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有一種記憶叫溫暖有一種記憶叫溫暖篇一
邁過十五歲的門檻,打開記憶的閥門,尋找著支離破碎的記憶,拼湊起溫暖的旋律。轉瞬間,來到了一片敞亮的田野,忽然發現,那是我青春的回憶。
是革命先烈的大無畏精神,才有了我們今天溫暖的歲月。常聽爺爺談起過去,不免受益匪淺,或許是身臨其境吧,卻也感動得熱淚盈眶;或許是年少輕狂吧,卻也領悟不到歷史的真諦。爺爺常說要感恩戴德,或許正是這言簡意賅的家訓,才成了我記憶中最溫暖的部分。歷史的追溯,長輩的辛酸,卻也打造了一種記憶——溫暖。
或許畢業后,昔日同窗就要天各一方。也不免眷戀著母校,眷戀學習生活的點點滴滴。在那個古老不再回來的夏日,在樹蔭下,昔日同窗嬉戲的足跡卻依稀可辨。想著剛入學時的稚嫩無知,卻已走到了畢業分離。這難以割舍的溫暖,成為了記憶中最寶貴的部分。同學間的互愛互助,似乎是那枯燥的校園生活中最亮麗的風景線。我不懂友誼的內涵,卻也只在“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徘徊不定;我也不懂友誼的天長地久,但他真真正正是一種記憶,叫做溫暖。
青春,是最美的微笑。青春的記憶五彩斑斕卻也充滿坎坷。或許領悟了青春的真諦,才能算得上成熟。可我還不想長大,愿意滯留在青春的道路上。十五歲的青春,讓我收獲了不少。驀然回首,我卻發現,十五歲的青春真的太倉促。命運將它裝訂地極其拙劣。在記憶的海洋中,總能找到一縷光芒,它是青春的溫暖記憶。老師的教誨,父母的辛勞,讓我覺得這個青春的記憶和煦如春。青春的記憶它叫溫暖。
有一種記憶叫溫暖有一種記憶叫溫暖篇二
樹影肆無忌憚地吞噬著月光,寒風用它猙獰的爪牙無情地擊打著小窗,寒冷如潮水般將我淹沒。
離了母親的我,感覺一切都陰冷了。
“姑姑,我睡不著。”不知為何,話音還未落,鼻頭卻涌起一陣酸楚。
寥寥三個字,擊潰了我拼命死守的眼眶,淚水止不住地決堤涌下。
我仰起哭腔,嚶嚶地小聲抽泣,“吃什么?”
“聞吶!好香的炒栗子!”姑姑笨笨地跳到我面前,手掌在鼻子前不斷地煽動,眨巴著眼睛,就連肩上笨重的棉襖掉了也全然不知。
看著她那令人忍俊不禁的表情,我忍不住地破涕而笑。
“笑了笑了!”她興奮地握住我的手,猛地一瞬間,我感覺到被握得生疼!我心中一驚,不自覺地向下看去,好一雙厚實粗糙的手,竟深嵌著如此密密麻麻的溝壑!
這一刻,一股暖流如潮水般涌上心頭……
“先睡著,醒來有驚喜!”她火急火燎地安置好我,便一頭栽下去睡了。
夜漸漸深了,屋外的“野獸”卻并不消停。伴著如此的咆哮,我竟也睡著了。
半夜,風刮響了木門,“吱吱”地叫,真是叫人心煩,睜起朦朧的睡眼,依稀瞥見鑲在門框中的人影,一陣濃郁的栗子香靜靜飄來。
“醒得真及時!”那是,姑姑!我心中不覺一驚,猛地爬起身來。她伸過那雙結滿厚繭,干裂的像土地般肥大笨拙的手,僵硬地扯開袋子,捧起那一顆顆飄著濃香,散著熱氣的栗子,臉也是凍得麻木了,扯著一抹僵硬的笑容。
又是這樣一個栗子飄香的秋夜,可人,卻已不在了。有一種回憶叫溫暖,正如有一種愛意叫陪伴。
有一種記憶叫溫暖有一種記憶叫溫暖篇三
歲月匆匆,很多事情隨著風雨化成了塵埃,但唯有一段記憶,在我的心里如鐫似刻,停留在那里,不論經歷多少寒冬,仍溫暖如初。
那是一個大雨滂沱的下午,媽媽叫我去菜場買胡蘿卜。我開心極了,拿上錢直往菜場跑,心里想我一定要買到最嫩的胡蘿卜,拿回去給媽媽一個大驚喜!
大爺不慌不忙地說:“三塊錢一斤。”我說:“我買三個,給您錢。”說著他幫我拿了三個水靈靈的胡蘿卜交給我,還一邊笑著說:“歡迎下次再來!”他的臉上泛著孩子一般的燦爛笑容。我接過胡蘿卜,興奮地跑回家,心里高興地想,這胡蘿卜多新鮮,媽媽肯定會夸獎我的。說著我便迫不及待地跑回了家。
回到了家,媽媽問我:“這胡蘿卜確實非常新鮮,剩下的錢呢?”“不好,我把大爺找給我的十塊錢忘在菜攤上了。”我心中就像十五個吊桶打水一般七上八下,難過極了。
吃完晚飯后,我決定抱著試一試的態度走向菜攤兒,心里想:會不會那位賣菜的大爺已經走了?那該怎么辦?我走到菜場門口一看,菜場的商家全走了,但只有那位老人穿著單薄的外套,站在寒風呼嘯的菜場里,瑟瑟的發抖著,手里還拿著那十塊錢在風中等著我。我急忙跑過去,老人看見我急忙跑過來把錢交給我,并對我說:“孩子,我在后面喊了你好幾聲,你都沒聽見,下回可不能再那么馬虎了!”他一邊說著還一邊摸著我的頭,臉上露出了孩童般的小酒窩,臉上分明多了胡蘿卜般的紅暈,他那紅暈中透露出的不僅僅是那普通的紅暈,更是那心中的善良、真誠,使我溫暖無比。
這樣一位普通的老人,用他的真誠與善良,在寒風怒吼的夜中溫暖了我的顆心,讓我看到了人性之美。
有一種記憶叫溫暖有一種記憶叫溫暖篇四
我的童年是在鄉下老家度過的。那兒有墨綠的小山包,有黑瓦的舊磚房,還有一天到晚圍著灶頭轉的奶奶。灶頭上總是氤氳著一圈圈水汽,或濃或淡;水汽里總是散發著誘人的味兒,或香或辣。
這一切,彌漫在了我兒時的生命里,從不曾散去。
深秋。我和哥哥總會到山上撿又大又好的栗子,全部交給奶奶。奶奶先用刀在栗子上劃出一個個口子,往已燒熱的大鐵鍋里放入茶油,再慢慢放入栗子,小心翻炒,時不時放入一勺糖,此時大鐵鍋仿佛也變成了一個不急不躁的老人,慢慢暖著這亮光光的栗子。
除夕。家里的灶頭好像又擁有了新的生機,奶奶圍著灶頭的身形轉得更快了,媽媽一旁切菜的聲音“篤篤篤”地響個不停。這一天,廚房里一直煙霧繚繞,常會飄來豬頭肉的醇香,香辣魚的辛香,以及那木頭燃燒的淡淡清香。
此時在灶旁燒火的我才是最舒服的,不時地添著柴,火苗跳躍著,給我帶來溫暖,似乎又有一些新年的喜慶,我將棉鞋脫下,放在火旁烤著,一會兒穿上,感覺整個人都熱了。
偶爾獨坐窗前,就會想到老家低矮的房,黑黑的灶,還有那柴火的味道。灶膛里,火苗正旺;灶頭上,水汽繚繞;煙囪外,炊煙裊裊。
這一切,烙在了我的生命里,純粹,動人,溫暖,悠長。
有一種記憶叫溫暖有一種記憶叫溫暖篇五
記憶像是倒在掌中的水,無論你我攤開還是緊握,它終究還是會從指縫間一點一滴流淌干凈,但是記憶卻總會在我們心中駐留,特別是像那樣一份溫暖。
還記得那一條長長的曲折小巷,我和父親的身影總愛在其中停留。那時的我愛跟在父親高大的身后,而父親,就像冰心筆下的荷葉般護著我這幼小的紅蓮,為我遮擋前方道路上的風沙與冰凌。我邁著小碎步,奶聲奶氣的追逐著父親高大的背影,父親總為了照顧我,放慢速度,甚至直接把我舉上他寬大的肩頭。坐在父親肩膀上的我,嘗嘗望著遠方的那一抹游云,呼吸著高處的清新空氣,不時有一縷風兒輕柔的拂過我的臉龐,舒適溫和,心中格外的溫暖,嘴角不由得上揚。
小巷中的人們熱情善良,和藹可親,尤其是小巷的深處的那一位愛做花糕的劉奶奶。雖然她早已鬢發斑白,步履蹣跚,但她總愛養著一些花兒,做一些花糕。現在閉上眼,仿佛眼前都是劉奶奶家的桃花兒,杏花兒,梨花兒,仿佛嘴中也都是那熟悉的花糕,不知不覺間鼻中溢滿了花香,嘴中溢滿了花香,心中也溢滿了花香和溫暖。
小巷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溫暖回憶,不管是親切的鄰里,還是紅磚黑瓦的成排平房,還是那棵年邁的柳樹。
每當夜幕降臨,風拂動柳枝,枝條隨風飄搖,我與父親愛坐在枝干上,望著河面上倒影著的明亮的月影。朦朧的月暉籠罩著小巷,使小巷多了份靜謐的美感,看起來就像是睡著了一般。
如今,在這喧囂時代的飛速發展下,小巷早已變成了一排排的樓房,而那一份安靜舒適的田園小巷記憶,也早已成為我的溫暖。
有一種記憶叫溫暖有一種記憶叫溫暖篇六
清晨的微風驅散了夏夜的悶熱,梔子花香味在露水中彌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日子總是滾滾向前。
人生之路漫漫,那些珍貴的回憶,尤其是兒時的回憶,總會讓我會心一笑,深深地感到溫暖。
小時候,一到冬天,母親便為我穿上手工做的棉鞋,厚厚的棉花被縫進燈芯絨布里,伸進腳去暖暖的,連心也跟著熱了起來。
上學了,夏天的太陽總阻擋不了小孩子的好奇心,偷偷地和小伙伴們去爬山,在山上摘野花,去河邊捉魚,躺在草地上幻想著長大后的人生……不知不覺地睡著了。
童年的我,是個吃貨,最愛的還是母親做的各種吃食。雖然,那時家里并不寬裕,但一有空,母親便會想著法子做些我喜歡吃的東西。
那時候的我常盼望著下雨,因為每到下雨的清晨,稍有空閑的母親便撐著傘去小商店買兩包湯圓粉回家做煎餅,我已經記不清母親是怎么做煎餅的了。大約像煎雞蛋一樣,把湯圓粉與水調勻,倒進添了油的鍋里,攤成薄薄的圓餅,直至金黃出鍋。而我,早就急急地守在一旁,等著這個香甜而溫暖的時刻。
我最喜歡的還是母親做的油炸粑。記得她將面和好,揉成一小團一小團地放在掌心里,兩手一起用力壓成餅狀,然后放到油鍋里炸,那種“嗞啦嗞啦”的聲音讓我異常興奮。面餅在油鍋里炸的過程中,會有空氣進入,面餅的中間拱起,像一座小山,在我看來是一種奇觀。待到它們被炸得金黃時,一個一個地在油鍋里漂浮起來。這時,母親就會用筷子一個一個地翻動,然后夾起來放到大碗里。但這時是不能吃的,必須等到全部炸好,母親會從碗柜的最頂端拿出白糖倒進一個小碗中,和油炸粑一起放在桌上才讓我們吃。我猛吸一口氣,空氣中盡是油炸粑的濃香,然后拿起一塊也不怕燙,一口咬下去,金黃的殼里包裹著白白的油炸粑,真真正正的外酥里嫩。第二口就要蘸白糖了,我總是恨不得裹上一層白糖,那甜甜的油炸粑占據了我那時小小的心兒。
如今已過而立之年,對于過往已無年少般的執著,但那些童年的回憶,特別是母親做的煎餅和油炸粑,依舊如初春的陽光,溫暖又和煦,難忘又難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