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本溪水洞導游介紹篇一
本溪水洞原始"九曲銀河洞"。是一個大型地下暗河巖溶洞穴,總長5km?,F已開發的旅游洞道長為2438.4m,面積45000平方米,體積 390000立方米,洞體規模宏大,各種巖溶景觀千姿百態,有七宮、三峽、二門、九曲百余景。地下暗河平穩流長,行船覽勝,如入仙境。
本溪水洞目前是世界上最長的水上游覽洞穴之一。1994年國務院批準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游覽本溪水洞不僅可以飽覽到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神奇夢幻般的美景,同時您還可以獲得許多有關洞穴科學方面的知識。
巖溶洞穴,也叫喀斯特溶洞。
"喀斯特"一詞來源于南聯盟(南斯拉夫)的喀斯特高原。因為那里的地貌景觀奇特,在石灰巖中有洞穴形成而引起科學家的關注。此后,凡是美好現象都稱其為"喀斯特"。研究這一對象的科學就叫"喀斯特學及洞穴學。
巖溶洞穴是在可溶性巖石特別是碳酸鹽巖類的石灰巖和白云巖巖層當中,由于水的長期溶解作用而形成的。
自然界的水不是純凈水,水中含有二氧化碳,當含有二氧化碳的水遇到石灰巖時,在石灰巖的裂隙中流動就會發生碳酸化反應,生成碳酸氫鈣,因碳酸氫鈣溶解于水,故而被水帶走,久而久之,裂隙被溶蝕成洞穴。
世界上最長的巖溶洞穴是美國肯塔基州的麻蒙洞群(犸猛洞群mamofh cave system),該洞從1802年始勘測,歷經180年才查清其長度為550km。
我國最長的巖溶洞穴是湖北省利川市的騰龍洞,長度為39.5km。
由于巖溶洞穴景觀奇特,在世界范圍內已成為極其重要的旅游資源,在我國已有200多個巖溶洞穴開發建設成為游覽洞穴,供游人參觀游覽。其中,浙江的瑤琳洞、河南的雞冠洞、廣東的蟠龍洞、四川的芙蓉洞、貴州的織金洞、廣西的冠巖、北京的石花洞和遼寧的本溪水洞......他們在開發建設過程當中,在不同階段,都引入了洞穴科學研究,提高了旅游洞穴的科學品位。
各位朋友,您可能走遍了祖國各地,也曾參觀游覽過許許多多知名的旅游洞穴。今天參觀游覽本溪水洞,您一定會感到還是本溪水洞美。每個旅游洞穴都有他獨具特色的精美景觀,而水洞的九曲銀河恰是其精美景觀當中的精髓。
地下暗河蜿蜒曲折,河水終年流淌不竭,每晝夜流量可達五千萬立方米。這些水是從哪來的呢?通過示蹤試驗以及同位素水文學的研究,現已證實其水的來源有三部分:一是源于湯河水的直接補給;二是來源于湯河河床覆蓋層下的奧陶系灰巖含水層的巖溶水補給;三是來源于水洞西岸分布的寒武系、奧陶系灰巖含水層的巖溶水補給。這三部分的水匯入水洞地下暗河之后,分別從銀波洞(東支洞)蟠龍洞(西支洞—潛流洞)排泄于太子河。
九曲銀河是暗河的下游段,即從洞到源頭長度為2320m,其平均水深2m,最深達7m,水溫保持在7-12℃,據水質簡分析和全分析成果證實其水質為優質飲用水。
中國地質學會洞穴研究會會長朱學穩教授曾于1996年初到水洞考察,他說他所見過的國內外大大小小的暗河,都有砂和礫石沉積物,怎么水洞暗河卻不見砂和礫石的蹤影。只有一種灰色的粉砂質粘土沉積呢!他認為暗河河床沒有礫石沉積物,這是本溪水洞的奧秘之一。使他從不可理解以引起了極大的興趣和特別的關注,后經研究結果得知原因有三:
一是,在上游段沒有大型入水洞口。如果湯河水的補給為"集中流入"式,則在上游段必有大型的"流入型"洞穴發育,存在較大的流入洞口。在水洞的下游段也就會有砂、礫石沉積的堆積了。因為下游段僅有粉砂質粘土沉積物的事實,說明湯河補給區內的河床和岸邊,都不會有被沖積層所埋藏的大型流入洞存在。二是,作為一條巖溶地下河道來說,水洞的發育受到石灰巖含水層中的火成巖——脈巖的干擾與阻隔,好似一堵脈巖高墻筑成的篩子一般,不準砂、礫石通過。三是,暗河水力坡度極緩,僅有1.5%,流速甚低。不能使砂和礫石搬運到暗河的下游段。
延續暗洞是暗河的上游段,是從源頭洞到湯河入滲點這段長約3km的尚待開發的暗洞。
各位朋友!當您乘著游船向一個完全陌生的地下洞道進發時,您會被神話般的奇異景色所陶醉。
現在我向朋友們介紹一下"本溪水洞"的第二個奧秘。這還是前面所提到過的那位洞穴研究會會長朱學穩教授1996年初在水洞考察時提出的問題。" 水洞洞口的規模為什么這么大?這也是他在國內外所見到的地下暗河巖溶洞穴所不同之處。一般來講,所有的地下河溶洞都是入水口較大,出水口較小,可是"本溪水洞"是入水口看不到,出水口又挺大,這當然是個迷了。
經過1996年對本溪水洞的科學研究,這一問題也得到了圓滿地解釋。原來大家目前所看到的洞口,并非是原始的出水洞口,而是由于太子河的側向侵蝕作用將水洞"側蝕掉"其間的一段,這一般長度大約800m。因為太子河屬于古老的上層遺留河,平面形態呈蛇曲狀,所以它的侵蝕作用的能力特別強,完全有能力把水洞攔腰"吃掉"800m。在水洞口的西北方向上大約800m遠處的燕丹亭下,有一個洞穴,其洞口被太子河淹沒,這個水下洞穴原本應與水洞相連,由于太子河的側蝕作用吃掉了這一段,使水洞成為斷頭洞,因此水洞洞口并非原始洞口,而是洞的中間一部分,所以洞口就顯得非常大,高達5.75m。
關于水洞暗河不見較大入水洞口的解釋,根據1996年的研究成果得知,水洞暗河的補給是以地表水湯河為主,屬于"側向輸入"類型暗河。但我國南方的側向輸入型的地下暗河均是地表水的集中流入,即向含水層的點狀灌入式補給。因而有極其重要的"流入型洞穴"發育,就是有較大的入水洞口。而本溪水洞暗河雖獲湯河補給,但并非是集中流入式,而是分散入滲式,因而沒有重要的"流入型洞穴"發育,也就沒有較大的入水洞口了。本溪水洞的這一特異現象,為"地下河洞穴發育的系統演化"理論增添了新的深化模式"本溪水洞模式"即"分散入滲式的側向輸入類型"。
巖溶洞穴的形成,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即早期的潛水洞階段、中期的地下水位洞、半充水洞階段和晚期的完全脫離地下水位的早洞(又稱化石洞)階段。
本溪水洞正處于中期階段,即地下水位洞穴(半充水)發育階段。而洞中西側的旱洞已進入晚期的化石洞階段,而洞口東側的銀波洞則仍處于早期的充水洞發育階段。
水洞發育的初期,是在距今40-50萬年以前的中更新世的早期,湯河水的入滲水流在進入"湯河——太子河間地段呈條帶分布的奧陶系灰巖含水層之后,由于在其下游方向上存在較厚的石炭——二疊系砂頁巖層,是不透水層,受其影響而使巖溶水集中運動。在裂隙潛流條件下的巖滲作用應以溶蝕為主。此時水洞全充水,一直持續到距今約30萬年前的中更新世的中期,形成了水洞雛形。水洞歷經了全充水之后,不斷擴大洞道,特別是太子河的不斷下切和排泄基礎面的不斷降低,加上古氣候的影響,在距今約20-30萬年時,水洞進入了半充水狀態的"地下水位洞穴"階段,形成了暗河。當地下河洞道完全地或季節性地脫離全充水狀態之后,在地層平緩、巖性軟弱、機構破碎強烈的地段就產生了崩塌作用,從而使洞體的空間迅速增大,其洞頂的高度可達32m,是含水層地下水位從未達到過的高度。
在距今大約12-14萬年之間,長期排水的主洞口脫離了水流而成為干洞口。今日的旱洞發育成新的排水口,此期間形成了6-7m厚的粉砂質粘土沖積層,并堵塞了洞穴較低矮的地段。
在晚更新世的中晚期,由于太子河水位持續下降的驅動,使水洞東側的銀波洞成為新的排泄口,西側的旱洞成為干洞,不再排水。
全新世以來,洞口西側的旱洞形成地下潛流,直接在太子河侵蝕岸邊以泉的形式排出。
近一萬年來,水洞次生化學沉積作用在洞穴入滲相對有利的地段,形成了許多石鐘乳、鈣板和壁流石類的沉積物。
水洞的年齡
關于水洞的形成年代有過多種說法或推測:
其一,水洞形成年代約幾億年;
其二,水洞形成年代約幾千萬年;
其三,水洞形成年代約數百萬年;
其四,水洞形成年代約億萬年等等不同的推測。
其實水洞的形成年代并沒有那么久遠,據1996年本溪水洞洞穴科研成果已經準確地告訴我們,水洞開始發育于距今40-50萬年前的第四紀中更新世的早中期,經過裂隙充水和洞道擴大,形成了水洞的雛形。
當您游覽了水洞之后,一定很想知道水洞是怎么形成的,現在簡要地向您介紹一下本溪水洞的成因:
水洞的成因,根據1996年最新的權威性的研究成果得知它有三個基本有利條件:一是水洞發育在奧陶系下統馬家溝組石灰巖當中,該石灰巖層是可溶性巖層,它呈條帶狀分布在太子河和湯河的河間地帶。二是這里的斷層、常理裂隙特別發育見有東西向、南北向、北西向和北東向四組斷裂構造。其中東西向的f1 斷層幾乎與水洞的延展方向一致。斷裂構造破壞了巖石的完整性,同時也是地下水在其中運移的通道。三是在石灰巖裂隙中流動的水,是由湯河水補給的,它具有很強的溶蝕能力。
由于上述條件并存于水洞地區,湯河水在石灰巖層里流動,經過幾十萬年的溶蝕、崩塌作用,最終形成了本溪水洞——大型地下暗河型巖溶洞穴。
次生化學沉積
當洞穴受新構造運動的影響而上升,全部或部分脫離了地下水位后,它就接受地表滲流水的作用。其滲流水在石灰巖的裂隙運移的過程中發生了碳酸化反應。石灰巖的化學成分是碳酸鈣含有二氧化碳的水與碳酸鈣反應結果,生成碳酸氫鈣,因碳酸氫鈣溶解于水,它便隨滲流水繼續往下滲透。這樣裂隙不斷被溶蝕而加大。如果這種含有碳酸氫鈣的水(又稱巖溶水)從洞穴的洞頂或側壁上的裂隙滲出時,由于物理化學條件的改變,使其部分水份蒸發,結果重新在洞頂或側壁形成碳酸鈣結晶,這即是次生化學沉積物。
從洞頂向下生長的,呈鐘乳狀或圓錐狀的次生化學沉積物,稱為"石鐘乳"在地面從下往上長的呈筍狀的次生化學沉積物,稱為石筍。石鐘乳與石筍上下連接起來的稱為石柱。在側壁上形成的形狀如幃幕一樣的稱為石幔。
水洞洞穴的次生化學沉積物類型較為簡單。但在某種意義上它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別具一格的特色。
在洞頂、洞壁和河岸兩側平臺上所形成的各種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石旗、石盾、流石壩、鈣板和石花等等。
它們有的是由重力水沉積,形成的滴石類和流石類,也有的是由非重力水沉積而成的。
1、鵝管:這是石鐘乳的最初形態,屬滴石類,在國外稱麥桿狀鐘乳石,它的直徑與水滴一樣大小。
2、石盾:這是因為它呈園盤狀的盾形板石而得名。它是一種特殊的裂隙性水流形成的。
3、石筍:是由滴水作用形成的,因其形呈筍狀而得名。
4、石柱:是石鐘乳與石筍上下連接起來呈柱形而得名。
5、斜塔:這是一根歪斜的石筍。這根石筍原本是直立在岸邊土層臺地上的,因地下河水沖刷土層使臺地坍塌,石筍也就傾斜了。據測定,這根石筍高3.5m,生長年齡在距今7.97萬年至2.79萬年之間,經歷了5.18萬年,其生長速度為每4年長6.76cm。
6、鐘乳石吊石柱:它原是一根石柱,豎立在岸邊土層臺地上,后因地下河水把土層沖走,使石柱懸掛在洞頂而成。
7、石幔:洞壁上的石幔,是沿洞壁裂隙由連續不斷的片狀流水所形成的幔狀沉積物而得名。
8、石瀑布:是連續不斷的片狀流水所形成的瀑布狀的沉積物而得名。
9、懸石盤:底盤呈水平狀蓋板,中心有后生的鵝管,邊緣有裙狀流石或石鐘乳。它們原來是小型石柱,立在岸邊土層臺地上,其底盤蓋立臺面土層上。后因地下河水將其基座上土層沖刷掉,使帶有底盤的小石柱懸空而得此名。
10、北極宮:是洞中最大的一個呈廳堂狀的洞道,高32m,寬50m,面積為3768.75平方米。如此宏偉的洞道主要是由于洞頂的巖層塊狀崩塌,使洞體空間增大所致。
11、"昆侖映雪"又名"大雪山":是水洞中最大型的列隊式堆狀石筍,它的形成主要受脈巖的影響。
地殼深處的巖漿由于侵入到馬家溝組石灰巖層中的裂隙里邊,形成隔水層,對水洞的發育會起阻礙作用,并對洞道延伸的位置也有控制作用。
洞頂呈暗褐色的條帶就是脈巖,它沿東西向分布,因脈巖不透水,地下河受阻。要穿過脈巖就得花費更大的能量,這樣對脈巖周圍的巖石就有更大的破壞,產生塊狀崩塌,使崩塌下來的巖塊沿東西向呈列隊式展布。后來由于包氣帶水流沿灰巖與脈巖的邊界集中滲入,在其巖塊上形成鈣板,故沿分界線形成列隊式的大石筍。
12、玉象戲水、太白神筆、天生橋......
水洞最古老的鐘乳石是玉皇宮右岸距水面約18m的高臺上小石筍的年齡最老,才十四萬五千歲,還不到"萬萬歲"。
洞穴生物
一般在洞穴中的動物可分三種:一是真洞穴動物。這種動物只能在洞穴中生活,離開洞穴環境在洞外就失去了生存的能力。具代表性的此類動物有:盲魚、盲鰍、蜘蛛和蚰蜒等。這類動物以眼睛明顯退化或消失,有特殊的感應器官,缺乏色素,代謝較低,生長緩慢,繁殖能力差而壽命很長為其特征。
二是洞穴動物。這類動物的眼睛和體色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異,基本上能適應洞穴生活和繁衍后代。
三是擬洞穴動物。這類動物具有喜洞性,是一些暫居及季節性回洞內生活的動物。
水洞的洞穴生物目前在洞中發現的洞穴動物主要有:蝙幅、灶,這些動物多是從洞外遷入暫居的,或是在洞內已經適應了洞穴生馬、馬陸、蛾等。在地下河中見有魚(白漂魚)、蝦和河蚌等。從動物的眼睛和體色等器官沒有明顯變化可以看出活環境而未達到遺傳變異的擬洞洞穴動物。
本溪水洞導游介紹篇二
你們好!
歡迎你們的到來!今天我很開心能在這做大家的導游,帶領大家一起去游玩遼寧省著名的本溪水洞。
各位朋友,您可能走遍了祖國各地,也曾參觀游覽過許許多多知名的旅游洞穴。今天參觀游覽本溪水洞,您一定會感到還是本溪水洞美。每個旅游洞穴都有他獨具特色的精美景觀,而水洞的九曲銀河恰是其精美景觀當中的精髓。
本溪水洞位于遼寧省本溪市東部約35公里的俠柯山中,距本溪市中心28公里,原名“九曲銀河洞”,后來因為一波同志來參觀時題寫了“本溪水洞”的名字,所以改為現名。是我國北方最富有特色的國家級風景旅游區。它不僅是一座數百萬年前形成的大型石灰巖充水溶洞,更是世界上目前發現的最長的充水溶洞,有“亞洲水洞之最”的美稱。
洞內一條長達3000米以上的地下長河蜿蜒幽深更是叫人稱絕。其平均水深1.5米,最深處達7米,水流平穩、清澈見底,可供游人乘船游覽的路線長2800米?,F已開發的旅游洞道長近3000米,面積45000平方米,體積390000立方米,洞體規模宏大,各種巖溶景觀千姿百態,有七宮、三峽、二門、九曲百余景。地下暗河平穩流長,行船覽勝,如入仙境。20__年10月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中國最美的旅游洞穴”。一直以來,它憑借得天獨厚、與眾不同的自然景觀吸引了無數中外游客。
各位游客請向上看……
抬眼望去,群山之中,一洞獨尊:大自然在這里用自己的鬼斧神工雕塑了一座半月形的洞口,30多米寬、最高處10數米高,坐南面北,偉岸碩闊,粗獷灑脫。在洞頂崖松的掩映之下,則是石刻的一波手書“本溪水洞”四個大字。
距離洞口還有五六米,一股清新的涼風水氣就迎面撲來,等到邁進洞中,雖在夏日,卻只覺得涼意逼人。洞口碼頭上,精巧的游船來去如梭,水面波光粼粼,一下子便能讓我們興奮起來,不知不覺中加快了腳步,來到水邊,大家可以彎下腰掬起一捧洞水,那種似涼似凍、不涼不凍,明明有些刺骨,卻使人只覺得舒爽的感覺,能把所有的燥熱和酷暑都從身體里驅趕出去,只剩下了精氣神。
按照旅游路線,我們首先進入了本溪水洞的旱洞部分。旱洞與水洞相背而生,也稱為本溪水洞的輔洞。其長約280米左右,完全天然的洞穴里面是一座古生物展覽館,許多形態各異的鋼結構恐龍、老虎、大象等古動物模型栩栩如生,展示著古生物漫長的進化過程。旱洞深處是一條200多米長的通道,傳說當年日本侵略中國時曾經在這里做過細菌試驗。通道的盡頭是使人霍然開朗的明亮世界。潺潺的流水聲透著清澈和涼爽。只見一波碧水映入眼簾,足有1000平方米的水面上穿行著數十只游船。洞口上方的石壁上“九曲銀河”四個大字清晰可見。此處正是本溪水洞的主洞部分即水洞入口。
下面請大家乘上游船……
小船悠悠將我們載入洞中,這時,我們便能見到洞府高低錯落,洞中有洞,幽深莫測,別有情趣。河道兩岸石筍林立,洞頂鐘乳高懸,洞內石柱、石華形態各異,不加修鑿,便成景觀。水洞“九曲銀河”共分九個宮,有八個空間大于20__平方米,其中北極宮最為壯觀,這里洞府寬闊,是水洞內洞府最高的地方,達30—32米。崖壁上一座高大雄偉的巍峨雪山仿佛冰雕一樣挺拔屹立,雄壯威武。洞頂的縫隙可與外界相通,因此洞內通風良好,再配上形象逼真的北極風光,便更覺神清氣爽,叫人不忍離去;宛若龍宮仙境的玉皇宮,在燈光的映照下形態萬千的洞中物象倒懸于水中,有如瓊宮晶閣,顯得金碧輝煌,美不勝收。
游船在洞內游覽,燈光所及之處,無不呈現景象逼真的畫面,有的如傾斜的寶塔,有的如玉象吸水,還有的如亭亭玉立的美少女。洞中各種次生化學沉積物千姿百態,配上標牌描述,發揮想象,便更覺景象惟妙惟肖、美侖美奐。
欣賞水洞之大、水洞之長、水洞之深,不禁讓我想起:“鐘乳奇峰景萬千,輕舟碧水詩畫間,鐘秀只應仙界有,人間獨此一洞天”的詩句。用這首詩來形容我的所見、所聞、所感真是再恰當不過了!
好了,本溪水洞全程游覽到此結束,經過今天的游玩活動,相信大家對遼寧本溪水洞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和見識。感謝各位的參觀游覽!歡迎各位下次再來,謝謝大家!!
本溪水洞導游介紹篇三
歡迎各位來到本溪水洞!
本溪水洞位于本溪縣境內,距本溪市35公里的東部山區太子河畔,是數百萬年前第三世紀后期形成的大型石灰巖沖水巖洞。這里風光十分秀美,以洞奇、石異、水幽而著稱。
水洞由三洞組成。主洞是一條長達5800米的地下沖水溶洞,也是目前發現的世界第一長的地下沖水溶洞,現已開發2800米,被譽為‘天下奇觀’。輔洞為旱洞,現已利用天然洞穴,建立了古生物展覽館,再現了億萬年古生物的進化過程。此外,還有一個泄水洞。
如今,水洞連同周圍的溫泉、廟后山、關山門、湯溝和鐵剎山等共同形成本溪水洞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4a級旅游區。來,現在我們就一起來領略著奇異的水洞風光吧!水洞的洞口坐南朝北,上面刻著的‘本溪水洞’四個大字是1983年,薄波同志游覽本溪時親手題寫的。這里是古文化遺址。考古學家在這里發掘了大量的石器、磨制陶器等文物,說明遼東先民早在1萬年前就曾在這里生息繁衍。
水洞大廳也叫迎客廳,可容納千人以上。迎客大廳與三洞相連。右側的事旱洞,左側的是泄水洞。正前方的是水洞。這里是旱洞,呈橢圓形。這里建成了古生物宮,展示了古生物的進化演變過程。
請隨我乘船游覽水洞。水洞又稱“九曲銀河”,面積3.6萬平方米。洞中的暗河四季不竭,平均水深1.5米,最深處可達7米。可以說,游覽本溪水洞,好比“古洞泛舟”。水洞按其景觀形體可分為“二門、三峽、七宮、九曲”,共有100余處景觀。洞中景物全部為自然形成,導游詞《本溪水洞導游詞》。大家請看,那是“寶蓮燈”,前面是“芙蓉峽”。蓮花又稱芙蓉,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與梅、蘭、菊、牡丹、芍藥一起并稱歷史上6大名花。蓮花本應向上開放,這里卻是倒懸。繼續前行,便是“廣寒宮“。也就是月宮,嫦娥住的`地方。
出了廣寒宮,便是“雙劍峽”。鐘乳石就猶如利劍,高懸在上,在此游覽,真是“船在水中行,人在劍叢過”。
過了雙劍峽,就是“九曲銀河”的第一門----“劍門”。穿過劍門,豁然開朗,洞體突然高大寬敞起來,是九曲銀河洞最奇、最美之處。
現在進入“九曲銀河”的第二門——虎閘門。看,那塊巖石真是貌似一直兇猛的大虎。
前方進入“玉象峽”,這是‘九曲銀河’最長的一段,約700米。
現在看到的這座‘大斜塔’,斜度竟然超過比薩斜塔30°,堪稱世界之最。
游客朋友們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冰雪世界”---北極宮。北極宮是九曲銀河中最大的一宮。
過了大雪山,前方的是“九曲銀河”第六宮---“玉女宮”。河中島上的那個石筍,多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啊!
現在看到的是九曲銀河最后一宮---“源泉宮”。這里是本溪水洞已經開發部分的盡頭,地下暗河中的流水由此涌出。
游客朋友們,我們已經游覽了開發部分的最末端,前方巨大石壁讓我們無法繼續前行。但是,水洞并沒到盡頭,距發現,還有3000米以上,所以啊,水洞未來的開發前景十分廣闊。
其實,水洞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距今4.5億年時,本溪還是一片淺海,大量的石灰巖沉積下來。以后歷經了5次劇烈的地質構造運動,尤其是7000萬年前的燕山造山運動,本溪不僅由淺海變為陸地,而且在沉積的石灰巖中間產生了大大小小的裂隙。含有二氧化碳的水順著裂隙流進來,不斷溶解石灰巖,成為碳酸氫鈣,使裂隙變大成為洞穴,日積月累終于形成了今天的本溪水洞。
朋友們,我們現在已經出了水洞。洞外這是櫻桃園和天女木蘭園。天女花是本溪市花,花潔白碩大,芳香撲鼻,每年6月、9月開花兩次,為花中珍品。
本溪水洞導游介紹篇四
歡迎各位來到本溪水洞!
本溪水洞位于本溪縣境內,距本溪市35公里的東部山區太子河畔,是數百萬年前第三世紀后期形成的大型石灰巖沖水巖洞,本溪水洞導游詞。這里風光十分秀美,以洞奇、石異、水幽而著稱。
水洞由三洞組成。主洞是一條長達5800米的地下沖水溶洞,也是目前發現的世界第一長的地下沖水溶洞,現已開發2800米,被譽為‘天下奇觀’。輔洞為旱洞,現已利用天然洞穴,建立了古生物展覽館,再現了億萬年古生物的進化過程。此外,還有一個泄水洞。
如今,水洞連同周圍的溫泉、廟后山、關山門、湯溝和鐵剎山等共同形成本溪水洞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4a級旅游區。
來,現在我們就一起來領略著奇異的水洞風光吧!
水洞的洞口坐南朝北,上面刻著的‘本溪水洞’四個大字是1983年,薄一波同志游覽本溪時親手題寫的。
這里是古文化遺址。考古學家在這里發掘了大量的石器、磨制陶器等文物,說明遼東先民早在1萬年前就曾在這里生息繁衍。
水洞大廳也叫迎客廳,可容納千人以上。迎客大廳與三洞相連。右側的事旱洞,左側的是泄水洞。正前方的是水洞。
這里是旱洞,呈橢圓形。這里建成了古生物宮,展示了古生物的進化演變過程。
請隨我乘船游覽水洞。水洞又稱“九曲銀河”,面積3.6萬平方米。洞中的暗河四季不竭,平均水深1.5米,最深處可達7米??梢哉f,游覽本溪水洞,好比“古洞泛舟”。水洞按其景觀形體可分為“二門、三峽、七宮、九曲”,共有100余處景觀。洞中景物全部為自然形成,導游詞《本溪水洞導游詞》。大家請看,那是“寶蓮燈”,前面是“芙蓉峽”。蓮花又稱芙蓉,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與梅、蘭、菊、牡丹、芍藥一起并稱歷史上6大名花。蓮花本應向上開放,這里卻是倒懸。
繼續前行,便是“廣寒宮“。也就是月宮,嫦娥住的地方。
出了廣寒宮,便是“雙劍峽”。鐘乳石就猶如利劍,高懸在上,在此游覽,真是“船在水中行,人在劍叢過”。
過了雙劍峽,就是“九曲銀河”的第一門----“劍門”。穿過劍門,豁然開朗,洞體突然高大寬敞起來,是九曲銀河洞最奇、最美之處。
現在進入“九曲銀河”的第二門——虎閘門。看,那塊巖石真是貌似一直兇猛的大虎。
前方進入“玉象峽”,這是‘九曲銀河’最長的一段,約700米。
現在看到的這座‘大斜塔’,斜度竟然超過比薩斜塔30°,堪稱世界之最。
游客朋友們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冰雪世界”---北極宮。北極宮是九曲銀河中最大的一宮。
過了大雪山,前方的是“九曲銀河”第六宮---“玉女宮”。河中島上的那個石筍,多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啊!
現在看到的是九曲銀河最后一宮---“源泉宮”。這里是本溪水洞已經開發部分的盡頭,地下暗河中的流水由此涌出。
游客朋友們,我們已經游覽了開發部分的最末端,前方巨大石壁讓我們無法繼續前行。但是,水洞并沒到盡頭,距發現,還有3000米以上,所以啊,水洞未來的開發前景十分廣闊。
其實,水洞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距今4.5億年時,本溪還是一片淺海,大量的石灰巖沉積下來。以后歷經了5次劇烈的地質構造運動,尤其是7000萬年前的燕山造山運動,本溪不僅由淺海變為陸地,而且在沉積的石灰巖中間產生了大大小小的裂隙。含有二氧化碳的水順著裂隙流進來,不斷溶解石灰巖,成為碳酸氫鈣,使裂隙變大成為洞穴,日積月累終于形成了今天的本溪水洞。
朋友們,我們現在已經出了水洞。洞外這是櫻桃園和天女木蘭園。天女花是本溪市花,花潔白碩大,芳香撲鼻,每年6月、9月開花兩次,為花中珍品。
歡迎再次光臨本溪水洞!
本溪水洞導游介紹篇五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導游員劉金達。我們將要游覽的是本溪水洞,本溪水洞里的奇石很多,由于長年被流水沖刷,才形成了今天奇形怪狀的石頭,所以游覽時請大家自覺保護它的衛生。
本溪水洞的奇石非常怪異,最有名的就是虎口石。由于長年被細菌腐蝕和流水沖刷,才形成了今天似如虎口的巨石了?;⒖谑嗝卜欠玻б豢?,好像真有一只大老虎張著雪盆大口向你撲來。
和虎口石差不多有名的就是大佛講經了。那一塊巨石,長期被細菌腐蝕,再加上流水沖刷不斷,形成了今天的“大佛”。而底下那些聽經的僧與佛,卻是由流水長年沖刷不斷而導致的。所以,那些聽經的僧與佛并不是那么精致。
本溪水洞除了奇石多,化石也多。最突出的化石就是食肉恐龍的化石了。大腦袋、兩只小爪子和兩條粗壯的大腿,都逼真地再現了當時食肉恐龍的生活場景。
本溪水洞除了奇石多、化石多,還有古人的器具也多。也就是指生活用品。這些物件,別看它們小,卻讓我見到皇帝時代的情形。
本溪水洞奇石多、化石多、古代使用的器具更多,真是“三多”呀!現在,請大家慢慢瀏覽吧!
本溪水洞導游介紹篇六
迎面看到的這五塊太湖石叫作峰虛五老,寓意長壽。而在漢白玉須彌座上的這只銅制怪獸,人稱麒麟,俗稱四不象,是龍九子之一,象征吉祥富貴。在殿前還陳設有兩對龍鳳造型的銅香爐,在朝里活動中是用來點香,渲染氣氛的。按古代禮制,龍居中,象征皇帝,鳳在兩側,象征皇后。而在這里,卻是龍在兩側,這與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垂簾聽政不無關系,突出了鳳的地位。
【景點二:仁壽殿】
十七孔橋,長150米,寬8米,是園內最大的一座橋梁。橋的造型優美。它西連南湖島,東接廊如亭,不但是前往南湖島的唯一通道,而且是湖區的一個重要景點。這條蜿蜒曲折的西堤猶如一條翠綠的飄帶,縈帶南北,橫絕天漢,堤上六橋,婀娜多姿,形態互異。煙波浩淼的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橋如長虹偃月倒映水面,涵虛堂、藻鑒堂、治鏡閣三座島嶼鼎足而立,寓意著神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
【景點四:排云殿】
排云殿建在乾隆年間大報恩延壽寺中大雄寶殿的遺址上,是慈禧太后過生日時接受百官朝賀的地方。在殿內,除了寶座,屏風等常規陳設以外,還有一些渲染氣氛的特殊陳設,比如用臺灣烏木雕刻的屏風,沉香木雕刻的壽字,圓鏡插屏,金漆梅花樹船和樺木根雕群仙祝壽。在祝壽的`時候,二品以上的官員跪拜在排云門內,而三品以下者則在門外,光緒皇帝在二宮門正中跪拜,慈禧則坐在正殿內的九龍寶座上接受拜賀,可見慈禧太后當時地位之高。
本溪水洞導游介紹篇七
本溪水洞位于本溪縣境內,距本溪市35公里的東部山區太子河畔,是數百萬年前第三世紀后期形成的大型石灰巖沖水巖洞。這里風光十分秀美,以洞奇、石異、水幽而著稱。
水洞由三洞組成。主洞是一條長達5800米的地下沖水溶洞,也是目前發現的世界第一長的地下沖水溶洞,現已開發2800米,被譽為‘天下奇觀’。輔洞為旱洞,現已利用天然洞穴,建立了古生物展覽館,再現了億萬年古生物的進化過程。此外,還有一個泄水洞。
如今,水洞連同周圍的溫泉、廟后山、關山門、湯溝和鐵剎山等共同形成本溪水洞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4a級旅游區。
來,現在我們就一起來領略著奇異的水洞風光吧!
水洞的洞口坐南朝北,上面刻著的‘本溪水洞’四個大字是1983年,薄同志游覽本溪時親手題寫的。
這里是古文化遺址??脊艑W家在這里發掘了大量的石器、磨制陶器等文物,說明遼東先民早在1萬年前就曾在這里生息繁衍。
水洞大廳也叫迎客廳,可容納千人以上。迎客大廳與三洞相連。右側的事旱洞,左側的是泄水洞。正前方的是水洞。
這里是旱洞,呈橢圓形。這里建成了古生物宮,展示了古生物的進化演變過程。
請隨我乘船游覽水洞。水洞又稱“九曲銀河”,面積3.6萬平方米。洞中的暗河四季不竭,平均水深1.5米,最深處可達7米??梢哉f,游覽本溪水洞,好比“古洞泛舟”。水洞按其景觀形體可分為“二門、三峽、七宮、九曲”,共有100余處景觀。洞中景物全部為自然形成。大家請看,那是“寶蓮燈”,前面是“芙蓉峽”。蓮花又稱芙蓉,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與梅、蘭、菊、牡丹、芍藥一起并稱歷史上6大名花。蓮花本應向上開放,這里卻是倒懸。
繼續前行,便是“廣寒宮“。也就是月宮,嫦娥住的地方。
出了廣寒宮,便是“雙劍峽”。鐘乳石就猶如利劍,高懸在上,在此游覽,真是“船在水中行,人在劍叢過”。
過了雙劍峽,就是“九曲銀河”的第一門----“劍門”。穿過劍門,豁然開朗,洞體突然高大寬敞起來,是九曲銀河洞最奇、最美之處。
現在進入“九曲銀河”的第二門——虎閘門。看,那塊巖石真是貌似一直兇猛的大虎。
前方進入“玉象峽”,這是‘九曲銀河’最長的一段,約700米。
現在看到的這座‘大斜塔’,斜度竟然超過比薩斜塔30°,堪稱世界之最。
游客朋友們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冰雪世界”---北極宮。北極宮是九曲銀河中最大的一宮。
過了大雪山,前方的是“九曲銀河”第六宮---“玉女宮”。河中島上的那個石筍,多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啊!
現在看到的是九曲銀河最后一宮---“源泉宮”。這里是本溪水洞已經開發部分的盡頭,地下暗河中的流水由此涌出。
游客朋友們,我們已經游覽了開發部分的最末端,前方巨大石壁讓我們無法繼續前行。但是,水洞并沒到盡頭,距發現,還有3000米以上,所以啊,水洞未來的開發前景十分廣闊。
其實,水洞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距今4.5億年時,本溪還是一片淺海,大量的石灰巖沉積下來。以后歷經了5次劇烈的地質構造運動,尤其是7000萬年前的燕山造山運動,本溪不僅由淺海變為陸地,而且在沉積的石灰巖中間產生了大大小小的裂隙。含有二氧化碳的水順著裂隙流進來,不斷溶解石灰巖,成為碳酸氫鈣,使裂隙變大成為洞穴,日積月累終于形成了今天的本溪水洞。
朋友們,我們現在已經出了水洞。洞外這是櫻桃園和天女木蘭園。天女花是本溪市花,花潔白碩大,芳香撲鼻,每年6月、9月開花兩次,為花中珍品。
歡迎再次光臨本溪水洞!
本溪水洞導游介紹篇八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大家好!很高興能擔任你們的校園參觀導游,能夠陪同大家一起參觀我們美麗的校園我感到無比的榮幸(今天由我來給大家做導游,瀏覽我們美麗的校園),希望我的講解能讓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我們的辦學理念和校園文化。首先,對你們光臨我校參觀表示熱烈的歡迎,對你們親臨我校指導工作表示誠摯的謝意。
下面領導們請跟著我一起去了解一下我們的校園。我們烏審召鎮查汗淖爾學校,坐落在查汗淖爾堿湖之畔的烏審召工業園區,這里地處毛烏素沙漠腹地,是昔日著名的“牧業大寨”,這里有遠近聞名的烏審召廟文化,還有貴族化的休閑娛樂圣地——博源高爾夫球場……這一切為我們學校的發展奠定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和經濟基礎。查汗淖爾學校占地八萬多平方米,現有教學樓兩棟、學生公寓樓、學生餐廳多功能報告廳各一棟,燈光籃球場等正在建設中,即將投入使用;學校現有教職工108人,教學班18個,學生900多人。我校的辦學理念是:“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本,辦人民滿意的農村牧區九年一貫制學?!薄?/p>
接下來,請跟著我一起看看我們的綜合教學樓,這座樓于20xx年竣工并投入使用,共有四層,中間部分是校行政領導和教師們的辦公室,兩邊是教室和各類實驗室。
(樓道文化解說)在學校管理中,我校注重了文化環境的建設,校園文化氛圍濃厚,內容選材得當,現在您看到的這些是地方特色文化介紹、中國教育名家及其主張思想,這些豐富的文化讓學生耳聞目睹,汲取愛國主義情感,樹立愛國主義思想。
(功能活動室解說詞)各位領導,大家好!歡迎來到我校的“第二課堂”—多功能活動室和成果展室。
乒乓球室是廣大師生的娛樂空間,豐富了師生的業余生活。
團少隊活動室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場所,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學生養成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好習慣。
美術教室是美術興趣愛好者的異度空間,在這里、他們可以尋找藝術的靈感、展示自己的佳作。
音樂教室是音樂愛好者的`魅力天堂,在這里,他們用馬頭琴奏響了美妙的旋律,用口風琴吹出了悅耳的曲子。 舞蹈教室是舞蹈愛好者的練習空間,他們可以在這里練習優美的舞蹈。
學校榮譽展室:記錄了學校光榮的昨天,激勵著廣大教師立足今天,創造更加輝煌的明天。
師生書畫展室:這里展示的是學生的手工作品以及教師的各種榮譽,這些是他們綜合素質的展示,是他們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結晶。
(學生宿舍樓解說詞)各位領導,大家好!歡迎參觀我校學生宿舍樓。我校特別重視住校生生活管理,實行寢室管理員、值日老師住校制度,寢室內干凈、整潔,物品擺放規范有序。這里環境清幽,是同學們的第二個家。 (餐廳、多功能報告廳解說詞)眼前這棟樓的一樓是我校的師生餐廳,大廳寬敞明亮,餐廳師傅嚴格按食譜做飯,合理調配營養,保證學生吃到可口豐富的三餐。每天都有總務處的老師檢查食堂的衛生狀況,給學生最人性化的關懷。學生們在這里文明排隊,有序用餐。吃飯采用刷卡制度。二樓是我校的多功能報告廳,這里可容納 人。每月的教師例會和各類專題講座在這里開展。
再次感謝各位領導光臨我校,歡迎您留下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各位領導,請走好。再見!