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級匯報工作,其表達方式以敘述、說明為主,在語言運用上要突出陳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顯示內(nèi)容的真實和材料的客觀。那么什么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膱蟾娴姆段哪0澹M軌驇偷侥銌?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報告篇一
1975年10月,他出生在湘潭縣的一個普通農(nóng)民家庭。
讀書的時候,班里的男孩子都很淘氣,但他比較安靜。
當時農(nóng)村的孩子想要堅持讀書很不容易,但他的父母不僅努力供他讀書,而且對他要求很嚴格,沒有絲毫放松。
他的學習成績一直中等偏上,平時話不多,但總在默默努力,骨子里面憋著一股韌勁,勵志走出農(nóng)村。
小學的時候,他特別喜歡看課外書,因為怕父母知道,每天都是在外面偷偷的看,看完再回到家里。
高三那年,他第一次向父親吐露了自己的理想:招飛入伍。
憑借出色的身體素質(zhì),他順利通過了中國空軍的招飛測試,當了一名飛行員。
在飛行學院他不是最聰明的但是最努力的,飛行成績經(jīng)常獲得滿分,被評價為“教科書式的飛行”。
入伍以后,他一般每隔兩年回家一次,每次回家都帶很多書,除了陪家人聊天,其余時間都躲在房間讀書學習。
20xx年,35歲的他成功入選航天員。
到了航天員中心以后,他抱著從零開始重新學習的決心,堅持從難從嚴訓練,比如坐轉(zhuǎn)椅、沙漠野外生存、72小時狹小環(huán)境剝奪睡眠訓練等等。
從走進航天員中心,到實現(xiàn)自己的“飛天夢”,這一堅持就是整整11年。
他就是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航天員湯洪波。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報告篇二
【于敏事跡】
于敏,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89歲,核物理學家,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
于敏1944年考入北京大學,1951年以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進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60年底,開始參與科學家錢三強組織的氫彈技術理論探索。
在中國核物理的幾位開創(chuàng)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沒有留學背景的人。在氫彈的理論探索中,于敏幾乎從一張白紙開始,依靠自己的勤奮,舉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難,自主研發(fā),解決了氫彈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礎問題。1967年,中國完成了氫彈核爆實驗。從原子彈到氫彈,中國只用了兩年零八個月,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氫彈研制過程中,于敏提出了從原理到構(gòu)形基本完整的設想,成為中國氫彈研制中的關鍵人物。
從20世紀70年代起,于敏和其他學者一起倡導、推動加快我國的慣性約束聚變研究,并將它列入我國高技術發(fā)展計劃,大大推動了我國國防科技的進步。
從60年代開始,于敏放棄了個人熱愛的基礎物理專業(yè),此后30年一直隱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兩次公開露面,一次是年,國家為兩彈一星元勛授獎,另外一次是1月9日,國家科技獎頒獎,于敏成為最高科技獎的唯一獲得者。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報告篇三
告別儀式啊,你慢一點吧,讓我們再多看看她,多看看挑起莘莘學子希望的瘦弱肩膀。告別儀式啊,你快一點吧,讓我們的王婭安安靜靜地走好吧。
單身的王婭,一直不孤單!
我們是你的兒女,是你的兄弟姐妹,是你的摯友,也是你的戰(zhàn)友。我們是你善良勇敢的仰慕者,是你精神感召下的志愿者,是把愛的接力一直傳遞下去的西青人!
親愛的王婭,你沒有走。你化作種子,把大愛播撒在這片熱土上,你化作旗幟,把高尚插進這希望的田野。在西青大地上,無數(shù)的志愿者都飽含你的名字。無數(shù)西青好人與你一樣,在學校、工廠、社區(qū)和萬家燈火中傳播愛與希望。
單身的王婭,永遠不孤單!
無數(shù)的西青王婭,會繼續(xù)用渺小塑造偉大。王婭,不是一個人的名字,這是西青的良心。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報告篇四
望謨縣地處麻山腹地,由于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和經(jīng)濟發(fā)展等原因,當?shù)夭糠謱W生性格比較內(nèi)向,甚至自卑。
20xx年,劉秀祥大學畢業(yè),毅然選擇回鄉(xiāng)教書育人。除了在學校做好教育工作外,他還在社會上開展公益性演講,目前已演講1000多場,聽眾多達上百萬人次。
“開展勵志演講的目的,就是希望學生們更加自信。”這就是劉秀祥四處演講的初衷。
“劉老師的課太受歡迎了,今年我才得聽了4次。”剛聽完主題思政課的吳銀雨不禁“抱怨”。
過去,高三(3)班的簡合意性格比較內(nèi)向,不喜歡和同學接觸。“劉老師告訴我們,要陽光地面對生活,要對生活時刻保持思考!”上過多次“祥哥”的課后,簡合意變得越來越開朗。
能夠贏得學生的信任,是因為劉秀祥把大量時間都放在了他們身上,用心教學、用愛澆灌。
在劉秀祥的幫助下,實驗高中的孩子們越來越自信,朝氣蓬勃、樂觀向上。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報告篇五
在望謨縣的這三年,劉秀祥經(jīng)常去各個村里開會、家訪,一遍又一遍地給家長和孩子們做思想工作,鼓勵他們讓孩子學習。
三年的時間一下子就到了,可是劉秀祥知道自己走不了,望謨縣還需要他,學生們還需要他,深思之后,劉秀祥沒有離開,而是留了下來。
漸漸的,劉秀祥的名聲傳了出來,很多人都找他去做演講,對于這樣的要求,劉秀祥從不拒絕,但也不要錢,他說要自己去演講可以,必須資助我們這邊的兩個孩子上學。
8年過去了,劉秀祥幫助的學生達到了1900人,這些孩子都一一上了大學,走出貧困山區(qū)。20xx年,劉秀祥被調(diào)任為望謨縣實驗高中副校長,他開始幫助更多的學生。
劉秀祥就像蒲公英的種子,灑在望謨縣的大地上,給這片土地帶來無盡的生機。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報告篇六
1966年農(nóng)歷九月十六日,黑龍江省依安縣紅星鄉(xiāng)東升村一戶普通農(nóng)民家中,一個男嬰呱呱墜地,父親劉志生為他起名劉伯明。
劉伯明兄妹6人,他在家中排行老二。1983年,劉伯明考到依安一中讀高中時,家里要同時負擔5個孩子讀書,以種地為生的父親已經(jīng)深感乏力。
劉伯明知道家里困難,決定不像其他同學那樣住校,而是跑校。父親咬牙花100多塊錢給他買了一輛二手的“白山”自行車,供他上學往返。
劉伯明高三時的班主任、現(xiàn)任依安縣教育局副局長的張福林說,冬天的依安可勁兒冷,即使不下雪,劉伯明騎到學校時也是臉上、脖子上、身上掛滿了白霜,衣服都是濕的,被同學們戲稱為“小雪人”。但是無論雨多猛、雪多大,他從未遲到或早退過。
父親劉志生說,雖然每天騎車往返20公里很辛苦,但是劉伯明高中3年從未生過病,連感冒都沒有過。張福林說,高中3年,鍛煉了劉伯明強壯的體魄和堅強的意志,為他日后奠定了堅實基礎。
1985年,空軍在依安縣招飛行員,嚴格的身體素質(zhì)標準使很多報名者在第一關就遭淘汰。而劉伯明,輕松地就過關了。中考英語曾得零分。
劉伯明初三時的語文老師張述和說,伯明的成績一直非常好,當時全班考高中只考上五六個,他就是其中之一。但張述和也透露,中考時劉伯明的英語是零分。原來,劉伯明初中就讀的農(nóng)村學校,當時英語課只開半年,沒有正規(guī)英語老師,所有學生在中考時都被英語拉了分。但即使是在一門沒有分的情況下,劉伯明也考入了縣里的一中。
劉伯明進入高中后在英語學習上格外下工夫。父親劉志生說:“他連走道、干活時,都在背單詞。”在航天員隊伍中,劉伯明的英語是最出色的。
正是從高中時代的一篇英文課外資料中,劉伯明第一次接觸到了“航天”這個詞。“‘對個人來說,這只是小小的一步;但對人類來說,卻是一大步。’讀到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時說的這句話,我很震撼。他的境界很高,航天的確是全人類的事業(yè)。”劉伯明事后表示。
1985年,在通過苛刻的招飛體檢之后,劉伯明又毫無懸念地通過了文化課考試,進入空軍長春飛行學院(今空軍航空大學)。
從長春飛行學院到牡丹江初教機場,再到錦州飛行大隊,1991年,他開始單飛,并獨立駕駛殲八。1998年,他和翟志剛等一起被選為中國第一批航天員。
一如20多年前那個在家鄉(xiāng)泥濘道路上頂著風雪騎車往返的堅毅少年,劉伯明用當年的那股韌勁面對航天員艱苦的訓練,并取得驕人成績。他已經(jīng)帶著億萬中國人的夢想,乘坐神舟七號飛向太空。
1985年,空軍招飛在縣城初試時,劉伯明的父親才知道兒子悄悄報了軍校,父親記得兒子說過:“家里的負擔太重,當兵能省一大筆費用。”面對兒子的懂事,父親感到驕傲。那一年,經(jīng)過重重考試,劉伯明成為學校幾年來招飛唯一被選上的學生。1990年,劉伯明真正成為一名戰(zhàn)斗機飛行員,但他并不滿足。那幾年,劉伯明無論飛行技能還是戰(zhàn)斗機飛行員的作風養(yǎng)成,都在飛速進步。
劉伯明號稱“小諸葛”,除了學習好,凡是動腦筋的事他都愛摻和。無論當飛行員還是航天員,每回智力競賽他都不落。曾有一名以出刁鉆問題著稱的教官在連續(xù)“考問”劉伯明十多個“犄角旮旯”的問題后,也被他的對答如流所“震懾”,從此對他實行“免提”政策。
對于“神六”飛天,父親劉志生認為,即使這次不能上天,兒子能入圍大名單,已是非常優(yōu)秀了。他只希望兒子能夠踏踏實實訓練,畢竟以后還有許多次機會。
20__年10月,曾協(xié)助翟志剛完成出艙行走的神舟七號航天員劉伯明,已晉升少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