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祖父的園子祖父的園子篇一
一、字詞,從來都不應當是孤立的存在。
【情景】
(熱課后)
師:課文預習嗎?讀了幾遍?
生答略。
師:能聽寫詞語嗎?
(生急急翻書。等學生抬起頭來)
(黑板上,“倭”寫錯了,“拔”寫成了“撥”,教師指點)
師:老師這里還有一個詞,你看是寫在哪一組里面去?——草帽。
(學生在思考,黑板上三位同學最終誰也沒有落筆)
生:因為它們都是昆蟲。“草帽”不是。
生:我這一組都是吃的。(笑嘻嘻)“草帽”不能吃。
師:你夠饞的,是在飯桌上的?
生:是在地里長的。
師:在地里長的,叫什么?
生:莊稼。
生:我這一組都是干的農活,“草帽”不是農活吧?
生讀:蜜蜂,蝴蝶,蜻蜓,螞蚱。
師:園子里還長著許多的莊稼——
生讀:倭瓜,黃瓜,玉米,韭菜,谷穗。
師:我和祖父還一起在園子里干農活兒——
生讀:摘花、拔草、下種、鏟地、澆菜。
……
【賞析】
二、朗讀永遠是課堂最美的風景。
【情景】
師:第一個讀,能正確地讀下來了,不錯。獎勵你推薦一位同學讀。
生:(讀得很好)
師:你想聽聽同學們的評價嗎?
生:有感情,我們聽著,仿佛走進了那個園子。
師:你為什么讀得這么好?
師:真正有感情的朗讀都離不開想象,我們同學們也學著想象去讀。
生:(投入地讀)。
師:(觀察指名)你來讀。
生:(讀得搖頭晃腦)
師:感覺怎樣?讀得好都是有原因的,她的朗讀有什么特別之處嗎?
生:她的表情很豐富,和課文所寫的內容很相配。
生讀……
【賞析】
三、領悟寫法與理解內容相伴相生。
【情景】
(初讀,學生從不同側面概括出園子的特點后)
(生默讀思考后)
生:(讀片斷)這些寫倭瓜、黃瓜、玉米的句子也相似。
師:怎么個相似法?
生:愿意怎么樣,就怎樣。
生:長上天去,這不可能。這樣寫我們感覺玉米生長多么自由。
師:變化,顯得自由。因為變化,讀起來也——
生:更美了。
生:襯托大的美麗。
生:自然。既有大的,又有小的,如果只有大的,就顯得單調了。
【賞析】
四、把動筆寫擠進去
【情景】
生:園子是他生活的環境。
師:一個沙漠的環境能有這么多快樂嗎?
生:寫園子豐富多彩,襯托童年生活的豐富多彩。
生:寫園子里莊稼自由自在,其實就是寫作者的童年生活自由自在。
師:這叫——(連線板書)借物抒情。
【賞析】
整體看來,薛老師從三組詞語聽寫開始,在朗讀理解內容中展開,在交流體會表達中深入,在練筆學習運用中作結。沒有虛高的思想跋涉,不見內容紛雜、花樣百出的課堂亂相,明凈的教學內容,明快的教學節奏,一切圍繞學習語言而進行,一切為了學習語言而進行——這是緊貼地面的飛行。
祖父的園子祖父的園子篇二
一、體現第一課時的詞語教學,梳理文脈,充分讀書,品讀一部分內容。
二、這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那神就是“自由”,“自然”的自由與“人”的自由。
【教學設計】課前交流:你們最愛哪位家人?
一、導入
有位作家叫蕭紅,她最愛自己的祖父,為什么呢?今天我們就走進她的《我和祖父的園子》讀一讀。(板書課題)
二、初讀
1、現在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要求有二:(1)是標好小節號,(2)是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努力讀正確課文,建議你先看看課后生字表。好,你想怎么讀就怎么讀,開始!
2、詞語教學(貼板書):
(1)蜂子 蝴蝶 蜻蜓 螞蚱
(2)栽花 拔草 下種 鏟地 澆菜
(3)韭菜 谷穗 倭瓜 黃瓜
教學要求:
(1)讀準字音,尤其是“下種”,明晰“蜂子、螞蚱、倭瓜”意思。
(2)這三組詞語有什么特點?
三、再讀
(1)齊讀1-2自然段
(2)師生接讀第3自然段,處理多音字“溜平”;1-2組讀第4自然段,處理多音字“鋤桿、當作”;3-4組讀第5-10自然段;師讀第11-12自然段,推敲“拋”與“揚”;科代表讀第13自然段,處理“謊花”一詞;齊讀第14自然段。
剛才,我們借助詞組朗讀了課文,看見了祖父園子里許許多多的動植物,看見了小蕭紅和祖父在園子勞動的情景,請問你喜歡祖父的園子嗎?好,咱們就走進祖父的園子,仔細瞧瞧,請大家自讀第2自然段,自己常用的符號圈圈畫畫,思考:這是一座的園子?用簡潔的詞語寫在書旁。
四、品讀
(一)走進課文第2自然段,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
(二)祖父的這座園子是五彩繽紛的、迷人的,在《呼蘭河傳》里就記錄著這座讓作者忘卻不了,難以忘卻的花園(板書),這個花園里不僅是動物的世界,也是植物的家園(板書),現在請你讀讀第13自然段,讀完后,請你用簡潔的詞語表達內心最強烈的感受。
【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無拘無束、隨心所欲】
五、總結
孩子們,今天我們走進祖父的園子,發現大自然所有的動植物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這是自然的自由,你想想,課文里還有什么是自由的?【人的自由】老師希望你們把今天讀到的自然的自由與明日讀到的人的自由完美地協同起來。
就是這本書,讓人讀著讀著,就不由得沉浸在已逝的爛漫的童年生活中;讓人不由得就想站住了,笑微微地看著那個淘氣的小姑娘。這本書的名字叫《呼蘭河傳》,著名作家矛盾這本書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魯迅先生評價她的文字是“力透紙背”,金庸讀完《呼蘭河傳》,深恨自己未能見此才女。相信大家的褒獎一定能吸引你們,老師希望大家擁有并閱讀《呼蘭河傳》。
【板書】
我和祖父的園子
1-2 蜂子 蝴蝶 蜻蜓 螞蚱花園
3-12 栽花 拔草 下種 鏟地 澆菜 樂園
祖父的園子祖父的園子篇三
設計思路:抓住課文十三(?)自然段中的文眼——“自由”,由此建構“教學骨架”,帶動對全篇課文的閱讀品析,撐起長文短教、長文巧教的天空,吸引學生投入激情和才智去完成學習任務。。
教學過程:
一、介入,捕捉教學文眼。
1、檢查預習。
2、過渡:作者用了大量的文字寫了這個園子,盡力去捕捉她和祖父在園子里的每一個細節——一個普通的園子,為什么讓作者如此年年不忘呢?把直接寫園子的段落找出來。
3、生找到第2、13節,第2節以讀代講,然后直接切入第13節——師:自己讀讀這一節,讀著讀著,你就會產生一種感覺,頭腦中就會跳出一個詞來—(自由)
二、細讀,引發高峰體驗
(一)、自然的自由
(二)、人的自由。
1、作者怎么會從園子里的花鳥、蔬菜、蟲子中感受到自由呢?
2、總結:這一節是虛寫,是“借景抒情”的寫法,寫園子的自由都是為了表現“我‘的自由。
3、學生自己設計學習活動——其他自然段
(三)、“自然的自由”和“人的自由”完美協調起來——回到13節
1、引讀,師引生接
2、想象作者寫到這里時的表情——感情齊讀
三、超越,拓寬精神境域
2、同學們,在你們的童年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天地呢?
(自由的背后是愛!回到課始的問題“作者為什么要花這么多筆墨描寫這普通的園子?”上來,讓學生感受這園子的不普通,再簡介人物背景,讓學生體會“自由的背后是愛!并由作者及自己,讓學生涌起協作的沖動,用文字去珍藏表現這愛)
祖父的園子祖父的園子篇四
今天,我又學習了一篇課文,叫《祖父的園子》。
這篇課文出自蕭紅的《呼蘭河傳》,通過學習,我從中體會到這個園子是應有盡有、五彩繽紛、生機勃勃,到處充滿著自由、快樂與隨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這也充分體現出祖父非常疼愛她。所以作者才會如此調皮搗蛋,祖父也不會約束她。
文章語言十分簡潔樸素,但卻很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作者當年的天真無邪、無憂無慮、自由自在。
特別是這一段,“我”將谷穗當成野草,全部都挖掉了,可祖父依舊和藹可親地對我介紹哪個是草,哪個是谷穗,足見祖父對“我’的愛,也可以看出作者當時幼稚的心靈里充滿的是自由和快樂。
菜園里的菜都被挖了出來,就知道是我的杰作了。頓時勃然大怒,向我揮手而來。誒?怎么不疼?嗯!果然如我所料,雷聲大、雨點小,外婆那么疼我,怎會舍得打我呢,外婆只是輕輕地打了我幾下小手。
一轉眼,我的童年已經進入倒計時了。童年就像風箏一樣越飛越高,可風箏還有線啊!可以收回來,而童年卻一去不復返了,但在我內心深處始終保留著那份美好的回憶!
祖父的園子祖父的園子篇五
1.會認讀8個生字新詞,結合課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熟讀課文,想象“我”在祖父園子里的生活情景,體會“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作者當時的感受。
【教學重點】體會作者從哪些情景表現“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
【教學難點】領悟作者如何表現“我”在園子里的心情的表達方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一篇美麗的《火燒云》讓我們認識了女作家蕭紅,那樸實、自然、流暢的語言和充滿詩情畫意的聯想讓我們感受到蕭紅那敏感善思的心靈。今天,我們要走進她的另一篇文章《祖父的園子》,再次領略蕭紅的文字魅力。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一位作家為何一生對一個普通的園子魂牽夢繞,結合課前提示,設置懸念,激起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初讀
1、自由讀,把課文讀通順,
3、反復朗讀你最喜歡的句子或段落,讀出自己的感受。
4、檢查反饋。
(設計意圖:沒有讀書根基的深入哪有交流果實的豐美。朗讀不僅僅是手段,它本身就應當是重要的學習目標!當學生能夠把心放進去讀,讀出自己的想象世界,他們對課文的內容與表達還有什么不能理解把握的?)
三、品讀
一個普普通通的菜園,為什么會讓蕭紅如此留戀呢?默讀課文,說說自己的感受。
交流預設:
1、園子里生機勃勃。
讀一、二小節,感受園子的五彩繽紛,生機勃勃。
2、在園子里很自由、很快樂。
讀讀這一段,感受園子里花、鳥、蟲以及倭瓜、黃瓜等各種蔬菜的自由。
除了自由,還有別的原因讓蕭紅如此留戀這個園子嗎?
找出表現“我”心情快樂的句子。
快樂,是藏不住的,你從作者的敘述中感受到這一點了嗎? 讀出“我”的快樂。
小結:祖父的園子給了童年的蕭紅那么多自由,那么多快樂,所以這個園子在她心中才那樣美好,那樣難以忘懷。
過渡:還有什么是蕭紅更加留戀的呢?
3、祖父的愛。
讀第五至十二小節,你體會到了什么?
祖父的關心特別從哪些詞語中表現出來?(三個“笑”。)
在蕭紅眼里,祖父是一個怎樣的人?(和藹、慈祥、爽朗)
從祖父的“笑”中你還讀出了什么?(寬容和耐心)
小結:這笑中還有祖父對我的耐心教育,這就是祖父對我的――愛。
合作朗讀。
(設計意圖:這篇文章重點寫了“我”跟著祖父在園子里勞動和玩耍的情景,洋溢著童真童趣,符合學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可以感受到“我”童年生活的有趣、快樂。但文章字里行間祖父的愛,景物描寫清新雋永的意境,作者對自由生活的向往,歡樂的文字背后淡淡的哀愁,是學生較難理解與感悟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反復朗讀,細細品味,想像體驗,平等對話,才能體會文字的意蘊,感悟文字的新鮮、自然之美。)
四、超越文本。
1、題目為什么叫《祖父的園子》?
生交流。
小結:祖父是蕭紅一生中最重要的人,蕭紅一生坎坷,歷經苦難,但蕭紅從祖父那里享受到了真正的自由和快樂,享受到了愛。
(指板書,師引)那是一個裝滿――自由的園子;那是一個裝滿――快樂的園子;那是一個裝滿――愛的園子。
生交流。(借物抒情)? 模仿作者寫倭瓜、黃瓜、玉米等手法也來寫作者在園子里生活的快樂、自在。
(設計意圖:課文寫園子和寫童年生活兩方面篇幅幾乎相當,作者為何花這么多的筆墨來寫園子,筆意如何?引介“借物抒情”的語文知識。課堂練筆:作者寫園子不就是寫作者的生活嗎?學習作者寫園子的語言去寫一寫作者的童年生活。學生在課堂上“用筆思維”,融會文意,展開想象,模仿語言,才有創造。)
五、總結。
1、在短暫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對于人間的“溫暖與愛”懷著“永久的憧憬與追求”的蕭紅常常會憶起呼蘭河城,因為呼蘭河這小城里住著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園子。
《呼蘭河傳》這本書的尾聲部分這樣寫道:
呼蘭河這小城里邊,
以前住著我的祖父,
那園里的蝴蝶、螞蚱、蜻蜓,
也許還是年年仍舊,
也許現在已完全荒涼了。
小黃瓜、大倭瓜,也許還是年年地種著,
也許現在根本沒有了……
2、推薦閱讀《呼蘭河傳》。
以《呼蘭河傳》的尾聲部分作為教學的結尾與延展,符合原著的情感基調,也滲透了園子的精神意義。
【板書設計】
祖父的園子
自由??? 快樂??? 愛
祖父的園子祖父的園子篇六
1.會認讀“螞蚱,櫻桃,蚌殼,瞎鬧,倭瓜,水瓢,圓滾滾”等詞語,通過查字典,并結合課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3.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4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作者當時的感受。
教學重點
體會“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祖父的園子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1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 找出生字新詞,注意讀準字音.
3 查字典,聯系上下文,與同桌探討,理解課文中的詞語。
5 全班匯報交流,師根據學生交流。板書:
1 觀賞小昆蟲,大榆樹
2 跟隨外祖父栽花,拔草,種菜,鏟地
3 誤把狗尾草當谷穗留下不鏟除
在祖父的園子里玩耍的情景:4 摘吃黃瓜,追逐蜻蜓,捉玩螞蚱
5用瓢舀水往天空揚
6 沐浴陽光,感受花、鳥、果、蟲的自由
7 用草帽遮臉睡覺
三 體會作者在園子里的心情
1 默讀課文,體會“我”在園子里的心情是怎樣的?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用筆勾出相關句子,并在旁邊批注自己的體會。
2 全班交流
讓學生通過找句子,談體會,有感情朗讀,體會到“我”在園子里的心情,達成共識:“我”在祖父的園子里是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 領悟表達特點
討論:作者為什么能將她的童年生活寫得那樣有趣,真實,吸引讀者?
通過交流,老師點撥,使學生明白,作者留心觀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是寫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 課外延伸
課外閱讀有關寫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為口語交際學習作準備。
板書設計
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表達感受
祖父的園子祖父的園子篇七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教案定稿
我和祖父的園子
教材地位:
《我和祖父的園子》是國標本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
教材分析:
《我和祖父的園子》節選自蕭紅的回憶性長篇小說《呼蘭河傳》。課文描寫了“我”童年時代跟隨祖父在園子里勞動的情景,表現了祖父的園子是“我”童年快樂、自由的家園,表達了對童年生活的眷戀和對親人的回憶。孩子氣十足的腔調,春天的泥土般新鮮的語言,詩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達方式上的突出特點。文章文字雖然淺顯,但意境很美,寓意不凡。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我”在園子里充滿樂趣、自由自在的生活,體會祖父的愛,初步感悟園子的精神意義。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會7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4、感受蕭紅語言新鮮自然、率真稚拙之美,產生閱讀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學重難點:
在品讀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樂和祖父的愛,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眷戀和對祖父的懷念。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走近蕭紅
1、老師知道現在咱們班已經有很多同學深深地愛上了讀書,愛得癡迷,愛得癲狂。能說說你讀書的感受嗎?(交流)
今天我們來共讀一篇文章(板書課題)這個園子是誰的?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檢查自讀:(投影)
①讀一讀,聯系課文或經驗理解。
倭瓜?? 瞎鬧?? 謊花?? 韭菜? 谷穗? 拋給
②讀一讀,注意加點的讀音。
當祖父下種,種小白菜的時候……用腳一個個地溜平。
2、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3、你還想知道什么?
①作者為什么要寫祖父的園子?
②園子是什么樣的?
③為什么對祖父的園子這樣念念不忘?
三、賞讀,看景物之自由
1、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再次走進這個大園子。(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讀。
讀著蕭紅清新自然的文字,我們仿佛一起走進了園子。漫步園中,你看到什么?你覺得這是一座怎樣的園子。
2、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想像畫面,體會園中昆蟲、蔬菜、花草充滿生氣,自由自在。并相機有感情地朗讀有關句子。(是充滿生機,美麗、五彩繽紛的園子)
3、課文還有哪個自然段也寫到了這個大園子?(自讀)這段這要講了什么?
你感覺到什么?(板書自由)
作者怎么寫園中景物自由的,默讀,找出特別有趣的詞語或句子。
交流。
十個“就”字,樸素的文字,普通的景物,處處傳達著自由與快樂。其實很多大家的作品都是這樣的,如朱自清的《春》語言那么質樸,讀來卻讓人耳目一新,感覺春天是那么蓬勃,還有我給你們讀過的美國科幻小說家布萊德伯里的《奶奶》:她是個女人,手里拿著掃帚,她像個瑞士搖鈴,叮叮當當地把瓷杯擺放整齊,又像個真空吸塵器,一陣風走過每一間屋子,找出沒弄好的地方,把它弄整齊,她只須手執小泥刀在花園里走上兩趟,花兒就在她身后溫暖的空氣中燃起顫巍巍的紅火。
四、品讀,解“我”之自由
1、同學們,園中的花鳥是自由的,蔬菜是自由的,昆蟲是自由的,那為什么在作者眼中園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呢?請默讀課文3—12自然段,看看我和祖父在園子里都做了些什么?(一句話概括)你覺得哪件事最有趣,最能體現作者的自由?劃出有關詞句,用心讀一讀,小組內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討論。
老師發現,好多同學讀著讀著,臉上就笑微微的了。你看到我和祖父在園子里都做了哪些事?(一句話概括)
(栽花、拔草、種小白菜、鏟地、澆菜等)
那么,你覺得哪件事最有趣,使你看著看著就想笑了?
交流時說、議、讀相結合。
①(祖父戴一頂大草帽……我就拔草。)
我好像是祖父的“影子”、“小尾巴”,一老一少,一頂大草帽、一頂小草帽相映成趣。
②(種小白菜時瞎鬧、踢飛菜種。)
哪里是在種小白菜,踢飛的也許不僅僅是菜種,也許還有我的鞋子呢,這哪里是幫忙,簡直是在幫倒忙,用課文中的一個詞我就是在“瞎鬧”。
③(鏟地時,爬在地上,用鋤頭的“頭”亂勾一陣,把韭菜當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當谷穗留著。)
是呀,鏟地本來是鏟雜草,而我卻把韭菜當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當谷穗留著。(強調讀音“當作”)我是怎樣鏟地的呢?引導學生抓住“爬在地上”、“亂勾一陣”看似平淡的兩個詞,用心讀一讀,想一想,理解“我”鏟地有趣的樣子,一邊往前“爬”一邊“亂勾”。
④(搶水瓢澆菜)
出示12自然段。我是怎么澆菜的?找找描寫我動作的詞“搶? 拼盡了力氣? 往天空里一揚 大喊著”
看看課文的插圖,這一揚,你看到了什么?但作者的內心呢?哪個詞最能體現作者內心的痛快?這一大瓢水沖下來,你渾身濕淋淋的,像只落湯雞,你的心里呢?把你內心的自由暢快讀出來。
我仿佛看到你和祖父的頭發都還在滴著水,可你卻看著祖父傻傻地大笑呢,這哪是在干活,分明是拼盡了力氣在玩呢!
多么可愛的孩子,多么淘氣的亂鬧,讓我們再一起讀讀這一段,和作者一起回味那段自由快樂的時光。)
(大喊)師領讀
⑤(第11節)
學生可能交流這小節。對,我在園子里完全是自由的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五、想像,悟祖父之愛
1、過渡:其實,我在園子里做過的有趣的事兒還有很多很多!我曾經捉來一只大螞蚱,把腿用線綁上,過了一會兒,線頭上只栓了一只腿,而螞蚱不見了。我曾經追根究底問祖父園子里的櫻桃樹為什么不開花不結果,曾經有一次祖父拔草時,我偷偷地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玫瑰花,紅通通的二三十朵,祖父完全不知道,還以為是因為春天雨水大,園子里的玫瑰花開得香呢……
2、我在園中這樣自由自在、隨心所欲地玩耍、瞎鬧,祖父是怎樣的態度呢?
①我拿不動鋤頭桿,祖父就把鋤頭桿拔下來,讓我單拿著那個鋤頭的頭來鏟,祖父很寵愛我。
②祖父慢慢地把我叫過去,講給我聽,很耐心,很形象。
③祖父笑了。
你從笑中體會到什么?這笑中有什么?祖父的笑是疼愛,是呵護,是寬容,是教育(板書:愛)祖父的笑和愛一起永遠留在我的心底。許多年以后,蕭紅這樣深情地回憶“祖父的眼睛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跟孩子似的。”
課文中還有一處也是直接描寫祖父的?
課文第一段寫:“呼蘭河這小城里住著我的祖父。”這句寫得很特別,體會一下,為什么這樣寫?(補充資料)
(蕭紅出生于一個地主家庭,父親對她十分冷漠,母親也不喜歡她,只有祖父疼愛她,祖父是蕭紅一生最重要的人。在蕭紅眼里,這不是一個普通的園子,而是蕭紅童年生活的樂園,這個園子只屬于“我”和最親愛的祖父)
正因為有祖父的疼愛和呵護,我才能在園子里自由自在,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課件出示,配樂朗讀)
作者寫園子的自由,實際上是寫我童年生活的自由,像作者這樣把人物情感傾注在事物上,借助事物來表達人物的情懷,這種寫法叫借物抒情。同時作者不僅僅是在訴說著童年生活的自由也在表達著對祖父深深的感激與懷念之情。(我們提出的問題都解決了嗎?)
六、延伸,滲透園子的精神意義
1.有自由的園子真好,有愛的園子真好。但老師讀了《呼蘭河傳》卻有不一樣的感受,它的尾聲部分這樣寫道:(課件,配《思鄉曲》的音樂)
呼蘭河這小城里邊,
以前住著我的祖父,
現在埋著我的祖父。
那園里的蝴蝶、螞蚱、蜻蜓,
也許還是年年仍舊,
也許現在已完全荒涼了。
小黃瓜、大倭瓜,也許還是年年地種著,
也許現在根本沒有了……
這一切是蕭紅忘卻不了,難以忘卻的,隨著你們年齡的增加,相信你們會體會得更深。不管怎樣,請記得,無論是文字還是情感,《呼蘭河傳》都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
附板書設計:
我和祖父的園子
?
自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