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觀察蝸牛日記篇一
昨天科學課上,老師讓我們觀察蝸牛的生活方法。放學后,我回到家,做完作業,吃完晚飯,我和爸爸拿上電筒,盒子,我們就開始尋找蝸牛。
我們分頭開始找,過了好一會兒,爸爸找到了我,把手攤開來給我看,“天哪!一只蝸牛,而且是一只很大的蝸牛。”我喊到。爸爸對我笑了笑,于是我想“我可不能輸給爸爸。”過了一會兒,我找到了兩只蝸牛,我真的是太高興了!這時,爸爸也回來了,爸爸手里有三只蝸牛!我真是佩服,我們把蝸牛放到盒子里,帶回了家。
回到家,我帶著盒子高興地跑到房間,放到書桌上,找開臺燈,又跑出房間,拿來幾片菜葉,放到里面,我就興奮地坐下來,滿懷期待地觀察蝸牛們會怎么做。
一會兒,三只蝸牛開吃了,仔細看,你還會看見嘴巴在動,而且葉片上還有花紋。不一會兒一片葉子好像都要吃完了,另外兩只蝸牛正在爬來爬去,好像正在探索這個新地方,又過了一會兒,有兩只蝸牛爬上了盒子的墻,我怕它們爬出來,我就把它放到了下面,到了七點,一些蝸牛都睡覺了,唯獨只有兩只蝸牛在拉大便。過了一會兒它們倆終于睡下了,蝸牛真是神奇啊!
我第一回覺得,蝸牛真的是太神奇了!
觀察蝸牛日記篇二
因為要寫蝸牛的觀察日記,今天我和外公特意去花鳥市場買了一只背著褐色殼的“白玉蝸牛”。回家后我就找來空盒子,為蝸牛安排了一個既舒適又樸素的家, 還 放 了兩小片的菜葉。接下來,我拿著小本本和照相機,便開始認真觀察起來,還不斷地對它進行了“追蹤報道”和“實況轉播”。
我的小蝸牛,一點都不怕陌生,它的適應能力似乎很強,放到小盒子里沒多久,便小心翼翼地探出了腦袋:先是慢慢地將一層白白的肉肉延伸出來,接著才是它的觸角,居然有一大一小兩對。很快蝸牛的整個身子都快探出了那個大大的“田螺殼”。其實蝸牛看上去還是蠻可愛的(不過我外婆覺得它有點惡心。),它軟軟的身子,腦袋上的那兩只觸角不停的一伸一縮,那個觸角上還有著一對小小的眼睛。蝸牛的背上總是背著一個薄薄的殼,形狀就像是個大的田螺,那就是它可愛的家,也是保護它一生,少受別人“騷擾”的“工具”!蝸牛爬起來好慢的,我幫它做了一個計時,居然一分鐘才爬了不到8厘米。為了觀察蝸牛的喜好,我又在它的身旁滴了幾滴辣醋,那個小家伙的皮肉一碰到辣醋就馬上條件反射一樣縮了回去,過了好久才重新伸出來,不過已經完全換了一個方向了。看來蝸牛是不喜歡有刺激性的怪味道的!
通過觀察,其實我 還 發 現 了許多有趣的事情:我用手電筒照蝸牛的觸角,它會一直縮著,躲避光源;蝸牛喜歡吃包菜的葉子多過青菜葉子;只要給蝸牛窩注入水,小蝸牛會很快探出身子,看來它的憋氣水平比我可差多了!哈哈。。。。。。
通過這次有目的性的觀察我發現原來蝸牛身上有那么多有趣的事情,不過看著被我“折騰”無數次的小家伙,我還是心有愧疚的,我想等過幾天完成觀察作業后,還是把它放回大自然,也算是我對它為我這次觀察作業所作出的“犧牲”做點補償吧!
觀察蝸牛日記篇三
科學課,老師讓我們觀察蝸牛的外表和生活習性。
我的同學邢家暢送給我一只蝸牛,我非常興奮,我給小蝸牛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懶蝸蝸。媽媽幫我找來一個小盒子里面撒上了一層粗沙,然后鋪上一層潮濕的土壤,再放進幾條樹枝和幾片落葉,這樣我的懶蝸蝸就有了自己舒適的家。
放學回到家,我寫完作業吃完飯,就開始細心的觀察起來。我發現蝸牛的行動十分緩慢,一下一下慢慢的用腹足往前爬,后面還留下一條黏液,時不時會拉一些便便。我的蝸牛非常懶,經常會紋絲不動地趴在盒子里睡大覺。有一次我觀察它很長時間,它就是不肯動,我聽我的好朋友王嘉峻說了一個喚醒它的秘訣,把蝸牛放在水里一會兒,它就會慢慢地醒來。
我發現,蝸牛有左旋和右旋之分,我的蝸牛是右旋的,蝸牛有兩萬六千多顆牙齒,它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一種動物,它對強光刺激很敏感,它喜歡潮濕,陰暗,疏松的環境,它們喜歡吃白菜葉,各種果皮和樹葉。蝸牛頭上有兩對觸角,上面一對長,下面一對短,長的這對觸角上有一對小眼睛,短的這對觸角是用來尋找食物的。
這次觀察蝸牛,給了我許多收獲,讓我了解了很多關于蝸牛的知識。懶蝸蝸一定會成為我的好伙伴!
觀察蝸牛日記篇四
媽媽舉著個鐵盒子給我看,我好奇地往里一瞧:鐵盒子中央豎立著一個咖啡色的螺殼,點綴著黑色條紋,像是“固體咖啡”。難道是海螺殼?再湊近細看,怎么殼底下還有條細細的白邊?聽了媽媽的介紹,我才知道這位無名氏是白玉蝸牛,是小史送給我的。
白玉蝸牛軟綿綿,就叫“綿綿”。
綿綿初來乍到,十分害羞,每每看到它它都只是蜷縮著身子,露出條白邊。這次,我終于忍不住了,綿綿,就犧牲你了,我必須立刻看見你的廬山真面目!
我把綿綿小心翼翼地放在鐵盒子上,盡管我的動作是如此的輕柔,但觸覺敏感的綿綿還是不見了腦袋,殼前只剩下了一小塊胖嘟嘟的肥肉。
“豆丁,快來看!綿綿把觸角伸出來了!”我立馬像被閃電擊中一樣,“騰”的一下從座位上一躍而起,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轉移到了鐵盒旁邊。只見,綿綿羞羞答答地露出了一只觸角,那觸角上上下下地挪動著,仿佛在探測附近有沒有敵情。緊接著,綿綿試探性地伸出了另一只觸角。一旁的媽媽偏偏就是那么“調皮”,用食指輕輕地碰了一下綿綿的觸角。還沒等我反應過來,咱們家膽小的綿綿就又變成一團肉球球了。
再次看到綿綿時它正準備從盒子里面鉆出來。綿綿的整個身子全部舒展,趴在墻壁上,向外眺望。兩只觸角猶如天線一樣伸向半空,圓滾滾的小腦袋環顧著外邊的風景,搖來晃去,十分愜意。還以為你只會像小姑娘一樣文靜,專會打盹兒,沒想到還有膽子想翻墻而過。我狠狠地把綿綿拎到半空,重新放在盒子的正中央。可是綿綿屢教不改,再次萌生了“想到外面看看”的想法。唯一讓我感到欣慰的是——它終于恢復成“正常的蝸牛”,而不是縮在殼中的的肉球了。
咱家生物角加入了綿綿這個新成員,它一會兒膽小如鼠,文靜如處子;一會兒膽大包天,調皮如脫兔。真叫人又愛又憐!
觀察蝸牛日記篇五
今天晚上媽媽帶我去草地上觀察蝸牛。來到廣闊的草地我忍不住大喊一聲 :“哇,”觀察蝸牛咯我在草地仔細的觀察著,啊!我發現了一只蝸牛啦!我高興地喊著,我立刻拿起放大鏡觀看它的身體結構,這時我發現了它的眼睛、觸角、口、腹足,它的眼睛小小的、觸角長長的、口小小的、腹足粘粘的。我并把這只蝸牛帶回家繼續觀察。
11月1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早上我起來的時候我看見這只蝸牛在津津有味地吃著美味的菜葉,我也津津有味的看著它吃 這時它發現了我 立刻縮回殼里去,現在我真的認為蝸牛好膽小。
11月2日 星期天 晴
吃完早飯我決定帶它去散步,當我來到飼養盒前的時候,我竟然看見它生了一只小蝸牛,我現在才知道這是一只女蝸牛,我頓時放下帶她去散步的決定,立刻拿來許多綠油油的菜葉給它吃,因為我希望它生多一些小蝸牛。
11月3日 星期一 陰多云
下午放學回到家里我再次發現它又生小蝸牛了,就在這時我忍不住想:是誰幫它生產的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去問爸爸媽媽,結果爸爸媽媽也回答不上來,于是我下定決心要查清楚。
11月4日 星期二 晴
晚上準備睡覺的時候我又走過去觀察蝸牛,雖然沒有什么發現但是我看見小蝸牛不見了,原來它們是躲在溫暖的泥土呢,因為泥土就像是它們的被子。真有娶啊!
觀察蝸牛日記篇六
我家養了兩只大蝸牛,每只都有一個雞蛋這么大。它背著一所螺旋狀的房子,身穿一件雪白的大衣。頭上長著四根天線,兩根長,兩根短,兩根長天線上還長著一雙米粒般大小的眼睛。在碰到物體時,天線會告訴它,讓它改變前進的方向。
以前總聽大人說,蝸牛的觸角有很多作用:能聞氣味,能判斷方向,能……我想做個試驗。
我先給蝸牛搬了個新家——一個大臉盆,然后在蝸牛的面前放一個乒乓球,再在乒乓球的后面放一些菜葉。一切準備就緒,我靜靜地等在一旁,觀察蝸牛的一舉一動。
過了幾分鐘,蝸牛慢慢地挪動著,就像在播放慢鏡頭似的。觸角不停地向遠處伸展著。就在這時,它的觸角碰到了乒乓球,只見它本能地快速地縮進殼內,仿佛遇到了天敵。又過了幾分鐘,它慢慢地伸出觸角,像偵察兵一樣向四周探索著,終于成功繞過了乒乓球。它又碰到了菜葉,咦,它怎么沒縮回去,反倒是爬到菜葉上,啃了一個小洞,在吃菜葉了呢,還吃得津津有味。
蝸牛還有很多我不知道的秘密,等著我去探索去發現。
觀察蝸牛日記篇七
“天哪!竟然有二萬五千六百顆牙齒!如果被它咬上一口,會怎么樣呢?”
不用怕,這是蝸牛的牙齒,即使,人被咬了一口,也沒有關系。
我去找了很多很多的資料,原來,人們用了荷蘭的列文虎克發明的顯微鏡,來觀察蝸牛,發現蝸牛嘴里有一條矩形的舌頭,上面長著無數細小而平整的牙齒。
為了了解更多知識,我養了六只小蝸牛,還觀察到了蝸牛的觸角,我用鉛筆輕輕碰它一下,它就快速縮了回來,然后,慢慢地,它先把短觸角伸展開,再把長觸角慢慢地探出來,這個過程像樹枝抽新芽的情景。
如果你多弄幾次,它會向另一個方向爬行,因為蝸牛覺得前面有阻礙物,觸角對于它是感應器,像盲人的拐杖。
我拿了一個紙杯,裝了半杯水,把蝸牛放進去,睡著的蝸牛會立刻醒來,拼命地往上爬。
我又往杯子里加了一些水,比剛開始更快的速度往上爬,好像在說:“氣死我了,氣死我了,快喘不過氣了……”
我趕緊把蝸牛從水里解救出來。
通過細心觀察,你會發現蝸牛身上的許多秘密。
觀察蝸牛日記篇八
今天,我做完了作業,就一蹦一跳地跑到了我家的花園去觀察蝸牛。
到了花園,我就拿了一個塑料杯,裝了一些水,找到一個正在睡覺的蝸牛,把它放在了水里。過了一今天,我做完了作業,就一蹦一跳地跑到了我家的花園去觀察蝸牛。
到了花園,我就拿了一個塑料杯,裝了一些水,找到一個正在睡覺的蝸牛,把它放在了水里。過了一分鐘。蝸牛突然醒來,我就不假思索地把水到出來,再把它到出來,這時,我發現蝸牛有兩對觸角,它的眼睛是長在觸角上的,我有發現它的背上還有一座小房子,我就用一根小木棍,掏的身體,只見他一下子就將觸角縮進了自己的小房子里。
我想蝸牛的氣孔在哪里呢?于是,我又拿了一個放大鏡觀察起來,我找啊找啊,只見一個小小的孔在我的眼前出現,我用手輕輕地靠近它,感覺到它一吐一呼地呼吸呢。
啊。今天通過觀察我又增加了一些知識又真是生活處處有學問,時間出真知呀分鐘。蝸牛突然醒來,我就不假思索地把水到出來,再把它到出來,這時,我發現蝸牛有兩對觸角,它的眼睛是長在觸角上的,我有發現它的背上還有一座小房子,我就用一根小木棍,掏的身體,只見他一下子就將觸角縮進了自己的小房子里。
我想蝸牛的氣孔在哪里呢?于是,我又拿了一個放大鏡觀察起來,我找啊找啊,只見一個小小的孔在我的眼前出現,我用手輕輕地靠近它,感覺到它一吐一呼地呼吸呢。
啊。今天通過觀察我又增加了一些知識又真是生活處處有學問,實踐出真知呀。
觀察蝸牛日記篇九
我小心翼翼地把調色盤拿到房間,放在桌子上。它靜靜地趴在盤子中間,乍一望去,不由得令我想到劉禹錫的一句詩:白銀盤里一青螺。
蝸牛每天背著它的小房子慢吞吞地爬來爬去。它的螺旋形的小房子像棕色的棒棒糖,又像棕色的毛線團。摸一摸它的小房子,硬硬的,糙糙的,像一枚圓形的小石子。
蝸牛的身體濕濕的,涼涼的,軟軟的,粘粘的。它的眼睛有點與眾不同,是長在觸角上的,像蝴蝶的觸角,又像伸長的手臂。爬行的時候,它的眼睛不停地揮舞著,好像兩盞探照燈。蝸牛的脖子伸得很長,尾巴也拖得尖尖長長的。爬過的地方都留下濕濕的、粘粘的液體,很像是它的小便。背上的房子隨著身體搖搖擺擺,仿佛毛線團在滾動。
當我用手輕輕碰它的眼睛時,它會把眼睛慢慢地縮進觸角,再把觸角縮進腦袋里,一會兒發現沒有危險,就又伸展開了。要是拿著小房子把它拎起來,它會把整個身體都縮到房子里。不過這只小蝸牛好像勇敢又好奇,很快又伸展出來探頭探腦的繼續爬。如果把它的殼翻過來,它就使勁掙扎,努力翻身繼續爬。
它這樣不停地爬呀爬,好像急著去辦事。它沿著調色盤一格一格地爬,好像迷路了。哦,孤單的小蝸牛,讓我把你送回家吧!
我把它帶到公園潮濕的草叢里,希望它以后不再迷路,而且有更多伙伴,生活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