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孔子的名人名言篇一
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一些孔子名人名言,大家快來看看吧。
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
3、皆齊大夫。崔杼作亂,陳文子惡之,捐其四十匹馬,違而去之。
4、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6、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7、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8、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9、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10、道不同,不相為謀。
11、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12、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13、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1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16、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小車無,其何以行之哉。
17、子曰: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18、子曰: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19、子曰:圣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20、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21、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視之耳,不肯自投從之。
2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3、不然;獲罪於天,吾所壽也。
24、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25、巧言令色,鮮矣仁!
26、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以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為舜乎!
28、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2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的名人名言篇二
1、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3、過猶不及。
4、克己復禮,為仁。
5、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6、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7、剛、毅、木訥,近仁。
8、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9、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10、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
11、寢不尸,居不容。
12、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13、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14、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15、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17、朝聞道,夕死可矣。
18、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19、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0、篤信好學,死守善道。危邦不人,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2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3、巧言令色,鮮矣仁!
24、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25、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26、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27、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28、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29、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30、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31、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32、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33、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34、見得思義。
35、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36、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
37、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孔子的名人名言篇三
2. 不遷怒,不貳過。——《論語·雍也》
3. 君子周急不繼富。——《論語·雍也》
4. 乘肥馬,衣輕裘。——《論語·雍也》
5. 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
6. 食不語,寢不言。——《論語·鄉黨》
7. 知其不可而為之。——《論語·憲問》
8. 當仁,不讓于師。——《論語·衛靈公》
9. 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
10. 不學禮,無以立。——《論語·季氏》
11. 德不孤,必有鄰。——《論語》
12. 君子以當仁不讓。——《論語》
13. 未知生,焉知死? 《論語·先進》
14. 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衛靈公》
15. 為君難,為臣不易。——《論語·子路》
16. 不知言,無以知人。——《論語·堯日》
17. 惟上知與下愚不移。——《論語·陽貨》
18. 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學而》
19. 道不同,不相為謀。——《論語·衛靈公》
20. 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21.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論語·憲問》
22.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
23.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論語·述而》
24.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25.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論語·顏淵》
26.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論語·顏淵》
27.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論語·顏淵》
28. 貧而無諂,膏而無驕。——《論語·學而》
29. 溫、良、恭、儉,讓。——《論語·學而》
30.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31.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論語·鄉黨》
32.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論語·憲問》
33. 君子上達,小人下達。——《論語·憲問》
34.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憲問》
35.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論語·先進》
36.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論語·衛靈公》
37.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
38. 四體不勤,五谷不分。——《論語·微子》
39.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論語·泰伯》
40.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41. 道不行,秉桴浮于海。——《論語·公冶長》
42. 不能正己,焉能正人。——《論語》
4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
44. 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論語·顏淵》
45.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論語·學而》
46. 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論語·衛靈公》
47.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48. 不能正其身,如何正人。——《論語·子路》
49. 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論語·陽貨》
50. 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衛靈公》
孔子的名人名言篇四
(二)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四)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五)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七) 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八) 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九) 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十)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十一)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十二) 圣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十三)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十四) 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
(十五) 有教無類。
(十六)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十七)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十八)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十九) 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二十)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二十一) 不學詩,無以言。
(二十二) 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
(二十三) 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二十四) 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二十五)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二十六)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二十七)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孔子
(二十九)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三十)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三十一) 道不同,不相為謀。
(三十二)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三十三) 不學禮,無以立。
(三十四) 禮之用,和為貴。
(三十五) 聽其言而觀其行。
(三十六) 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三十七)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三十八)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三十九) 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四十)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四十一)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四十二)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四十三)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四十四)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孔子的名人名言篇五
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朱子云:不求諸心,故緡而無得。不習其事,故危而不安。
4、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答:聰明人喜愛水,有仁德者喜愛山;聰明人活動,仁德者沉靜。聰明人快樂,有仁德者長壽。
5、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6、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7、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8、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9、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摘孔子《論語》
10、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論語》
13、巧言亂德。孔子
14、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5、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16、過,則匆憚改。孔子
17、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孔子
18、己所不欲,匆施于人。孔子
19、不遷怒,不二過。孔子
21、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答:莊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寬厚就會得到眾人的擁護,誠信就能得到別人的任用,勤敏就會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夠使喚人。
22、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論語》
23、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孔子
24、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摘孔子《論語》
25、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孔子
26、剛、毅、木、訥近仁。孔子
27、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孔子
28、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孔子
29、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孔子
30、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孔子
31、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
32、見得思義。
33、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孔子
34、禮之用,和為貴。孔子
35、聽其言而觀其行。孔子
36、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3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40、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論語》
41、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答:顏淵感嘆地說:(對于老師的學問與道德),我抬頭仰望,越望越覺得高;我努力鉆研,越鉆研越覺得不可窮盡。看著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師善于一步一步地誘導我,用各種典籍來豐富我的知識,又用各種禮節來約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學習都不可能,直到我用盡了我的全力。
43、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孔子
44、放于利而行,多怨。孔子
45、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孔子
46、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孔子
50、意:同臆,猜想、猜疑。(2、必:必定。
5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摘孔子《論語》
52、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論語》答:鳥快要死的時候,鳴叫的聲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時候,說出來的話也是善良的。
53、巧言令色,鮮矣仁。孔子
5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摘孔子《論語》答: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學問較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所以可以用文字作為他的謚號。
56、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學習方法。一味的讀書,而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著鼻子走,就會被書本所累,從而受到書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而只是一味的埋頭苦思而不進行一定的書本知識的積累,進而對知識進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問題仍然不會得到解決,也就會產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不安。
57、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5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
59、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61、不學禮,無以立。孔子
62、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孔子
63、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65、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孔子
66、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孔子
67、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68、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論語》
70、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孔子
71、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孔子
72、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