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植樹節國旗下講話稿篇一
大家好!
又是一年春來到,帶來了大自然的萬物復蘇和欣欣向榮。今天又是3月12日植樹節了!又到了植樹造林的好時候。
可是,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為什么要植樹造林嗎?
我們生活的自然界中,生物和氣候、土壤、水等環境條件之間存在著錯綜復雜的相互關系。就像我們人體的各個器官、各種機能之間都是保持平衡的,一旦某個環節失去了平衡,人就會生玻自然界也一樣,一旦失去了生態平衡,便會產生種種不良后果。
在自然界中,森林是保持生態平衡的衛士,森林讓氣候變得穩定正常。
有了森林,地面就不怕風吹雨沖,水土就不易流失。大風遇到了防護林帶,會被大大減弱。雨水沿著樹干慢慢地流到地上,被枯枝落葉、草根樹皮所堵截,能滲透到地下而不會迅速流走。在少雨的季節里,這些儲藏在地下的水,一部分匯成溪流,流出森林,滋養農田,一部分經過樹根的吸收、樹葉的蒸騰,回到空中,又變成雨,再落下來。
而且,人類自誕生起,一切衣食往行及生產、生活,無不依賴于我們所生存的這個星球,地球上的大氣、森林,海洋、河流、土壤、草原、野生動植物等,組成了錯綜復雜而關系密切的自然生態系統,這就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環境。
但是,長期以來,人類把文明的進程一直滯留在對自然的征服掠奪上,似乎從未想到對哺育人類的地球給予保護和回報,在取得輝煌的文明成果的同時,人類對自然的掠奪卻使得我們所生存的這個星球滿目瘡疤,人口的增長和生產活動的增多,也對環境造成沖擊,給環境帶來壓力。
氣候變暖,臭氧層空洞,酸雨,有毒廢棄物,野生生物滅絕,以及大氣、水污染等,這是我們當前面臨的一連串全球環境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我們該做些什么呢?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但我們現在還只是學生,不可能為全人類的環境作出特別大的貢獻,但我們可以從身邊的環境做起,從保護學校的環境做起。
例如:遵守有關禁止亂扔各種廢棄物的規定,把廢棄物扔到指定的地點或容器中,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飲料杯、飯盒、塑料袋,用紙盒等代替,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垃圾,減輕垃圾處理工作的壓力,愛護花草樹木,少贈送賀年卡,保持校園清潔等。
這些雖然都是小事,但只要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動手,從節約資源和減少污染著手,調整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們就能為保護地球做出一份貢獻。
親愛的同學們,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讓我們一起播種綠色,讓我們一起宣傳綠色倡議,讓大地媽媽擁有更多的綠色吧!
小學植樹節國旗下講話稿篇二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愛綠、護綠》。
綠色是我們地球村美麗的一種顏色,綠色是我們地球村絢爛的一筆。她給我們帶來了清涼與生機,我們是那樣的愛綠色。綠色,也是那樣的愛我們。然而,這種快樂并沒有持續多久,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常常用鋒利的斧頭亂砍濫伐,使可愛的森林漸漸消失了,花草也枯萎了。世界不再那么清涼,不再那么美麗。沙塵暴、泥石流、洪水等災難向我們炫耀著它們的武力,威脅著我們的生命,但是,怎樣才能讓我們的大自然回來呢?怎樣就能防止這些災難呢?
我想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
1、 不要亂砍濫伐樹木。
2、 不要踩踏草坪。
3、 多參加植樹造林活動。
4、 節約使用木材所做的制品,如紙張、一次性筷子等。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拉起手來,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愛綠護綠,人人爭做環保小衛士。
謝謝大家!
小學植樹節國旗下講話稿篇三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
大家好!
同學們,你們知道,3月12日是什么節日嗎?
每年的3月12日是中國的植樹節。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孫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視林業建設。國務院將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之日定為中國植樹節,是為了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實現的遺愿將在新中國實現并且要實現得更好。
樹木為人類提供氧氣,在光合作用下會釋放清新的氧氣,讓我們自由的呼吸。樹木能美化環境,因為每一棵樹都是一處風景。樹木可以凈化空氣,把人類活動產生的有害氣體及粉塵進行吸附。樹木能夠防止水土流失,能夠防風固沙,總之樹木是人類的朋友,對人類大有裨益。
生存與發展是人類必須面對的永恒題材。一味地發展,單純的追求經濟,導致的是環境的惡變,犧牲的是人類的健康,這種賺足今天、不管明天的發展模式后果極其嚴重。土壤、河流、天空、海洋傷痕累累,人類怎樣對待自然,自然會怎樣對待人類。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我是環保小衛士。節能低碳小標兵。節約用水、綠色出行等等這些口號與標語,倡導得非常好,但我們親力親為了嗎?我曾任現在六(x)班四、五年級的班主任,直言不諱的說,班級衛生管理始終是件令我頭疼的事情:地面不能有紙屑,桌椅齊整桌面整潔,課桌不能掛雜物,書包放進壁柜等等,真的很遺憾,我兩年如一日的教誨也沒能讓xx名同學每天、人人都做到并養成習慣,對不起,至少在我的任期內如此。
教室是我們學習、成長的地方,我們都不能善待,校園呢?校園之外更廣闊的社會空間以及大自然我們該怎樣對待呢?也許你會脫口而出: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的確是這樣,但老師期待不要掛在嘴邊,要付諸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