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讀朱自清散文集有感字篇一
《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的代表作,文章寫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讀書時經歷的事。這篇散文短小得只有千余字,卻給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我們姑且不去分析當時的歷史背景,只看《背影》描述父親的兩個片斷:一是“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蹣跚著走到鐵道邊,慢慢探下腰去,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傾斜,顯出努力的樣子。”胖胖的父親蹣跚地穿過鐵道,跳下去又爬上來,就是為了給兒子買橘子;父親和兒子告別后,兒子眼望著父親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離情別緒,催人淚下。二是“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著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父親的來信平靜自然,吟于心間;兒子讀著父親的來信,在淚光中再次浮現了父親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這兩個情景,讓人不能忘記那父慈子愛的誠摯之情。
我不知道,也無法預知,曾經有多少人被《背影》感動,將來還會有多少人感動于《背影》。當年學習這篇文章的時,老師讓我們背下來,由于年紀小,只記得因為要求背誦,因此也就多讀了幾遍,那時候哪能真正理解“父親”這兩個字的份量,更不用說“背影”……多年后在大學學習散文賞析時重讀這篇文章,對于父親,對于親情和愛,有了些許自己的感悟,那時的自己已經能夠明白作者娓娓道來的那些小事,字里行間由人及己,也能體會父親的不易。
“南京是值得留連的地方,雖然我只是來來去去,而且又都在夏天。也想夸說夸說,可惜知道的太少;現在所寫的,只是一個旅行人的印象罷了。逛南京像逛古董鋪子,到處都有些時代侵蝕的遺痕。你可以摩挲,可以憑吊,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興廢,王謝的風流,秦淮的艷跡。這些也許只是老調子,不過經過自家一番體貼,便不同了……”這是上世紀30年代,朱自清游歷南京后,寫下的《南京》一文對南京的評價。
趕巧兒子考取南京的大學,趁兒子上學之機來到南京,游玩了:明孝陵、中山陵、瞻園、莫愁湖、夫子廟、江南貢院、秦淮河等地,按照先生的墨跡,一個星期時間想游完《南京》里描述的南京城是不可能的。
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長江不僅孕育了長江的文明,也催生了南京這座江南城市。南京襟江帶河,依山傍水,鐘山龍蟠,石頭虎踞,山川秀美……南京坐擁“古、大、重、綠”為一身。古,是指南京是中國的七大古都之一;大,旅游黃頁,南京是中國的十大城市之一,有中國最大的河流——長江,還有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城墻;重,南京是歷史上、地理上都占有重要的位置;綠,南京植被良好、綠化先進,是中國首屈一指的綠色城市,即:梅紅松綠市,虎踞龍盈城。如今的南京不僅是國家創新基地和科技創新中心,作為國家四大科研教育中心,僅次于北京、上海的第三大科教中心城市,而且是國家重要綜合性工業生產基地,現代服務中心、現代服務業基地和先進制造業基地,電子化工生產能力居全國第二位,車輛制造規模居第三位。南京港已成為遠東內河第一大港,是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和國家軟件出口創新基地、國家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試驗區、國家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
生活在三十年代的朱自清寫《南京》時心情極度抑郁,他以流覽的眼光從南到北從頭到腳把南京欣賞了一遍,并有在鬧市之中,獨辟一塊清靜之地,為那些想清靜又不愿意逃離紅塵的人們,留出一個好去處的心情躍然紙上。
隨著年齡增長,《朱自清散文集》中有些學生時代理解不了的文章,經過生活歷練如今也能產生共鳴。
朱自清一生生活在一個極度壓抑的年代,想說的話不能說,想做的事不能做,心中的郁悶只能找一無人的地方去排解,以求得一時的寬慰,因此,他的散文處處透著那一絲淡淡的哀愁,帶著一層淺淺的“灰”調,就像朧著輕紗的夢。這就是朱自清散文的飄逸之處,惹人愛的地方。
讀朱自清散文集有感字篇二
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在大地上的時候,我醒來,睜開朦朧的雙眼。今天算是一個不錯的日子。在冬季,更多的是寒風颼颼,暖陽當空照是很少見的。如此之好的日子不用來享受那真是莫大的浪費!于是,我翻開爸爸給我買的一本好書——《朱自清散文集》。
在這本書中,我還是比較喜歡其中的兩篇著作——《荷塘月色》與《背影》,各有各的特色,一篇是寫景的,另一篇是寫人的,都寫得惟妙惟肖!讓我不勝其歡!
看過《背影》這一文,我感動地哭了,這也是一篇佳作,講的是作者在二十歲時喪失祖母后與父親在車站依依惜別時的情景。而這背影是誰的呢?你一定會這樣問。起初我也有這樣的疑問,但自從我看過這篇文章后,我知道了。
作者家中光景很慘淡,父親只好變賣典質還了虧空,又借錢為祖母辦了喪事。父親要到南京謀事,作者又要到北京上學,便一起乘車。作者想起了自己與父親經歷過的種種事情,想起父親的四處奔波,感動極了,便用筆寫出了自己當時的思想感情與記下了父親當時離開的背影。
我感動,也是因為我想起了我的父親,每天起早貪黑地工作,還不是為了供我和姐姐吃的穿的用的學的呀!中國傳統美德孝為先,然而我卻常常那么不孝敬!我真的很慚愧!但是,等將來我長大成人了,我不僅會記住他的背影,我還會永遠記住他那憨厚的模樣以及他對我的種種愛與好!
我相信這本《朱自清散文集》將是我走向人生之路的鋪路石!
讀朱自清散文集有感字篇三
《朱自清散文集》中的文章,有的似清茶,有的像咖啡,有的是一杯回味的美酒。
如:歌聲,匆匆,荷塘月色等,使我們回味無窮。好似身入其中,營造出一種優美的意境。每次讀他的文章,都有一種很舒服的感覺。
我們在《春》中感受到了無窮的生命力,在《荷塘月色》中品味了一次優美的月色,甚至無形的時間都被朱自清給予了輕盈的步態和頑劣的脾性。
“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的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朱自清散文集》的文章真是名不虛傳,統一以美相稱。這月下的荷塘仿佛與世隔絕,靜的連掉一根針也能聽見。
風比做渺茫的歌聲。把蝴蝶比作眼睛,星星多么恰當的比喻啊!只有朱自清才會想出這樣的句子吧!優美細膩譬如能猜透人心!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里呢?時間一去不復返,我們只有多讀書讀好書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