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分析范文范本的優點和不足,我們可以找到自己寫作的薄弱環節,并加以改進。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參考,并從中學習和吸取寫作的經驗。
粽子飄香,端午節傳情(熱門18篇)篇一
今天我們小記者來到鄉村大宅院,見場面非常壯觀,幾百人湊在一起有說有笑,熱鬧極了,原來是包粽子大賽。上午九點半比賽時間到了,大家都準備起材料。隨著主持人一聲“開始”,大家紛紛投入“戰斗”。
有位爺爺動作可快呢!就像機器人一樣,經過她那雙巧手,理、攏壓扎,便成了這有楞有圓的粽子。旁邊的阿姨也不甘示弱,一個接一個的包。看到米堆一點一點地減少,看到粽葉一張一張地抽出,我和*小記者在一邊為她們加油吶喊。
“強中自有強中手”,不遠處的奶奶更熟練了,只見她把線拴在了桌腿上。拿起粽葉、裝上糯米,纏線兩圈,一個精致的三角粽就包好了。記者見那位奶奶包粽子與眾不同,并且包的粽子又結實有好看,速度還快。連忙拿起話筒采訪,聽奶奶說:“在家里包粽子啊,粽葉要先煮好,如果往糯米里加一些花生、綠豆、板栗、香腸、臘肉,味道會更好!”由于奶奶在六分鐘內包的特別快,不一會兒,主辦方提供的`粽葉就用完了,正應了那句“姜還是老的辣”。
今天,我們在端午佳節時和大家一起包粽子,充滿了端午氣息,真是濃情端午粽飄香啊!
粽子飄香,端午節傳情(熱門18篇)篇二
端午節,一個傳統古老的節日,一個喜氣洋洋的節日。多么美好的端午節啊!
今天是端午節,我們一家人五點就起床,按照習俗上山去趟露水。一路上我用雙手捧起晶瑩的露珠往眼睛上抹,一時間我覺得眼睛好像亮了好多。直到坐在教室讀書時還覺得眼睛特別亮,什么字都能看清楚。
放學后,我撒開腿就往家里跑。剛到門口就聞到粽子香,一進門就看見爸爸做了一桌子好菜專門等我回家吃。我洗過手來到飯桌前,先給爸爸媽媽一人解了一個粽子,撒上白糖,然后給我自己解了一個漂亮的三角粽子,撒上白糖就津津有味地吃起來。飯桌上,我們一家邊吃邊聊,屋子里充滿了端午節的快樂氣氛,彌漫著香噴噴的粽子味和濃濃的艾香。
吃完飯,媽媽給我耳朵上抹了雄黃酒,給我嘴上摸了唇膏,給我手腕上戴了紅線繩,把我打扮得和粽子一樣香,就讓我到學校去學習。
我愛吃粽子,愛過端午節,愛享受節日的歡樂氣氛。
粽子飄香,端午節傳情(熱門18篇)篇三
傳統的端午佳節臨近了,我家又張羅著包粽子了,雖然超市買得到各種風味的粽子,但我覺得自已親自包粽子才有過節的味兒。
周五傍晚寫完家庭會議后,我去“金華聯購物廣場”買了四斤后腿肉。晚上老媽開始拌餡,將整塊肉切成小肉塊,每個肉塊要肥瘦搭配好,再拌上醬油、鹽、料酒、雞精,料酒越多肉越香,將這樣的鹵肉放入冰箱明天待用。周六爸媽都上班去了,我清晨我去菜市場買來十斤糯米和三斤新鮮粽葉,回家后就忙碌開了。先洗凈糯米,動作要快不要讓糯米浸水時間太久,將洗凈的糯米倒入籮中瀝干水分,撒進適量的醬油、鹽,雙手攪拌均勻,直到白色糯米都變成醬色為止。將碧綠的新鮮粽葉放進水池中漂洗,用冷水浸上幾個小時,撈起來放入大鐵鍋中小火煮幾分鐘,煮過的粽葉松軟、有韌性,煮好后我將粽葉的根部兩頭尖尖的蒂頭剪去,至此嘉興肉粽的制作準備工作一切就緒,就等著包粽子了。下午我請來奶奶幫著包粽子,她說我買的粽葉太窄,須三片粽葉方可包完一個粽子,她動作很是嫻熟,先把粽子一端圍成一個圓錐體呈碗狀,再盛上糯米和肉塊,再把粽葉纏繞起來決不能讓米露出去,最后用棉線裹住粽子包扎起來就成了。媽媽包粽子不是沿用嘉興人慣用的.偌大一個枕頭棕,而是小巧玲瓏的三角錐狀粽子,一直到晚飯后也才包完一半,明天在家繼續包粽子。為圖省事老爸又迫不及待地想吃粽子,于是我們只好用高壓鍋煮粽子,先大火燒開再小火慢慢煲,過了約一個小時粽子就熟了。解開線繩,小心翼翼地剝去清香且油光可鑒的粽葉,醬黃色、晶瑩剔透的粽子就一骨碌滑入碗中,咬上一小口,黏黏爽滑的糯米夾雜著鹵肉的香味撲鼻而來,吃上幾口保準讓你唇齒留香.邊吃粽子邊品嘗著新茶,那絕對是一種享受。
去年端午節前夕我將這種自家的特產作為禮品饋贈給了一些親朋好友,他們反饋說味道很好,不到嘉興就可以吃到正宗的嘉興肉粽。今年我打算再贈一些給親朋好友,以粽會友,不亦樂乎!
粽子飄香,端午節傳情(熱門18篇)篇四
俗話說,五月五是端午。在這個傳統節日,家家戶戶都包粽子、吃粽子、掛葫蘆,給小孩子扎五彩線、掛香袋、戴荷包。濃濃地節日氣氛將生活裝點得斑斕多彩。
前天,朋友驅車趕來,送我一大包粽子,一定要我收下,并驕傲地說是海南的粽子。盛情之下,謙讓不如從命了。提著沉甸甸的粽子,心里著實很溫暖。海南的粽子,個頭兒很大,每個足有半斤重,大的可達1斤重。拆開絲繩,一股油香撲面而來,寬大的粽葉緊緊包裹著糯米團,粽葉足有5條之多,結實滑嫩的糯米粽就像芙蓉出水的大美人,咬一口,滑膩,香滿口。再咬下去,吃到了精瘦肉,原來是一小塊排骨,頓時香氣逼人。再咬一口,又吃到了咸鴨蛋黃,酥軟、綿厚的感覺,真是人生一大美味。原來,海南的粽子都是肉粽,包粽子時,先放些米,再放一塊八成熟的五花肉,條件好的人家還可以放一塊燉成五分熟的排骨,或外加一個鴨蛋黃,最后再放些米,壓實,包制成四棱型大肉粽。朋友對我說,這是“海南的粽子”,看來,海南的粽子是很有特點,像海南人一樣樸實、熱情、大方。
品嘗著美味的肉粽,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小時候母親包粽子的情形。端午節的前兩天,糯米就要淘洗、浸泡了。母親早早買來10斤米,淘洗二遍,分泡在兩大盆里。纖小、白白的糯米泡在清水盆里,清爽而水靈。北方包粽子的葉子通常都用竹葉,有成捆的干品,也有綠森森的鮮品(當然鮮品價格貴一些,但聽說,鮮品包制的粽子,味道不是很濃郁)。干品的竹葉,母親要燒一大鍋開水,將葉子放在鍋里煮,常常要煮三四個小時,這時就能聞到滿屋的竹葉清香味,沁人肺腑。這時,我們就仿佛吃到了鮮美的粽子一般,往往饞得直流口水。煮洗竹葉時,母親又開始洗紅棗了。紅棗是一種滋補佳品,但因黑龍江不產紅棗,買來的都是山東、河北一帶北運的干棗。10斤糯米,2斤紅棗綽綽有余。紅棗浸在水里,母親做順時針方向旋轉,讓水流沖刷紅棗,然后撈出再洗,如此兩三遍,紅棗變得水靈靈,秀麗鮮亮了。這還沒有完,還要用清水泡棗子2小時左右。泡后的紅棗因吸足了水分都飽滿豐盈起來,個個可人。
一切準備就緒,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母親就開始動手包粽子了。我和哥哥圍著母親,幫忙包粽子。說是幫忙,實際上也是為了討幾個鮮麗的紅棗吃。寬而長的較大的竹葉,一片就可以包一個粽子。通常是3湯匙米加1—2個棗子,因為我喜歡吃棗子,有時一個粽子里放3個棗子。白白的米、又紅又鮮亮的棗子、鮮潤的墨綠竹葉,看著,就讓人喜歡。慢慢的,包好的粽子裝滿了盆。于是開始燒火,煮粽子。母親逐個將粽子擺在鍋里,碼好,加水(水要沒過粽子8厘米吧)。那時家里用大鍋,電風輪吹火。不一會兒開鍋了,熱騰騰的水汽飄散開來,再過一會,滿室清香,大約半小時左右,又聞到竹葉清香和陣陣米香。而后,母親還要向鍋里添加兩三次水。母親做這些時,我都跟在后面。但是這一晚是不允許吃粽子的,直到第二天早起,母親掀開鍋,撈出煮好的鼓脹脹的粽子,又逐個裝在盆里,那粽子竟然還是熱乎乎的。接著母親開始揀雞蛋、洗雞蛋,而后一個一個放鍋里,加水煮雞蛋了。雞蛋煮好后,我們也都起床了。端午節的早餐就是美味的粽子和煮雞蛋。
北方包粽子,米泡得軟,葉子煮得時間長,糯米飽吸了竹葉的清香氣,因糯米里加了紅棗,所以清香里有帶著一絲甜氣,吃時,再蘸些白糖,綿軟、甜潤、清香,那是兒時美好的回憶。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端午節來臨的時候,就會有許多的節目,列如:賽龍舟。吃粽子。掛菖蒲。吃雞蛋……然而,在今年的端午節里,我學會了一樣東西——包粽子。
“包錯了,哎呀,又包錯了。”“你包了多少?讓我來數數。”“哈哈”一陣陣歡笑聲。埋怨聲。高興聲……不時從這兒那兒飛揚開來。“咿,是哪兒傳來的聲音?”哈哈!結果是五年級五班在包粽子呀。
我愛吃香噴噴的粽子,也看過別人包粽子,卻從未自己親手動手過,知道今天,我才算大看眼界。
我乖乖的坐在老師旁邊耳染目睹,認為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天才的我,不學自通,誰知,在老師示范的過程中,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能包得漂亮而結實非常不容易。臉老師都包了“好幾百個”才包好一個。
開始動手,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奶奶以前包粽子的樣兒這出一個圓柱形來,再在折好的角里放上一點已侵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塊臘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的還要順利的完成一半。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老周替我解了圍——割掉了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哈哈,經過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后的,也是追簡單的步驟——扎粽子。小ks(小意思),看我大顯身手,我拿出一個繩子,將繩子圍繞了幾圈,好了,開始扎,我用嘴咬住繩子的另一半,用手拿住一半,扎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
只聽“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一粒的掉在地上。看來包粽子真不是這么好包。
最后,在同學們的歡聲笑語中結束了……通過這一次包粽子活動,我明白了做事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廢。
3粽子飄香遐思時……。
滾滾汨羅東流水,江濤蕩盡屈平。得寵失意轉頭空,青山依舊在,萬載存英名。
激情人生跑道上,笑對和平人生。端午佳節來記誦,大夫多少事,長刻心頭中。
——《臨江仙》。
鎮上的小橋在流水聲中醒來,就擁有鄉村才能凸現的畫面。橋面上,梔子花伴著輕風歡快地吐放著清香,潔白而淡雅。香脆可口的五月桃,帶著露水一框一框擺放著,季節漸漸與成熟靠近。一年無二季,賣桃的農婦站在橋頭告訴我,端陽桃好吃呢。一捆一捆新鮮的艾蒿、菖蒲也被鎮上的人們分解著抱回家懸掛在門前驅邪防病。那一張張嫩綠的粽葉,漫不經心地舒展出粽子飄香的日子,用它包出來的粽子棱角分明,飽滿地充溢著一種懷舊的情緒。
小鎮彌漫在粽子和艾蒿的香味中,一年一度的“端午節”說到就到。從今年開始國家為傳統節日規定了休假,我們和家團聚,吃上香甜的棕子。我清晨即起,口袋里插了根艾蒿,跨過小橋,山野踏青,河邊散步,用清澈的河水洗著臉兒,思緒無端。
一
又是一度端午時,記憶深處的不僅僅是粽子、咸蛋、掛在門上的菖蒲,還有那白娘子喝雄黃酒、尊敬的屈原投江的故事。望著天上還沒隱去的一弘彎月,我想,月兒年復一年守望著汩羅江,屈原的故事流傳至今已有多年歷史。英魂在滾滾激流的汩羅江里能得到安息嗎?可以想像,痛心疾首、憂郁難抑的愛國詩人,昂首抱著石頭縱身一跳的悲壯。世人懷離騷、惜屈原,2千余年了,汩羅江流淌而去的只是時光,而覆滅不掉人們的記憶。
開合的'史書里,還有蓋世英雄伍子胥,據說端午與他也有關連。他面臨國破家亡,憤而身死,姑蘇城上空飄蕩著他的聲聲嘆息!夫差為何不聽忠告反信讒言,陷害鐵骨錚錚的治國軍人伍子胥呢?殘害則罷,夫差為何還要將其拋尸江中,難道他真的懼怕子胥那雙明亮的眼睛能穿透未來看清史實?伍子胥眼看夫差必敗,卻死守其主,乃忠烈之士。遙想綿綿,江水不斷。如此治國良相、兩朝元勛,時思春秋霸業,豈奈輔佐非人,招致死無埋地、志無長抒。
屈原也好,子胥也罷,一年年輪回里,善良的人們懷念和崇尚的是胸中壯懷激烈、忠正無二的愛國主義精神。是這種信念和精神支撐著這個特殊的日子——農歷五月初五——走向今天,我們沒有理由不停止忙碌,懷想一段時光的悲壯與閃亮。
二
端午節里藥香飄飛,人們在平和的時光里,遵從了二千多年的舊習俗。端午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祈求平安。
是的,平安就好。太平世界里不要再出現屈原和伍子胥的悲劇。屈原就慢慢寫他的長詩《離騷》,伍子胥繼續著他的兵書《伍子胥》吧。
如今,這各具千秋的風俗習慣,也讓商家有了大可開發的市場。今日大街小巷的商場店鋪里到處是粽子、菜角、艾葉等各式各樣的身影。然而,每一個民族節日的背后,或者是隱藏著一份美好的情結,或者是一種支撐民族的精神,被一代代人溶進歷史文化的脈搏中。
如果我們把端午節僅僅簡單定義為包粽子、掛艾葉、喝雄黃,而忘卻了端陽風雨夜里“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的悲憤,忘卻了“競渡深悲千載冤”的沉重,忘卻了“忠魂一去詎能還”的這段歷史;那么,無論端午節如何歡慶,都是對端午節的一種褻瀆。失去了歷史內涵的傳統節日,充其量只不過是商場模特身上的流行衣裳,看起來美觀,卻沒有了內在生機,更不能成為經典。
在濃郁卻陰沉的端午之晨,在穿越千年瓷都的昌江河畔,我思緒無端,呼吸著清新的空氣,信手寫下上面的文字,并以這樣的詩句結束全文:
粽香年年飄,今又逢端陽。
我虔誠地用心熨平每一片粽葉。
包裹起路漫漫其修遠兮的意念。
用彩色的絲線扎妥。
蓋上吾將上下而求索的郵戳。
寄往汨羅江……。
粽子飄香,端午節傳情(熱門18篇)篇五
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后,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為什么后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后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于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并逐漸發展成為我國的端午節食品。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節在宮中吃了九子粽后,龍顏大喜,贊不絕口,欣然賦詩一首:“四時花竟巧,九子粽爭新。”
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種,即為九只粽子連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狀各異,非常好看,并且用九種顏色的絲線扎成,五彩繽紛。九子粽大多是作為饋贈親友的禮物,如母親送給出嫁的女兒、婆婆送給新婚兒媳的禮物等。因為“粽子”諧音“中子”,民間有吃了“粽子”能得兒子的說法。
清代詩人吳曼云也寫有一首贊美九子粽的.詩:“裹就連筒米宿春,九子彩縷扎重重,青菰褪盡云膚白,笑說廚娘藕復松。”
粽子不僅形狀很多,品種各異,而且各地的風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咸兩種。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蠶豆粽、棗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豬油粽、棗泥豬油粽等。咸味有豬肉粽、火腿粽、香腸粽、蝦仁粽、肉丁粽等,但以豬肉粽較多。另外還有南國風味的什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還有一頭甜一頭咸、一粽兩味的“雙拼粽”。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使得粽子家族異彩紛呈。
時至端午到來之際,滿街滿巷粽子飄香。有時候看著有些店鋪現做現賣,引起了我的極大興趣,我湊上前去看個究竟,你看,他們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折疊成漏斗形狀。旁邊還有師傅提醒著,注意,卷的時候要盡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
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然后將余下的粽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在粽子變成了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粽子葉把粽子裹緊。最后用繩子或馬蘭葉把粽子綁緊。
其中有一位小師傅一本正經的自言自語,這一步非常關鍵,說著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粽子葉很“調皮”,就是不聽話,“捉弄”你好半天。就在你想把粽子裹緊時,里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最后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包好了粽子。
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端午節是流行于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端午是紀念屈原的節日。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端午與屈原相關,屈原,名平,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國秭歸(今湖北宜昌),是戰國時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楚懷王時,屈原官至三閭大夫,掌管王族事務。又任左徒,經常參與國家內政外交大事的決策。他提倡“美政”,主張舉賢任能,修明法度,以圖振興楚國。但因受貴族排擠毀謗,被楚懷王免職流放于漢北山野。至楚頃襄王時,又被流放到湖南。
屈原流放湖南后,先是過洞庭溯沅水西行,一直到達湘西的溆浦。溆浦是沅水中上游最大的河谷盆地,四周是崇山峻嶺,中部是開闊的平地,物產頗為豐富,是楚國黔中郡的重鎮。黔中郡位于楚國西南部,出產的黃金、丹砂、銅等物資,是楚國經濟的生命線。同時,黔中郡又是阻擋秦國取道巴蜀包抄楚國的軍事要沖,拱衛郢都的后防,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公元前311年,秦國曾提出用武關外的商於之地(今陜西商洛),交換楚國的黔中郡,被楚懷王拒絕。公元前299年,秦國騙楚懷王到武關會盟,將其扣為人質,逼迫他割讓黔中郡和巫郡贖身,但楚懷王寧死不從,最后客死秦國。因此,屈原來沅陵、溆浦的目的,極有可能是想看看楚懷王用生命保護的這個地方。在溆浦待了數年之后,屈原經沅水返回到洞庭,又溯湘水而上,先后到達衡山和九嶷山。然后再回到洞庭,居住在汨羅江畔。汨羅江畔的羅子國遺民,與屈原同宗。
屈原流放湖南十余載,輾轉于沅水、湘水各地,沿途考察民情風俗,結合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悲慘命運,寫下了許多不朽鴻篇巨著。其流傳下來的作品共有23篇,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離騷》、《天問》、《招魂》各1篇。
公元前278年,秦國攻陷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楚頃襄王倉皇遷都于陳(今河南淮陽)。消息傳來,屈原悲傷至極,于公元前277年農歷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盡。
屈原一生憂國憂民,并為此而上下求索,贏得了人們的愛戴。傳說屈原投江后,當地百姓聞訊紛紛劃船去撈救,但競相營救的船只一直追尋到洞庭湖上,始終不見屈原的遺體。于是百姓又向江中投放食物,希望魚蝦吃了食物就不會去傷害屈原的遺體。此后,人們將農歷五月初五這天定為端午節,并用劃龍舟、包粽子等再現營救屈原場景的方式,來紀念屈原。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粽子飄香,端午節傳情(熱門18篇)篇六
端午,端午,粽葉飄香;端午,端午,張掛菖蒲;端午,端午,遍插艾葉;端午,端午,共賽龍舟。
“五月五,是端午。”青翠欲滴的菖蒲和艾葉舒展著身體,咧著嘴微笑,不禁“垂延三尺”,陷入其中。
傳說,詩人屈原為國殉情,投江自殺。老百姓豈能舍得大詩人離開美好的世界呢?于是,大家就劃著龍舟,費盡心思地找了起來。有一天,雨下得很大,人們找到洞庭湖,湖邊的居民一聽也加入了這個行動,趕著時間找啊找,最終還是沒有結果。劃船行動就演變成賽龍舟。
既然屈原大詩人的遺體無處可尋,那我們也不能讓魚兒侵蝕他的肉體啊!人們思念屈原,為了不讓魚兒吃屈原,就用粽葉包米,彩繩打結,裹三棱狀,投入江中,久而久之,就演變成端午的即興小吃————粽子。
濃郁的香氣撲鼻而來,粽葉的清新纏綿著糯米,無一不體現出中華兒女的情真意切,念古懷舊。
五月,是一個毒月;五日呢,是惡日。在惡日,將有五毒入侵,迷信的人們把艾葉,菖蒲插掛門前,用雄黃在額頭寫“王”字,并改動節日名:“端五”化“端午”,以避不吉利的“五”,祈求平平安安。
端午,端午。五湖四海,有我們的端午;烈日炎炎,有我們的端午;青青粽葉,有我們的端午;把把菖蒲“劍”,離不開我們的端午!
粽子飄香,端午節傳情(熱門18篇)篇七
我喜歡紅紅火火的春節,喜歡團團圓圓的中秋節,喜歡熱熱鬧鬧的元宵節,但我更喜歡粽子飄香的端午節。
我問媽媽:為什么人們在端午節要包粽子,吃粽子?媽媽告訴了我一個動人的故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因為遭讒去職后,被流放,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抱石投進汩羅江死去。人們為了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尸體,便包了許多味道鮮美的粽子“撲通、撲通”地扔進江里,那天正好是農歷五月初五,人們為了紀念屈原,便把這天定為端午節。
每到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我最喜歡看大人們包粽子了。先要把綠油油的粽子葉洗干凈,左手托著粽葉,右手舀起糯米往里放,再加些紅棗、蜜棗、葡萄干、花生豆等,包起來用繩子捆緊,這樣一個錐形的粽子就包好了。放在鍋里,煮上大約一個小時,熟透了就可以吃了。煮出來粽子的香味飄滿整個房間,就算不吃,聞一聞,都會令人垂涎欲滴—那香味直往心里鉆。
這時我便會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粽子,輕輕的包開粽葉,里面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小學生作文作文人網你也可以投稿,咬一口,那蜜棗的甜汁、糯米的香味直往嗓子里鉆,好吃極了!吃飯的時候,一家人會聚在一起,吃著香甜的粽子,品嘗著美味的佳肴,說說笑笑,開心極了。
啊!我太喜歡這樣充滿溫馨和歡樂的端午節了!
粽子飄香,端午節傳情(熱門18篇)篇八
說起端午節,在中華大地可謂婦孺皆知,無人不曉。粽子的香味從屈原那個時代飄溢到今天,香味未變,而且越來越濃郁,令人陶醉。賽龍舟爭前恐后的頑強拼搏進取精神,彰顯出華夏兒女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的魄力,令人振奮。因為,中華兒女弘揚傳統精神,秉承光榮美德,愛國思想成為民族凝聚力的核心,鑄就了中華民族東方“龍”的高大形象。
今天國家特意設立了“端午節”休假,國民無不歡呼雀躍,舉國歡慶端午節的來臨,攜手共度這美好的時光。佳節時刻,用一首詩歌,表達內心深處的贊頌:
千年文明耀中華,愛國愛家興神邦。
“離騷”一曲千古唱,汩羅江畔豪氣壯。
艾蒿糯米飄清香,龍舟搏擊萬古暢。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展示著民族精神。我們弘揚民族精神,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元素,這是每個華夏兒女的職責所在。
中華民族歷史淵源是深厚的,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中華民族的愛國情懷,是華夏崛起的精神支柱,也是中華民族的靈魂。國家永遠是至高無上的,國家利益高于一切,有國才有家,國泰民安。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倍受人民愛戴,已經融入東方龍的血脈中,成為中華民族的法寶,世代相傳下去。
文明的精神,激勵人心,促使民族崛起。端午節的精彩魅力,傳承了幾千年,經久不息,隨著歲月的延伸,時時綻放著迷人的光彩。在這樣的壯麗時節,華夏兒女要全身心地投入節日快樂的氛圍中,擁抱夏日的迷人時光,分享佳節的快樂。
衷心祝福所有華夏兒女,端午節快樂。
粽子飄香,端午節傳情(熱門18篇)篇九
喜歡端午節,因為那天不僅可以遲到香噴噴的粽子,還可以觀賞到精彩的龍舟比賽。
我們中國有很多種粽子,比如說枕頭粽、三角粽、涼粽,等等。我最喜歡吃涼粽。涼粽是用箬葉包著糯米,做成大約兩根手指那么大的長條形,糯米里邊什么餡也沒有,但有些地方的涼粽的餡是白糖。涼粽可以蘸著醬油吃,也可以蘸白糖、蜂蜜、果醬吃,但有些人甚至什么也不蘸,只是空吃。
據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的。屈原是古代一位很有名的詩人,他還擔任過楚國的高官。屈原為人很正直,可是遭到壞人陷害,流放在外,但心中一直牽掛國家。后來,楚國滅亡后,他滿懷憂憤,跳江自盡。人們為了表達對他愛國精神的崇敬,就把他跳江自盡的那一天設為端午節。
在端午節那天人們還可以觀看龍舟大賽。每年的端午節,在柳江河上都會舉行龍舟比賽。到了那天,柳江河畔上人山人海!江上一條條各式各樣的龍舟,威風凜凜,每條船的船頭都有一個鼓手在用力地打鼓,鼓手后有八個船員在拼命地劃船,場面很緊張、激烈。
端午節真熱鬧呀!
粽子飄香,端午節傳情(熱門18篇)篇十
飄香的粽子總會令我回憶起童年時一粥一飯的溫情,端午的粽子有媽媽的味道,每逢端午節,我總會泛起思鄉的情懷。
這天下班,看到辦公室的同事拎著幾盒粽子走在回家的路上,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讓我頓時間覺得溫情暖暖。思緒一下子穿越到了孩童時期,那時對諸如端午、中秋、春節、元宵的期盼可謂是出奇的一致——有好吃的就夠了,那時的我們是那樣的簡單,是那么的容易滿足,而如今,往往很難做到知足常樂,總有各種各樣的事左右著我們的情緒。
隨著端午節的漸漸臨近,思鄉之情越來越濃。細數一下,我已經有6年沒有在家陪爸媽一齊過端午節了,對于家人我深感歉意,今年,我決定回家陪爸媽一齊過端午節,尋回丟失已久的味道,感受家鄉濃濃的端午氣息!
在潮汕地區,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氣象諺語“未食五月棕,破裘唔敢放”。記得小時候媽媽經常說,未食五月棕就不能把被子給收起來,以防著涼,也不能洗冷水澡,說是夏天還沒有到來,仿佛端午節就成了決定夏天是否來臨的一個依據。
說到端午,當然是要隆重介紹一下家鄉的粽子啦!在潮汕地區,包粽子的材料個性豐富,有豬肉、花生、綠豆、蝦米、香菇、炒菜脯,還會加咸蛋黃和甜豆沙,有些人還會加入蓮子等,在食用前淋上一層經過稀釋的糖漿,撒上一些芝麻,讓整個咸香的粽子帶上一絲甜意,個性美味。
端午來了,走在大街上,街頭巷尾都充滿著節日的.氣息,記憶中的端午,有濃濃的故鄉情,飄香的粽子有媽媽的味道。
端午,當然少不了吃粽子和看龍舟賽啦。窗外的風突然飄起,思緒止不住隨風飄回了家鄉,勾起來我對普寧龍舟文化的回憶。普寧自古就有五月賽龍舟的習俗,每年的端午節,在普寧東部的練江以及西北部的榕江都會舉行龍舟比賽。《普寧縣志》中有關于龍舟的記載:各鄉社游棹龍舟,每舟約三四十人,以遲速為先后,觀賞者以銀牌。比賽時激昂澎湃,龍舟造型傳統經典,雍華大氣而精致,船身有三四十米長,船寬一米半,船兩端安置有龍頭龍尾,整船除了舵手、打鑼、打鼓者,可坐五六十人,比賽時大龍鬧江,很是壯觀。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兩句詩寫出了在外漂泊的我對家鄉、親人的思念,端午節將我的心帶回了家鄉,飄香的粽子讓我聞到了媽媽的味道,仿佛在那片熟悉的土地上,夏風夾雜著泥土的清香飄到我的身旁來。
故鄉,很平凡卻又令人印象深刻,一草一木都牽動著我們的情愫。
粽子飄香,端午節傳情(熱門18篇)篇十一
又要過年了,我家鄉的習俗是: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粽子不僅以它特有的形狀、顏色和味道贏得人們的喜愛,而且還能引發人們對偉大詩人屈原的懷念。粽子的形狀很特別,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你知道它有幾個頂角、幾條棱、幾個平面和幾個三角形嗎?外婆包的.雙胞胎粽子可不是一般的,它像兩個可愛的小寶寶,會向你點頭微笑呢!
用翠綠的箬葉把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棗子,或者是肉和豆沙等等,再用手把箬葉彎成一個圓錐形,以箬葉一層層的裹起來,系好繩子就成了一個愛不釋手的完美粽子了。煮熟后,打開鍋蓋的一霎間,它會香飄十里,十分誘人。特別是我喜愛的棗子棕,剝開墨綠的粽葉,只見潔白的米團仿佛鑲嵌著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紅、白、綠三色互相映襯,真有一種迫不及待,立馬下肚的感覺。
粽子的味道好極了,箬葉散發著獨特的清香,脫下它的“綠衣服”,咬一口餡兒,香味四溢,甜和油但不膩。它既是我們的開胃美食,又是營養豐富的滋補佳品,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歡吃,我一口氣都能吃上好幾個呢!
粽子,我真喜歡由它而帶來的這股清香味兒,也盼望著過年早早到來,清香滿溢著我的大家庭。
粽子飄香,端午節傳情(熱門18篇)篇十二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
一大早,我就在臥室里聞到了一陣陣粽子的香味,我急忙起床來到餐桌前。哇!今天的早餐是吃粽子!媽媽說:“今天的粽子品種可多了!有紅線捆的紅豆粽,有白線捆的清水粽,還有花線捆的五香牛肉粽呢!”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五香牛肉粽,剪開線,撕掉粽葉,只見一粒粒飽脹的糯米像一顆顆珍珠相擁在一起。我使勁咬上一口,覺得香香的,還有一絲絲甜味呢!也許是我吃得太快,連牛肉的影子也沒看見。在看看媽媽的紅豆粽,紅色的豆子像一顆顆紅寶石鑲嵌在糯米團里,里面還有花生呢!突然,爸爸說:“我這個清水粽像什么?”我說:“像一個寶塔!”于是爸爸粘上白糖,我一口就把寶塔的塔尖咬去了。我們一家三口吃得津津有味,爸爸還告訴我:“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因為當時朝廷腐敗,屈原不堪奸臣陷害,含恨投江自殺。老百姓知道后,為了不讓魚蝦啃食屈原的尸體,于是老百姓劃船到江中,投下粽子、咸蛋等食物喂魚蝦。所以,每到端午節,人們都要吃粽子、咸蛋,甚至劃龍舟比賽。”
今天,我不但吃到了香甜的粽子,還增長了不少課外知識,我會記住這個粽子飄香的端午節。
粽子飄香,端午節傳情(熱門18篇)篇十三
最近逛超市,發現超市里擺出了許多粽子、咸蛋,,這讓我想起了家鄉粽子飄香的端午節。
端午節那天,一大早,奶奶采了一些大點的'粽葉,回到家,把事先準備好的大棗、米和白糖拿出來,然后把粽葉卷成漏斗形,再把材料一點一點地放進粽葉卷中,再卷幾下,蓋住材料,用線扎起來。“一個粽子包好嘍!”我手舞足蹈。二十多分鐘了,粽子包好了,奶奶把粽子放到鍋里,開始煮粽子了。中午時,屋子里早已飄滿了粽子香。我被這粽子的濃香引進了廚房,拉著奶奶的手:“奶奶,我要吃粽子,我要吃粽子。”奶奶笑著講道:“好,好,好,待會兒第一個給你吃。”
中午,桌子擺了好多菜,還有一大籠粽子。我飛快地跑到桌前,拿起粽子,把線解開,然后再把粽葉剝開,看著香噴噴的粽子,我忍不住地幾口就把粽子吞了。“奶奶,你包得真好吃!”我給奶奶翹起了大拇指。大家見了哈哈大笑。大家坐在椅子上吃飯了,大人們不時把酒杯一碰,“干杯”;小孩們喝著飲料,砰砰砰磕著咸蛋。
午飯過后,可不是睡午覺的時候,應該去采一種不知名的草,采草干什么?哈!奶奶把草兒洗干凈,放在鍋里煮呀!煮爛了,把草兒和水舀進盆里,奶奶會把水調得不燙也不冷,我把衣服脫了,“撲通”一聲,跳到盆里。我沐浴著草水的香氣,舒服極了。奶奶拿著毛巾在我的身上擦了又擦,最后拿著干毛巾把我身上的水擦干。我穿好衣服,這時,奶奶又拿來五顏六色的毛線,把毛線系在我的腳脖和手腕上。奶奶喃喃地說道:“這線保佑你平平安安,長大買汽車,去美國,身體健康,開開心心。”之后,我跑出家門,和小伙伴們一起炫耀自己腳脖和手腕上的毛線。
啊!家鄉的端午節好溫馨啊!半年沒回家鄉的我多么想回鄉再度端午節啊!
粽子飄香,端午節傳情(熱門18篇)篇十四
活動目的:
緬懷先人,認識傳統節日的由來和意義,強身健體,團結合作,弘揚民族文化。
活動過程:
一、知識小競賽。
1、端午節是哪一天?
2、端午節的別稱有哪些?
3、端午節的活動項目有哪些?
參考答案(配合畫面):
1、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
2、端陽節、重午節、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等。
3、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吃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
二、介紹端午節的由來。
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并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
三、大家齊動手――包粽子。
四、學生回家煮自己的粽子。
五、教師寄語。
粽子飄香,端午節傳情(熱門18篇)篇十五
綻放出一朵朵歡樂的花兒。
輕輕的剝開槲葉,
品嘗那香噴噴的粽子,
粽子的一端,
是健康與平安,
粽子的另一端,
是你我的'思念。
或許,
一家人未能在一起,
你我他心在一起,
溫暖著一顆顆孤獨的心!
一切滋味全在粽子里……。
粽子飄香,
屈原的形象又一次銘記在我們心里。
粽子飄香,
飄進千家萬戶,
愛國的精神就永放光芒!
粽子飄香,
偉大的夢想啟程遠航!
粽子飄香,端午節傳情(熱門18篇)篇十六
我們在學校食堂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親子體驗包粽子活動。來自學生家長們給學生們講解了煮粽子葉、糯米、泡香菇、“卷小漏斗”、裝米、綁米、煮粽子等全部過程,并指導孩子動手包粽子。在體驗包粽子過程中,學生們明白了粽子葉必須煮過后使用,有韌性;煮粽子必須插空擺放,不留縫隙,防止煮沸時翻轉漏米。當一個個小小的粽子在學生們的手中翻轉著,一點點地變化著,從“小青蛙”、“小面包”、“小饅頭”變成“小三角”時,學生們露出了喜悅的笑容。這是一次很好的實踐活動,學生們不但提高動手實踐能力學會了包粽子的技巧,同時還真切地感受了中國傳統節日的內涵,感受了節日氣息。
總之,“粽子飄香·端午傳情”主題活動的開展,豐富了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內涵,同時也進一步激發了廣大學生了解學習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增強了其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粽子飄香,端午節傳情(熱門18篇)篇十七
粽子飄香,喜迎端午。每逢端午佳節,總是少不了美味的粽子。而這似乎已經成為端午重要的標志呢!不過,關于端午節標語,想必朋友們,還是比較新奇吧!
一句簡短的標語,傳達著濃濃的節日氣息。趕緊來看看吧!
2、莫忘讀天問和離騷。
3、莫要忘憂民和憂國。
4、提高端午的文化值。
5、撥粽思鄉,踏實學習。
6、民族節日,普天同慶。
7、食粽遙思,玩轉端午。
9、做文明觀眾,樹賽場新風。
10、端午節祝全體員工節日快樂。
11、端午龍舟賽,節日更精彩容。
12、端午節,祝全體員工節日快樂。
13、堅持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
14、迎端午賽龍舟人人當好東道主。
15、做文明xx人,辦精彩龍舟賽。
16、民族節日,代代傳承,端午快樂。
17、迎盛會人人有責創文明貴在行動。
18、迎端午,賽龍舟,人人當好東道主。
19、迎盛會人人有責,創文明貴在行動。
20、小團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兒和。
21、祝全體職工過個快樂的平安的端午節。
22、萬水千山“粽”是情,“粽”意我的歐洲杯。
23、熱烈祝賀省首屆體育大會龍舟賽在xx隆重舉行。
24、迎端午不忘記古人屈原,賀佳節大吃五芳齋粽子。
粽子飄香,端午節傳情(熱門18篇)篇十八
華夏大地,炎黃兒女,大夫遺風。
嘆千年歲月,汨羅無聲;。
青史上下,赤心彪炳。
龍舟破浪,裹棕遙寄,共吟九章同天問。
重五日,惜屈原已逝,慶此心猶存。
如今國運昌盛,任天高鳥飛競展翅。
以正則為榜,高塑國風;。
靈均為樣,匡正民性。
香草美人,芝蘭君子,立志共筑中國夢。
洗纖塵,此心照彼心,江水滾滾。
端午情。
靳愛民。
龍舟競渡慶端午,
艾葉雄黃驅五毒。
菱表香粽祭忠魂,
蒼穹“離騷”誰吟讀?
今日盛世九州和,
國泰民安萬眾福。
屈公若能返凡間,
頌詩中華夢圓圖。
五月端陽思先賢,
泊羅輕流鳴泣咽。
忠魂千年人傳頌,
愛國情懷代代傳。
老朽雖不在官位,
傾心報國終生念。
傳承子孫育學子,
傾心預科重責擔。
殫精竭力同圓夢,
老驥伏櫪不卸鞍。
孫得利。
科大五月靜悠悠,
極目煙云美勝收。
滿園春色盡展秀,
花兒幾朵攀枝頭。
顆顆香粽情濃濃,
預科學子備會考。
鷹擊長空,百舸爭帆,競風流。
訴衷情端午。
杭建。
濃陰難遮驕陽催,五月杏初嘗,
龍舟競渡如梭,急槳敲碎浪。
糯米糯,艾草香,收麥忙。
悵望大江,離騷賦盡,愛國情壯。
李海燕。
夏初五月五,艾蒿漫山谷。
江水接天碧?風生綠荷依。
菰葉憶黍米,堂上遠千里。
此心誰我知?千古懷屈子。
端午?懷古。
滕亞麗。
五月的艾草飄溢著誘人的芳香,
五月的雄黃醞釀著深沉的國殤,
五月的米粽飽含著忠臣的賢良,
五月的龍舟催動著愛國的巨浪。
雄黃酒里的憂傷釀不盡惆悵,
米粽的敦厚包不住你愛國的理想。
百舸爭流的競相也留不住你肉身的消亡。
縱身一躍你成就一段千古佳話,
端午懷古我傾訴一腔愛國衷腸!
1.杜甫詩句中有哪些關于端午節。
2.描寫端午古詩之屈原塔。
3.端午節兒童詩歌。
4.描寫端午的古詩之小重山?端午。
5.端午節紀念屈原的詩歌。
6.端午節的著名詩句。
7.歌頌端午節的現代詩歌。
8.描寫端午的古詩詞有哪些。
9.端午節的詩歌詩詞。
10.描寫端午節的古詩詞2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