觀入手了。常聽人道“開心著過是一天,不開心著過也是一天,同樣是一天,為什么不讓自己開心著過?”也正是孔曰成仁,道曰取義罷。
杞人憂天的故事我們耳熟能詳。古人亦云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用這個來論證杞人憂天似乎是個正面例子,可在實質上缺少了一個“度”。建國初,黨中央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方針路線。會后,全國掀起“大躍進”的高潮,“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口號反映了廣大人民改變我國經濟落后的迫切愿望,卻忽視了發展的客觀規律,導致了建國以來最嚴重的危機。最終以“調整,鞏固,充實,提高”這個度來使經濟逐步恢復并在一些領域取得重大成就。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態度需要一個夾板來夾正我們的道路。
不想讓人生失意,由是趁著年輕嘗試更多滋味,創造更多樣輝煌的人生。對我們來說,一切皆有可能!
態度篇六
小時候放假,我和妹妹很喜歡去外婆家做客。節日,去的人就更多。那時的晚上很熱鬧的,里里外外的親戚一大堆,坐滿兩個大方桌,然后一盤盤地上菜,閩南話叫吃桌,俗語叫吃大餐。
暴飲暴食之后,對第二天的早餐也就沒什么奢望了。
可能是因為這樣,外婆的早餐經常是變化的。如果昨夜吃桌,那么早上會再回鍋混炒下,咸飯、米粉、魷魚絲、菜花等,然后用潤餅包著,放在手里,香香的,暖暖的,含著各種驚喜。不過,這樣的潤餅菜還是比較適合中午或晚飯吃。早上大多換個口味,很平常,卻很入口,那便是稀飯配蘿卜頭。溫溫的稀飯,咸咸脆脆又甜甜的蘿卜頭,可是油膩大餐后的絕配。
早餐里,最有特色的還數地瓜粉團,地瓜粉裹著花生、菜花、偶爾夾著塊小肉末。等開水煮沸,地瓜粉團放下去,沒幾分鐘,那粉團便從鍋底浮上來,一粒一粒,上上下下蕩著,點上麻油、鹽巴、味精,便可快速入碗。白瓷的碗底,晶瑩剔透的地瓜粉,泛著油光,裹狹著顆菜花,鑲嵌著?;ㄉ?,入口爽滑,花生香脆,菜花軟綿,一道在嘴里爆發,滿滿地要溢出來。而對于孩童,最好玩的莫過是地瓜粉團如溜溜球般地四下逃竄,筷子抓不住,湯匙乘不下的囧樣。
外婆家的早餐特別好吃的一點是吃的人特多,一過節,熊孩子們就會出現,,熱熱鬧鬧地。早餐后,便可以放肆地捕知了,抓魚、游泳,那樣的早餐似乎成了一個歡樂世界開啟的標志。
母親繼承了外婆的手藝,簡簡單單的早餐也是變著花樣做。小時候的早餐,會喚醒睡懶覺的小孩,香香的,混著松木噼啪的聲音。在閩南灶頭紅磚的映襯下,色澤艷麗,口感美味。記憶中的稀飯,總是飄著一層奶白的如云朵狀的泡沫,帶著奶的香味和草木的清香。
其實還是稀罕的,對于住宿的我而言,母親的早餐是很難得的。每周一的一大早要趕車,母親就先把我一人的早餐煮好。一大碗,通常是面食,泡面或鹵面打底,配上魚丸、蝦米、青菜,重點是肉粉團,似曾相似的地瓜粉加小三層肉,入口爽滑即化加上三層肉不同層次的口感,每每吃起來,我的'心就不由得滿滿的,要是能在多點時間品嘗多好啊。
其實我也算是起得比較早的人。對于我而言,起早的那段時間,是一天中最奢侈的時間。陽光透過門縫灑進來,音樂中,舒展身姿、洗漱、疊被,然后汲拉著拖鞋下樓買菜,回來時候,就著陽光清風炒個西紅柿炒蛋,苦瓜炒蛋,然后悠悠地盛上稀飯,在陽光清風里就餐,自得其樂。
說實話,我的廚藝真心只能應付自己,但也已足夠。在陽光灑向廚房的那片天地里,任何動作似乎充滿愛的光輝和自我美的體驗。給自己一份美美的早餐,身體和心都得到充實和撫慰。在陽光中就餐,在清風里喝湯,用時間光陰善待自己,應是最奢侈。
母親有句口頭禪以前常常用來寬慰我。那就是“吃好、睡好,一切都會好”。一度我以為那是母親對兒女最低的要求,只要你好好的,就可以了。
后來,漸漸地,我開始體會這句話。它不僅僅是寬慰,更像是生活的態度。如同外婆一樣,母親對于早餐也有很慎重的一面。他們的地瓜粉團喜歡把簡陋往豐富里變化,他們的潤餅菜習慣把復雜往簡單里處理,他們的稀飯粥喜歡香到極致,讓生活的水歡快地流動著,讓生命的各種可能性延展著,用生活的智慧和熱情,讓生活更加美好,用時間用愛善待自己,善待家人。
母親說吃好了,身體就好,睡好了,精神就好,人好了,一切才會好。而要吃好,那就得花時間好好愛自己,慢下來、停下來感受生活。要睡好,那就得做到心無掛礙,心無虧欠。而這一些就是生活好的態度。
愿你我,吃好了,睡好了, 一切都好。
態度篇七
成熟是一種態度,一種為自己、為他人負責的態度。
尼克。胡哲曾在自己的演講中,告誡臺下的青少年們,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要為了短暫的刺激和歡愉去接觸毒品、煙草、酒精以及性。不要以為這些東西對你的未來沒有影響,它們會慢慢地腐蝕你,讓你拋開自己的夢想和希望,墜入絕望的深淵。
你所做的任何行為你都要為它負責,就法律的層面而言,世界上大概只有兩種人不是責任承擔主體:一是嬰兒,他們沒有責任意識;二是精神病患者,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你的思想可以控制你的行為,所以你要樹立成熟的態度,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如何樹立成熟的態度呢?有了成熟的態度又會對自己的成長有什么益處呢?
做事要多考慮,三思而后行。在做事之前要充分的考慮到自己行為的后果,自己的行為對自己、對他人是否有益。在20xx年末,美國華盛頓州奧林匹克國家公園啟動該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水壩拆除行動,其目的在與拯救那里日漸瀕危的三文魚。雖然水壩的拆除減小的當地的電力供應,但對生態環境的恢復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但我們反過來思考,如果人類在利用自然之前都能全面的考慮行為對自然的影響,我們現在的生態環境會更加的美好。因此所做的行為要有充分的考慮,以保證日后不會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花更大的力氣彌補。
勇于承擔自己行為的后果。如果自己的行為出現了錯誤,到致失誤,不要逃避問題,要積極的解決困難,迎難而上。愛迪生在研究炸藥時不慎發生爆炸,震驚了小鎮了里其余的居民,他們強烈的要求愛迪生搬離小鎮并賠償他們的房屋損失。愛迪生應允了鎮民的要求,后來將自己的工廠建在了鎮外河流的大板船上。積極地承擔自己行為的代價,樹立成熟的態度。
讓我們樹立成熟的態度,走向成熟。
態度篇八
有一本書曾在美國最暢銷書排行榜上整整待了十年時間,書名更成為了表達積極思維力量的一句口頭禪傳遍了全世界。這本書就是《態度決定一切》。
我們每天都在學習,但在學習面前態度決定一切,沒有什么不重要的知識,只有不重視知識的人,不同的態度,決定不同的人生,有什么態度,就會產生什么樣的行為,從而決定不同的結果。
面對生活中的”攔路虎”,弱者只會?取消極的態度,只會痛哭流涕,止步不前,埋怨他人之不是,慨嘆生命之不公,因而也永遠成為生活中的失敗者.三國時期的周瑜自恃才高,眼中沒有對手,卻步步讓諸葛亮占有先機。但他在臨終前,仍發出這樣“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嘆。在我們身邊,也有同樣的事例,例如一些同學由于一次重大的考試失敗了,就?取了消極的態度,產生了自卑的心理,而不能自拔.這都是因為他們?取的消極態度決定的。
同學們,在我們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態度永遠決定一切,所以無論自已處于多么嚴酷的境界之中,心頭都不應為悲觀的思想所縈繞!為了追尋自己的理想,我們要去飛翔,去接受風雨的洗禮;為了實現人生的夙愿,我們要飛翔,去迎接春風和朝陽.雖然我們并不堅強的翅膀也許會受傷,但我們一定要飛向遠方。積極樂觀的態度將是我們成功的秘訣。
態度篇九
剛來英國時,我最大的感覺就是英國人的辦事效率實在不高,銀行、郵局、咨詢處、商店的收款臺,到處都在排隊。在倫敦過日子,雖然有時候我仍然覺得他們效率不高,行事古板,但也多少喜歡他們這種排隊不著急的態度,這份源自內心的安全感和寬容。
我最怕去銀行,因為去一次銀行要花整整半天的時間:先站著排隊見負責排號的工作人員,說一遍自己的基本情況和要求;然后坐著填表等待叫號。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透明玻璃另一邊的銀行工作人員一點也不著急,他們接待客人時起立、問候、握手,一個禮數都不少。接待完一個客人后,銀行工作人員還會做一系列記錄和整理工作,然后才叫下一個。有意思的是,外面的客人一點也不著急,心安理得地排上一兩個小時。
日子久了,我才知道,銀行的做法完全符合英國人的工作標準。英國人號稱是世界上最喜歡排隊的民族之一:即使只有兩個人,他們也要排隊。報童一定要在賣完了第一份報紙后,把零錢遞到顧客手上,致謝、告別,再招呼第二個客人。你要是在報童接待別的客人時問諸如“今天有某某報嗎?”等問題,報童根本不會回答你。
不會因為人多而減少程序
在英國雖然排隊很麻煩,但是你只要排上隊就可以放心了:沒有人加塞,而且服務人員接待你的時候一定有相對充裕的時間和你交談。要是隊伍確實長了,英國人會加開窗口或增加人手,但不會減少程序或減少針對每個人的辦事時間。
有一次我去警察局辦手續,聽見一名老警察在指導一個新手:辦理好一個人的登記后,要把紙張放好,要是鉛筆斷了,就削鉛筆,一切就緒了再叫下一個。這樣雖然慢,但是不出錯,糾正錯誤是最費時間的,不出錯的人其實工作最快。一套龜兔賽跑的哲學,聽得人哭笑不得,但又不得不承認他說的也有道理。
排隊不著急的態度,源自內心的安全感和寬容
我見過的最壯觀的排隊景象是“公共開放日”那一天,倫敦500個公共建筑免費對外開放。尚未建好的溫布利體育場門外彎彎曲曲的隊伍延伸出去了一兩公里。按照運動場公布的每半小時可以進去20個人算下來,排在后頭的不少人肯定是白跑了。接近中午,有服務人員到隊伍后面挨個勸,請第二天早來。
后面的人既不抱怨也不感慨,老老實實地走了。留下來的人則被一一告知具體的參觀時間。我和另外十幾個人獲知,我們預計參觀的時間是12點整。眼看12點都過了,沒有人帶我們去參觀。我心里不禁開始起急:怎么不講信用,說好的12點!
在我后面排隊的是兩個十來歲的小孩和他們的母親。我聽到小孩問母親是不是已經12點了。母親平靜地回答:“這個體育場工地大概是第一次向公眾開放,他們也沒有經驗,我們給他們點時間吧?!敝車娜瞬簧俑c頭。一個個在寒風冷雨中凍得縮在大衣里,表情卻雍容安詳,一點不著急的樣子。
在倫敦過日子,雖然有時候我仍然覺得他們效率不高,行事古板,但也多少喜歡他們這種排隊不著急的態度,這份源自內心的安全感和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